少康大師
少康大師,俗姓周,縉雲仙都山(今屬浙江)人,中國佛教凈土宗第五代祖師,道場在睦州(今浙江省建德市)烏龍山玉泉寺。自行誌高行苦,化他不遺余力。是使凈土持名念佛法門深入江南民間的一位裏程碑式的大德高僧。 ... [ >>點擊展開 ]
人物簡介
凈土宗五祖少康大師長到七歲還不曾講話,一日,母親帶他到靈山寺拜佛,問他:「認識佛像不?」少康大師忽出言回答:「這是釋迦牟尼佛。」母親聽瞭甚感驚詫,知道兒子宿具善根,便令兒子出傢修道。少康大師十五歲受戒於越州嘉祥寺,廣誦經論。後於洛陽白馬寺讀善導大師西方化導文,遂決心專修念佛。
少康大師南下到江陵,路遇一僧對他說:「你欲教化眾生,應當去新定。」說完,倏爾而隱,聞見香光往西而去。少康大師到新定,人未從化。少康大師乞食得錢後,誘獎兒童說:「阿彌陀佛是汝本師,能念一聲,給你一錢。」眾兒童為錢故,爭相而念。幾個月後,念佛兒童劇增,少康大師又善巧引導,念十句給一錢。如是經過一年的勸化,新定地區大小貴賤念佛者,盈滿道路。
少康大師見機緣成熟,便於烏龍山啟建凈土道場。築壇三級,聚集大眾午夜行道唱贊。每逢齋日,有三千餘人雲集。少康大師登高座,令四眾弟子望其面門,即高聲唱阿彌陀佛。每念一聲,口中即出一佛,連誦十聲,則出十佛,若連珠狀。少康大師對大眾說:「汝見佛者,決定往生。」眾弟子聽到這個授記,欣喜異常,念佛更勤。亦有少數未見者,悲感自責,因而加倍精進念佛。
唐貞元二十一年十月,少康大師預知時至,召集弟子作最後的囑示:「當於凈土,起增進心。於閻浮提,起厭離心。汝曹此時見我光明,真我弟子。」語訖,放光數道,奄然而化,後人稱為後善導。
生平事跡
出傢原因
母親羅氏夢遊鼎湖峰仙境,有玉女授給她一朵青蓮花說:「此青蓮花表大吉祥,寄於你所,當生貴子,冀愛護之。」臨到誕生少康大師的時日,青色光彩遍滿室內,並散發芙蕖的芬香。少康大師容貌端莊,聰慧可愛,幼時即有不凡之形態,與一般孩童大不相同,有識見者都認為少康大師有武將文官之相,最為奇特的是少康長到七歲還未曾啟口講話,有一日,其母帶他往靈山寺拜佛,於大雄殿中母親問他:「認識佛像否?」少康大師忽然回答:「此是釋迦牟尼佛。」其母聽言甚感驚詫,心知此子定是宿具善根與佛有緣,便令少康出傢修道。
凈土教法
少康十五歲時,已能通曉《法華經》、《楞嚴經》等五部大經的奧義。後來到會稽嘉祥寺,學究律部。五年後,師值弱冠之年,前往上元龍興寺聽講《華嚴經》、《瑜伽論》。朝夕不懈地深研佛學義理。此後數年,少康遊歷四方,參學知識。唐貞元初(公元785年),到瞭河南洛陽白馬寺。在殿中禮佛時,見大殿閣中佛典文字放光,細觀查之,發現是善導大師的《西方化導文》。少康觀見此番情景,歡喜異常,心想善導大師乃凈土宗的高僧,自己又對凈土教法頗有好感,認為這定是一個吉兆。便於心中默默祝禱;「我若真與凈土有緣,當使此文再放光明。」剛發願畢,果見彼文重放光明,光中還現出無數的化佛菩薩。少康目睹這些瑞相,證知實乃先祖的靈跡感應,遂五體投地頂禮發誓說:「劫石可將磨損,我的誓願不會變易。」由此而樹立起瞭研學凈土教法,弘闡凈土法門的堅實志向。
少康發弘誓願後,旋即下定決心,放下萬緣,誓以善導大師為榜樣,歸心凈土,畢生弘揚凈土教義。為表心跡,特意前往長安光明寺善導和尚的影堂,懷畢恭畢敬之心,瞻仰頂禮善導遺像,祈願得見善導大師。於頂禮之際,心存觀想,但見善導大師現真像於空中而對少康作語曰:「汝依吾教,廣化有情,他日功成,必生安養。」少康得到善導大師的教誨之後,如服定心之丸,更加堅定地一門心思研修凈業,發誓終生弘闡凈土教法。神僧指引 後來,少康大師廣徵凈土經典,苦節力學,潛心修習,念佛功夫與日俱僧。心想凈土之教,甚為契合末法時代眾生的根基,實是瞭生死得善果的無上妙法。應當廣為傳播,普令眾生速得大利。於是自陜西長安南下至湖北省江陵地區宣揚凈土教義,在果願寺偶有一僧對他說:「你欲教化眾生,應當去新定,你的化緣在於彼處。」言畢倏然不見其影,唯見香光往西方而去。少康大師覺知此乃神僧的指引,便決定去新定(今浙江省遂安縣境),以酬彼方眾生的宿緣。
傳播佛法
少康初到新定時,由於凈土教法在此地無人行持,是以僧俗人等對凈土教理不甚瞭解,從而教化起來也非易事。然而少康大師畢竟是有大智慧的高僧,他想出瞭一個方便度生的妙法。那就是往城中乞食化緣,得到錢後,便誘引兒童念阿彌陀佛佛號,念佛一聲,即給一錢,以資獎勵。而小孩子念佛得錢之事,勢必會影響到其它年齡段的人們。由此而使得許多的人信教念佛。後來,念佛的人多瞭,便改為念佛十聲,施予一錢。少康大師風雨無阻地用這種方法行化瞭一年後,新定地區的男女老幼,見到少康都躬身合十口稱阿彌陀佛,遂使念佛成為當地一種風尚,念佛的音聲時常佈滿街市。經過長時間的熏修後,少康大師覺察到樹大法幢,轉大法輪的機緣已熟,便於唐貞元十年(公元795年)在新定城郊烏龍山上啟建凈土道場,高築三級法壇,聚集大眾舉行共修法會,每逢齋日,善信雲集,午夜行道唱贊。於齋日時,四眾弟子聚集在大殿,少康升坐,高聲念佛,眾人跟著誦唱佛號。少康念佛一聲,就有一尊佛從囗中出來,十聲則有十尊佛出來,如同連珠狀。少康對在場的幾千弟子大聲說:「你們當中有見到佛的人,必定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眾弟子聽到這個授記,欣喜異常,信願念佛更為懇切,當時有少數未見到佛的弟子,自知己身信願念佛功夫不夠,悲感自責,因而加功用行,精進念佛。遂使親近大師修學凈土法門的信眾,無一不是真切地信願念佛者。少康大師如此大張旗鼓地集眾修學念佛法門,收效甚好。在當地掀起瞭念佛求生凈土的熱潮,使得念佛法門廣為傳播,為弘揚凈土念佛法門,起到瞭積極的作用。
聖人離去
唐貞元二十一年十月(公元806年),少康預知時至,囑告身邊的四眾弟子說:「當於凈土,起欣樂心,於閻浮提,起厭離心。」言畢結跏趺坐,身放數道光明而化。當時,天氣陡變,狂風四起,百鳥悲鳴,烏龍山間彷彿也一時變白。遺體火化後其弟子等為其立舍利塔,存於州東臺子嚴,因此之故少康大師又號臺巖法師,後來的天臺德韶國師又曾重修塔墳,後人稱之為「後善導塔」。基於少康大師對凈宗作的傑出貢獻,在《佛祖統記》卷二十六中列其為蓮宗七祖中第五代祖師。凈宗史冊中,將永存少康大師那不平凡的生平事跡,其高風亮節,將世世代代為人們所傳頌。
受人尊敬
少康大師主要以身弘法,註重以實行教化凈土學人,有關佛學的著述甚少,世傳大師與沙門文諗共編集有一卷《往生西方凈土瑞應刪傳》傳世。記載慧遠、曇鸞等四十八位修學凈業者往生的事跡,據考證為唐代唯一的往生傳記。但是日本學者望月信享所著的《中國凈土教理史》中認為此為訛傳,不足為信。另有《凈土論》三卷,為少康所著,流傳於世。細觀少康大師一生的修學弘法歷程,不難看出其佛學思想以善導大師的思想為圭皋,少康對善導大師的崇敬之心從他把烏龍山新建的念佛堂取名為:「善導和尚彌陀道場」可以看出。在教理與實修諸多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善導大師的影響。少康大師教導徒眾修學凈土教法,極富有鮮明的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凈宗感情色彩。時常教導人們說:對娑婆世界起厭離心,對極樂世界起欣求心,是修學凈土法門成就與否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能否得生凈土的先決條件。這種理念對修學凈土來說是最為真切不過的,唯有厭離娑婆之心與欣求極樂之願,才會痛下決心,以真摯的願行去念佛,而唯有真切的願行,才能感得往生凈土的妙果。少康大師不但以言教化導弟子眾等行念佛法,求生凈土。並且以身作則,用不可思議的境界來感化信願念佛的徒眾,讓他們瞭知凈土法門的殊妙,由此而倍增信眾念佛求生之信願。這種以自身的神變來作示範的舉動,具有其它事物無法比擬的教化力。少康大師行化凈土教法的過程中言行身教,可謂面面俱到,用心良苦,非一般人士所能及。這或許正是他為世人崇敬的原由之所在。
评价
少康大师主要以身弘法,注重以实行教化净土学人,有关佛学的著述甚少,世传大师与沙门文谂共编集有一卷《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传世。记载慧远、昙鸾等四十八位修学净业者往生的事迹,据考证为唐代唯一的往生传记。但是日本学者望月信享所著的《中国净土教理史》中认为此为讹传,不足为信。另有《净土论》三卷,为少康所著,流传于世。细观少康大师一生的修学弘法历程,不难看出其佛学思想以善导大师的思想为圭皋,少康对善导大师的崇敬之心从他把乌龙山新建的念佛堂取名为:“善导和尚弥陀道场”可以看出。在教理与实修诸多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善导大师的影响。少康大师教导徒众修学净土教法,极富有鲜明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净宗感情色彩。时常教导人们说:对娑婆世界起厌离心,对极乐世界起欣求心,是修学净土法门成就与否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能否得生净土的先决条件。这种理念对修学净土来说是最为真切不过的,唯有厌离娑婆之心与欣求极乐之愿,才会痛下决心,以真挚的愿行去念佛,而唯有真切的愿行,才能感得往生净土的妙果。少康大师不但以言教化导弟子众等行念佛法,求生净土。并且以身作则,用不可思议的境界来感化信愿念佛的徒众,让他们了知净土法门的殊妙,由此而倍增信众念佛求生之信愿。这种以自身的神变来作示范的举动,具有其它事物无法比拟的教化力。少康大师行化净土教法的过程中言行身教,可谓面面俱到,用心良苦,非一般人士所能及。这或许正是他为世人崇敬的原由之所在。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少康大师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净宗祖师。毕生之中自行化他,都是以净土教法为主,自行可谓是志高行苦者,化他可谓是不遗余力者。为弘阐净土法门立下了汗马功劳。大师崇高的思想品德与权巧化导众生、随机设教的行业是后世净业学者应当效法的。少康大师的愿行可以说是与善导大师如出一辙,是故其证念佛三昧,并以此感召众生念佛求生净土,亦与善导大师别无二致,二祖善导念佛口出光明,少康大师念佛亦口出化佛,此种迹象在净宗祖师中实为少有。世称善导为弥陀化身,少康为善导后身,这不是毫无根据的推测,而是有所根据的。扬次公有诗赞曰;“东峰坛级石嵯峨,十佛随声信不讹,后善导依前善导,今弥陀是古弥陀,一心正受超三界,孤月澄辉照万波,乘般若船游净域,度生还亦到娑婆。”诗中生动地描述了少康大师的净土行业。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希望少康大师能乘愿再来娑婆世界教化众生的美好意愿,这种愿望也一定是后世净业学人所共有的。
记载
简明净土宗词典
少康(?—805),唐代净土宗高僧,为净土宗第五祖。浙江缙云仙都山人,俗姓周。母罗氏梦游鼎湖峰,得玉女捧青莲华授之,并说:“此华吉祥,授之与汝,当生贵子。”至生康之日,青光满室,香似芙蕖。师生而不言,7岁,入灵山寺礼佛,母问识否?师忽答道:“释迦牟尼佛。”父母以为奇,遂舍之出家。15岁,能通《法华》、《楞严》等5部经,旋受具足戒于越州嘉祥寺,及听《华严》、《瑜伽》等经论。贞元初(785),诣洛阳白马寺,见殿中文字放光。探之,则善导和尚《西方化导文》。师祝之曰:“若与净土有缘,当使此文再现光明。”言毕,光明闪烁,光中隐隐有化菩萨。师言:“劫石可磨,我愿无易矣!”遂至长安光明寺善导和尚影堂瞻礼,忽见善导大师像升空与师言:“汝依吾教,广化有情,他日功成,必生安养。”师闻之即有所证。南至江陵果愿寺,遇一法师谓师曰:“汝欲化人念佛,当往新定,缘在于彼。”说毕而隐。师乃适新定,人未从化,师遂乞钱,诱小儿念佛。念佛一声,即与一钱。如是年余,凡男女老少见师者,皆称“阿弥陀佛”。念佛之声,盈于道路。贞元十年,师于乌龙山建净土道场,筑坛三级,每遇斋日,善信毕集,所化3000许人。每升座,高声唱佛,众共和之。师唱一佛,众见一佛从其口出,十声,则有十佛,若贯珠焉。师对众言:“汝等见佛否?如见佛者,决生净土。”众皆欣慰。贞元二十一年十月三日,嘱道俗曰:“当于净土起增进心,于阎浮提起厌离心。汝曹此时见我光明,真我弟子。”说毕,遂放异光数道,寂然而逝。塔于台岩,号台岩法师。著有《二十四赞》、《瑞应删传》各1卷。(林克智编著《简明净土宗词典》)
佛光大辞典
:唐代净土宗僧。为净土宗第五祖。缙云(浙江)仙都山人,俗姓周。七岁出家,十五岁受戒於越州嘉祥寺,广诵经论。后于洛阳白马寺读善导西方化导文,遂决心专修念佛。将乞食所得之钱,令孩童念阿弥陀佛一声,即与一钱,一年后凡男女见康,即皆称念阿弥陀佛。后至睦州乌龙山开净土道场集众念佛,每念佛一声,口随出一佛,念十声出十佛,时称之为后善导,贞元二十一年示寂。著有二十四赞、瑞应删传各一卷。(宋高僧传卷二十五、佛祖统纪卷二十六、莲宗宝鉴卷四
佛学大辞典
少康(人名):唐睦州乌龙山净土道场之少康,俗姓周氏。七岁出家。十五岁往越州嘉祥寺受戒。五夏后,往上元龙兴寺学经论。贞元初至洛阳白马寺殿,得善导西方化导之文,大喜,遂诣长安光明寺善导影堂发愿。得善导之灵告。决心专修念佛。至睦州开念佛道场,散钱于市井。使唱念佛。贞元二十一年寂。时人号为后善导。见宋僧传二十五,佛祖统纪二十六,乐邦文类三。(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少康:唐代净土宗僧。俗姓周,母罗氏;浙江缙云县仙都山人。幼时常端坐含笑,未曾发语。至七岁,佛诞日诣灵山寺礼佛圣容,母问其为谁?师忽发语答释迦牟尼佛,闻者皆怪之。于是出家。十五岁时已通《法华》、《楞严》等五部经。寻於越州嘉祥寺受戒,学律藏。五夏后,赴上元龙兴寺,听《华严经》及《瑜伽论》。唐·贞元(785~804)初,于洛阳白马寺群籍之中,寻得善导之西方化导文,有所感悟。于是前往长安善导之影堂陈荐献。旋赴江陵果愿寺,后入睦州城乞食得钱,诱小儿念阿弥陀佛,一声给予一钱,后念佛者渐多。如是一年,无论贵贱少长,见师皆唱阿弥陀佛,念佛之声充衢。
贞元十年(794),师于乌龙山建念佛道场,筑坛三级,集众昼夜念佛行道。每遇斋日,所化三千众云集。师登座高声念佛,男女弟子等皆见其每一声有佛自口中出,十声则十佛续出有如连珠。贞元二十一年十月三日嘱众应厌秽欣净,旋即放光示寂。年寿不详。郡人为其造塔于州东台子岩。时人称为‘后善导’;乃中国净土宗之第五祖。著有《二十四赞》、《瑞应删传》各一卷。(《宋高僧传》卷二十五;《龙舒增广净土文》卷五;《庐山莲宗宝鉴》卷四;《佛祖统纪》卷二十六;《净土晨钟》卷十;《净土圣贤录》卷三;《类聚净土五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