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休診的救度 一[文字版]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永不休診的救度 作者: 道證法師2022-08-28

  永不休診的救度---序(2009-05-31 )

  有兩種人善於報佛恩:一是善問,一是善答。

  佛陀在世的時候,須菩提尊者請問世尊:『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世尊就說出瞭一部《金剛經》。阿難尊者看見佛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而恭敬地請問,世尊贊嘆阿難尊者的提問,說道: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都因為你這一問而得到度脫,而說出瞭一部《無量壽經》。所以說,佛法中,『善問』與『善答』之人,最善於報佛恩。

  恩師上道下證法師給臺灣大學晨曦學社念佛組彌陀要解學習班的教導中,答復極樂童子的提問,所作的開示,留下瞭二片極為珍貴的迷你光盤。時間是在公元2002年的6、7月間。這二片迷你光盤的開示,雖然是以問答方式演說,但是恩師卻很巧妙地把她一生對凈土法門和彌陀要解的深切體悟,毫無保留地全部融匯在其中。聽聞過的一位蓮友說:

  『反復聽聞,修正瞭自己過去錯誤的想法,心安定很多,不會再時常心慌慌地。而對佛力、對佛號功德、對凈土法門的信心,頃刻間大為增長。心境安定、法喜充滿、前所未有。生活中也比較能夠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因此,對佛、對師父充滿瞭感恩之情。』

  猶記得恩師往生前幾天,身體已經十分虛弱。一日,恩師從床上坐起來,兩眼定定地望著窗外搖曳的樹影,喃喃地自言自語說瞭好幾遍:

  『佛法該講的我都講啦!佛法該講的我都講啦!……_』

  表情很認真,像是有點疑惑,又像是思維著哪些佛法該講而沒講。現在回憶起這一幕,特別感受到這二片迷你光盤的開示,似乎就是恩師最後最殷切的叮嚀。

  開示的片段,於恩師往生後,在蓮子護生協會的放生現場播放,持續至今,將近三年。海內外的蓮友們紛紛洽詢,都盼望能夠出版流通。屆臨恩師往生三周年,眾人真實發心、齊心合力、出資出力,制作出版,敬奉大眾。

  這二片迷你光盤的開示是恩師答復童子的提問,但是並不是現場及時問答,而是恩師從要解班上課的錄像中,找出童子們的問題,或者是有偏差的說詞,逐一答復和指正,而錄成此二片迷你光盤。因此,光盤中,有問話人的音聲,以及恩師答復時親切地呼喚著童子的名字。為瞭尊重個人隱私,問話人的音聲已經由他人重錄,再剪接上去。名字亦隱去,而以『這位童子』來代替。

  這二片迷你光盤,恩師來不及命名,也來不及分段落並加上段落標題,也沒有配樂。這些都是制作小組加上去的。而永不休診的救度這個名字,是恩師當年出版《毛毛蟲變蝴蝶》的時候,為該套光盤所取的候選名稱之一。制作小組覺得永不體診的救度這個名稱,很能代表恩師的心意,於是就用來作為本套光盤的名稱。關於段落標題則是依據謄寫出來的文字稿,反復閱讀、反復體會,什麼是恩師每一段落要表達的重點,再盡量引用開示中原來的文字作為標題。至於配樂則是以“有助於聆聽”的原則來制作。

  本套光盤之制作承蒙王炯如老居士,慈光圖書館朱館長傢豐指導,特此致謝。並感謝歐維音樂公司擔任後制工作,感謝梵雅公司和智略數字廣告擔任美術設計。也深深地祝福每一位有緣聆聽的朋友,阿彌陀佛!

  制作小組釋道祥魏瑞雲蔡碧秀黃行發

  謝清佳卓敏枝侯正德林麗雪

  敬啟

  公元二O O六年六月

  第一章

  前言——說法對『法』不對『人』

  當下清楚明白的心

  阿彌陀佛!諸位極樂童子:

  我們有緣相聚,就是為瞭學佛法,真正契入佛的知見。因為大傢在要解學習班上,所說的每一句話,都關系大傢的法身慧命,所以末學非常慎重來聽聞、作答。

  每一個童子都是阿彌陀佛疼愛的孩子,都是發心要作佛,才每個星期六不辭辛苦來聽法。如果不能解除大傢的疑惑,讓大傢確立往生真正的信願,那麼就是末學的錯;大傢有任何不懂,就是末學沒有負責講清楚。你們大傢都沒有錯,錯是在我。末學在這裡所講,一切都是為瞭『法』,主要是為瞭把『法』表達清楚,並不是在針對各個『人』。我們講法是對『事』不對『人』,對『法』不對『人』,這個基本原則請大傢先把握。

  每個童子都是阿彌陀佛疼愛的孩子,都必須要把信願的問題弄清楚,才能回到極樂世界的傢。因為幾乎每次大傢上課的VCD,送到末學手上,都已經是事隔一兩個星期,有時候甚至兩三次的VCD一起給末學。所以再和大傢提起時,事情已經過瞭二七,甚至三七,即使是很嚴重的問題,大傢也已經印象模糊瞭,不知所雲瞭。因此末學每次作這種課後的追蹤更正,都很像在超度亡靈;很像人死後,才在做一七、二七、三七,而亡靈已經不知道流亡輪回到哪兒去瞭,才在後面追蹤呼喚:『亡靈啊,回來領受阿彌陀佛的好意救度吧!』而召瞭半天,也不知道魂有沒有召回來。

  末學常提醒安安老師,如果當場沒有警覺,提起佛號,提起覺性,清楚明白,就等於臨終時迷迷糊糊,『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事後才要再補救,已經是中陰身超度瞭。中陰身叫得回來超度還好,否則就下輩子、再下輩子,千身萬劫瞭!我們要認識清楚,臨終也隻是和平常一樣的,一剎那、一瞬間而已,錯過瞭就是中陰身瞭,就是下輩子瞭!所以我們現在不要常常說:

  『我當時因為怎樣才怎樣啊!』

  『我當時愣愣的沒發現啊!』

  『我當時沒有弄清楚啊!』

  『我當時不知道啊!』

  或是『我當時一緊張,就……啦!』

  要知道,當時已迷糊,那就是中陰身瞭;如果中陰身又糊塗,那就下輩子瞭!要記得,臨命終又不能重演,又不能像拍片重拍,說:

  『我剛才糊塗,死錯瞭,現在再更正、再重來,重新死一次。』

  下輩子可不是安安啊,當當啊,棒棒啊;可能是『汪汪』,或者是『恰恰』,你可能作『笨笨哪!』這樣聽起來像開玩笑,事實上,是藕益大師說令人心寒的嚴重問題。請大傢提高警覺,當場就要用清楚明白的心念佛,不要培養迷迷糊糊、散散亂亂的習慣。

  弄清楚:為什麼要難過

  一位童子說接到末學的電話傳真,覺得末學不同意他的看法,並且感覺末學很慎重,他滿難過。首先要說明,並不是這位童子沒有請末學吃冰激凌,所以末學要和這位童子意見不合,或是故意要吹毛求疵,找這位童子的麻煩,讓他晚上睡不著覺。而是印光祖師對這樣的問題,非常地註重,末學必須負責把法講清楚。

  他說他滿難過,真是對不起,讓你們難過。上次到嘉義來,末學給大傢一些責備,結果大傢都忘記『佛佛相笑』,都『佛佛相哭』,覺得很難過。

  我們學佛的人,要有清楚明白的心,連難過也要弄清楚——自己是為什麼難過?問題的根源在哪裡?當有人不贊同我們,我們為什麼難過?這難過可以有幾種不同的狀況:

  第一種,是覺得自己有錯的地方,有沒有做好的地方,對不起自己的佛性,這是慚愧的『慚』。

  大傢學過《百法明門論》,一定知道『慚』和『愧』是兩種不同的心所,而且是很好的善心所。佛說:

  『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

  什麼叫『慚恥之服』呢?『服』是『衣服』的『服』,就是慚愧、感覺羞恥這樣的衣服,在各種莊嚴的衣服裡面是最為第一的。、也就是說,覺得對不起自己的佛性、覺性而羞恥,這樣的心態就是起自於佛性的自覺,這是開發佛性,進步的原動力;所以佛說,穿上這種慚恥的衣服就是最莊嚴的。如果是因為自慚而難過,雖然一時難過,卻是很值得恭喜的,十方諸佛都會為我們歡喜。

  第二種難過的狀況,就是:如果覺得因為自己有錯誤,會對不起別人,給剮人不好的影響,這就是覺得愧對他人。

  『愧』是『有愧於他』,和『慚』——『對不起自己佛性』,意思有差別。

  所以一般是講『慚自』、『愧他』。『慚』和『愧』是兩種不同的心所。不論是『慚自』或者是『愧他』,都是佛性自覺的功能起用瞭,也就是有『始覺』瞭。『慚自』和『愧他』的難過都是莊嚴而值得慶幸的,也是善心所,有這種心就會改善,就是進步的原動力。這一時的難過馬上會雨過天晴,會越來越好。

  第三種難過的狀況,是覺得自己並沒有錯,甚至是相當好啊,是別人錯怪瞭我,找我麻煩啊;因此感到很無辜、很冤枉、很憐惜自己,所以才難過。

  這種難過就是以『我執』為出發點。以佛法來說,也就是一個錯誤的出發點,等於是箭在弓上,就已經擺歪瞭。大傢都知道,學佛的方向就是朝著『破除我執』前進。在佛法當中,我執越輕的,地位越高;我執越重的,地位越低。所以,假如是以『保護我執』為出發點的難過,除瞭增長煩惱和障礙,在修行上實在是毫無意義和價值,甚至會越來越倒黴。

  學佛一從根下手

  我們有緣在一起學習佛法,而佛法廣大無邊,浩如煙海,我們有機會講的法實在是很少很少。最善於說法的是佛,佛尚且說,他講的法,如果比喻成手指甲上面的塵土,那麼還沒有講的法,就是有如大地的塵土。既然有機會講的法很少,那麼最重要的就是要提綱挈領,把握重點,指出一條正確的方向,和把握正確修學的態度。也就是要從根下手,方向、態度對瞭,就成功一大半,否則就註定要失敗。

  聽起來好像隻有樂樂記得向安安老師致謝、致敬,樂樂這種存心和態度很好,值得我們大傢學習。樂樂菩薩護持大傢學佛和長年的『能量補給』,十多年來發心主持大傢的『吃門』,這個辛苦也不是一般人能體諒的。大傢每次都一定要記得感恩、致謝哦!人如果不能感恩,就不如禽獸囉!

  凈業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_』如果自己在這方面沒有下工夫力行,沒有真的實踐出來,既不能體會這麼親近的父母恩、師長恩,更要如何真正體會遙遠阿彌陀佛的恩惠呢?沒有真正體會,那麼嘴裡所說的就是抽象的空名詞。

  事實上,沒有實踐一定會吃大虧。為什麼呢?沒有真正體會出佛恩的人,是不會有真信心的,更不用說是深信,連淺信都不會有,所以結果會障礙自己的信願和往生。

  我們也講過,自己對人不慈悲的人,很難以相信佛平白無故會對我這麼慈悲,所以自己不行出慈悲,一定會障礙對慈悲的信心,結果會吃大虧。

  沒有行不能叫作真信

  另外,五月十八日另一堂課,末後有討論到『深信吾人心性』這個問題,大傢記得嗎?末學先提醒大傢一點:我們都隻是由文字語言,知道阿彌陀佛就是我的佛性,知道我們有佛性,知道念念相應就念念佛,這隻是『初步聽說』,很皮毛地知道而已,和『深信』是有天壤之別的。

  我們聽說是聽說瞭,知道好像是知道瞭,知道我們有偉大的自性,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佛性、我們的本心,可是身口意平常所行出來的都不是這麼回事;雖然知道我本是佛,很可惜現在做出來都還是阿修羅啦、胡塗蟲啦、貪心鬼的樣子。

  依蕅祖所說的原則,沒有行的是不能叫作真信的,當然更談不上是深信。童子要註意不要犯瞭眼高手低的毛病。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雖然講高深的道理,還是要從基層做起。不要講高深的道理,講得好像是法雲地以上的菩薩,但是事實上連凈業三福的第一福都沒有做,這就可憐瞭。請記得:沒有在行為上行出來是不能叫作有信的。

  『自』的定義——我相的『自』,還是自性的『自』?

  我們要註意檢討,當在用一個名詞的時候,心裡對這個名詞的認識和定義是什麼。

  比如一般常常說,要靠自己啊,靠自力啊,很顯然,這個靠自己的『自』,通常指的並不是『自性』,而是我執產生的『我相』。

  所以這種靠自己、靠自力的思想,也不是蕅祖『五重玄義』裡面講的『信自』。

  相反的,講要靠佛力、靠他力,這個『佛』和『他』才是指自性,才是『信自』的『自』。也才是蔓祖講的『瞭他即自』的『自』。大傢要弄清楚,不要含含糊糊哦!

  蕅祖說:『此之法門,全在瞭他即自。』這個『自』可不是『我相』這個自己哦!『瞭他即自』的『自』,是『自性』的『自』。請大傢不要草草率率的,很快地就以為『瞭他即自』這個『自_』就是小水泡的『我』,很快就在『佛』和『現在的我』畫上一個等號。大傢要很小心,有人經常開口閉口就說:『那我就是阿彌陀佛啊!』其實,心中所認為的我,還是『我相』的我,並不是『自性』的我哦!

  請各位童子要特別註意哦,有時候這種說法很有弊病。因為這樣想、這樣說的結果,並不是直下去承擔起阿彌陀佛幫助眾生的慈悲,而是反過來產生反效果,變成貢高我慢、妄自尊大,以為我是圓教的根機,我已經很瞭不起瞭;甚至以為我已經修成阿彌陀佛瞭,我的成就已經跟阿彌陀佛一樣瞭,神氣得不得瞭哦。不知道阿彌陀佛從因地修行就是非常謙卑,非常恭敬地低頭尊重承事一切眾生,才成就瞭無量無邊的功德。因為童子很勇於承認過失,很勇於改過,很願意改過,所以末學才直接講哦。大傢都是阿彌陀佛疼愛的孩子,而隻有心真正和阿彌陀佛相應瞭,才能回極樂世界哦!

  感謝提問的童子

  《無量壽經》當中有提到,阿難尊者為瞭讓未來的眾生能夠破除疑惑,他就提出瞭問題。他說並不是他自己有疑惑,而是為瞭讓大眾破除疑惑,因為他提出問題,佛就答問,講清楚瞭,未來的眾生才能明白。這位童子大概自己是不會有問題的,對佛是有信心的,但是他會給我們出這樣一個考題,這也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讓我們更深入蕅益大師的文意;有機會拜讀印光大師的開示;更清楚明白『仗佛力信願念佛』和『靠自力念佛』的差別;也有機會反省自己求學的態度、聽法的態度是否太含糊;還有面對境界的時候覺性是不是有起用;反省自己聽法的專註和明晰度。

  我們要瞭解,境界的考題當然可以是是非題,我們絕對不能說考題有錯誤,考題本來就可以是是非題,看我們要怎麼答,看我們應考時覺性如何起用。大傢很有緣,在一起互相切磋,所謂互相切磋,『切』就是『切掉錯誤的觀念』,『磋』是『磋掉一切的障礙』。這樣才能通達無障礙,和『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相應。

  『靠自力』和『靠佛力』——『通途法門』和『凈土法門』——『豎出』和『橫超』

  印光大師開示,講到『自力』和『佛力』的差別,講到『靠自力』和『靠佛力』的差別,他老人傢講得非常地重,非常地嚴厲,這是我們要特別註意的。隻是大傢難以納受佛的知見,必須要經常的熏習,真正入佛知見,才不枉費花時間在這邊學習要解。

  一位童子說:

  『阿彌陀佛的願力也是幫我們鋪一條去成就的路,這隻是提供我們增上緣去修行,那就是說,至於要不要瞭生死,是我們自己的業,自己要去解決。_』

  這個見解在『通途法門』來講是對的,但是在『凈土法門』來講,還需要修正、補充。『凈土法門,佛不隻是給我們鋪一條路,佛親切到連電梯都為我們做好瞭!』

  印光大師有幾段開示,我們修學凈土的人不可不讀。印光祖師教我們一定要知道——要瞭解,仗自力的話,隻要還有一絲一毫的惡業,就不能出離生死,何況是有很多惡業!

  大傢應該都知道,佛教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通途法門』,通途法門也就是『豎出法』。這位童子有給齋戒學會畫瞭一個圖,圖上畫竹子,竹子裡面有一隻蟲想要跑出來,竹子裡面的一隻蟲要出來,豎出就是直的往上一節一節突破,到頂端才能出去。這個『竹中蟲』的比喻,大傢都知道。豎出就是直的出去,一節一節地突破,這大傢也知道。而凈土法門是八萬四千法門之外,一個特別的法門,凈土法門是八萬四千法門之外,一個特別的法門,它不是『豎出』,才叫作『橫超』。在要解裡很多地方講到『橫出三界』,橫出就是靠他力。阿彌陀佛已經從外面把這個竹子挖瞭一個洞,竹子裡面的蟲隻要相信從這個洞出去,就成瞭,它又願意出來,一鉆就出來瞭。

  一般的法門是佛指出樓梯,畫出地圖,修行的人要靠著自己的腳力爬樓梯;爬到哪一層就算哪一層,如果中途爬得很累瞭,或是死掉瞭,可能又會咕嚕咕嚕滾下來;等到下輩子醒過來的時候,再重新爬,至少也得爬三大阿僧祗劫,才會到頂層。所以在要解『五重玄義』第四『明力用』那一段,有講到:

  『頓悟正因,僅為出塵階漸;生生不退,始可期於佛階。_』

  這就是爬樓梯的修法。頓悟正因,也隻是出塵的一個階梯而已,還要生生不退,才可期望登上於佛那一層樓啊。

  蕅益大師就特別強調,凈土法門的力用是千經萬論所未曾有的,這種爬樓梯的方式是不能和凈土法門同日而語的。

  打比方說明凈土法門——坐電梯

  下面我們打個比方來說凈土法門。凈土法門是『坐電梯』,不論是腳力很好的,或是腳受傷很難走的,或是坐輪椅的,或是用推車送的病人,不論是好人、壞人,隻要有信願,搭上去,把門關好,不要一腳在電梯裡,一腳又在外面;看準按鈕,一按就可以到自己所選的那一樓,要上上品的就選頂樓一按,而下下品就可以滿足的,也可以選按下層的樓,要高要低,隨願而到,電梯都平等運載。坐電梯當中,可以背行李,也可以不背行李。要輕松一點的,就不要背行李,行李通通都放在電梯上,讓電梯去載。假如非要辛苦不可的人,就盡管大包小包地背在自己肩膀上也無所謂呀!最輕松的連一個行李也不必帶。坐電梯比爬樓梯省力,又直接瞭當很多,又快很多,所以叫作:『至簡易,至直捷。』

  然而要明白,電梯是阿彌陀佛造好的,不是我們的功勞哦!讓我們能上升的電力,是彌陀大願力,根本不是我們的本事,不是我們的努力哦!我們隻是由電梯的指示牌知道電梯在哪兒,我們隻是相信電梯的力量可以背負我和一切的行李,願意搭上,真的跨進去而已,搭上就是信願啦。在這個比喻當中,我們把『相信電梯能夠負載我們和一切行李』,比喻為『相信阿彌陀佛佛力能夠荷擔我們』。把『願意搭乘電梯』,比喻為『願意往生的願』。在這個比喻中,我們把『跨步進電梯』這個動作叫作『行』,當然要實地有跨步走進電梯才叫行啊,我們把『跨步進電梯』這個動作代表『念佛』。

  進電梯要兩腳一起進去呀,不能一腳在裡面,一腳在外面;一邊又想要去極樂世界,一邊又放不下娑婆世界。一腳在內,一腳在外,當然上不去啊。一腳在內,一腳在外,可以說『願』還不具足啊!到底是要不要搭?要搭又像不搭,說他是不搭,他又像要搭。就這樣一腳在內,一腳在外,卡在電梯門口,電梯門一關,正好夾住,又不上又不下,夾得很痛苦。這就是有願又像沒願,沒願又像有願,拿不定主意,這是沒有用的。這樣一腳在內,一腳在外,到底是要靠電梯的力呢?還是要靠自己走路的力呢?又不敢靠電梯的力,又很怕靠自力會很累,又不是靠他力,又不是靠自力,也不敢放心地跨步走進電梯,這樣當然不算有行啊!在行為的表現上,又不像要念佛,又不像不念佛。說他有念佛嘛,他又不專心,都胡思亂想,罣礙一大堆;說他不念佛嘛,他又好像知道要念佛,否則沒有什麼好路可走。

  這種一半在內,一半在外,有願又像沒願,有行又像沒行,這種人,說老實話,不能算『凈土宗』,隻能算是『騎墻宗』,也就是騎墻派的。一腳在電梯裡面,一腳在電梯外面,不但不能上去,還要抱怨說這個電梯的門把他夾得好痛苦,其實是自己沒有信、願、行,不能夠幹幹脆脆地走到電梯裡面。

  仗他力的念佛——就像是坐在電梯裡面的上升,完全是以彌陀大願作為基礎、作為藩腳處的上升

  關起門,再按一下上升的按鈕,按上升的按鈕就是念佛啊,電梯就依著電力而上升瞭。我們其實隻要安住在電梯裡面,不要離開電梯,註意那個按鈕,是不是按對瞭向上的方向,那麼自然就會一層一層地上升。我們歡歡喜喜地隨順電梯,電梯上升,我們就跟著上升。感謝電梯,一直搭乘著就好瞭,並不一定要在電梯裡面一直背著好多好多的行李,又一直忙著踏步踏;以為是自己背很多,很用力踏步踏,這樣電梯才上升的。也不是在電梯裡面,忙著撞墻,才表示自己很用力在修行。

  仗他力的念佛就像是坐在電梯裡面的上升,完全是以彌陀大願作為基礎、作為落腳處的上升。

  請註意哦,搭電梯並不是沒有上升的『行』,並不是沒有上升的實際行動,就是說,搭電梯並不是不念佛;而是在念佛上升當中瞭解——我之所以能上升,是因為彌陀的願力而上升,並不是我的本事!這樣的心態完全拋棄瞭自我意識,體認阿彌陀佛的願力,體念電梯的功勞,就很感恩,而且很輕松,沒有自我的成敗得失,就不必罣礙,就沒有我執的痛苦,也不會狂妄地以為:能上升是因為自己的努力。大傢要瞭解哦,即使在電梯裡面,很有壓力、很辛苦地背著很多行李,又忙著踏步踏,這樣的到達,其實也還是電梯的力量,並不是因為自己很辛苦、努力背,所以才上升的。

  仗著自力往生的思想和心態

  有些人雖然念佛,但是他的觀念中都認為,都是我自己的努力,我自己努力要修到『證一心不亂』,我要得一個『念佛三昧獎』,甚至認為都是我自己很修行,消息很靈通才能夠搭上這班電梯,或是認為都是我度瞭好多人,帶瞭好多人來搭這個電梯,都是我的功勞。其實我們以前推病人的推車上電梯,上瞭電梯,其實他和我和推車都是由電梯來負載,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的願力負載,根本就不是我的力啊!

  像前面所說的,認為都是我自己努力,我自己要努力得『一心不亂』,我要得個『念佛三昧獎』,這樣的觀念隻是多背瞭一個『我執』的煩惱、行李而已,這就是凈土法門當中,認為是仗著自力往生的一派的思想。這樣的想法,隻是比較累、比較苦而已,其實也不會得到什麼。如果說要得到什麼,可能是得到『壓力獎』吧一一得到很多自我的壓力。

  這樣的想法,也不會比仗他力的,歸功於電梯、心存感恩的人更早到;也不會比歸功於電梯的人更舒服。現代人處處強調要自由,好吧,大傢要選擇自己爬樓梯,依通途法門來走;或者是要坐電梯,隨各人自由選擇。假如選擇搭電梯,那麼同樣會到,用哪一種心態會比較舒服,這也隨大傢自己去體會。

  念佛遇向,要看對方向

  再說,搭電梯如果不按上升的鈕,也是不會上升;如果按錯瞭鈕,按到下降的鍵,也可以到地下室去;這是說,念佛迥向,要看對方向。搭上電梯,要關上門,是說要『都攝六根』。看上升的鍵一直亮著,這是表示說一直攝心在念佛,一直有信願的光。同樣是信願念佛,如果觀念對瞭,心態對瞭,就很輕松愉快;否則的話,連念佛這麼舒服的事情都會變成是壓力。

  我們在這裡讀要解,就是在看電梯的說明書和電梯的指示牌,以便瞭解電梯的好處,弄清楚電梯的位置,真正找到電梯,勇敢地走入電梯裡面,而且搭得很舒服。不用很緊張,在裡邊兒一直撞墻,跟電梯對抗。隨著電梯的升高,雖然我們還是凡夫的肉眼,也變成可以看得又寬又遠,這幫助我們瞭解,到瞭極樂世界,由於佛力的加被,我們會得到天眼通、神足通等等。本來我們凡夫的肉眼、近視眼,站在地面上是看不遠、看不寬的,乘著電梯的電力,乘著電梯的功能,我們登得很高,看得又寬又遠,那就像天眼瞭。這不就是阿彌陀佛以他的願力,電梯以它的負載力,除掉瞭我們看不見的障礙嗎?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