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4-3 下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作者: 夢參長老2022-08-28

  夢參法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4-3)下

  我看見古人這個記載當中,我想起我們的心(大傢不要光聽故事,我是講你的心),你跟一切有法,空和有,就是這個含義。這叫意境,沒有境界的境叫意境,二為一,“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就是“秋水長天一色,落霞孤鶩齊飛”,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很多世間境界相,你要是以智慧來觀察,境即是心。古來的文章、古來的詩詞歌賦全是心,把它變成文字相,文字相就形容當時的現相。我們經常看廟上的對聯,特別是看那古廟的對子,每個古廟都有好多種對子,那都是古來的大德,或者是最有智慧的人作的那些對子,那些對子都是表現空和有的,就是心經;不一定念到心經才是心經,那些對子都是心經。我給大傢念一副對聯,“風聲雨聲鐘磬聲,聲聲自在”!問題就在這兒,不論刮風下雨,每個聲音就是聲聲自在。那是怎麼自在的?空的,風聲雨聲聲聲自在。“山色水色湮霞色(一切色),色色皆空”,每個都沒有。明明是山有山色,水有水色,“山色水色湮霞色,色色皆空”!古來那些個對,如果你去參,那不就是我們的心經嘛!

  空中的色相,這個色相是靠不住的,空中色相是沒有色相可得的。色既如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哪裡還有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呢?什麼都沒有瞭,就是些世間相。但是那些人也沒有把心經、把般若意研究好瞭,他從研究世間相的時候作的詩,乃至作的詞,就是形容空義,不可得!不可得,你還求什麼呢?你想得個什麼結果呢?這就是你的自在處,觀自在照見五蘊皆空,這就是照字。一空就安逸瞭,什麼都沒有瞭,外頭跟自己的根塵、五蘊全是空的,外頭一切世界全是空的。心沒有瞭,境也沒有瞭,心亡境寂。心不存在,外邊一切境界相也就不存在瞭,寂然!寂下來瞭,“心亡境寂兩俱空”,一切法都如是。所以空中要是沒有這些六根、六塵、十二處、十八界,咱們這一切就組成不瞭的,離開這十八樣,是一樣也沒有的,這十八樣本身也是空寂的、寂然的。所以說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乃至無老死,一部心經就說的是這些事。什麼呢?遣除,任何境界相都要遣除,那就達到瞭空寂。

  我們再一個一個的來分別一下,行!凡要說修行也好,說一切行動也好,包括你過去的身口意,假你現在的身口意,還有未來的身口意,這都叫行。說話有善業有惡業,言語有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四種言語,也都叫行,這叫口行。身裡頭殺盜淫,這叫身行。意裡頭貪瞋癡,這叫意行。你把它翻過來,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這就是善行,也叫行。不殺、不貪、不盜、不邪淫,這也叫行。一個善行,一個惡行,就是善業和惡業。但是善也是空的,惡也是空的,但是善業隨順空,惡業(造的業)它不隨順空,它要受報的。所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報都是你自己的行所感召的;你沒有行瞭,報也就沒有瞭,行、報,這全是虛假的。

  還有識,因為行也識,這個識專指是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八識是心王,這個心王的這個心是有真有妄,是真妄和合為體的,這叫識,識是瞭別的意思。由你過去的業所感召的果,那你今生就受吧!你今生受的是過去的業所感召現在的果,這就是你今生所受的。你今生又再造業,這個業有善業有惡業,你現在造的業就感未來的果;雖然未來的果報還沒現前,那你做的業也給它確定瞭。要問你未來如何?你現在做的就是你未來的。你不要問別人,你自己很清楚,你善業多,你未來的就幸福,生活愉快,什麼災害也沒有。就我這個年齡,我從小到大看過很多這些社會上的事,有些人就在那火災當中,紛飛擾亂當中,他就是能平平安安的什麼事也沒有,什麼災害也沒有,好像都跟他沒關系。有些人,傢、個人乃至我們整個國傢在動亂當中,而他的安定沒有事,什麼原因?他過去的業。他從來沒缺過什麼,也沒犯過什麼愁,也沒什麼苦惱,這就是過去的業得到現在的果,那你現在的業(所造業)得到未來的果。這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沒報的時候是時候還沒到,時候到瞭報就來瞭。但是在心經上講,這些個全是假的。但是我們受苦的時候不高興,煩惱就重;享樂的時候,煩惱就輕。你什麼都有,你還去害別人幹什麼?你有什麼貪求?他自然少造業。如果你再能進一步做慈善事業,佈施,自然就愈來愈感善果。

  但是善惡唯識一念間,就這個識作怪。在它造業的時候,它造的惡業、造的善業,它是指揮者。指揮什麼?指揮它的身,指揮它的口,指揮它的思想,它本身就是思想,識!乃至投胎轉世受業因果,識!由於過去的業,現在今生的識,這個識就是“去後來先作主翁”,八識!當你投胎的時候,眼耳鼻舌身意沒有,就是八識,這是去後來先。投胎,來之前;等到死,肉體全毀壞瞭,都走瞭,識還不走。有的說一天,有的說是三天,識才走。有的是業障最重的,七天,識才離體。凡是佛弟子他死亡的時候,我們一般的不當時把他火化,要隔七天,最少最少隔三天。如果要死到醫院裡面就麻煩瞭,當時就進瞭停屍房去瞭,凍你身體。但是我們出傢人不凍身體。不要動他,誰動他,他身體非常憤怒,瞋恨心就起來的,因為他很大的痛苦。這就識的作用。等你的識,看你跟哪個父母有緣。死瞭之後的神識,十方都是具墨,黑暗的,隻有你跟你父母有緣,那有一線光明,你就奔那一線光明去瞭,你看見你未來的父母,你就受身瞭。

  剛受身的時候,名色。佛說這個名色,名就是心,色就是身,名色就是身心二法。你將投入母胎的時候,這個中間七天一變、七天一變,七七四十九天。最初隻是精和血,隻有這麼個名字,沒有實體,名就是心,色就是身。就是初投到瞭母胎之後,必須經過五個七天,已經一個多月,五七三十五天,這才有個形,剛起一個身的形,就是根的形,有生出小手小腳,有那個身體,沒有實體,所以叫名色。光有個名,叫名色。但是七天一變、七天一變,變到七七四十九天,這時候有眼根,才產生叫六入。從名色,第七個七日,七七四十九天之後,六根開始瞭。開始之後,根對著塵,這時候媽媽要喝熱的,你感覺著燙,不舒服,有感觸,難過;媽媽要吃冷的,感覺著冷。從識投胎,叫名色,名色轉成六入,六入轉觸,觸是相對的。媽媽每個動作,你在裡頭感覺著難受,這叫觸。受,是領納,領納外邊的境界相。就是生瞭之後領納外邊境界相,那時候你的六根對著外頭六塵,有的苦不願意受,你不願意受也不行,也得領受。喜歡受的產生快樂,這個時候就有愛憎,有愛有憎,剛起貪愛。喜歡,就是前生的業帶來的。喜歡的就想得,不喜歡的就想把它離開。因此就有取,愛緣取。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就想得到,愛就緣取。這一取,給未來生又做基礎瞭,就有瞭。有是後有,一切善惡因果從這產生。有就生,生再受生,受生之後就有老死,就有衰壞。有瞭衰壞,有瞭老死,在這個中間你的貪愛心、分別心、緣影心很多,這是人生一個過程。

  【無苦集滅道。】

  在這個時候有苦、有集、有滅、有道,講四聖諦法,就講未來你的心怎麼建立的。生死就是你感的果,這個果就是苦,有生死本身就是苦。這個苦怎麼來的?你自己做的業,你起惑造業。起瞭惑,造業是因,這個因一定感到苦樂之果,這叫世間因果相,你是離不開的。任何人,釋迦牟尼佛的化身是佛,佛也經過這一樣的,他也是投胎入生,這叫示現,他是示現的,示現跟人類一樣的。苦是怎麼來的?你過去的因召感來的,這叫集。不是一個業兩個業,你一生做很多的事積聚一起來算總帳,這是你惑業的因,一定感到世間的果報,就是苦集是世間的果報。我們信佛求道,乃至於成道,就感到滅的果。滅的果是什麼?涅槃,瞭瞭生死。這個果怎麼得的?從哪個因得的?道的因。修道,或念經、拜懺、禮佛等,瞭瞭生死瞭,斷煩惱所證得的道。這就是苦、集、滅、道。

  這是我們最初佛教授的方法,要想斷世間的苦果,先斷因;這個因斷瞭,修道的因就成瞭;修道種下樂因,樂因就出世間瞭,就感到滅的果。這叫苦集滅道的兩重因果。我們經常說先斷煩惱,咱們不是感覺煩惱很重嗎?你先把它斷瞭,把煩惱的因,感苦果的因,你把它斷瞭,你不煩惱瞭。怎麼斷呢?修道,滅煩惱的方法就是要修道。你修道的時候,才能把貪瞋癡的這些煩惱斷瞭;斷瞭,苦果就沒有瞭,那你一修道所感的是樂果。這是佛最初說的法,叫四聖諦法,給凡夫說的,給一切凡夫說的。欲界、色界、無色界稱為二十五有,都有生死,有生有滅,如幻如化。四聖諦法沒有主宰意思,主宰是你的心,如果相滅瞭,性也滅瞭。那個性不是那個性,是你生活習慣性,這叫慣性。大乘起信論講有習種性、有性種性,這種性是熏習來的,是習種性。當你一修道,養成道種性,修道成瞭種性,常時相續,然後斷生死,證涅槃。就像我們晚上睡覺,很疲勞睡得很熟,一定要作夢,在你作夢的當中這是虛幻的,夢中裡頭那個夢境全不是真實的,是虛幻的。但是夢中做的好事、做的生滅,或者撿瞭黃金,或者是丟瞭東西,醒瞭什麼都沒有,因為是作夢。那這個你作夢能懂,你在人生這個夢,人生大夢你就不懂瞭,你認為都是真實的;這個也是假的,什麼也得不到。這就是在你思想上、修行當中,不是一下子就證得空性瞭。咱們講的是有多劫累劫修行的,修佛道不是投機取巧,不會占便宜,沒有,沒有便宜的。什麼是便宜?方便智慧,你得到方便智慧,那是最便宜的瞭。

  因為佛說這種意思,知道苦瞭,你別召感,斷因,把集斷瞭。所以想修行,入佛門,想證得,證得什麼呢?斷煩惱,證菩提。羨慕滅,羨慕涅槃,羨慕佛所說的教法,那就要修道,修道就能證滅,把根本的苦本給它斷除。這種道理很深,究竟涅槃樂,得證佛的究竟涅槃。不是二乘人,聲聞、緣覺是不瞭這種道義的,以為他證得的就是實證瞭,那個不是的,所以苦集滅道是給二乘人說的法。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大乘菩薩得修空觀,得要真空現前。所以要學般若法,要修沒有生滅,沒有修證,真正的空相,這就是咱們現在講的般若義,就是生滅的修證。因為自性本空,沒有苦集滅道,自性裡頭哪有苦集滅道?沒有一個真實的,真實的就是涅槃,涅槃的真實就是般若。所以涅槃的意義不是死瞭,叫不生不滅。智慧還有生滅嗎?智慧沒生滅。

  這叫省實,真正的省察到瞭實理。證得實理瞭,這是一步一步的,咱們講的三十七道品,一步一步修得來的,才能達到什麼呢?無智亦無得。智慧所得的無形無相,不是有,是非有,非有是沒有,那就是真空,真空不空,隨緣而現有,這叫無智亦無得。智,就是我們能觀的智慧。得,所證這個理。等你真的到瞭這個程度瞭,也沒有能得的智,也沒有所得的理,一切皆空,五蘊皆空,這個空是真空。真空沒有一切相,叫真空絕相。也沒有言說;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以前我給大傢講沒有真的。像我們說火,不是火,要說火是火,把我們嘴都燒瞭;要說水是水,那就把我們淹瞭。全是名詞,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沒有個什麼證得的,到你成佛瞭,得無所得。咱們講金剛經講瞭,佛說沒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證得的,也沒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也沒有能證得的人,這個意思就是顯示真空絕相。

  這個道理要大傢多思惟,無相法門要用無相觀,思惟之後,修瞭之後,對你所思惟的不去執著;要把所思惟的執著瞭,還是有的。你真正達到無相,第一個你懂得無能無所,能是約自分說的,所約外面境界說的,自分是空的,四大假合。這個道理不是咱們這麼說說就容易,要進入的,得從你實際去修。每天你什麼都看破瞭,什麼都放得下,到那個時候,這個心經後文就要講瞭,心才無掛礙。咱們這心遇什麼掛礙什麼,就是放不下。所說的空義就是你要放下,不要有時候執著空,空也是空的。因為你執著空又變成有瞭,這就空本不空,空本來不空。不空是什麼?就是有,有不是有,是妙有,是大菩薩所證得的境界。

  咱們現在第一步就觀想,觀想什麼?什麼都不執著,你就解脫瞭。但是最初開始的時候,隨順善法,斷絕惡法。當用善對惡的時候,惡都沒有瞭,純善瞭,善也不存在。善也有掛礙,到瞭心空,一法不立。一法不立的意思,就是什麼也不執著,不但妄法不執著,凈法也不執著。到瞭那時候,無一切相,無一切法,無我、無人、無自、無他,就是咱們讀金剛經剛說過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但是這“無智亦無得”的含意是非常廣的。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