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虛大師講述
二十一年十二月在閩南佛學院
丙二 三乘共法
丁一 大乘共行二乘法──十行
厭身品第七
這一品,屬於三乘共法的大乘共行二乘法。此中所謂三乘:一、聲聞乘,又雲小乘,速則三生,遲則六十劫,修生空法,終於現世聞如來的聲教,悟四諦的真理以證得阿羅漢果。二、緣覺乘,又雲中乘,辟支佛乘,速則四生,遲則百劫,修生空法,在他最後一生不依如來的聲教,隻要感飛花落葉的外緣,自覺十二因緣的真理以證得辟支佛果。三、大乘,又雲菩薩乘,三無數劫間修六度萬行,以證得無上菩提果。但是,這三乘都共修習四念處觀,所謂四念處觀:一、身念處,觀身體為不凈的東西,此肉體是父母所生的,肉體的內外污穢充滿,沒有一點兒清凈的地方,所以觀身為不凈。二、受念處,觀受是苦,受是苦樂的感覺,但樂是從苦的因緣而生,復又轉生苦,世間沒有實樂,所以觀受為苦。三、心念處,觀心為無常,心依六根緣六塵,剎那剎那的生滅,沒有常住的時候,所以觀為無常。四、法念處,觀法為無我,因為法沒有自主自在的本性,所以觀為無我。這是就苦諦而修的四念處,我們之所以有苦,因有此身、受、心、法四事,所以就此四事而觀不凈、苦、無常、無我,對破凡夫常、樂、我、凈的四顛倒。此四念處以慧為體,慧依定、依念,念念於身、受、心、法所觀之處,所以得名念處。如法華玄義卷三雲“念處是觀苦諦上四智,治於四倒,四倒不起由此四觀”。所以觀此四法,對於超出三界有漏之法有所助益,固然是聲聞、緣覺二乘人所修證的境界,亦大乘人共修共行的法,以大乘人亦應對破凡夫四顛倒的邪見故。大乘人雖不能拋棄教化眾生的負擔,而亦須斷除三界的有漏煩惱。
‘大乘共行二乘法’標題之下,有‘十行’二字。從五乘看,通於三乘;從大乘看,由十信、十住、至十回向、四加行位菩薩所修行的法,這是必經階段而不可忽略的。如善財童子所參訪的善知識,十住、十行位都是出傢比丘,是修聲聞、緣覺法的二乘人。這樣,前厭舍品、無垢性品、修十信的,阿蘭若品、離世間品、修十住的,以及此厭身品修十行的,都是出傢比丘和菩薩共同修行的。所以,善財童子所參訪的善知識,修十信、十住、十行法的,都是聲聞、辟支佛等二乘人。然此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位,為菩薩的資糧位,又為菩薩勝解行地,以菩薩法空勝解力而修六波羅密行。因為修諸觀者以法空勝解為最,若能證得法空的境界,則能伏斷一切三界有漏煩惱,這即是修三乘出世觀位的實證。
從經文看此品的結晶所在,如彌勒問雲“自於是身應作何觀”?所以,此品可以題作觀身品。誰也知道,最切近的是身,無論他是美的或醜的,但愛惜他,的確超越一切之上。所以,此品中有三十七觀,最後觀身猶如車乘。‘身’,梵語‘伽耶’,此雲積聚,是一聚集的個體,是很多分子積聚起來的。以如今的團體來解釋他,這是最適合的。佛法所謂‘一聚’,不能稱為個體,是一個團體,這是我們應有的認識。然而一聚者,有狹義,有廣義。從狹義說,此身僅是一個色法的集團,是五蘊之中的色蘊,此色蘊包括五根、五塵、四大諸元素,由此諸元素組織成團體,名之曰身。但此更有別、有通,別則眼、耳、鼻、舌、身五根的區別中,身隻是五根之一;通則是整個的身。若將此身詳細的考察,是各種元素在一起,都互有關系,不可偏廢。所以、此身可作為五根的動力所依,此身的團體中有五根互相發用。如眼根有能發眼識作用,能觀察外界各種現象的形形色色;其他耳、鼻、舌、身都有同樣的發識功能。雖然身為五根所依止之處,而五根各有其特質,各有等次的,如一色聚而沒有五根,則不能名之曰有情身,但是四大、五塵的積聚,不能有思想作用,卻成為無機物瞭。從廣義說,身又是五蘊組識成的團體,即色、受、想、行、識五蘊。一、色蘊,總括五根、五境等有形的物質;二、受蘊,對境而感受苦樂;三、想蘊,對境而想像彼此;四、行蘊,對境而造作善惡;五、識蘊,對境而瞭別識知。由此五蘊各別的作用,總集而成謂之身,所以不能專指色法而言。若身心分別而言,色蘊即身,而受想行識四蘊即心。心中受、想、行三者,為心上特別的作用,名之曰心所有法,即心王所有之法。而識為心的本性,可名之曰心王。因五蘊為身心的二法,如欲界、色界有身體的有情,這是五蘊而成;無色界無有身體的有情,隻有四蘊(除色蘊)而成。這五蘊身,是虛偽的,如增一阿含經二十七雲“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野馬,行如芭蕉,識為幻法”。
這樣,有情身由五蘊的色心二法組識而成,所以是活動的有機體,正適合佛所說的薩迦耶見的意義。‘薩迦耶見’,此雲有身見,五見中的身見執著五蘊假和合的團體,以為有真實的我而起我我所的偏見。我們所知道的身,即五根、五塵、四大和合的色身。但人是五蘊的身,不是唯一色蘊的身,若僅是唯一色蘊,那是沒有情識活動的死屍瞭。此五蘊之法,是剎那生滅的,相續的,是‘各別的因’如‘相互的緣’合成的。此仗因托緣生起的五蘊之法,因業力所引而不散亂,相續不斷而成為身。等到業力盡瞭,全體的生命如破沙盆也似的粉碎瞭。至此、五根敗壞,四大分離,前六識亦不起,一切業力都潛伏在第八阿賴耶識裡,遇有相當的因緣,則由強力的業力發動,又成為後世的有情身。於是生而復死,死而復生。復次、此中所觀的五蘊身,為五取蘊身。取即煩惱,取即貪愛的增上相,所以這五取蘊身也即三界有情的有漏身。如將此所觀的身,認識清楚,則可以明白此品的大意瞭。
戊一 彌勒興問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既悟出傢菩薩摩訶薩厭離世間住阿蘭若,調伏其心修無垢行,然此菩薩住空閑處,自於是身應作何觀”?
這三乘共法──厭身品、波羅密多品、功德莊嚴品,都是彌勒菩薩所提問的。這是根據前四品佛所說的離世間而住阿蘭那的扼要處,而使住阿蘭那者對於人生更進一步來觀察,對於瞭解人生格外深入一層,得到完全的透徹。住阿蘭那的出傢菩薩,已具有正信、正戒、正見,能調伏身心修無垢行,修習禪定止觀,然而對自身應修什麼觀?前厭舍品的厭世觀,正明出傢的原因,完成個人的信念與理想;離世間品為出世修行之所依止,此品正明出世觀的本相。所謂‘出世’,並不是將此身拋出世界之外,應知這個身就是世間,隻要對於此五蘊身能看破,這就是出世。所以是身應作何觀,正是三乘出世觀的扼要處;阿蘭那不過修此觀行的場所而已。能否脫離煩惱的迷網,要看心裡有沒有光明的出世觀境,住阿蘭那決不是暝坐就可瞭事;唯在什麼都不搖動的那個入定的圓澄心,才可以開拓真善的人生出來。所以、維摩在示病時,為眾人觀身無常苦空,而論到自身應作何觀。卻雲“觀身實相,觀佛亦然”。這完全是心理解放,濁性去盡,清醒的潔凈的披露。若能不被有漏的五取蘊身和四顛倒見所迷惑,觀察他是不凈的、虛偽的,即見實相實性的真理。本來萬法都是幻生的,空的,若能“照見五蘊皆空”,幻化空身即是佛的法身。然觀身有深淺的區別,先要認識此五蘊身是苦、空、無常、無我的,他不能給予快樂和自由。所以、彌勒的請問,是極有價值的,是代表勝解行位的大乘人而問的,也是代表二乘人回小向大而問的。這是彌勒菩薩以勝應身而說法,亦是彌勒為攝受十行、十回向地前的菩薩而說法。從另一方面說,彌勒現生兜率及將來閻浮提成佛說法,這都是變化身,都是說三乘法的,所以由彌勒來啟問。其實,這三乘法亦就是地前大乘共修的法。從兩方面看,從一分三,從三歸一。這三乘共法,唯佛的應化身說,這是一乘菩薩為滿足三乘人的幸福而說的。
戊二 世尊許說
己一 許諾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為眾生起大悲心,請問如來入聖智觀妙行法門。汝當善聽!今為汝說”。“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對彌勒說:你的大悲心,為攝受十地以前的大乘眾而問入聖智觀的法門。要和聖智觀相應,須具有正信、正戒、正見、正定,否則沒有修入聖智觀的希望。你聽著!我今特為你們解說。是的!世尊!我很願意聽你講。
己二 解說
庚一 總標有漏身觀
“善男子!出傢菩薩住阿蘭若,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四威儀中微細觀察:是有漏身,三十七種不凈穢惡,是不可愛、是不堅牢”。
前面曾講過,住阿蘭那的出傢菩薩和鳥獸、獵人、隱士者流是完全不同的,他是修禪定的人,以定而修聖智觀而求無上佛果的。將這有漏身,涉在四威儀中去觀察,觀這有漏身包含有三十七種不凈的,無常的,苦的,空的,無我的。堆著污穢的怨毒。這種觀察,便是佛法的實驗。如今科學傢談實驗,是在外面另取一物來實驗;佛法則以自身來實驗,這是超人一等的。
庚二 別分三十七觀
“當觀此身猶如坯器,外以雜彩金銀七寶巧飾莊嚴,內以糞穢種種不凈填塞充滿,兩肩擔負隨器而行,其有見者皆生愛樂,不知器中盛滿不凈。有六黑蛇常在此器,一蛇隨動器即破壞,毒害臭惡竟無所堪。世間之人莊嚴其身,如彼彩畫盛不凈器。貪、嗔、癡三名為心病,風、黃、痰、蔭名為身病,內外六病能害身心,如彼六蛇居於器內;一一蛇動器即破壞,一一病發身即無常。善男子!出傢菩薩處於空閑觀察是身,名為第一不凈觀相”。
出傢菩薩於日夜中,又觀自身臭穢不凈,猶如死狗。何以故?彼身亦是父母不凈為生緣故。出傢菩薩又觀自身如蟻子臺安住眾蟻,時有白象來至臺邊,以身觸臺臺即崩碎。善男子!此臺所謂五蘊之身,白像是為琰魔羅使,身歸後世如象壞臺。出傢菩薩,又觀自身而作是念:我今此身從頂至足,皮、肉、骨、髓共相和合以成其身猶如芭蕉中無實故。出傢菩薩又觀自身無有強力,皮肉薄覆如塗附墻,億萬毛發如草生地,微細風大出入毛孔,誰有智者當樂此身?剎那剎那衰敗轉故。出傢菩薩又觀自身如養毒蛇而取其害,我今雖以飲食衣服資長是身而不識恩,畢竟還令墮於惡道。出傢菩薩又觀自身譬如怨傢詐作親友,伺求其便而將毒藥斷彼命根;我身如是本非真實,終致無常,非聖愛故。出傢菩薩又觀自身如水上泡,雖復妙好琉璃珠色,剎那因緣起滅無恒,有為念念不久住故,出傢菩薩又觀自身如乾闥婆城,雖現相狀而不實有,今者我身亦復如是。出傢菩薩又觀自身猶如影像,我身亦爾雖有非真。出傢菩薩又觀自身譬如外國強盛怨敵,今者我身亦復如是,煩惱怨敵侵掠善根。出傢菩薩又觀自身如朽舍宅,雖加修葺當必崩壞,我身亦爾,雖加愛念當必無常。出傢菩薩又觀自身如近怨國,城邑人民常懷恐怖,今者我身亦復如是,於念念中畏無常怨。出傢菩薩又觀自身,如無量薪為火燒爇,然是猛火曾無厭足,我身亦爾,以貪愛火燒五欲薪,其心增長亦復如是。出傢菩薩又觀自身如新生子,慈母憐湣恒加守護,我身亦爾,若不守護病之身心,即便不能有所修證。出傢菩薩又觀自身本性不凈,譬如有人厭患炭色,設諸方便以水洗之,經無量時黑色仍舊,乃至炭盡終無所益。我身亦爾有漏不凈,假使海水盡未來際洗之無益,亦復如是。出傢菩薩又觀自身如油沃薪以火焚燒,又遇大風勢不可止,是身亦爾名五蘊薪,沃貪愛油,縱嗔恚火,愚癡風力無有休息。
“出傢菩薩觀於自身猶如惡疾,四百四病所住處故;亦如大腸,八萬四千蟲所住故;是無常處,出息不還即無常故;亦如非情神識易脫,同瓦石故;亦如河水剎那前後不暫住故;亦如壓油,於一切事受勞苦故。無所依者,猶如嬰兒失父母故;無救護者,猶如蝦蟆蛇所吞故;如穴無底,心心所法不可知故;恒不知足,於五欲樂心無厭故;恒不自在,斷常二見所系縛故;不生慚愧,雖蒙眷屬養育棄舍生故;亦如死屍,於日夜分近滅壞故;唯受諸苦,於一切處無真樂故;為苦所依,一切眾苦依身住故;如空聚落,於是身中無主宰故;畢竟空寂,遍計所執妄構畫故;如谷中響,皆是虛妄所顯現故;亦如船舶,若無船師即漂沒故。亦如大車運載財寶,何以故?乘於大乘到菩提故”。
這段文,可分為廣觀、中觀、略觀三層來觀察:
一、廣觀:這是三十七中的第一觀,觀此身如土坯所成的器具,外以各種寶色莊嚴引以為美觀,其實內裡充滿種種不凈的東西。外人認為形體好看,實際上不但是不凈的,而且還有六條黑蛇,是活動的,而且還要吐那臭而不可聞的氣。世間人也是如此,人有貪、嗔、癡三種的心病,和風、黃、痰蔭三種的身病,這內外六病猶如六條蛇,能壞身心;若身心一病發,則整個身體的怨毒一一爆發瞭。內外各部分,同時毀壞,毀壞成一撮的遺灰。這是觀身無常、不凈。
二、中觀:這是不廣不略觀,有十六種:從第二觀起,觀身臭穢不凈猶如死狗,因為此身的來源,由父母不凈的赤白二質和合而成的。第三、觀此身猶如螞蟻用土造作的窠,這是無常觀。第四、觀此身如芭蕉無實質,是眾多和合而成的假相,這是無我觀、空觀。第五、觀此身無強固力,剎那剎那衰滅敗壞,這是無我、無常觀。第六、觀此身如養毒蛇,能傷害自己的性命,使你造諸惡業,這是不凈觀。第七、觀此身如怨傢,假作親友,在你吃食物的時候暗放毒藥,此身亦然,不顧一切恩愛,一味地殺、盜、淫,於是墮落地獄無有出期,這也是無我、無常觀。第八、觀此身如水上泡,這是無常觀。第九、觀此身如海市蜃樓,雖有相狀可看而不是實有,這是空觀。第十、觀此身如影像,這是空觀。第十一、觀此身如遇怨敵,雖然你要出傢修行善法,而身體偏要害善根種子而造惡,這也是不自由的無我觀。第十二、觀此身如腐敗的房子,雖然你常常愛護他、修理他,他畢竟還是倒地,這是無常觀。第十三、觀此身如與敵國相近,時有恐怖,民不聊生,如中國與日本,這也是無我觀。第十四、觀此身如火燒薪,你有貪心貪求財產,縱然天下人的財產完全歸你所有,心裡認為還不滿足,這是苦觀。第十五、觀此身如出母胎的嬰兒,全靠母親的調養。此身亦然,整個的身體都是病,內外有六蛇,倘沒有適當的調伏,則霎時間壞滅瞭。所以、為瞭要修禪定、培植福德與智慧,雖然此身是假的,不應貪愛,也不可不時時去愛護他,這也是無常觀。第十六、觀此身如炭也似的完全是黑的,從生不凈乃至一期死瞭成為一堆白骨,亦是不凈。第十七、觀此身如油沃薪,既被火燒又遇大風。比方五蘊是薪,貪即油,嗔即火,癡即風,燒得一撮遺灰也尋不到。
三、略觀:此中有二十觀。第十八、觀此身如惡瘡,觀此身有四百四病。四百四病者,如智度論六十五雲“四大為身,常相侵害,一一大中百一病起:冷病有二百二,水、風起故;熱病有二百二,地、火起故”。四大為根本,每一大連枝末有一百一,共計四百四。第十九、觀此身如大腸,腸內有得多的蟲,所以此身全是蟲的成分。所以科學傢說,人身上有無數的細胞,這細胞即是蟲,因為是活動的。第二十、觀此身是無常的。第二十一、觀此身如非情(無我)。第二十二、觀此身如河水不能停止。第二十三、觀此身如壓油,因為太勞苦瞭,這是苦觀。第二十四、觀此身如無母的嬰兒,這三界眾生沒有佛依止。第二十五、觀身一旦無常到來,無救護的人來援救。第二十六、人的起心動念,不知從何而來。第二十七、觀身不知足,如漏沙盆,放什麼在裡面都漏完瞭。第二十八、觀身不自在,不是常見就是斷見。第二十九、觀人不知慚愧,死神到來,也不顧慮眷屬的恩愛,就跟著死神去瞭。第三十、觀此身見在雖沒有死,然而剎那漸漸趨於衰老。第三十一、觀此身唯有受苦,雖有時快樂,但由苦而來,這是苦觀。第三十二、觀此身唯是憂悲苦等依,如老子雲“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第三十三、觀身無主宰。第三十四、觀身完全是空的,是虛妄所顯的,不過愚癡眾生妄執有我。第三十五、觀身如空谷傳聲,空無有實。第三十六、觀身如無師之船,所以我們要修禪定。要有正信、正戒、正見,可以行到彼岸,不致有漂泊之虞,這是以有漏身顯法性身。第三十七、觀身如大車,可以到菩提彼岸。這後二種通於大乘,用五蘊身修出世之法,不但遍行世間而且能達到彼岸。善用此身者,即是自度度他的慈航寶筏。
庚三 亦作大乘身觀
“善男子!出傢菩薩日夜觀察,非不愛惜如是之身,欲令眾生出生死海,到彼岸故’”。
這可附在三十七觀後二觀之中,即是觀此身不但能自度,而且以此身去度人,所以要愛惜此身,將來能輾轉廣度眾生,出生死海到菩提岸。所以、此身亦不可輕視,將來扯起風帆,投入無邊報恩海裡,便是自度度他的大乘身。
己三 結成
爾時、世尊說是法已,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修如是行,此則名為出傢佛子所觀法要。若有佛子發菩提心,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住阿蘭若,修習如是三十七觀,亦教他修如是法要,解說、書寫、受持、讀習,遠離一切我我所執,永斷貪著五欲世樂,速能成熟不壞信心,求大菩提不惜軀命,何況世間所有珍寶?現身必得究竟成滿一切如來金剛智印,於無上道永不退轉,六度萬行速得圓滿,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世尊說完瞭法,於是對彌勒他們說:上面的三十七觀,是出傢菩薩住阿蘭那所修的觀,能自觀也叫他人觀,這即是自度度他輾轉流通的法要。若能以此去修習,則可離我我執和人海間的五欲。趕快看空瞭你的幻身吧!出離瞭四大構成的幻象的世界吧!假若你想證得出世的究竟佛果的話。
戊三 法眾獲益
爾時、會中八萬四千新發意菩薩,深厭世間得大忍力,不復退轉於無上道。百千婆羅門發菩提心,成熟信根得不退轉。三萬六千善男子、善女人,遠離塵垢得法眼凈。
在會中有八萬四千初發心的菩薩,聞是法已,感覺到這世間的無趣,因為已證得大勝解力瞭。同時、有百千婆羅門因為專心篤意的聽聞教法,就有菩提心生起而得不退轉。再有三萬六千的一般善男信女也得瞭見法的眼。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