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第八講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作者: 宏圓法師2022-09-02

  諸位法師,諸位居士大德,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大傢請打開經本,請看經文: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上一節課,我們學習的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顯實相,這段經文是破妄相。破妄相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破凡夫的我相,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這個是破凡夫的我相;第二部分是破二乘聖人的法相,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這個是破二乘人的法相;第三部分是破大乘菩薩的法相,無智亦無得。

  我們首先來看第一部分,破凡夫的我相。這裡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先破凡夫著五蘊之我相。第二層,是破十二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合起來叫十二入。第三層,是破十八界。我們剛才講的六根、六塵,再加上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這三個六,合起來稱為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合計十八界,我們一點一點的來。

  先看經文,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這裡的是故,是承上啟下之詞。承上,前面我們上一節課講瞭,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承上。因為諸法空相,所以這地方就談瞭,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這是故就是承上啟下,空中是指真空實相當中,無就是空的意思。空是相有性空,相沒有本體,皆是清凈本性的妙有。五蘊皆空的道理,我們在前面已經闡述過瞭,這裡不再重講。前面講,照見五蘊皆空,是從五蘊本身虛妄來說的,這裡是從真空實相中,本來沒有五蘊等虛妄之相來說,並不是重復。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和色聲香味觸法合稱為十二入,入是涉入的意思,這個根能涉塵,塵能入根,根塵互相涉入而產生識。十二入也叫十二處,處是依托的意思,是說,識是依托六根六塵而生的。六根是所依,六塵是所緣。

  我們來說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是人體的器官,用我們生理學的名詞說,眼是視覺器官,耳是聽覺器官,鼻子是嗅覺器官,舌頭是味覺器官,身體是觸覺器官,意是感覺器官。《楞嚴經》中說,眼如葡萄朵,耳如新卷葉,鼻如雙垂爪,舌如初偃月,身如腰鼓桑,心如幽室見。我們人的身體,是由父精母血和合而生,因緣和合,緣生性空,無有自性,無實體,所以如夢幻泡影瞭不可得,所以說無眼耳鼻舌身意。就像我們身體的所有的部位,都是四大和合而生,沒有一個本來的實體,都是妙有真空的這種影像,所以說,無眼耳鼻舌身意。

  色聲香味觸法,是我們眾生六根所對的六塵的境界。塵有兩種含義,一是染污,也就是說,色聲香味觸法六種境界,就像塵埃一樣,把我們本來的面目障覆住瞭,所以我們世間常說,滾滾紅塵,這個塵含有染污之意;第二個就是動搖,就是指六塵常在生滅變化中,我們看現在開的花,花開花落都是在生滅變換當中的,就像我們天,忽然冷、忽然熱,這個六塵總是在變化當中,沒有固定的。六塵也稱六境,是六根所對之境,我們六根所面對的,所緣的。色塵是眼根所對的境,就是我們眼睛所見到的一切的色相,比如我們所見的色彩,黃綠青藍,長短方圓,乃至男女的相貌;聲塵是我們耳朵所對的境界,如琴瑟管弦這些悅耳的聲音,汽車喇叭的噪音,還有我們天天男女之間的甜言蜜語,你們都喜歡聽甜言蜜語,但是師父是一個非常直白的人,就喜歡教你們怎麼修行,幫助你們怎麼去改正缺點,所以你們也非常的煩惱師父的,這些都是屬於聲塵;香塵就是鼻根所對的境,香的有沉香、旃檀、還有脂粉之香,臭的有世間腐敗的發酵的氣味;味塵就是我們舌根所對的境界,如甘甜、咸淡、酸甜苦辣,以致一切的飲食美味;觸塵就是我們的身根所對的境界,就像澀滑、輕重乃至男女肉體接觸的感覺;法塵是意根所對之境。

  在六塵中,前五塵的境界比較容易瞭解,隻有法塵是比較難明白的,法塵就是五塵所落謝的影子,留在我們心中的印象,影子。比如,我們看到瞭美好的事物以後,過去瞭好長的時間我們還會回味無窮。就比如,我們到泰山去看日出,看完以後,眼塵,景像還落在我們影子當中。聲塵就是古人所比喻的繞梁三日,形容聲音過去瞭很長時間,好像還在我們耳邊回蕩,這是聲塵所流落的影子。還有味塵,舌頭所嘗的味道,所留落的影像,影子,我們吃到瞭一個好吃的東西,然後過瞭好長的時間,這個味道還在我們的感覺當中,還在我們的影像當中留落下來,我們吃瞭這道菜瞭,說沒有我原來吃的味道好吃,說明這個景像還留落在我們的影子當中。總之,法塵遍攝瞭世間,一切有形有相和無形無相的一切法,所以稱為法塵。而前面的色塵,聲塵等五塵,這種境界是有限的,隻是一根所對之境,就像眼根隻能對色塵,眼睛就不能對聲塵,也不能對味塵,所以前面五根所對的境都有各自的名稱,隻把意根所對的境塵稱為法塵,法塵遍攝一切法。

  色聲香味觸法這六種境界又稱為六賊,因為這六種塵境,每一種都有“可意”或“不可意”兩種。可意的,像美好的境界使人一見就大生歡喜心、生貪戀心,就像我們的眼著色瞭,你看到這個瞭,特別的美好,你就會貪戀,貪戀你就會去得到,用種種的方法去占有,以至於造瞭種種的惡業。像美食,我們現在說的俊男美女,還有漂亮的衣服,讓人們迷戀不舍,不顧一切的去追求,這個是對你可意的。而這個不可意的醜惡的境界不如你自己的心瞭,這個叫不可意,你就會生厭惡的心,生舍棄的心。或者見到瞭你的仇人,或者是你不喜歡的人,就會生煩惱心,怒火中燒,甚至會做一些違法犯罪的事情;見到喜歡的人就百般地依戀,又舍不得分開,我們世間的人就是這樣,心都是隨著境轉。心被外境、被六塵所幹擾瞭,使得我們本來清凈的本性,我們的功德法財不能顯露出來、障覆住瞭,所以六塵也叫六賊。在《楞嚴經》中說:六賊為媒,自劫傢寶。被六塵的境界把我們的清凈本性障覆住瞭,幹擾瞭我們的心性,我們以六塵為真,去造瞭種種的惡業,我們的清凈本性,有而得不到作用,就是這樣的。我們每天就是活在愚癡和顛倒當中的,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回光返照,沒有看到我們的清凈本性,一切都是我們清凈本性的作用,我們隻是落在清凈本性的影像中瞭,被影像所轉瞭,所以他又稱為六賊。

  這裡說,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直接給我們點明瞭。這個無,有兩種說法:一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各無自性,那麼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也不能建立;第二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於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不起妄念分別,眼耳鼻舌身意所緣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隻要不起妄念分別,就像眼不貪色,耳不貪聲,舌不貪味,那麼就沒有根和塵虛妄的造作瞭,我們就沒有今天的這些造作,就沒有這些分別,這也稱為無。我們要明白,六根和六塵都是真空實相中的一種虛妄的現象,本來沒有實體。我們如果能夠悟到妄相,我們所見的這些五蘊、妄相本空,我們能夠融相歸性,見到這些性,照破五蘊皆空,照破皆是清凈本性當中的影像,立刻回到清凈本性當中。那麼,相既無體、性自空寂,那六根和六塵還有什麼可以安的地方呢?還有什麼可言的呢?知道我們這所有的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塵,都是無自體,我們清凈本性的一種影像、影子,那我們還有什麼可以追求的?還有什麼可以貪戀的?也沒有分別瞭。所以說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就是這個意思。

  那麼我們再看下面的經文,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前面講瞭破五蘊、破十二入,這句經文就是破十八界,破的越來越透徹瞭。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這一句是省略詞,十八界沒有一個個的說出來。六根,六塵我們前面講瞭,再加上六根對六塵生起的六識,合起來叫十八界。六根六塵前面我們解釋過瞭,我們再來解釋一下六識,我們的身體內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受到外面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刺激,而產生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以及感覺,這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這六種識。

  我們來解釋一下,這個眼識就是我們眼睛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東西,就是眼識的功能。眼睛隻能看見而不會分別,如果我們再分別瞭,這個是張三、這個是李四、這個是桌子、這個是椅子,我們眼睛看到以後,如果再產生分別的話,那就是意識在起瞭作用瞭。耳識也是這樣,耳朵具有聽的功能,同樣耳朵隻是具有聽見的功能,能聽見的功能就是耳識的功能,而不會區分聲音是美好的,這個聲音是悅耳的,或者還是噪音,如果一區分也是意識在起作用。同樣鼻識,鼻子具有嗅覺,它隻是有嗅覺功能;舌識就是舌頭具有味覺,同樣它也隻具有味覺的功能;身識就是身體具有觸覺的功能,同樣它隻具有觸覺的功能,它隻有觸覺的功能,一分別痛或者是快樂,你們都說痛並快樂著,這個時候就已經分別瞭,這個就是意識在起的作用。那六種識當中前五識的功能是直覺,沒有分別的作用,而且隻能各緣一境。

  我們剛才講瞭,眼睛隻有看到色法,隻能對它所緣的,眼睛所看到的物質,而且隻能所緣一境。比如,眼睛看到我們地上的花的時候,它就不能看到天空當中的鳥,也不能同時看到天空當中的白雲,不能同時看到;而且隻能所緣現境,不能緣過去的境界,也不能看到將來的境界,隻能看到眼前的境界。而第六識能夠分別取舍,同時能夠回憶過去預想未來,它是一切善惡行為的主謀。我們做個比喻,就像我們看到同樣的一個人,其實這個人是沒有差別的,差別是在哪個地方呢?就是這個意識,意識你不會用,它真的就是賊。看到這個人以後,要是你的愛人你就會心生歡喜心來,要是你的仇人你就會生起厭惡的心來,同樣是一個人,而是不同的意識所產生的感官效果。同樣是人民幣,中國人看瞭就非常的歡喜,人民幣趕緊裝到腰裡,能買好多的東西,非常的歡喜,連小孩子也非常歡喜,但是同樣和中國有敵對的人,像某某國傢想破壞中國的金融,擾亂人民幣,他見到人民幣他就會心生煩惱心,心生仇對的心,所以這個都是第六識,意識,它的善惡的分別。

  意識按照功能,分同時意識和獨頭意識,同時意識是說,第六識要和前五識同時作用。也就是說,它能和前五識同時作用,所以也叫做五俱意識。比如,我們看到天空白色的東西時,如果沒有第六識幫忙,眼識的作用,就看到一片片浮動的東西而已;因為第六識和眼識俱起,第六識和眼識同時起到瞭作用,那麼在一剎那間,我們就會知道這是雲。如果沒有第六識的分別作用,我們就成瞭古人說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所以前五識不能離開第六識單獨活動。但是第六識既可以與前五識配合活動,也可以完全不需要前五識,他能夠單獨活動,他能夠獨自起作用,這就叫做獨頭意識。就比如我們晚上睡眠,在睡眠的時候,前五識都已經停止活動瞭,但是第六識還可以活動,還在活動,能夠構造出種種不同的夢境。這種夢,繼而我們又去執著。曾經有個老菩薩,他晚上做完夢,發瞭財,買彩票中瞭大獎瞭,他來找師父,師父就說你這是獨頭意識。前五識已經入眠瞭,第六識還在起著作用,還在加以分別。再比如,我們作傢在寫小說的時候,他不是用前五識去看、去聽,而是靠第六識的想象來完成的,靠第六識來去構造、來去想象、來去組合,這個都是屬於獨頭意識。

  我們念佛人修行就是從第六識下手,從我們的意識去下手。蕅益大師說,第六識你要善加引導的話,連造作罪業都可以往生。這就是師父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我們怎樣去引導,也就是說,怎樣去放下屠刀呢?我們過去都是攀緣的心,都去執著的心,因為攀緣、執著,我們造瞭種種的惡業,現在我們發願往生,不管你過去造瞭多少的罪惡,你隻要現在是求生凈土的心,和我們的佛性、和我們的清凈本性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就是這麼一個意思。不管你過去造作多少的罪業,和我們的往生沒有關系的,往生是靠什麼?往生是靠信願往生,而不是靠善業往生。哪怕你過去造瞭天大的善,但是你沒有往生的信、願、行,你照樣往生不瞭;你過去造瞭天大的過,我們說的忤逆,殺父、殺母、出佛身血、殺阿羅漢,哪怕你造瞭忤逆的罪,死墮阿鼻地獄的這麼一個罪、這麼一個惡人,但是,隻要你信願,皆可求生往生,皆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去做佛、做菩薩。這個願往生的心,就是我們說的,第六意識善加引導,能聽明白瞭吧?大傢一定要記住,我們往生不是靠的惡業,也不是靠的善業往生,而是靠的信願往生。

  好多人都認為我修橋補路,我做多大的善我才可以往生,錯瞭。做瞭再多的善,你沒有信願的話,你隻能在人天兩道去享福。我們一定要善加引導我們的信願,我們這個意識要靠信願去引導它,當我們有妄想的時候,借著我們的信願引導,立刻回光返照,怎麼回光返照?阿彌陀佛,生起求生凈土的心。不怕念起,什麼叫念起?任何的念都包括念起,不單指善念,不怕任何的念起,哪怕連忤逆的念起都不要緊,就怕你沒有信、願、行的心。你做善法也不行,善導大師不是說瞭嘛,隻不過比屠夫和一闡提稍微晚墮落一會兒罷瞭。稍微少墮落一世罷瞭,早晚還是要墮地獄的,跑不瞭的。因為我們造惡是習氣,造善同樣也是習氣。你造善瞭,遇到種種境緣的話,又會把你的習氣,改為惡的習氣。由於種種的不平等,心裡不平,六塵的幹擾,你執著六塵為實有,做善也是執著六塵為實有,也是五蘊,你做善法瞭,也是執著五蘊,執著五蘊,哪天你的因緣來瞭,不能都遇到好的因緣,以後你再轉世,不可能還是社會主義、還是共產主義,遇到不好的因緣瞭,你會把你的能量轉向抱怨、轉向不滿,繼而不滿、抱怨就去造惡業,還是墮落。所以說善業也是習氣,不但惡業,善業也是習氣。所以我們現在,要趕緊引導我們的妄想,就是這種照破五蘊。這一切的塵,六塵都是我們妄想的,我們現在就是善加引導我們的意識心,使我們能夠發起信願,求往生的心,這個就是蕅益大師說的,連造作罪業都可以往生,隻要善加引導,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明白的。

  六識我們就介紹完瞭,六根,六塵,六識合在一起稱為十八界。界就是界限的意思,六根有六根的界限,六塵有六塵的界限,六識有六識的界限。那詳細的說來,眼根有眼根的界限,乃至意根有意根的界限,色塵有色塵的界限,乃至法塵有法塵的界限,眼識有眼識的界限,乃至意識有意識的界限。比如眼界,就是指能見之根,能聞之根就為耳界,你就不能叫做眼界,各有各的界限,不能混淆瞭。同樣所見之境名為色界,所聞之境名為聲界,乃至於所想象之境名為法界。瞭別色境的作用叫做眼識界,瞭別聲境的作用叫做耳識界,乃至瞭別法境叫做意識界,合起來為十八界。經文中,無眼界,後面省略瞭鼻界、舌界、身界、,意識界、色界、聲界、香界、味界、觸界、法界、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這十六界是省略的,總共合到一起是十八界,這十八界凡夫都執為實有之法。我們常說眼見為實,所以凡夫在二六識中,不是眼著色,就是耳著聲,不是鼻著香,就是舌著味,時時刻刻都在意識裡面去分別,沒有停息。

  那我們大傢既然執著瞭假相為實有,以妄為瞭真,那哪有不去貪取的?貪取你就要得到它,你想得到它就要有行動,在行動當中就會造種種的惡業,造種種的惡業以後,又把我們的習氣又熏染瞭一遍,熏染完以後,我們的習氣又迫使我們更加的執著、分別,這就是我們六道輪回的因。所以我們到頭來,到瞭臨欲命終的時候,一樣也帶不走,最後還要去受報,因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依各人所造的惡業和善業的多少,而分別到六道裡面去受報,把本來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佛性,卻因為這些惡業的拖累,冤枉地到六道輪回當中去受苦,我們的清凈本性而不能得到受用。

  經文中為我們說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教導我們不要執著這十八界為實有,都是幻影,瞭不可得的,都是自性的顯現。我們用鏡子和影子來做比喻,山河大地以及一切的森羅萬象,都是鏡子當中所現的影子,我們凡夫的毛病就在於執著影子是實有,而不知道這個影子是可見不可得的,瞬息變化,都是生滅法,唯有鏡子才是亙古不變的妙體。禪宗有一句話:灼然常見面,相逢不相識。意思就是說,凡夫對時時在六根門頭放光的性毫不相識。就是說我們對本來性的作用我們不去看,我們隻去看表面的現象,我們被現象迷惑,執著現象、貪取現象,我們都是貪取這些假相,對我們真正的佛性而沒有返觀它,對它不相識。就拿我們眼根來說,我們天天執著在物境上,分別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分別這個是好這個是壞,卻不知道這個能見的是什麼。光陰似箭,縱然長壽百歲,也不過是眨眼之間的事情。活著的時候眼睛能見物,死瞭之後眼睛雖然還在,但是效用盡失,所能常住不滅的,隻有能見之性,我們前一節課講的見性。常住不滅的,它的根本是什麼,是能見之性。凡夫愚婦愚癡,眼一見到相,就被相所牽引住瞭,而昧卻瞭能見之性,渾然不知,去造業受報。殊不知,能見物的不是眼,而是性,眼不過是能見之性所使用的工具,我們今天說,它是我們的一個因緣罷瞭。就像電燈,電燈之所以能發亮、發光,它的根本是什麼?它的動力是電,而不是電燈,我們的眼睛就好比是電燈,能見之性就是我們的電。我們如果能不執著眼睛看見的物境,而徹悟這個能見之性的作用,回光返照,那麼當下貪戀的欲望立刻就沒有瞭,即刻解脫。

  凡聖之別,就在於能否認識到自己的本性。我們和佛、和菩薩的差別,就在於我們是執著塵,我們執著六塵,我們去分別、去取舍;而菩薩、佛,他們通過六根門頭放光動地,他們明白這一切都是清凈本性起的作用,全都是影像,他們不去執著影像,直達清凈本性。而我們隻是見到這個影子,而沒有抓住本來的清凈本性,這就是凡夫和菩薩和佛的差別,如果我們要是善用的話,我們也是當下成佛的。

  這是能見之性,其餘的聞性,嗅性,嘗性,覺性和知性也都是這個道理。《楞嚴經》中講,一根既返源,六根咸解脫。眼,見性,你明白瞭,其餘的五根全部解脫,六根咸解脫。我們明白瞭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的道理,在修行的時候就不要再向外看,不要執著外境,要時時通過外境回光返照,照顧我們自己的本性。知道這能見、能聞、能嗅、能嘗、能覺、能知的到底是什麼,一旦認識瞭這個主人公,我們就能夠明白,原來宇宙萬有的造物主,其實就是我們自己,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本性。而不是什麼上帝,也不是什麼天神。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自性的作用,是真性的顯現。就像我們前幾天,我們大傢一起談的一樣,我們走好當下的每一步的路,這都是我們以後的因,我們現在就覺醒,當來以後,我們必定開悟,我們必定明瞭,都是我們自己的性德,都是我們自己在左右我們的命運,不是任何人左右。我們一定要明白我們這個自性的作用,讓我們這個真心本性完全的顯現出來。

  我們這個主人公雖然是萬能體,應緣現出瞭能現千差萬別的相,而萬能體卻是性空無相。正因為這個性空無相,才能起諸法,現相起用。就像鏡子,正因為鏡中無物,我們大傢隨文入觀,鏡中無物才能現影,否則怎麼能夠貓來現貓、狗來現狗?所以說因性空之故,才能顯現一切。我們修行證到真性時,才明白《金剛經》中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才明白本經當中說的,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的真理。我們能透過現象見到本性,就會知道眼耳鼻舌身意等等十八界原本沒有,都是我們真心一時應緣所顯現的妙用,這十八界,都是我們的真心因緣和合瞭,真心就顯現這些妙用瞭。但是它所顯現的妙用,無所有、不可得。如果我們執取外境,你就見不到能見之性,而隻看到所見之境,那就空不掉根、塵、識這十八界瞭,清凈本性被這十八界所障礙住瞭。

  總之,我們要明白,一切有形、有相、有作有為的東西都是幻影,都是空相而不可得,不要執著,一切放下。知道它都是我們清凈本性當中的影子,皆是因為因緣和合瞭,它就在我們本性當中的現相;因緣散瞭,它立刻就不復存在瞭。都是我們的影子,不是本有的,你明白瞭,你就不會執著瞭,即可恢復我們本來清凈無染的自性光明。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