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菩薩真人真事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短篇文集 作者: 道證法師2022-08-28

  在現代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很難遇到一個真正歡喜快樂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好像心事重重,仿佛有很大的壓力,忙得不太能夠享受內心的寧靜、歡喜。還有人一閑下來就感覺很無聊,或者是常常覺得自己很倒楣,周圍的人都對不起我,或者覺得自己實在很好,付出很多,但是得到的待遇卻太差瞭,所以忿忿不平。像這樣過一生實在太可惜瞭,是不是可以有個轉變突破呢?

  我們如果仔細觀察體會,便會發現有一些人雖然表面上很平凡,但是實際上卻具有很深的智慧。他們的言行舉止流露出和佛菩薩非常相應的慈悲喜舍。大傢都知道佛法有慈悲為懷、佈施放下的特色,但是比較少人知道佛法還有歡喜的特色。佛教導我們修行要開發四種無量的心懷,就是慈、悲、喜、舍四種無量的心。第三種喜無量心,也就是無限歡喜的心,心中常有無限的歡喜。

  現在念佛的人很多,大傢都聽過阿彌陀佛,可能比較少人註意到阿彌陀佛的別號當中,有一個別號叫做‘歡喜光佛’。佛所放射的光明是無量無限的,其中含有歡喜的光明。真正的念佛人會感受到佛的歡喜光,應該是內心常常清凈歡喜的。無量壽經上說:‘應常念佛而生喜’,應該常常念佛而生起歡喜的心。

  下面要向大傢介紹的是真人真事,這是我非常尊敬的老師,也是以實際行動來教導我們歡喜無量,喜無量心的老師,所以我們都尊稱她為‘歡喜菩薩’。她是一個農傢的婦人,現在大約五十多歲,每天都很勤勞的種稻田。以前我形容她是工作很辛苦,‘鋤禾日當午,汗滴和下土’,在收割的時候,以前要用人力拖,自己一天要拖一萬多斤的稻子。有陽光的時候拖出去曬,萬一下起雨來,還要趕緊拖到有遮蔽的地方,跑得氣喘喘的,汗如雨下,當然是很辛苦的。可是她竟然笑得很可愛,她說:‘我邊做邊念阿彌陀佛,愈做愈歡喜,感覺很甜蜜,一點都不辛苦。’

  我聽瞭真是肅然起敬,甜蜜和辛苦,這是何等不同的味道啊!真的有人能夠用念佛來轉變心境,把辛苦都變為甜蜜。她還告訴我說:‘我自從念佛以後,種稻子變得很輕松,邊灑邊念阿彌陀佛。以前如果要插秧就得彎著腰,倒退著插,很辛苦,插完後腰都直不起來,兩腿都麻瞭。現在念佛播種子,不用插秧,灑一把念一聲佛,愈灑愈歡喜,種田變成很簡單,收成還比以前更好。’我聽她講話,最常出現的詞句除瞭‘阿彌陀佛’,就是‘足歡喜、真簡單’(臺語發音),非常的歡喜,非常簡單。‘足歡喜、真簡單’這是她生活的信條,因為她做什麼都是很歡喜,所以任何困難的事都變得很簡單。

  她種的菜長得非常的好,她先生形容說:‘她種的菜快生快長大,而且隻負責種,不負責收成。’因為她肚量很大,她的菜園可以說是開放給大傢。比如說她種的豆子成熟瞭,她就告訴鄰居們說:‘阿花田裡的豆子成熟瞭,你們要采的人,就到我田裡來采哦!’無論誰去采,她都是笑咪咪的,歡喜送人。她的先生甚至說,有人去他的田裡偷摘東西,他就趕快躲起來,才不會讓那個人不好意思。

  說實在的,我讀佛經讀到佈施說要‘三輪體空’,‘不住相佈施’,隻是稍微知道名詞和理論的皮毛而已,看到她一些言行之後,才讓我在感動之中有深一層的瞭解。

  比如說政府要開馬路,預計會征用到她的田,一般人假如自己所有的田地要被切掉一大塊去開路,很少會有歡喜的,大部分的人都會很懊惱,少不瞭要上書去陳情一番,希望免掉,不願意捐出去。然而當政府負責的人來和她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她竟然笑嘻嘻的像一個天真快樂的孩子,很歡喜的說:‘我真歡喜,我真感恩,我真有福報,我的田可以給你們開馬路,拜托你們開大一點,讓大傢的車子“卡好相閃”(臺語)(就是讓大傢開車能安全順利)。’她是這樣真誠的,希望大傢交通方便順利,這種不假思索就非常歡喜的佈施,三言兩語之中,就把佛經甚深的教義表達出來,而且實行瞭。她還常常說一句話:‘我什麼都不會,隻會歡喜而已。’我感覺這真是最不平凡,最瞭不起的智慧瞭。別人都歡喜不起來的事,她卻可以很歡喜,其中確實有很深的心地功夫。反過來看我們大多數的人,可以說什麼計較爭論都會,隻是不懂得如何歡喜的面對生活的種種境界,比起她來真是太慚愧瞭。

  有一個人侵占瞭她傢的田已一、兩年瞭,他們夫婦都很禮讓,不與人爭。有一次村子裡大傢一起請土地測量委員會來劃分地界,測量時要在土地上插記號,當然那個人侵占的范圍是應該要劃歸原地主的。但是那個人是村民們形容最惡霸的,那個人就向土地測量委員說:‘你們誰敢過來插記號,我就把他打到黏在地上!’村民很多都看不過去紛紛打抱不平,於是大傢就爭執起來,連派出所的警員也來瞭。但是那個人還是耍賴:‘不然你們去法院告我好瞭。’他是一副反正大傢奈何不瞭我的架勢。眼看著就要打起來瞭,歡喜菩薩看到瞭,就遠遠地跑過去,口裡念著阿彌陀佛,就跑到人群當中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們大傢在一起,就是要很歡喜的,大傢不要生氣。’然後她就轉向那個人說:‘某某阿伯,這個田如果要還給我們,不知道您歡喜或是不歡喜啊?’那個人就氣呼呼的回答說:‘我當然不歡喜啊!’歡喜菩薩就說:‘哦,您若是不歡喜,那就不相宜喔,您就不用還我們瞭,因為您就像我的父母,我是應該要孝順您的,我什麼都歡喜給人。他們大傢今天隻是要做個記號標明一下L讓各人知道自己的地界到那裡,以免下一代有爭執而已,明天,我們的田還是照樣給您種啊!你若歡喜,我就歡喜。’這些話說完瞭,她又轉向自己的先生,用手很和順的在他的胸膛上撫瞭幾下安慰先生,笑著說:‘我們要給這位阿伯歡喜,你也要歡喜哦!’說完瞭,她就揮手向大傢說:‘再見,我要回去瞭。’然後就走瞭。忽然那個人由後面叫著她的名字,她回頭過去一看,那個人流下眼淚說:‘我要把田還給你們瞭。’在場的村民,有到這個戲劇性的改變,大傢都面面相覷,他們說:‘咦?怎麼這麼簡單啊?三句話就解決瞭。’真的是‘足歡喜、真簡單’,很歡喜當中,事情會變得很簡單。

  佛在菩薩戒當中講到:菩薩應該生起佛性孝順心、慈悲心,令一切眾生、生福生樂。這位歡喜菩薩,可以說一直用佛性的孝順心、慈悲心,給人歡喜、給人快樂。她一向都不為自己爭什麼,她都以眾生的歡喜作為自己的歡喜,她常常說:‘你若歡喜、我就歡喜!’你若歡喜、我就歡喜。眾生都有佛性,無論現在他是個好人或是壞人,都是有佛性,都能夠成佛的。她以佛性的孝順心對待人,真誠感人,對方感受到那一份誠懇,歡喜的心,自自然然也就發起佛性中本來有的慈悲,放下不應該有的貪心,這些都是一念之間而已。

  我發現她的歡喜之光,真的有照亮人心的力量。就像印光大師說的:‘一念之誠,賊寇可以變為赤子。’在一念至誠當中,就是賊寇土匪,也可以受到感動,變成天真純潔的孩子。

  當公共的地界劃好之後,歡喜菩薩他們夫婦,就自動的把田再縮小一些,也就是說把田埂路完全的做在自己田裡頭,讓給相鄰的人歡喜。有一段路,本該大傢一起出錢鋪的,她的先生體諒鄰居有的人年紀老瞭,生活比較苦,就自動地說:‘鋪路十萬元由我一個人出就好瞭,所幸我還能工作沒關系。’你知道嗎?他們的錢財,每一分都是血汗辛苦賺來的。她的先生是從事建築的泥水匠。時常,一大早天還沒亮,就開著推土車上路去瞭,做著非常粗重辛苦的工作。晚上一身的泥水歸來,還要照顧田園。令我非常感動的是:這樣辛苦的工作,並沒有使他們失去寬廣的心胸。他們一傢人待人非常慷慨寬大,而自己卻很簡樸、節約,一傢人過著很和樂幽默的生活。他們的傢常常傳出來一陣陣開朗歡喜的笑聲,生活中任何的小插曲,都是歡喜的泉源。歡喜菩薩形容這陣陣的笑聲,她說:‘大傢一起笑起來,好像一起開一朵很大的蓮花!’

  她從小沒有上學的機會,直到四十六歲,才很歡喜的去上小學一年級,她常常向校長老師說她非常的感恩。她雖然沒有上學,但她的言語卻比很多讀書人更有學問,而且優雅得多。我的朋友曾到她傢住幾天,欣賞這陣陣的笑聲,說瞭一句話,她說:這傢人真的是笑出一片天空!

  每當想起他們這種禮讓的義行,都深深的敬佩。這種被侵占時的禮讓及歡喜佈施,比單純捐錢給慈善機構更難得。因為他們的心沒有被是非人我所污染。雖然被侵占瞭也沒有被憤怒的情緒所污染。佛傢常常提到‘功德無量’,‘功德’這兩字境界其實是很高的,書上有個解釋來說明功德兩個字,怎樣才算有‘功’呢?就是要‘利他無我’才有功,就是要完全的利益他人,沒有絲毫自私,為我自己的心,才能算是有功。而怎麼樣才是有‘德’呢?必須要‘心地無非’才有德,那就更難瞭,也就是說心地中沒有分別你錯我對,你壞我好,這種是非雜念的污染,心地中沒有污染才算有德。真正的功德實在不容易修啊!並不是說捐一些錢就有功德。而能夠實行得非常自然的人,他們的心其實早就有‘一切眾生本來是一體’這樣的體認,隻是沒有用言語表達出來罷瞭。他們有智慧知道眾生是一體的,所以不必爭,也不想爭,就好像手替腳穿襪子一樣;也像把東西由右邊口袋拿到左邊口袋,你我就如一體的手和腳,左右口袋,給你或給我是一樣的,所以不必爭,也不想爭,這是內心很高的境界。這體認也可以由大海水來領會,表面上看起來,海水是一波又一波,有這一波,有那一波,你是這一波我是另外一波,有高低不平。你是這個水泡,我是另一個水泡。然而實際上本體整個就是一片水而已啊!我們每個人就像是其中的一個浪,其中的一個水泡,隻要有執著,執著著這一浪是我自己,那麼就和別的浪劃分瞭界限,這一浪拍打那一浪,爭個你高我低,你死我活,結果原來大傢隻是一片水啊,根本沒有什麼勝負和高下,全是白費力氣!而歡喜菩薩她真是暗合真理的道妙,她都不動幹戈就致太平,不但省力氣,又有好結果。我們一般人是爭得面紅耳赤,你一句罵過來,我一句罵過去,結果一個高血壓,一個睡不著,也沒有得到什麼啊!

  記得歷史上有一個宰相,他在朝為官,他傢鄉的子弟因為傢園被鄰居侵占瞭三尺地,心中實在是氣不過,覺得鄰居把墻建得侵占三尺地,心簡直是太不把當朝宰相放在眼裡瞭!於是就趕快寫信,古代沒有郵差,寫好信還得派人趕快跑千裡路送信去向宰相爸爸告狀。宰相爸爸果然很高明,回一封信,隻有四句話。第一句話說:‘千裡捎書隻為墻’,你派人跑瞭千裡路,寫信給我,原來隻是為瞭一道墻這種小事啊。第二句說:‘讓他三尺又何妨’,讓給鄰居三尺地又有什麼妨礙呢?第三、四句說:‘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這果然是宰相,看得又高又遠。他叫孩子要思索,不要說是一道小墻,是短暫不值得生氣去爭取,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圍墻——萬裡長城吧,萬裡長城雖然今天還在,當年威風凜凜的秦始皇早已不在,早已不知在哪裡瞭!我們何必浪費短暫的生命,為瞭三尺地冤枉的跑千裡路,去計較,自討苦吃,自找疲勞,自找氣受呢?

  歡喜菩薩一傢常常歡喜禮讓佈施,結果不但不會比較貧窮,根據因果的道理,傢境反而愈好,而且‘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有肚量的人一定有福報,其中他們內心歡喜清凈的念佛,就是最大真實的福報。

  當她第一次告訴我,她先生有八個兄弟,她說:‘我們有八個妯娌,大傢都心連心,我們的房子是互通不關門的。’我聽瞭肅然起敬,八個妯娌能夠心連心,這是多麼瞭不起的道場啊!她常告訴人們說:‘我們大傢在一起就是有緣,大傢要心連心,天天歡喜。’

  有時候村裡的農人為瞭想要使自己的土地能夠加大一點,就往公共的路上擴充一些,於是田中的路變得很小,有時再加上老鼠鉆個洞,當人挑著很重的東西走過去時忽然路就塌下來瞭,人就掉到田裡面,於是大傢就吵起來,怪對方把田開太大,把田埂路給變窄瞭。當有人這樣吵起來時,歡喜菩薩就跑到中間說:‘阿彌陀佛!我們大傢在一起就是要很歡喜的哦,我去挑土幫你們把路修補好,那就不會跌倒瞭。’然後她就真的很歡喜的去挑土。大傢看到她這樣也不好意思再爭執瞭。

  有一天她在路上掉瞭伍仟塊錢,她發現錢丟掉瞭,第一句話就告訴我說:‘這樣撿到的人也可以用,這樣足歡喜耶!’撿到的人也可以用,這樣真歡喜,還是照樣歡歡喜喜騎著摩托車,到處去幫忙慈濟做資源回收。她隨時都歡喜的佈施,根本沒去找那伍仟元是在那裡丟的。當她到農會提起這件事真歡喜的時候,恰好是農會的人撿到那伍仟塊,一知道是她丟的,就趕快要還給她。她卻說:‘你撿到就是你的啊。’那些人看她天天都不辭辛勞,為瞭環保,為瞭幫助慈濟建醫院,天天自動的到各學校各處去整理垃圾,也勸大傢收集資源回收物,然後整車的載回去處理,大傢看瞭都感動,堅持不要那伍仟塊,非還她不可。她就說:‘不然大傢公分好瞭,你三仟,我兩仟。’。對方還是不肯,於是她就把那伍仟塊買瞭很多東西,和大傢分享,大傢皆大歡喜。她的作風和一般人都相反,相反得很可愛,一般人都喜歡為我來爭,要別人給自己歡喜,而她,專門給別人歡喜,大傢歡喜、她就歡喜,結果世界上她最歡喜!

  有一回,村子裡受到偷車集團的騷擾,有好多人的摩托車都丟瞭。當她的大公子首先發現她車子丟掉的時候,就向她說:‘媽,恭喜啊!’她回答說:‘我三天前就當祖母瞭,你怎麼現在才恭喜,是恭喜什麼事呀?’她的大公子說:‘媽,恭喜您要騎新車瞭啊,因為舊車被偷走瞭。’她竟然回答說:‘阿彌陀佛,好佳載(臺語),我剛剛花瞭壹仟多塊,把它修理好,連後面的箱子也換新的,這樣騎去的人也可以騎得很安全哦!’那種安慰又歡喜的表情,仿佛是為自己的孩子去修車子一樣。她真的是歡喜平等的佈施,不管佈施給好人或壞人,她都一樣歡喜。她將偷車的人也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不會因為境界的順逆來動搖自己的慈悲歡喜心,她也不會因為對方的善或惡,來動搖自己的慈悲歡喜心。這真正是叫做:‘如如不動’,她安住在慈悲歡喜不動搖。一般人在這種狀況,即使是經濟沒有困難,能夠想得開,多少也會覺得‘好可惜哦,這個小偷還蠻可惡的’。她竟然是想:‘阿彌陀佛,好佳載。’她的心真的是一顆慈母的心,想想小偷也有母親啊,他的母親也希望他能夠騎車平安,不要出車禍。她就是用這樣的慈母心、菩薩心,在背後也是很寬厚的愛護人。這並不是呆板的像木頭那樣的如如不動,而是安住在慈悲上不動搖。我們平常人都是遇到好人好事也會發起好的心,如果遇到壞人壞事也就會跟著起惡的心。可以說我們心念的好壞是由別人來作決定,而她是很安定的一直安住在慈悲歡喜的心,用慈母的心來待人處事、不動搖。我想偷車的人,如果知道她這一片心,背後裡這樣默默的愛護他,一定會慚愧的。其實眾生都有佛性,而所以會去行惡,一定是有讓他不能夠歡喜的苦衷。我們如果多學歡喜菩薩,給人歡喜的生活態度,人人在歡喜中,就容易發起善良的心。

  如果你聽到很多小朋友放瞭學,到她傢說:‘阿婆,我今天又來種一朵蓮花。’你也許會以為她傢屋子後面有一片蓮花池。其實也可以這麼說,確實是有一個蓮花池,這個蓮花池是什麼呢?就是她捐給慈濟的資源回收場。

  有一天她在電視上看到慈濟功德會證嚴法師呼籲大傢共同來從事環保,多回收一些紙板,就可以少砍一棵樹。資源回收所變賣的錢財,還可以幫助建醫院來救助病苦的眾生。她聽瞭以後就說:‘因為我不識字,所以不能把法師講的話,每一句都記下來,但是記得的我就可以來做。’她當天首先就把自己的院子捐出來,來堆回收的垃圾。她先生說:‘院子裡堆垃圾,恐怕鄰居妯娌不贊成。’她說:‘垃圾都可以變黃金,救人建醫院,我會設法告訴鄰居妯娌們,讓大傢都很歡喜。’真的,她以身作則,自己種田之餘,就到各學校勸小朋友們一起做環保。她說:‘小朋友們,小朋友們,我來告訴你們,你彎腰撿一個鐵罐,同時念一聲阿彌陀佛,就是種一朵蓮花。’很多小朋友們真的都發心一起種這種美妙的蓮花,大傢一起種這種慈悲歡喜的蓮花,真的是出污泥而不染。表面上這是處理骯臟垃圾的事情,但是卻以最清凈的心;愛護整個地球,以無私的慈悲心,難怪人傢尊稱她為‘地球褓姆’。

  最令人驚奇的是,全村無論是七十歲的老婆婆,四、五十歲的婦人,乃至小孩,幾乎都會異口同聲講這句話:‘彎腰撿一個罐子,念一聲阿彌陀佛,就是種一朵蓮花。’

  歡喜菩薩的爸爸,年紀上瞭七十之後,因為還執意要耕耘兩甲田地,總覺得心中沉重,身體無力,時常上醫院,要求打點滴,打得眼皮浮腫,四肢也浮腫,心常常憂愁,煩躁不安。歡喜菩薩瞭解爸爸是年老壓力又大,心中沒有光明目標才苦的,就天天盡心安慰老爸爸,讓他歡喜。當歡喜菩薩開始作環保之後,有一天,她用可愛童子般的表情,伸出兩隻手指,問爸爸說:‘爸爸、爸爸,這兩種,您要選那一種呢?’爸爸道:‘你隻伸兩個手指,我怎麼知道你要我選什麼?’歡喜菩薩笑著說:‘一種是甜蜜的生活;一種是痛苦的生活。’爸爸答:‘當然要選甜蜜的生活,誰要選痛苦的生活!’歡喜菩薩說:‘我來教您做環保,資源回收,您就可以不必打點滴,而過甜蜜的生活,您會越做越歡喜!’爸爸說:‘你要害我被人笑是撿垃圾的!’歡喜菩薩就向爸爸解釋環保的意義,以及垃圾變黃金,建醫院救人的慈濟偉業,還鼓勵爸爸說:‘如果有人笑您,就是他不瞭解其中意義,您可以解釋給他聽,他瞭解就不嘲笑,也可以加入參與。’爸爸的慈悲心深重,聽到要參與救人,保護地球,就欣然接受。歡喜菩薩又很快樂地勸爸爸:‘每撿一個罐子,都要念一聲阿彌陀佛,念佛做環保,是清凈我們的身心世界,也回向西方極樂世界。’因為她從小孝順,所以爸媽都歡喜接受她的建議,也踴躍投入這清凈身心世界的工作。果然,她的爸爸專心投入之後,生活由‘為私’,轉成‘為公’,由憂慮一己一傢,變成為救人而工作念佛,他生活充滿瞭光明的意義,精神奕奕念佛,保護地球。他不再執著要自己拖命耕耘兩甲田,而捐出部份土地作資源回收場,其他田就讓別人承租耕種。他很開心放下瞭,就自在歡喜。心一開朗,身也康健,他真的再也不須打點滴瞭。人傢訪問他時,老人傢興高采烈地說:‘我女兒教我邊做邊念佛,越做越甜蜜歡喜!’

  他們這對七十多歲的老夫婦,每天各自騎車到各處機關團體整理垃圾,收集紙板、保特瓶、金屬罐,親自載回傢整理分類,堆成一個個小丘。七十多歲年邁的腳,賣力地踩著腳踏車,來往在鄉間的道上,風雨無阻,日日相續不疲不厭,踩出愛護眾生、地球的偉大行徑!歡喜菩薩向爸爸媽媽說:‘您們每天一大早起床,面對這一大堆的回收物,就是見到一朵大蓮花!您們邊做邊念佛,蓮花就越開越大朵!’心凈便見國土凈,垃圾也看成蓮花。

  歡喜菩薩的媽媽,一生雖然吃瞭很多苦,可是洋溢著一臉慈祥歡喜又堅強的笑容,她還開玩笑說,軍營、飛機場都是她的回收‘地盤’呢!軍中的長官,實在敬佩這位無私奉獻的老婦人,常發心幫她捆綁回收物,看她一輛小車,載那麼多東西,就形容說:‘您是用一隻小羊,載著一頭大水牛!’

  有一天歡喜菩薩在路上看見前邊有一輛腳踏車,載瞭好多罐子在行駛,罐子堆得由後面看不見駕駛人,她趕上前去看,竟是自己的媽媽!皺紋的臉上還充滿歡喜的笑,辛苦的奔波中,心無限甜蜜!歡喜菩薩紅著眼眶告訴我,她又感動又心疼,但媽媽卻真興高采烈,一路念佛,歡喜地騎載!有的路旁有大溝,歡喜菩薩請媽媽要小心騎,別掉入溝中。媽媽卻信心堅定地說:‘阿彌陀佛幫我扶著!我前些日還表演瞭一幕呢!’原來是有好多人,常看她辛苦往來載回收物,總認為她受騙瞭。她解釋這些回收的資源,拉慈濟功德會都是真作救人之用,人們還是嘲笑她。有一天她載很多回收物,騎到大溝邊,正好又遇到嘲笑的那群人。忽然間,她竟翻車瞭,那些人大驚失色,眼看她連同車子整個就要掉入大溝中,而她老人傢大聲地念出‘阿彌陀佛’,剎那間,就像被扶住又飛起騰空般,她竟飛到大溝的另一邊安坐,奇妙的是,將要落入溝中的車,也如有一股莫名的拉力,竟又回復安立在溝的這一邊,沒有倒落,人與車都安然無恙。這一幕使目擊者目瞪口呆,她說:‘阿彌陀佛把我扶住!’那些人眼看這念佛的飛躍,也覺得不可思議,心服而深有感觸,肯定瞭念佛的力量,環保的功德,是不可嘲笑的!阿彌陀佛不舍一人的度化,使大傢不再嘲笑,也漸參與瞭。

  有些人在分類回收的垃圾時,偶爾會撿到一些小孩的尿佈...等等臟東西,撿到的人有時因整理得太疲勞瞭,就會感嘆說:‘唉!怎麼連這些臟東西都撿來回收場呢?’歡喜菩薩就說:‘收到這些尿佈,我們也是要很歡喜。我們另外把這些集中起來送出去。做這回收,必須要愈做愈歡喜才好。’有些人在分類的時候也會邊罵邊感嘆說:‘唉!丟的人真是沒有道德。’但是歡喜菩薩就會很歡喜的說:‘並不是他們沒有道德,而是我們沒有告訴他,所以他們不曉得。’他們全傢都很歡喜做這件工作。太陽曬黑瞭也不計較,冬天冷風颼颼,還是用歡喜心去做。甚至她背著孫子還是認真的做。傍晚蚊子很多,她的孫子被咬得滿臉‘包包’,她還是那麼歡喜地做著。

  有一次,歡喜菩薩夜裡做垃圾分類做到十二點多。而隔天一去回收場,發現所有已整理好的分類品,被一個精神病患全部又攪亂,而且被亂綁亂堆,堆得亂七八糟,又綁得好緊。歡喜菩薩看瞭,不但一點火氣都沒(一心不亂),而且還是溫和微笑(無所得心、大悲心)。那位曾經暴戾傷人的患者,還在邢兒‘隨意自在分類’,歡喜菩薩合掌笑著對他念佛,稱他‘師兄’。那人不曾收到這種柔軟、歡喜、親切的波,竟很安靜問她:‘你叫我師兄,那我要叫你什麼?叫你師姐嗎?’歡喜菩薩說:‘對!對!對!你做這回收工作,做得很好。我們一起來做,撿一個罐子念一聲阿彌陀佛。’那人竟也乖乖地跟她念佛分類。村人耽心,要她提防患者,可能忽而狂暴打人。但是仁者無敵,猛獅碰到柔軟的阿彌陀佛,自動變成綿羊,不戰而降。一個人降伏得瞭自己的煩惱,真的就有那麼大的力道,使人自動降伏。繞指柔其實是百煉鋼,百煉鋼竟是如此柔。

  有一天,她遠行出外到臺北,半夜裡聽到下雨的聲音,就趕快打長途電話給孩子說:‘我聽到外面的下雨聲,很歡喜,但是想到回收場的紙板沒有遮蓋,請你去蓋好。’孩子聽瞭就笑起來說:‘媽,這裡又沒有下雨。’由這個小插曲,就知道她的心真是日夜都為瞭大眾。

  她的大公子和媳婦都是逢甲大學環保系畢業的高材生,而且真的是身體力行。大傢開玩笑說:‘歡喜菩薩是環保教授,他們一傢是環保之傢’,有時假日裡公子、媳婦和小孫子都在那裡做垃圾分類。兩歲多的小孫子,就會做分類工作,也能揀一罐子念一聲阿彌陀佛,一個晚上可以揀上百個保特瓶,你問他,揀罐子做什麼?他會說:救人!我們隻要想到天下有這麼一傢人,要亂丟垃圾就下不瞭手。

  她的媳婦是環保系的碩士,而且真的是躬身實踐的。當她懷孕時,挺著大肚子夜裡還在回收場做到十二點,甚至生產那天也不例外,做到夜十二點多,半夜兩點臨盆去住院,在彌陀聖誕日,產下瞭可愛的嬰孩。平常她一大早就起來,先掃公共的大馬路,再掃自己傢的院子,內外整理得非常光潔,萬一有事要出遠門,她前一個晚上,就會先把馬路掃好。在忙得不得已的時候,她會隻掃公共的馬路。她可以說是以為大傢清凈為己任,而且掃得很歡喜,人又謙虛。甚至有的人看她常常掃,已經習以為常,有臟的地方還會指著叫她去掃,她也歡喜的去掃。碰到慈善公益的事業,她一定熱心地從事。附近有些孩子因為傢庭破裂瞭,缺少溫暖,她也能夠義務的為他們輔導功課。又很親切的侍奉來他們傢裡所有的老人傢,附近的孩子們稱呼她為‘好心的阿嬸’。歡喜菩薩的兒子形容說:‘我媽媽本來就很會笑,這下子娶瞭個媳婦更會笑,兩個人一起笑得更開心,更厲害瞭。’這可能是最快樂的一對婆媳。歡喜菩薩逢人就稱贊她的媳婦很乖、很棒,很會煮菜。客人稱贊菜好吃,媳婦就說是媽媽煮的,歡喜菩薩就說是媳婦煮的。一塊蘿卜糕煎得焦黑瞭,歡喜菩薩還是很高興,她說:‘我太歡喜,把蘿卜糕都煎得黑臉瞭,真好笑。還是媳婦比較棒,煎的蘿卜糕都很漂亮。’反正她不管是發生什麼事,是好事、是壞事,是順境是逆境,她都能夠趁機修一番功德,也趁機歡喜一番。

  她並沒有誦過華嚴經,但是她卻能活用華嚴經的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在她的生活中:她對每一個人都非常禮敬,就是‘禮敬諸佛’,因為眾生都是未來佛,所以對每一個眾生都應該禮敬。有一次我親眼目睹一件事,才知道她禮敬諸佛的精神。那天有一位老婆婆到她傢去,入瞭門一臉生氣不高興的樣子,她就很親切的招呼老婆婆,請坐,而且請吃蘿卜糕。老婆婆沒好氣的回答:‘我不要吃’,她又說:‘不然就吃葡萄’,於是把葡萄剝下瞭皮,甚至用牙簽把籽都挑出來,這樣很恭敬的舉到齊眉的高度,送到老婆婆的面前。老婆婆還是很生氣地說:‘我不要吃’,接著她又問別的東西,就這樣每一樣東西都問她。說:‘請你吃這個’,‘請你吃那個’,‘不然吃這個’,‘不然吃那個’,但老婆婆都很不高興的樣子。就這樣一共問瞭十三次,每次都恭敬地問她。當第十三次的時候,這老婆婆忽然間笑得很開心,好像一朵花開起來一樣,跟我說:‘哈!我每次到她傢來,阿花都這樣對待我,比我的兒子媳婦對我還好,還孝順。’她笑得很開心,先前那個不高興的樣子好像都溶化瞭,好像雲開,出瞭太陽瞭。我心裡想原來這個老婆婆必須要勸請十三次,她才會高興。要是遇見瞭我,三次之後,我就想她可能今天肚子不餓,不會再問她瞭。隻有歡喜菩薩瞭解她,知道她心情不好,需要人傢安慰關懷,所以一直非常恭敬待她,不管對方給她什麼臉色。耐得起別人的壞臉色,耐得起別人的壞言語、壞音聲,還是不改變自己的禮敬,不改變自己的慈悲歡喜。就這樣,不歡喜的老婆婆也變歡喜瞭。

  我們看到普賢行願品中,說禮敬諸佛要念念相續,要沒有疲厭的感覺。可是說實在,當我們禮敬的心被人傢澆瞭冷水之後,很少有不疲厭的,很少能夠相續下來。看到歡喜菩薩這樣,不管對方是什麼樣的表情、臉色、言語,她都能夠善於護持、護念自己禮敬諸佛的心,真是非常的感動尊敬啊!

  普賢十大願王的第二願是‘稱贊如來’,稱贊如來也就是稱贊眾生的佛性,本有的性德。眾生都有佛性,也都有合於佛性的言行舉止。當見到人們有合於佛性的言行舉止,就很真誠的稱贊。還有經常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也就是在贊嘆佛的無量光無量壽,無量清凈、慈悲、歡喜。歡喜菩薩她常常一開口,不論對老人、小孩,都是稱贊他們的長處和優點。別人有什麼好處,她就很歡喜的欣賞,稱贊他,很善於鼓勵大傢行善,善於啟發大傢的佛心。我們沒有聽過她在背後批評,或者是嫌棄哪個人,哪件事,她都是用稱贊鼓勵的方法,包容、接受、歡喜。

  普賢十大願王的第三是‘廣修供養’。很廣泛的用身、口、意,用物質、精神,來供養大眾,供養諸佛,乃至一切眾生。歡喜菩薩她隨時都準備瞭很多的水果、物品,準備招待來到她傢的每一個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她那歡喜的面容,歡喜的笑容,這是最難得的供養。用廣大的歡喜心來供養。她不管為人做什麼事都很歡喜,很歡喜的用體力來供養,她也很歡喜的用言語來引導大傢一起行善,解開大傢的煩惱,這是言語的供養。講到廣修供養,還有一個笑話,大傢由這個笑話可以瞭解,他們夫婦廣修供養的心。他們的油菜田,有一天來瞭一群人,那些人從車子裡下來,直接就到他們田裡摘油菜。她先生在田中工作,而那群人,竟連一個招呼也沒打,就都自動去摘菜。他就問他們說:‘是誰叫你們來摘菜的呀?’,邢些人說:‘這個是阿花他們的田耶!’,好像是阿花的田就可以任由大傢來采的。他先生聽瞭也不說話。倒是來的人問他說:‘你是阿花的什麼人啊?’,他先生很幽默,他不承認自己是主人,免得人傢不好意思。他隻笑著說:‘我是給阿花做長工的,我已經給她請瞭二、三十年瞭。’他說:‘你們采沒關系,不要把田踩壞就好瞭。’

  第四個大願是‘懺悔業障’。真正的懺悔就是知道錯瞭,永遠不再犯。歡喜菩薩當她知道某一件事應該要怎麼樣做才對,她就會立刻很歡喜的改進。她都是說自己不會、自己不好,不會去說別人不好。

  第五大願是‘隨喜功德’。歡喜菩薩當她知道別人有什麼功德,她都很歡喜地參與,很歡喜地稱贊,很歡喜地投入。比如說:環保的工作,她也是知道證嚴法師在提倡,她就很歡喜的隨喜投入。以前聽老師講經,說到隨喜功德,是最便宜容易修的,因為別人可能是費很大力量才修瞭功德,我們隻要深心真誠,一念隨著他歡喜,為他慶幸——慶喜化以此功德早成佛道,廣度眾生就等於和他同等功德。別人修功德,就好比在放光明,我們一念隨喜,就是共振,進入他的光圈,和他共享光明,這是何等美好容易!然而,世人常被忌妒的心所障礙,寧可受妒火的煎熬,不肯隨喜稱贊,這就好比:別人放光時,自己偏偏閃躲到一個陰暗惡臭的角落。這是多麼不幸的可憐人!

  第六個大願王是‘請轉法輪’。請轉法輪就是請善知識講演佛法。更深一層的意思,是在內心常常都運轉著佛法。用佛法的輪子碾平一切的煩惱,這是請自己內心的佛來轉法輪。歡喜菩薩也很會運用時間來聽佛法的錄音帶,即使是十年前聽到的一句話,她都能夠常常在內心起用,運用自如。很多人內心常常生煩惱,好像在內心常常轉著垃圾車,而她是常常轉著法輪,讓自己讓別人都很歡喜。她雖然是小時候沒有讀書,可是她卻會教導生煩惱的孩子說:‘我們要有大愛’,要有偉大的愛來原諒別人。

  十大願王的第七是‘請佛住世’。原來表面的意思是請求佛陀,請求菩薩、善知識能夠常住在世間。而深一層的意思,是當我們內心的貪念、生氣、愚癡,這些煩惱生起來,可以說是我們內心的佛滅度瞭;而如果戒定慧生起來的時候,就是佛又出世瞭。所以請佛住世,也就是保持戒定慧,常在心中。我們平常人動不動就愛發脾氣,就容易起貪心,處處都不明因果。而他們鄰居的一位老太太告訴我說:‘她認識歡喜菩薩將近四十年,從來沒有看過她生氣,隨時看到她都是笑嘻嘻的。’當我們生氣的時候可以說我們的歡喜佛、慈悲佛就滅度瞭。而她的歡喜佛能夠常常住世。她不起貪嗔癡常常保持佛在心頭,這就是‘請佛住世’的大願啊!

  第八個大願是‘常隨佛學’。就是經常跟隨佛學習,佛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佛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說。歡喜菩薩她隻要聽到一句佛法,她就會盡心盡力的去把它實行出來。十年前聽到的一句話,她都可以力行不斷。以前我常常聽老師說:‘會講的人不如會聽的人;會聽的人不如會做的人。’她就是個會認真去做的人,而且做得非常的歡喜。

  第九大願是‘恒順眾生’。每一個人都有對自我的執著,認為自己是對的,是好的,所以不肯順從別人。恒順眾生就是要轉變,消除掉我們自我的堅固執著。有的人雖然能力很好,但是一開口就是拂逆別人的意思,一開口就和人唱反調,好像要唱反調才能夠表示自己比別人高一籌,其實隻有表現自己的‘我執’堅固,沒有包容性。菩薩的心很柔軟,包容性很大,就像海能夠容納百川,也能夠隨順眾生,來調柔教化眾生,因為隨順就給人歡喜、給人方便,就能夠隨順眾生、教化眾生。歡喜菩薩就有這樣的特色,她的心地、言語都非常的柔軟,讓大傢都歡喜接受。

  十大願王的第十是‘普皆回向’。就是從第一願到第九願所修的功德,完全的回向給眾生,希望眾生同生極樂國,一起都成就佛道。可能她是宿世修來的善根,因為她還沒有機會聽到華嚴經十大願王,但是她在生活中,就靠著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把這些都實行出來。

  我們再講到娶媳婦。本省習俗,有人娶媳婦很麻煩,他們卻很簡單。歡喜菩薩說:‘我隻有向親傢說,我們在一起就是有緣,一切隻要你們歡喜,我們就歡喜。’婚事就這樣講成瞭。在場聽到的人就問說:‘你隻去親傢府上一趟,就都辦好瞭嗎?’她很天真的說:‘我隻有打一通電話去說就好瞭。’‘還有因為媳婦剛剛從研究所畢業,還沒有上班,我就請親傢不要破費多買東西,一切等她嫁過來瞭,我再帶她去買就好瞭。’大傢聽瞭都笑起來,她的作風和一般人相反。一般人喜歡對方嫁妝愈多愈好,但是她不這樣想,她正好相反,但是相反得很妙,而且簡單好用。

  曾經有個做婆婆的,向她抱怨自己的媳婦是如何如何的不好,又如何不好。她就勸她說:‘我們做婆婆的,也不要感覺自己比較大,大傢調整調整,都一樣大,就沒有煩惱瞭。’(臺語:別感覺自己‘卡大’,大傢調互平大,這樣就沒煩惱瞭。)她三言兩語正好表達瞭佛平等心的智慧,她並不認為自己當瞭婆婆就比較大。但是她對公婆,卻不是將自己抬高與公婆平等。她對待公婆就像在侍奉佛祖一樣。這份謙卑孝順正顯現瞭她的偉大,美德大,佛性開發大!我們所以會有煩惱,就是因為覺得自己很大,別人應該尊重我,別人應該為我想。就是因為這樣才會有煩惱。其實所謂的大,應該是能包容的,能夠包容對方,這樣才是大。能夠原諒對方才是真的大。大傢都喜歡自己被尊大,如果人非比大不可的話,應該比肚量大、慈悲大、志願大、耐力大;而不是比看看誰的脾氣大、貪心大、傲慢心大。其實越能謙容恭敬的,越是佛性開發程度‘大’,越像佛,越偉大。

  很多人都很羨慕歡喜菩薩很有福氣,所以娶到很好的媳婦,每天一早都能讓婆婆安心在樓上佛堂拜佛,而自己把素食的早齋都做好,清潔工作做好。但是我們回溯過去來看,就知道因果絲毫不差,她現在有很好的媳婦,是因她曾是好媳婦,歡喜菩薩是如何孝順她的父母和公婆呢?她真的是把公婆當作是未來佛,當作是佛在侍奉的。據說她婆婆年紀老瞭,行動比較不方便,歡喜菩薩的身材才不過一百五十公分那麼秀氣,而她能夠背著婆婆上街,到婆婆高興要去的地方。路上的行人看到她這種孝行,都會感動的掉下眼淚。這才是真的‘大’,孝心大、慈悲大、耐力大。

  本來她的公公是相當威嚴的人,一旦動起怒氣來,整個大傢庭中,大傢都會嚇得不敢親近。歡喜菩薩十九歲的時候,就由父母做主,嫁到這個有八個兄弟的大傢庭來。而且婚後兩個月,先生就到金門當兵兩年。她自己要負責種好多田地,煮三十多人吃的飯。當公公在吃飯的時候,如果發起脾氣來,大傢都會嚇得溜走,隻有她沒有走。大傢都耽心她會挨罵或是挨揍。但是她很柔順的安慰老人傢,甚至會跪下來說好話、道歉,讓老人傢歡心,她會跟老人傢說:‘如果我有不對的地方,請您告訴我,我就會改過。您不要生氣,傷瞭身體。’而且會很柔順地像照顧孩子一樣,摸摸老人傢的頭,讓老人傢平息怒氣。真的是‘仁者無敵’。一個本來威嚴而常常生氣的老人傢,碰到她也變得心平氣和瞭。

  他們是八個兄弟妯娌輪流奉養父母,當公婆輪到住他們傢時,她不但三餐會準備得很好,而且也會親自陪老人傢吃飯。老人傢動作慢,她一定坐在旁邊照顧。給公婆吃的葡萄、水果,一定是剝瞭皮,挑掉籽,雙手高舉著捧給老人傢來用。不但對自己的公婆是這樣,對鄰居的老人也這樣。還有更不簡單的是,她們的餐廳在一樓,而公公在世的時候住在二樓。有時候當孩子們在吃飯的時候,公公由樓上把尿壺裡面的尿,由窗口倒下來,正好經過餐廳的窗口。第一次孩子們奇怪說:‘阿公怎麼這樣呢?’歡喜菩薩就滿面笑容說:‘我們也要很歡喜。你想阿公的尿很香就好瞭。’我們學佛雖然會背心經‘不垢不凈’,但事實上如果人傢把尿倒給我們,我們還是不會很高興的。但是她卻安住在歡喜不動搖。即使有人很不高興地把東西扔給她,她也是會很歡喜地去撿起來。

  歡喜菩薩,是我第一次真正親眼看到,以很歡喜的心來行忍辱的人。佛經教我們要忍辱,講‘忍辱波羅蜜’,在忍辱當中沒有感覺到有個對方不好,很對不起我,所以我須要強忍,也沒有那件強忍的事,更沒有感覺有個自我在受委屈,在忍辱,這樣才是三輪體空的忍辱波羅蜜,但能做到的人很少。我們一般人因為還沒有體驗到空性,所以遇到非理的事,遇到有人欺負我們,冤枉我們,還是會感覺到很委曲,即使強忍下來不去和對方計較,也會覺得很委曲,有一口氣壓在胸口。看到她這種歡喜心,真是十分的敬佩。

  佛在遺教經裡面說到:‘若人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佛教導我們說,如果碰到有人以很惡毒的態度,言語來毀罵,我們還是要能夠不改變自己的歡喜心,如飲甘露水般的美味,要體認到惡罵的臉色、言語,其實和甘露水一樣,是同一個本體,同一種空性,這樣才能算是入道有智慧的人。說到這一點,我實在是差得很遠,我頂多能夠勉強忍耐,不能夠歡喜接受,那個味道就像喝辣椒水一樣,或是喝檸檬汁,而不是像飲甘露水。當看到她的心地功夫,真是深深的尊敬。

  一位居士告訴我,她第一次和歡喜菩薩同車回傢,隻聽她念一聲佛號,就感觸良深。她哭著懺悔:‘為什麼歡喜菩薩的阿彌陀佛念得那麼柔軟,好像心在笑。我的佛號,為什麼念得那麼剛硬、急躁。我還怪是我婆婆把我塑造成這種個性,要求我擔當那麼多事,撐這個傢,整天奔忙事業,使我不得不急,不得不快。那裡知道,原來歡喜菩薩的傢業更忙、更重。她的公婆又更嚴,更有要求。但是她竟被鍛煉得那麼柔和又快捷。並沒有被環境塑造成剛硬急躁。我一直在怪環境,傢庭負擔,一直在怕長輩對我批評。原來我根本沒有真的用心去修,沒有把佛念到心裡,隻是嘴巴一直在“趕件”。’我聽瞭她的懺悔,很尊敬歡喜菩薩,她由心念起的一句佛號,便能感動人心,更尊敬這位居士,聽到一句柔軟的佛號,便懂得回光返照,照亮自己心田,懺悔調柔自己。

  在三十年前的農村,還沒有人用牛奶喂嬰兒,大傢都是喂母奶。當她的孩子還需要喂奶時,同時鄰居也有幾個年齡相似的孩子。每當她由田裡回來的時候,隻要看到哪個孩子哭,就喂那個孩子,常常自己的孩子是排在最後,人傢笑她說:‘自從長眼睛,沒看過像你這麼傻的媽媽,萬一別人的孩子喂完瞭,自己的孩子沒有奶吃,那怎麼辦啊!’她隻是很天真開朗地笑著,回答說:‘不會耶!奶水自然很多,好多個孩子喝都喝不完。’她認為隻要是孩子餓哭瞭,就很可憐,就應該要去喂他。不論是誰的孩子都一樣。這種清凈、平等、慈悲的心,和佛是最相應的。她雖然先喂別人的孩子,但是她的孩子也沒有營養不良啊,相反的每個孩子都又高又壯,一表人才,又很乖,很忠厚老實,又很勤奮。從會走路開始,就會幫忙種田,個個都很優秀,又很孝順。現在她有瞭孫子,她以很堅定的信心笑著說:‘孫子一定會和孩子一樣乖。’果然孫子出生以後,在嬰兒室裡面,所有的孩子都哭,隻有一個很安靜的,就是她的孫子。她拜佛的時候,把孫子連搖籃也帶去拜,甚至背著孫子拜,孫子很安靜,一聽到阿彌陀佛就笑。到四個月大,還不曾哭過,不曾掉淚。因為全傢都充滿瞭歡喜行善的氣氛,胎教很優良,孩子個性自然就很安靜,溫順。她們的傢,從來不為孩子該怎麼帶,起爭執、鬧意見;或者用擔憂和種種負面的情緒來帶小孩。他們都用光明、歡喜的信心,來感召光明歡喜的事實。他們懂得用好的心念來造成好的事實。歡喜菩薩四十六歲的時候才上小學一年級,她學寫造句,老師問如何讓一傢人都很快樂,她就回答說:‘自己每天要笑嘻嘻!’她真的做到瞭,就像點燃瞭一爐香,到處都散播著芬芳。

  假如忽然間天下雨瞭,她就主動的去幫附近的人收好晾在外面的衣服。因為她待人很好,所以一勸人念佛,大傢都歡喜接受。村子裡好多人告訴我說:‘我們都跟她學,可是她的肚量我們學不來,她真的是有量就有福。’一個七十多歲的阿婆說:‘自從她嫁到這傢來,我看瞭她這麼多年,沒看過她生氣,天天都是笑咪咪。她都教我們要歡喜,不要生氣。我也盡量跟她學。’阿婆還說:‘她教我們走路要念佛,走一步念一聲佛就是種一朵蓮花。’附近很多人也歡喜來和她一起拜佛。歡喜菩薩說:‘不知道為什麼,我看到每個人都覺得很歡喜。’這種心境,真是不簡單,真是美好!

  她不用掛佛教的招牌,大傢都喜歡跟著她學佛念佛,阿彌陀佛的歡喜光充滿在她臉上,這是最好的招牌。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她就不斷的教孩子:‘手要做好事,腳要走好路,嘴要說好話、念佛,心要想阿彌陀佛。’連附近的孩子都背下瞭這個做人的總原則。有一位小女孩接受瞭她的教導,回去問自己的媽媽說:‘媽媽,嘴要做什麼呢?’她媽媽回答說:‘嘴巴就是要吃飯啊’,小女孩說:‘媽媽您說錯瞭哦!阿婆說嘴要說好話,要念佛。’這媽媽聽瞭也恍然反省自己。可能有些人活瞭一大把年紀都不曾好好運用過嘴巴來說好話,來念佛。村裡有小朋友寫作文,題目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她寫她最要好的朋友就是歡喜菩薩。附近有老人傢快要過世瞭,最後也希望來看她,和她一起念佛。歡喜菩薩所到的地方,都散播著歡喜的光,進到她傢裡自然會受感染,手會做好事,嘴會說好話、念佛。她說:‘假如周圍有人,我就在心裡默默的念佛;假如傢裡都沒有人,我就一個人把整個房子念得很熱鬧。’

  有的朋友們學佛瞭,吃素瞭,為瞭勸傢裡的人吃素或學佛,搞得很不愉快。而歡喜菩薩是如何呢?當她的媳婦第一次懷孕的時候,一般人總是有坐月子的觀念,她先生也不例外。歡喜菩薩的先生在田裡面圍瞭一塊地方,打算養些雞鴨給媳婦進補用。歡喜菩薩說:她看到先生既然已經開始釘得很高興瞭,她就不講他,讓他去歡喜,而自己默默的,一直誠懇地念佛、拜佛。結果雞鴨還沒有開始養,她先生半夜裡就做瞭一個夢,夢見自己殺瞭五、六十隻的雞鴨,很恐怖,而且到處去送人都沒人要。從夢裡嚇得醒過來,一醒過來就向歡喜菩薩說這個夢境,然後自己決定說:‘我還是不要養好瞭。’真是佛力加被,感應道交。歡喜菩薩她都是用至誠的心給人歡喜,要求自己做好,不勉強別人,凡事都是不動幹戈致太平。因為一念的誠心,自然感人,也感動佛菩薩,佛力加被,她的先生自己做瞭個夢,就有所領悟,她一句話也不用說,先生就再也不養雞鴨、殺雞鴨瞭。當因緣成熟瞭,媳婦坐月子時也是很發慈悲心,不肯殺生,也不吃雞鴨來進補,她隻吃一些堅果類,核桃、腰果、杏仁...等等做的麥果泥,氣色還更好,更加美麗莊嚴。醫學上用‘素食’坐月子是最合乎身、心、靈健康原則的。

  歡喜菩薩有時候會邀媳婦說:‘今天我們一起打乒乓球,你數一、二、三、四,我念阿彌陀佛,我們打中十下才去煮晚飯。’兩個人就真的一起去打球,開始的時候因為不會打,所以打瞭很久都還打不中十下,隻是一直笑著,一直念佛。她先生回來一看,今天怎麼還沒有晚餐呢?隻聽到婆媳兩個人在樓上笑得很開心,上樓一看,原來如此,大傢就一起很歡喜的念佛,打乒乓球,打一下念一聲阿彌陀佛。她甚至會和孩子、先生都邊跳邊念阿彌陀佛,跳一下念一聲佛,氣氛非常地和樂。歡喜菩薩就是這樣善巧方便的把阿彌陀佛的慈悲和歡喜傳達給傢裡的每一個人。

  他們一傢懂得用幽默來代替一切的責備或是爭吵。她的先生每天出門工作之前,有喝500c.c.牛奶的習慣。有一次歡喜菩薩因為忙著熱心公益,連續有三天早上,忘瞭給先生出門前一杯牛奶。她先生也不作聲,也不責備,照樣還是認真的出去工作,一直到第四天早上,歡喜菩薩才想起來,笑咪咪地向先生道歉,他先生也幽默地笑著說:‘我想忘記是一天,連著三天都忘記,我以為你要給我“斷奶”瞭。’大傢聽瞭都哈哈大笑,事情就解決瞭。她先生這種幽默的處理態度,實在也是大傢的典范。

  他們所種的水果送到市場上賣,箱子上隻要寫上她先生的名字,很快就賣完瞭。因為認識的人都知道,他們把不好的留給自己吃,好的才拿去賣,而且箱子裡面的水果,上面下面的一樣好,可能是愈下面的愈好,和他們的心地一樣。

  有人問他先生說,您是怎麼樣娶到這麼好的太太?她先生笑著說:‘我是打著燈火去找的。’其實他們結婚前根本不認識,隻是憑著自己的心地,老實忠厚和天天修福報的努力,互相感召來的。因為大傢彼此都愈來愈好,愈來愈有修養,所以相處就越老越和樂。他們之間相處的奧秘,就是他們不要求對方什麼,隻有努力地盡自己的本分,做一個照顧別人的人。大傢一見面就是一副歡歡喜喜的樣子,談起話來兩、三句就會說一句‘這樣很歡喜,這樣很好。’你若聽他們談話就會發現其中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臺詞是‘足歡喜、足好’,很歡喜很好,一切都很歡喜,一切歡喜接納,一切都很感恩。

  或許有人認為這樣好的夫妻和傢庭,恐怕會生起彼此貪戀的心,以後往生西方可能會有障礙吧?事實上可能正好相反,我相信他們會越老越和樂,然後全傢都會同生極樂國。因為由生前的氣氛,就可以看到未來。假如說大傢生前一見面就互相看不順眼,你說我不好,我也嫌你不好,彼此相處得很苦惱,這樣說以後能同生極樂國,恐怕不大相應。他們這個傢庭不論為傢人或朋友助念,是很難得一見的誠懇。在歡喜菩薩的領導之下,大傢也都能夠遵守佛教的儀式,助念八個小時。歡喜菩薩本人是甚至可以念到晝夜不停,而且是跪著念。不管是多麼至親至愛的人往生,歡喜菩薩都能夠很堅強的擦去眼淚念佛,也為大傢擦去眼淚,勉勵大傢要幫助親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最難得的法情,把世間的情愛都升華瞭,化為同生極樂世界的道情。

  有一天她的先生問她說:‘你下輩子還要不要嫁給我?’您猜她怎麼回答?她笑嘻嘻地說:‘我帶你們一起回西方極樂世界。’她可以說是不假思索的一開口就答得真好。她能夠很歡喜的邀請先生一起去拜山,她先生也很歡喜的答應一起去。下雨天大傢五體投地,拜得全身是泥巴,還是很歡喜。雖然彼此在很歡喜中,最可貴的是並沒有什麼貪戀心,還是希望同生極樂國。這種‘在逆境當中沒有嗔怒,還能夠歡喜,在順境當中也不貪戀’,這正念分明的境界,真是非常瞭不起的。

  有一次他的先生騎車不小心,撞到一隻小狗,把小狗撞傷,腿骨折瞭。他們就趕緊把小狗送醫院,拜托醫生要給它打保護腦部的針劑,要快開刀把骨頭接好,以免小狗以後跛腳。當小狗痛得流下眼淚,歡喜菩薩就像保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在旁邊安慰它,向它道歉懺悔又念佛。小狗的主人說:‘唉呀!小狗又沒有那麼高的價值,不必為它花那麼多的醫藥費,不必為它醫治。’而歡喜菩薩夫婦都說:‘無論如何我們要把它醫好,不然小狗以後跛腳,不能走路,好可憐。’他們不但很願意幫它花一、兩萬元的醫藥費,還天天去照顧它。她先生做工下班一回傢,就問:‘你今天去看小狗瞭嗎?’社會上有些人開車撞傷瞭人,甚至撞死瞭人,都自己逃走不管的,而他們能夠這樣慈悲平等的對待一隻狗,真是可愛,可愛到連獸醫師都受感動,自動把醫藥費減半。

  有一天一隻流浪狗,又黑又臟的來到她傢門口,她看到這隻狗就跟它說:‘阿狗呀、阿狗呀!因為我不知道你叫什麼名字,所以我就叫你阿狗。阿狗、阿狗來,我幫你洗澡,洗得很幹凈很香,你的主人就會很喜歡你、很疼你。’她對來到門口的一隻流浪狗,也像碰到親戚好友一樣。

  還有一個半夜裡,打雷又下雨。她們的大門突然打開瞭,她跑到外面去,人傢還以為是她媳婦半夜裡要生產瞭。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她在大雨當中,聽到一隻狗好像很怕打雷的聲音,怕得在慘叫。她一聽到就趕快到外面去,冒著大雨把小狗抱進來。她的心慈悲柔軟到連半夜在睡夢中,也能清楚地感受到遠處一隻小狗,雷雨中的恐怖,而且很歡喜的一躍而起,好像去救自己的孩子一樣的,把小狗抱進來安慰它。

  歡喜菩薩的小女兒告訴我,她小時候的一件趣事:她幼時曾和媽媽手牽手去參觀一個商展,在人潮洶湧之中,一不小心,就和媽媽失散瞭,茫茫人海中,要如何找到媽媽呢?這聰明又心靜的小女兒,平日在媽媽慈悲歡喜的氣氛薰陶中成長,失散的當兒,她既沒有哭鬧,也沒有驚嚷,她瞭解媽媽的特色,就是歡喜的笑聲,她知道怎樣在人潮中找到媽媽,於是小小的孩子就靜靜佇立在擁擠喧嘩的人海中,凝神諦聽:‘哪兒有媽媽的笑聲?’終於她聽見瞭,‘聞’見瞭歡喜的笑聲,循著笑聲,就真的找到瞭媽媽,見到快樂的慈顏!不必哭,不必怕。這就如念佛聞佛名號的感應道交,小女兒的這段故事給瞭我很深的啟示。一個媽媽有美好的笑聲為其特色,一個孩子對媽媽的美質特色也有深刻的體認、傳承,所以在塵世喧囂中,在千百雜音中,能凝神靜心,獨獨專註聽聞那親切歡喜的慈母之音,我們念佛,開佛名號何嘗不是如此?無量壽經上,有一句經文,釋迦佛問弟子們:‘汝聞阿彌陀佛大音宣佈一切世界,化眾生否?’阿彌陀佛慈悲歡喜的法音,隨時遍佈在宇宙虛空中度化眾生,然而我們聽聞瞭嗎?我們能循著音聲找到佛嗎?塵世千萬種雜音,是否阻隔瞭佛的大音宣佈呢?是我們的心,被種種雜音吸引、誘惑瞭,以致於聽不見佛的慈音吧!是我們忙著聽無聊的雜音,以致於無暇安享佛音吧!

  歡喜菩薩的小女兒,能以專註的聽聞,超越千萬喧囂音,就能在心的寧謐中,聞見親切的笑聲...。

  有好多人,誤以為學佛要緊繃著臉,才是用功有道氣,殊不知有一部佛指示造佛像尺度原則的經典,叫做佛說造像量度經,其中講到塑畫佛口的原則,必須嘴角恒向上,有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常有美妙含笑之容;甚至還警示大傢,造佛像忌諱‘嘴角向下’,塑畫嘴角向下的佛像是有過失,不吉祥的。為什麼呢?佛傢是精神表征,是代表佛法,也是作示范教學用的,一個人如果錯把學佛的嚴謹誤表為嘴角向下,很緊張繃緊,或甚是不滿環境,好似人人不如我,或對不起我的樣子,當然眾生見之不悅,絕對不吉祥,這是很容易在生活中可以驗證的。懺公師父常提醒我們:‘念佛要學佛面安詳微笑,怎麼個個愁眉苦臉,咬牙切齒?’經上明言,佛是歡喜光、解脫光、安隱光,如果念佛念得愁眉苦臉、咬牙切齒、緊繃著臉、渾身硬又緊,這樣的心態,要和佛柔軟的歡喜光相應,真是很難的。我們由字的形狀表面來看,‘笑’——並不是綠‘竹’的‘夭’折,而是讓內心綠‘竹’,超出於青‘天’之上,和無限的虛空佛光合一,在一笑中超越原來的緊張執著。我們就是誤把人世虛假幻像當真,所以笑不出來,說來是‘認假’,不‘認真’,認得真相的人不被煩惱假相蒙蔽,所以笑得出來,笑得解脫。當年釋迦佛,在靈山說法,有一位大梵天王獻給佛一朵金色缽羅花,而且舍身為床坐,請佛坐在他身上說法,佛就登座,拈起瞭那朵花,在場大眾,隻有大迦葉尊者露出瞭會心的微笑,隻有他在微笑中領會瞭佛心,成為傳佛心印的禪宗初祖,其他的人,還莫名其妙,笑不出來。我們是被什麼煩惱綁住笑不出來呢?我們是在執著什麼,笑不出來呢?佛解脫瞭,所以常能嘴角向上,有美妙含笑之容,恒常佈施歡喜,慰悅眾生。

  原來,笑是妙法,笑也是治療!有一位林學長患六年膏肓痛,到歡喜菩薩傢,愉快地笑瞭半天,一股快樂熱氣直通過痛處,震開痛點,氣脈通暢,多年之痛,一掃而光,真笑出瞭解脫歡喜。

  西方極樂世界有很多乘願再來的菩薩,在各處以各種方便度化眾生。我凡夫俗子的眼睛是看不出來誰是菩薩,但是打從心中肯定這就是我願意虛心向她學習的菩薩。現在這一生她所到之處,都充滿瞭歡喜念佛,歡喜行善的極樂氣氛。相信未來也必定生在極樂世界。

  但願有緣聽到歡喜菩薩故事的每一個眾生,都能夠和她一樣,慈悲、歡喜、念佛。也但願有緣聽到他們故事的每一傢人,都能夠夫婦和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相處和樂,同生極樂。從現在乃至永久的未來,都永遠慈悲歡喜快樂!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