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經講記 述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藥師經講記 作者: 智海法師2022-08-28

  藥師經講記 述

  2007年4月22日 四川省成都市昭覺寺大雄寶殿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尊敬的演法大和尚,尊敬的各位長老法師,尊敬的各位居士

  今天非常榮幸,能夠到昭覺寺就教於大和尚,就教於各位師父。也許大傢看的那個佈告,剛才大和尚已經介紹瞭,佈告上貼的是宗性和尚來講《藥師經》。今天臨場為什麼變瞭?你一看,這個不是宗性和尚,給變瞭。今天早上七點過就接到宗性和尚的一個電話,他說原來是答應瞭大和尚要來講《藥師經》,臨時他的外公病瞭,傢裡的人這個也招呼不住,那個也招呼不住。他回去才招呼得住。所以說佈告也貼出去瞭,他自己又到不瞭場瞭,所以趕緊給我打個電話,救場如救火。我說這個場不好救,這個《藥師經》不好講啊!再加上我們昭覺寺裡都是藏龍臥虎的。但是,我很高興有這個機會,那麼好久瞭,就在說要來親近大和尚。

  原來剛剛出傢的時候,我也在這個地方親近上師,親近我們的大和尚,可以說受益無窮。剛剛出傢啥也不懂,在昭覺寺安居,就聽上師在這個地方講。開頭還很不容易把他那種話語能夠聽清楚,但是一坐兩坐,這樣來聽,終於還是有些機緣,內心裡面受瞭這種洗禮,直到今天還一直是感念在心。我很懷念那一段時間在昭覺寺安居,在昭覺寺學習。想到有上師在的時候,我們這些眾生真是幸福,每一天有經聽,每一天能夠在上師座下好好地修行。那麼現在,上師已經圓寂幾個年頭瞭,我們再想聽到上師的法音已經不太容易瞭。幸好今天演法大和尚撐持法門,昭覺寺應該說是如日中天,各位師父們精進學修。我的內心裡面時常有這種向往之情,希望啥時候還像剛出傢那樣,到我們大和尚跟前聽聽經,學學法,這個就是我的最大心願。所以,一次又一次地給大和尚說,哎呀,現在要有這樣的機緣,在大和尚跟前當當侍者、聽聽經、聞聞法,那就很殊勝瞭。

  今天,應該說成就瞭這樣的因緣,把講《藥師經》的因緣來給大和尚、各位師父、各位居士匯報一下自己的學習所得,也就教於大傢。那麼,《藥師經》不知道安排的是幾天?看我自己?就是隨時都可以停止是吧?阿彌陀佛!佈告上說的是多少時間?講完為止?哦。因為原先的沒有瞭解,原來大和尚吩咐過,就說啥時間你有空瞭,到昭覺寺這邊來,和大傢一起學習學習,始終因為自己水平低不敢應承。但是今天,還是因緣所托,終於還是走到這個地方來瞭。那麼我們就依講完為止,好吧?

  我們今天講《藥師經》,應該說是一個很好的機緣。在上座之前,大和尚都在說,這幾年到處講經說法的,講《藥師經》很少。但是《藥師經》在今天的時代裡面應該說是很契機的。為啥呢?因為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的兩大法統,一個方面是阿彌陀佛,一個方面是藥師佛。應該說是針對於不同的根基,來安立的善巧法門。釋迦牟尼佛出世,他唯一的一個目的那就是要引導大傢,要究竟成佛。所以說,萬萬千千的經典,它的目的隻有一個,希望大傢能夠圓滿成佛。

  不管是對自己也好,對眾生也好,我們自己圓滿成佛,對於自己沒有煩惱,沒有分段生死,沒有變異生死,這個生死輪回的大事徹底解決瞭。而我們自己的智慧,已經圓滿瞭,對於諸法實相已經完全能夠證悟瞭。這是從自己的角度上來說,需要有一種圓滿的結局。對於利益眾生上來說,更需要我們圓滿成佛瞭,我們現在看到世間上無量無邊的眾生,應該說都和我們有因緣。我們今天要想成佛,就必須要發大菩提心,去利益這無量無邊的眾生。如果離開眾生以外,我們要想成佛也不大可能。所以說,我們發大菩提心,希望圓成佛道,就要在眾生當中修學,不離眾生而修學,要離開眾生那就沒有辦法瞭。所以說,我們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這也是勢在必行。

  當我們面對這無量無邊的眾生,應該說,許許多多的眾生都在受煎熬,萬萬千千的眾生各有所求。你追求這樣,他追求那樣。唯一的目的呢?也就是想離苦得樂。所以苦海無邊,無量的眾生在生死輪回當中,頭出頭末。三惡趣的苦那就不用說瞭,地獄、餓鬼、畜牲,這些苦隨便拿一樣出來,我們自己都經受不瞭。就是在人世間,我們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求不得這些種種的苦處。難道是我們所希望的嗎?也不是我們所希望的。所以說,在這個生死過程當中,我們備受煎熬;在這種生死過程當中,我們也許還有這樣那樣的欲望,想這樣、想那樣,偏偏求而不得,我們希望得到更多的錢財,但是想錢想不到。這個世間上多少的人去追求金錢,但是最後這個金錢追求不到手。我們想名利,可這些名利也不好追求。我們想傢庭和諧、人生幸福,其實也不容易。在人世之間,我們所經歷的這些事情,十有八九是不如意的,我們感覺到人生是苦海。所以說,人世之間的苦,經歷過來的人都知道,五濁惡世,人生不太圓滿。所以說,我們今天能夠來學佛,無非不過是想追求一條滿足自我、提升自我的圓滿之道。

  釋迦牟尼佛,他就因應瞭這樣的形式,給我們講經說法。他的目的也就是給我們開示,怎麼樣才能夠離苦,怎麼樣才能夠得樂。那麼這種苦與樂,它也是有因緣的,不是沒有因緣的。這個因緣是什麼?那就是因果關系。有什麼樣的因,接什麼樣的果。你做瞭善因,你就為這種善因感得的結果也能讓人很舒服。如果說我們因為行瞭惡法,內心裡面起瞭不好的念頭,嘴裡面說瞭不好的話,身體上做瞭那些不該做的事情,往往我們得到的結果就是非常糟糕。世間上的人,都陷入這種盲區當中。我們希望追求快樂,希望最求幸福,但是我們自己的行為呢?不知道怎麼做,才能夠真正地離苦得樂。所以說,佛教就把這種真實的因果道理告訴瞭我們,如何才能離苦得樂。

  當然,究竟的離苦得樂,那就是成佛,這個世間上最圓滿的也就是成佛瞭。一切智慧都圓滿,一切能力都具足,一切實相都能夠圓滿無餘地證到諸法實相。從佛下來,菩薩、聲聞、圓覺這一些智慧,應該說趕不上佛陀。這個世間上,最高、最無上、最圓滿的那就是佛陀的智慧瞭。我們今天學佛,就是學習佛陀的智慧,知道佛陀的智慧,也就是希望我們人人都能成佛。但是成佛也不是那麼簡單!一天、兩天、三天,那樣修行就成功瞭嗎?所以說,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成功的。也許經過三大阿僧祗劫,也許經過無量阿僧祗劫。所以說,修學佛道應該要有一種長遠心,沒有長遠心是不行的。我們今天許許多多的出傢人、居士,剛剛一出傢三天、五天,我們就希望自己趕快成就。一年、兩年沒有結果瞭,我們內心就非常焦急。所以說一年、兩年看不到結果;三年、五年也看不到影響,我們的內心最容易退失瞭。

  所以說,釋迦牟尼佛把這個長遠的佛道,給我們安瞭幾種階梯。叫你一下子成佛,也許你很艱難,但是我們一步一步來,可不可以?一步一步來就可以。把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落實在我們當下,力所能及,能夠辦到。所以說世間上的一切事業,應該說都是佛陀的現象,都是佛法的現象。一切法都是佛法。所以說這個《藥師經》主要就是消災免難,滿足於我們自己現世事業的幸福,以此為一種方便,增上,讓我們能夠發出離心,發究竟的菩提心。

  所以,這對於我們中國的人來說,非常契合於這種根基。為啥呢?比如說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修的是什麼?修的是後世的圓滿。西方的人也最喜歡後世的圓滿。就從我們這個世界上來說,西方世界的科技非常發達,信天主教的也好,信基督教的也好,或者說信伊斯蘭教的也好。他們相信的是什麼?天堂的幸福。希望後世有個好的目標,所以往生於天堂,繼續去享福,他們希望後一輩子能更圓滿。但在東方世界,比如說中國,孔老夫子就說:「未知生,焉知死。」佛教講究的生死是一種大事,但在中國來說人們更關註的就是現世的利益。

  你看我們這些居士,學過去,學過來,然後把香一插,你聽他發個願,聽他祈禱的大多數都是現世利益。「哎呀,釋迦牟尼佛啊,阿彌陀佛啊,觀世音菩薩啊,你要保佑我兒子長得健健康康,事業能夠非常成功,我能夠健康長壽,要活一百歲,一千歲。」他所追求的更多的著眼點,是在現世世界。你要想叫他學佛,他說:「學佛有什麼好處啊?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現實的好處?」如果沒有現實的好處,大多數就不願意去學瞭。這就可以讓我們知道,在我們周圍的這些人,他的根基大多數是追求這種現實利益。

  那麼佛法針對於這一種根基的眾生,那就有圓滿的結局。比如說,我們今天說佛法並不在將來,並不在過去,會說佛法就在我們現前當下。每一個人在現前當中,能夠把佛法落實在現實生活過程當中,那是人人都能做到。比如說你的心念,如果說有一個不好的思維,它就會給我們帶來煩惱。我們經常所說,在傢裡面男人出去工作瞭一大圈瞭,然後回來,這個女人在傢裡面要做臉、做色、做過場。為啥呢?自己需要得到一種承認。得到承認瞭,得到一種滿足瞭,自己也瞭當,把這種目標說出來也就得瞭。但是一般的人就是不說,她要做臉色給你看,要讓你猜,要讓你去想。想瞭半天,猜瞭半天,你還是猜不著,所以心裡很煩惱。

  所以說現實社會,我們這些眾生改采取的一種方式,大多數不是那麼直截瞭當的,大多數也不是那麼合理合法的。比如說,我們本來是追求快樂的,但是我們的人,偏偏那種思想就喜歡朝那個牛角裡面鉆,哪裡想不通,他就喜歡朝哪裡去想,哪裡煩惱他就朝哪裡去想,歡喜的他偏偏不容易去想。所以今天,你要想做佛菩薩,你就高興起來瞭,但是他不會去想佛菩薩。除瞭世間上的痛苦事情,隻要你不想就可以不痛苦,隻要你去遠離那些煩惱的因緣,你就可以不痛苦。但是世間上的人,偏偏喜歡朝煩惱裡面堆。你說叫他不生氣,「我怎麼能夠不生氣?周圍的人都叫我生氣!」你看看,所以我們自己內心裡面不能夠解脫,往往我們還要怪周圍的人。是愛人讓我不高興嘛,是孩子讓我不高興嘛,是左右的鄰居讓我不高興嘛,是單位的同事讓我不高興。

  我們總能夠找到一種因緣,就是把責任推給別人,把我們自己煩惱,把我們自己不高興的這種因緣推給別人,推給周圍的世界。其實,佛法給我們說這就是錯誤的一種方式,不應該把這種責任推給別人,而應當在自己身上來承擔這種責任。如果不承擔這種責任,你要想叫別人給你解決這個問題,那談何容易。我們看世間上打架的、吵嘴的,不就是因為這個而引起的嘛。我們到處去要求世間上的公平,要求世間上的正義,但是在追求瞭一輩子,何嘗有什麼正義,何嘗有什麼公平。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目標追求錯瞭。不是說你追求正義,追求公平錯瞭,而是你追求的方法追求錯瞭。把我們自己幸福與否寄托在別人身上,要讓別人逗你高興,要讓別人來哄你幸福。可不可以辦到?很不容易辦到。除非你在多生累劫的過程當中,種瞭大福德因緣瞭。如果沒有在多生累劫的因緣過程當中,種下大福德因緣,那實實在在的我們現在人際關系就是很糟糕!我們自己所追求的這些東西呢?也就很糟糕!所以說,你要把這種方式方法,要換過來,要當下就能得到受用。

  所以佛法說,你要在現實過程當中來受用佛法。當下就能夠受用佛法,原因是你要把佛法用在我們起心動念。究竟佛法與世間上人的想法,有什麼不同呢?它的差別就在這個地方。一般的人,是向外尋求的,但是佛法要求我們,向內尋求。一般人,不明瞭正確的因果,佛法要求我們從正確的因果開始學習。所以說,因果是世間上法爾如是的道理。你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它始終在那兒。釋迦牟尼佛出世,也僅僅是發現瞭這種真理,並不是發明瞭這種真理,而是真理的發現者。他給我們講經說法,無非不過也是把他發現的真理,如實地介紹給我們,把這種因果關系如實地介紹給我們。給我們說,我們自己所受的苦,來源於自我的煩惱,我們這一生、這一世所遭的那些天災人禍,人世之間的種種不如意,也是來源於我們自己的業報。所以說,你要從因果上著眼的話,那就找到根本瞭。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所以說,我們要追求幸福,首先要知道幸福的依托。它依托在什麼地方呢?依托在善惡因果關系當中。你要掌握瞭這種善惡因果關系,你要追求幸福,那就得要從善業當中來。我們自己,要檢點這一生、這一世所受到的一切苦報,沒有外在的原因,唯一的原因也就是我們內心。我們內心起瞭貪心,起瞭嗔恨心,起瞭愚癡心,起瞭貢高我慢心乃至起瞭邪見心,這些根本原因就讓我們招致現世的不快樂乃至後世的不圓滿。都是從這些因果當中起來的。所以說,我們這一輩子學佛,求助於己而不求助於他人,求助於我們自己身口意三業的改正,而不求助於那些神、上帝、主。求那些求得到嗎?求不到。隻有求助於我們自己。人人以自我為依歸,人人以因果為依歸,人人以諸法實相為依歸。依照佛所講的真俗二諦,如理如法地認知世間上究竟是可以改變的。

  那些苦也是沒有自性的,我們人世之間所遭受到的煩惱,那也是可以改變的。隻要你的思維方法一發生改變瞭,我們自己的苦樂,立馬就能發生改變。比如剛才我們所說的,我們要把自己的幸福寄托於別人,但是別人偏偏不讓你幸福。我們要寄托於自己的時候,能夠自尊,能夠自重,能夠自己救度自己,落實在自己的因果關系上。我們要想自己快樂,我們自己心情要愉快一點,要朝想得通的地方想,不要朝那些想不通的地方想。還有很多人說:「哎呀,以後我要是想不通瞭,我就來出傢;我要想不通瞭,我就來學佛。」好象這些學佛的人都是傻瓜,都是笨蛋,都是想不通瞭才跑過來。我就跟他說,你這個觀點就錯瞭,想不通瞭你來學佛,你還不好學,這些學佛的人,大多數都是想得通的人。你朝想不通的地方走,那不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嗎?所以說,我們的自心、苦樂依托於我們自心。

  我們自己如果說做得瞭主,我想讓自己快樂我就能快樂,你要不想讓自己快樂,你偏偏要朝煩惱堆裡鉆,那你就會煩惱。所以這些煩惱,惟人自召;這些世間上的苦法,也惟人自召。所以說,我們要懂這一層道理,不要把因果關系拋在一邊。我們信佛的,也像信基督、信天主、信上帝,我一信我就得救瞭。是不是可以這樣呢?佛法不是這樣的,釋迦牟尼佛也好,諸大菩薩也好,也就是給我們講經說法。把這些經法講給我們聽瞭,我們自己知道這種道理以後,要把這種道理在內心裡面反反復覆思維。隻有在反反復覆思維的過程當中,我們自己才能夠加深對真理的印象。我們要理解真理瞭,我們要深刻地認同真理瞭,我們自己的態度就會發生改變。

  所以,最初聽上師在講經的時候,最初聽他講什麼話都不太容易聽懂,但是他反反復覆地說,也就是念念不忘皈依三寶,念念不忘發菩提心,念念不忘要救度眾生,念念不忘要一戒一定一慧,以戒定慧三學精進修學。這幾句話那是常常聽在耳邊。基本上每一天聽上師講經,我們都要聽到他重復好多遍,當時心裡面不太理解這個道理,說上師怎麼講過去講過來,就這麼幾句話呢?但是最後理解瞭,這幾句話裡面包含有非常深刻的內涵。所以說,上師圓寂以後,我們也把上師的法身舍利那幾句話寫來掛在方丈室,現在你到方丈室裡面還可以看到。

  這個說的是什麼?念念不忘,也就是要在自己內心裡面加深這種印象,如果不加深這種印象,也許這些佛法對於你來說都不稀奇。什麼因果,什麼無常,什麼輪回四苦,什麼出離心,什麼菩提心,也許我們在座的都是耳熟能詳,人人都能夠講一大通道理。但是為什麼在現實過程當中,我們用不上來?我們的生活依然還是那麼痛苦?現實世界依然是那麼糟糕呢?原因就在於,我們的心是散亂的。對於這些真理,也許你聽進去瞭,也許這隻耳朵進,那隻耳朵出。這些真理沒有在內心裡面念念不忘地去思維。就由於我們缺少這種念念不離的思維心,如理思維心沒有,所以說我們的心很不容易改正。

  所以,我們經常在想這種佛教的修行,就是那麼艱難嗎?其實,不是很艱難,很容易做,但是我們就是不耐煩。今天念兩句「阿彌陀佛」,馬上又轉到別的地方去瞭;今天念兩句大威德,明天又改變法門瞭。所以說很不容易成功,就是因為這個散亂心。雖然說因果你找到瞭,那麼容易就改變因果瞭?因果要用大力氣去扭轉它,沒有這種大力能,沒有勇猛心,沒有長遠心,那是很難改變的。所以說,我們的習氣毛病,是多生累劫積累在那兒的。我們今天要想改變這些因果,也要用長遠心、勇猛心,要經過多少時間的修行。不要有偷心,希望三天兩天就成功瞭,那麼容易?這個世間上,追求錢財的也好,追求名利的也好,你就是種一個莊稼也要等幾天嘛,不是那麼很容易,三天兩天它就結果瞭。是不是那樣呢?不是那樣的。它必然要有一個過程。

  所以說,能把這樣的因果道理理解以後,落實在現實生活過程當中,要一點一點地去做。真實的佛法,我們剛才所說的,要思維輪回的痛苦、生死的痛苦,思維三界的有漏,來思維出離心的好處,來思維菩提心的好處,都要在一點一滴地為善斷惡中積累。隻有我們自己一點一滴地積累這些善法欲,一點一滴地對治我們內心的煩惱過錯,這樣子,在實實在在的修行過程當中,我們才能夠真實地受用佛法。所以說,我們在這個地方非常贊嘆方丈大和尚,長期跟在上師身邊實修實證。也許沒有多餘的話語,但是就讓人很受用,我們見到都是那麼親切。為啥呢?佛法也許不在言語上。剛才和尚在介紹,這個講得好,那個講得好,我們說講得好不如做得好,就是要在這些實實在在的修行過程當中,能夠從實際的一種斷除過錯、積累功德一點一點地去做,佛法才能夠真正地受用。

  也許我們的煩惱,一下子不能夠完全解決,但是你可以一點一點地解決。今天我解決一點,明天我又解決一點。所以說,那些思維方式不是很容易改變,但是我們一天一天地來。所以說,慢慢地功夫就形成瞭,慢慢地修行就養成瞭。所以說,不要把修行覺得很艱深,看得很高遠。就要牢記上師所說的話,要把佛法落實在平時的生活過程當中,在起心動念、開言吐語、待人接物上時時刻刻不忘佛法僧三寶,時時刻刻能夠轉變自私自利,來為眾生服務。我們住在常住上也好,住在傢庭裡面也好,隻要能夠對治自私自利,隻要能夠對治以自我為核心,那麼我們的煩惱就能夠減少很多。

  這一輩子的煩惱來源於什麼地方?就來源於我們對自己的執著。常常執著於自己。所以說,那些虛妄分別心由此而起,那些堅固的煩惱也因此而起。如果說,不以自己為核心,而以眾生為核心,隨時隨地我們想著怎麼樣去利益眾生,就是上師所說的,念念不忘發菩提心,利益眾生。隨時隨地都能夠把思維的重心改變過來的時候,實際上我們的思維態勢就變瞭。如果說改變不過來,人世之間有錢,要朝我包包裡面揣;有好吃的,我首先要享受這個好吃的;有好處,首先看有沒有我的份,如果沒有我的份,我的心裡面就很痛苦。就因為長久以來,我們都是以自我為核心,所以說我們的煩惱才如此深重。佛法無我的態度,實際上就給我們昭示瞭一個方向,要改變以自我為核心,要改變以自私自利為核心,要從因果當中來著手。

  比如說大乘佛法,將就因果,大乘成佛的因果,他不是依托於自己,而是依托於眾生。眾生就是我們成佛的父母。所以說,能夠全心全意地為眾生去服務的時候,實際上我們這種修行的心就轉過來瞭,那種自私自利心,就轉成菩提願心瞭。能夠把這種思維態勢變過來的時候,它就不一樣瞭。所以說,現世之間的因果,實際上就是通過心態的改變,來改變一種命運,把思維模式要改變。原來是一種慳貪心的,嗔恨心的,愚癡心的,今天就要能夠對治這些煩惱。以佈施、供養來對治慳貪;以忍辱,以平等來對治嗔恨;也有智慧來對治愚癡。你把自己放得很矮,別人都是菩薩,唯我一個人是凡夫。把自己放得很矮的時候,它就能夠對治貢高我慢。

  我們經常來思維因果道理的時候,它就會以這種正確的因果,來對治那些邪見,那些斷見、常見錯誤的因果關系。你就可以對治。隻要我們內心裡面,有這種對治瞭,實際上吉祥就在我們自心當中發顯瞭。要消災免難,就來源於我們心態的改變,它就可以消災免難。所以說,《藥師經》關鍵是看我們依於《藥師經》,怎麼來把現實當中的東西能夠發生利用,那些天災人禍,我們怎麼杜絕它。今天,也就是從因果關系當中去領悟。

  所以說,你看看,每次到昭覺寺來,會坐密宗堂。每天我們去念《藥師經》,差不多每天都要念好多遍。為啥呢?希望現在的世間,都能夠離苦得樂,希望我們所有的人,三災八難都不能夠遭遇上,能夠逢兇化吉,遇難能夠呈祥,世間上統統不如意的,能夠變為如意的。但是,你僅僅請這些師傅念經,師傅們有修行能夠給你消災。但是你自己有這些不如意的事情,如果說不改變自己的心態,那麼要想徹底地離苦得樂,那個是沒有辦法的。所以說,一個方面,我們仰仗於三寶,求三寶加被;二個方面,仰仗於現前的僧團,我們天天請師傅們給我們念經、回向、攝受,這種力量不可思議。另外一個方面,這些外緣都具備瞭,諸佛、諸大菩薩、現前的僧團都很慈悲,都能夠成就我們,都能夠利益我們。但是,我們自己如果不能夠從真實的因果當中,來改變自己的心態,來成就自己,那麼一輩子我們隻能當小娃娃。

  為啥呢?就是說,所有的東西都必須要人傢整好瞭,拿給你吃,你才吃得到,你自己不能夠自己做東西吃,自己沒有生產力。我們要想自己有生產力,自己能夠離苦得樂,那就不僅僅是要求三寶加被,不僅僅是要求僧團給我們念經,更進一步地就是要把《藥師經》的道理要能夠明瞭。明瞭這種因果關系,明瞭天災發難都是從錯誤的心態,錯誤的言語,錯誤的行為當中引起的。我們真的要想消災、免難,那就要從內心裡面開始做起,把那些錯誤的行為改正。如果說,我們不把內心裡面錯誤的行為改正,實際上我們一邊在請僧團念經消災,一個方面我們自己內心裡面又不斷地想那些不該想的,說那些不該說的,做那些不該做的錯事。所以說,我們的起心動念、開眼吐語、待人接物都在造一種業,而這種業最終就是招致苦難結果的根本原因。

  所以說,今天我想常住上安排講這個《藥師經》,主要是希望大傢能夠明瞭消災免難的道理。不僅僅是念念經。我們說「念經千卷,不如解經一句。解經千句,不如按照經上的道理,老老實實地行持」。所以說,學佛不要從形式上去學佛,逐漸落實到實質上來學佛。要從那些僅僅依靠佛法僧三寶,到把我們的自性三寶徹底地啟用。盡虛空、遍法界,佛法僧三寶不離於我們每個人的當念而遠。要從我們的自性三寶當中啟用,要知道佛法僧三寶不離我們自己身口意三業。要在身口意三業當中,能夠升起覺醒心、覺察心、覺悟心。把這些經法聽瞭以後,努力地來檢查自己,對治自己,看看我們心裡面有什麼差距。這就非常實在瞭。

  有差距的時候,我們怎麼樣來改變?能不能夠改變?所以說,修行在這個地方。所以說有很多同修在說:「哎呀,我修瞭十年、二十年瞭,怎麼我還沒有看到什麼結果呢?」我說修行,一定要善巧修行。怎麼樣善巧修行呢?也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修法。為什麼要這樣修?這樣修作用在哪裡?它的作用是怎麼發生的?所以說在念經、看經這種過程當中,就要明瞭這種道理。所以說,我們今天來學習這種藥師經,那就非常有必要。針對我們現在的根基,對於我們現實當中的一切事情,能夠從因果上去明瞭它。然後,把這種因果落實在自己身口意三業當中。把我們自己的命運,自己要承擔起來。沒有別人,來決定我們自己的命運。我們的命運是自己決定的。

  所以說,要從我們自己行為上來改變命運。能夠實實在在地從行為上改變命運,那麼自我拯救之路也就開始瞭。所以說,這個地方應該是非常明顯。但是,這個非常明顯的道理,我們今天說來就像口水話。而這些口水話,大多數是不為眾生所重視的。我們都喜歡什麼?非常高深的。學密宗的,一下就想學圓滿次第、生起次第。我們學那些佛法的,學顯宗的,一般都要求:「哎呀,唯識的道理很精深,中觀的道理很精深。」一上來,就要學那些唯識、中觀。但是對於這些基本的道理,我們都很忽略。所以說,這個基礎沒有產生,基礎沒有打好,我們要想學那些高深的法,也沒有辦法。

  所以說,在《菩提道次第廣論》當中,我們說三世道的次第。次第,不容違約。我們現在開始,痛念無常。要思維這個無常以後,一口氣不來,我們墮落於什麼地方?檢查檢查自己的因果關系。這一生,做瞭什麼事情。究竟是善事多,還是惡事多。如果惡事多,那麼我們墮落於三惡道當中,將會受無量無邊的苦處。如果我們有善法,有清凈的願心,那可以托身到這些善道。但是我們自己檢查檢查,這一輩子所做的善事,可以說非常非常之少。好不容易發心做點善事,都是不長久的;好不容易能夠進入佛法,修行都是有一朝沒一朝的,有一天沒一天的。

  經常我們的內心,就想著玩兒,就想去貪耍,就想去放逸。看電視、幹啥、打撲克牌、賭博這些,我們最歡喜。世間上喝茶、聊天,我們最歡喜。所以說,把這個現實的生活當中拿來一比較,我們是不是真心地修行,我們這一輩子做瞭多少善事,那就可以一目瞭然。從這種因果對比過程當中,我們來檢查自己,托身於善道的這種機會有多少?沒有多少。更多的,非常有可能就是墮落於三惡道。如果說一墮落到三惡道,所受的那些苦法,我們受得瞭嗎?沒有辦法,受不瞭。所以說我們學佛,至少能夠讓自己不墮落,不至於袈裟下失去人生,不至於把這個人皮耍掉。這老百姓所說的「你不要把人皮耍掉咯」。

  這一輩子,這個人生非常難得,但是最容易失去。那個生命非常微脆。心臟病,摔一跤,吃飯咽著瞭,或者說躺在床上,很容易這個生命就交代瞭。所以說至低限度,我們修行要能夠保住這個人生。怎麼保住人生呢?最起碼受持中品五戒。能夠依中品五戒,好好地修持這種善法。十善業當中,我們不說做得很圓滿,至少能夠做到中等程度。而且我們的內心,發心要清凈。還要有清凈的回向發願心。這種人生,才能夠保得住。如果不然,這種人生怎麼保得住呢?而這種人生你保得住,還要遇上佛法。所以說,我們要讓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一輩子比一輩子好,一生比一生更精進,更有善法的因緣。這個時間,那就是要在善法當中不斷地去修持善法,積聚善法。隻要把這些善法行持起來瞭,我們最少能夠保持這種人生,能夠消災免難,能夠讓時間上的不如意一點一點地減少。讓時間上幸福快樂的因緣,能夠一點一點地增加。所以說,這就是我們最基礎的一種修法。

  我們說趨向於後世,趨向於現世。現在生,怎麼樣才能夠把這一些幸福、快樂、和諧能夠積聚起來呢?實際上,當下佛法的一種心態。這種轉變,它就非常重要。所以說,藥師法門在釋迦牟尼佛的整個教法當中,應該說占據瞭這種方便的條件。讓我們對現世的這種苦樂,有如實的一種認知。從因果上來,能夠建立一種正確的因果觀。知道我們自己消災免難,應該從什麼地方去消災、免難。把它落實在我們自己內心世界裡面。今天的世界,我們如果說它註重於那些究竟成佛,好多人他的根本追求還沒有達到這種能量級,他的追求還沒有這麼高尚。你比如說,很多皈依的,很多出傢的。我們問:「為什麼出傢呢?為什麼學佛呢?」他要想究竟成佛的心,在大多數人的心當中都還沒有這個概念。內心裡面的概念,無非不過是希望自己過得好一點點。這也無可厚非!人世之間,誰不想生活得好一點?這個發心是無可厚非的。我們要承認這種一般眾生的心理因素。

  一旦瞭解這些眾生的心理因素之後,這就是眾生的根基。而我們弘法,更多的是要朝這個根基上去作業,一步一步地引導。好啊!怎麼樣來追求?今天,講這種人生佛教、人間佛教更註重的,是把那些三大阿僧祗劫那麼遙遠的佛法,能夠拉到現實世界裡面來。能夠把那種增上身,乃至趨向於後世的安樂。我們說後世安不安樂,先不要管它,現在我們能不能夠安樂。佛法,能夠現在安樂,能夠找準這種真理,能夠找準這種正確的方法。現在能安樂,他後面也能夠安樂。所以,從現在一直趨向於後世,從後世一直到生生增上,一直到究竟圓滿佛道。他這種善業都是不變的。它有一種堅實的基礎,就是要落實在我們當前對佛法的受用上。如果說當前對佛法沒有受用,你要想叫他趨向於後世也不容易。

  所以說,你經常叫他念佛,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恒超生死。在一句「阿彌陀佛」當中,我們就能夠奠定自己出離生死的大業,就能夠解脫生死輪回。但是,多少的人念不起來。為啥呢?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見不到。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凈土五經,我們自己信心又不是很具足。那麼我們現在所見得到的,也就是現世的利益。所以,他在現世利益當中,他的心分瞭大部分走。因為內心分瞭大部分在現世利益去,所以說學佛僅僅成為瞭業餘的學佛。所以說,經常你叫他聽經、聞法,「哎呀,師父我不空呀!要等我空瞭之後再來!」你看到他都已經七八十歲瞭,他還說自己不空。說:「老人傢你在忙什麼呢?年輕時候你在忙,年老瞭也在忙,到底忙些什麼呢?」哎呀,這個世間上人就是不自在呀!年輕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要把自己肚皮填飽,所以說不容易。那個老人走瞭,後面還有兒子。那個兒子供大瞭,還要結婚,還要生孩子。到最後,孩子的孩子這個老人傢還要照顧。孫子一代照顧完瞭,也許麼麼一代又來瞭。

  所以說,這個世間上人的責任和義務有很多,我們的心絕大部分就是分到現世當中去瞭。在現實當中,如果說不把佛法落實下去的話,我們趨向於後世安樂的,像凈土法門,想往生這些上士的一種凈土世界,往往我們自己因為在現實當中沒有受用。沒有受用,對佛法升不起一種親切感,總感覺到這種佛法離我們很遠。就因為這種心,所以說在修行過程當中,那就始終不能夠香象過河,不能夠腳踏實地。所以說,這個藥師經法實際上對應於我們現實世界,把這樣的道理就講得非常非常明瞭。

  所以說,在以後的這幾天晚上,我們都能夠和大傢一塊兒學習。今天,就先把《藥師經》的,可以說是一種玄義,就是《藥師經》的根本意旨給大傢提出來。要是不給你提出來,講瞭半天,你不知道《藥師經》講些什麼。《藥師經》講些什麼呢?我們這一輩子的消災免難,我們要想得到現世利益,怎麼辦?就要體用佛法的真理,體認因果關系。從因果關系當中,來反省我們自己身、口、意三業。通過學習《藥師經》,我們就希望大傢能夠建立這種因果關系。能夠把這種因果關系,對應於自己身口意三業。這種因果不在外面,而在於每個人的行為。我們自己的行為,不要依賴於別人,也不要依賴於佛,也不要依賴於善知識,也不要依賴於我們自己之外的任何一個人,要依賴於自己修行。

  我們修行是幹什麼?不僅僅是燒燒香,不僅僅是念念佛,而是要懂得這種修法,懂得這種道理。落實在現實過程當中。看看我們自己,把三句話落實好:起好心,說好話,辦好事。在一天二十四個小時當中,真要把這三句話很好地落實下去瞭,那麼我們心態很好,我們自己不往那種煩惱角落裡鉆。我們說的語言,是自利利人的,不去說那些長長短短,不去說那些沒有意義的,世間上的那些玩笑話,沒有實在意義的話,聊天一聊就是一整天。聊過瞭,聊些什麼呢?什麼也沒聊。無非不過是圖嘴巴熱鬧。所以說,就要把這種徹底改變。

  還要從行為上,要真正的對自己有利益,真正的對眾生有利益。你要看這種行為,那是在修行善業。隨時隨地遠離於殺、盜、淫、妄,隨時隨地能夠發菩提心。依菩提心的攝持,讓我們自己起心動念,吃喝拉撒都能夠積聚善根福德因緣;都能夠把我們自己身、口、意三業點石成金;都能夠讓這種高深的佛法,落實在我們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以內。應該說,我們講《藥師經》,學習《藥師經》,應該要把這樣的心態樹立起來。那就很好。

  看看我們在以後的學習時間裡面,能不能夠把這樣的一種目的升起來。所以說,一般法師在講經之前,先要講一個玄義。這個玄義實際上是什麼?就是講經的宗旨,講經的目的。這個要說清楚。你要是把這種宗旨和目的要忘記瞭,說瞭半天不知道要幹啥。就像我們修行一樣,很多人修行不知道怎麼修。為啥呢?他沒有靶子,沒有目標。沒有目標,沒有靶子的這種修行,那個就是盲目的,沒有目標的修行。你說那個盲目的修行,我們盲修瞎練。盲修瞎練怎麼能成功呢?說:「你為什麼要修這個法呀?」他說:「我歡喜。人傢都在修,我就修瞭嘛!」沒有對治性,目標不強烈。修瞭一輩子,人傢也在念,我也在念。大威德念,《藥師經》念。念過去,念過來,自己到底為什麼念,自己不去研究它,不去追究它,不追求這種法的一種目標。

  一切佛法都是對治煩惱,但是我們隻能夠拿佛法去對治別人的煩惱,不拿佛法來對治我們自己的煩惱,那怎麼能夠成功呢?也許你說瞭半天,人傢的煩惱被對治瞭,但是你自己還在煩惱當中。這個就是「馬列主義打電筒」,經常去照別人,不照自己。而佛法,最開始就是要建立一種關系,一種方向,要向內心裡面回歸。要自己檢查自己。學瞭佛法之後,要檢查自己身、口、意三業,而不是檢查別人。如果說你檢查別人,哎喲,完瞭!那個煩惱就太多瞭!我們今天,每走一個寺廟,這個寺廟不如法,那個寺廟不如法;這個師父不如意,那個師父也不如意;這裡的居士不圓滿,那裡的居士不圓滿。我們看看整個佛門,就好象一團糟。其實,是不是一團糟呢?糟就糟在我們自己內心。我們的內心太糟糕瞭。你的方向用偏瞭。你去檢查別人,去挑揀別人的是非,而從來不挑揀自己的是非。

  所以說,用功夫用偏瞭。越學,煩惱就越深重。所以說,這樣學習,那就越學越遠,南轅北轍。這種方向用偏瞭。你要檢查別人的時候,越檢查就越多,越看現實世界的一種過患,那就越多。「哎呀,那個現在世界哪裡還能夠找大德善知識啊!哪裡還能夠找真正清凈的道場啊!哪裡能夠找圓滿的佛法啊!我看現在世界都變瞭!」什麼變瞭?就是你的心變瞭,你那個方向用岔瞭。真正的修行人「他非我不非」,在我自己內心裡面對治煩惱。隻要你把心用好瞭,用端正瞭,一切是非從自心上消,一切過錯從自己內心裡面來消。這樣子,是非就越修越少,功德越修越多。就在這樣的過程當中,真實的佛法就在我們內心裡面,就像白月一樣,初一、十五不斷的圓滿。一到十五的時候,放大光明。

  所以說,修行應該建立這種方向。如果說最初的方向,你改變瞭,那就是很不容易成功瞭。所以說,有一句話就是說「最初,出傢一年,佛在眼前;出傢三年,佛在天邊」。也許我們皈依也是這樣。剛剛皈依,「哎喲,這個佛法好殊勝!」皈依兩年、三年,昭覺寺也好,文殊院也好,寶光寺也好。「哎呀,寺廟我走多瞭,這和尚我見多瞭。哪個是好和尚?」那個佛法跑到天邊去瞭。為啥呢?因為不懂佛法怎麼用功,不懂這種佛法是在回歸到內心。隨時隨地,學瞭這些佛法,標準提高瞭。但是這種標準是拿來檢驗誰的?不是檢驗外在的,而是檢驗我們自己的。我們今天的人說這些眾生都顛倒。顛倒在什麼地方呢?就顛倒在這個地方。不朝裡面尋求,而要在外面尋求;不檢討自己的過失,要檢討別人的過失。

  於是,就形成一個強權的社會;於是,就形成一種顛倒的社會。人人你來指責我,我來指責你。這個世間上就充滿鬥爭,充滿是非。有這種是非,看誰說得最有理,誰最有力量,誰的武器最先進,誰打得贏誰就是大哥。這不是一個強權的社會嗎?!強盜邏輯!而這種強盜邏輯,根本就違背瞭我們的一種正確的因果關系。所以說,整個《藥師經》,我的理解就是要把這種正確的因果關系,要推薦給大傢,讓大傢認知這種因果關系。而且,知道這種因果關系以後,我們能夠斷惡,能夠修善。這就是消災免難的根本方法。所以說今天晚上,就把這幾天所要說的宗旨,先給大傢報告。

  時間差不多瞭,是吧?今天我們就到這兒。阿彌陀佛!謝謝大傢!

  2007年4月23日 四川省成都市昭覺寺大雄寶殿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尊敬的演法大和尚,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今天是講《藥師經》第二天晚上。昨天已經把《藥師經》的一種理念,跟大傢一起學習瞭。《藥師經》,我們昨天說瞭和彌陀法門、藥師法門,和釋迦牟尼佛,這樣它是一種圓滿的法門。它所對應的,也就是我們三世道當中的圓滿次第。比如說《藥師經》那就是對應於增上身,這樣的一種法門,我們說下士道那就是修的這個法門。能夠思維地獄之苦,能夠明瞭因果關系,能夠按照這種因果來把現世的事業做得很圓滿。因為現世的事業做得很圓滿,我們現世就可以離苦得樂,這是今生今世的利益。我們今生今世都能夠做得很好瞭,後世的利樂呢?那也一定能夠得到。所以說,把佛法落實在我們今天的當下,依照當下的斷惡修善,我們也能盡未來際的受用,包括趨向於後世的安樂。

  可以說,這就是《藥師經》倡導人間凈土,需要大傢向藥師佛所發的十二個大願那樣,向藥師佛學習。我們發這十二個大願心,把現實的事情做好,建設一個現實的人間凈土。所以說這是藥師法門。彌陀法門呢?對應於後世的安樂,乃至對應於整個菩提道上的修行,希望我們修行能夠生生增進,希望我們的修行能夠永遠不後退。我們在長遠的菩提道的修行過程當中,最怕的就是一日撲,十日懶。今天精進,幾天之後我們就後退瞭,走三步退五步。這樣的一種修行什麼時間才能成功呢?所以說,我們凡夫還沒有達到不退轉位的時候,我們依據凈土法門好好地修,就可能得到保障。釋迦佛在《法華經》當中也就跟我們所說,實際上諸佛出世唯有一個大事因緣,那就是讓所有的眾生都要究竟成佛。我們曉《藥師經》也好,曉《彌陀經》也好,到最後都是要成佛。所以說,這應該是對應於三世道的一種次第。

  那麼我們學習《菩提道次第》你就知道三世道的次第非常科學、非常圓滿。我們把人間凈土建設好以後,那麼彌陀凈土也能夠遭遇上。《藥師經》裡面也可以說,你稱念藥師佛的名號,到最後我們就是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也究竟能夠成就。所以說,藥師法門和彌陀法門不是相背,那是釋迦佛一大佛法當中,對應於不同的根基所安定的這些法門。

  所以佛陀是一個大智慧的人,因為他已經圓滿征得瞭世出世間的一切真理。正因為如此,我們這一生、這一世才皈依釋迦佛。我們為什麼要皈依他呀?就因為他圓滿地證到瞭世出世間的真理,他有能力,他有智慧。如果我們皈依一個沒有覺悟真理的人,他怎麼能夠導引我們到達究竟的真實,究竟的圓滿?這是沒有辦法的。所以說,佛陀是大智慧的人,佛陀又是大慈悲的人,佛陀隨時隨地以平等心,去幫助一切可以幫助的人。所以說他對於每一個眾生是不挑揀的,對於每一個眾生都是慈悲的。哪怕你就是十惡不赦,對你也是慈悲的。

  所以說,我們現前的眾生就不要妄自菲薄。我們說:「哎呀!我這個業障深重啊!佛救不救度我呢?」你業障再深重,佛也要救度。越是業障深重的人,佛越是要救度;越是可憐的人,越是愚癡的人,佛越是要救度。這是他老人傢的大慈悲心、大平等心所在。從多生累劫以至今生,他都是這樣去行持,所以說我們不要顧慮。「我們自己業障很深、很重啊!釋迦佛會不會救度我們啊?藥師佛會不會救度我們啊?阿彌陀佛會不會救度我們?」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非常慈悲,對於眾生都是平等對待,所以我們應該要相信各個佛。把我們自己的業障,一個方面依托於三寶,求三寶加被,在三寶的加被當中來消除這些業障。

  我們要想求得加被,就要以恭敬心稱念釋迦佛的名號,稱念藥師佛的名號,稱念彌陀佛的名號。因為這些諸佛,他們的名號不是像世間上一般人,一般人的這種名字沒有多少意義,但是這些諸佛的名號,那是通過多生累劫修行而成就的。經書上說是萬德莊嚴,由三大阿僧祗劫、無量阿僧祗劫當中修行來成就的。所以說,他們的名號是真實功德而成就的。我們以恭敬心去常念、常稱這些諸佛的名號,就可以得到諸佛的慈悲攝受。佛陀更是一個善巧包容的人,對於一切眾生的內在追求,他都是非常理解的。比如說,你要想求官、求名、求利。可以。為什麼不可以?他非常理解、非常同情。

  比如說我們今天,你要發瞭出離心,發瞭菩提心,又擔心自己在菩提道上修行退惰,於是釋迦佛慈悲地給你設立瞭一個彌陀法門,來解救你,讓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讓你搭上阿彌陀佛的大願船。一旦搭上阿彌陀佛的大願船,你在整個菩提道的修行過程當中,就不至於退惰瞭。在西方極樂世界裡面,受到阿彌陀佛和諸大菩薩的攝受和保護,積極地修行,那你一輩子就可以成佛,一生就可以成佛。那麼這是一種法門。

  但是我們在修行西方極樂世界的時候,我們修行西方凈土法門的時候,好象還有一個要求,比如說,你要厭離娑婆世界,要欣喜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對於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你要想叫他厭離娑婆世界,好多人還發不起這種心。天天說得好:「各位師傅啊,各位居士啊,要發出離心哦!」出離心是啥玩意兒?不懂。搞不懂。說:「對娑婆世界要厭離,為什麼要厭離呢?那個娑婆世界這麼好!」所以說,我剛剛回到四川的時候,我講《凈土五經》,很多人就在跟我說:「法師,你跟那些老年人你可以講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更好,你趕緊往生,趕緊往生,但是年輕人不能這樣講。」我說:「為什麼年輕人不能這樣講呢?」他說:「年輕人他來日方長,你要是這樣給他講,他會理解為你咒他死。」 「我這麼年輕你就叫我往生,我離死還遠著呢!」他不幹。

  所以說,許許多多的人修行西方極樂世界法門,為什麼不成功呢?原因就是對現在世間上太貪戀瞭。現在那些跳舞、唱歌,花前月下、朋友三四。對不對?事業上這些,零零種種他都放不下。你要叫他放下,「你不如把我殺掉!」 「我要喝酒,我要抽煙,我要幹啥,我就是放不下!」所以說,你叫他修行極樂法門他很難成功。放不下,他有很多牽掛。就由於這一生、這一世他的牽掛太多,所以說念「阿彌陀佛」,他還不如念錢來得有益。你說念「阿彌陀佛」一定可以往生,「我就不求往生,我現在要求錢!」所以今天你說,今天修財神法門,能夠發財,他跑得比誰都快。但是你叫他往生,他不忙,「這個要等一等,幾十年以後我才往生。」

  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這一類人,對現在的世俗五欲太看重,放不下。所以說,哎呀,你這個人成佛沒有希望,對現世五欲太執著、太貪戀。這就沒有辦法瞭。所以說,阿彌陀佛救不瞭。阿彌陀佛救不瞭,有沒有誰救你啊?有。藥師佛來救你。就是專門針對你這種根基來的。你不是不願意放下嘛,你不是喜歡去追求現世的利益嘛。金錢、名利、地位,婚姻要求美滿,愛情要求和諧,事業要求成功,什麼現世利益你都要抓住。這個好。在西方極樂世界,你說你放不下,修不成功,修藥師法門嘛。藥師法門就是教你,現世怎麼樣去成就這些利益。所以說,釋迦牟尼佛又特別地安立瞭這個藥師法門,把藥師法門介紹給你,把藥師琉璃光如來介紹給你。

  藥師琉璃光如來,發瞭十二個大願。這十二個大願,願願都是救度眾生,而且就是叫你在現生今世就要成就這些利益。你看看,釋迦牟尼佛他是針對每一種根性的眾生,都有法門。你放得下的,我教你放得下的法門;你放不下的,我教你這種放不下的法門。放不下,就提起來嘛。怎麼提呢?你要追求金錢,要追求美女,要追求帥哥,要追求汽車,要追求別墅,那都可以。隻要你明因識果,知道這種道理,那就很好瞭。所以說,你說釋迦牟尼佛善巧嗎?他就太善巧瞭。你說釋迦牟尼佛包容嗎?他就太包容瞭。所以說,對於一切眾生的內在需求,都非常理解。釋迦牟尼佛就是基於這種理解和同情,所以說他總是因應於眾生的追求,總是無私無我地去成就眾生,去提升眾生,去圓滿眾生。

  而我們這些眾生呢?就是這樣被佛陀所感化著,就跟隨著佛陀,一步一步走向離苦得樂的康莊大道。逐漸地,我們能夠發財瞭;逐漸地,我們事業也能成功瞭;逐漸地,我們在現世事業當中,求什麼得什麼。不學佛的時候,好象什麼都不圓滿;學瞭佛以後,好象這個路怎麼樣走怎麼樣通順。為啥呢?因為你找對路頭瞭。所以說,這些都是三寶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我們就是被佛陀這種寬廣的一種心胸,善巧的一種度化,還有他智慧的一種方法,慈悲的一種心腸,我們就是被他這些所感化著。一步一步跟隨他老人傢,來認識無常,來認識世間是苦,來認識因果法門,來根據善惡因果來成就我們這一生、這一世的所作所犯。你看看,針對不同根性的眾生,安立不同的法門。

  而我們今天,學學學地,學到一邊去瞭。隻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對於那些現世上放不下的人,怎麼辦呢?放不下你就受苦吧!能不能這樣幹呢?這也不能。你放不下,有放不下的一種方法;你放得下,有放得下的一種方法。不管你什麼樣的根基,都能夠得到佛、法、僧三寶的救度。所以說,你要知道釋迦牟尼佛是這樣寬廣的心胸。我們現在學法的人,也要有這種寬廣的心胸。你喜歡學密法,來,來,來,來,來,灌頂、念誦,然後好好修。你不喜歡修學密法,你喜歡修禪宗?哎呀!好好好!修禪宗。來參禪、打坐、參話頭。你說密宗、禪宗我都不喜歡,那幹什麼呢?我喜歡念佛,那你就念吧!念誰呢?念阿彌陀佛。好!念阿彌陀佛,信、願、行,好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早日成佛。成瞭佛不是一樣瞭嘛,也就是一樣的瞭。

  他說我不喜歡念「阿彌陀佛」,你喜歡念啥?「藥師琉璃光如來」。都對!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現在事業上你也可以成功。依據這種,現世事業越走越輕松,越走越寬廣,越走越順暢。哎,他就感覺到佛法真是美妙啊!所以說,他從每一道門進來,都能夠得到許許多多的寶貝。從哪一個門進來,學哪一種法,他都能夠得到真實的利益。就是由於這些真實的利益,他對佛法的信心就逐漸增長瞭。隻要有信心,慢慢地他從這道門進來,以後就有機緣瞭。他又從另一道門再進來,感覺到佛法不僅僅是一道門。「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到最後成佛都是一樣的。但是為瞭成佛的方式方法,有多種多樣。

  所以說,你看看,釋迦牟尼佛他那個超市裡面啥都有。你想要買什麼都有,都能夠成就。所以,佛不施一人。大智慧、大慈悲、大平等、大善巧、大包容。所以說我們今天,隻要讓眾生隨他的喜好,隨他的力所能及,能接觸三寶真實功德。能認識三寶的一種真實作用,他就對三寶真實有皈依瞭。所以說,我們要有這些的時候,你救度萬萬千千的眾生才有可能。就像現在的醫院裡面一樣,你說你當醫生隻治心臟病。除瞭心臟病,還有那麼多眾生呢?你說我就治不來,那就糟糕瞭。所以說,你當大醫生,那就啥病都要治。那就是佛為大醫王,能包治眾生一切的病癥。所以說,你看看,我們從這個地方可以感受到佛的偉大。

  所以說,我們來講《藥師經》,你可以感受到針對現世上,我們很多人不能夠把現世上放下。放不下怎麼辦呢?放不下我們就提起來嘛。你要追求事業的成功,追求傢庭的圓滿,依照《藥師經》的一種方法,我們很好地去學習,它就很好。我們現在的人,他就重視這種現世今生的安樂。我們現世今生的安樂和追求,也不為過,也是人的一種正常心理作用。所以說,我們說這種快樂它有多種多樣,一種是現在的快樂,一種是後世的快樂,還有一種是究竟解脫的快樂,那就是成佛,那就是圓滿成道。所以說,這三種快樂根據你自己的投入,看你是怎麼發心,看你是怎麼修行,它就可以得到我們自己相應的東西。

  所以說你看那個世間上,各種各樣要求的,各種各樣職業的,他都能夠得到滿足。做生意的,在生意當中得到利益;出傢的,在出傢當中得到利益;信宗教的,在宗教當中得到利益;不信教的,在不信教當中得到利益。對不對?今天,我們要講和諧,就要講這種包容。你不能夠說這個世間上隻有這個東西,其它的沒有,那就不現實。世間上的千奇百怪,就像我們昭覺寺一樣。昭覺寺被我們稱為什麼?大千世界。啥叫大千世界?啥人都有。正因為啥人都有,它也就啥法都有,什麼佛法都有。對不對?學顯宗有顯宗,學密宗有密宗,學凈土有凈土,學禪宗有禪宗,啥都有。這就是大千世界。這就是非常和諧的一種世界。

  今天早上,我去散步,去看看那些放生池,那些樹上的鳥,乃至從青龍場進來的,每天在那鍛煉的男男女女。你就看到非常和諧,這幾十年瞭都是這樣,隻要有昭覺寺它就是這樣。人們一走進昭覺寺,各取所取。進來燒香的也是,這個要求財,那個要求名,這個要求利,那個要求婚姻,這個要求娃娃。你的所有的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所以說,這就是佛法,非常圓融、非常和諧。那麼,我們世間的眾生,就是因為有種種苦痛的一種煎迫。你在世間上所感受到的這些苦,他都是為這些世間上不如意的事情所煎迫。正因為遭受到這些世間上的苦,都要求出離於這些苦海。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內心所向往的一種快樂。但是我們一般所需求的這種快樂,它總不超出於現世的快樂和後世的快樂,或者說是究竟解脫的一種快樂。這是因為,我們這些眾生的根性是千差萬別的。

  你看我們在座的人,雖然說大傢都有眼睛,都有鼻子,都有耳朵。但是,每一個人的眼睛、鼻子、耳朵都不一樣。「人過一百,形形色色。」那就是這樣。哪兩個人的臉,你要找到兩個相同的臉都很不容易。這就是說,眾生是千差萬別的。因為眾生生活在不同的時空領域裡面,所以說他們希望的那些境界,他們所希望的快樂、平安的境界,那也就是各有不同。有的眾生,傾向於後世的快樂。你跟他說做事上升天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非常喜歡。有的眾生,他是追求究竟解脫的,比如說正智,根基稍微利一些的,對於現在世間上的快樂他就不削一顧瞭。為啥呢?弄瞭幾十年到最後,不管再快樂還是要死去地,不管再快樂還是要無常地。

  不僅僅是對今生今世這些快樂,他不削一顧,就是對於後世的安樂,他也不削一顧。比如說,上升天堂,那個天人的福報,雖然說很大,但是天人也有五衰象限的時候,他的福報也有享盡的時候。他的福報享盡瞭,他照樣是在生死輪回當中。所以說他能夠知道這種色界、無色界、欲界,這三界生死都是有漏的。都是不究竟的,所以說他能夠追求究竟解脫的一種快樂。所以說,佛法最終也是出世的。但這些眾生的要求不同,你隻說究竟解脫的快樂,那就不能普遍地應化於這些廣大的眾生。所以說,釋迦牟尼佛把這種東方藥師凈土和西方彌陀凈土,兩種凈土都開示給我們,乃至於這兩種凈土都要求我們現在身、口、意三業當中去修。

  因為啥呢?「心凈則國土凈,心不凈則國土不凈。」我看你這一生這一世,你的心不清凈,不要說修彌陀法門,就是修藥師凈土你也沒辦法。對不對?你心不凈,藥師凈土你也沒辦法往生,彌陀凈土你也沒有辦法往生。不管是彌陀凈土,還是藥師凈土,都是要求我們用心來修行,要凈化內心。所以說,學習一切佛法,都要求我們要明心見性,要識心達本。你說你不能夠明心見性,好多人說:「哎呀!明心見性好厲害呀,要求好高啊,一般的人達不到!」達不到沒有關系,最至少你能夠認知我們自心的一種功用,能夠識心達本,能夠認識我們的心為萬法之根本。所以說「三界唯心造,三界唯心所顯」。由心所造,由心所顯。心就是根本。萬萬千千的佛法,都是對治於我們自心,都是讓我們好好地修心。

  所以說,這個根本大傢要清楚。藥師佛的這種凈土,也是要我們修心。所以說,你要講究因果之後,它就不一樣。所以說,我們講《藥師經》就是對應於不同眾生的根性,就是對應於我們很多還放不下的這些眾生。放不下,我們就教你提起來的法門,你就從這種因果過程當中去學習。所以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好好地去修學。你不要說我是修凈土法門的,我就排斥其它法門,什麼藥師凈土、彌勒凈土、上師香巴我們都排斥;什麼密宗、禪宗我們都排斥。好象佛法就隻有一個彌陀凈土法門。其實不一樣的,你要知道釋迦佛他的百寶箱當中,八萬四千法門,乃至無量無邊的法門。所以說,你要把佛這種偉大要能夠顯現出來。

  你如果說與凈土法門有緣,你就好好地修凈土法門;如果說你與藥師法門有緣,你就好好修藥師法門。在這個所有的佛法當中,都是平等的。我們都要相互團結,不要去你鬥爭我,我鬥爭你。人傢不信佛法的,還不鬥爭你,就是我們信佛法的,你鬥爭我,我鬥爭你,搞得佛法當中烏煙瘴氣。你容納不下我,我容納不下你。那個就是其心不凈。如果其心不凈,我們要想求生哪一個凈土都很艱難。如果說我們對所有的佛法當中,你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你贊嘆這個,你又批評那個。這就是心不平等,對於佛法,就很容易造成誹謗佛法的重罪。誹謗佛法,舍棄佛法,這種重罪在經書上說,比五無間重罪還要厲害。

  五無間重罪是哪五無間呢?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乃至出佛身血。你看看!這五種大罪惡,那是要墮落於無間地獄的。這五種罪惡,一般來說我們就很恐懼瞭。但是,如果說你在法門當中,以不平等心,以不包容心贊嘆這個,批評那個;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這個時間,就很容易從我們眾生的一種愚癡和無明的角度,對法門就產生不平等心,對於佛法也就會產生相應的誹謗心。一旦有這些誹謗心,將來這種結果比那種五無間重罪還要厲害。你看看!這個罪過大不大?這個罪過就非常大!所以說我們今天,不管是弘法的人,還是聽經聞法的人;不管是我們自己修行,還是教他人修行,都要註意心態的一種安寧。要有一種包容,要有一種整體的涉利,要對形形色色的眾生都要慈悲攝受。

  所以說,這個事情就相當於給大傢提個醒。在學習《藥師經》的時候,你要有這種觀點。你沒有這種觀點,沒有這種心胸,你就很難把《藥師經》領會進去。所以說,我們隨時隨地都能夠以這種整體的包容心,在釋迦牟尼佛整體的佛法當中,來認識藥師法門。這個就很好。所以要不然,我們今天念佛的人很多,念「阿彌陀佛」的人很多,這當然很好、很殊勝。但是另外也出現瞭一些弊病。什麼弊病呢?好象佛法就隻有彌陀法門,其它的法門好象都不得行瞭。今天說這種話的人,要慎重,要好好地去思維。佛法哪有不得行瞭?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對應於一切眾生的根基,隨時隨地都能夠發生作用。一切眾生的根基不同,他選擇的佛法也不同。隻要他能夠有效地對治自己內心的煩惱,隻要他有效地能夠離苦得樂,那就可以瞭。

  所以說,要站在這種角度上來認識佛法。我們今天,就面臨著這樣的挑戰。有的人說:「我修禪宗,隻有禪宗才能瞭生死。」有的人說:「我修凈土,隻有凈土才能瞭生死。」在贊嘆自己的法門,在贊嘆自己的修行的同時,它要產生其它的過患,就是要誹謗其它的,「哎呀,其它法都不行!」所以說,說這種話的那種過失就非常大。所以說,我們今天講《藥師經》,一個方面是針對於我們現在的人,重視現生的安樂,我們要滿足這一種人的希望和願求。讓他們對現實生活當中,他們一切善良的願望,一切內在的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讓現在的人民,安居樂業;讓現在的國傢和社會,五谷豐登;讓現在的世間,都能夠和諧、安寧。這就是我們佛法,對世間上的一種祝福。不僅僅是祝福,還有一種因果上的導向。

  你要追求這種幸福,你要想追求和諧,你要想追求小康社會。怎麼樣辦?非得要行善斷惡,才能夠建立。如果不行善斷惡,根本就沒有辦法。所以說,我們今天追求,就要在這樣的因果道理上來追求。我常常開玩笑說,我們這些佛法上下五千年,這個中國文明上下五千年,難道連小康世界都建立不起來啊?五千年瞭,要達到基本的生存狀態——小康世界,都達到不瞭?不是那樣的。那隻能說明你的方法用錯瞭。你不在心上求,不在因果福德上求,而在外在的槍桿子裡面求。強權社會,你欺負我,我欺負你;你吃我的肉,我吃你的肉。這個世界怎麼能安寧嘛!它又怎麼能和諧嘛!

  這個世間上,我們不想戰爭。但是你知道這些戰爭的來源是什麼?戰爭的來源就來源於我們餐桌上,你要去吃眾生肉,你要強權弱食,這個時間你說那不是強盜邏輯嗎?凡事你發出這種強盜邏輯瞭,那就是有悖於真理瞭。你要違背瞭真理求和諧,根本求不下來。你要想讓整個世間上不打仗,它是辦不到的。為啥呢?我們自己就在制造紛爭,與天鬥,與人鬥,其樂無窮。吃豬肉,吃狗肉,慢慢發展到要吃人肉。你說你這樣要想不戰爭,可不可以?誰能夠甘心被你吃呢?你倒是甘心拿給我們吃吃看!把你的手拿個我咬一個指頭,把你的耳朵拿給我咬一隻耳朵,你甘不甘心?你現在在世間上,人傢欺負你,你要是能夠甘心,那就能夠和諧。如果說你心不甘情不願,那肯定就是不和諧的。哪怕就是一隻狗,你要想打它,它能夠心甘情願拿給你打嗎?不幹,它要逃跑瞭。那些豬,那些牛,那些羊,你要殺它,你看它掙不掙紮?它也要掙紮。

  所以說,我們現世的一種幸福不是來源於殺生,不是來源於吃肉,不是來源於鬥爭,一定要來源於正確的因果關系。要從因果關系當中,來建立這種幸福的指導思想。我們隻有能夠斷惡,隻有能夠修善才能夠爭取今天世界和諧。我們隻有在為善積德的過程當中,把自己的福德因緣一點一點地增加,那才是建設小康社會的一種根本。如果不然,今天科技是發達瞭,物質是發達瞭,但是你看我們今天的受用,有沒有過去的受用好啊?也沒有。吃肉,肉不香;吃菜,菜有農藥;吃飯,飯也有污染。我們今天所享用的一切,好象給我們帶來的過患越來越深重。手機方便嗎?很方便。但是手機有輻射。長期打手機,耳朵要鳴,聽東西聽不清楚。電腦方不方便呢?也方便。網絡方不方便呢?很方便。但是,我們在電腦跟前看瞭一會兒之後,眼睛花瞭,不得行瞭。現在那些幾歲的娃娃都要戴眼鏡。啥原因呢?它給我們帶來的過患很大。也許,在科技發達的同時,我們以為享受,但是你沒有註意到,這種享受給我們帶來的無窮過患。

  所以說,我們要讓現在的快樂,要到將來也永遠快樂,沒有副作用。這就隻能夠從善業當中來成功。如果說不修行善業,那就不能成功。你去看那個《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經》給你講那個善是怎麼的,首先發心,要是利益別人的;第二個行為上,你也是利益別人的;第三結果上,它是利益別人的;第四,今天享受到的結果,它是好的結果;第五將來享受到的結果,它也永永遠遠是好的結果,沒有負面的影響。不是說你今天享受好,明天就變質瞭,不是這樣。如果是那樣,就不是究竟的善法。究竟的善法一定具備有這幾個方面的素質:發心、過程、結果、今天乃至到將來久遠的這種時間,都要有這種善法的功德利益。所以說,佛法它是界定得非常嚴格的,而且把這些體、相、用給你講得非常非常清楚。

  所以說,我們今天學習《藥師琉璃光如來》這種經,那也就是學習我們今天,怎麼樣能夠在現實當中傢庭和諧,怎麼樣才能夠建設小康社會,怎麼樣才能夠建設一個和諧的人間凈土。那就是要依照因果真理去做。你不依照這種因果真理去做,那是辦不到的。

  第二個方面,我們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建設彌陀法門與藥師法門,這個是他的善巧,他的包容。我們對於佛法剛才說瞭,西方凈土和藥師凈土這兩種方法並行不悖。我們要有包容心,要成就一切眾生的快樂和幸福,不是像我們平時修學。很多平時修學的人他就說:「哎呀,這個善人終於得到快樂瞭!我為他高興,你應該得到快樂。」因為你是行善的人,你平時給我那麼多吃,那麼多穿,你一定是個好人。好人就有好報」但是,另外一個方面它又反應出這個學佛人一種不積極的心態,一個不平衡的心態,而且是一種非常糟糕的心態。是啥?看到那些惡人遭瞭報應,他跳起腳的高興:「哎呀,活該!活該!終於遭報應瞭!」這是不是我們學佛人的一種心態?不應該是這樣。因為啥呢?善惡總在一念之間。對不對?

  佛,他的心胸是要救度所有的一切眾生,而並不是隻救度一部分眾生。我們今天學佛的人,也就要形成這樣一種寬廣的心胸。你不要那麼狹隘,不要那麼自私。你信佛教,你就能夠全傢昌盛;你不信佛教,你馬上墮落地獄。這種怎麼能行呢!人傢一看你,跟那種極端分子那不是一樣瞭嗎?所以說佛教是最和諧的。對不對?它從來不這樣幹,它學習佛陀的一種包容心。你看我們山門口那個彌勒菩薩,大肚能容,容天容地,容你容我,容是容非,啥都容。就要有這種包容的心胸。你不要看今天一下子想把它改善過來,改不轉來怎麼辦呢?改不轉來你就要放長線釣大魚。

  我們今天就要學會放長線釣大魚!你在傢裡面,現在的一種傢庭教育,它也就是急功近利的。趕緊付出,趕緊考大學,一考上大學就光宗耀祖,如果說你考不上大學,我就不認你這個娃娃瞭。糟糕!這個娃娃讀書讀不進去,實在沒有辦法,大學也考不上。怎麼辦呢?就隻有去跳樓瞭。媽又不認瞭,大學又沒考上。怎麼辦呢?所以說,下一代是被逼得沒有辦法。跳樓的跳樓,自殺的自殺。前面那個網絡上還講,有幾個十幾歲的小孩,正在讀初中。十幾歲的小孩讀初中,六七個約起來集體自殺。為什麼集體自殺呢?最後記者采訪的時候,說:「我們壓力太重,我們太累,我們太苦!」在北京的時候,我看到一個三歲的小女孩,她居然說:「哎呀,好苦啊!好累啊!」不理解的就在說:「哎呀,你三歲的小娃娃,你苦什麼苦!你在那兒無病呻吟嘛!」

  但是,現在整個社會老實說,給人造成的一種無形的壓力就是非常大。幼兒園,幼兒園也不得輕松。要唱歌,要跳舞,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你就不是個乖娃娃。你看看。所以說,我們現在的一種教育究竟發展到什麼地步瞭?我們佛教的教育呢,就是教你一種方法。對於眾生,要因應於眾生的一種方便,慢慢地來教導他。能夠教化則教化,不能夠教化那就放長線釣大魚。你們好好地看一看,釋迦牟尼佛也好,彌勒佛也好,還是燃燈古佛也好,還是觀世音菩薩也好,還是藥師佛也好。今天,我們大傢都在學佛,你是不是做到百分之百的合格呢?我想我們在座的大多數,都還沒有做到這種百分之百的合格。但是,釋迦牟尼佛拋棄你瞭沒有?沒有。他挑揀你沒有?他也沒有挑揀你。藥師佛拋棄你沒有?他也不拋棄你。哪怕是你做瞭很多惡事,他還是在給你說,善惡隻在一念間,要能夠改轉惡法,要能夠發善心。哪個時候能夠發善心,哪個時候你就得救瞭。是不是?隨時隨地他都是微笑地對待你。

  釋迦牟尼佛給你講經說法,你聽他也在那兒笑,你不聽他也在那兒笑。我該講的,我已經講過瞭,聽與不聽是你自己的事情瞭。你要是自尊,自重,自信,自救,那你就聽聽佛法。試驗一下,試驗一下總好,對你沒有壞處。你看是不是這樣呢?我記得若幹年以前,八九年或者九零年左右,我就在昭覺寺安居。有非常深刻地一幕,讓我內心裡面非常感動。就在早上我們念經的時候,密宗堂念經的時候,因為一個念快瞭,一個念慢瞭,兩個在那兒爭。爭起來瞭,在那兒動手。上師在法座上就望著他兩個笑,沒有發火,很包容,很和藹,就在那兒笑。我覺得,當時我這個心裡非常震動,若幹年過去瞭,我今天還記得。這就給我們提示,真正的修行人他是一種什麼心態?不管你是幹什麼,他內心裡面沒有煩惱。他講法,你聽他也是那樣,你不聽他也是那樣,首先要保證自我的一種安穩。對不對?

  你自己都不能夠保證安穩,我們今天,你要聽我就歡喜,你要不聽我非常煩惱。對不起,這種人沒有資格去弘法。為啥呢?也許你在弘法的時候,你不知道弘法就是一種修行,你幹什麼事情都是一種修行。講法也好,管理寺廟也好,還是做具體的職事也好,都是一種修行。不僅僅是為瞭做事而做事,而是把這一切的事情都拿來修行。怎麼修?讓自己沒有煩惱。不管現世圓滿,圓滿更好;不圓滿,不圓滿就更好嘛。為什麼圓滿更好呢?圓滿瞭我們大傢好好地修行,這個圓滿的結局來之不易;不圓滿為什麼又好呢?不圓滿你可以因這個不圓滿而發出離心。你知道這個娑婆世界是不圓滿的,是五濁惡世,你能發出離心。

  所以說,以前我們幾個是兄弟在一起的時候,就有一句口頭禪:「哎呀,都對!都對!」這個裡面有大道理,但你不要以為光是開玩笑。所以說,這個地方你就要知道,這一切的眾生根基不一樣。是小學生,你就隻能夠以小學生的態度對待他;是中學生,你就隻能夠以中學生的態度對待他。不要那種拔苗助長,不要超過他的能力。你要超過他的能力,他就沒有辦法辦到。沒有辦法辦到,他自己焦急得沒有辦法,你也煩惱得沒有辦法。對不對?所以說,這就是不如實的一種態度。

  釋迦牟尼佛講經,隨時隨地都是契機契理的。什麼叫契機?就是要相應於眾生的根基。什麼叫契理?要相應於佛法的道理。隨時隨地,既要相應於佛法的道理,又要相應於眾生的根基。你看看。這要恰如其分,不急不過,這兩者要總一總,註意到。所以說,這種把握非常非常不容易。而我們佛呢?他就可以做到這種程度。那麼我們今天的眾生,在學習這種佛經的時候,也應該要努力地學習這一種心態。雖然說我們是眾生,不可能有那麼圓滿的智慧。對吧?不可能隨時隨地都恰如其分。但是,我們至少可以把它當作為我們人生的一個目標,來學習,來奮鬥。你要有這種境界去奮鬥的時候,那就不一樣瞭。所以說,把這種一切的佛法你要知道,要恰如其分地運用。要恰如其分地運用,你就要恰如其分地認識眾生的根基。要理解眾生,同情眾生,包容眾生。

  我們不說像孫悟空一樣地鉆進每一個眾生的肚子裡面,我們不說像那些諸佛有他心通,至少我們能夠努力地去理解眾生,努力地去包容眾生。你隻要做到這一點,我想,我們每一個佛弟子的心胸都會非常地寬廣,而且你都會非常讓人感動。這個世間上最難的是什麼?最難的就是知音。你瞭解我,我瞭解你,大傢都相互瞭解。不要形成那種「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我們出傢人,你不照顧我,我不照顧你;做師父的不瞭解徒弟,做徒弟的也不瞭解師父。這樣子這個佛法是沒有辦法傳下去的。在傢人不理解出傢眾,出傢眾又不理解在傢眾。你說這樣的佛法怎麼樣能夠和諧呢?

  所以說我們今天,要想現在世間要非常幸福,要非常和諧,那就要增進相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這種溝通與交流當中,達成我們大傢彼此的一種共識。你來認知我,我來認知你。大傢都能夠做知音,都能夠做好朋友,都能夠心心相通。這樣子的話,我們就能夠知道每一個眾生心裡面,他在想什麼。假如說,每一個師父都知道每一個徒弟內心裡面的所想、所思、所求、所願。你關心他,它就關心得很到位瞭;你要教育他,也很能夠教育他。因為你關心得到位瞭,他就最容易聽你的話。最容易聽你的話,你所講的佛法他也就最聽得進去。最聽得進去,他要想成人,就很快能夠成人。所以說,你不能夠光講道理,你得還有一點感情投入嘛。對不對?

  沒有感情投入,也許你的道理講得非常好,但是我就是不聽。我不聽怎麼樣,你跟我關系不好!我就不聽。對不對?你看那些父母親,他講的是不是道理?是道理。你小的時候不學,你現在不爭氣,以後沒有工作。沒有工作,那就沒有高薪水。沒有高薪水,你想生活得幸福一點,談何容易。那父母親講的是道理,但是那些娃娃為什麼就不聽?大傢反省過嗎?原因就是你根本不理解他,不同情他,光是講道理。他已經聽煩瞭,他已經造成那種逆反心理瞭。不是說你說得沒有道理,而是你的方法不善巧。所以說世間上的教育,應該從這個地方得到一種啟迪。那麼,從世間上的教育說到我們佛陀的教育,是不是這樣子?我們今天弘法,講經乃至師父帶徒弟,不就是一個佛教的教育嗎?為什麼我們把自己的徒弟帶不出來?為什麼我們的下一代不能夠很快的成人?原因是什麼?原因都是這個癥結,不理解、不包容、不同情、不溝通、不交流,缺少一種感情。

  你看我們修行大乘佛法的時候,六度四攝,首先要讓眾生高興。怎麼樣讓眾生高興呢?為什麼要讓眾生高興呢?他不高興,你說的話他就不聽。對不對?就像世間上送禮一樣的,你要送禮就要知道人傢喜歡什麼,要投其所好,你送的禮別人非常高興。也許你這種禮物不管錢,但是他就會很高興。這就是學佛!你以為學佛是什麼?所以說,人與人之間多一份溝通,多一份交流,多一份溫馨,多一份理解。也許我們的佛法,那就真真實實地落實到我們自心裡面去瞭,把佛法落實到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系上去。能夠這樣做的話,世間上就更多和諧;能夠這樣做的話,人人之間哪還有你殺我,我殺你,你見不慣我,我見不慣你呢?

  往往那些鬥爭,那些爭辯,你說你有理,我說我有理。往往如果說,兩個人爭論的把他們各自的立場,各自的道理組合起來,好象這個問題就更全面瞭。如果說你站在你的角度,公說公有理;我站在我的角度,婆說婆有理。你隻是執著於其中一面,沒有掌握到這種矛盾的全程,沒有掌握到這種整體。所以說,佛法它就是要要求你對每一個事物都能夠全面、整體地去掌握它,不要僅僅是理解一個面。而任何事物,也許都有正反兩個方面。你在這些正反兩個方面,能對事物有這種融會,溝通,有這種圓融的一種知見,那我們自己修學,那就很好。所以說,我們在佛法當中,圓融的一種知見很重要。如果沒有圓融的知見,這個世間上說的是在修法。但是,很多我們在法門當中造罪的時候很多。用法門批評法門,用佛法幹擾佛法,我們自己相互障礙。你成為我的障礙,我成為你的障礙。

  實際上,這樣的過錯就發生在我們佛教弟子身上,就發生在我們生活周圍,就發生在我們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所以說學佛,如果說不能夠就近認識自己的問題,那麼這種問題永遠都是問題。我們認為這個世間上不公道,我們認為這個寺廟好象不太進化。原因是什麼?都是我們這些人本身給世間上造成瞭很多污染。如果說我們自己人人都能夠進化自己的身心,人人都能夠有圓融的一種知見,人人都能夠圓融地修學佛法。那麼法門當中,憑空就能夠減少很多很多的爭執,就能夠減少很多很多的人為的一種障礙。如果說我們人為的障礙,人為的爭執沒有瞭,法門是一個非常和諧的法門,佛法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佛法。所以說,過錯不再佛、法、僧三寶,而在什麼?而在我們今天修學三皈依,修學佛法的人,往往沒有理解佛法的精髓。

  所以說,你要理解這種佛法的話,你要看看《法華經》。你要理解這種《藥師經》的話,你要去看看《法華經》。《法華經》的一個理念是什麼?諸佛,三乘佛法也好,五乘佛法也好,歸根結底沒有什麼三乘,沒有什麼五乘,究竟一佛乘!什麼叫究竟一佛乘呢?那就給你說瞭,諸佛出世所講的一切法,藥師法也好,彌陀法也好,還是《十善因果經》也好,還是將來的《華嚴經》、《法華經》也好,它的目的都是一個,那就是究竟一佛乘,就是要讓所有的眾生都成佛。沒有別的目標。哪裡有什麼不和諧!而我們今天的人認為法門當中,有這樣那樣的不和諧,我們自己產生絕大的一種障礙。在法門當中肆意地去批評,這個法門又不行,那個法門又不行;這個師傅又不行,那個師傅又不行;出傢人批評在傢人,在傢人看不起出傢人,乃至師傅與師傅之間,也是你不關心我,我不關心你。我們佛教徒如果說整到這種地步,那就相當可悲瞭。

  所以說今天,學習《藥師經》,那就要學習藥師佛的十二個大願,願願度眾生。度眾生怎麼度啊?就是要從現在的溝通做起來,從現在的這種交流做起來,從理解與包容,從奉獻與服務這種過程當中去做。所以說常住上,能夠真心理解每一個人,這是人性化的一種管理。你看看世間上都在這樣做,公司對每一個員工哪一天出生,他的生日是多少,哪一天過生,哪一天滿多少歲,哪一天心情高興,哪一天生理期又來瞭,它都能夠很細致地去瞭解眾生。然後,根據這些瞭解來做到細致入微地一種關心,員工就能死心塌地地為公司奉獻。我們今天佛教團體能不能夠學習這種啊?把所有出傢人的檔案建立起來,你的傢庭、父親、母親、兄弟、姊妹,你是多少時間出生,文化程度怎麼樣,性情怎麼樣,長處短處怎麼樣。你的性格,你最見不得什麼,你吃的,你最喜歡什麼,最不喜歡什麼。然後你在安排這些出傢人的生活當中,每一個人都能照顧得很到位的時候,那些出傢人學習佛法他哪裡有不認真的。

  所以說我們今天,站在這個位置上,實際上我們自我反省,非常慚愧。你說你在一個寺廟裡面當傢也好,當方丈也好,當知事也好,你真的就關心大傢瞭嗎?真的就理解大傢嗎?真的就能夠很好地去搞服務瞭嗎?還是我們僅僅是高高在上?還是我們僅僅是把佛法念一遍:「哦!這就是佛法,你照著學吧!不懂?不懂我也不懂!」你不懂,我也不懂。所以說,我們是這樣的時候,那些後輩就沒有辦法引導起來,眾生就沒有辦法引導起來。所有的出傢人都端坐在那兒:「來,你要恭敬我!」怎麼恭敬嘛,你要做得很好人傢才容易恭敬。如果說我們自己做得不很好,人傢是不會真正地恭敬我們的。所以說,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提高自己的素質,每一個人都要學習菩薩。

  你不要聽瞭這個經以後說:「哎呀!我就要等著他來關心我!等著他來照顧我!」那你非常被動。需不需要人傢來關心我們?當然,他能夠來關心,那他就是活菩薩;他不來關心,就說明我往昔時候做瞭對不起他的事情。對不對?你講這個的時候,你說:「哎!就是就是,師父講得好!我就是沒有受到關心,我就是沒有受到照顧!」你為什麼沒有受到照顧嘛?就是因為往昔時候,你對人傢照顧太少太少瞭。所以說佛法,不是要求人傢來照顧,而是要要求我要去照顧眾生。每一個人要當自己的傢,每一個人要做自己的主,每一個人要像藥師佛那樣的學習,看看眾生有什麼需求,去救度眾生。這就很好瞭!藥師、藥師嘛,能夠治病,能夠予藥,能夠有效地解決他的問題。

  你能不能夠知道眾生病在哪裡?你能不能夠知道你今天沒有得到關心,沒有得到照顧,沒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問題在哪裡?問題不在外面,在我們自己,沒有福報,沒有福德因緣。所以說,每一個人學瞭這種經以後,建立在自己的認知當中,把所有的問題都要我們自己一肩扛上,不要推卸責任。你到處找尋原因,說這種原因,當傢師傅沒當好,我們才過到今天這麼糟糕。錯瞭!不是當傢師傅沒有當好,而是你沒有當好自己的傢。如果說你要當好自己的傢,哪怕就是外在再亂七八糟,你也會很幸福的;哪怕是其他人再煩惱,你可以不煩惱。因為你當好自己的傢瞭。所以說要求每一個人,都當好自己的傢,我們要能夠有這樣的一種自尊自重。

  把這種基礎建立起來之後,然後我們自己不僅僅是我自己享用,還要從自己這種溫馨當中、慈悲當中、平等當中去發心,去救度眾生。周圍你力所能及的,你能夠幫助幾個人,我們就真正地去幫助某個人。也許這就是比你念經還有效,比你在那磕大頭還有效。為啥呢?念經和磕大頭到最後,還是要落實在心態上來。如果說你的心態沒有恭敬心,哪怕你再磕大頭,把石頭都磕爛瞭又怎麼樣呢?所以說,要把心跟上去。你念經,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念過去,念過來內心裡面沒有跟上。那你說你念經有多少功用呢?也沒有功效。所以說,我們在學習佛法的時候,一定要把佛法的一種根本、心態要能夠落實起來。當你落實起來的時候,現實上我們是對常住的關心,對常住上的奉獻;現實上我們是對周圍同修的一種溝通,一種交流,一種服務,一種成就,一種幫忙。

  隨時隨地都能力所能及地去做這些事情,對於信教群眾,看看他們有什麼需求。進來以後,我們寺廟道場怎麼樣才能夠很好地引導信眾。對於常住上的尊重,我們知道怎麼樣讓他學習哪一個法門更好一些,怎麼樣才能加強這種教育,怎麼樣才能夠讓他知道這種常住的溫暖。這個時間,佛教的凝聚力那就增加瞭。凝聚力怎麼增加呢?就是要這樣來增加。僧團的和合,僧團的凝聚,我們以三寶為核心,凝聚在三寶的周圍,團結在三寶的周圍。怎麼做?就是要努力把這種人間佛教的精神,落實在我們每一個起心動念、開言吐語、待人接物過程當中。這樣去做。

  那麼在佛法上的修行呢?那就是對所有的法門都能夠包容。密宗、禪宗、藥師凈土、彌陀凈土、天臺還有賢首,這些我們都能夠平等的修學。法門無量誓願學的嘛,這個無量誓願就是這樣。所以說,學一千,學一萬,我們不能夠把這些佛法落實在現實上,那就是非常糟糕瞭。所以說,我們就希望大傢能夠把這種《藥師經》的精神領會的時候,落實在我們自己現實的人生當中。落實在一個以三寶為核心,緊緊團結在佛、法、僧周圍;落實在以常住為核心,我們人人來關心常住,奉獻常住,建設常住;落實在我們四眾弟子的一種和諧上來,你關心我,我關心你,你瞭解我,我瞭解你。人人都是知心,人人都是好朋友,人人都能夠互相幫助。這樣子來加強四眾弟子的一種凝聚力量,來加強佛法的一種和合團結的一種局面。

  這樣子做的話,你說佛法不興旺,更待何時呢?我們的人世之間,佛法沒有受用,你更待何時呢?佛教四眾弟子不團結,那怎麼會出現呢?所以說,我們今天需要的是寺廟與寺廟之間,相互地關心,相互地幫助;需要出傢人與在傢人,更多的一種溝通和交流;需要的是所有的出傢人之間,相互地理解,相互地幫助,相互地教育。這個很關鍵。更需要的是什麼?那個法門當中,我們不要相互去鬥爭,不要在佛法當中去造大罪。不要以那種狹隘的一種心理,隻有這個法門,那個法門不行瞭,這個法門不行瞭。要把這種心胸要擴打開來。對於一切佛法,都能夠認知到這是佛陀的一種智慧,一種慈悲,是佛陀對眾生的一種成就。我們不能夠傷失瞭眾生的善根,我們也不能斷眾生的一種希望。所以說,把這些因應於萬萬千千根性的這些佛法,都能夠很好地學,很好地弘揚,很好地利益眾生,這就是對眾生的成就瞭。

  釋迦牟尼佛能講說這些法,那就是千生萬劫成就而來的,好不容易才說瞭這樣的三藏十二部經典。但是今天,我們很輕易地就把一個法門給否定瞭,我們很輕易地就把釋迦牟尼佛說的一些經法,就說得一錢不值瞭,很輕易就說這個法門不行,那個法門不行。可不可以這樣做啊?這是對釋迦牟尼佛犯罪,也是我們自己造大業,更是我們對不起眾生父母。這所有眾生,都是我們自己的父母親。那麼,有的眾生父母可以從這個法門當中得度,有的眾生父母從那個法門當中得度。如果說,我們把它相應的法門,給它截斷瞭,把他的希望就給打斷瞭,那就是對眾生父母的不孝順啊!所以說,我們今天不能夠幹這種壞事兒,這個是最大的一種不孝順。你在法門當中造業,對於眾生,斷除瞭眾生的希望,斷除瞭眾生的善根;對於自己,造下瞭比五無間重罪還要厲害的一種罪業。

  什麼時間才能夠得益解脫?不知道。所以說,不管是對自己、對眾生還是對於法門,都是一件最不幸的事情。就需要我們對於佛法,能有一個圓滿的知見,能有一種和諧、包容、整體的一種知見,能夠對八萬四千法門都不要輕易去損傷。對於釋迦佛、歷代諸佛歷盡千辛萬苦所給我們講的這些經法,都要把它傳承下去。所以說,如果到今天,如果說我們自己批評這個,批評那個,到最後隻剩一個法門瞭。完瞭!你就隻能度一個類型的眾生。其他類型的眾生呢?那就很糟糕。所以說今天,我們知道念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很普遍。對不對?但是,知道念藥師佛,成就藥師凈土的偏偏很少。為什麼?原因就在於我們自己對佛法沒有平等地弘揚。本來這種彌陀法門和藥師法門,這就像釋迦佛這個車子上的兩個輪子一樣,要缺少一個輪子那都不好前進,要有兩隻輪子它就很好前進。

  於是,我們就不會被世間上人的躲避,逃避現實者,專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專想逃避,說這個娑婆世界這樣不好,那樣不好。你看,你對於這一類根性的眾生,我們就沒有辦法。而今天,我們周圍的人大多數都是這樣的人。對不對?所以說,佛法在今天面臨著要調整一種視角,要重新認知我們對佛法整體的認知態度,你要調整一下。如果不調整,掰腳(跛腳)走路就很危險。一個輪子開車,那也很危險。我們能不能夠憑一隻腳走路?一隻腳走路怎麼走?那隻有跳著走。當然也能走瞭,但是它就很不善巧。所以說,今天我們在現實過程當中,可以看到佛法當中有這些偏差。

  所以說,在清朝的時候,玉琳國師他就發現這個問題。他在閱讀《大藏經》發現《藥師經》,覺得這個藥師佛所發的十二個大願大多都是註重於福利現世眾生,繁榮現實社會。所以說,他覺得這個法門非常適合時代的潮流,隨時都能夠與時俱進。所以說,對於那些世間上的佛法當中的一種偏頗,比如說實實在在就是一種堵偏救弊的作用。所以說,他就直接出來提倡藥師法門。而且,這個玉琳國師為《藥師經》著瞭一篇很好的序文,那個就是《藥師經提語》。大傢可以去翻翻那個《藥師經》裡面,可以看到。他那篇提語提得非常好。在這個地方,我也不給你念瞭,全文也不給你念瞭。

  大意就是這樣,玉琳國師說,哎呀!我今天看到世間上的人,看到那些順境,他就沉淪於四俗五欲當中去瞭。把那些富貴,作為非常恐懼,把當官也看得非常恐懼,哎呀!當不得官呀,一當官要墮落啊!那個錢是毒蛇啊!你要一用錢的時候,那就腐蝕掉瞭。但是,人傢現世的人看你,你個神經病嘛!說什麼話!那你現在吃飯你用什麼呢?你不要這些瞭?所以說,那個玉琳國師看到這些。我們說,要讓世間上的人都能夠各隨所願,要能夠滿足於現在眾生的一種現世需求,讓他們發起歡喜心,讓他們發起善法欲。這是你一步一步地接近於佛法,一步一步地走向於成功。所以說,他自己來給我們所說,你修持彌陀法門,要執持名號,一心不亂,那就決定能夠往生。所以說,它是可以先治病,而後利人。

  但是,對於現前富貴功名,我們眾生還沒有做到徹底忘情,那些男女、隱私。所以眾生大多數都還不知道厭離的時候,那麼對於這些眾生,應該怎麼樣?對於往生法門就不太容易生起信心瞭。那麼,就是生起信心,表面上在修行念佛,發願往生,但是內心裡面實實在在貪戀娑婆世界。這樣的修行,身心是背道而馳。有什麼作用?所以說,要讓「先以欲勾牽,而後入佛智。」讓眾生在現實世界當中,求名得名,求利得利,消災免難。然後,引導他進入佛智。處於這種順境瞭,他也不至於迷失自己。所以說,他說如果要達到這種目標的話,那就不如修藥師願海來得殊勝。如果說,對藥師佛的十二個大願,能夠清凈地信心,能夠向藥師佛學習這十二個大願,把這十二個大願落實在現實的人生過程當中,久久不懈。我們能夠在這些富貴功名當中,能夠好好地修學佛法,乃至轉女成男,離違吉祥,能像如如意珠一樣地隨願成就。它就在一切處,都能成就佛法。

  所以說,他跟我們所說,這個如來的功德,十二大願的功德的的確確是不可思議。那麼,玉琳國師大傢都知道,他有很深的淵源。他為什麼特別贊嘆呢?他自己在修行。你們看過《玉琳國師傳》的知道,因為他前世是一個醜陋的僧人,為富傢小姐所遺棄,所看不起,他就發願專門拜藥師佛。因為拜藥師佛,所以第二生長得僧相莊嚴。因為這個僧相長得莊嚴,這個小姐又貪戀。但是,玉琳國師也不為所動,善巧地把這個富傢小姐教育來出傢,教育來學佛。他就給我們做瞭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都是從《藥師經》當中得到的好處。所以說,大傢說這個《藥師經》好不好啊?所以說,好好地學習。非常好!《藥師經》語句非常通順,你再稍微念一念,他也就懂。對不對?我們在這個地方講,就是要引起大傢的歡喜心。讓大傢知道《藥師經》講的是什麼,要你理解《藥師經》的一種殊勝好處。然後,我們慢慢地來學就非常殊勝瞭。對吧?

  今天的時間就到瞭。阿彌陀佛!

  2007年4月24日 四川省成都市昭覺寺大雄寶殿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尊敬的大和尚座前,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昨天,我們已經講到學習《藥師經》幾個方面的一些意義,主要是針對今天現實世界裡面來說。《藥師經》對於我們今天的修行非常有好處。今天,我們就要開始把這個《藥師經》的經題稍微說一下。

  一個經題,就像一本經的名字。一般我們從這本經的名字裡面,就能夠知道這部經大概是講什麼的。我們的經題「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據佛自己說,這本經有那麼三個名稱:第一個名稱叫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第二個名字叫做《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第三個經名那就是《拔除一切業障》。所以說,我們流通的這本經以第一個名字,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為經題。因為「拔除一切業障」,那就是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的力量。藥師如來十二大願,它這種功德也就是希望拔除一切眾生的這種業障。那麼「十二神將饒益有情」,那也隻是護持藥師如來的這種功德法,而讓我們有情眾生獲得藥師琉璃如來的這種功德法門。所以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這個名字,就把其餘兩個方面都代表瞭。

  這裡面我們先來說一說,這個名字裡面的「藥師」。第一,解釋藥師;第二,解釋琉璃光;第三,解釋如來;最後,我們來解釋本願功德經。那麼「藥師」,現在一說到這種藥師,一般的人如果說沒有接觸過佛教,那也就僅僅認為是一個那些配藥的人。像那個中藥房裡面,西藥房裡面那些配藥的人,他叫藥師。但是在古代,他不是這樣。藥師和醫生的這種含義那是一樣的。那麼我們佛法當中,把如來稱為「藥師」。那說的是什麼?那就跟我們所說,佛就是一個大醫王。能夠讓所有眾生的一種病癥都能夠認知,而且治病予藥,能夠恰如其分地給你藥吃。那你吃瞭這些藥,自然而然就見效,就能夠把我們眾生的一切病癥能夠完全清除。

  所以說《法華經》上就給我們所說「佛為大醫王」,他能夠解除眾生的一切病癥——身病、心病、煩惱病、執著病、生死大病都可以解決。我們世間上一般的醫師,隻能夠治身病。對吧?有些煩惱病,世間上的醫生拿著就沒有辦法。所以說,我們來看看世間上的醫生,各種層次不一樣。你到醫院裡面,中醫、西醫,有的隻是治一種病,有的什麼也能治。但是,世間上的醫生,他隻能夠治身病。藥醫有緣人,如果說沒有緣的還沒有辦法。所以說這個情形,那個能力就有限。那麼佛,不僅僅是能夠治身病,煩惱病也能治,心病也能治,甚至世間上人傢根本沒有辦法的生死大病,這個也能治。

  所以說,我們人的病,它有各種層次。你比如說,身體上,我們有生老病死,這種叫大病;心理上,也有幾種病,比如貪、嗔、癡、慢、疑煩惱,這些根本煩惱,那就是心裡面的病。而且,那個心裡的病比身病還要嚴重。有的人隻知道身體上有病,而不知道我們內心裡面有病。身體上,這個地方痛,那個地方不舒服瞭,他可以去找醫生。但是,內心裡面有貪心,有嗔恨心,有愚癡心,有煩惱,有執著,他不知道找醫生。今天非常奇怪的是,心裡面有病瞭,叫他去看醫生。說:「你有病。」「你才有病呢!我就不去看!」他認為很正常。明明那些心裡面的病已經非常嚴重瞭,習慣性地還發作一下,精神病地發作,思想病的發作。我們給自己帶來瞭很多煩惱,給自己帶來瞭很多壓力,同時我們自己這種思維習慣、心理毛病也給周圍的人帶來瞭很多不舒服。整個傢庭的一種不和諧、不幸福,我們個人的一種不快樂、不自在,乃至整個社會的一種運轉,那都成為大問題瞭。

  但是我們還是不知道,這就是我們心理上的病所引起的。雖然它不是那麼的一種病,你要叫他去看病,說:「你精神上出病瞭!」他就從來不願意。所以今天,在我們國傢說「犯精神病」,好象我們這個人就不正常瞭。其實正常得很。一般的眾生,思想上都會出毛病,心理上都會有毛病——執著、虛妄分別、煩惱、貪嗔癡慢疑,等等。這些誰沒有啊?誰都有,但是,我們對於這種病認知還不如生理上的病認知得清楚。身體上,頭昏腦脹,肚子不舒服,哪裡痛瞭他知道這個是病。但思想上產生病瞭,他不一定知道。佛陀出現在世間,救濟眾生,那就是要救度這些眾生身心上的各種病患。所以說,我們贊嘆佛那就是大醫王、大藥師。所以說,藥師佛,藥師佛,來給我們所說這些諸佛都是大藥師。諸佛,都能夠解決眾生身心上的各種病癥,超過於世間上各種各樣的醫生。是這個世間上最好的醫生瞭。

  所以說這個藥師,他是針對於我們自己的病來的。那麼,藥師要知道什麼是病,什麼是藥,什麼藥治什麼病,這個藥師才合格。如果不知道什麼藥來治什麼病,那就糟糕瞭。這種病,是由於身心不調和所引起的。你比如說,我們身體上地、水、火、風不協調、不平衡瞭,那就要產生病癥。所以說「一大不調,百一病生。」地、水、火、風,隨便讓一大不協調,那就要產生一百零一種病。四大都不協調,那就要產生四百零四種病。所以說,我們身體上的病癥都是由於四大不協調而產生的。你要老是喝水,其它的不協調。完瞭!這個水過於多瞭,身體上不和諧瞭,它就會產生病癥。你要老是吃辣椒,然後抵抗不瞭,那個火重瞭,它也會產生弊病。你看,地大增盛瞭,其它的不協調,你身體上就會產生昏沉,身體很重這些病癥。還有,你說風。風大瞭,那個不協調瞭,你看你風濕這些。對不對?身子上進瞭病瞭,哎呀!那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病癥。

  所以說,某一大不協調,某一部分不調和,它就會產生病,它會影響到全身的不調和。我們身體上是這樣,內心裡面是不是這樣呢?其實也是這樣。你比如說,你心裡面有瞭某種煩惱,它就會牽連到我們整個身心的不安定。你比如說,你心裡面產生嗔恨心瞭。一旦有嗔恨心瞭,你看一看你整個手腳,那都非常緊張。一旦嗔恨起來瞭之後,你看這個手、身體、內心全部都投註到這種煩惱當中去瞭。當你的嗔恨心一起來的時候,再看你的那張臉,那就變成修羅的臉瞭。你看,對你有沒有影響?面部肌肉,發生非常緊張;面部表情,變得非常猙獰,變得非常難看。人傢一看你,「哦喲!這個面容,這不敢惹。」趕緊躲得遠遠的。那麼,你這種嗔恨心一起來瞭,還沒有把人傢燒住的時候,很多時間就把自己燒壞瞭。你還沒有恨到人傢身上的時候,這種恨已經讓自己身心不舒服瞭。

  我們身體,常常在嗔恨心當中過活的人,嫉妒心當中過活的人,最容易得心臟病。為啥呢?你嗔恨的時候,那個心臟的負荷非常緊張。那個腎上腺素,就要排出很多腎上腺素。然後,讓整個身心都要開始病發。你的血液的流轉,那就要發生扭轉,這樣來。所以說,你身體上、內心上,都會因為某一個煩惱而產生相應的這些影響。所以說,你看看,我們今天修行,更多的是針對於內心。你對於這種身心上起煩惱瞭,你想想是什麼?是不是無關緊要的事情呢?不是無關緊要的事情。要看你想得合理不合理,合法不合法。如果不合理、不合法,那就要相應地給自己帶來相應的病癥、煩惱。讓自己整個身心都不協調,它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病患。

  所以說,我們從眾生的身心,一直到一個傢庭,到一個國傢,到整個世界,都是由這種心病引發身病。身心之病,來引起人際關系上的病癥。人際關系上的病癥,然後影響到傢庭,影響到社會,影響到世界。所以說,佛教給我們所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個人,如果不把自己調和好,他就會影響整個世界。這句話不是危言聳聽!所以,佛法當中它給我們打瞭一個比方,你要是丟一塊石頭到水裡面去,這個水它馬上就會起波紋。你要丟到大海裡面去,那你石頭掉在大海裡面,周圍那個波浪就非常厲害。然後一波起一波,一波起一波。相互之間的影響。談到這種物理學相互影響的觀點,它可以波及到整個世界。近處的,波及得非常明顯,你看得到;遠處的那種相互影響,那就要微小一些,也許我們的眼睛也就不太容易看到瞭。但是不是因為你看不到,它就沒有影響。一定能夠影響的。

  所以說,我們這個世界上,我們每一個人,你打一個噴嚏,也許整個世界都會受你的影響。所以說,你要起一個煩惱,不僅僅是影響自己,也要影響周圍的人。要影響傢庭,要影響社會。為什麼佛教要強調大乘呢?「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才是春!」你說你光管自己。好!你修行吧。但是你周圍的人都不修行,那就把你耽誤瞭。全國民眾的素質沒有提高,你光是少數人的這種素質提高,對於整個國傢的影響,你修行的影響就太少瞭。所以說,我們今天需要是把所有的眾生都安置在佛法當中。誒!這個大菩提心就非常必要。讓所有的眾生都皈依佛、法、僧三寶,讓所有的眾生都能夠修行,讓所有的眾生都能夠修學佛法。這樣子共同進步的話,他的力量才大。而且水漲船高,我們周圍的這些眾生都修行瞭,對於我們自己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促進。

  所以說,我們要想成就自己的修行氛圍,你必須得要關心常住,必須得要關心傢庭,必須得要關心社會。要有這種大乘菩薩精神。沒有這種大乘菩薩精神,表面上你說我隻管自己。但是,你這個人他也是有社會性的,受周圍這些人的影響那就太厲害瞭。所以說,一個人有病瞭,他可能引起一個傢庭有病;一個傢庭有病瞭,它可以影響一個社會都有病;一個團體中的組織分子不協調,那麼這些團體都有病。再擴大去說,我們政治不上軌道,那就是國傢的病癥;人類不相協調,這就世界產生病癥。所以說,這個有病就有苦!所以說,因應於這些人,貪官、污吏、政治、文化,相應的它就會產生種種的災難。你思想裡面的煩惱,它會產生相應的病癥;一個政治、文化不協調,它也會產生相應的病癥。

  比如說,那個貪官重的,貪官多的地方,我們說最容易發的是什麼?發的是水災。還有那些嗔恨心嚴重的,嫉妒心嚴重的那些地區,最容易發生什麼?最容易發生火災、旱災、戰爭。為什麼呢?這都是相應於一個地區它的煩惱、文化,人們共同的一種思想意識。它會引發世界發生病癥。所以說,這種病也是一種病。所以說,世間上種種的災難,種種的苦痛,無一不是導致於這些沖突,不調和產生的那些病態。在我們個人方面,我們也許會自己以為沒有病癥。如果說以佛法來說「人生無有不病的時候」,我們現在都在病當中。不過我們這種病,有的是我們個人沒有覺悟到而已。所以說,人生從來離不開病。生而為人,必然有這些身心、五臟、六腑,生理組織上的病癥。我們身體是這樣,發生瞭病癥也不健康。我們的內心,也有煩惱,也有執著,也有違背真理的時候。那個就是什麼?心病。

  有這些病的時候,那就非常需要擬藥,沒有藥那就治病不下來瞭。所以說,世間上的醫藥,以及在世間上的政治、法律、文化,這都可以看作是藥。在佛法當中,最究竟的藥類就是佛法。你說藥有什麼?我們今天的藥,一個無非是植物的,一個是動物的,一個是礦石的,一個是咒語的,一個是思想文化的。在佛法上,最究竟的藥那就是法藥。隻有佛法,它能夠療治一切疾病。所以說,我們剛才所說,病,有身心上的病,傢庭的病,團體的病,乃至國傢世界等等,不同的病。隻要是能夠減除這種苦痛,使所有的苦痛能夠消滅,能夠變成安樂的,那都是藥。所以說世間,你要說什麼不是藥呢?什麼都是藥。處處都有藥。你說那個孫思邈,他出世的時候,人傢看遍地都是藥。今天我們叫你去看,你不認識。是藥你也不認識,能治什麼病你也不知道。所以說,是藥,你不覺悟他也就不是藥瞭。

  所以說,一定要懂得這種藥治什麼病,怎麼用,它的火候要怎麼,它的份量要怎麼,要怎麼才能夠發生作用。哎!你要能夠明白,能夠使用。誒!世間上,不管石頭、泥巴、花、植物、動物、礦物都可以成為藥。所以說對於佛法也是這樣的。佛法哪裡不存在?到處都是佛法。但是,如果說你沒有智慧,不知道怎麼對治煩惱,也不知道這種世間上的法怎麼應用。於是,你就認為這樣不是佛法,那樣不是佛法。其實怎麼不是佛法呢?什麼都是佛法。

  所以說在《華嚴經》當中,那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就參普賢菩薩的時候,人傢普賢菩薩就叫他:「你去山上走一遭,那些是藥的你給我采回來。」他就到山上走一圈,然後空著手回來瞭。普賢菩薩就問他:「誒?叫你把藥采回來,你為什麼不采藥呢?」他說:「我到山上走一圈,我發現什麼都是藥,采也采不過來呀!這個怎麼采呀!」所以說,空著手回來瞭。普賢菩薩又叫他:「那你明天再去,看看哪一種不是藥,然後把不是藥的給我采回來。」那個善財童子到山上轉瞭一圈瞭,然後又是空著手回來。普賢菩薩說:「你昨天去瞭你說什麼都是藥,那麼你空著手回來瞭。今天叫你把那些不是藥的采回來。你為什麼還是要空著手回來呢?」善財童子說:「哎呀,那些山上的藥,要你認識瞭它才是藥。你不認識的時候,它就不是藥。至於那些不認識的人,遍地都是藥,在他看來就什麼價值都沒有。所以說,什麼都是藥,又什麼都不是藥。所以說,我就空著手回來瞭。」誒,普賢菩薩說:「好,好,好,就是這樣,就是這樣。」

  你看看,我們世間上很多眾生他都是這樣。你給他說到處都是佛法,他說:「在哪裡啊?在哪裡啊?你拿給我看吶!」因為他不覺悟,因為無明,因為執著,因為煩惱,他認識不瞭佛法。你處處給他講佛法,他以為,他認識不瞭。哪怕你今天把這種經拿給他,《藥師經》拿到他手裡面,還是不是藥。「那個佛法這有什麼稀奇嘛,《藥師經》,讀過去,讀過來,我不知道讀瞭多少遍,讀瞭幾十年都沒有作用。」他說。完瞭!因為自己不認識,他就不能夠起信心,沒有信心他就沒有恭敬心,沒有恭敬心,雖然說你也在念經,但是念瞭幾十念瞭都沒有效果。原因是什麼?原因是我們的心,沒有認識到這種藥用的價值。所以說,你在這個地方,你就知道什麼是佛法,什麼不是佛法。這在於我們自己的自覺,就要在於我們自己的覺悟、覺察。要知道是什麼是病,什麼不是病,有覺悟的人,有反省能力的人,就隨時知道自己都在病當中。

  有的人,你跟他說你渾身都是病,「你才有病!我沒有病!說我們都有業障,無業不登娑婆,你的業障也多。我沒有業障,我這一輩子從來沒有做過對不起別人的事情。」所以說,進入佛門以後,他還在那兒津津樂道,我在傢裡是如何養尊處優,我的爸爸那是什麼高官,我的媽媽她又是什麼什麼,我這個人過得很好。然後,我走進佛門來,「我不是求什麼,我什麼也不求,我沒有什麼毛病。」老是在沾沾自喜過程當中,老是在自我陶醉過程當中。說:「你又煩惱瞭呀?」「沒有!沒有!我什麼都沒有,我過得很好!」你過得很好,你來幹啥?啊?你還需不需要佛法?「好象我也不需要佛法,我現在跟佛也差不多瞭。」這個問題,你說你怎麼學嘛,你說你。要認識到自我的不足,要認識到自己的差距,要認識到自己的煩惱,於是佛法對於我們有幫助。如果說你都很圓滿瞭,那你不需要學佛法。學什麼呢!佛法裡,當下你就已經很具足瞭,你真的已經很具足瞭。那你學什麼呢?

  所以說,我們這一輩子,如果說不能認識自己煩惱的,不能夠認識自己差距的,那就很糟糕。佛法對你有什麼用呢?我們在學習整個佛法的時候,那就要檢點自己,隨時知道,哎呀,我業障累累啊!我這個錯,錯在哪裡;我這個不高興,是由什麼引起的;我這個執著,是由什麼引起的;我這個錯誤思想,是怎麼引起的。所以說,佛法,你才能夠作用於內心,作用於我們自己,才能夠對自己的一種改變、提升、進化,你才能夠起作用。所以說,我們看自己對自己有沒有覺悟!你沒有覺悟的時候,學佛就很艱難。要成佛,那個佛,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你自己沒有覺醒力,沒有覺察、覺悟能力,說老實話,那就是對於修學佛法最基本的都欠缺。

  最基本的是什麼?對自己要反省、觀察,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要有自覺能力。當我們有自我反省能力的時候,我們就發現自己離佛法的距離還太遙遠,離那種最圓滿的境界還太遙遠。我們處處都是執著,處處都是煩惱。所以說,你要知道有這種病的時候,那麼佛法偏偏就是對治這種病。你要認識這種病,還要認識治這種病的藥,哎,那就好瞭!所以說,我們現在一般的人都不認識自己的病,也不認識哪一些佛法能夠治理這些病癥。所以說,我們今天學法就是很盲目的。為什麼把這種佛稱之為藥師佛呢?因為佛,他是一切智慧的人,他是最圓滿的。他就知道我們每一個人煩惱、執著怎麼產生的。你有什麼樣的病癥,然後給你什麼樣的佛法,才能夠解決。

  你看我們眾生,有病瞭自己不知道。對不對?走到醫院裡去瞭,你說:「醫生,給我看看病呀!」醫生說:「你什麼病啊?」「我也不知道自己什麼病,反正自己不舒服瞭。」然後醫生問你,有些問你也表述不清楚。然後,他還要拿脈,還聽診,還檢查。我們這個地方,有一個做醫生的老師好,你可以聽聽,你可以問問。是不是這樣呢?很多年,自己得瞭什麼病,他不知道,隻知道不舒服。哪裡不舒服呢?不知道。什麼原因引起的呢?也不知道。我們今天就是這樣,問題重重,但是自己不清楚,沒有覺悟能力,無從下手。這個地方你就要學習佛法咯!

  所以,我們自己不要老是讓醫生給我們看病。醫生給你看,你今天走進醫院裡面,把我們自己的身心健康交給醫生。說個老實話,以前醫生很負責任。今天,你如果說完全依賴於別人,要遇上那些不負責任的醫生,真的非常糟糕。他也不問你,他不問你什麼病啊,他也不看你,他也不給你聽診,他也不給你摸脈。然後,你進去瞭,「你什麼病啊?」你給他說「我心臟病。」是不是心臟病啊?不知道。他說:「你心臟病,我就給你開心臟病的藥。」然後,藥拿給你瞭。拿回去一吃,出毛病瞭。為啥呢?藥不對治。再去一檢查,不是什麼心臟病。他說:「你說是心臟病啊!」 「到底是你是醫生還是我是醫生呢?我要是醫生,我就不問你瞭。」

  你看看,眾生對自己老是把握不準。我們今天也是這樣,許許多多的眾生對自己把握不準。需要這種佛,來摸脈,來聽診,來檢查。然後,說你這種病在哪裡呀?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全心全意地替眾生診斷。所以說,稱他為藥師。他能夠知道眾生的病,也能夠知道怎麼去對治這種病。所以,佛法說有兩種藥師,一個就是小藥師,一個是大藥師。小藥師的醫術,那就不太高明瞭。藥箱裡,也許隻有一兩味藥。他的能力,也許就隻能治療這種病,治療那種病。但是,你什麼病都要找他,他就沒有辦法瞭。那個大藥師,就不一樣瞭。他的藥箱裡,什麼藥都有。而且他醫術高明,對於各種眾生的每一種病情,都能夠深入細致地去觀察清楚。而且,對於這種藥物,能夠精用藥物。

  那麼這些比喻諸佛菩薩,他們就具有今生的智慧,具有宏偉的願力,具有這種廣大的一種悲行,具有種種善巧的法門,他們就能夠給眾生開出各種各樣的妙藥。眾生有什麼病,他能夠給什麼藥。那個千變萬化、奇形怪狀的病癥,那麼佛都能夠認識清楚。然後,一一恰如其分地配給這些千差萬別的藥方。都能夠運用自如,而且從來都不產生一點差錯。絕不是世間上的那些醫師所可以比較的。所以,我們說一切佛都是藥師。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為什麼叫做藥師呢?就因為他有這個能力。所以說,稱之為藥師。

  那麼,這個藥師治病,有的治標,有的治本,有的本末都治。那種頭痛,治頭;腳痛,治腳的,那就是治標的。然後,能夠綜合治療的,要知道這種病源。這身體上也許一種病,並不僅僅是一個東西產生的,而是相互作用之間,那個原因非常復雜。這個引起那樣,那樣引起這樣,這樣又引起那種,然後再表現出一定的病癥。你隻要把這樣的因果關系分清楚瞭以後,把這種生病的一種根源要分清楚以後,你才能夠徹底地來根除病患。這樣的,是治本。從根本上來治好。所以,那些頂好地醫治,一個方面,就是要加強培補自己身體的元氣;一個方面,就是要預防那些致病的因素;還有一個方面,它能夠防患於未然。

  在心理方面,你比如就要有這種正知正見,信因果、信三寶,等等這一些。所以說,這種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同樣重要。在生理健康方面,你要重視衛生,勤於運動,善自調攝;內心裡面,要起好心,說好話,辦好事。身、心都要預先調治好,它才不會生病。如果說我們不預先防備,等到這種病發作以後,再來用藥治病,這就是下等的治法瞭。雖然說也是必須的,倒是不如預防為主。所以說,我們平時所說的「這個刀傷藥雖然再好,但是不用刀傷藥更好。」對不對?不用藥,不產生病,不是更好嘛!所以說,我們講究從根本上來治理的,那就是要培養身心的健康。讓我們身體各部分都能夠平衡發展,能夠消除這種疾病的因素。同時,一個傢裡面產生問題瞭,你要找這種根本原因,看問題是從哪裡開始的。

  所以說,你治傢病,治國病,治社會病,治世界病也都是這樣的。所以說,佛給眾生治病,他也有這治標、治本兩種根本。比如說你皈依三寶以後,依照佛法按部就班地修行。從這種願行當中慢慢地去體驗,種種的煩惱,種種的苦痛,自然而然就會減少,一直到完全斷絕煩惱根源,這才能夠達到最高理想的境界。但是普通人你要講叫他斷煩惱,他不太容易能夠斷。「煩惱是什麼,師父?怎麼斷啊?我沒有犯法啊!」你那個法,教瞭一遍又一遍,他學瞭一輩子也不知道怎麼用。「師父,怎麼修行啊?」他還是不知道。所以說,你就是手把手地教他,他還是不會。今天我們就是這樣哦!手把手地教,他也不一定能會。所以說,你不要以為眾生都懂。

  我們平時說:「這個你懂不懂啊?」「懂。」懂就好。那我就減少些功夫。但是實實在在他都懂,就是沒懂。下來你問他這個該怎麼用,他也不知道。所以說,這個就很糟糕。那麼,我們自己,平時不知道進修,我們善法不能夠發揚光大。我們那些壞的念頭,不好的語言,不好的行為,那些惡法又不能夠對治。反而我們自己在修行過程當中,不聽佛法好象還沒有煩惱,不修行好象還沒有業障。一聽佛法之後,我們的煩惱比原來還要厲害。他說:「師父啊,我平時不學佛的時候,我覺得我上好,我一點煩惱都沒有。今天我進入佛門,我聽瞭佛法,咋覺得我這個妄念越來越多,我煩惱越來越深重呢?」你看看,是不是這種情形?就是這樣。他不修行的時候,他覺得我這個心還蠻穩當。他一念佛的時候,一修行的時候,他說:「哎呀,師父!我怎麼發現我的煩惱越來越多瞭?」不是煩惱越來越多,而是原來的煩惱就是這樣,原來的妄念就是這樣。但是,因為你不覺悟,所以說原來你不覺悟,你就不知道啊,以為說沒有。

  今天,稍微有一點覺悟能力瞭。誒,你看到就比較多瞭。所以說,我們自己的身心在這種過程當中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兒。你不善巧地調攝自己,身心不協調,傢事不善處理,國事不善治理。一個方面說我們身心都是毛病,從稍微大一點的傢裡、社會、國傢、世界、整個宇宙都是毛病重重。所以說,我們說苦海無邊。那佛法,唯救治眾生這些身心的種種病苦,所以說它就有消災免難的治標法門。今天說你沒有辦法瞭,沒有辦法沒有關系,來啦,來啦,念念《藥師經》,我們消災免難,他肯定可以。很多眾生說:「哦,念念《藥師經》就可以啦?好,我交點兒錢。師父你給我念念《藥師經》」能不能起到作用呢?能。但是最根本的還是要從內心裡面,本要根治,根本上要改轉過來。如果不然的話,你光是求師父,光是求菩薩,不求自己,到最後,這種毛病、災難的一種根源我們自己不解決。今天念瞭能管一點時候,明天念瞭又管一點時候。所以說,不從根本上來,那些災難不能夠徹底解除。

  所以說,在這些病人,我們平時說「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哎,你臨時抱抱佛腳也可以。遇到問題的時候,你能夠苦海猛回頭,求三寶加被,求三寶來攝受自己,自己皈依三寶。誒,這個時間他還可以得到消災免難的這種時機。如果說,你不認識自己的病,也不求醫,那就隻能死而不已瞭。世間上說「死而後已」,死瞭就算瞭,死瞭就停止瞭。但是,從佛法的觀點上死而不已。你這一輩子死瞭,你下一輩子更深重,輪回!那問題更多。你就是死瞭,也不能得到一個好的結局。而且生生世世,愈趨愈下,一直到十九層地獄,二十層地獄不得翻身的時候,你說:「就結局瞭吧!」它還不結束。輪回無盡,生死無盡,苦海無邊。哎呀,真的是非常可憐!

  所以說,我們能夠切切實實以佛法,好好地聽經聞法。聽懂瞭,然後我們照著去做,依教奉行,那種苦難自然而然就不消自消瞭。有的時候,我們就不用求別人瞭,你也不用求佛,你也不用求師父。我們自己能夠消除這種煩惱的根源,能夠把那些錯誤的身、口、意三業能夠改正過來,你就發現你走上瞭一條陽光大道,你就發現災難已經慢慢地遠離自己,一切吉祥能夠給自己慢慢地越聚越多,越聚越多,那種福慧自然而然慢慢地就得到增加。所以說,我們要想求得這種消災免難,那麼大傢就要奉行這種本末兼治。

  要治標,也要治本。一個方面,我們自己要馬上皈依三寶,好好地親近善知識。以恭敬心,以虔誠心來禮拜佛陀,懺悔業障,求三寶的一種加被。在恭敬、虔誠當中得到佛法的利益。二一個方面,還要從根本上下手,能夠改正自己的煩惱,能夠把自己身、口、意三業的一種錯誤究竟地糾正過來。然後,按照這些佛法老實去修,斷除煩惱,學習法門,修行三十七道品,乃至發大菩提心,為人民服務。徹底轉變這種自私自利,徹底把那種虛妄的分別,堅固的執著,貪心、嗔心、愚癡心、貢高我慢心你都能夠真正從內心來下功夫的時候,那從根本上做起走瞭。所以說,我們念念不忘佛、法、僧三寶,你可以求得三寶的加被。它的確有非常不可思議的一種作用。三寶有不可思議的作用,我們的信心有不可思議的作用。那麼,這是從標上來治。念念不忘戒、定、慧三學,念念不忘依戒依法精進修學。這個是從根本上來治理瞭。

  所以說,隨時隨地,我們都能夠本標兼治。你就可以把釋迦牟尼佛、三世諸佛給我們的這些藥,能夠按時服用,這就很好瞭。釋迦牟尼佛已經把我們的病癥給你說瞭,就是因為你做惡事遭到惡報瞭。也把藥方開給你瞭,用佈施,用供養來對治你的一種慳貪煩惱;用持戒,來對治你那種毀犯眾生的煩惱;用忍辱,來對治你那種嗔恨心;用精進,來對治你那種懶惰懈怠;一心不亂,來對治你那些散亂昏沉;用智慧,來對治自己的愚癡。你看看,六度萬善相應的就是八萬四千煩惱。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佛呢?八萬四千法門。眾生有無量無邊的煩惱,佛有無量無邊的法門。這就是因病予藥。都給你把藥方開好瞭,都把現成的一種法給你準備好瞭。

  你今天走進寺廟,走進佛門,你想要什麼藥都有。你今天要想求離苦得樂,今生現世你要求的一種安樂——《藥師經》。學習藥師佛的十二大願,斷惡修善,那可以瞭。你說:「我要求後輩子的安樂。」彌陀法門,信、願、行,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後一輩子真的不用擔憂。你說:「我要馬上對治煩惱,解脫三界的生死輪回。」可以的,苦集滅道,十二因緣法可以對治你三界的執著。你說:「我要把分段生死、變異生死全部對治掉。我要成為一個大圓滿智慧的人,像佛陀那樣的智慧。」可以的。修行六度波羅蜜嘛,發菩提心嘛。對不對?

  你看,這些藥現現成成的。但是,我們今天叫你回去吃藥,給你講瞭這個藥怎麼用,你就是不用;叫你服藥,你就是不服。到最後,你說是佛不高明,還是你自己不聽醫生的話呢?那就純粹是我們自己不聽醫生的話。給你開瞭藥,你根本不吃;給你講瞭法,你根本不聽;聽瞭之後,你回去也不思索。為啥呢?基本上大眾都說:「哎呀,師父,你講得倒是好,但是我回去之後我就啥都忘掉瞭。」忘掉瞭,等於說是把藥丟掉瞭。一丟掉瞭,你還怎麼吃藥?你把藥都丟瞭,怎麼辦!那個不能丟啊!所以說,你聽瞭之後,一定要能夠記會。不能夠記會怎麼辦?今天有光盤,有文字,有書。你要拿回去,反反復覆地思維。一定要把這種佛法,瞭解透徹。要深入骨髓,深入內心,要讓它融入我們的血液。這樣子,隨時隨地把這種藥能夠按時去服用,它才能夠治病。

  所以說,藥師就是指佛的這種功用,能夠治療眾生的千奇百怪病。佛,能夠體察眾生的種種病情,而且能夠自如地、恰如其分地運用種種法藥。八萬四千法門,相應於眾生八萬四千種根基,都能夠給你說得好好的。所以說,有人天乘的佛法,有小乘的佛法,有菩薩乘的佛法。所以說,佛就是大醫王,大藥師。那麼,東方凈琉璃世界的琉璃光如來,他就特別發十二個大願,重視眾生今生現世消災免難,特別重於治理眾生的生病。所以說,特別以藥師為名。那麼,究竟無上的藥師,那就是佛陀瞭。你不成佛,你這個藥師就不算大藥師,就不算最圓滿的藥師。所以說,我們佛弟子依佛陀的教法努力去修學。或者說自己學習,或者說講經說法利益他人。我們學習瞭佛陀的法藥瞭,那就能救治眾生的病苦。

  所以說,佛可以做藥師,我們今天在座的諸位也可以做藥師。雖然說你現在還沒有佛陀那樣的智慧,但是我們說可以從小藥師開始做嘛。對不對?我至少認識一種病。我跟這些老師傅學學推拿,學學針灸,至少哪裡不舒服我能紮哪裡,治點兒什麼病。這也可以。從小藥師開始學,慢慢地就學到大藥師瞭。對不對?所以說,我們今天就要學習這種。那麼這是藥師。

  「琉璃光」呢?那就是從這種比喻上來說佛,那就像琉璃光一樣。東方佛的名字——藥師琉璃光如來。那麼,我們這種琉璃不是那種琉璃燈,什麼黃琉璃瓦,等等那些。我們經書上所說的碧琉璃,那是一種寶物。它的顏色就像那種晴空萬裡,沒有一絲雲彩,沒有烏雲。看萬裡晴空,一碧如洗。就像那種非常澄清、深澈的海水。那顏色就是那樣的。它體質非常堅固,又像金剛石,是極為稀有的一種珍寶。這就是以琉璃寶的一種光輝、明凈,來比喻佛的一種德行。所以說,藥師琉璃光如來,那就是用這種琉璃光、琉璃寶來比喻佛陀的智慧,就像琉璃光一樣非常純凈,非常光明,能夠普照世間。所以說,這是從他的一種德行上、智慧上來所說的。所以說,光明在佛法當中,一般就是相應於這種智慧來所說的。

  所以說,你說那個佛的名字,一般都是從這種德行上來立的。比如說,我們說「須彌山王佛」,說他的德行很高,就像那個很高的大山一樣,像須彌山一樣。所以說,稱之為須彌山王佛。來比喻佛的一種功德非常偉大,非常崇高。你比如說八十八佛當中,那些「旃檀香佛」。那是因為佛的一種德香,很遠很遠都能夠聞到,所以說把他比為旃檀香佛。這叫旃檀香佛。又比如說「雷音王佛」,那形容佛講經說法,他的法音元整,就像空中打雷一樣,空中的雷音一樣,震撼世界。所以說,佛陀的這個名號,都是從這種功德上,或者是比喻上來安立的。我們這個地方的琉璃光,也是從比類上來贊嘆佛的智慧。從眾生的心性上來說,光明那就代表智慧,代表真理。那就代表我們眾生傾向於光明,傾向於真理,傾向於真正的離苦得樂。

  我們人類對於這種光明的一種渴求,那就是我們對於圓滿世界的一種渴求,對於智慧的一種渴求。來顯示瞭我們這種人類,最高的一種理想境界。那麼,從這種諸佛的境界上來說,那種光明,那也就是佛的一種自覺境界。他用自己的自覺境界,自己的智慧,能夠認識到完全的真理。在這個平等,以真如戒的這種真理過程當中,把這些真理開示給眾生,讓眾生都能夠知道這種真理。就像那種一碧如洗的藍天一樣,讓你看到瞭之後,人人都覺得非常暢快,非常愉快。我們就想飛上天空,就想證到那種境界。今天佛也以他本身的光明展示給你,讓你產生欽慕,讓你產生向往。然後,他把這種智慧光明一一二二傳授給你,讓你也能夠達到這樣的一種光明。

  所以說,你看看,藥師琉璃光,在他周圍日光遍照,月光遍照。什麼意思呢?太陽,白天普照世界。是吧?非常熱烈,無有不照。晚上,還有月亮。月光遍照,非常清涼。白天黑夜,這種光明都不缺少。然後,這些日月立天,這個太陽月亮在天上經行。但是,不變的是什麼?湛藍的天空。對不對?這種如如不動的法身真理,就像那種碧琉璃光一樣,就像那個一碧如洗的晴空一樣。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晴空,不是每個人現前都是陰雲慘淡。你現在有陰雲慘淡,是因為你起瞭一種妄想,一種執著,把自己遮蓋住瞭。這個成都的天空,經常見不到晴空。但是你坐飛機,不管它在下雨烏雲層層也好,你坐飛機一沖出去以後,喲!這上面怎麼這麼晴朗啊!下面的天空是怎麼造成烏雲的?由於我們人類自己的污染、灰塵、大氣、毒氣,然後在很矮的天空當中形成障礙。對不對?人為的嘛。如果說我們這種環境好瞭,這個灰塵沒有瞭,這個大氣的污染沒有瞭。好瞭!你看看,上面的晴空它就完全能夠展現。你要站在很高的地方,你一看這個成都為一團烏雲籠罩住。但是,這個烏雲之外,就是萬裡晴空。

  我們今天人,為自己的嗔恨心所覆蓋,那就是一團烏雲。當你有嗔恨心的時候,一碧如洗的那種晴空不見瞭,那種湛藍的星空不見瞭。你看到就是愁雲慘淡,你就煩惱,你就以為整個世界就充滿深重的苦惱。其實不然,一葉障目。一隻樹葉把眼睛一遮,「哎喲!整個世界我都看不到瞭!」是不是看不到它就不存在呀?不是。你看我們今天,哪怕是眾生在煩惱當中,但是佛跟你說「煩惱背後有不煩惱的。」你真要把煩惱停止下來,你的內心當下就有佛性存在。任何眾生都有佛性。隻要你不煩惱的時候,你的內心就跟佛一樣的清凈。

  所以說,那種如來藏性,再多不增,再煩不減。佛,他也不增加一點,他不比我們多一點點;我們眾生,也不比佛少一點點。隻要你不把這種煩惱呈現出來,你的內心就跟諸佛的內心是平等,平等的。那種如來藏性,就徹底能夠顯發。但是我們今天眾生就是認識不到,就是看不到這種晴空萬裡,看不到這種碧琉璃光。那種如如不動的法身真理,我們看不到。那麼要怎麼樣辦呢?一個是坐飛機。坐什麼飛機呀?阿彌陀佛的大願飛機。你隻要搭上這種飛機瞭,要不瞭兩秒鐘,就飛上天空。也許幾百米,也許幾千米,立馬就能見到。還有就是坐什麼?坐消災延壽藥師佛,藥師琉璃光如來這種飛機。一搭上他的十二大願,立馬飛上天空。你就什麼都能解決瞭,你就能看到晴空萬裡,「哎呀,這上面的風景這麼漂亮!」你看看,很簡單。

  願不願意搭上這種藥師琉璃光的飛機呢?一下就上去瞭。所以說,這是琉璃光。那就是比喻佛如如不動的法身智慧。其實從眾生的如來藏性上,人人都有這種光明。佛,他教化我們,也就是把他覺悟到的一種真理,他自己完全的一種智慧,全部傳授給我們,他絲毫不保留。其實傳授過去,傳授過來,法本法無法。傳過去,傳過來,本來沒什麼可傳的。因為啥呢?人人都平等。你也有,我也有,傳什麼傳?隻需要把一種人為的虛妄執著你放下,放下就自在瞭。你今天放不下,就給你說借假修真。你今天要凈化環境,要把那些水源清凈一些,灰塵掃一些,工業污染少一些。誒,一看:「哦!這個藍天又出來瞭!」什麼又出來瞭,它本來就沒有動過,哪有什麼又出來瞭。你將來成佛也是這樣,你的佛性徹底展現,「喔!得到法瞭!」得什麼法?原來就本是如此。你隻要不煩惱瞭,你的心情一下就會好起來。那種如來藏性,徹底就能顯現出來。所以說,這個碧琉璃光,琉璃光它就是顯現這種人人本有的這種法身光明。

  下面是「如來」。什麼叫如來呢?如其本來。「如」,那就是世間是怎麼樣,我就怎麼去認知。不多一點,不少一點,恰如其分。這種智慧,不得瞭呀!隨時隨地,你的認知能力都能夠如實。你隻要認知不如實,那就完瞭。今天,許許多多的眾生都不如實。為什麼不如實呢?你比如說,「你認不認識我呀?」「認識。我從三年前就看見過你,你不就是智海嘛!你九零年還在這個地方住過,你最調皮瞭。」對不起,你所看到的是九零年的我,那是過去的我。你不能夠站在這種認知上不改變。人是改變的,但是我們偏偏是站在過去瞭解的基礎上,來認知他。

  所以說,你所認知的這個人,他往往會發生偏差。

  你比如說,給你們講個笑話,兩口子在傢裡打架瞭,女的不高興瞭,她就拉著男的問:「你怎麼不像過去瞭呢?你怎麼不像過去那麼愛我瞭呢?你在年輕時候,你追求我,你又獻花又獻殷勤。成天在傢門口待著,你今天怎麼不待瞭呢?」執著啊!你那是過去,談戀愛的時候嘛。今天都已經成傢,你還能那樣看嗎?所以說,你的要求那是站在過去的要求上。所以說今天你一看,這個人怎麼看怎麼不順眼。拿過去的標準來衡量今天。這個人不圓滿,怎麼變卦瞭呢?所以說,什麼時間你要與時俱進,要活在當下。這個才能如實。如果說,你不能夠與時俱進,你不能夠活在當下,你是活在過去裡面。說一句老實話,我們今天對道場的認知,對某個人的認知,對某種文化的認知基本上都發生在過去的錯誤執著裡面,沒有得到一種如來的這種認知。什麼叫如來?如其本來。它是怎麼樣,我們就怎麼樣認知。要隨時與時俱進,隨時活在當下。

  所以說,這個「如來」有三種解說。一個方面,世間是怎麼樣的,真理是怎麼樣的,我們就如其本來地去覺悟到它是怎麼樣的。沒有差別。那麼這種菩薩,功很圓滿瞭,以他們最高的智慧,能夠認知到這種究竟的真理。究竟的真理,就是如。佛,他就有這種智慧,能夠認識到這種不二的智慧。所以他叫如來。另外,我們說佛叫如來,叫「乘如是道,來度眾生」。他就是在認知真理以後,把這種真理教給眾生,以這種真理來救度眾生。這是第一個方面的解釋。

  第二個方面的解釋,那就是「如解」。什麼叫如解?就是佛,他有無上的智慧,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相法性,這種真理他都能夠正確通達。一點都不顛倒,一點也不錯亂,如實解瞭。那叫如解。

  第三就叫「如說」。他所講說的一切經法,都是依據真理而來的。戒、定、慧三學,都是依據真理而來的。所以說,你拿著戒律,你就可以當作是真理的化身來看待;你拿著他所說的一切法,你都可以當作一切真理的化身來看待。所以說,釋迦牟尼佛所說,三世諸佛所說,那就是非常正確瞭。真理是怎麼樣,他們就怎麼樣解說真理。所以說,《金剛經》裡面來贊嘆佛「佛是不妄語者、不異語者,是真語者、實語者」。是不是?贊嘆佛所說的,是和真理是一樣的。那叫如來。有這三個層面的一種解釋。

  「本願功德」,「願」就是藥師琉璃佛他所發的十二個大願。那就是他在因地當中所發的願心。哦!這個願心不得瞭瞭!一個人,如果說發瞭這種願心,力量很大。你比如說,世間上有那種笑話,他發一種惡願:「我生生世世都要跟著你,你每一輩子、每一生都逃不脫我。」完瞭!發瞭這種惡願之後,兩個人從生至死,從死至生,生生死死兩個人都在一起,改變不瞭。一個人發瞭惡願,它就這樣瞭。但是,發瞭善願呢?哦!那個願的能力非常不可思議。你今天說:「我一定要皈依三寶,我今天要求三寶加被,我決定受菩薩戒,讓三寶加持我。」你發瞭這樣的清凈願心以後,誒,你再看看,你自己生活當中好象發生瞭一種不可思議的變化。臨著要犯戒的時候,誒,周圍就給你顯現這樣不對頭,那樣不對頭。一看你就警醒瞭:「哎喲!」對不對?還有什麼?很多是由自己的願力所成就的。所以說,我們今天說話要小心,不能夠隨便說話。好象說我們這種話,怎麼說都怎麼有理,但是出口成願。很多時間,這個話就是開玩笑都不能夠隨便開。所以說,你要知道那種願力,那種心的力量非常不可思議。

  這個發願,也要好好地發,不要隨便亂發。特別是發一些惡願、邪願。那個不可思議。這個力量,對自己的一種障礙,不可思議。但是,你要發一種善願呢?那就非常舒服。所以說,這種願心,你都要把它掌握好。這個本願,就是菩薩在因地當中,所發的誓願。我們修學佛法的,以發願為先。你比如說,我們信、願、行,信、願、行。對不對?我們沒有願心,你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艱難!沒有真切的信心,你要想發起願心也不可能。所以說,要有清凈的信心,你才能夠發願心;要有強烈的願心,你的修行才很具足。有的人他就怕發願,「哎喲,師父,我不敢發大願。如果發瞭大願,我自己做不到怎麼辦?」因為你不發願,所以你做不到;如果你發瞭願,你才做得到。所以,你要有一種高標準,嚴要求來督促自己。

  那種善願,成佛的大願,菩提願心,很多人就不敢發,「哎喲,盡未來際修學佛法,這很厲害,我不敢,我不敢。」甚至受三皈五戒,他一看五戒:「我做不到啊!」做不到,你隻需要說你該不該做。如果該做,你做不到,那你沒有能力。沒有能力,為什麼沒有能力呢?沒有願心。為什麼沒有願心呢?你沒有信心。為什麼沒有信心呢?你沒有瞭解為什麼要這樣做。所以說,有的人你叫他,開頭吸毒瞭,你叫他戒毒,「我不戒,我戒不瞭!」不戒,越不戒越到後面來,越不能戒,越糟糕。就像我們今天的煩惱一樣。說:「你不要煩惱啊!」「師父,我改不掉啊!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啊!」你不願改,你怎麼改得瞭嘛!

  所以說,今天的修行很多人說:「哎呀,師父,我業障太重,我解決不瞭!」不是解決不瞭,而是以業障為借口,為自己不修行、不聽經、不聞法、不願意改變樹立瞭一個標牌。「我這個業障啊,你要打,你就打業障,跟我沒有關系。」所以說,修行的人,不管是出傢的人,還是在傢的人,他最掛在嘴上的口頭禪就是「師父,我業障深啊,我沒有辦法,你將就將就我吧!」上師來瞭,你也這樣說:「哎呀,上師,我這些習氣毛病非常重,我業障非常重,你將就將就我吧!」佛來,你也要佛將就你;上師來,你要上師將就你。怎麼將就呢?「我要睡覺,你就等我睡覺嘛!我要煩惱,你就等我煩惱嘛!我要吃肉,你就等我吃肉嘛!」所以說,他的生活一點都不要求改變,就隻要求上師:「我雖然業障深重,但是你不要拋棄我哦!」上師倒是不拋棄你,三寶倒是不拋棄你,但是你這種行為一點都不改變,是你自己拋棄自己瞭。

  所以說,我們今天為什麼修學佛法表面上說得很好聽,但是我們內心裡面呢?有一種銅墻鐵壁,突不破。那就是修行上的一種殘痕,這個障礙你突不破。那個金剛地獄,你要把那個金剛地獄落實在自己內心裡面,那就是你不願突破它。修行上的為我,修行上的障礙。你就認為它就是一種客觀的,不可改變的,你就認為它是不可逆轉的。那是什麼?那就是修行上的一種我執。你自己執著這種東西,不願去破除它,你認為它是客觀的,你認為它是主宰的,它不能夠變化的,這就是一種我執。你認識到沒有?如果說,你沒有認知到這種我執,老實說,你修學的佛法沒有認知這種我執,你根本沒有辦法破除它。像敵人,你要打敵人,你首先要認知敵人在哪裡,他是幹什麼的,他藏什麼武器,他這種武器有多大摧毀能力,我怎麼樣才能有效避開它這種武器,然後我怎麼樣從軟處收拾他。對不對?你才能夠把敵人消滅掉。

  今天你要打仗,敵人是誰你不瞭解,他藏的什麼武器也不知道,他在哪裡你也不清楚,他的軟肋在什麼地方,你怎麼樣才能夠收拾掉他,你也不清楚。一無所知,你打什麼仗?這叫垮桿部隊。就像那些爛牌軍,打敗仗的。你去打仗,保險被敵人打回來。打回來還好些瞭,絕大多數是戰死在沙場上,自己還死不瞑目。還不知道自己怎麼死掉的,我們今天就是這樣的。所以說,這種修行上的障礙自己不知道。我們知道這種障礙之後,自己要發大願心。要有一種佛慢,什麼叫佛慢?「我是佛啊,我跟佛一樣啊!」一定能夠克服這種煩惱,這種煩惱是虛妄的。我們如如不動的法身智慧,一旦啟用,這些千劫萬劫裡的業障一下就消滅瞭。你要有這種慢心。把你那種貢高我慢,不要用在人際關系當中。要對待什麼?對待這種煩惱。

  那麼,我們自己有這種本來如此的智慧,我們能夠消滅這種執著,消滅這種煩惱。你有沒有這種大無畏的心呢?有沒有這種大勇猛的心呢?如果說你發瞭大勇猛的心,好瞭,從氣勢上你已經戰勝敵人瞭。「兩軍相逢,勇者勝!」如果說氣勢你都戰不贏他,完瞭,你沒有自信瞭。兩個人一打仗,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你跨不過去。為啥呢?跨過去,你就想:「我要送命,我不敢跨過去。」為啥呢?信心沒有。一個沒有信心的人,沒有勇氣的人,能打贏嗎?不能夠。

  所以說,我們這種願心,它來源於我們清凈的信心。清凈的信心,是對我們自信不可思議的力量,要有一種認知。對佛法不可思議的力量,要有認知。你要相信諸佛菩薩,諸佛菩薩一定有這種能力,佛法一定有這種能力,藥師琉璃光如來一定有這種能力。我們要發他的這種十二大願。十二大願的力量不可思議!你要相信,要瞭解。你不瞭解的話,信心從哪裡產生呢?信心都沒有,願力怎麼產生呢?所以說,這種本願一個方面是講藥師琉璃光如來,因地當中所發的十二個大願。那叫本願。由於這種本願督促他,他在因地當中多生累劫的修行,終於成佛瞭。那就是果諦上的功德。三明六通十八界,十力四無所畏。所有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量無邊的相好莊嚴,乃至四悉檀的能力,都是從他這種本願功德當中產生的,都是從本願當中產生的功德。你說這種本願,它的力量是不是不可思議?

  那麼你懂瞭這種本願的不可思議,今天我們學習藥師琉璃光的十二個大願,你就要照著他這十二個大願去發願。我要學習藥師琉璃光如來,你怎麼發願,我就怎麼發願。你這十二個大願,就是我的十二個大願。然後,我學習怎麼樣發願,我在日常生活過程當中,就按照你這十二個大願去修學。依照他的十二個大願,去修學,這就是學《藥師經》。把他的十二個大願的力量,落實在現實生活過程當中。那就是修行瞭。他因地當中是那樣修,我今天從最初發心,我也要這樣修。那就行瞭。所以說,將來我們也能夠得到像藥師如來一樣的功德。所以說,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他的本願功德就是十二個大願。它的功德,就是我們《藥師經》上將要給我們解說的。

  所以說,整個《藥師經》,前半部分是講他的十二個大願。它就是講本願瞭。後面是講,你稱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字有哪些威德,能夠得到哪些好處,能夠消除什麼災難。然後,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有哪些實實在在的威神。來讓你念藥師咒,它又有什麼好處。後面一切的一切,都是站在本願上來所說他果諦上出現的功德。這就是本願功德。就這樣,本願功德把《藥師經》全部說完瞭。然後,這個本願和功德來自於什麼地方呢?來自於藥師,自己從小藥師開始做起。然後慢慢練習,練習成一個大藥師。所以,來源於什麼地方?來源於碧琉璃光。那就是法身真理,人人都有,真如藏。每一個人都有。你也有,我也有。

  今天就要認識這種碧琉璃光。人人都要把自覺的智慧發生出來,人人都要學習自我對治問題。然後,落實在像藥師佛那樣發十二個大願。把這十二個大願發瞭之後,真真實實地不違背自己的誓言,能夠按照這種誓言,落實在自己身、口、意三業。「哎,我發瞭願的,一定要還願。」對不對?那麼不還願,你發瞭願不還願,你就糟糕瞭。今天我的一個老師,學西醫的一個老師——馬老師。他就經常走昭覺寺,他就給我講瞭一個故事。他多少年前在昭覺寺發瞭一個大願,假如說我以後怎麼樣,一定要到昭覺寺去還願。他前幾年非常不順,然後他就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事業上、傢庭上、身心煩惱上都很嚴重,但是他就去找一個喇嘛給他看。這個喇嘛一入定一觀察,哎喲,其他的他也不說瞭,就隻說瞭:「你應該到昭覺寺去還願,你許瞭願還沒還呢!」他一想:「是這樣啊,我多少年前就許瞭這個願,昭覺寺沒有還願。哦!」這一切的一切不如意、不吉祥,就是因為自己許瞭願,而沒有還願所造成的。沒有,每年他都要到昭覺寺來還願。他一還願,生活也順瞭,心情也順瞭,事業也順瞭。你看看,這個願力不可思議!

  看看你許瞭什麼願,你沒有還願呢?有的人他就許瞭願瞭,三皈依的時候許瞭願瞭。好,「歸依佛,不皈依其他的天魔外道。」但是,下來之後他根本不還願,皈依佛他不以佛為老師,以什麼為老師呢?哪一個張拜子(瘸子)、李拜子最厲害。他就去皈依張拜子、李拜子去瞭。完瞭,你這個皈依邪魔外道,不皈依佛法。你許瞭願不還願,它肯定有許多災難。佛法是你的老師,但是你違背瞭自己的老師。我們皈依法的時候,我們說:「皈依法,我們不皈依其他的外道典籍。」但是你偏偏最喜歡學那些外道。什麼奇門遁甲,什麼念點兒咒語就讓人傢爬不起來啊,怎麼樣去把人傢的錢要挪出來呀,大挪移法能夠把黃金偷出來啊。你那都是邪法,但是你就喜歡去幹這些,你就是不願意老老實實學習佛法。這不是違背自己的誓言嗎?那就很糟糕。

  所以說,你生活當中該怎麼努力,它也出不來。你皈依僧眾以後,那就是自己的老師。要恭敬僧團,要護持僧團。但是你走進寺廟裡就隻想占寺廟的便宜。今天來找演法大和尚的,「演法大和尚,你給我打個招呼,讓我吃飯不要錢好不好?」「大和尚你給我批個條子,我住居士林我不交錢可不可以?」完瞭!是叫你來護持僧團的,要你恭敬僧團的,但是你進寺廟就是想占寺廟便宜。不懂因果嘛!所以我們說「隻準搬金上廟,不準扯草下山。」這個寺廟上的一點一滴,那就是事關因果,關系重大。但是我們沒有這重觀念,見好就拿。大和尚有點說,「哎呀,你請給我吧!」那有一點加持品,「你全部都給我背回去吧!」什麼都想要,貪心。但是佛法呢?你的恭敬心在哪裡呢?見瞭師父他也不頂禮,「師父,我來瞭啊!」這樣,「師父,我來瞭啊!我們就不客氣瞭啊!我們都是熟人瞭啊!」你看看,這貢高我慢表現在現實上。

  對每一個僧人你有恭敬心嗎?說老實話,你有的僅僅是看不起心、輕視心。「昭覺寺我經常走瞭,文殊院我經常走瞭,寶光寺我經常走瞭。哎呀,不好說,不好說,不好說。」啥不好說?就是你內心出瞭偏差。沒有恭敬心,兩眼不觀上座,隻觀過錯。完瞭,完瞭,完瞭!內心裡面有是非。所以說,你滿腦子看的都是是非,你就以為這種僧團不值得恭敬。就因為你沒有恭敬心,沒有信心,所以說你對這些僧團一點恭敬心都沒有,也不信。進來之後,「師父,我在你的床上坐坐啊!」這個地方坐坐,那個地方坐坐,「吃飯瞭,你去給我打飯哦!」「沒錢瞭,我們大傢一起用哦!」光想占便宜。說個老實話,今天在我們居士過程當中,這個現象還很嚴重。

  你不修學藥師佛的十二個大願,不瞭願,不還願,非常糟糕!所以說,你在現實生活過程當中,怎麼能夠得到好處呢!也許你連世間上人都不如。世間上人沒有皈依三寶,他也不占三寶的便宜。那麼你皈依瞭,你占三寶的便宜。這個時間是違背大因果的。在三寶門當中,做瞭這些惡事,所以你沒有結果,那功德出現不瞭。所以說,你今天在因地上學習藥師佛的十二個大願,而且力爭要把這十二個大願落實在自己身、口、意三業過程當中。要好好地去學,要還願,要瞭願,不要違背自己的誓言。違背誓言,這就是自己扇自己的耳光,自己對不起自己,自己堵塞瞭自己行善積德之門。到最後,你所修學的佛法,隻要這個地方一差錯瞭,其他地方也統統都差錯。「差之毫厘,失之千裡。」隻要這個方向性的一錯瞭,以後的都會錯。所以說,你要想有功德,要想成佛,要想今生今世變得更好,那就要照著藥師佛的十二個大願,好好地去修。這個是基礎的修行。是萬世不變的真理。那個「經」是什麼?經就是千古不變的道理。那就是經。

  所以說,今天晚上,就把這樣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這個經題的名字給大傢說瞭。就這個經題,就可以把一本經的道理全部給你說完。你看看。

  好瞭,今天的時間到瞭。阿彌陀佛!

  2007年4月25日 四川省成都市昭覺寺大雄寶殿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我們今天應該是要講翻譯的人物。昨天,已經把《藥師經》的經題學習過瞭。《藥師經》在中國一共有五次翻譯。第一次翻譯,是在東晉的時候,為帛屍梨密多羅,這就是三藏法師給翻譯出來的,它的經名就叫做《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但是它沒有單行本,它是在《灌頂大神咒經》當中錄出來的。這《灌頂大神咒經》,它屬於密部的法典,一共有十二卷。那麼,我們這個經就是這十二卷當中的最後一卷。翻譯的法師,就是屍梨密多羅。我們漢語對他叫吉祥友法師,他是龜茲國的人。

  第二次翻譯,是在劉宋的時候,為慧簡法師所翻譯。經名就叫《藥師琉璃光經》。但是,這個翻譯今天已經失傳瞭。據古人說,慧簡法師翻譯的文義,還不是非常圓滿。那麼,第三次翻譯就是在隋煬帝的時候。在大業年間,有一個達磨笈多法師,他在隋上林園翻譯這本經典。經名就叫做《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這個經本現在還存在。那麼,這個達磨笈多法師,他也曾經翻譯過無數的攝大乘論,包括《金剛經論》,也是他翻譯的。《金剛經論》在昭覺寺講過,上師是在八幾年,八幾年好象講過一次《金剛經論》。所以,這也是達磨笈多法師翻譯的。

  第四次翻譯,也就是我們今天所依據的這個講本。那就是唐朝的時候,為玄奘三藏法師翻譯。在唐朝貞觀十九年,在弘福寺翻譯出這個藥師經典。第五次翻譯,就是唐朝武則天時代,大約比玄奘法師翻譯經典要相對遲二三十年。這就到唐中宗景龍二年,由義凈法師翻譯。義凈法師也是西天取經的法師之一,中間死瞭多少個人,就他一個人去瞭。去瞭之後,把一切有部的律典翻譯過來。有部的律典,我們大傢都知道。漢地《四分律》比較盛行,藏地就是《有部律》比較盛行。現在那些藏族的喇嘛,他們受的也是《有部律》。我們漢傳的,也就是翻譯的這個《四分律》。在弘一法師最後要弘律的時候,覺得《有部律》非常非常完全,所以說他要去弘揚《有部律》。但是有人就勸他:「哎呀,這個漢地,從最初受這種比丘戒,就是依四分戒的一種羯磨法來做的。最初的比丘得戒體,也是從四分戒的羯磨法當中得戒體。」所以說,考察這種淵源瞭,就勸他還是要弘揚《四分律》。所以說他又改過來,再弘揚《四分律》。

  義凈法師到瞭西域去取經,特別是把這種《有部律》的律典,完完全全地移借過來。他是從廣州出發,循海路,經過越南、錫蘭等地。經歷瞭許許多多艱難險阻,才到達印度。然後遍訪全印度的著名學者,回國以後就譯出這個經。經名就叫《佛說藥師琉璃光七佛如來本願功德經》。一共有兩卷。它跟我們今天所依據的法本,我們昭覺寺一般密宗堂念的,也就是玄奘法師所翻譯的。那麼,義凈法師所翻譯的,它有兩卷。前面一卷是講:有六尊佛,他們的本願,他們的功德,他們的依正莊嚴;到第二卷,才講藥師如來,他在因地上發的十二個大願以及他的依正莊嚴,這個本願功德。所以說,義凈法師所翻譯的,比前面五次都要翻譯得很多。那麼,我們今天所依據的,就是玄奘法師所翻譯的。

  這本經翻譯過來,有很多註疏。比如《大藏經》裡面《藥師經疏》。唐朝,就是玄奘法師的弟子,叫窺基,他來註解這個《藥師經》,所以就有《藥師經疏》。還有善珠法師所撰寫的《藥師經鈔》。還有《藥師經疏鈔》,那是伯亭老人著的。下來有《藥師經疏鈔摘要》。一共有三卷。就根據伯亭老人疏鈔,把它的要點揭露出來。還有一個凈挺法師,他著的《藥師經燈》。一共有一卷。所以說,這些註疏都是依據玄奘法師所翻譯的《藥師經》來解釋的。所以說,大傢有空的時候,在《大藏經》裡面去翻一翻。在唐朝,有一個金剛智法師,他有一本《藥師如來觀行儀軌法》。就是怎麼樣修這個藥師法,它專門有一卷經。還有個叫《藥師如來念誦儀軌》,那就是唐朝的不空法師所翻譯出來的。還有一個一行法師,我們說天文學傢,還有那個撰寫《一掌經》的,那個一行法師。一行法師專門還有一卷《藥師琉璃光如來念誦儀軌》。就是專門教怎麼念誦,這有一個儀軌。還有其它的,還有《藥師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藥師七佛念誦儀軌供養法》。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一些資料。

  那麼,我們這個翻譯的人,也就是唐朝時候三藏法師玄奉詔譯。「奉詔譯」,就是奉皇帝的命令來翻譯的。所以說,在唐朝佛法非常興盛,皇帝非常支持佛法。所以那個時間,這個和尚不是那個人,還當不上和尚,他的文化程度要非常高。然後,當和尚還要考試。考不及格,那你回去,不像我們現在什麼人都收。在唐朝那個時間,當和尚不容易啊!玄奘法師當和尚,據說很小的時候他就願意去當和尚。但是去考試,人傢看他:「你這麼小,還跑來當和尚,回去,不收。」他又一次再去,一而再,再而三去要求。「既然你這麼懇切,看看你有什麼程度。」一考試,「喔,這個小傢夥很不簡單!」於是,破格地把他收錄瞭。所以說,你看那個時間的和尚,它要求你要進來當和尚也好,要考。你背得瞭什麼經,對佛教知道哪些道理。還要看他內在的發心,看你發心正不正確。如果不正確的話,回去,回去,你還當和尚,當啥和尚。

  我們今天失去瞭這種考試制度。為什麼唐朝的佛法那麼興盛呢?他都是大知識分子進來,然後都是有根底的人進來。所以說,那個佛法基本都是上乘的文化。所以說,講經說法、修行這些很在行。那麼,我們今天就失去瞭這種考試制度。其實,在適當的時候還是應該考一考。如果不考一考的話,這個和尚就泛濫瞭。一直到宋朝以後,明清年間的和尚就越來越泛濫,不考試瞭。然後到清朝,大傢的基本觀點是什麼?就是這些和尚,都是社會上避難而來的。一直到今天,老百姓還說:「你這個出傢的,估計是受瞭打擊。」談戀愛失敗,事業不成功,你跑來出傢。這個影響是從什麼地方來?從明朝。明朝時候影響這個很大。改朝換代,有很多遺老遺少,沒辦法就躲入佛門。清朝統治國傢的時候,是異族統治。異族統治它就有幾條規矩:是和尚,你可以不改裝。我們今天穿的這個服裝,都是明朝時候的服裝。那可以保持。在俗人就要改裝,要剃頭,留長頭發或者是怎麼樣。你看看,他那時間就不一樣瞭。所以說,從那個時間,它有一些變化。但是,這些倒是閑話,一些淵源。大傢瞭解一下也不錯。

  下面,我們就正式解說經文。請大傢看到我們的《藥師經》。《藥師經》大傢有吧?藥師經文,我們昭覺寺基本上天天都在念,所以說大傢看看這些經文。經文裡面,這本經書我們經常早上都要念一念。我們看看這個。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遊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與大芘芻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

  這就是每一部經前面,都有的序言,來說明這部經是怎麼來的。要說到這個時間,就是說佛,他去遊化諸國。為什麼要去「遊化諸國」呢?這個佛,成佛瞭以後就是講經說法,到處去度化眾生。他不在一個地方長期住瞭。而我們今天出傢瞭倒是好。一出傢瞭,在一個寺廟裡面一住就是一輩子。但是古時候,像佛,他是遊化中,到處走,居無定所,那些法師也是這樣。這樣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我們自己不生貪戀心。你要在寺廟裡面住久瞭,你比如說我在聖水寺住久瞭,好象那個聖水寺就是我的廟。其實不然。出傢人要心無執著。所以說,他就是遊化。從這個地方到那個地方,居無定所。甚至水邊、林下到處參禪,到處去打坐。一顆桑樹之下,不允許住超過三夜。為啥呢?警防你住久瞭之後,內心裡面升貪戀。「哎喲,這個地方好,我就在這個地方。」一有貪心起來瞭,那就非常糟糕。

  所以,這個「如是我聞」,那就是說像這部《藥師經》的經法,是親自從佛那裡聽聞到的。當時聽聞到的是怎麼樣的一種情形呢?就是說佛,他遊化諸國,教化民眾,到瞭廣嚴城,住在樂音樹下,與那些比丘、菩薩、天、龍八部、人非人等,來講經說法。這個時間,文殊師利菩薩請問經法。它這樣來。所以,這個裡面,它就講瞭一部經的開頭,把緣起給我們說清楚。所以說,你要是有時間,它講得非常詳細的時候,一個字也許都有很深的道理。那麼,我們打算在星期五就把它講完。今天是星期幾瞭?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還有三天,連今天晚上三天晚上,把它講完。所以說,我們講得簡略一些。

  「如是我聞」,也就是這部經是我從釋迦牟尼那兒親自聽聞的。這是阿難在結集經典的時候,這樣來敘述的。也是佛在臨涅槃的時候,阿難請問:「將來要結集這些經典瞭,經典的開頭安置什麼語句呢?」佛跟他說:「你在開頭這樣安置——如是我聞。表示這個經典是有淵源的,是從佛那兒親自聽來的。」所以說,這個地方也就是給我們告訴一種淵源。《藥師經》是釋迦牟尼佛親自說出來的,要知道是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去修這個《藥師經》的。你要知道總淵源。要是其他人說的,這種淵源不一定能夠保證。清凈不清凈?你說的可信不可信?但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去相信。因為佛是不妄語者,不異語者。他說的都是真實語。所以說,我們放心大膽地相信這本經。

  「一時」,那就是講機教合適瞭,該適合於講這部經瞭。「薄伽梵」,就是佛的十個名字之一。翻譯過來就叫做「世尊」。就是世出世間最為尊貴,也就是指我們釋迦牟尼佛。當然,除瞭世尊以外,它還有其它多層含義。比如說吉祥、端嚴、熾盛,它有很多意義。就因為它含有很多意義,所以說一般都不翻瞭。所以,在翻譯慣例當中的一種多含不翻。就是意思太多瞭,翻譯不過來,還是把音給它保存下來。所以,薄伽梵它有兩點:一個,是世尊他能善巧分別法相。一切諸法性空,那是根本的。然後,從這種無有自性的一種性空基礎上,它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就在萬有差別過程當中,在這些萬有差別的過程當中,顯現瞭空,「空有不二」。所以說,這些一切因果,都是從空性當中產生。

  你要知道空,要知道有,而且空、有不是兩個東西,而是一個事物的兩個面。所以,佛依二諦而說法,那就是以真諦和俗諦。真諦,就是講空;俗諦,那就是講有。我們現在一般的人,就是有而不空,他就很能執著一些東西。以為有的東西就永遠是這樣,其實不是那樣,隨時隨地都會變。有的人,進瞭佛門,聽說有空。「空就空吧!」以為啥都沒有瞭。其實不是啥都沒有,空在有中,有在空中,空有不二。所以說佛,他就能夠善巧分別這些因果差別相,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他都能夠徹底通達。所以說,在講一切因果的時候,不為第一義諦;在講第一義諦的時候,能夠善巧安立世俗諦的因果相。所以說,這叫善巧分別,稱之為薄伽梵。沒有成佛,是沒有這種能力的。隻要成瞭佛瞭,他就有這種智慧,能夠依空有二諦圓融說法。

  第二層含義,就是能破。能破什麼?能破除眾生的根本無明以及種種煩惱。我們的眾生,就是在這些根本無明與種種煩惱當中生活。沒有智慧,那就是無明。你問他那個事情,這個我也不知道,那個我也不知道;這個我不清楚,那個我不清楚。不清楚的事情太多瞭。無明!有的人他還不謙虛,這樣我也懂,那樣我也懂。但是說出來,那就是開黃腔,亂說。這個也是無明。世間上的小聰明,自以為啥都懂,但是說出來啥都不是符合真理的。所以說,我們眾生都在這種根本無明當中。由於沒有智慧,所以會產生種種的煩惱,沒有獲得真正的一種解脫與自由。佛,他就是能夠破除這種煩惱,能夠破除執著;佛,就沒有這種根本無明和一切煩惱瞭。正因為他沒有無明,沒有煩惱,所以說今天才有能力教我們怎麼樣去破除煩惱,怎麼樣去認知真理。要是他自己還沒有到達這種地步,他要想教化眾生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說,世尊,世出世間最為尊貴,就因為他有這種能力。

  「遊化諸國」,「遊」,就是到處遊動;「化」,就是教化;「諸國」表示不是一個國傢,不僅僅是安住在一個地方。所以說,在這種遊化眾生的過程當中,他到瞭哪裡?到瞭「廣嚴城」。「廣嚴城」也就是我們佛經上經常提到的毗舍離。為什麼叫做「廣嚴城」呢?那裡國傢土地非常寬廣,那個地方人的文化素質非常高,而且物產非常豐富,人民的生活都非常安樂舒適。所以說,稱之為「廣嚴」。今天的學者考證,就在恒河以北,巴特那這個地方。那就是這個總的名字。佛就在那個地方。當時佛就在「廣嚴城」的城郊的「樂音樹」下。「樂音樹下」,那就是林子非常幽靜,而且那些樹木都像音樂一樣,風一吹它能夠產生各種各樣的奇妙音響,就像奏起音樂一樣,非常動聽。所以說,叫做「樂音樹」。

  「與大芘芻眾八千人俱」還有「菩薩摩訶薩」。這個「大芘芻眾」,我們今天所說「大芘芻眾」,都是證到那種無學果位的芘芻眾,那就稱之為「大芘芻眾」。這個「芘芻」(比丘),也就是出瞭傢,受瞭比丘戒。一般我們說有三層含義。一個方面,是乞士。上從諸佛,乞求佛法,以滋養自己的法身慧命。要求法,出瞭傢要當比丘,那就要求法!如果不求法,那你這個比丘怎麼當呢?不要隻是去求錢。隻是去求錢,你和世間上討口子沒什麼兩樣。所以說,主要還是在求法上。我們出傢是幹什麼?皈依三寶,學習佛法。今天,我們皈依三寶學法的人,對於求法沒有熱誠,對於聽經,對於聞法沒有熱誠。那是很缺乏的。要做一個真正的比丘很不容易!我們出傢修行僧團,就是依法而住,依法修行,和合精進於佛法。這就是僧眾的一種特征。

  如果說一個僧團不修法,不聽經,不聞法,沒有法作為一種攝持瞭,那就是跟世間上的烏合之眾沒什麼兩樣瞭。所以說,我們今天能夠聽經聞法,以法為核心。一個寺廟裡面,最寶貴的就是佛法;所有的比丘眾最尊重的,就是佛法瞭。它依據的一種核心,那就是佛法。所以說,要求法。這「大芘芻眾」,就是依法修行,破除煩惱,破除執著,證瞭無學果位。那個就是「大芘芻眾」。這「大芘芻眾」一共有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有三萬六千。「菩薩摩訶薩」和一般的菩薩不一樣。「摩訶薩」,一般要證瞭初地的菩薩,能夠破除無明瞭。主要你能夠破除一品無明,那個時間就有神通瞭,就能夠分身瞭,就能夠教化眾生瞭。所以說,像這樣的大菩薩,有三萬六千。

  其他的,還有那些「國王」,一些國傢的主人公。「大臣」,那些當大官的。「婆羅門」,就是專門搞祭祀的。「居士」,也就是居傢之士,專門修學的。還有「天」、「龍八部」,這就是護法的。包括那些「人非人眾」。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在這個時間有很多這樣的人圍繞著佛,佛正在給他們講經說法。這裡面有很多名詞,比如說「天、「龍八部」,都是我們平時講瞭又講,講瞭又講。這個地方,我們也就不再去詳細說瞭。

  爾時,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

  「爾時」,就是在這種「樂音林」中,大眾圍繞釋迦牟尼佛。這個時間,妙吉祥法王子,文殊師利法王子就因為佛的一種威神力的加被,從自己的座位上做起來瞭,然後「偏袒一肩」。今天,中國的人,漢地的人很少能夠理會。但你看那些搭密宗衣的,你就可以知道。平時,他就這樣搭著,你可以雙肩都蓋著。但是正式要請法的時候,要頂禮的時候不能那樣瞭。要把雙肩批著的拿下來,然後要亮出一隻膀子。平時,要偏袒右肩。你看我們這些密宗師傅們,他們的規矩都是這樣,要偏袒一邊。「右膝著地」,右膝蓋要跪在地上,這叫胡跪合掌。「向薄伽梵」,那就是向釋迦牟尼佛「曲躬合掌」。什麼叫「曲躬」?你要請法的,這都是請法的儀軌。身子,彎下來,我們說鞠躬;把掌合起來,這裡面都代表一些請法的儀軌。

  今天,有很多請法的腰也不彎一下,「誒,你給我講一講!」這個是什麼道理?就那樣輕輕易易地給你講啦?沒有恭敬心,你對佛法沒有恭敬心。請法,法是最尊貴的。佛法尊貴非請不說。你要請得不恭敬,不給你說。所以說,在聽經聞法的時候,一定要有這些規矩。「曲躬」,就是身體彎曲,鞠躬。「合掌」,十指連心。也是一種威儀。「十指」表示什麼?表示我們自己,菩薩修行的十度波羅蜜。所以說,我們在這些過程當中修學的時候,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是有些表法的。鞠躬合掌幹什麼呢?

  白言:「世尊!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消除,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

  「白言」,就是向世尊說。文殊師利菩薩就像釋迦牟尼佛請示,說:「世尊,惟願你老人傢給我們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什麼叫「如是相類」?就是像這種專門講說諸佛名號,哪一尊佛叫什麼名號,他在過去是怎麼發願,在因地當中是怎麼修行。就給我們講這個。為什麼要講這個呢?因為這世間上有許許多多的苦,而眾生福薄命淺,很不容易遇上諸佛出世。所以說,今天能夠得釋迦牟尼佛的慈悲,把這些諸佛的因緣果報講說給我們聽。他的名號叫什麼,因地發願怎麼樣發的,修行方法是怎麼樣來的,怎麼樣成就的。他的國土又是怎麼樣的莊嚴,他怎麼樣講經說法,對於眾生有哪一些利益作用。就是講這些。

  所以說這樣,佛不僅僅是一尊,就是如是向內,凡是這個種類的你都可以說。基本大願,殊勝功德。那些成佛,是果上的結果瞭,在他的因地當中怎麼修呢?主要是看他發的願力。這個願力,給我們所有的眾生目前的發心就非常相關。也許今天叫你成佛,你覺得很不可思議。「佛都能夠輕易地成嗎?」你沒有自信。但是給你說,佛也是人做的,他能夠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夠做到。我們一下子做不到,我們能夠慢慢做嘛。他最初凡夫的時候,他也是從發願而修行。所以說,他怎麼發願,我們就學著怎麼發願。隻要你有這種願心瞭,有這種自願心瞭。人貴立志,如果不立志向,一個人一輩子沒什麼成就。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立志向。沒有志向是不成就的。

  今天問你要幹什麼?「哎呀,我不知道。」你不知道,就沒有志向,就是在無明當中。每一個人要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內心裡需求的是什麼。不要讓人傢給你說。人傢給你說,那就不行。今天叫你去搶人,你幹不幹?叫你去自殺,你幹不幹?不能那樣。我們的命運不能交給別人,而要交給自己。有許許多多的人都勸我不要出傢,我說:「不行,你是你,我是我。」我以為出傢很快樂,我就來出傢;你以為你在傢很快樂,那你就在傢,道不同不相為盟嘛!對不對?每一個人要清楚自己知道什麼,你內心的真正需求是什麼。人要認識自己啊!如果不認識自己的時候,把我們自己的一種命運交給別人,那是很悲慘的。所以說,佛要求我們要有自尊、自重。要自己認識自己。誰是自己最好的老師?我們自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我們自己也是自己最好的老師。因為你內心的煩惱,你最清楚。

  也許你找到哪個法師,法師沒有他心通,不知道你內心裡面的煩惱。但是,你找到自己,你自己知道煩惱在哪兒;你也許找到一個上師,上師也許礙於情面,你有什麼錯誤他也不好跟你說。說重瞭,你內心裡面要起逆反心理,心裡不高興。上師本來是非常慈悲的,結果你就逃跑瞭。「他天天說我的不對,他天天說我這些犯戒的事情,我在他面前一點隱私都沒有,非常恐懼。」你就跑掉瞭。不敢。「哎呀,上師太嚴格瞭!」他不敢,接受不瞭這樣的管教和教育。不知道上師是慈悲,幫助自己。跑掉瞭。管得太松瞭,他的內心裡面也不具足。「那個上師怎麼不管我呢?」所以說,能夠恰如其分地,那個上師是誰啊?自性上師。你自己知道,你的過錯是什麼;你自己也知道,你最容易犯的過錯是什麼;你自己也知道,你是幹好事,還是幹壞事。對不對?每一個人再笨,再笨,最基礎的這些他知道。不要給別人說,給自己說。

  所以說,佛他講經說法,就是要要求你自覺自願的。佛,他不用神通,不用他心通。比如說:「哎呀,我用他心通一觀察,你們這些都是壞蛋,都要出來懺悔。」他沒有這樣的。就有一次,釋迦牟尼佛該誦戒瞭,但是到瞭夜半他還沒有誦。人傢就問他:「佛,今天是誦戒的日子,你老人傢為什麼不誦戒呢?」釋迦牟尼佛就說:「在眾眾當中有不清凈的,所以說我今天不誦戒。」那個舍利佛就運用神通一觀察這裡面誰犯瞭戒瞭,誰不清凈瞭。然後利用神通,把他拉出來,把他趕出去。釋迦牟尼佛就批評舍利佛:「不能這樣幹,我們佛教是尊重人的,要讓他自覺自願。你利用神通,利用他心通去觀察,眾生在你面前那不很恐懼嗎?」當然很恐懼瞭,不要說利用他心通瞭,我們就說安個監控,一般寺廟裡面的僧眾都很怕。「你這樣一安監控以後,我還(敢)幹什麼呢?」沒有藏匿之地瞭。所以說,他總是讓我們自覺自願。

  那麼我們今天學習佛法,實際上就是要發揚這種自覺自願。你看看內心裡面,真正需求的是什麼,你看看你每一天究竟在幹什麼。你是在做壞事,還是在做善事呢?所以說,自己要尊重自己,不要看別人的臉色。別人的臉色有什麼可看的?要做自己的主人公,要做到自己真實需求什麼。這個裡面誰最清楚?你自己最清楚。「我肚子餓瞭,我吃三碗,吃兩碗,剛好合適。」那你自己知道,別人怎麼知道呢?人傢非常殷勤地在那兒勸你:「再吃一碗,再吃一碗,再吃一碗。」喔!你沒有智慧,你掌握不瞭。「吃就吃嘛!」結果把自己給脹翻瞭。完瞭!能那樣嗎?那就不行。那種人,就是世間上所說的傻瓜、笨蛋,沒有保堤,最後把自己給脹翻掉瞭。有沒有這樣的人呢?我想我們在座的大多數,都還是能夠分清楚的。「我吃三碗,夠瞭。」「我吃兩碗,夠瞭。你再勸我,我也不吃瞭!」對不對?自己最清楚自己的事情。

  所以說,這個時間我們要做自己的朋友,做自己的知心,做自己的老師,乃至自己要教導自己。所以說,我們自己從內心裡面發願,可以向佛的本願學習。果地上的功德,那是以後的事情瞭。修行是水到渠成,不要要求。隻問耕耘,不問收獲。隻要因果正確瞭,我們就在因地上下手。但是,今天很多人就不在因地上下手,天天要求結果。「師父,我什麼時間成佛?」「師父,我什麼時間開悟?」「師父,我什麼時間得定?」不要問別人,問你自己。一個人跑來:「師父,我應該怎麼辦?」應該怎麼辦你清楚嘛。平時給你講經說法,講那麼多。難道我們自己連做什麼都分辨不清楚嗎?

  所以,我們學習這個佛的根本大願,這個就是因地當中的發心。依據這種根本大願,來落實在我們自己身、口、意三業,好好地修行。將來那些殊勝功德,我們自己也能得到。所以說,文殊師利菩薩很有智慧,他就請求釋迦牟尼佛,把這些佛的本願,他是怎麼發願的,他是怎麼修行的,他成就瞭哪些殊勝功德,把這些給我們說一說。為什麼要這樣說呢?「令諸聞者業障消除」,就是要讓聽到《藥師經》的人要消除一切業障。這就是文殊菩薩的一種發心。因為我們現在有錯誤的業,對不對?有這些錯誤的業障礙自己的時候,想找錢,找不瞭;想幸福,幸福不瞭;想和諧,和諧不瞭。這個根本原因在哪裡?就在業障。那些錯誤的業。所以說,文殊師利菩薩就要用他自己的智慧來請法,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夠把那些障礙他幸福快樂的那種錯誤的業,能夠完全消除。

  近而「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釋迦牟尼佛,你老人傢有一天涅槃以後,那些像法的時期,末法的時期,那些眾生沒有見你老人傢,也沒聽你老人傢講經說法,如果你今天說瞭之後,我們把這些經典集結下來,以後那些像法的時候,末法的時候,那些眾生也能夠看到那些《藥師經》。」對不對?就這個意思。「你老人傢今天把這個《藥師經》說下來,然後把它集結下來,讓以後的眾生也能夠看到這個《藥師經》。」看到《藥師經》,知道藥師佛發瞭十二個根本大願,然後,依這十二個大願,精進修行,所以今天終於成佛,成瞭藥師琉璃佛。他能夠成,我能不能夠成呢?照樣能夠成。怎麼成呢?你也要去學習藥師佛的十二個大願。所以說,就由於這樣的因果,教給你瞭,但是說句老實話,我們念《藥師經》念瞭多少瞭?你理不理會文殊師利菩薩他的用心呢?他把這本經,請求釋迦牟尼佛說出來。說出來它的利益,一個方面是幫助我們消除業障,另外一個方面要讓我們跟著藥師佛去學習。所以,這是文殊師利菩薩的一種發心。我們要領會文殊師利菩薩的一種發心。要不然的話,我們就對不起文殊師利菩薩瞭。

  爾時,世尊贊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勸請我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為拔業障所纏有情,利益安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汝今諦聽,極善思惟,當為汝說」。曼殊室利言:「唯然!願說,我等樂聞」。

  在這個時間,文殊師利菩薩請求釋迦牟尼佛講說。這個時間,釋迦世尊非常贊嘆妙吉祥菩薩,非常贊嘆文殊師利菩薩。這時說:「善哉!善哉!」就是太好瞭。你這個提問,提得太及時瞭,提得太好瞭。「曼殊室利!汝以大悲」你是因為大悲心,而勸請我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你看看,釋迦牟尼佛非常理解文殊師利菩薩。「你為什麼請我說這個經呢?我知道,我理解瞭。你是以大悲心,要利益將來的眾生,要讓所有的眾生都能夠拔除業障。」你看看,這個師徒之間好默契。他一說話,佛就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說,而且還非常贊嘆。你看,佛對於弟子就是這樣。經常贊嘆,經常鼓勵。在這樣的過程當中,這些弟子他的內心是非常愉快的。對不對?誰不喜歡聽別人贊嘆呢!你所做的事業,別人沒有理解,沒有肯定,那就非常糟糕啊!做瞭很多事情,人傢不理解,這很糟糕!你所做的事情,人傢都一一二二地看在眼裡面。佛,他就沒有一個遺漏的,佛都理解。「你這個很好啊!你以大悲心來勸請我說諸佛名號的本願功德。」

  你的利益「為拔業障所纏有情」,就是讓那些在業障纏縛當中的有情,能夠拔除他們的業障,利益安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文殊師利菩薩的所有發心,釋迦牟尼佛從頭到尾,從內到外沒有遺漏地都理解。這就是老師。你要遇上這樣的老師,心情就很高興瞭。「汝今諦聽,極善思惟」,今天你這樣勸請我,好,我就給你說,但是你要好好聽。「諦聽」、「諦聽」,什麼叫「諦聽」?專心一意地聽,不要三心二意。你今天聽經聞法,是不是在諦聽?你要三心二意,又在打手機,又在發信息,又在打瞌睡,又在打妄想,那就不叫諦聽瞭。所以說諦聽,就是專專心心地聽。「極善思惟」,聽瞭之後,要好好思維這種道理。「當為汝說」,我現在就給你講說諸佛的本願功德以及他們的名號。你看看,佛在講經說法之前,就把應該要怎麼樣的一種聽法態度教給我們瞭。要「諦聽」,要「極善思惟」。如果說沒有悟性的,看《藥師經》看不懂的。你不要說很簡單,但是今天有多少人看懂瞭?一個,你要理解文殊師利菩薩的發心。二個,人傢在這兒講,講瞭之後你真的就能按照《藥師經》的十二個大願去發願嗎?很多人他就不願意。就僅僅求藥師佛給我們消災,我們自己不消災。這個時間,還是一種迷信。

  這十二個大願,你僅僅看作是藥師佛的大願,沒有看做我們也可以發這樣的大願,那你還是沒有看懂。而且,把《藥師經》講瞭,藥師的名號有多麼不可思議,《藥師經》有多少功德利益,然後能夠得到什麼好處,這一些全部給你講瞭。但是,你的信心呢?沒有發起來。沒有發起來,給你講這部經其實你就沒有相應。給你講說這個經,就是要你聽聞,思維。聽瞭之後要思維。怎麼思維?把這部經從頭到尾的道理,在我們內心裡面,一遍又一遍地思維。你思維過沒有?如果沒有思維,表面上說我們真正懂瞭藥師佛的好處,但是你並沒真懂。佛法真正地修行,就在極善思維當中!這就是上師經常給我們強調的「念念不忘」,這就叫極善思維。

  如果說,你不是念念不忘,那就不叫極善思維。如果說,你隨時隨地都不忘藥師佛的十二個大願,不忘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功德,那這個時間,你的內心裡面就會感恩藥師佛,就會升起清凈的信心。由於這樣的信心,你就會按照藥師佛的這種大願去修行。我們的內心裡面,藥師佛和我們就合二為一。他就在我們自己的內心,就是我們修法的本尊。如果說你念念不忘的話,他就可以成為我們的本尊;如果說你念念不忘的話,他就安住於我們內心;如果說你念念不忘的話,藥師佛隨時隨地都能夠保護我們。而且,我們也能得到藥師佛的加持,我們也能成為藥師。我們的心光,自己內心的法身光明就可以顯發出來。所以說,要極善思維。那就是念念不忘、如理如法地去思維,再一再二地去思維,要深深地印入自己內心裡面。讓它在自己內心裡面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要這樣。所以說,你如果思維一遍,沒有兩遍、三遍,沒有四遍,印象不深。如果印象不深,你僅僅是把它當作身外的佛,沒有當作自性的佛,那就很不具足。所以說,「諦聽」和「極善思維」,這六個字是我們在聽一切經法當中都要註意的。這就是聽法的一種態度。那就是,要牢記我們平時所說的念念不忘。親近善知識,諦聽佛法以後,念念不忘,要在內心裡面一遍又一遍地去思維。然後通過這種極善思維,來轉變我們自己的內心。

  你要不懂這個道理,我給你打個比方:就像世間上的人一樣,他對你有好處。首先你知不知道他對你有好處?你不知道。人傢也許從旁邊給你介紹瞭,但是如果你這個人不知恩、報恩那就糟糕瞭。所以,你要觀察這個人對你的好處,一遍又一遍地觀察,一天又一天地觀察。當你真正觀察到他對你有利益,有好處的時候,你的內心是非常歡喜的。對不對?你一見到他,你的歡喜就能產生。你一遇上困難,就可以想到他:「哎呀,要是這個人在的話,我就不用操心這個瞭。」「要是這個人在的話,我這個事情就解決瞭。」「要是這個人在的話,我這個事情立馬就能辦瞭。」為啥呢?平時受他的好處太多。隻要你老實觀察這樣的話,你的內心就非常歡喜他,非常想念他,隨時隨地離不開他。對不對?我們人與人之間的好感,怎麼樣產生的呢?就是這樣產生的。所以這種極善思維,一遍又一遍地思維非常重要!

  「曼殊室利言:『唯然!願說,我等樂聞』。」「唯然」是什麼?是曼殊室利菩薩答應釋迦牟尼佛:「好,你老人傢教導我要諦聽,要極善思維,我一定做到。」「願說」就是願意聽你老人傢說。我等非常喜歡。一次又一次地來表示,他喜歡聽這樣的經。所以說,這個就是一個反應哦!你看經書裡面,它都有問有答。釋迦牟尼佛看到文殊師利菩薩,一說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文殊師利菩薩趕緊把自己的反應交代給釋迦牟尼佛:「我非常喜歡,你老人傢講吧!」是這樣的一種心態。今天講經說法,我到大多數地方去講經說法,一說,一問,他把眼睛閉上,也不管你,他也不看你,聽沒聽清楚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在打瞌睡還是在入定,你也不知道。你問他聽懂沒聽懂,他也不回答。這個是很不相應。

  聽經,要極善思維!以非常歡喜的心態看著,進行交流。視覺上的交流,聽覺上的交流,還有感官上的一種交流,隨時隨地都要交流。當有這種交流的時候,那才相應。所以說你看看,釋迦牟尼佛與文殊師利菩薩,人傢就一問一答,扣得非常緊,沒有一個脫節的地方。下面。

  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十兢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凈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令諸有情,所求皆得。

  正式來說瞭。佛就告訴文殊師利菩薩:「從這個娑婆世界向東方去,『過十兢伽沙等佛土』。」「兢伽沙」是什麼?「兢伽」就表示恒河。恒河裡面的沙。所以說佛土,就是一個佛的化土。我們今天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化土相當於什麼?一時天下,這個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他老人傢的一個化土。今天的天文學傢都沒有辦法。所以,這個三千大千世界平時大傢沒有理解,你要是理解瞭,那就不同瞭。一個須彌山,然後一個日月繞須彌山而行,然後四大護尊,這是一個小世界。一千個這樣的小千世界,構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稱之為大千世界。所以說,一千個大千世界。你看,三千大千世界,三個千聯合起來的。我們今天所說,一個銀河系,一個太陽、月亮。你看看,這樣的世界有多大?今天我們的科學,跑到月球上去就瞭不起瞭,對不對?他隻能跑到一個月球上,太陽上還去不瞭。那你還是一千個小千世界當中的千分之一個世界,你都還不知道。還不要說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你怎麼去理解?所以說,佛的國土那是非常廣大的。所以要超過東方,距離有十兢伽沙的佛土,有十個恒河裡面的沙子那麼多。一個恒河的沙子你數得清嗎?更不要說十個恒河裡面的沙子瞭。根本就數不清。所以說,像那麼多的國土,像那麼多個三千大千世界,那個距離就遠瞭。

  「有世界名凈琉璃」,有一個佛的世界,就叫凈琉璃世界。「凈」是清凈,沒有煩惱,沒有染污,沒有人我執,沒有法我執,這個清凈。「琉璃」,我們就說非常光明,就像那種湛藍的天空一樣。在佛的一種世界裡面,有一尊佛,他叫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這個就是佛的十個通稱,十個稱號。「如來」,我們昨天已經說瞭,如其本來。「應」,也就是眾生有什麼所求,他都能夠感應於眾生。「正等覺」,就是世間怎麼樣的,他都能夠正確無誤地覺悟。而且,不多一點,不少一點,恰如其分。有這樣的一種覺悟智慧。「明行圓滿」,「明行」,就是光明地一種修行,智慧地一種修行。對於世間上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真理,都能夠完全圓滿。還「善逝」,他不止是如來,還能「善逝」。什麼叫「善逝」?去無所去,生本無生,無來無去,那叫善逝。「世間解」呢?就是世出世間一切因果,都能夠完全瞭解。「無上士」,沒有人再超過他瞭。那叫無上士。「調禦丈夫」,不僅僅是調服自己內心的煩惱,還能調服所有眾生的煩惱,那就是調禦丈夫。「天人師」,一切天,一切人類都以他為自己的老師。「佛」,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薄伽梵」,就是世出世間最為尊貴,也叫世尊。所以說,這就是講佛的名號。

  那麼,這些佛的名號,你要去經常念。我們漢族地區非常喜歡這種簡略,都稱之為佛,稱之為世尊,他以為也就可以瞭,說出來好象並不太如理如法。以前,說是誰,是宗喀巴大師,還是誰,在禮拜三十五佛,八十八佛的時候。最後他就發現,自己拜出來的佛怎麼全部沒有頭部呢?怎麼隻能看到身體,不能看到頭部。最後一問護法,護法就給他說:「哎呀,你沒有把佛的名號念全。」你看,我們念八十八佛的時候,什麼寶光佛、栴檀佛。對不對?你隻能夠這樣念。但是,在黃教裡面,宗喀巴大師那個系統他還有這個良好的習慣。就是非得要把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這十個名號都要稱全。當你這樣稱全的時候,他這樣去禮拜,所有佛全部的身體都顯現瞭。這也是一個我們今天值得學習的,那是一個傳統。我們今天就好簡潔,稱個佛他已經不耐煩瞭。所以說,我們今天從這一意義當中,多去學習人傢古人是怎麼修行的。我們今天減過去減過來,減得什麼都不說瞭,修行都不修瞭。那就很艱難。

  下面,「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令諸有情,所求皆得。」這個時間,他在行菩薩道的時候,最初修行的時候,他就發瞭十二個大願。十二個大願都不僅僅是為自己發的,而是為眾生所發的。要讓眾生有求,就能夠滿足。要學習這種發願!我們今天是發什麼願都圍繞自己。「佛啊,你要讓我長得漂亮一些啊!」「佛啊,你要讓我長得健康一些啊!」從來沒有發心讓眾生怎麼樣。這就是眾生的一種自私自利心。就由於這樣的自私自利心,讓我們很久很久都得不到解脫。所以,愛我即是一切惡的根源,愛眾生就是一切善根的基礎。你要是老是執著於自私自利,那麼這種自私自利就成為萬惡的根源。我們做一切惡法,不就是從這個「我」執開始的嘛;我們的一切煩惱,都不就是從一切的「我」執開始的嘛。所以說,佛法的根本目標就是要對治我執。如果不對治我執,那沒有辦法瞭。越修越貢高我慢,越修那種堅固執著越厲害。那就非常艱難瞭。

  這十二個大願。所以說我們今天就要學習藥師琉璃光如來,他發十二個大願,每一個願都是讓所有的眾生所求皆得。我們也能夠把這種心態一轉變過來的時候,你的修行就具足瞭。今天什麼叫修行?這就是一個根本的修行。你能不能夠不為自己著想?能不能夠全心全意地為受苦受難的眾生著想?今天我們大乘佛法的一種根本修行,就在於把這種重心要轉變。以前沒有修行的時候,那就是一心一意地隻是圍著自己打轉。今天修習大乘法,發菩提心,它的一種根本修行也就是要把過去多生累劫圍繞自己轉的習慣,現在要改正。怎麼改正呢?現在重心就要放在利益眾生上,重心就要放在為勞苦大眾去服務。

  所以說,我們今天出傢人當中法師們很多,叢林當中能幹的人也多,藏龍臥虎。但是每一個人都不發心。你叫他出來做監院,不做。叫他出來做方丈,不做。寧願下地獄,我也不做。為啥呢?當方丈和尚太辛苦!要開會,要到處去應酬,吃喝拉撒都要找他。太苦!不願幹!你叫他當傢,他也不幹。方丈和尚你不當,當傢你不幹,你來帶眾嘛。帶眾也不幹。你叫他講講課,講課也不幹。缺少一種為大眾發心的心,隨時隨地就隻圖自己舒服。吃瞭飯,往自己寢室裡面一鉆,門一關,巴浪鼓一搖:「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好自在,好逍遙。當然逍遙瞭,你隻管自己當然逍遙瞭。能不能夠為常住上發點心?能不能夠為弘揚佛法發點心?每一個人都關起門來,你不管,我不管。這個時間怎麼辦?

  我們聖水寺也有。我說:「你今天當個知事怎麼樣?」「不當!」我說:「你為什麼不當呢?」「修行是個人的事情嘛,你不要管我。」我說:「行,那你吃飯我們不管咯,你上廁所我也不管瞭,房子我也不修瞭。」那你修行就是隻管自己瞭。既然你自己管自己,常住上為什麼要管你呢?你不是喜歡修行嗎?修行人就在樹子下坐坐,參禪打坐就行瞭,不用坐在房間裡面。你坐在房間裡面,人傢要給你修房子,要費很多功夫嘛。你要進廁所,我也不給你修廁所,你隨便拉。可以瞭。可不可以?都不行嘛。你要喝水,我們要給你牽水管;你要用電,我們要給你拉電燈;你要住房子,常住上給你修房子。什麼常住上都要管你。為什麼你就不管常住呢?所以說「叢林養納子,納子養道德,道德保叢林。」這是相輔相成的。要發大心,不發大心你那種修行什麼時間能成功呢?說瞭老實話,說瞭一百個大劫,你還是圍繞自己轉。說明你那個自私自利的心,還是沒有改過來。

  今天如果說,你能夠把這個發心一下子能夠改過來,那就說你超過三大阿僧祗劫,能夠破我執,能夠轉化這種利益眾生的心,那就對瞭。這種修行隻需要你的思維習慣一變,你就超過瞭多少修行的時間,就這麼輕松。但是你就不願意幹,你就是改不轉來,你就是非得要為自己著想,而不為大眾著想。所以說,有的修行為什麼要經歷那麼長的時間呢?就因為我們自己習慣地執著於自己的東西,不願意改過來。我們今天說瞭,大眾願不願意發心呢?如果大眾願意發心,今天就可以幹,明天就可以幹。就跟方丈和尚請求,我今天主動發心,你派我一個什麼事。你看你敢不敢?好多人就不敢。在傢裡也是,這樣也不管,那樣也不管。「我要修行,你們別打擾我!煮飯,你們煮;買菜,你們買;帶娃娃,你們帶。一切都不管我的事。」沒有學佛之前人傢看你還像個人,一學佛之後人傢看你像個神。就隻能把你供起來瞭。但是,人傢供其他佛菩薩,受點香火也就可以瞭。但是你這個神,比那些菩薩還要麻煩,不僅僅要受香火,還要金錢,還要飯吃。還什麼都要!你說你麻煩不麻煩!你這個神又不是很崇高,他跟人也差不多。你是人,你就要做人的事情。

  這個時間,一定要把自私自利的心改轉過來。你不改轉過來,你說你修行,你修什麼嘛!修到哪裡去瞭嘛!每個人都修修修修修,就修到房間裡關起來,鉆進箱子裡面蓋起來。那怎麼修嘛!所以說,這個地方大傢要清楚,藥師佛法的十二個大願,其實願願都是讓眾生所求皆得。你就要學習這種心!這就是總說。下面是別敘。我們看第一個大願。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好,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藥師佛所發的第一個大願,那就是生佛平等願。眾生與佛是平等的。從理性上來說是平等,從他發願來說也要平等。他發願和理性,那是一致的。依真理而發願的,你所發的願那就是真真實實,符合真理的。你這個願就發得真。你不違背於客觀規律,不違背於法身真理。你這樣發願,那就是能夠依佛法,不要違背於佛法而去發願。很多人也發願,他發的啥願呢?「釋迦牟尼佛,我不修行,我要去偷,我要去搶,啥壞事我都要去幹,但是你一定還要保佑我成佛!」有這種好事沒有,你說?沒有嘛。違背客觀因果道理,你這個願不善巧,往往就是偷心不死,到最後成功不瞭。你看看藥師佛所發的願,從道理上來說生佛平等,於是他發願,也要求生佛平等。這個是符合於佛法的,符合於真理的。你就要不違背於真理而發願,不違背於因果而發願。這個才好!你所發的願才善巧。

  所以說,藥師佛發願,願「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什麼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覺。我不說我現在辦得到,現在辦得到那就是打妄語瞭,對不對?但是,我將來總有一天要成佛!我成佛瞭的時候,我要怎麼辦?那就是像今天的一種長遠規劃。我們建一個房屋,它要有規劃,有設計。我們要成佛,你也要有個設計。怎麼設計?就要依照真理來設計。要學一學設計學、規劃學。我們今天學佛,你要學《菩提道次第廣論》,要學《密宗道次第廣論》。為啥呢?隻有學瞭之後,這些才教你怎麼樣去修行,一個整體的步驟是怎麼樣的,肩胛結構是怎麼樣的。你才能夠懂這些設計學,才能夠懂這些規劃學。對於自己一輩子修學佛法的道路,你才清楚。如果說你沒有這種學習,你怎麼設計?設計出來的都是不先進的,都是落後的。那就不行。所以說,一定要先學習,學過瞭之後,取得瞭設計師的資格瞭你再來設計。我們學佛法也是這樣。你要發願,你要設計,不要亂發,要學過瞭之後再來發。

  所以,他發願在得到正等正覺的時候,「自身光明,熾然照耀」,就是要讓自己的身體內外透徹,光明充滿,不黑暗。「無量無邊世界」,讓我自己的光明能夠照亮無量無邊的世界。他這個大願發得好啊!這個光明,是代表什麼?在我們自己學習過程當中,我們說這種光明代表智慧。以智慧來照亮無量無邊的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好,莊嚴其身」,所以說他的身體都是長得非常莊嚴的。你看哪一尊佛是醜陋的佛?沒有醜陋的佛。每一尊佛,最起碼的都是三十二種相,八十種好。非常圓滿,眾生一見就歡喜!我們今天也要發願哦!要莊嚴其身,要長得非常健康,非常圓滿,讓所有的眾生一見就歡喜。這樣你講經說法,人傢很容易聽。

  能夠「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這最後兩句話非常重要。「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就是說,讓一切眾生都能夠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讓一切眾生都能夠自身充滿光明,讓一切眾生的光明都能夠照耀無量無邊的世界,讓一切眾生都能夠得到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好。這叫生佛平等。他這種願心,就有這麼大!那麼我們發心呢?就要讓所有的眾生都要得到這種好處。你看這種願,就發得非常大。當然這種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如果說要詳細地講起來,那裡面的學問深瞭。我們這個地方就不再詳細地講瞭,簡單給你說一說。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凈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於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這叫開曉事業願。所以說,藥師琉璃光如來說:「我將來得到正等菩提的時候,願我的身體像琉璃一樣,內外都非常明白幹凈,沒有一些污點,沒有一些染污。」「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自身是光明的。今天你的身體光不光明?一切眾生都有光明,但是為我們自己的煩惱、執著所遮蔽瞭。如果說你沒有煩惱的話,你的面容還要更美麗一些,乃至你的臉上不打蠟它也有光明。今天那個女士美容,打蠟,塗這樣,塗那樣它才能顯得有點光明。但是,佛的美容不打蠟,從哪裡來?從內心裡面來。內心裡面沒有執著、沒有煩惱、沒有無明、沒有黑暗,於是整個人的身體都是光明的。「功德巍巍」,自己的身心是由於八萬四千功德,無量無邊功德而成就的。所以說,那個身體是由功德而成就的身體。

  「身善安住,焰網莊嚴」,你看看,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他的周身,就像有火焰一樣,「焰網莊嚴」。所以說,身體住在善法當中,善巧地安住於法當中。「過於日月」,他的光明能夠超過日月的光明。你看看,太陽夠不夠大呀?但是,如果說你有這種光明的時候,你在太陽底下,太陽照不瞭你,傷害不瞭你。為啥呢?你的光明比太陽還要厲害。所以說,那就是藥師如來所發的大願。

  「幽冥眾生,悉蒙開曉」。前面,是自我的莊嚴;後面,以自我的莊嚴來莊嚴眾生。這就是一個本末次第。如果說你連自己都得不到好處,你怎麼能讓眾生得到好處呢?所以說,他自己得到這種好處以後,他的光明照到幽冥界的眾生,幽冥界的眾生都能夠開悟,都能夠明白道理。這種光明,一照到他身體的時候,他就能開悟。

  「隨意所趣,作諸事業」,就是他的光明照到這些幽冥界眾生的時候,那些眾生都能夠隨意承辦自己的事業。你看看,這很簡單瞭嘛,隻要有藥師琉璃光,一照到他身體的時候,一得到藥師琉璃光的加被以後,眾生的一切事情都自然而然地成就瞭。你看看,這是利益眾生。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這個時間,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建設小康世界、中康世界、大康世界。什麼叫小康,什麼叫中康,什麼叫大康?就是我們藥師佛的第三個大願。他將來得到正等菩提的時候,要用他無量無邊的智慧和佛法,來讓所以一切的眾生都能夠得到無盡所受用物。什麼叫「無盡所受用物」?無量無邊,你想要什麼有什麼。你想吃什麼,這些東西都能夠自然成就;沒有房子,有房子;沒有吃的,有吃的;沒有穿的,給你穿的。這就是由於諸佛的願力所成就的。我們今天是由誰成就的?由三寶的威力成就的,由十方善男信女的供養所成就的,由常住上所成就的,由國傢的政策所成就的。對不對?今天我們是由這樣成就的。那麼,將來藥師佛成佛的時候,他利用自己的願力,利用自己的智慧,利用自己的神通就可以讓眾生都得到。

  「莫令眾生有所乏少」,所以說到那個時候,他的一切現實的用具,一切資生用物都是自然而然具足的。我們今天說發展生產力,從哪裡發展生產力?從心上發展。要想和諧,從心來。要想發展社會,要辦開發公司,要搞改革開放,都要從自心來,要從道德上來。物質上的東西,你找到開發的說不定就把它破壞掉瞭。人傢開發昭覺寺,然後旅遊公司就進來瞭,大汽車就進來瞭,大喇叭成天給你喊。那個道場就不稱其為道場瞭,那就糟糕瞭!對不對?那種開發,是有破壞性的開發。他一開發走瞭,你在後面你就收拾攤子,破磚頭、破瓦片、臟東西、垃圾。那就沒有辦法瞭。我們要怎麼樣開發?要從內心裡面開發智慧!有智慧的人,有願力的人,有福德的人,這種資生用具自然成就。對於外在的世間上,沒有損傷,還有增長。

  所以說,這跟西方極樂世界有什麼區別呢?沒什麼區別。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樣,你想什麼有什麼。但是,都是由於佛陀的願力而成就的,由於佛的智慧方便而成就的。你要從這種願力當中,來成就這些。這是第三個大願。就要讓所有的眾生,在物質上一點都不缺乏。這不就是我們今天所追求的嘛。你要鈔票,鈔票大大的有;你要吃什麼,什麼都有;你要玩汽車,什麼名牌汽車都有,哪裡還用得著汽車。從內江開到成都起碼要兩個小時,如果你再開得快,對不起,罰單就來瞭。但是,如果說你有神通,西方極樂世界有神通,你那個汽車抵得上神通嗎?我看它那個神通就是高級汽車。一閃念,過去瞭;一瞬間,十萬億佛土走過來瞭。你什麼汽車比得上它這個?所以說,這些都是佛的一種智慧裡面流露出來的。我們今天就要學習這種。

  假如將來都是一種道德的社會瞭,你憂不憂愁?不憂愁。今天世間上的人為難出傢人的一句話,就是經常所說:「哎呀,你們這些出傢人又不懂這些,又不做生意,又不治理國傢,啥也不幹,成天就抱著個木魚『嗑嗑嗑,嗑嗑嗑』,去念。念過去,念過來,你念餓瞭之後,誰拿飯給你吃啊?」他說:「你們都跑去出傢去瞭,這世間上的人越來越少,都不結婚,都不生娃娃,這個世間怎麼辦?」他說:「傳宗接代都傳不下去瞭。」可不可能傳不下去瞭?西方極樂世界無有女人,但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那些諸佛菩薩有多少?他是不是就絕後瞭?沒有。它方世界的眾生,有很多都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怎麼可能絕後呢?對不對?不可能絕後。有的人說:「你出傢人,你不生產,都去出傢瞭,這個社會怎麼辦?這個經濟還要不要發展?」我給你說,一切人都出傢瞭,一切人都從道德、智慧、方便上具足成就瞭,誰用得著去搞生產?不用搞生產瞭。

  然後,我們的自心就是很好的生產能力,我們自心就能變現很多如意的東西出來。你要什麼,它就可以成就什麼。對不對?你看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樣,琉璃光如來的凈土也是這樣。用得著你一鋤頭一鋤頭地去挖?你那叫破壞生態。又能不破壞生態,又能夠發展生產力,佛教就提出瞭一種可行的方法。那就是從我們自己的道德當中,從我們自己修心過程當中,把我們自心的能量全部顯發出來。你就可以。諸佛可以成就,我們也可以成就。這個理論,大傢可以去探討探討。今天在建設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社會當中,你把這個理論一探討出來,將來那個能量就不缺乏瞭。因為啥呢?我們能夠發菩提心,這個能量就來瞭;能夠發出離心,這個能量就來瞭。

  我們今天,就面臨著能源缺乏。你看越南又要打仗瞭,和中國又在開始摩擦瞭。為啥呢?南沙群島有二十多個島嶼被越南占去瞭。為啥要占呢?因為那個地方石油很多。越南要去開發石油,中國也要開發石油。還有好多個國傢都聲稱,對那個地方有主權。於是,把武器準備好瞭,我要開發,你要開發,誰打得贏,誰就是大哥。那就是要幹架。他搶什麼?搶能源。這個世間上,以後最緊張的就是能源缺乏。但是,今天有很多人在說,怎麼來研究這個能源呢?能源來自哪裡?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你石油也好,天然氣也好,有的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你開發瞭,他開發瞭,開發一點少一點,將來它就會缺乏。我們今天為這個能源打仗,將來呢?沒有瞭。怎麼辦?你想打都打不成瞭。今天你也開發,他也開發。開發瞭之後,地球資源缺乏瞭,下一代怎麼辦?下一代又受苦瞭。所以說,我們今天還是要節約的好。

  為什麼要去開發石油呢?高價錢。為什麼要賣高價錢呢?汽車太多瞭,沒有神通隻能開汽車。開汽車要燒很多汽油,你能不能夠坐自行車呢?能不能夠步行?能嘛。從城裡面過來,你走走路,還要健康一些。你開個小汽車,說不定還堵車,你過不來。堵一個車,一個小時,你要燒多少的油?回去你要加多少的油?中國沒有油瞭,它又要去南沙群島開發,又要去跟越南打仗。那要怎麼辦?惡性循環。要知道一切能源來源於什麼地方?最高的能量,來源於自心的能量;最高的能量,來源於利益眾生菩提心的能量。能夠把這個菩提心發起來,我們就能夠發展生產力。所以說,佛教的一種力量在這個地方,可惜很多人都不研究。也不探討這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說,今天的人經濟發達瞭,人性墮落瞭,道德淪喪瞭,物質不斷地被破壞瞭。物質發展到今天,科技發展到今天,我們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幸福。而且,戰爭越來越升級,污染越來越升級,能源越來越匱乏,我們的幸福感越來越脆弱。這個路,走偏瞭。所以我們今天學佛的,好好學的時候那就不一樣瞭。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這個叫安立大道願。就要讓所有的眾生,都安置在大乘佛法當中。藥師佛有這種大願!那麼你們今天發的願,發的是什麼?我隻要一棟小洋房、小別墅、小汽車就夠瞭。光想自己,不想眾生。所以,這就違背瞭大乘佛法的理念。藥師佛所發的第四個大願,那就是讓那些「有情行邪道者」,思想發生錯誤的,行為發生錯誤的乃至語言發生錯誤的,都要讓他們糾正過來。身、口、意三業錯誤瞭,就是對世間上最大的染污,最大的破壞。今天要讓這些做錯事情的徹底改正過來,讓他們都能安住在菩提道中,都能夠依照菩提道次第修行,來成就自己的道德,然後自己好好地生活。

  在這種生活過程當中,人的生存需要多少?需要不瞭多少。經濟,你們掙一天一千塊、兩千塊,但是你真正吃飯,吃蔬菜的時候你能花得瞭多少錢?今天你去上一頓餐館,也許也就三百、五百、一千,甚至要吃出一萬。怎麼吃得出來嘛!純粹是人炒人,炒作。隻要把你包包裡的錢掏出來,那就可以。實際上是沒有那麼厲害的。過去的海貍鼠,一隻老鼠,就是碩鼠,一隻很大的老鼠值多少錢呢?它能夠整到兩千,整到兩萬。今天也有很多東西,根本不值錢的,但是人一炒,炒作起來瞭。表面上,倒是給你提工資瞭,提到兩千、三千、三萬,但是消費呢?同樣地在給你增長。原來一分錢買得到的,現在要十塊錢、二十塊錢你才買得到。增加多少倍瞭?那就是玩一個數字遊戲。我們還以為是發展瞭,其實發展沒發展呢?自己欺騙自己而已。

  所以說,我們今天能夠從那些錯誤的事情當中解脫出來,能夠自覺覺他,來修學這種覺悟道。像那些隻能夠自己管自己的,我們就要讓他發大乘心,把他安置在菩提道當中。他自己有能力解決瞭,可以,以先覺帶後覺,你還要幫助大眾。這樣,讓人人都能夠行善積德,讓人人都能夠相互幫助。在這個時候,我們又能夠最低限度地去消費,而且過得還很幸福,活得很智慧。有這種人的時候,這個世間上那才是和諧,那才是持久發展的道路,持續發展的一種道路。所以說,我們今天都要發大乘心。藥師佛發這種大願,要讓所有的眾生都安置在大乘佛法當中。我們今天能不能夠學習大乘佛法呢?如果說你不學習大乘佛法,你就辜負瞭藥師琉璃光如來。如果說你不發大心,你不弘揚大乘佛法,你不把一切眾生都安置在大乘佛法當中。也不給他講菩提心,不教他修學菩提心,那你就是沒有向藥師佛學習。你要是這樣向藥師佛學習,我們自己也發大菩提心,我們也讓所有的眾生都發大菩提心,能夠讓所有的眾生都安置在大乘佛法當中,我們這種佛法就能夠得到弘揚。讓所有的大乘佛法都能夠弘揚的時候,這個精神文明那就達到最高,達到最圓滿。對不對?

  所以說這種大願,這四個大願。一個,身體光明。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讓所有的人都長得最圓滿。我們今天人人都想開什麼美容院、健身院等等這一切。今天的人不就追求這個嗎?有錢的人就追求這個。第一個大願,藥師佛就把你的全部願都給你解決瞭。你不是想開一個健身院嗎?不是想開一個美容院嗎?不要開瞭,藥師佛替你開好瞭。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哪一個美容院把這三十二種美得出來?美不出來。隻有藥師佛它這個大願美出來瞭。對不對?八十隨行好,從頭到腳隨便你看哪裡。頭發,非常美麗;眼睛,非常美麗;手腳、身體的肌肉、骨胳,都非常美妙,而且大光明。

  你看第二個大願,身體如琉璃一樣的內外明徹。不光是美容,它從裡到外的美,都是在光明當中,都是在智慧當中。有這樣的一種身體,那多舒服!還要讓所有的眾生,我們今天人在追求小康,追求中康,追求大康,藥師佛已經給你實現瞭。讓你一切所有的用具都沒有乏少的,你需要什麼就有什麼。這就是一個徹底的共產主義社會,這就是一個物質極為發達的社會。對不對?藥師佛已經建好瞭。第四個大願,那就是要讓所有的眾生都能夠什麼?都能夠弘揚大乘佛法,都能夠學習大乘佛法。

  一個是從身體,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智慧光明;二一個是一切用具、一切物質上都能夠達到徹底滿足;第三個,第四個是精神文明達到高度發達。這不就是我們今天所追求的嗎?這像我們世間上的,經濟開發也好,改革開放也好,你不就是追求這幾種目標嗎?而藥師琉璃光如來,把這四種問題都解決瞭。所以說,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十二個大願,與我們今天的現實社會息息相關、同步發展,而且它提供瞭一種良好的模式,已經完全取得成功瞭。我們今天學習佛的一種凈土建設的理念,也許對於我們今天國傢的建設,社會的治理乃至整個世界的一種和諧,那就是一種非常良好的模式。這是前面四個大願。所以說,最根本的就是這四個大願,這十二個大願。前面的四個大願,跟我們今天的人息息相關。

  今天的時間已經到瞭。你們回去以後,再通過這四個大願,與我們今天的世界對比一下。你才發現,佛教裡面早就把這種社會發展的路數告訴我們瞭。非常圓滿!非常現實!而且沒有污染!這個多好!所以說,為我們今天提供瞭一種相當理想的模式。

  阿彌陀佛!

  2007年4月26日 四川省成都市昭覺寺大雄寶殿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尊敬的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昨天我們已經講到藥師佛在因地當中,所發的十二個大願。第四個大願,藥師佛發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這個地方,就是要把所有的眾生都安置到佛道上。藥師佛就發願瞭:「我現在修行,要等到我成等正覺的時候,如果見到這世間上的眾生行邪道的,一定要能夠教化他,把這些眾生從邪道中引到正道上來,都要讓他們安住在究竟的菩提大道當中。」現在是這些聲聞獨覺乘者,他們僅僅是發心自己瞭脫生死,但在所有佛教的修行過程當中,僅僅是自己瞭脫生死那還遠遠不夠。所以說,要把聲聞、獨覺這些修小乘法的,一定也要能夠轉化他。讓他能夠回小向大,能夠以大乘的菩提心而攝受,來修行普度一切的眾生。就要把這些眾生,全部安置在這種大乘佛法當中。

  我們今天,這個發心非常重要。世間上有多少的人行邪道?不相信因果,不相信自心,違背因果去辦很多事情。表面上,人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但是追求這樣,追求那樣始終追求不到。原因就在於,他所追求的方法不正確,方法用錯瞭。舍棄於自心,在外面爾虞我詐,用那些惡法,這正是引起我們眾生受苦的一個根本原因。不認識因果大道,這世間上辦任何事情都不能夠從根本上著手。所以我們說因果大道,那是世出世間顛覆不破的一種真理。任何人都要認識這種因果,什麼因,什麼緣,能夠成就一種什麼結果。把這種正確的因果關系建立起來瞭,做什麼事情都容易成功。所以,這個世間上我們想要離苦得樂,那也不能夠。所以說,我們的人生要鉆研,鉆研這個因果道理。

  把因果道理明白以後,還要實踐。我們今天問很多居士、出傢人:「信不信因果?」「我信!」「什麼因引起什麼果?」大多數就不太清楚瞭。所以說,他光是信,信而不學,瞭解得不細致,瞭解得不深入。這個時間,光是信那是遠遠不夠的。「信為道源功德母」,有瞭信心以後,我們要進一步地學習佛法,要學習得非常深細。我們內心裡面的貪、嗔、癡、慢、疑,這每一個念頭它會引起什麼樣的結果?為什麼會引起這樣的結果?每一個人對自心,要有完全地認知。對於我們自己心裡的一種規律,那也要認知。往往我們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高興,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高興;自己昏沉,也不知道為什麼昏沉;自己妄念多,也不知道為什麼妄念多。對於自心,完全摸不清楚!如果我們對自己都不瞭解,對自己內心怎麼樣運作的規律我們也不去摸索,這個時間,實際上自己把自己掌控不瞭。

  所以說,佛法它就是讓我們要覺悟自己。我們自己內心,什麼心引起什麼結果,有什麼樣的力量。因果道理,不在自心之外去學習;因果道理,要落實在自心當中來學習。佛法當中給你說貪心,會讓我們受貧窮的果報;我們上供下施,就能夠得到大的福報。這個僅僅是一個道理嗎?我們每一個人學瞭這樣的道理,願不願意去實踐一下呢?究竟釋迦牟尼佛說的,我怎麼樣才能夠真實地得到。不僅僅是要有信心就夠瞭,有信心僅僅是一個開頭。有瞭這個開頭瞭,要讓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佛法,真真實實地變為自己的認知,要變為自己內心的一種素質。這個時間,那就要去試驗瞭。就像上物理課、化學課一樣,要進實驗室,看一看它究竟是怎麼回事兒,怎麼樣才能夠把道理實際地證明,怎麼樣讓我們的自心實際地能夠得到這種道理。當你實際地檢驗過,那就不一樣瞭。就像小時候,大人跟我們所說:「那個火不能玩啊!那個火你去玩它燒你的!」你不太清楚。但是有一天,突然之間不小心,你果真被火燒瞭:「哎喲,大人說過,真的是這麼回事兒。」這應驗瞭嘛。應驗瞭以後,他再也不去玩兒火瞭。

  我們今天,釋迦牟尼佛,這就是世出世間最第一的大佛,他用他的智慧把這個世間上的真理,完全地告訴我們。我們說我們相信,相信還遠遠不夠,還要去應驗。釋迦牟尼佛說:「苦,僅僅是一種結果,它是我們煩惱的一種結果。」我們體驗,什麼樣的煩惱引起什麼樣的苦?你把這種因果道理實實在在地體驗瞭,你就會感覺,釋迦牟尼佛說得太真實瞭。他所說的,不管多少年以後,你去實踐,它真的就能夠證明。給你說貪心,能夠讓我們貧窮;給你說佈施、供養,能夠得富貴。你自己修行一下啊!實實在在地修行佈施,修行供養,你看看它跟自己的生活究竟帶來什麼。一個人,它的內心是慳貪的。因為這種慳貪,給我們帶來瞭什麼?你可以使勁地觀察一下。你就知道,這種慳貪之心給我們帶來的,的的確確是貧窮之心。結果就是這樣的。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真實不虛。給我們說嗔心,嗔心帶來的因果就是讓我們人際之間不和諧,對於眾生損傷,對於我們自己損傷。你自己可以試驗一下啊!你故意地去起嗔心,看看這種結果能不能證明呢?那完全能夠證明。所以說,這些因果不是離開自心去認知的。要把書本上的道理,完全地領略到我們內心裡面來。通過我們自心,去體會。然後,有經驗瞭你就知道,釋迦牟尼佛所講的那是真真實實的,然後你才願意按照這樣的因果來做事情。

  所以說因為這種信心,要學法門,給你說那些小乘心,在成佛的過程當中完全就是走的冤屈路,走的委屈路。你要是小心小樣地成佛,那就要花很多時間。你要發大乘心,要為所有的眾生去修行,隻要能夠迅速地積聚福德資糧。為啥呢?眾生無盡,發心無盡。因為我們發心無盡,所以說得到的功德那也就無量無邊。比如說今天講經說法隻有一個人聽,你發心也僅僅是為一個人講,別的人來我就不讓他聽。那麼,這種好處僅僅是一個人能夠得到,還有無量無邊的眾生。我們發願,要讓無量無邊的眾生都要來聽,而且我就是要為無量無邊的眾生去講。這種發心。於是你同樣是講經,但是聽眾就不一樣瞭,你的發心就不一樣瞭。每一個人聽瞭,也許對他都有影響;這麼多人聽瞭,對這麼多人都有影響。如果說有好的影響,這個時間就是眾生的一種增上緣,它的功德也就無量無邊。這個道理你一想,也就明瞭瞭。

  在修行過程當中,我們點點滴滴的修行都要這樣,發大菩提心,普為一切眾生,不僅僅是為我們自己。所以說這種發心非常重要。我們修學大乘法的,那就要發大乘菩提心。如果沒有這些菩提心,那就算不上一個大乘的修學者,所以要時時刻刻回小向大。有這種回小向大的心,隨時隨地做什麼事情都是為一切眾生。

  今天我們吃飯不僅僅是為自己,為誰呢?為一切眾生而吃。修行,我們也不僅僅是為自己修行,為一切眾生而修行。今天我念經,我也不僅僅是為自己而念經,發心是為一切眾生念經。所以說你點點滴滴的功德,都可以回向給無量無邊的眾生。這在我們今天來說,就是一個高尚的發心,就是一個最圓滿的精神文明。修學佛法的,內心就非常文明,精神就非常高尚。他的追求不僅僅是為自己,而是為大眾。所以藥師琉璃光如來第四個大願,它就是願所有的,將來成瞭佛瞭,這些行邪道的能夠改邪歸正,發小心量的能夠回小向大。我們今天也要學習這種發心的話,我們跟藥師佛學習,也就能夠從心地上改變自我。他這種願心實際上就是給我們作一個榜樣。

  第五個大願,我們看著。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於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凈,不墮惡趣。」

  你看這第五個大願,就牽涉到修行上來瞭,那叫戒行清凈願。藥師佛發願瞭:「將來我證到正等正覺的時候,要讓所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在佛法當中都能夠清凈修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就是讓一切眾生受戒都要受得非常圓滿。從三歸五戒,十善業戒,修比丘尼戒,乃至菩薩戒,金剛乘戒,這些都要不缺少。這是從我們所受的戒上來說不缺戒。第二個,在每一眾弟子所受的戒中,比如說你受比丘戒,要讓二百五十條戒清清凈凈、圓圓滿滿,不能丟一條,不能犯一條。所以,你看看,那是得不缺戒。要「具三聚戒」,哪三聚?我們大乘菩薩戒那就是三聚凈戒。能斷一切惡,無惡不做,那就要「攝律儀戒」。攝律儀最主要的,也就是要去斷惡。要讓我們自己內心、語言乃至身體上的行為,一切的惡業都要斷除,不要將就我們自己的毛病。我們明明知道自己錯瞭,但是自己不發心。「哎呀,我今天將就我一下,明天將就我一下。」還要給諸佛菩薩講條件,「諸佛菩薩啊,我是業障鬼子啊!我今天這個做不到,明天那個做不到。你老人傢肯定是慈悲的,你要原諒我!」天天讓諸佛菩薩原諒你,諸佛菩薩倒是原諒你瞭,但是你天天都這樣幹的話,啥時候有進步呢?沒有進步。所以說,我們今天很多人,不管是出傢弟子也好,還是在傢弟子也好,這個都形成一種習慣瞭。「師父啊,我就是業障很深,我習氣毛病很重,你老人傢原諒我一下!我要睡覺你讓我睡覺,我要貪吃你就讓我貪吃,你不要管我嘛!我想看電視,你就讓我看電視。我想不上殿,你就不讓我上殿就行瞭。」有那麼好的事?啥都不願意改,這個時間在佛門當中你能夠得到好處嗎?不能夠得到好處。不能夠改正那些錯誤的,那就不行。另外一種就是,他非得要師父監視他。「師父,你今天怎麼不批評我瞭呢?你要是批評我,我還好受一點。你如果不批評我,我就要故意犯錯。」自己不主動做自己的老師,非得要諸佛菩薩提一根鞭子,隨時隨地在後面抽打著他。你這樣幹啥呢?所以,學佛不要那麼被動,我們要主動地去斷除一切惡。隨時隨地給你講瞭,你就要自己去修學,不要讓人傢成天都在管你。自己管理自己,那就很善巧,而且管得很舒服,管得讓自己很樂意。如果說讓別人來管理你的話,那個心裡面多而不少地就不高興瞭:「哎,今天又來管我瞭,你管那麼多幹啥!」它會管起煩惱來。人管人,那麼好管嗎?不好管。佛法當中為什麼這麼多人他都很好辦呢?原因就是自己管理自己。自凈戒律,自己做自己的老師,自己來管理自己,自己要求自己。錯瞭,不要老師說,我自己發覺錯瞭,趕緊把它改掉。

  律儀戒,要改正一切錯誤。還有「攝善法戒」,能夠把一切善法都積極地修行起來,不要以少為多。有些人能夠念兩句咒語,「哎呀,我這一輩子也就夠瞭。」夠啥夠?八萬四千法門,你哪一樣修起來瞭?很多時間修行一點點法門,我們自己就得到滿足瞭,所以說心量不開闊。你修行,一切善法都要積聚,在一切善法資糧當中,都要去精進地行持,那我們的資糧,福德智慧資糧就能夠迅速地成就。所以說修行善法,不厭其多。能夠做起來的,都要去做起來。修行一切善法,無有一個善法而不修,那叫「攝善法戒」。還要在實際的過程當中,和眾生建立良好的關系,要去發心度化眾生。發心度化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而無有一個眾生不度,那叫「饒益有情戒」。這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那個就是「三聚凈戒」。

  我們在受一切戒的過程當中,這三聚凈戒都要圓滿。那麼我們受瞭戒以後,「設有毀犯」,假如說有毀犯戒律的時候,那麼我們自己要趕緊清凈。但是說句老實話,在實際的修持過程中,在傢人也好,出傢人也好,唯這個是最煩惱的。一個方面是不敢受戒,怕自己犯瞭怎麼辦;二個方面,好不容易受瞭戒以後,不能夠很好地修學;犯瞭戒以後,不能及時地懺悔,不能夠及時地發露,讓它隱忍在那兒,藏在那兒,心地裡面藏污納垢。就是想懺悔,今天的人好多都找不到懺悔方法。「我怎麼懺悔啊?師父。」藥師琉璃光如來就給我們設瞭方便瞭,「聞我名已,還得清凈,不墮惡趣。」藥師琉璃光如來說:「假如說,你聽說我藥師佛的名號,來思維我這一條大願,那麼自己毀犯的戒律能夠究竟得以清凈。」你看這好不好?我們一聽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我們自己所犯的戒律就能得到清凈,以後再也不去犯瞭。

  你看,我們感恩藥師琉璃光如來。他發瞭這樣的願瞭,我們就照這樣去修學。這很舒服。所以說,在因地上我們自己所犯的戒律清凈瞭以後,在果地上它以後就不再結果瞭。所犯的那些戒律,到最後他就不至於墮落於惡趣。如果不然的話,我們因為犯戒將來墮落於惡趣來受苦,要什麼時間才能夠出來呢?所以說,我們今天一聽藥師佛的名號,一心一意執持藥師佛的萬德聖號,對於過去的這些錯誤,犯的這些錯誤,我們在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面前,至誠發露懺悔,禮拜佛,供養佛。時時把這個心攝心於藥師佛的名號之上,時時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大願,然後思維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這些恩德,久而久之我們自己犯戒的罪業自然消除。我們能夠感受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光明,恢復我們本來的德行心境,能夠把這些戒律很好地守持。針對於我們今天障深業重的眾生時時刻刻犯戒,這提出瞭一個對治方法。那就是憶念佛的名號,執持佛的名號。「聞」佛名號,那個聞不簡單。有的人說聽就是聞,但聽聞還不一樣。左耳進,右耳出,他聽聞到沒有?心不在焉,聽而不聞。所以說聽和聞,它是有差別的。那麼在佛法上,聞思修,聞思修,這個聞字還有特別地講法。比如說,一聽瞭之後,就能夠深入內心;一聽瞭之後,就能夠如理修行,能夠付諸於自己身體上的行動,這個時間稱之為聽瞭。還有一個它不依於根,而依於什麼?依於內在的返聞聞自性。能夠從自性上來看,我們自己能聽地是誰呢?然後把這個主人公啟用。我們今天能夠把主人公找回來,不再隨那些聲音的聲塵往外追逐。一旦把這種主人公找到以後,學習的方法也就是我們不隨六根六塵漂著到外面去瞭。我們今天造業,犯戒,大多數的都是因為心不住於心內,心要在外面去漂流,所以說很容易犯戒。如果說你內心住於心內,依於佛法而精進思維,找到我們自己的主人公,那麼我們自己就最不容易犯戒。自己有主心骨瞭,自己知道該怎麼做瞭。這叫聽聞。

  所以說聞思修,聞思修,聞是什麼功夫?返聞聞自性的功夫。像觀世音菩薩,要有反省心,要把我們自己的觀照,把身口意三業要關照好,要把自己的念頭照顧好,要把自己的行為、語言、身口意三業都要照顧好。所以,這樣能夠讓我們守持威儀,能夠得不缺戒,具足三聚凈戒;能夠讓我們過去無量劫以來所犯的一切錯誤,乃至對於戒律有所毀犯,我們執持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也能夠究竟清凈。這很好。

  第六個大願。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醜陋、頑愚、盲、聾、喑、啞、攣、擘、背僂、白癩、癲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今天,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人苦處太多瞭,「諸根不具」,長得眼睛不是眼睛,耳朵不是耳朵,鼻子不是鼻子,你怎麼看怎麼醜陋。醜陋的中國人,醜陋的眾生,這個僧相一點都不具足。身體也非常下劣。為什麼下劣呢?我們今天修行善法,身體不聽招呼。要打打坐,要修修禪,要持持咒,我們這個身體一點都不配合。它喜歡幹啥?去殺雞,宰鵝,打麻將,幹壞事,這個身體它就最厲害,有使不完的勁。你說這個是不是下劣?非常下劣。身體不做善法,偏偏去做那些惡法,這個是我們自己今天的一種顛倒,身心不清凈,諸根不凈,眼耳鼻舌身意,這諸根不清凈,不具足,要不然兩隻眼睛變成一隻眼睛瞭。今天兩隻眼睛具備瞭,像我一樣戴個眼鏡,沒有這個眼鏡,沒有這層玻璃也許還不管用,對面還不認知。這也相當於一個殘廢。有個耳朵,又聽不進好話,偏偏要聽那些壞話。你要拍馬溜須,他聽得最自在;真正要叫他修持善法,聽不進去。你交他修戒定慧,聽不進去;說打牌瞭,「哦,來來來來!」一下聽進去瞭。你看這個耳朵。所以說,講經說法,他不願意聽,但是要是電視、錄像、錄音那是最願意聽瞭。你看,這個耳朵它喜歡的是什麼呢?

  還有那些「醜陋」,長得非常醜陋的。「頑愚」,不太容易聽進去一點話的。非常愚蠢,非常頑固。還有「盲」,就是眼睛看不到。「聾」,是耳朵聽不到。「喑」,就是嗓音暗啞,聲音不清楚,不悅耳;「啞」,啞巴,說不出來。「攣」,就是手足抽筋,彎曲瞭,不能自由自在。「擘」,就是跛子,兩隻腳跛過去,跛過來。「背僂」,鉤腰駝背,身體不伸展。你看看,今天這種事情太多瞭。還有「白癩」,身體上長這樣那樣的病。還有內心「癲狂」,根本就自我做不瞭主。

  世間上的種種病苦,這個世間上受苦的人多。沒有事情你上醫院裡面看看,醫院裡面是人傢最不願意去的,但是又不得不去,一到醫院裡啥都有。世間上最苦的,你到那個地方去看看。精神病院、麻風病院,這些醫院,啥醫院裡面都有。受種種病苦的太多太多瞭。眾生為什麼這麼苦?我們現在好腳好手的,我們自己還不覺得。要是你實實在在接觸到那些地方,你才知道這個世間上受苦的人那麼多。藥師琉璃光如來就發願:「願我將來得到正等菩提的時候,就要讓這些種種病苦,一聽說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它能夠『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身體上長得端端正正的,內心裡面有聰明有智慧。「諸根完具」,要讓所有的眾生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要具足,長得非常莊嚴,而且要沒有病苦。專門針對這些世間上的苦難,來發願,要諸根具足。我們今天,這些修學佛法的,你對於世間上這些,我們曾經看過嗎?曾經想過嗎?曾經發願要救度這些眾生嗎?我們也許看瞭之後都無動於衷。所以說,作為一個學佛的人來說,不應該無動於衷。隨時隨地都應該知道這些眾生,實際上就是給我們鍛煉慈悲心的,看看我們自己有沒有慈悲心。如果說我們自己面對這種情況沒有慈悲心,那很不具足瞭。今天我們學佛的人,好多都說:「哎呀,這些人就是前世遭罪,今生活該。」好多他都還在幸災樂禍。能不能夠這樣幸災樂禍?不能夠這樣幸災樂禍。哪怕就是他前世因為造業,而引致今生受苦,我們都要以慈悲心來對待他,不能夠輕易地舍棄眾生,更不能夠去幸災樂禍。幸災樂禍,也許你對於眾生的病苦沒有什麼加劇,但是對於自己的德行就有損傷。我們修學佛法就不能這樣幹。所以說,隨時隨地要以慈悲心對待眾生,隨時隨地能夠懷有一顆悲心,來看待世間上的眾生。世間上的眾生因為愚癡,因為無明而造這些罪業,我沒有能力去救度他,我為自己沒有能力而感到慚愧。眾生過去因為這些沒有智慧,去毀犯戒律,造作出種種惡法,以至於今天來受所有的病苦、病痛,我沒有能力來救度他。心裡面,為自己沒有這樣的能力,缺少能力而慚愧,從而發心好好修學佛法,將來我有能力瞭一定可以救度這些眾生。有這種發心的時候,我們自己的這顆心它就變得越來越善良。

  你看,你看到的這個世間上的一切,它可以成為轉變自己的一種資糧。如果說沒有世間上的這些,怎麼能夠讓你產生惻隱之心,悲憫之心呢?沒有這些,你怎麼知道這個娑婆世界那是不圓滿的呢?沒有這些,你怎麼知道這種因果在我們周圍隨時隨地都在轉動*輪呢?所以說,你就要知道這些眾生,他實實在在地就在給我們講經說法,講的就是一個因果法門:「我就是因為過去造作瞭這許許多多的惡業,所以說我今天才遭受這麼多病苦。」他在以他自身的經歷來給你講經。二個方面,隨時隨地乞求你:「發展惻隱之心吧!修點悲憫之心吧!」來幫助你修行的。所以這世間上的一切,都是來幫助你修行的。如果說,我們還能夠以一種修行的心態,世間上的人都是菩薩再來,唯我一個人是凡夫業障,這些人都是菩薩應現再來,來幫助我修行的。這個時間,你就可以看到,這些眾生實實在在就是菩薩的示現。他為什麼要來示現呢?就是給你說,這個世間上一個不圓滿,二個因果是真實不虛的,三個方面你要因為這些現象而修悲憫之心,修大慈悲之心。所以說,你面對這樣的現象的時候,不能夠熟視無睹,不能夠麻木不仁,隨時隨地要因為這些,而要把相應的心態,相應的修行心態要能夠顯發出來。這對我們就有利。

  所以說,這個世間上的一草一木都是有道理的,都是幫助我們修行的。你看看能不能夠幫助你呢?如果說你沒有這種智慧,思維心態不正確,那對你就沒有多少幫助。你要學習藥師琉璃光如來第六個大願,它就教你怎麼樣用這種心態。見瞭這些病苦,我們要發心去救度他,要發菩薩的慈悲心,要救度他。所以說,今天我們所有的佛教徒都能夠這樣去修學的時候,應該說這種佛法就在世間上真正地能夠弘揚開來。

  如果你老是讀《藥師經》,讀過去,讀過來,但是最後對於這些世間上的病苦眾生一點悲憫心都沒有。對不起,那你念經就是有口無心,我們就辜負瞭藥師琉璃光如來,那我們自己要想消災免難,很多時間因為我們自己內心心態不具備的原因。所以說你內心有那些不慈悲的心,不悲憫眾生的心,麻木不仁的心乃至幸災樂禍的心,往往你正在高興人傢遭瞭災瞭,馬上下一個災難說不定輪上的就是你瞭。所以說,你要有悲憫之心。世間上這樣的巧合難道還少瞭嗎?我們正在笑人跌瞭斤鬥瞭,結果下一個跌斤鬥的就是你;我們正在笑別人撞在樹上瞭,在笑別人的時候自己還在走路,不小心自己就撞上瞭。世間上,生活中種種的這些巧合,難道沒有給你說明一定的道理嗎?所以說,我們人要從實際的生活過程當中,多多反省。要讓我們這顆心,時時刻刻保持警覺;要讓我們的所見所聞,都對我們自己的修行有益;要讓我們這種悲憫眾生的心,隨時隨地都能夠提得起來。在現實過程當中,見瞭世間上的不如意,我們去可憐眾生,惻隱眾生,悲憫眾生,而且發心為他們修行,發心要成就這種度化眾生的智慧,還要成就這種能力。所以說這是第六個大願。

  第七個大願,身心康樂願。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傢,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傢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這個就是身心康樂願。所以說,藥師佛發願,在修行過程當中你犯瞭戒的,讓你能夠清凈下來,見瞭那些受瞭病苦的,要讓所有受病苦的都能夠健康。身心不健康、不快樂的,要能夠讓你生起健康、內心快樂。你看看,這就是非常實在的。藥師佛發第七個大願,這就給我們說瞭,他說:「將來我成佛的時候,如果說這所有的眾生,受瞭眾病的煎逼苦切,同時又沒有人去救治,無所歸托。或者說自己沒有力量去看醫生,沒有錢去買藥,沒有親戚朋友來照顧自己。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兒老小又無依無靠,沒有人來幫助自己,沒有人可以扶持照應。」像這樣的貧窮如洗而又孤苦伶仃,在世間上因為病的纏縛,受瞭多少的苦處。這些人,生在人世之間,他遭受到的不幸,那就太不幸瞭。他自己發願:「將來我成佛的時候,我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一經那些苦難眾生的耳朵,他就能夠重病皆除,身心安樂,而且傢庭親屬,資身之具,也都能夠全部具備,豐足起來。而且不僅僅是如此,以聽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的善根因緣,近而能夠修福德智慧,一直要證大無上菩提。」什麼叫無上菩提?最圓滿,最高,最圓滿,最究竟的一種智慧。所以我們今天稱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一切病苦才可以消除,這是平常的事。那麼,我們平時念佛,念觀世音菩薩,那能獲得佛菩薩的加被,病患能夠得以消除,能夠恢復健康。這樣的一種經驗,應該說在我們三寶弟子當中,實實在在地不在少數。

  所以說,藥師琉璃光如來的第七個大願。我們自己要這樣發願的話,讓一切眾生都能健康。你有這個心的時候,我們的身心都很健康,都很安樂。所以說,我們自己的快樂從什麼地方來?就從幫助這些眾生。他身體上有病的,讓他能夠消除病痛。你今天幫助別人消除病癥,將來你的身體就很健康。別人有煩惱瞭,你幫助別人解決煩惱,將來你就很有智慧,你就不再煩惱。別人弱小的時候,你能夠幫助這些弱小的眾生,將來你就很有能力。這叫一報還一報。所以,因果是這樣做的。你自己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今天你讓眾生遭受到一種什麼樣的果報,將來這種果報還得要還到我們內心、身心上。你給予眾生善法,讓眾生很快樂,將來你就很快樂;今天你要讓眾生煩惱,讓他心裡不安,將來你的內心也不安;今天你拿不健康的食品給眾生吃,讓他生病瞭,將來你的身體也會得病。這叫業力的利器之輪,隨時隨地都能夠回到自己身心上來。利器之輪,它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惡業的力量,一個方面是善業的力量。我們今天如果說不給予眾生惡業,不去損傷眾生,將來我們就不遭受這些惡業的報應,就不會受這些等流果,不會受異熟果。反過來,我們自己在善業當中去成就眾生,將來我們自己也能夠得到眾生的成就。所以說,自利,你要放在利益眾生過程當中去求。我們為眾生好,那就是真真實實為自己好;你要去整人害人,偏偏就是整自己,害自己。我們所說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就是這麼回事嘛。今天你有能力,你黑著心肝專門去整人害人,將來你被整的時候就更慘。為什麼人傢要整你呢?一報還一報。所以說,這個世間上的因果那就是分明的。我們今天發願不去損傷眾生,要去解除眾生的身心病苦,要讓這些沒有傢庭的,讓他們有傢庭;沒有健康的,給他健康;不快樂的,要能給他快樂;沒有智慧的,要給他菩提;不修行的,要讓他修行。將來,我們自己的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善知識。所以說,你成就眾生就是成就你。你要修學藥師琉璃光這第七個大願,那就能夠成就這樣的一種修行。

  第八個大願,轉女成男願。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舍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這叫轉女成男願。在這個世間上女人苦啊!說觀世音菩薩到瞭中國,他為什麼顯現為女相的菩薩?本來菩薩無所謂男,無所謂女,但是到瞭中國到處刻的觀音菩薩像都是女身相。為啥呢?就因為中國的婦女太苦瞭。原來在傢庭裡面有一個三從四德,一輩子都不能夠自己做主。沒有嫁人,要聽父母的;嫁瞭人,要聽丈夫的;丈夫死瞭,要聽兒女的。一輩子都沒有自己做主的時候,三從四德。還有一個生理上的,每個月還有生理周期,還有十月懷胎,要生小孩。那個什麼電視臺的,就專門讓這些男同志去體驗體驗女同志的痛苦。你不是說女人不痛苦嘛,給你試驗一下,十月懷胎,懷瞭個嬰兒,男同志沒有經歷過,今天給你一個西瓜,你也懷懷胎,看看那舒不舒服。那個不舒服的嘛!她要受這麼多痛苦,還要生小孩,還要喂小孩,還要從小帶小孩,還要洗衣服,做飯。你看看,這許許多多的事情女同志就最清楚自己的苦處。是不是?所以說,有一些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那就是有種種的不如意的事情,逼迫她自己的身心,讓她自己內心非常痛苦,從而對女身發生厭離心,而且願意舍棄這種女身。對於這種人,那麼藥師琉璃光如來說:「假如將來我成等正覺的時候,讓這些人聽到我的名號,他們就能夠『轉女成男』,能夠『具丈夫相』,乃至能夠『證得無上菩提』。」一個方面就是願意轉女成男的,她就可以轉女成男。

  所以這個世間上,是不是女人就是女人,男人就是男人?不是這樣。今天你當男人不尊重女人,對不起,下輩子讓你變女人試試。男女是平等的。在佛性上,男女都是平等的。男人可以成佛,女人也可以成佛。但是在身體上來說,它一定有差別;在心理上來說,它也有差別。有的男同志就喜歡大大咧咧,女同志喜歡斤斤計較;男同志要大方一些,女同志內心裡面小肚雞腸的要多一些;男同志喜歡說國傢大事,女同志喜歡說感情的小事。這些都是差別。你不能夠說不承認這種差別。還有嫉妒心,男人很放得開,女人嫉妒心很強,感情很執著,嫉妒很強。小肚雞腸,絮絮叨叨,作一種兒女態,纏綿不已。所以說這是女態。佛教當中有一本經,叫做《大愛道經》。《大愛道經》裡面專門講女同志的一些弱點,那你就可以看看,特別是女同志可以去看看。看看我們女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什麼。

  當然,今天男人當中也有女人。身體上,雖然說不是女人,但是他的性格上就是一個女態。成天說話女裡女氣,然後男人不做一種男人相,翹個蘭花指,成天嬌滴滴的,這一看讓人就惡心,人傢就看不慣。這就是女態。還有一種,沒有一種堅固的心,勇猛的心,沒有一種百折不撓的心,沒有智慧清潔的心,那就不具備丈夫相瞭。丈夫相是什麼?頂天立地,說一不二,百折不撓,智慧進取。隻要你能夠具備這種相,那就是丈夫相。女中也有豪傑,女中也有丈夫,對不對?很多時間,你來看看我們這種心態,你能不能夠具備這種丈夫相。所以說,你要厭惡女身的,她可以轉女成男,而且具備大丈夫相,修行肯定成功。我們今天一看,好多人不具備這種大丈夫相,雖然說你身體是一種男相,但是你的心不具備丈夫相。為啥呢?一碰到煩惱馬上退縮,一碰到障礙馬上猶豫。修行不能夠堅持,受不得苦,發不得心,在人世之間遭受不得挫折,一遭受挫折馬上調頭轉向。這樣的修行怎麼能夠成功呢?那就很艱難。所以說,希望我們男同志、女同志都要有這種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一種修行的剛強意志,這樣子才能夠很好地趣入佛道。

  「乃至證得無上菩提」,將來得到無上的智慧,這個可以。這也就是今天我們還有很多人,他不願意把不圓滿的相狀轉變。今天的男女觀念已經有改變,以前的女人對自己還很厭惡,還希望轉女成男,今天呢?女人好多就不喜歡瞭。甚至很多男人都要想轉變成女人,他要做那種變性手術,「我要當女人!當女人長得漂亮一些,回頭率高一些!」女同志也是這樣,「你看我長得多漂亮,我的回頭率要高一些。」成天搔首弄姿,擦脂抹粉,故作姿態,這種時候耽誤自己修行。你要是成天都是耽著於自己的身體,你以為你永遠年輕嗎?不會的。屬於你的青春時光就是那麼短暫的幾年。搔首弄姿有什麼用?有的人依仗自己漂亮,永遠漂亮嗎?雞皮鶴發的時候,你照照鏡子,那倍加痛苦!年輕的不再年輕,美麗的不再美麗,一切都是無常。我們在這種過程當中,要能夠發起一種無常心、警覺心,而不至於耽著於這種女態,不至於耽著於自己的身體,不在於耽著自己的容貌,而轉向於內心的修行。這樣子,能夠追求一種智慧,你的追求還是高尚的。要不然,老是在容貌上做功夫,老是在年輕上引以為榮,老是在搔首弄姿,這樣對於自己不好,對於世間上也不好。你看,我們今天走到世間上,這樣的事情太多瞭。

  所以說,第八個大願,那就是發願讓那些厭惡女身的能夠轉女成男,能夠具備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當然人傢不喜歡變,你非得要人傢變那也不好。她要喜歡,就讓她喜歡,沒有關系。所以說,願漂亮的長得更漂亮,願你年輕的永遠年輕,願你有智慧的能夠得到佛陀的智慧,這就很好。人傢不喜歡轉變的,你非得要跟她說:「女身醜啊,女身苦啊,你要轉變啊!」人傢就厭惡你,討厭你瞭。沒有必要。她要喜歡,就教她如何去做個女人,怎麼樣能夠永保青春,怎麼樣能夠永遠漂亮,怎麼樣能夠從內到外的一種莊嚴。美容!藥師佛也教你美容,教你從內到外的美容,身體清潔光明,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是世間上的美容美得出來的嗎?你要修這種美容,它就出來瞭。乃至你聰明的,能夠讓你都要得到這種智慧,究竟的無上菩提智慧。所以說,這是這一個大願。

  第九個大願,叫回邪歸正願。

  「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絹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於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藥師琉璃光如來他發願,等到自己成佛的時候,就要讓這所有的眾生都要超脫魔的一種「魔」「網」。「絹」和「網」是一樣的,「絹」就是一種網,「網」就是一種絹。那就是網那些畜生,網那些動物,用網把它網起來。我們今天,就被這些魔網住瞭,跳不出魔掌。那麼藥師佛就要幫助我們跳出這些魔掌,要「解脫一切外道纏縛」。什麼叫「外道」?不在心內求道,不能夠識心達本,不能夠認知自心的妙用,而在自心以外去追求。世間上,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那是在外面去追求;財富,不在自己因果上追求,而在貪污受賄上去追求。那就是外道。那不是外道是什麼?心外求法。在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也許今天的外道還要更多,不止九十六種。所以,一切一切隻要出離自心而在外面去尋求的,都稱之為外道。所以,就要讓我們識心達本,回歸到修行的根本上。

  「魔」,有幾種魔?我們平時所說的,一個「死魔」,你要不註意不修行,無常一下子就來瞭,死魔誰能逃得掉呢?逃不掉。無常之魔誰能逃得掉呢?你要精進修行,那就能逃得掉;你要不精進修行,那就逃不掉。還有「煩惱魔」,誰逃得掉?你要是不對治煩惱,一輩子都在煩惱當中過活,一輩子都在煩惱網當中,跳不出來。還有「五蘊執著魔」,我們自己身心老是執著於自己的身體。早上起來,在鏡子裡面照瞭又照,看瞭又看,舍不得離開,自己喜歡自己,對自己的身體非常貪戀。所以說,在五蘊色心上來執取,那也是一種魔。我們今天的修行不就是這樣嗎?你要修行的時候,「哎呀,瞌睡來瞭,我要睡會兒瞌睡!」著魔瞭;你要吃素,好好地清凈修行,「哎呀,我想吃點肉。」一吃肉的時候又著魔瞭。身心上的一種執著,你要將就它,就很難能夠出離。所以說你要發出離心,就是要舍棄這種五蘊執著,你才能夠跳得出五蘊魔。如果沒有出離心,你是跳不出五蘊魔的。還有一種「天魔」,那外在的這些天魔,它在擾亂你,你修行它要來擾亂你。當然,如果你內在修得很清凈的話,它來擾亂你都沒辦法。但是就因為我們內在的不清凈,引起瞭外魔。內魔引起外魔,這樣交相輝映,我們自己在魔網當中就不能出離瞭。

  所以說,藥師佛發願要讓這所有的眾生,墮在那些種種的「惡見稠林」當中,什麼叫「惡見稠林」?錯誤的見解,邪的見解,惡的見解。這種惡的見解,邪的見解,錯誤的見解非常之多,就像密密麻麻的樹林一樣。那裡面邪見有多少?那很多。「皆當引攝置於正見」,都能夠引導這些眾生,讓他們有正知正見。你看這個地方,回邪歸正願,主要就是建立正知正見。今天的人有沒有正知正見?如果沒有正知正見,那就要努力學習這種正知正見。有瞭這種正知正見瞭,我們才能夠「修習諸菩薩行」,才能夠在菩薩道當中精進修行。能夠在菩薩道當中精進修行,我們才能夠迅速地獲證無上正等菩提。

  所以說,我們今天的修行最怕的就是沒有正知正見。第一步就是要產生正知正見,沒有正知正見的修行,那都是盲修瞎練,很危險的。我們今天用諸行無常、諸受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些法義,來隨時印證自己的見解是不是正確;要以一實相印,來印證自己的見解究竟是不是正確,是不是符合佛法。凡是違背四法印的,那都不是正知正見瞭。要更細致地在每一步修行過程當中,要跟隨這些傳承老師好好地修學;要按照這樣的法,要能夠知道我們如何去修行,要學習。我們現在學習的風氣很不具足,皈依的人有很多,出傢的人有很多,學佛的人有很多,但是聽經聞法的很少,學習的很少。聽經聞法的隻是喜歡聽故事,不喜歡聽道理,嘻嘻哈哈笑瞭一場,下來之後啥道理呢?忘記瞭。這也是一個毛病。所以說學習不能深入,沒有正知正見,在整個修行過程當中就非常需要學習,什麼時間才能夠成佛呢?遙遠。

  所以說,第九個大願,藥師琉璃光如來希望我們能夠建立正知正見。因為正知正見,而正確修習菩薩六度波羅蜜;因為勤修菩薩六度萬行,能夠希望我們迅速成就佛道。我們今天,從聽聞瞭這個大願以後,能夠努力學習,建立正知正見,依照這樣的正知正見好好地修行,也讓所有那些知見錯誤的人,能夠迅速地進入正知正見。我們向藥師佛學習,要讓所有的人都能夠建立正知正見,來執持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從而努力地學習。

  第十個大願,從縛得脫願。

  「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錄,繩縛鞭撻,系閉牢獄,或當刑戮,及餘無量災難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就是從一切系縛當中,能夠得以解脫,這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他發的第十個大願。「倘若將來我成就佛道以後,如果說這些眾生有情因為犯罪,或者說受冤枉,為這種法具所制裁,所以被逮起來,被審判,被制裁瞭。」那就是「王法所錄」。「繩縛鞭打」,用繩索捆綁起來,或者說遭受到鞭打。或受這種徒刑「系閉」於「牢獄」當中,就是丟在大牢當中,監牢當中。或者說,犯的罪更重大的,有的砍手,有的砍足,被行刑,被槍斃,這個「刑戮」。「及餘無量災難凌辱」,還在世間上受到無量無邊的三災八難,一切人傢對我們的侮辱,一切不如意的果報。由於受到這些果報,我們自己內心裡面非常悲苦,非常憂心,為這些悲愁所煎熬,所逼迫,身心世界受苦無邊。如果說聽聞藥師佛的名號,以藥師佛的「福德威神力故」,都能夠解脫這一切憂苦。所以說,你不管是犯罪也好,坐監牢也好或者說受處罰也好,或者說臨到被殺掉也好,這個世間上身心種種受苦,我們能夠執持藥師佛的名號,對於我們很有幫助。而且思維藥師琉璃光如來的這些名號,我們自己緣於正確的因果不再去造作犯罪,不再去幹犯王法,那就免得受這些凌辱瞭,免得受這些苦法瞭。我們過去因為不知道因果,所以說縱心任意,什麼都無所謂。什麼因果,什麼王法,自己也不管,那就很容易犯罪。一犯罪,受制於果報,那怎麼辦?所以說今天你要看看人傢給你算命,哎喲,有牢獄之災,有什麼之災,很多時候是來自於往昔時候的因果,一個方面又來自於我們今天幹犯王法,不懂法,去犯法。所以說,在這一輩子當中我們還是要學習法律。世間上的政治、法律一定要懂,不要去犯法,所有的佛弟子都不要去犯法。

  那麼,如果不是因為你故意去幹犯王法,因為往昔時候你的業障,你執持藥師佛的名號,它就能夠消除業障,要把這種牢獄之災能夠解決。我們看到那些遭受牢獄之災的眾生,我們也能夠讓他執持藥師佛的琉璃光的名號,然後修行正法,對於自己那就有非常不可思議的一種作用。我前幾天見瞭阿旺活佛,阿旺活佛在火車上就遇上一個東北的,他的兒子犯瞭法,被判死刑瞭,馬上就要執行瞭,這個媽媽在火車上哭得沒有辦法。於是阿旺活佛就問她:「你為什麼要哭呀?你哭得這麼傷心為啥呢?」她就給他說瞭:「我兒子被判死刑瞭,怎麼救?」阿旺活佛說:「不要怕,我給你修法,假如說有所改轉的話,你就來寺廟裡燒香還願。」阿旺活佛就在那個火車上修法,修瞭法以後就回去沒事瞭,再回去,被判死刑的減緩執行,立馬就改變瞭。現在這個年輕人已經出獄瞭,對阿旺活佛非常恭敬,非常禮拜,現在皈依佛法,每年都要去燒香,, 每年都要聽經聞法。這個佛法不可思議!我們執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我們皈依三寶,執持佛的萬德名號它可以讓這些因果改變。隻要你得到這種方法,努力地去修,虔誠地去修,那你自己有感應的,會有感應的。這是第十個大願。

  第十一個大願,得妙飲食願。

  「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這第十一個大願,藥師琉璃光如來讓所有的眾生,都能夠得到美妙的飲食。我們這一輩子,一般的人都是為瞭吃,為瞭喝,對不對?你看你掙錢也好,在世間上受苦受累也好,早出晚歸也好,基本上為瞭吃的是一大半。為瞭這種飲食,我們自己造瞭多少的惡業,你看看,這就是經書上「為求食故造諸惡業」,我們就是為瞭這個飲食。今天為瞭自己的口腹之欲,要去殺害眾生。要吃猴腦,猴子活的,就把天靈蓋揭開,把它的腦水取出來吃,要損傷眾生,什麼都敢吃!蛇要吃,蛆要吃,老鷹要吃,珍惜動物要吃,熊貓要吃,啥都想吃。為瞭這種吃,我們自己造瞭多少罪!殺害瞭多少眾生!損傷瞭多少眾生!所以說今天我們要修行的話,首先要從口業做起。口業,一個方面是語業,二個方面就是吃。不該吃的不要去吃,能夠填報肚皮,不損傷眾生那是最好的。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眾生的痛苦之上。我們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你願意嗎?經常對那些吃肉的,我就說:「這些肉好不好吃?」他說:「好吃。」我說:「我覺得你這個耳朵也很好吃,我想吃你這隻耳朵,把你的耳朵割下來,給我涼拌涼拌吃瞭怎麼樣?」「誒,這個不行哦!我這個肉不能吃!」為什麼你的肉不能吃,人傢的肉就要吃呢?所以說修行先從吃上做起。

  萬病從口出,萬病從口入,一切災禍也許你說話不對頭,災禍就來瞭;如果說你吃得不對頭,不該吃的你吃瞭,病就進入自己身體瞭。你吃瞭眾生,前幾年那個SARS病毒不就是因為吃出來的嘛,資陽那個什麼病毒不也是因為吃出來的嘛!隻要你喜歡吃,眾生身上帶有它特有的養生細菌,或者說蟲,或者說細菌,或者說病毒,這些東西對於它本身也許沒有多少損傷,但是你吃瞭它,就要讓你不得好死。就是這樣,每一個人就是這樣。就像我們的眾生一樣,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性格,你要去損傷他,你必然得到他相應的性格的反抗,這是一樣的。我們每一個人,也是有自己的親戚朋友,有的你有黑道,你有白道,這黑白兩道你都有,他的人際關系如果說你不損傷它,它對你沒有損傷;如果說你損傷他瞭,他所擁有的這一切都將會對你形成損害。對不對?他的兒,他的女,他的朋友,他的夫妻,他的眷屬,你沒有損傷他的時候都是你的朋友,你要損傷他瞭,這一切人都是你的敵人。眾生也是這樣,它身上有很多蟲,很多細菌,如果你損傷它瞭,這些都要成為危害你的。所以說,我們這一輩子為吃喝所苦惱,假如說你將來聽聞藥師佛的名號,藥師佛成就我們得到美妙的飲食,不至於讓我們為這些飲食而遭罪,要專念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

  所以,藥師琉璃光如來先就用非常美妙的飲食來飽足其身,讓他吃得很好,讓他吃得很飽。「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解決瞭生活問題瞭,進一步再來解決他的心理問題,再把佛法的美味給他,讓他能夠得到徹底的受用,能夠得到究竟的安樂。你要有法喜,要有禪悅,將來就不一樣。所以說藥師琉璃光如來不僅僅給你飲食,而且要給你什麼?佛法最妙的法味。所以說,我們今天也是這樣,你在能力上先不要去做,不該吃的你不要去吃,不要去損傷眾生,然後我們盡量地要享受佛法的法喜、禪悅,也要讓所有的眾生能夠幫助他們,成就自己生活之利,成就他們生活所需,然後給予他們佛法,讓他進入佛法。這就是我們現實過程當中,向藥師琉璃光如來學習。

  第十二個大願,得妙衣具願。

  「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蔓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玩,皆令滿足。」

  所以說你看這最後一個大願,對於我們今天的眾生真是太應急瞭。藥師琉璃光如來知道眾生,如果說貧窮的,連衣服都沒得穿。你們相信現在還有沒有那種人?有。一些住在大山裡面的,一傢人沒有幾件衣服,沒有衣服穿的;乃至蚊子去叮咬他,那些蟲、細菌去叮咬他,他沒有辦法,衛生條件太差瞭;還有那種冷瞭,熱瞭也沒有辦法。這兩年的氣候也非常反常,去年幹旱高溫,你看又在開始幹旱瞭,這兩天你看溫度時高時低,非常容易害病。「晝夜逼惱」,沒有衣服,有蚊子,冷瞭熱瞭,白天黑夜都逼迫眾生,讓眾生非常苦惱。「若聞我名」,能夠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萬德名號。「專念受持」,專心念誦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受持《藥師經》,受持藥師經法。「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你喜歡什麼衣服,就能夠得到什麼衣服。你看,你今天進百貨商店,買什麼衣服,哎呀,眼睛都看花瞭。這個衣服也好,那個衣服也好,但是兜裡面沒錢,完瞭,買不上。你要是執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當你受持《藥師經》,念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你想買什麼衣服,都能夠買上。你看看,這好不好?能夠成就你這種東西。

  「亦得一切寶莊嚴具」,什麼寶莊嚴具?你的金戒子、銀戒子,還有耳朵上帶的耳環,手臂上帶的手環,腳上帶的腳鏈。你今天不是喜歡這些嗎?你喜歡這些。那沒有關系,藥師琉璃光如來說,如果你喜歡這些東西,你喜歡什麼都能夠得到莊嚴。「一切寶莊嚴具」,什麼叫寶莊嚴具?莊嚴就是你長得讓人傢看瞭非常舒服,你自己長得非常具足,他就是用這一切寶貝來莊嚴你,你都可以得到。乃至「華蔓塗香」,什麼叫「華蔓」?我今天在身上帶瞭一朵花,或者說把自己的衣服弄得很好看。「華蔓」、「塗香」,塗什麼香?身上塗香,讓身體聞起來非常香。還有「鼓樂眾伎」,什麼叫「鼓樂眾伎」?我們今天喜歡聽音樂,喜歡跳舞,喜歡唱歌,沒有關系,藥師琉璃光如來都成就你瞭。你要想聽什麼,都有美妙的音樂。「隨心所玩,皆令滿足」,就是你喜歡玩的這些東西,都能夠讓你滿足。知道你們這些就是小娃娃,你不就喜歡跳個舞嗎?你不就是喜歡戴點那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嗎?好,都給你,都給你。你是小娃娃,可以滿願瞭。你看看,我們這些眾生,你以為你就長大瞭?還是沒有長大,你跟那些小娃娃差不多,你也喜歡這些東西。藥師琉璃光如來他就能夠成就你,小娃娃天性如此,給他吧!他喜歡玩什麼就讓他玩什麼。這個對於我們現在的眾生,契不契機?那就非常契機。藥師琉璃光如來成等正覺的時候,他就是這樣。今天藥師琉璃光如來成沒成佛?已經早就成佛瞭。所以說我們寺廟裡面,一般大殿裡面它要供橫三世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中間釋迦牟尼佛。橫三世佛。

  你要求現世利益,有現世利益;你要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你要求什麼法,都有什麼法。藥師琉璃光如來就是這麼慈悲!所以說我們今天,你要對於眾生也要能夠這樣,要求不要太高,要隨順於眾生的一種心性,慢慢地框,慢慢地引導,慢慢地教育,不輕易地放棄眾生。能夠依據他的喜好慢慢地把他引入佛道,這不就是菩薩的事業嘛。從空出假,能夠恒順眾生,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不就是這樣嘛。所以說你度眾生要善巧,要學習藥師琉璃光如來這種善巧。有這種善巧瞭我們自己在學習的時候,能夠恒順於眾生,那就非常好。今天你能夠成就眾生這些,將來眾生也能夠成就你瞭。所以說下面我們總結。

  「曼殊室利!是為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十二微妙上願。」

  這十二個大願,就是現在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成就藥師凈土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因為這種願力而成就的。如果說今天你不發願,將來你想成就你的佛土很艱難。你要成就一個如理如法的傢庭,要成就一個如理如法的社會,要成立一個如理如法的國土,那你就要發願。所以說藥師琉璃光凈土,它就是依據這十二個微妙上願而究竟成就的,那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的一種願力成就。所以說我們今天在修習這種藥師法的時候,把這十二個微妙上願要好好學一學,好好地研究,好好地思維一下,看這十二個大願為什麼這麼微妙,他為什麼發得那麼善巧。你看,人傢在行菩薩道的時候,他所發的這十二個大願。如果說你今天不會發願,你就照著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十二個大願去發願,那不就很好嘛。所以說,你學會瞭這種發願以後,對於你自己的修行也很有幫助。所以,有的眾生他說:「師父,不會發願呀!」不會發願的還不會發嗎?這個地方就給你說瞭。所以說,這個地方。

  「復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及彼佛土功德莊嚴,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說不能盡。」

  這個就是承上啟下。你不要說藥師琉璃光如來僅僅是發瞭這十二個大願。你看,這一句話就給我們所說瞭。釋迦牟尼佛告訴文殊師利菩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他在「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若一劫,若一劫餘,說不能盡」,是不是僅僅十二個大願呢?還有無量無邊的善巧大願,但最根本的就這十二個。你跟著這十二個好好地去修學。另外還有一個,他所發大願成就的「佛土功德莊嚴」,也是無量無邊,「若一劫,若一劫餘,說不能盡」,也就是下面,要想藥師琉璃光如來佛土的一種莊嚴,要想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的一種功德莊嚴,要想藥師琉璃光如來救度眾生的一種方便,這個地方就承上啟下,專門來說下面要講的功德。上面,是講十二個大願。十二個大願是因地上所修的,因為因地上所發的這十二個大願,所以說才有下面的一些功德莊嚴善巧方便。所以說,這個是一個根本。而眾生往往是喜歡在果上求,不喜歡在因上做,但是真正修行的時候,應該是在因上求。為啥呢?果還很遙遠,但是這些因,我們現在馬上就能做到。所以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我們自己要善巧修行,也就要善巧在因地當中修行,看那些諸佛菩薩是怎麼樣發願。我不會發的,照著他這樣發,那個很善巧。所以說,今天你要想怎麼發願,怎麼修行,怎麼善巧,用心,在心上,善巧地用心,那你就善巧地學習瞭。

  好瞭,今天的時間就到瞭。阿彌陀佛!

  2007年4月27日 四川省成都市昭覺寺大雄寶殿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這是這次我們學習《藥師經》最後一個晚上。今天晚上,我們就要把它學完,過完。前面,是講瞭藥師佛在因地當中所發的十二個大願。今天,請大傢翻到第四面。這裡面所說。第四面,最後,「曼殊室利!是為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十二微妙上願。」這是總結琉璃光如來,在因地裡面修行的時候,所發的就是這十二個微妙上願。「復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及彼佛土功德莊嚴,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說不能盡。」這個地方就總結瞭藥師琉璃光所發的大願,其實也是無量無邊。因為這種大願,修行種種苦行,得到瞭種種佛土的功德莊嚴。這種功德莊嚴,也是無量無邊。就以佛的一種神變、智慧,說一劫,說兩劫都說不盡。你可以想象,這藥師琉璃光的功德那是非常多的。這是簡單地說。總地來說,下面。

  然彼佛土,一向清凈,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

  所以說,前面釋迦牟尼佛已經講說過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今天來講說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藥師凈土。也就拿西方極樂世界來給我們打比方。西方極樂世界是如何莊嚴,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凈土也是如何莊嚴。他給我們所說「一向清凈」,在整個藥師琉璃光如來的依正二報,都是非常清凈的,都是以無我大願來成就的。「無有女人」,沒有男相、女相的差別。要有男相、女相的差別,就讓人產生種種是非之心,貪欲之心。「亦無惡趣」,地獄、餓鬼、畜生、修羅,這四惡趣都沒有。「及苦音聲」,也沒有受苦的音聲。也就是說,在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藥師凈土裡面,也是純一極樂。「琉璃為地」,這個地方就跟我們西方極樂世界有點不同瞭,是吧?琉璃為地。琉璃是什麼?我們說像蔚藍色的天空一樣。「金繩界道」,鑲瞭邊子的,分隔這些道路的,就是金色的繩子。其它的「城」,那就是城池。「闕」,就是宮殿。「宮、閣、軒、窗」,七寶樓,都是那些七寶所成。就像西方極樂世界一樣「功德莊嚴,等無差別」,也不比西方極樂世界差。所以說,這個地方就以西方極樂世界,來讓我們去理解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凈土。再下面。

  於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訶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次補佛處,悉能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正法寶藏。

  在西方極樂世界有誰呢?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兩位菩薩而為上首。今天在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凈土當中,也有兩個上首菩薩,一個是日光遍照菩薩,二個是月光遍照菩薩。就是在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藥師凈土裡面,無量無邊菩薩眾的上首菩薩。這兩個菩薩「次補佛處」,也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之後,就是日光遍照、月光遍照,他們成佛來繼續轉大*輪。這兩大菩薩「悉能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正法寶藏」,都能繼承藥師佛的佛法。佛也就是以講經說法,為利益眾生的一種傢業。所以說,今天這些菩薩能夠領會諸佛法藏,依諸佛法藏而給眾生講經說法。這就像我們今天在傢人一樣,有後代,佛法代代相傳不絕瞭。我們今天在佛門當中最擔憂的就是,在我們這一代人裡面佛法傳承不下去,佛法在我們這一代滅亡瞭,這就是最後。所以說,以前那些方丈和尚他就有一個責任,每一代他要把它傳下去,如果不傳下去的話,就是自己的責任沒有盡到。諸佛國度裡面也是這樣,這些上首菩薩他要繼承佛的遺志,把佛法代代相傳,永遠不絕。這個才是利益眾生的一種根本。

  那麼,日光遍照菩薩他就是白天,表示菩薩的智慧,能夠照耀無量無邊的眾生;月光遍照菩薩,那是在晚上。所以說,日光遍照在佛法上是表示智慧的,來放射無量光明,來普遍地照射這些宇宙的生命,讓那些昏昧迷夢當中的眾生,能夠得以警覺;月光遍照菩薩,在佛法上是表凈地,安靜的靜,修凈的凈,是表示凈地。在晚上,一輪明月普照九州,印現明透的清輝,籠罩大千世界的蕓蕓眾生,使所有的眾生都免於受貪嗔癡這三種煩惱的逼迫。這是日光遍照菩薩和月光遍照菩薩,共同輔佐東方凈土的藥師如來弘揚正法,一左一右,輔助有情。就像我們今天釋迦佛兩邊的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一樣。所以說,這兩尊菩薩是佛的上首弟子。下面。

  「是故曼殊室利!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應當願生彼佛世界」。

  就因為藥師琉璃光如來他許願,因為十二個清凈大願,清凈修行,來感得瞭一個無上莊嚴的藥師凈土,就像極樂世界一樣的莊嚴,還有無量無邊的菩薩在那個國土裡面。所以說,我們應當要發願往生藥師如來佛的琉璃世界。在那個地方能夠得到佛的一種教化,能夠得到日光遍照、月光遍照為首的那些諸大地上菩薩的教化,與諸佛菩薩為善果。所以說這種修行就很方便。下面。

  爾時,世尊復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諸眾生,不識善惡,惟懷貪吝,不知佈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闕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旁生趣。」

  這一段就開始給我們講,藥師如來成就的藥師凈土它度化眾生的方便是什麼?也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就像阿彌陀佛的名號一樣,是萬德莊嚴。我們一聽聞阿彌陀佛的名號的時候,就能夠得到無窮無盡的利益。今天,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凈土也是這樣。所以說,我們聽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他有很多利益。哪些利益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講。第一個方面,就是離惡法的利益。這惡法的利益有四種。第一種就是剛才我所念的這一段,能夠離開這些慳貪心、貪吝心。所以說,釋迦牟尼佛告訴文殊師利菩薩,就說:文殊師利菩薩,很多的眾生不知道善惡,內心裡面隻有這種慳貪不舍的心,不知道佈施,也不知道佈施的果報,內心裡面是愚癡沒有智慧的,缺少信根,沒有信心。「信為道源功德母」,沒有信心,佛法能夠升得起功德來嗎?那就升不起功德來。由於自己沒有智慧,缺少對於佛法的信心,在世間上就是去積聚財寶,各種各樣的財寶就朝傢裡拿,什麼錢財往包包裡面揣。「勤加守護」,這些財寶就執著為我自己的,自己守護非常堅強,防盜門按瞭一層又一層,窗子上要用鐵條鋼條釘起來,然後屋裡面還要用保險鎖、保險櫃,一層又一層,深怕人傢就給你偷走瞭。

  「見乞者來,其心不喜」,有人跟他化緣,他的內心一點都不歡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果說迫不得已要佈施一點點的時候「如割身肉」,就像把自己的肉割下來拿給別人一樣。「深生痛惜」,內心裡面是非常沉痛,非常可惜。「復有無量慳貪有情」,還有那些慳貪心的眾生,「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他積累瞭很多財富,但是自己一點都不受用。連自己都不受用,他還能拿給父母受用嗎?也不拿給父母受用,也不給妻子兒女受用,何況說傢裡面的奴婢,那些來打工的,來乞討的人,那就更是一分一文都得不到瞭。「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旁生趣」,就由於這一輩子對財寶的慳貪不舍,所以說欲望無窮,慳貪無盡。這一輩子命終以後,就因為這個慳貪心,將要投生到餓鬼界當中,或者說投生到畜生道當中去受苦。這就是慳貪心的因果。

  「由昔人間,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今在惡趣,暫得憶念彼如來名,即於念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惡趣苦,不樂欲樂,好行惠施,贊嘆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貪惜,漸次尚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份,施來求者,況餘財物!」

  這就是說,由於過去在人世之間曾經暫時聽聞藥師佛的名號,雖然說墮落於惡趣當中瞭,由於往昔時候有這種善根,聽聞瞭藥師佛的名號。現在,在惡趣當中哪怕就是暫時憶念藥師如來的名號,就在自己憶念藥師如來名號的時候,就從惡趣當中死掉瞭,而還生人中,再一次地投生到人道當中。投生到人道當中還能得「宿命念」。什麼叫得「宿命念」呢?「宿命念」就是能夠知道前世的事情。我們這一輩子為什麼不相信因果呢?因為沒有宿命通。過去承受的苦,自己不知道瞭,好瞭瘡疤又忘瞭痛瞭。如果說我們能夠投生於人中,有宿命念能夠知道前輩子的事情,那麼對於曾經所受的惡趣的苦他就能記憶得起來。由於畏懼害怕這種惡趣的苦,所以說「不樂欲樂」,這世間上五欲的享受,那就不再去貪瞭。「好行惠施」,就非常喜歡來佈施供養。「贊嘆施者」,見瞭那些佈施的人,他也很能夠贊嘆。「一切所有悉無貪惜」,對於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的一切,自己都沒有慳貪之心,隻要對眾生有用,他就能夠佈施出去。「漸次尚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份,施來求者,況餘財物」,就是逐漸逐漸地,哪怕就是把自己的頭,把自己的眼睛,把自己的手,把自己的腳乃至「血肉身份」,把自己的某一部分佈施給眾生,他也幹。連這種身心性命都可以佈施,何況說那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財物。所以說,這就能夠由於聽聞藥師佛的名號,能夠離開這種慳貪煩惱,能夠轉惡趣以升為善趣當中。你看這種功德好不好!

  第二種,那就是離毀犯見慢惡。我們往下看。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雖於如來受諸學處,而破屍羅;有雖不破屍羅,而破軌則;有於屍羅、軌則,雖得不壞,然毀正見;有雖不毀正見,而棄多聞,於佛所說契經深義不能解瞭;有雖多聞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謗正法,為魔伴黨,如是愚人,自行邪見,復令無量俱胝有情,墮大險坑。此諸有情,應於地獄、旁生、鬼趣,流轉無窮。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便舍惡行,修諸善法,不墮惡趣。」

  這第二種利益就是由於這些眾生,他們聽聞瞭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對於自己受瞭戒瞭,破瞭戒瞭,他可以懺悔幹凈,能夠舍棄破戒的一種罪惡。有的人雖然說沒有破戒,但是他破瞭常住的一種共住規律,就是規則,清規戒律。清規,是指這個寺廟上大眾和合共住,一種約法。戒律,是自己修行,那就是屍羅。所以,有的不破戒律他也破瞭常住上的規矩瞭;有的不破這種戒律和規矩,但是他毀壞自己的正見瞭,沒有正確的知見;有的人雖然說不毀正見,但是他不聽經聞法,所以說把這種多聞利益放棄瞭;有的人因為沒有多聞,對於佛所說的契經上的深意那就不能明瞭,不能瞭解;有的人雖然說也能夠聽經,在聞思修當中自己也非常精進,但是他有貢高我慢,有增上慢心。什麼叫增上慢心?他不修行,不聽經,他還沒有慢心,就因為聽瞭很多經,修瞭很多年法,自以為瞭不起,就把功德作為自己驕傲的本錢。所以這就叫做增上慢。由於這種增上慢,把自己的心隱蔽瞭,自視非他,就是把自己抬得很高,什麼都是自己對,別人不對。要誹謗別人,還要「嫌謗正法」,對於那些正法自己要嫌棄,自己要誹謗,那就要「為魔伴黨」,著魔瞭,那就是魔子、魔孫,作那些魔的伴黨。

  「如是愚人,自行邪見」,像這種愚蠢的人,自己有這種錯誤的見解,「復令無量俱胝有情,墮大險坑」,就由於他有這種邪見,他也要讓所有的眾生也要跟著他學。學的是什麼?學的也是邪見。所以說由於這些邪見,把無量無邊的眾生都引導到三惡趣當中。「此諸有情,應於地獄、旁生、鬼趣,流轉無窮」,就因為毀瞭正見,貢高我慢,不聽經聞法,乃至破瞭戒律,破瞭規矩,就由於這種業,將來要墮落地獄當中,墮落餓鬼當中,墮落畜生當中。「流轉無窮」,不知道要受多少的苦。但是如果說聽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於憶念佛的恩德,就把這所有的惡行能夠徹底丟棄。如果勤修善法,它就能夠轉惡為善,能夠轉墮地獄的這種果報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到往生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凈土。所以說,我們聽聞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就有這些功德。

  「設有不能舍諸惡行,修行善法,墮惡趣者,以彼如來本願威力,令其現前暫聞名號,從彼命終還生人趣,得正見精進,善調意樂,便能舍傢趣於非傢,如來法中,受持學處,無有毀犯;正見多聞,解甚深義,離增上慢,不謗正法,不為魔伴,漸次修行諸菩薩行,速得圓滿。」

  就是說,假如暫時還不能夠把犯戒,犯規矩那些惡行全部舍掉,還不能修行善法,還墮在惡趣當中的人,因為聽聞藥師如來的名號,以藥師佛的本願威力,就讓這些眾生能夠在現前「暫聞名號」,哪怕是聽聞一次,哪怕是兩次,都能夠聽聞到藥師如來的名號。因為聽聞藥師如來的名號,「從彼命終還生人趣」,就從惡趣當中舍命瞭,然後再轉生為人趣。轉生人趣當中,還能夠得到正見,有正知正見,能夠精進修法,還能夠善巧地調治內心。讓內心裡面,對修行佛法有善法欲。「便能舍傢趣於非傢」,那就是能夠出傢修行,不樂在傢。在「如來法中,受持學處」,或者說受持比丘戒,或者說受持比丘尼戒。「無有毀犯」,受瞭戒律瞭,一點都不毀犯。就「正見多聞」,以正知正見聽聞佛法,瞭解契經甚深的義趣,遠離貢高我慢。自己不管怎麼修行,也不作為驕傲的本錢,不誹謗正法,不作為魔子、魔孫、魔長。所以說,漸次修行六度波羅蜜,能夠迅速得到菩薩道的這些圓滿。這就是第二種好處。

  第三種好處,我們聽聞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能夠遠離嫉妒與誹謗的惡法。我們往下看。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慳貪嫉妒,自贊毀他,當墮三惡趣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受劇苦已,從彼命終,來生人間,作牛、馬、駝、驢,恒被鞭撻,饑渴逼惱;又常負重,隨路而行。或得為人,生居下賤,作人奴婢,受他驅役,恒不自在。」

  就是有那些眾生,內心裡面有嫉妒心,有慳貪心。自己有東西舍不得佈施,見瞭人傢佈施,他又要嫉妒。所以說,對於他人的榮耀自己不耐煩,看不得他人比自己好。「自贊毀他」,經常是自己贊嘆自己,經常是自己要來毀謗別人。有這種人「當墮三惡趣中」,那就是墮三惡趣的因。在三惡趣當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不知道要受多少時間的苦惱。「受劇苦已,從彼命終」,把異熟果報受完瞭以後,轉生到人間來的時候,它還有一種什麼果?一種增上果,一種等流果。還要產生。所以說你再把三惡趣這種苦處受完以後,再轉生人間的時候,你再變為人的時候,他還要怎麼?還要做牛、馬、駝、驢,還要變成畜生。「恒被鞭撻」,這些眾生常常被人拿著鞭子抽,拿著鞭子打。「饑渴逼惱」,你餓瞭想吃東西,吃不上;渴瞭想喝一瓢水,喝不到。隨時隨地因為饑餓,因為焦渴而逼惱自己。那一生得不到這些。「又常負重,隨路而行」,經常是在大路上,把東西拉上,給人傢還債。「或得為人,生居下賤」,哪怕就是轉生為人瞭,他也是下賤的人,人傢不尊重他。「生居下賤,作人奴婢」,去幫人,打工。「受他驅役」,人傢叫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恒不自在」,一輩子自己也不能夠當自己的主人。這就是由於嫉妒、誹謗的煩惱惡,產生瞭這些結果。

  「若昔人中,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此善因,今復憶念,至心歸依。以佛神力,眾苦解脫,諸根聰利,智慧多聞,恒求勝法,常遇善友,永斷魔絹,破無明殼,竭煩惱河,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若昔人中,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如果說往昔時候,曾經聽聞藥師佛的名號。「由此善因,今復憶念」,由於有這種善根,現在還能夠憶念藥師佛的名號。「至心歸依」,而且能夠皈依三寶。「以佛神力,眾苦解脫」,就由於藥師琉璃光的功德名號,乃至這種神通威力,自己所受的一切苦都能夠完全解脫,而且「諸根聰利」,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非常利,所以說非常聰明。「智慧多聞」,具備有智慧,而且廣學多聞。「恒求勝法」,經常就去追求非常殊勝的法。「常遇善友,永斷魔絹」,經常身邊都是那些善知識朋友。能夠遇上善的朋友這個很不簡單。「永斷魔絹」,再也不上魔的當瞭,再也不著魔網瞭。「破無明轂」,能夠把根本無明完全破除。「竭煩惱河」,能夠讓所有的煩惱,都全部幹涸。「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對於這些人生的八苦、三苦、五苦、無量諸苦,都能夠全部離脫。這是第三種好處。

  第四種好處,離鬥訟咒詛惡。什麼叫「鬥訟」呢?這一輩子你生在人間,經常跟人打官司,經常跟人吵嘴打架,或者說不吃官司,不吵嘴打架,經常遇到那些人傢念咒整你,人傢來詛咒你這些惡。隻要你聽到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這些惡法都不能夠加害於你。所以說你往下看。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好喜乖離,更相鬥訟,惱亂自他,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展轉常為不饒益事,互相謀害。告召山林樹塚等神;殺諸眾生,取其血肉,祭祀藥叉羅剎婆等;書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惡咒術而咒詛之;厭魅蠱道,咒起屍鬼,令斷彼命,及壞其身。」

  現在世間上還有,還有這些行邪法的。所以說,有那一些眾生,他就喜歡不懂事,他就喜歡去跟人傢搞鬥爭,他就喜歡背離人傢的意思而說話,你要說東,他偏要說西;你要說好,他偏要說壞;你要說對,他偏要說不對,明明就是要跟人反著幹。今天有這種人。「好喜乖離,更相鬥訟」,這種就更容易引起跟人傢的鬥爭,吃官司,吵嘴打架。「鬧亂自他」,不僅僅是讓自己心裡面不安寧,也能夠讓別人心裡面起煩惱。「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就是我們自己起心動念,開言吐語,待人接物上就是不懂事,不知道怎麼為人處世,經常在人群當中造作這些惡業,增長這些惡業。「展轉常為不饒益事」,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不利於人的。你想想,經常去跟人傢反著幹的人,他能不能夠說好話?不喜歡說好話。不喜歡說好話是不是經常鬥爭?所以說言語上就經常鬥爭。人傢喜不喜歡他?也不喜歡他。因為人傢不喜歡他,就經常跟人傢鬥爭,他這樣做不做惡業?他就做惡業。

  所以說,一天到黑,做的都是那些不善的事情,互相謀害。跟人之間的人際關系相當不和諧,不是你整他,就是他整你。甚至「告召山林樹塚等神」,他去拜山神,拜土地公公,拜樹神。拜這些神做什麼呢?他也不是做好事。要「殺諸眾生」,去殺雞,殺牛,殺羊來祭祀。「取其血肉」,來祭祀那些「藥叉羅剎婆等」,就是來祭祀那些鬼神。把這些鬼神祭祀起來幹啥?他把那些冤傢對頭的名字寫上,比如:智海,某年某月生,住在哪裡,我要咒詛他明年就死掉。他經常這樣幹。把人傢的相片拿來念咒,把人傢的生辰八字寫到紙條上,「以惡咒術而咒詛之」,就用這樣的詛咒。「厭魅蠱道」,經常用惡的咒術,還有放蠱。「咒起屍鬼」,用墳地裡面的屍體,他念咒,能夠讓屍體爬起來走路,去害人。「令斷彼命,及壞其身」,對於他不歡喜的人,他就用這些所有的邪術來整人害人。你說這是不是冤傢對頭?是不是造惡?

  今天還有這樣的人。你們不要小看,在聖水寺我就遇上一個,他們拿一個紙條給我,「師父,你看這個寫的啥?」結果我一看,噢,他寫的就是咒人。這個人要叫他某年某月死,某年某月病。我說:「三寶弟子怎麼幹這種事呢?」也不知道是不是三寶弟子,反正進寺廟也不應該幹這種事。對不對?所以說,現在還有這些人。

  「是諸有情,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彼諸惡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轉皆起慈心,利益安樂,無損惱意及嫌恨心;各各歡悅,於自所受生於喜足,不相侵凌,互為饒益。」

  「是諸有情,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彼諸惡事,悉不能害」,你能不能夠保證你不被這些人所害?可以的。怎麼辦呢?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執持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於是,那些惡事它就害不瞭你瞭。「一切展轉皆起慈心」,對於一切眾生你都起慈悲心,不要去跟人傢吵嘴,不要去跟人傢打架,不要去整人害人,要起慈悲心,要利益眾生,要讓眾生得到安樂。「無損惱意」,對一切眾生,我都不損傷他;對一切眾生,我都不嫌恨他。「各各歡悅」,要廣結人緣,你把人緣結得好,就是那些惡人他也不整你瞭。對不對?你要結那些惡緣,不僅僅是那些惡人要整你,也許一些假裝行善的,也要收拾你。我經常所說:「寧願得罪幾個大人,不願得罪幾個小人。寧願得罪君子,不願得罪小人。」為啥呢?君子,你得罪他,他不跟你計較;那些小人,你得罪瞭他,他時時刻刻要報復你。我們修學佛法的人,經常就要想到廣結人緣,不要去損傷眾生,不要去嫌恨眾生,與所有一切眾生,都要廣結善緣,大傢都要相互歡喜。能夠達到這樣的話,「於自所受生於喜足」,對於自己,一切眾生都歡喜。「不相侵凌,互為饒益」,所以說人傢就不損傷你。就是那些惡人,哪怕是黑道上的,他也要幫你的忙;哪怕那些惡人,他也要幫你的忙。

  所以說,廣結人緣更重要。你不要說:「哎呀,我這個良心好,但是我是嘴裡面惡。」良心好,嘴裡面惡,那良心怎麼顯現呢?往往你嘴巴惡,良心就被嘴巴惡掉瞭。所以說,有好心,還要說好話,還要辦好事。不能說好話,不能辦好事,你說你有良心,誰相信呢?你的良心在哪裡呢?拿出來看看。所以說,這上面,就由於聽聞藥師琉璃光的名號,然後執持藥師如來的名號,能夠遠離這四種過錯。就是貪心,有貪心不佈施;從貢高我慢心,毀謗三寶;從嫉妒心,自贊毀他;從瞋恨心,來鬥訟咒詛,這四種惡法都能夠遠離。所以說,這四種法在大乘當中罪惡非常大,比那些殺盜淫妄還要厲害。為啥呢?你修大乘法,不就是要利益眾生嘛,今天你不去利益眾生,反而去損傷眾生,你說,對於我們菩提心是不是損傷?那就是一種損傷。你要犯瞭殺盜淫妄,你自己還墮落;你要是犯瞭這些心,不起大慈悲心,那對於我們大乘的修行就是一種根本的違犯瞭。所以說,這四種惡也叫做菩薩的根本罪,要是違犯菩薩的四種根本罪,那我們修學大乘法門就不能成功瞭。

  下面。這上面四條,是得到離惡的好處。下面,是得到善法的好處。這得善法的好處,也有四種。第一種,是能夠得到往生凈土的好處。我們來看。

  「復次,曼殊室利!告有四眾: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及餘凈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齋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學處,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聽聞正法,而未定者。」

  你看看,這個地方,就說你那些出傢的比丘、比丘尼和在傢的男居士、女居士,如果說你能夠受持八關齋戒,或者經一年,或者經三個月,受持這些戒律,就以守持戒律的善根,我們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地方,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聽聞正法,但是這種善根還沒有決定,這種修行還沒有徹底的功用。這種人怎麼辦呢?

  「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

  「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假如說他聽聞瞭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你看看,藥師琉璃光如來幫助修行凈土宗的人,假如說你修行凈土,受持戒律,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還沒有往生,或者說還沒有決定往生,那麼你執持藥師佛的名號,到臨命終的時候,就有這八大菩薩來接引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西方極樂世界中,蓮花化生。所以說,決定不退轉。這就是幫助那些念凈土法門的,念阿彌陀佛的人修行凈土法門,一樣決定成功。藥師佛的法門和凈土法門矛不矛盾?不矛盾。

  第二種好處,我們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執持藥師佛的名號,能夠生凈土的,就能夠往生凈土;不能夠生凈土的,能夠生天國。我們往下看。

  「或有因此生於天上,雖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窮盡,不復更生諸餘惡趣。

  所以說,藥師法門利益眾生,它是非常廣大的,普遍地利益眾生。有的眾生,他聽聞藥師如來的名號,就以這個功德而生於天上。這種不生凈土,而生於天國也不是藥師如來不加被,而是因為眾生的這種信心、願力、資糧不夠作為往生凈土的條件,隻可以感得升天的快樂。不過,這種人聽聞藥師如來佛的名號,他升天也與一般升天不同。他升天瞭,他的根本善根不會窮盡;別人往生天國以後,天福受盡以後,他就會墮落瞭。而這種人,天福受盡,他沒有墮落的。他的善根,根本善根不會窮盡。「不復更生諸餘惡趣」,不再墮落於那些三惡趣。不像一般的天人,他可能墮落。這種聽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往生天上,將來他也不會墮落。你看看,這和一般的往生天界不一樣。這是第二種好處,上升天國。

  第三種好處,就是還生人間他還能得到種種的好處。我們看。

  「天上壽盡,還生人間,或為輪王,統攝四洲,威德自在,安立無量百千有情於十善道;或生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大傢,多饒財寶,倉庫盈溢,形相端嚴,眷屬具足,聰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

  「天上壽盡,還生人間」,就是說天上的福報享盡瞭,還要再生在人間。你說這是墮落嗎?不是墮落。為啥呢?在人間修學佛法,它很有力量。「或為輪王,統攝四洲」,或者說做那些大國王,對於一世天下都能夠統攝。「威德自在,安立無量百千有情於十善道」,你看,統治世界,他能夠讓世界上所有的眾生都能修學十善法。這種人力量就大瞭,對不對?「或生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大傢,多饒財寶,倉庫盈溢,形相端嚴,眷屬具足,聰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或者說不投生在國王之傢,他投生在「剎帝利」,那就是掌權的階級裡面。「婆羅門」,來出傢修行。那些在傢修學佛法的居士大傢。投生在這些地方,「多饒財寶」,他自己的財富非常富足。「倉庫盈溢」,他自己的傢裡面要啥有啥,啥東西都多得很。「形相端嚴」,就是身體長得非常端正,面貌長得非常莊嚴。「眷屬具足」,兒女、夫妻、弟子、下屬,這些都非常具足。「聰明智慧」,這個人他還世到人間的時候,有智慧非常聰明。「勇健威猛」,能夠修行善法,「如大力士」,做什麼事情都很容易成功。我們得聞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他就能夠得這第三種利益。

  第四種利益。

  「若是女人,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於後不復更受女身。」

  如果說你厭棄女身,你聽聞瞭藥師琉璃光的名號,至心受持藥師佛的名號,從此以後不再轉生為女人,不再轉生為女身。所以說,這上面就由於聽聞藥師如來佛的名號,能夠得到這八種利益。你可以看看。

  下面。前面是聽聞藥師佛的名號得的好處,下面是持藥師咒而得的利益。第一種利益:由願觀苦。我們來看看。專門持念藥師佛的這種咒。

  「復次,曼殊室利!彼藥師琉璃光如來得菩提時,由本願力,觀諸有情,遇眾病苦,瘦羸、幹消、黃熱等病;或被厭魅、蠱毒所中;或復短命;或時橫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願滿」。

  這個就是對於那些眾生,這裡給我們所說,釋迦牟尼佛告訴文殊師利菩薩,就是說藥師如來正式成佛的時候,由於他自身的十二大願的力量,觀察這世間上一切一切的眾生有情,遇上許許多多的病苦。哪一些病呢?你比如說「瘦羸」,身體非常瘦弱,想長胖也長不胖。還有一種「幹消」,什麼叫「幹消」呢?吃得很多,想長肉不長肉,那就叫消渴癥。經常是口渴,經常是肚餓,吃得多,也拉得多。古代叫什麼?古代叫勞傷病。所以說,那叫幹消。肺病、勞傷病,就是瘦人。幹消,就是一天天消瘦下來。「黃熱病」,那就是黃疸。身上經常溫度非常高,面色眼睛全都發黃。這三種病在當時,是非常流行的病。

  「或被厭魅」所擾,就是被人暗中捉弄。有人暗中捉弄你,讓你的神識顛倒,危害健康,那就是厭魅。或被「蠱毒所中」而喪失生命。什麼是「蠱毒」?今天這個蠱毒在雲南好象還有,四川一代好象沒怎麼聽說。聽說雲南一代還有,它有放蠱的,那種蠱毒,讓眾生遭受到這些毒害而喪生斃命。有的人,或者說「短命」,年紀輕輕便夭折瞭。或者說遭受「橫死」,被車撞瞭,被山壓死瞭,世間上打仗,遭槍子瞭。那些都是橫死。或者說遊泳,在水裡面被淹死掉瞭,被火燒死掉瞭。反正這些福報還沒有盡,壽命就盡瞭。「短命」、「橫死」。所以說,要讓這一切有情眾生所遭遇到的一切苦難,都得消除;使他們能夠得到消災延壽的願望,都能夠得到滿足。所以說,這個藥師咒,你經常持咒,就能夠讓你得到這些好處。下面就要說咒。不是教你持咒嘛,這個咒怎麼來的。

  時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滅一切眾生苦惱;既入定已,於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說大陀羅尼曰:

  當時藥師佛是進入三摩地瞭。他這個三摩地的名字就叫做:除滅一切眾生苦惱三昧。就是把一切眾生的苦惱都能夠除滅。入定以後,從佛的肉髻當中放大光明,在光當中演說藥師神咒。你看看,這個藥師神咒是藥師佛在定當中所說的。這個藥師神咒,大傢都會念嗎?都會念,是吧?

  南謨薄伽伐帝,郫殺社窶嚕,薜琉璃,缽喇婆,喝羅社也,怛陀揭多耶,阿羅喝帝,三藐三勃陀耶。怛侄他:唵!郫殺逝,郫殺逝,郫殺社,三沒揭帝,娑訶!

  這個是我們早晚課都有的,是吧?你們早晚課的時候讀一讀,它就有。這就是藥師神咒。你可以去讀。這個咒的意義,我們就不再解說。一般咒,要總持一切善法,總持一切佛法。不解說的。解說出來,有的人看看還沒有多大意義。那叫總持。就是秘密神咒,你就是念就行瞭。以恭敬心,以虔誠心,好好地念,那就可以瞭。

  爾時,光中說此咒已,大地震動,放大光明,一切眾生病苦皆除,受安隱樂。

  你看,當藥師如來在光中說瞭藥師神咒以後,「大地」開始發生「震動」,「放大光明」,一切眾生病苦都除去瞭,來受一種非常康樂安穩的生活。

  下面,就是持咒滅苦。

  「曼殊室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為彼病人,常清凈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咒一百八遍,與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若有所求,至心念誦,皆得如是無病延年;命終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

  就是我們自己有病,你自己持藥師神咒,這個時間能夠滅除一切病苦惱。我們今天看的那些在病當中的人,如果說我們要真真心心為病人好的話,我們自己就要洗澡,要漱口,或者說自己有吃糧食的時候,吃藥的時候,或者說自己拿一瓶幹凈的水,沒有蟲的水,去專門持藥師神咒一百零八遍,來加持自己所吃的東西,或者說所吃的藥,或者說所喝的凈水。你念咒,就念藥師神咒一百零八遍,來加持這種東西。「與彼服食」,與那些病人,就給他們吃。「所有病苦悉皆消滅」,就由於藥師佛的願力加持糧食、藥、水,病人吃瞭之後一切病苦都能夠消滅。「若有所求,至心念誦,皆得如是無病延年」,如果說眾生雖然沒有得病,希望自己永遠不得病,希望自己永遠健康,希望自己能夠延年益壽。所以說你念誦藥師神咒,都有這樣的功力。「命終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乃至曾經服食過藥師神咒加持的藥、飲食、水,或者說我們自己持藥師神咒,到瞭命中之後發願往生藥師如來的凈土,那就徹底不退轉,乃至徹底得到正等正覺,那就是究竟成佛,也能夠得到這些智慧。所以說,下面勸我們瞭。

  「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於彼藥師琉璃光如來,至心殷重恭敬供養者,常持此咒,勿令廢忘。」

  如果說我們要修行藥師如來法的時候,不管我們這些男居士、女居士、出傢人,在藥師琉璃光如來面前,都要發至誠心、懇切心、殷重心、供養心、恭敬心。經常用這幾種心,好好地來持念藥師神咒,不要讓我們自己忘掉瞭。所以說,這是讓我們修學藥師法,就要對於這種藥師神咒不要忘掉。

  下面,供養受持益處。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凈信男子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聞已誦持;晨嚼齒木,澡漱清凈,以諸香華、燒香、塗香、作眾伎樂,供養形像。」

  在供養受持益當中,首先來給我們所說,供養能夠得護持的好處。對於藥師如來,我們不但要稱藥師如來的名號,而且要持咒,同時對於藥師佛的形像,也要施設種種供養。或者說以香花供養,燒香供養,塗香來供養,或者說贊嘆佛的功德。這些都是供養藥師如來。在我們念經的時候,一定要能夠把我們自己,你吃瞭飯,早飯以後,午飯以後,晚飯以後都要漱口,把口漱得清清凈凈,我們再來持咒。特別是要那些吃蒜,吃肉,吃蔥,這些不幹凈的東西,千萬別去吃。你不吃那些不幹凈的東西,吃瞭飯以後還要經常漱口,念凈口業真言,持這些神咒。還要用鮮花、各種香乃至以各種樂器來供養,供養藥師佛。都可以。所以說,這是供養藥師佛。

  「於此經典,若自書,若教人書,一心受持,聽聞其義。」

  還能夠書寫藥師經典。所以說我們今天,出錢為功德,來流通藥師經典。或者說自己拿毛筆寫,來書寫這種經典,那也是一種修行的方式。或者說教人書寫,自己寫得不好,教別人書寫;或者說「一心受持,聽聞其義」,我們聽聞《藥師經》,理解它的意思,然後受持藥師如來的名號,受持藥師經法。這都是供養。這叫如法修行供養。

  「於彼法師應修供養,一切所有資身之具,悉皆施與,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諸佛護念,所求願滿,乃至菩提」。

  那麼我們供養,一個是物質上的供養,一個是恭敬供養,一個是如法修行供養。還有一個,對於我們一起修學的,比如說念《藥師經》的,書寫《藥師經》的,講《藥師經》的。你看,我們昭覺寺每天都在念《藥師經》,對於這些法師,我們就要供養他一切「資身之具」,凡是他們所需要的,我們都能夠供養。「悉皆施與,勿令乏少」,不要讓它們有所缺少,這樣的話,就能夠得到「諸佛」的保護。「所求願滿,乃至菩提」,你自己的所求,不管你求什麼,它都能夠得到滿願。「乃至菩提」,究竟我們要求無上的正等正覺,也能夠得到這種正等正覺。這是得藥師佛的一種保護。

  下面,我們能夠得曼殊師利的保護。

  爾時,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當誓於像法轉時,以種種方便,令諸凈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覺悟其耳。」

  文殊師利菩薩也發願:我在將來,釋迦牟尼佛你老人傢涅槃以後,我就要用種種方法,來保護這些書寫《藥師經》,持念藥師名號,持念藥師經典的這些眾生,要讓他們在睡中,都能夠聽聞藥師如來佛的名號,都能夠讓他們聽聞到藥師經典。」你看這個文殊師利菩薩發願瞭,來救度眾生,在像法轉時,能夠這樣利益眾生。

  下面,能夠得諸天護持。

  「若於此經受持讀誦,或復為他演說開示;若自書,若教人書;恭敬尊重,以種種華香、塗香、末香、燒香、華幔、瓔珞、幡蓋、伎樂,而為供養;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掃灑凈處,敷設高座,而用安處。爾時,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及餘無量百千天眾,皆詣其所,供養守護。」

  如果說你能夠「受持「藥師經典,能夠」讀誦「藥師經典,或者說為他人「演說開示」藥師經典。或者說「自」己「書」寫藥師經典,「教人書」寫藥師經典,「恭敬尊重」藥師經典。「以種種華香、塗香」,各種香,乃至那些「華幔」、「瓔珞」,還有那些「幡蓋」,還有「伎樂」,各種音樂,來供養《藥師經》,供養藥師如來,甚至「以五色彩,作囊盛之」,以五色線,做一個香囊,把它保護起來。「掃灑凈處,敷設高座,而用安處」,我們把這些經典要放在高的地方,要放在那些清凈的地方,這樣來恭敬經典。這個時間,「四大天王」以及四大天王的「眷屬」,還有「無量百千天眾」都能夠到這個地方來供養《藥師經》,守護《藥師經》,以供養這些守持藥師經法的眾生。所以說,你能夠這樣恭敬供養的話,能夠得到諸天護持。

  所有的居士不要動,不要動,好好聽經聞法,返回原座。要供養,待會兒放在功德箱裡,好不好?你這樣要幹擾講經。不要動,好好地坐下聽經。所以說,大傢見瞭這種好處要想供養的話,你要發心,不僅僅供養一個人,要供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佛法僧三寶,要供養這受持藥師經法的所有眾生,包括這些僧團,都要供養。所以說,你供養一個人功德很少,要供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受持藥師經法的,供養藥師如來。丟在功德箱裡面,都普通供養。這個功德無量無邊,你們聽我說沒有錯。往下面看。

  「世尊!若此經寶流行之處,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及聞名號,當知是處無復橫死;亦復不為諸惡鬼神,奪其精氣;設已奪者!還得如故,身心安樂」。

  假如說有《藥師經》流行的地方,有受持《藥師經》的地方,就由於藥師如來的本願功德,或者說我們聽聞藥師佛的名號,就要知道,有這些地方的時候沒有「橫死」,也不能夠為那些「諸惡鬼神,奪其精氣」。假如說那些餓鬼神已經奪掉你的精氣瞭,「還得如故,身心安樂」,所以說,你還能夠身心恢復健康。

  下面。受持得到加被益處。首先,說受持儀軌。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曼殊室利!若有凈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應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凈座而安處之;散種種華,燒種種香,以種種幢幡莊嚴其處;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食清凈食,澡浴香潔,著清凈衣,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樂歌贊,右繞佛像。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

  這就是說受持藥師經法的一種儀軌。佛就告訴文殊師利菩薩:哎呀,是這樣!是這樣!就像你所說的。就是說,文殊師利菩薩!如果那些有清凈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他們想供養藥師如來,應該要先造藥師佛的形像。然後「敷清凈座」,把藥師佛的佛像安置在這種清凈的寶座之上,然後來散各種花,各種各樣美妙的花來散給供養藥師佛。「燒種種香」,各種各樣的香,燒起來供養藥師佛。還有「種種幢幡莊嚴其處」,你像這些幢幡一樣,我們來寫上「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或者說寫上「藥師神咒」,或者說寫上「十二藥叉神將」的名字。也是以幢幡掛於大殿之上,來莊嚴藥師佛的地方。「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還能夠在七天七夜當中,受持八關齋戒。「食清凈食」,不要吃那些不幹凈的糧食:五葷、肉食、毒食,不清凈的食,那就不吃。「澡浴香潔」,要洗澡。每天都要洗澡,洗得幹幹凈凈。身上要「著清凈衣」。「應生無垢濁心」,內心裡面要清凈下來,不要發瞋害心,不要發瞋心,不要發火。「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對一切眾生,都要想著去利益眾生,去安樂眾生,要修「慈、悲、喜、舍之心」,要修「平等」之心,乃至我們「鼓樂歌贊」,什麼叫「鼓樂歌贊」?或者說敲鑼打鼓,或者說以各種音樂,或者說以歌頌來贊嘆藥師如來。「右繞佛像」,朝右面開始,合掌繞佛像。繞佛像有功德!「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我們還應思維藥師如來的十二個大願功德。「讀誦此經」,讀誦《藥師經》。「思惟其義」,思維其中的道理。「演說開示」,給眾生講說《藥師經》,開示修《藥師經》的好處。這就叫受持《藥師經》的儀軌。

  這樣來受持能夠得什麼樣的好處呢?

  「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隨所樂求,一切皆遂」,如果說你有什麼要求的話,它都能夠滿願。「求長壽得長壽」,你要想得延年益壽,自己就能夠得到延年益壽。「求富饒得富饒」,你要想得什麼?要想得財寶,要想得富裕,也能夠得到。你說你要恭敬財神,誰是財神?一切佛都是財神。藥師佛也是財神。對不對?他不叫財神,他叫財佛。你要能夠求名利得名利,求富貴得富貴,要想求什麼都能夠得到什麼。「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你看看,跟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面說的一不一樣?也一樣。能夠讓你得到這些種種的好處。求什麼他就能夠得什麼。

  下面,還能夠免難。一切天災人禍都能夠免除。

  「若復有人,忽得惡夢,見諸惡相,或怪鳥來集,或於住處,百怪出現;此人若以眾妙資具,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惡夢惡相,諸不吉祥,皆悉隱沒,不能為患。」

  「若復有人,忽得惡夢,見諸惡相,或怪鳥來集,或於住處,百怪出現」,你看看,我們自己,或者說做惡夢,經常在睡覺裡面不得安穩。在夢裡面,見到很多惡的相狀,或者說那些稀奇古怪的鳥跑來瞭。「或於住處,百怪出現」,或者說在自己住的地方,哎喲!這個地方出現一個怪現象,那個地方出現一個怪現象。說不清,道不明。反正無緣無故就讓心裡面擔驚受怕。這就是你住的地方不吉祥。為什麼不吉祥?由於往昔時候業的感召。還有世間上的鬼怪、神怪,它來幹擾你。這個時間我們怎麼辦?下面就告訴你方法瞭。

  「此人若以眾妙資具」,你要用很多好的東西,恭敬供養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你要把這世間上最好的,你最寶貴的一種東西,你最舍不得的一種東西,都要拿出來,來供養藥師如來。「惡夢惡相,諸不吉祥,皆悉隱沒,不能為患」,這些惡夢,那些不吉祥的相狀,隻要你通過供養,這些鬼怪就不能夠危害於你,全部都隱沒瞭。你看看,好不好啊?

  「或有水、火、刀、毒、懸險、惡象、師子、虎、狼、熊、羆、毒蛇、惡蠍、蜈蚣、蚰蜒、蚊虻等怖;若能至心憶念彼佛,恭敬供養,一切怖畏皆得解脫。」

  還有這個世間上所出現的一切一切的鬼怪物,這些事情都能夠怎麼?都能夠徹底解脫。比如「水、火、刀、毒」,它都不能危害。還有世間上一切「懸險」,那些危險的事情,也不能夠危害你。還有那些惡的畜生,「惡象、獅子、虎、狼、熊、羆」,還有「毒蛇、惡蠍、蜈蚣、蚰蜒、蚊虻」,那些一切毒的蟲,它都把你沒辦法。如果說「能至心憶念彼佛」,憶念藥師如來佛,「恭敬供養」藥師佛。「一切怖畏皆得解脫」,那些毒的眾生,它都不來危害你。不知道你們怕什麼?我這個人最怕的就是毒蛇。夏天來瞭,我就不敢出門。出門的話,我就非常恐懼,見到那個地上有一根草像毒蛇,都要把我嚇一大跳。世間上的毒物很多,是吧?隨時隨地我們都不知道,要遭受到什麼樣的一種毒害。這個時間,你能恭敬供養藥師佛,能夠憶念藥師佛的名號,一切怖畏都能夠得到解脫。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凈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盡形不事餘天,唯當一心歸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薩四百戒、苾芻二百五十戒、苾芻尼五百戒,於所受中或有毀犯,怖墮惡趣,若能專念彼佛名號,恭敬供養者,必定不受三惡趣生。」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凈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盡形不事餘天,唯當一心歸佛、法、僧」,這個世間,也就給我們所說瞭,隨時隨地還要有什麼?還要有清凈的信心。盡形壽,不皈依其他的天神。這個在三皈依當中都講過,是吧?「唯當一心歸佛、法、僧」,要一心一意地皈依佛法僧三寶。「受持禁戒」,三皈、五戒、十善戒、八關齋戒。這些都可以受持。「若五戒、十戒、菩薩四百戒」,你也可以受菩薩的戒律。「苾芻二百五十戒」,那個是比丘的出傢戒法,「苾芻尼五百戒」。「於所受中或有毀犯,怖墮惡趣,若能專念彼佛名號,恭敬供養者,必定不受三惡趣生」,如果說,你能夠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那麼我們自己受瞭戒瞭,你毀犯瞭這些戒律,他將來就要墮落於惡趣。我們害怕墮落於惡趣怎麼辦呢?你就專心稱念佛的名號。那麼以後,他就可以不墮落三惡趣。下面。

  「或有女人,臨當產時,受於極苦;若能至心稱名禮贊,恭敬供養彼如來者,眾苦皆除。所生之子,身份具足,形色端正,見者歡喜,利根聰明,安隱少病,無有非人奪其精氣」。

  這就是有一些「女」同志,「臨當」要生「產」的時候,那個生產是相當痛苦的事情。如果說你能夠「至心稱名禮贊恭敬供養」藥師如來佛的名號,「眾苦皆除」,一切苦痛都能夠除盡。並且,自己所生下來的孩子「身份具足」,一切身體都能夠完好無缺,而且「形色端正」,不僅是長得端嚴,而且皮膚、顏色都非常逗人喜愛。「見者歡喜,利根聰明」,都非常有智慧。「安隱少病」,從小長到大,他少生病。「無有非人奪其精氣」,沒有非人來惱害於他。你看看,這些都是好處。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如我稱揚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所有功德,此是諸佛甚深行處,難可解瞭,汝為信否」?

  這個時間就告訴我們瞭,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功德非常不可思議。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能夠聽聞都很不簡單,能夠發生信心更不簡單。那麼你現在,能不能夠生信心呢?他就問阿難。

  阿難白言:「大德世尊!我於如來所說契經,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凈。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

  「阿難白言:『大德世尊!我於如來所說契經,不生疑惑」,我對佛的經典從來就不懷疑。「所以者何?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凈」,「如來」,是真語者,是實語者。所以說「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那些日月可以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諸佛所說的話,都是與真實的狀況相應的。

  「世尊!有諸眾生,信根不具,聞說諸佛甚深行處,作是思惟:雲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由此不信,返生誹謗;彼於長夜,失大利樂,墮諸惡趣,流轉無窮」。佛告阿難:「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

  「世尊!有諸眾生,信根不具,聞說諸佛甚深行處,作是思惟:雲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所以說,我是不懷疑的,有的眾生能夠發生懷疑。為什麼聽聞藥師佛的名號,一個佛的名號,遍能夠獲得這些功德勝利呢?所以說他們「不信」,反而生「誹謗」。「彼於長夜,失大利樂」,他在盡未來際的時間,失去瞭很多的利益安樂。「墮諸惡趣」,能夠墮落於惡趣當中,「流轉無窮」,生死流轉沒有窮盡。這是什麼原因呢?佛就告訴阿難:「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所以說,這些眾生沒有善根,他就不能夠生起信心。為啥呢?

  「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汝今能受,當知皆是如來威力。阿難!一切聲聞、獨覺,及未登地諸菩薩等,皆悉不能如實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薩。阿難!人身難得;於三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復難於是。」

  「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這十二大願,以及藥師琉璃光的修行,一般眾生是很難產生信心理解的。「汝今能受,當知皆是如來威力」,你今天能夠相信,不是你自己的善根,而是十方三世如來的加被,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威德神通。「阿難!一切聲聞、獨覺,及未登地諸菩薩等,皆悉不能如實信解」,你看看,不僅僅是「聲聞」、「獨覺」,乃至那些還沒有「登地」的「菩薩」他們都「不能」夠「如實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薩」,那就是補處菩薩,他才能夠發生這種信解。「阿難!人身難得;於三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你看,這個人生非常難得,信心和恭敬心也非常難得。世尊,難可得聞,「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這就是,我們今天能夠聽聞,那是無量劫的一種善根,十方三世諸佛的一種加被,非常珍貴,「復難於是」。

  「阿難!彼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量菩薩行;無量善巧方便;無量廣大願;我若一劫,若一劫餘而廣說者,劫可速盡,彼佛行願,善巧方便,無有盡也」!

  釋迦牟尼佛說:「我再怎麼講,也不太能給你講得完。他的功德太多,說不能盡。」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曰救脫,即從座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轉時,有諸眾生,為種種患之所困厄,長病羸瘦,不能飲食,喉唇幹燥,見諸方暗,死相現前;父母、親屬、朋友、知識,啼泣圍繞。「然彼自身,臥在本處,見琰魔使,引其神識,至於琰魔法王之前;然諸有情,有俱生神,隨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書之,盡持授與琰魔法王。爾時,彼王推問其人,計算所作,隨其罪福而處斷之。

  你看看,今天就告訴瞭。有一個「救脫」「菩薩」,他從「座「而「起」,向釋迦牟尼佛請問,就說這個世間上,有「種種」「眾生」,他們或者說得瞭「長病」瞭,「羸瘦」瞭,「不能飲食」瞭,「喉」嚨非常「幹燥」瞭,「死相現前」的時候,那些「父母、親屬、朋友、知識」,「圍繞」在跟前也根本不能救他們。他們就自己見著自己的魂魄瞭,就被「魔使」引到「琰魔」鬼王的眼前。而這些眾生,在生之時,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俱生神」,你走到哪裡,這兩個「俱生神」就跟隨到哪裡。然後你所做的善事、惡事,他全部給你記起來,等到你的神識到瞭琰魔鬼王面前,這個俱生神就把你在生的時候,所做的善善惡惡,全部交給琰魔法王。就要定你的罪。來看你往生哪一個惡趣。你看,「爾時,彼王推問其人,計算所作,隨其罪福而處斷之」,就要隨著你一生的善善惡惡,來處分你。

  「時彼病人親屬、知識,若能為彼歸依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請諸眾僧,轉讀此經,然七層之燈,懸五色續命神幡,或有是處,彼識得還。如在夢中,明瞭自見;或經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識還時,如從夢覺,皆自憶知善不善業所得果報。由自證見業果報故,乃至命難,亦不造作諸惡之業。

  如果說有那些傢人遇上這種情形之時,你為他轉讀《藥師經》,或者說自己沒有力量,你就請許許多多的「僧眾」,來轉讀藥師真經。還要燃「七層之燈」,把燈燃起來,供養藥師佛,供養藥師經典。還要用種種香「幡」寶蓋來供養。這個時間,在琰魔法王面前的眾生,他就能夠「還」回來。我們今天說「還」魂,再回轉過來。或者說他的時間不同,有的經過「七」天,有的經過「二十一」天,有的經過「三十五」天,有的經過「四十九」天。回來之後,他就像睡瞭一覺,做瞭一個「夢」一樣。而且醒過來,都能夠知道自己的「善不善業」,在生時候所做的「善不善業」,還能知道自己將要得到的「果報」。就「由」於自己能夠知道自己所受的這些果報,於是他回來以後,「乃至命難,亦不造作諸惡之業」,徹底地改惡從善。所以說,下面。

  「是故凈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應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隨力所能,恭敬供養」。

  「是故凈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應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我們今天都應該受持藥師佛的名號。「隨力所能,恭敬供養」,就是說我們自己能夠辦到多少,力所能及地,我們來恭敬藥師佛,供養藥師佛。

  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曰:「善男子!應雲何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續命幡燈,復雲何造」?

  你不是說要恭敬藥師琉璃光如來嗎?怎麼個恭敬法?你不是說要造那些續命幡燈嗎?我們今天怎麼去造呢?

  救脫菩薩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脫病苦,當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應以飲食及餘資具,隨力所辦,供養苾芻僧;晝夜六時,禮拜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讀誦此經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燈;造彼如來形像七軀,一一像前各置七燈,一一燈量大如車輪,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絕;造五色彩幡,長四十九桀手;應放雜類眾生至四十九;可得過度危厄之難,不為諸橫惡鬼所持。

  「救脫菩薩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脫病苦,當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所以說我們的傢眷、朋友、親屬,應該要為這個死瞭的人,病瞭的人來受持七日七夜的八關齋戒。「應以」種種「飲食及餘資具,隨力所辦,供養苾芻僧」,這是來供養僧團。「晝夜六時,禮拜」行道,就是自己要修行,要行道。「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還要恭敬供養藥師佛。「讀誦此經四十九遍」,要讀誦《藥師經》,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盞「燈」。「造彼如來形像七軀」,能夠「造」「七」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形像」。「一一像前各置七燈」,每一個藥師琉璃佛的面前,都要燃七盞燈。「一一燈量大如車輪」,每一盞燈的燈量就像車輪那樣大。「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絕」,要燃四十九天。「造五色彩幡,長四十九桀手」,它每一「桀手」有六七寸,你要造這種「五色」「幡」蓋。它長有四十九「桀手」,每一「桀手」有六七寸。你看看,有多長?那要很長。「應放雜類眾生至四十九;可得過度危厄之難」,還要「放」生。把所有的「眾生」,臨當被害的「眾生」大量的買生放生。「不為諸橫惡鬼所持」,然後才能夠讓那些橫死的人能夠轉過來。

  「復次,阿難!若剎帝利灌頂王等,災難起時,所謂人眾疾疫難,他國侵逼難,自界叛逆難,星宿變怪難,日月薄蝕難,非時風雨難,過時不雨難。彼剎帝利灌頂王等,爾時應於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諸系閉;依前所說供養之法,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由此善根,及彼如來本願力故,令其國界即得安穩:風雨順時,谷稼成熟;一切有情無病歡樂;於其國中,無有暴惡藥叉等神惱有情者;一切惡相,皆悉隱沒;而剎帝利灌頂王等,壽命色力,無病自在皆得增益」。

  「復次,阿難!若剎帝利灌頂王等,災難起時,所謂人眾疾疫難,他國侵逼難,自界叛逆難,星宿變怪難,日月薄蝕難,非時風雨難,過時不雨難。彼剎帝利灌頂王等,爾時應於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諸系閉;依前所說供養之法,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由此善根,及彼如來本願力故,令其國界即得安穩」,你比如說我們今天,要遇上這些種種的災難瞭。比如說「疾疫」,各種病。流行病,來瞭。還有「他國」來侵擾我們的,國「界」不安瞭。還有,自己國傢反「叛」瞭。還有那些「星宿」,作種種怪。「日月薄蝕難」,還有那些「非時」起「風」下「雨」,或者說應該下雨的時候它「不」下「雨」。這些都是災難。我們今天就遇上這些。

  怎麼樣來救度這些有情呢?應該要「起慈悲心」,要行「赦諸系閉」,把監獄裡的人,以前有一種大赦,是吧?把這些人都赦免瞭。「依前所說供養之法」,要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就「由「於這些「善根」,以及我們承蒙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的力量,就能夠讓「國」傢得到一種「安穩」,能夠得到一種「風」「調」「雨」順,能夠得到一種五「谷」豐登。能夠讓一切眾生都「無病歡樂」。在你這個「國」傢當中,就沒有那些「暴惡」的事情。「藥叉等神惱有情者,一切惡相,皆悉隱沒」,一切的怪難都隱沒不見瞭。「而」這種「剎帝利灌頂王等,壽命色力,無病自在」,那些國王等等一切,他們都能夠長壽,都能夠活得非常自在,都能夠得到「增益」。

  我們原來說今天晚上要講完,現在時間就到瞭,但是還有一點點沒講完。大傢說是講完,還是大傢回去看呢?講完?如果要講完的話,就辛苦大傢多坐一會兒。阿彌陀佛!那麼我們繼續。

  「阿難!若帝後、妃主、儲君、王子、大臣、輔相、中官、彩女、百官、黎庶,為病所苦,及餘厄難;亦應造立五色神幡,燃燈續明,放諸生命,散雜色華,燒眾名香,病得除愈,眾難解脫」。

  「阿難!若帝後、妃主、儲君、王子、大臣、輔相、中官、彩女、百官、黎庶,為病所苦」,就是從上到下,一切人等都害病瞭。「及餘厄難;亦應造立五色神幡,燃燈續明」,就是說你遇上這些病苦難的時候,你也應該這樣去燃燈,造幡,來供養。「放諸生命,散雜色華」,你要放那些一切動物的生命,還要來供養他,「燒眾名香,病得除愈」,把種種香拿來供養,這樣我們的病就可以好起來瞭。「眾難解脫」,可以解脫一切惡難。

  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言:「善男子!雲何已盡之命而可增益」?救脫菩薩言:「大德!汝豈不聞如來說有九橫死耶?是故勸造續命幡燈,修諸福德;以修福故,盡其壽命,不經苦患」。

  「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這個時間,阿難就問救脫菩薩:「善男子!雲何已盡之命而可增益?」為什麼那個人已經死瞭以後,已經死掉瞭,還能回轉過來呢?救脫菩薩就說:「大德!」他稱呼阿難。「汝豈不聞如來說有九橫死耶」,他說這些人實際上壽命都還沒有盡,是遭受到世間上的天災人禍橫死掉的人,實際上他的壽命還沒有到達那個時間。「是故勸造續命幡燈,修諸福德;以修福故,盡其壽命」,這些橫死的人,因為我們造善業,供養藥師佛,修諸福德;因為這種福德力故,以及藥師如來十二大願的力量,能夠讓他們沒有盡的壽命回來,繼續把他的壽命受完。「不經苦患」,不再經歷那些苦患。

  阿難問言:「九橫雲何」?救脫菩薩言:「若諸有情,得病雖輕,然無醫藥及看病者,設復遇醫,授以非藥,實不應死而便橫死。又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便生恐動,心不自正,卜問覓禍,殺種種眾生,解奏神明,呼諸魍魎,請乞福佑,欲冀延年,終不能得;愚癡迷惑,信邪倒見,遂令橫死,入於地獄,無有出期──是名初橫。

  阿難就說:「九橫雲何?」哪九中橫難呢?「救脫菩薩言:「若諸有情,得病雖輕,然無醫藥及看病者,設復遇醫,授以非藥,實不應死而便橫死。」這個是有病,沒有錢治病死掉瞭,那個是橫死。雖然遇上醫生,這個醫生是個庸醫,亂開藥,死掉瞭,那也是橫死。「又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便生恐動,心不自正,卜問覓禍,殺種種眾生,解奏神明,呼諸魍魎,請乞福佑,欲冀延年,終不能得」所以說,又加上那些方法用錯瞭,不去找醫生,不看病;二個,不信三寶,偏信那些邪魔外道。要去求那些巫漢、神婆,要去給你打卦算命,要給你殺諸眾生,要祭祀,念種種邪咒,那些隻能夠加速自己死亡。所以說,不要信那些邪法。你要信那些邪法,不信醫學,不信佛學,那就很糟糕瞭。那你就得到橫死。所以說,「終不能得」。要想得以除病,那是愚癡迷惑,因為「愚癡」,因為「迷惑」這種道理,「信邪倒見」,發生錯誤的知見瞭,「隧令橫死」,就能夠讓這種人橫死掉。本來不應該死的,偏偏因為這種耽誤死掉瞭。「入於地獄」,不僅僅是自己死掉,死掉還好說,他要墮落於地獄沒有出期。你看看,永久地在地獄當中受苦。「是名初橫」,這是第一種橫死。

  「二者、橫被王法之所誅戮。三者、畋獵嬉戲,耽淫嗜酒,放逸無度,橫為非人奪其精氣。四者、橫為火焚。五者、橫為水溺。六者、橫為種種惡獸所啖。七者、橫墮山崖。八者、橫為毒藥、厭禱、咒詛、起屍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饑渴所困,不得飲食而便橫死。是為如來略說橫死,有此九種。其餘復有無量諸橫,難可具說。

  第二,就是說無端地被這些官司所殺掉瞭。「三者、畋獵嬉戲,耽淫嗜酒,放逸無度,橫為非人奪其精氣。」,就是經常喜歡打獵,經常喜歡遊戲,經常耽著於淫欲,經常喜歡喝酒,「放逸無度」,這樣子由於自己放逸無度,那些非人就把他的精氣神就給他奪掉瞭。這樣,這個人就橫死瞭。第「四者、橫為火焚」,就是遭到火災瞭。「五者、橫為水溺」,就是被水淹死掉瞭。「六者、橫為種種惡獸所啖」,遭遇那些野獸,被吃掉瞭。「七者、橫墮山崖」,就是從山上掉下去瞭。「八者、橫為毒藥、厭禱、咒詛、起屍鬼等之所中害」,就是被毒藥,人傢給你念咒,人傢用那些起屍鬼念咒來害你,你就橫死掉瞭。「九者、饑渴所困,不得飲食而便橫死」,得不到吃的,得不到喝的,自己死掉瞭。「是為如來略說橫死」,這就是如來簡單地說有「九種」橫死,就是這樣的。「其餘復有無量諸橫,難可具說」,還有很多橫死掉的,那些情形就不再去說瞭。

  「復次,阿難?彼琰魔王主領世間名籍之記,若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寶,壞君臣法,毀於性戒,琰魔法王,隨罪輕重,考而罰之。是故我今勸諸有情,燃燈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眾難」。

  所以說,這個時間救脫菩薩就勸阿難,這個琰魔鬼王,也叫「琰魔」法王「主領世間名籍之記」,每一個人,你的名字是什麼,生於什麼時間,做瞭什麼善惡事,琰魔法王都給你記上瞭。你的俱身神隨時跟著你的。「若諸有情,不孝五逆」,你在世間上所做的種種惡事,都給你記起來。臨終瞭,要隨你在生時候所做的這些善善惡惡的輕重,來處罰你。所以說,救脫菩薩勸一切有情,都要敬藥師佛,都要持藥師佛的名號,都要燃燈,造藥師佛的形像,來懺悔罪過,來放生,來修福德,來讓我們自己再生。誰會去做惡事瞭呢?也許在座的,包括你,包括我,包括所有的,從多生累劫以致今生,造瞭種種的惡事。雖然對人傢不好說,你自己一閉起眼睛,一觀照自己,我實實在在是罪深惡重。如果說我們自己所造的這些惡業,有形有像,須彌山都裝不下,四大海水都裝不下。所以說,我們,你對別人不好說,但是對自己你自己清楚。所以,我們自己要精進地去修福,精進地來懺悔。如果說我們再生的時候,不好好地修福懺悔,臨命中一口氣不來瞭,往生地獄瞭。那個時候悔之晚矣!所以說,一定要好好去修。依照藥師經法好好地去修。

  爾時,眾中有十二藥叉大將,俱在會坐,所謂:宮毗羅大將,伐折羅大將,迷企羅大將,安底羅大將,瓚倪羅大將,珊底羅大將,因達羅大將,波夷羅大將,摩虎羅大將,真達羅大將,招杜羅大將,毗羯羅大將。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以為眷屬,同時舉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不復更有惡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為作義利饒益安樂。隨於何等村城,國邑,空閑林中,若有流佈此經,或復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

  「爾時,眾中有十二藥叉大將,俱在會坐,所謂:宮毗羅大將,伐折羅大將,迷企羅大將,安底羅大將,瓚倪羅大將,珊底羅大將,因達羅大將,波夷羅大將,摩虎羅大將,真達羅大將,招杜羅大將,毗羯羅大將」,這十二藥叉。那都是保護眾生。「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就是說這十二藥叉大將,每一個藥叉都有七千「眷屬」。以為「眷屬」,都是他們所統領的眷屬。「同時舉聲」,一齊異口同聲。「白佛言」,就向釋迦牟尼佛說:「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我們因為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功德威神力故,所以我們今天也能夠聽聞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不復更有惡趣之怖」,我們不再恐怖墮落於惡趣瞭。

  「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為作義利饒益安樂。隨於何等村城,國邑,空閑林中,若有流佈此經,或復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這十二藥叉,和他們所帶領的,每一個人有七千眷屬。加起來有多少瞭?十二藥叉乘以七千。你說有多少這種藥叉神來保護我們呢?你要是受持《藥師經》就有這麼多藥叉神眾來保護於我們。所以說,讓我們一心一意地皈依佛法僧三寶,而且隨時隨地來保護我們。如果說有流佈藥師經典的地方,有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的地方,有恭敬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的,那麼這十二神眾都來保護這個人,讓他能解脫一切苦難;讓他們所有一切願求,都能夠滿足;讓他們所有一切疾病為難,都能夠度脫。所以說,大傢應該要讀誦《藥師經》,應該要以五色線,來結十二藥叉神眾的名字,一是要等到我們自己如願以後,才能夠將這十二藥叉神將的名字解開。

  爾時,世尊贊諸藥叉大將言:「善哉!善哉!大藥叉將!汝等念報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者,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釋迦牟尼佛就贊嘆這十二藥叉大將,就說:「很好啊!很好啊!你們能夠知恩報恩,能夠知道藥師琉璃光名號這種恩德。你們要報答藥師佛的恩德,你們就應當這樣。要利益一切眾生,要利益一切有情。」我們今天如果說知道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恩德,我們也應該是這樣來利益一切眾生。不僅僅是我們修持藥師法,也能夠讓所有的眾生都能夠受持藥師法。所以說下面,那也就是流通瞭。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雲何奉持」?佛告阿難:「此法門名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亦名說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亦名拔除一切業障;應如是持」。

  佛,親自把《藥師經》的名字給我們定瞭,有這三個名字。下面,應如何持。「應如是持」,你就應該這樣受持藥師經法。

  時薄伽梵說是語已,諸菩薩摩訶薩;及大聲聞;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你看,那些天龍八部都是護持於佛法的。一切的國王、天眾聽到釋迦牟尼佛講說《藥師經》都非常歡喜。知道藥師佛以這十二大願,成就瞭藥師琉璃光凈土;知道以藥師琉璃的威神功德,我們聽聞他的名號,就能夠離苦得樂。就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樣,往生藥師琉璃光如來凈土,也能夠免除災難。乃至我們受持藥師神咒,也能夠除掉一切病魔;乃至我們受持藥師經法,能夠告訴橫死的,能夠再回來享受自己的壽命。然後,修諸善法。我們這一輩子,如果說犯戒,做瞭種種惡事瞭,受持《藥師經》,那麼能夠徹底懺悔業障,不再墮落於惡道。

  所以說,一切經法,大傢聽瞭這些藥師經法的話,這個經的功德非常殊勝。本來應該是這個時間要長一點,但是因為是我的原因,因為我們五.一勞動節寺廟裡面將要有一些法會,所以說,我還得趕回去。這邊,原定是說要講到14號,是吧?本來是請我們的宗性和尚來講的,宗性和尚他有事情,我先來帶幾天,但是又因為我有事,不能夠詳詳細細地跟大傢一塊兒學習。我期望著,將來有時間的時候,我們還可以花更長一點的時間,然後把這些經能夠詳詳細細地大傢一塊兒學習。這部經非常好,尤其是今天的世界。我們要想求消災免難,要想求現實世界的利益,我們天天念《藥師經》,執持藥師如來名號,然後依照藥師經法去學習,那就很好。所以說,這幾天辛苦大眾,勞苦大眾。我因為也是業障鬼子,障深業重,沒有智慧,給大傢講得不好。

  感謝大傢!阿彌陀佛!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