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業報經新講(3)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善惡業報經新講 作者: 夢參長老2022-10-06

  善惡業報經新講(3)

  一百二者求離厄得脫難·

  能脫離厄難痛苦。

  一百三者求離病得除愈·

  離病苦,病會好。

  一百四者觀所去無障難·一百五者觀所去有障難·

  你想留學或參學,都可以去,沒有障礙因緣。相反有之,不可以

  一百六者觀所住得安止·一百七者觀所住不得安·

  你所住的寺廟感到心安、身安就住。若身心不安,那你就得走。這有兩種情況,一是你自己心不安瞭;二是你調皮搗蛋,被護法遷單。護法神怎麼樣遷你的學呢?不是護法神來,而是讓你心裡不願意住,看誰都不順眼,感覺非常瞥扭,這就是護法神給你制造的各種困難,使你住不安穩,那就得離開。

  一百八者所向處得安快·一百九者所向處有厄難·一百一十者所向處為魔輞·一百一十一者所向處難開化·一百一十二者所向處可開化·一百一十三者所向處自獲利·

  你要去的地方平安快樂。有困難不吉祥。落入魔輞裡。去弘法度眾生沒有緣弘法度生有緣。能得到利益。能得到福報開智慧。

  一百一十四者所遊路無惱害·一百一十五者所遊路有惱害·

  所要走的道路沒有危險,不受於擾,或者相反。

  一百一十六者君民惡飽饉起·一百一十七者君民惡鄉疾疫·

  一百一十八者君民好國堂藥·一百一十九者君無道國災亂·

  一百二十者君修德災亂滅·一百二十一者君行惡國將破·一百二十二者君修善國還立·

  過去的一園之主稱君主,現在把管理國傢的人稱領導主持。領導和人民都惡不善,就會招受到飽饉,沒糧食,園傢疾病瘟疫就多。領導和人民心善,則天下太平,五谷豐登,處處都是一片祥和氣氛。主持政務的人沒有道德,不能慈愛百姓園內災亂就不停,反之無災亂。主持行惡法國傢就要滅亡,相反國傢則章固。

  一百二十三者觀所避得度難·一百二十四者觀所避不脫難·

  可以躲過災難,或業力所牽躲避不瞭。隻要有這樣的業力遇緣定受報,連阿羅嘆都沒辨法免災。例如,佛在世的時候,琉璃王大殺釋種,目犍連尊者把釋種的五百童男,用他的缽把他們送到天上去,讓天人來供養。等這個災害過瞭,他把缽取下來,都化成瞭血水,註定的業難逃。

  一百二十五者所住處眾安隱·

  這個『隱』字,指安穩,就是很平安、很穩定的意思。到所住的地方,大傢都平安穩定。

  一百二十六者所住處有障維·住的地方已經不吉祥瞭,有障礙。

  一百二十七者所依聚眾不安·

  指大眾聚集的地方不平安,不吉祥。

  一百二十八者閑靜處無諸難·

  在這見修行辨道很好,什麼惡緣都沒有。

  一百二十九者觀怪異無損害·一百三十者觀怪異有損害·

  指我們修行的地方出現怪異,占察一下對我們是否有損害。修行者說:『我過到很多怪現象。』我說:『你不理他,修般若觀來觀,本來是空的,不存在,應從你心裡解決,假使你一執著,就有損害瞭。』

  一百三十一者觀怪異精進安·

  指修道者碰見怪異現象瞭,加緊用功,不要為這個怪具現象勁心,就會戰勝他。像讀經有別的聲音來擾亂,或有光,不正常的光,照得經書的文字都看不見,遇到這些怪異,你不理它,可以靜坐下來,暫時先不念。或讀《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蘿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定一下子再念,這個怪異現象就沒有瞭,不要去執著,兄怪不怪,奇怪自敗。你假若隨著他去,他就越怪,怪的你無法修行,以後你就會墮落。告拆你,怪異來瞭,不要為它幹擾,好好的精進修行,就好瞭。

  一百三十二者觀所蘿無損害·一百三十三者觀所蘿有損害·

  一百三十四者觀所蘿精進安·一百三十五者觀所蘿為吉利·

  有些人對蘿很執著,占一下便可知其吉兇,利或害。其宜蘿是假的,不必執著。現在我們都在做蘿,我們一切的行動都是蘿,應從理上去認識他。例如怪巽,就是事的現象。做蘿是你的影子,日有所思,夜有所蘿,蘿多瞭,心就很亂。應該把心收回來,精進的去修行,怪異現象等蘿境就消失瞭。

  一百三十六者觀障亂速得離·一百三十七者觀障難漸得離·

  一百三十八者觀障亂不得離·

  障難攪得你不得安,得此輪相,地藏菩薩告訴你不要煩惱,很快就脫離瞭、或一下離不瞭,還得經過一段時間;或障難隨時跟著你不得離開。障難離不開,怎麼辨呢?地藏菩隆告拆你,念我的聖號,漸漸就得離。

  一百三十九者觀障亂一心除·

  把你的心集中起來,好好的修行就能離開障難。學《占察經》地藏菩薩告訴你要『一心除』,不要隨外頭的境界轉,要反觀自心。凡上心隨境轉的,什麼業障都會發現。

  一百四十者觀所難速得脫·一百四十一者觀所難久得脫·一百四十二者觀所難受衰惱·一百四十三者觀所難精進脫·一百四十四者觀所難命當盡·

  你遇到的災難很快就得脫離,也許十年乃至若幹年一定得脫,或所遭遇的災難對你有損害。另外,你所遇到的惡緣必須精進勇猛去修,才得脫離。過到惡緣有病難或命難,占到壽盡瞭的情況,怎麼辨呢?多拜懺,念聖號或者靜坐,還宿債可免,或想到這種命,可以為代眾生受苦。

  一百四十五者視所患大不調·一百四十六者觀所患非人惱·一百四十七者觀所患合非人·一百四十八者觀所患可瘵治·一百四十九者視所患難瘵治·一百五十者視所患精進差·一百五十一者視所患久長苦·一百五十二者觀所患自當差·一百五十三者觀所患向醫堪能治·一百五十四者觀所瘵是對治·一百五十五者所服藥當得力·一百五十六者觀所患得除愈·一百五十七者所向醫不能治·一百五十八者觀所瘵非對治·一百五十九者所服藥不得力·一百六十者觀所患命當盡·

  「所患」,指你所患的病,是由四大不調所造成,地大偏重瞭,就會骨質增生;水大不調就會傷風感冒流鼻涕;火大不調,就會發燒,或者長個結子、長瘡;風大不調就屬害瞭,中凰、發瘋,風大攻心,心就喪失理智。這都是四大不調的病,是遭受鬼神攪亂而生,是非人人身擾害你。這是他宿業跟你有因緣,所以你必須精進,而且給他迥向,加持他,超度他,給他懺悔,這樣才能使你們的共業消除。所患的病可以治,所患病很難得好,通過你精進修行,病就能好。這個病很困靴不好治,要長時同受痛苦。不治都會好,醫生還能給你治好。有好方法能夠治你的病,吃的這個藥使你的病很快就好。病能除掉能治好的,找的這個醫生治不瞭你的病,應該另外找一個好的。這個治瘵方法不對,這個藥吃瞭沒有效果。現在患的這個病不必治瞭,治也要死。從一百四十八到一百六十都是說你的這個病會不會好的。答覆病的很多,因為我們病苦非常多。生病都是過去殺業,所感的苦果,如服藥不得力,或長久受病苦等,種種不能使病愈乃至病死的情況,要多念地藏菩薩,求地藏菩薩加持,清除病魔,使病體早日康愎。如果壽命盡瞭,早點兒走瞭,換一個分段身不是很好嘛,不要留戀。我們之所以去不瞭極樂世界,就是你不相信佛所說的,對你現在的這個身體太留戀、太執著。我們出傢人應該對於死,生歡樂想,生愉快想。為什麼呢?這一段的業障我還完瞭,換一段不更好嗎!我們人人能心無罷礙,看破放下不留戀一切,那就解脫自在瞭。

  以上一百六十種都是今生現實會遇到的情況。以下十種就是看我過去徙哪一道來的。

  一百六十一者從地獄道中來·一百六十二者徒畜生道中來·一百六十三者眾餓鬼道中來·

  指從三惡道中來,因為剛從惡道中來,所以會信心不足,起疑惑,難長進·

  一百六十四者從阿修羅道中來·一百六十五者從人道中而來· 一百六十六者從天道中而來·

  這三條都是指從善道而來。

  一百六十七者從在傢中而來·一百六十八者從出傢中而來·

  前生是在傢人,是和尚或是比丘尼。

  一百六十九者曾值佛供養來·一百七十者曾親供養賢聖來·一百七十一者曾得聞深法來·

  是供養過諸佛來的,供養過羅漢菩薩聖僧來的,過去學過甚深大乘瞭義法,過去你做過什麼事情,今生變的就是什麼。未來的果報呢?就不一定瞭,命運隨時會改變,好的變壞,壞的變好。眾生能成佛,就是這個道理。過去的能定,未來的定不瞭。以下十八種就是講未來的。

  一百七十二者舍身已入地獄·一百七十三者舍身已作畜生·一百七十四者舍身已作餓鬼·

  你作的惡太大瞭,命終後就會墮入三惡道中去。一百七十五者舍身已作阿修羅·

  修羅有天人的福報,沒有天人的德。修羅有好多種,就像人似的,有上上乘修羅,經常跟天人作戰;有惡修羅、有鬼修羅、有畜生修羅。『修經』,遍指諸道。這兒的『修經』,是指天道修羅。

  一百七十六者舍已生人道·

  不失人身,還生人中。

  一百七十七者舍身已為人王

  《地藏經》中說:『念一部《地藏經》可以不墮三惡道。』 《大集十輪經》說的非常多。作人王不造業的,還能斷續上升,護持三寶。

  一百七十入者舍身已生天道·一百七十九者舍身已為天王·

  修善命終生到天上做四天王,或忉利天的天王,夜摩天的天王等諸天王。

  一百八十者舍身已聞深法·

  指這個身體舍掉瞭,來生還能聞深法。但不—定是生到極樂世界,就生在這個地球上也可以,五臺山每天都有一萬菩薩在說法,圍著黛螺頂繞清涼。當你業障消瞭功德成熟,就能看見一萬菩薩瞭。你也可以加入跟著繞清涼,雖有業障但應當作如是想。

  一百八十一者舍身已得出傢·

  指來生一定能做和尚。

  一百八十二者舍身已值聖僧·

  再來生能遇到聖人度你,那是你今生稹累的,能遇到證瞭果的聖人。

  一百八十三者舍身已生兜率天·

  生到欲界第四天中。

  一百八十四者舍身已生浮佛園·

  所說的『凈佛園』,是指著極樂世界說的。地藏王菩薩所說的凈佛園就多瞭,如華嚴境界『一凈佛國入十方微塵剎凈佛國土,十方微塵剎凈佛園入一凈佛國土,相互圓融無礙。』

  一百八十五者舍身已尋見佛·

  念阿彌陀佛、生極樂世界,可以見到阿彌陀佛。深信觀想現在世界所住的三十五佛,乃至無量諸佛在你的這個報身中,舍瞭就見自性佛,輿十方諸佛無二無別。

  一百八十六者舍身已住下乘· 一百八十七者舍身巳住中乘,

  一百八十八者舍身已獲果證·

  指去掉業報身,證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登地菩薩果位。登瞭初地,就入聖位。

  一百八十九者舍身已入上乘·

  證得大乘的佛果位。

  現在的一百六十個,過去的十一個,未來的十八個,加起來共一百八十九種。

  善男子·是名一百八十九種善惡果報差別之相·如此占法·隨心所觀主念之事·若數合輿意相當者·無有乖錯·若其所擲所合之數·數輿心所觀主念之事不相當者·謂不至心·名為虛謬·其有三擲而皆無所見者·此人則名已得無所有也·

  就是你心裡想求什麼事情,感得一百八十九中的數字出來瞭,跟你所求的相應瞭,那就叫『主念之事』像談到病的情況,答覆你能好、不能好、命盡瞭等,如實的告訴你,你要想轉變,怎麼辨呢?念地藏菩薩,求地藏菩薩給你延壽。如果你所觀的事,擲出的數字跟你想的不相合,那是你不至心。不至心,在占的過程中所出的輪相就不真實,有錯誤,若擲三次都是空白,一個數字都沒有,是說你得到瞭無所有智,空智。

  復次·善男子·若自發意觀於他人所受果報事亦同兩·若有他人不能自占而來求請欲使占者·應當籌量視察自心·不貪世同·內意清凈·然後乃可如上歸敬·修行供養至心發願而為占察·不應貪求世同名利·如行師道·以自妨亂·若內心不清凈者·設令占察而不相當·但為虛謬耳·

  若受人請壽他人擲,也得如是拜,如是念,念完再擲。還應好好的朗察自己是不是不為名利,鈍粹是為瞭幫助別人,不貧世間的一切,內意清凈,這樣給人擲彼此得利益。然後皈依地藏菩薩,皈依三寶,隨己能力來供養,沒有力量的,可以燒三支香,或者用自己的身體來供養地藏菩薩,發願後方可占察。如果內心貪圖世同名利,跟算命、打卦的相師一樣,那就妨礙道業,這樣不清凈為人占察,占察輪相會出現答非所問,這都是虛謬,不真實的。

  復次·若未來世諸眾生等·一切所占不獲吉善·所求不得·種種擾慮·這惱怖懼時·應當書夜常勤誦念我之名字·若能至心者·所占則吉·所求皆獲·現離衰惱·

  如果所占輪相不吉祥,心生恐怖。告訴我們應當書夜常勤誦念我之名字,能達到至心。要達到至心,必須先要有信心,至心自然能生,如果有懷疑心,懷疑《占察善惡業報經》說的對不對,念地藏聖空號者者觀音聖號,念《阿彌陀經》靈不靈。或者對經上說的那麼多功德,持懷疑態度,那就不行瞭。所以一定要至心,深信佛語不虛。若至心誦念,經中所說功德,你定會悉皆具足。

  《占察善惡業報經》上卷,從事相上已講完。下半卷就得從理上融通學習二種觀道、定慧,一實境界,成佛的境界則比較難一點。故在學習之前,應先掌握他的一個原理,也是一切佛法的基本原理:『緣起性空』,或者叫『性空緣起』,也可以說緣起和性起。這個就是佛法的一切義理總輞,也可以說是宗旨。或者說佛的法身,也是我們的法身。緣起到瞭最究竟的理趣,就是『性』。『性』,在有請謂之佛性,在一切諸法就是佛說的經典,如汪洋大海浩瀚無窮,但以緣起的一個偈頌就可以把他收攝完。印度修廟建塔在地基上都要安個緣起偈子,我們給佛像裝藏,也安一個緣起的偈子,若在佛像後頭寫『嗡,阿,吽』代表裝藏,即『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另一個偈子是『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我們稱出傢人是沙門,大沙門指佛,說明緣起性空是佛說。

  若眾生能解諸法緣起之道,『當常知是人即為見佛』。《中論》裡有講:『若見因緣法,則為能兄佛。』緣起偈頌,就說明瞭四諦法,苦、集、滅、道,世間和出世間的因果,若破壞因緣法,就等於犯瞭破三寶的罪。因為因緣法乃是佛法總輞,不信因果則非佛子,故說等於破壞三寶。過去的祖師或者阿羅漢,一聽到緣起偈就開悟證果,實因緣起的道理能夠貫通一切法,持無量義。緣起的涵義是什麼呢?緣就是條件,依他而起即為緣起。也就是說,因緣和合能生諸法,緣不聚,法不生。《解深密經》中講:『一切法都是依他起性。』『阿含經》裡有首偈頌『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此偈就是說,一切法依托一切條件而生起,也隨著所依的條件來變滅,沒有實體,是無常的,是就法而言。以華嚴經義講:一輿一切互攝互融。一是簡,一切是系,系簡互攝,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是一佛。華嚴義法界義。

  一切法都有一定的規律法則,緣起的法則,澄觀大師部分為四種:

  第一、因緣和合而生諸法義。講因緣和合生趄諸法,因緣合成。因是生起的根本條件,緣是起輔助作用的,是外在的作用和條件,哪個力量強就為因,哪個力量弱就為緣。若緣的力量強,緣就變成因,因的力量弱,因就變成緣。我們過去宿生積累很重的業,業就是因。因過去宿業很重,假若說我們現在的緣很殊勝,每天上殿、過堂、持戒、誦華嚴經乃至拜懺,這個力量非常的強,強者就變成因瞭。因能生起,外面所有其他的條件都變成助緣瞭。一切法的生起,必須要有內因外緣,內外因緣和合,一切諸法才能生起。因緣滅一切法也就隨之滅瞭。一切法,指有為法而言,有為法就是有造作,不論善惡都是造作而有,有造作就是有依賴,即依他而起。但是一切法又都不停地在變化運動,一切現象都是依變化而來,是有為法。百法中還有個不相應法,也屬於有為法。實際上在我們日常生活常中,所認為的一切事物一切現象,都是依著因緣而生,依因緣而滅。像我們用的用具、物品、器具,乃至於穿的衣服、吃的欽食,都是依人工材料等多緣而成,缺一緣則不成。所以說,因緣聚舍而成一切法,因緣聚離一切法就滅瞭。《楞伽經》上的緣起偈頌:『因緣順世同,佛不如是說,因緣即世間,如乾達婆城。』此偈涵義很深,因緣生世同,佛不這麼說;因緣不生世間,佛也不這麼說。不是因緣生世間,因緣即世間。世間是什麼樣的呢?像乾達婆城似的。乾達婆城,即海市蜃樓,海裡看似有座城,實際上沒有的,一種幻景而已。大體上說,一切有為法必須具四緣,即『因緣』、『所緣緣』、『次第緣』、『增上緣』。『四緣生諸法,更無第五緣。』 『因緣』主要說因,他能夠變成果,因為有因必有果,要想轉變恩業果,那你因的力量必須特別的強,才能轉變。因果要不成,因果律也就不存在,那我們講《善惡業報經》就不成立瞭。並且一切的果報是一個根本的因,是我們從生依著阿賴耶識中所含藏的種子,這個種子就是根本因。『次第緣』,是說從世間上一切事物來看因果是相續的,經過很多的次序,父母緣,生長緣,欽食,衣服等緣具足瞭,少一個也不行,這就是『次第緣』,又名『等間緣』。『所緣緣』,緣就是外在的條件,你心所緣慮的,所分別的外界境界相,即心意識中形成的各種現象。『增上緣』,隻是幫助促成諸法生起的條件,增上瞭才能發生作用。增上就是作用義。『因緣』、『所緣緣』、『次第緣』、『增上緣』這四緣,是一切有為法生起的必要的倏件,少一緣都不成。心法就是說心裡的活動,後念一定是依照前一念而起的,後念一定助長前一念。前念因生,後念果生,沒有前因就沒有後果。前念是後念的因,後念是前念的果。因緣和合,輾轉相依,才能夠成立起來。

  第二、說一切諸法都是相續的,是說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之理。凡是有為法都是暫時的存在。為什麼暫時存在呢?一切有為法,離不開事相的生、住、具、滅。事相永遠是不停的生住異滅。就是指事相沒有常住不變的,它永速的遷流變化。事物有生住異滅,如日出日落、月缺月圓、春夏秋冬、四季遷謝。草木,青瞭又黃,花開花落;人有生老病死,還有歷史的演變,榮辱舉旺、桑田變滄海。諸法即生即住、即異即滅。這是一切法共同的本性,共同的法則。滅後就生,生後即滅,生滅相續,無有間斷。這就是說的『等無間緣』。由是因果相續的緣故,很多事物,往往在一段時同好像是住瞭,或者住相當長的時間,相對狀態是穩定的。像太陽月亮,要經過好多億年,但是,它還是生住異滅。澄觀大師說:諸行無常,而因果相續。所以在《瑜伽師地論》第十卷總結緣起意義,說瞭這麼一句話:『依托諸緣數謝滅已,緣起和合生故名緣起,數數現滅浮相緣起,故名緣起。』這句話就是說:這什麼叫緣起呢?依它的助緣,數現數滅,相續和合生,故名緣起。數數的現滅,浮相續起,故名緣起。

  第三、凡是相對法,不相舍離。凡是相對法,互相矛盾,又互相統一。如生對死,苦對樂。生生死死、苦苦樂樂、無窮無盡。相對就是相待的關系,本來是兩個,生不是死,苦不是樂,光明不是黑暗,光明裡有黑暗、黑暗裡有光明。同時在同一個體內。這種相待關系很不容易理解。總之,相對法是互相排斥,互相攝入,不相舍離。如大輿小、長輿短、陽輿陰、男輿女、真輿妄、生死輿涅槃,這些諸法都是依著它起的。生是依著死起,這叫相對法的相對而生起。《瑜伽師地論》講:『有對法聚,無對法性。』相對法的現象有,但是相對法的性是一個。就是說,沒有相對性,隻有相對聚。聚就是某種條件相對;性是隨順轉故,生可以隨順死轉,死又可以隨順生轉。輾轉相隨生,輾轉相隨滅,不相防礙。

  第四、是諸緣互遍相資。不但不排斥,而且互相資助。一切萬法都在緣起常中,任何一緣皆能遍應多緣,為多種事物作生起的條件,一可以應多,多可以為一。《華嚴經》裡說:『執一切故眾,執一眾故一,依著眾得一,依著一得眾。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華嚴經》還有兩句名言:『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一切都是唯心所變。萬法歸一,一歸萬法。緣起即性空,也是緣起。互相圓融,無始終,無內外,無對待。般若空意怎樣空法?空就是一切有,一切有就是空。什麼是般若意?一切眾生,一切諸法,山河大地,無一不是般若,這才是真正的般若。不是說般若是空的嗎?是空的,一切法都是空的。空就在有中,有就在空中。宇宙萬法,都互相緣起,組成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依你起,你依我起,成立瞭嚴密的關系輞。一切諸緣,時利、時無利、時有體、時無體、時同、時異、時隱、時現。這都是說的十玄門,相互相接,相依相涉,出現種種相用,其實是一,一多無礙,大小無礙,重重無盡,這是華嚴所說的緣起義。

  佛教所說的緣起法則在今天現實生活來看,就是唯物辯證法。從緣起來看,一切的邪見或者依持的錯誤,都是違背瞭緣起法則。人人本具足佛性,所以人跟佛無二無別,這就是『性』來講,『性』是無障礙的。在『性空』常中,你說:『我是阿彌陀佛,跟釋迦牟尼佛都是一體的。』不錯,在『性』上輿佛無別,但是在因緣法上,就不同瞭。因為我們執著身還有個不死的靈魂。因緣和合我就有因緣分離,我就沒有瞭。要是違背瞭諸法因緣和合的這個道理,認為一切是自然而有的,這叫無因論。諸法因緣生,有其果必有其因,強者先牽。如果說一切都是宿命決定有,不能更改,這叫宿因論,無論是無因論還是宿命論,都違背瞭真宜的道理,緣起法則,就會墮入邪見深坑。以上講的都是諸法緣起之理,說明瞭事物現象的本來面目。

  緣色法來觀察一切諸法的相狀結橫,這叫法相宗,是約俗諦來講;觀諸法的體性,即法性論就是真諦。一個從性上說,一全從相上說,這就是性相二宗,也叫真俗二諦。都是由緣起性空演繹而成的,無論哪宗哪派,離開瞭緣起性空就無法可說。這是緣起性空的道理。

  緣起是由性空來的,性怎麼能空呢?因為是緣起的,一切事物現象的本來面目,總起來就是一個業、一個因果、一個空、一個無我。諸法的自性是沒有的,性是不加任何的造作。假使性決定有不加造作,一切諸法就不可變移,就常有,但一切諸法不這樣,它要等待因緣來成就。排除自體的本有必須待緣才成立,這就叫緣起。緣隻是能助成,性空,是專門談因,舉例子:就說人吧,人生有沒有自性呢?性是不變義,性即體。如果人有自性的話那你永速為嬰兒,不會成長,不應孩有的少年、壯年、老年,因為人住在這些變化之中,說明人是沒有自性的。假使一切諸法,都各有各自的相,那麼,種下的種子永遠不會發芽,人也不應該呼吸,地球也不會變滅。但事宜上不是這樣,因為它屬於有為法,有為法沒有自性。學好瞭緣起性空。你讀《金剛經》的時候就會開悟,但這個悟,是指能明白佛在《金剛經》上所教的是什麼。一切的諸法都是因緣而生的,於生滅變當中, 這是顛摸不破的真理。所以《占察善惡業報經》跟算命、打卦不同,他是用變異的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如《金剛》。上所說,『一切有為法,如蘿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果想在所現的境界中找一個有自性的恒常柬西,永遠找不到。

  諸法無自性,無性又名日空。〈中論〉上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因空無礙故而建立一切法,並不是沒有,即是空,空即一切法,要悟得這個理,一切妙用就會產生,這就是《華嚴經》的『大』。《華嚴經》講一切事物建立在『大』上,這就是體。因為因緣起就是相,由相而產生無盡的妙用就是『廣』。這就是『大方』。

  空無自性,就是無我。在《金剛經》上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克無者相。』因為諸法的萬象,沒有一個有自性的寶物出生,故此生彼滅,彼滅此生。這都是般若義。凡是有對待的法必不相離,有生必有滅,無生就無滅,諸法無生無滅,不生不滅,也就是《大般涅槃經》裡講的涅槃。諸法沒有自性,本來就是涅槃。無生無滅就是涅槃意,無生滅亡,一切諸法本來寂靜,它是沒有性的相,即無相,無相就無生,無生無滅自性就是般涅槃。涅槃就是諸法本具的實相,就是《占察善惡業的報經》後半部分的一實境界的實相意,也叫做法性。真如在《華嚴經》是一真法界。

  從性空緣起來講,正因為它沒有自性,諸法才能夠依因緣而生起,如果有自性,他就不依著因緣生瞭。一切諸法都是相互依存而生起的,依著因緣萬相才得以呈現,太陽、月亮才能夠明照,江河才能夠流動,草木才得以生長,花果得以開放,人的生命活動才能以維持,但他們的本性空際,這就是緣起性空的第一義。由性空故,而緣起諸法,若無空義,一切法則不成,世間所有的諸法都被破壞瞭,但緣起性空意不會被破壞,否則一切物質都停止運動瞭,整個世界立刻就會消滅。性空緣萬法,依著性空而建立一切萬法,而這一切萬法又順著具足的因緣而生起,一切法的生、住、異、滅,都遵循這個規律,這就是業報因果律。再回到《占察善惡業報經》上。我們身口意的活動是業因,必然產生瞭身口意活動相應的果報,在藏經裡有一部《分別緣起殊勝法門經》,那裡面說種種果和它的類別。因果是互相隨順,因隨果,果隨因,因又生果,果又生因,性空緣起,因果毫無雜亂,做善必有善報,做惡必有惡報。像我們現在出傢瞭,種是無漏因,一定感無漏果,但是什麼時時成熟,這就不同瞭。有異熟因、異熟果,哪個先成熟瞭,哪個就先結果。講個故事來說明,先因後果或後因先果。

  我以前在青島,聽到—個故事,在德園占領青島的時候,第—次大戰,德國失敗瞭,退出去時,留下一個屠宰埸,都是自動化的。德國人把這個公司交給瞭一個姓李的職工,這個人突然發瞭大財,就勾結官府,危害老百姓。老百姓要告他也地方告,就暗殺他,幾次都被他逃脫。後來,他逃到廣州,把這部分財產全部轉到廣州,在那買瞭幾條船,做海洋這輪事業。但是到瞭廣州,他一下就轉變瞭,有求必應,盡做好事,廣州人都叫他李善人,而青島人叫他李惡人,他一個人就具足兩種因。大傢註意這個先因後因,就有哪個強,他在檢察船的時候,在海裡被另外一隻船,撞得粉身碎骨,屍體都沒見,廣州人說天道不公,這麼好的人,招到這麼個惡報,而青島人也在罵,說天道不公這麼惡的人,會讓他逃脫,他簡直等於沒受報。這說明瞭什麼呢?他在廣州做的善業果還沒成熟,在青島做的惡業,這個果先成熟,所以他招的是惡報。現在很多人都這樣說,人做好事沒好報。這種沒有智慧隻看一時。大傢要明白,因果律是通於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漏業一定要受有漏的果報,無漏報受無漏果報。現在我們出傢都修無漏業就不會漏落三界,要想去有漏獲無漏果,那必須得依佛所教導的去行,諸惡莫作,眾奉行。修無漏業。就得把握好自己的念頭,任何時候不去執著,分別,使心平和安靜,什麼事情來瞭都不煩惱,不隨境轉,這就是佛性。念念住在佛性,相信你心是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把心訓練好不再隨著過去的習氣走。如果能和正在發生的事情,安然相處,自然就會解脫,這就是瞭脫生死最重要最好的方法。因此,所依的一切助緣,有利或者無利,是相攝,是相入。瞭解瞭互相的關系,把過去的善根因力引出來,把業障厭下去。因力強,業障也就能到極樂世界及他方凈土,帶業往生。

  現世的身心,所作的業,後世一定帶去。就是說現在的身心相續到未來,未來的身心又相續到未來,都是緣起。為什麼它能緣起呢?性空故,沒有自性,就隨著牽引力。牽引力是什麼力量呢?即緣起。如果是強有力的緣起就能把一切不順心的涅緣降伏下去。緣殊勝,也能把所有的業,所有不順心的降伏。大傢知道,我們經常求諸佛菩薩的加持,其實是你自心的力量。你有力量瞭,一切諸佛菩薩都加持到你。沒有力量就被別的牽引去,諸佛菩薩也沒辨法轉。緣起性空,因為沒有自性故,所以緣能牽動你,假如有自性,牽不動的。就如外緣的力量非常勝,把你的因奪瞭。本來因很殊勝的,但是惡緣強盛,造業的心猛烈,就把因奪瞭。就是緣強奪於因,因強奪於緣,互相奪。什麼因最強?我們現在發的菩提心,成佛度眾生的這個因力非常強。因勝,一切業都歷下去瞭。一念殊勝心生,就產生殊勝的作用。

  同時,緣起性空,性空緣起,蘊含著不可思議的甚深道理。如果說緣起性空,觀法性,觀自己的真心,就是觀理,就是消滅我,就見真諦,就明心見性。若觀緣起,觀一切事物的現象境界相,還是觀事,觀事在一切事上開悟。兄俗諦,兄真理和俗理,觀時理是一個。就是說性、相、理、事、真、俗都是一體不二的。真俗不二、理事不二、自他不二,能夠這樣的觀,就是中道。不著二邊,能夠融入到中道中,這就是諸法真實的基本定義,這樣就可以知道緣起瞭。如果你要讀《大般若經》,它最精華的,概括地說,因為色緣起,所以不異空;空緣起故,所以不異色。空緣起故,即是色;色緣起故,即是空。即心經所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裁亦愎如是。』都是緣起。乃至於一切五蘊法,一切諸法無不依緣起故,無自性,故而空。因無自性而空故,受想行識常體即是空,自性空。自性空的當體,緣起為色受想行識,空有一體不二,這就是空有不二法門。『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這首偈子叫三世偈。又是空,又是有,又是中道。因第一切諸法由緣起故自性空,由自性空故緣起萬有。萬有眾生,假托諸緣則有,是為假有,所以稱為假名。由緣起而自性空,由緣起而有假名。把一切法的空假二義,真俗二諦,性相二宗,終蹄不二,同依一個緣起,這就是中道最基楚的涵義。《華嚴經》的一心緣起,即一真法界,都是從自性生起的,所以華嚴經的祖師把這歸衲為業感緣起。說緣起業的,賴耶緣起的。賴耶,就是第八識法相宗講賴耶緣起。一切大乘經典,講的是如來藏緣起,華嚴宗講的是法界緣起。四個合並為一心緣起,就是獨特的緣起法。

  上面所講的緣起性空之理,對於我們學習下半部的《占察善惡業報經》可以有所幫助、理解。

  卷下

  《占察善惡業報經》的下半部,地藏菩薩講性空緣起,緣起性空,即是一實境界,兩種觀行,這個道理就是《大乘起信論》所講的一心二門。一實境界就是我們的真心,這個心不是眾生心的自性,不是說你身體的體性,身體的體性是屬於色法,不是空法。一宜境界就是一心,二門即心真如門、心生滅門,二門不離於心。心真如就是指心的真實體性,心生滅門就是說眾生沒有自性。真如門講的是體性,生滅門講的是妙用。一個講大,大相、大方;一個講廣,廣就是妙用。在上卷中,地藏菩薩教的輪相,都是依照一真實相,依一個真心而起的。由這個性空而生緣起,緣起起再回到性空。就是說由一切真心所產生的一切諸相,一切妄想,再回到你的真心,真心的境界是一實境界。一實境界是沒有境界的境界。借一個境界來標顯,使你容易懂。什麼是妙有?佛的法身,佛的色身,三十二相乃至報身,千丈虐舍那都是妙有。妙有非有,妙有非有就是性空,妙有就是緣起,這就是緣起性空。這個道理好像很難懂,實際上並不難懂。緣起性空不一不異,緣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緣起。就是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就懂得性空緣起的道理。上卷所指的是就根鈍的人來說,善根很淺薄,業障很深重,疑心特別的多,凈信生不起來,因此堅凈信菩薩就請求地藏王菩薩設一個輪相。這是一種方便,不是真實,隻是為瞭除掉眾生的疑惑,消除障礙,給你一個入佛道的方便。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佛。佛道是什麼道呢?就是你自己的心道,因為心即是佛。我們說信佛、信法、信僧,信三寶,有的人是真信,但不曉得信佛是信他自己,在他的心目中真信的是佛。 『佛』,印度梵語叫『佛陀耶』 ,譯成華言就是『覺』,覺就是明白,就是真正明瞭瞭,真正覺悟瞭。又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己覺悟瞭,而且要化度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都覺悟。那麼自覺圓滿,度生的事業山就圓滿瞭,因緣已經度盡,就叫作佛。下卷就讓一實境界,兩種觀道。

  兩時堅凈信菩薩摩訶問地藏菩薩摩訶薩言·雲何開示求向大乘者進趣方便·

  什麼叫菩薩?菩薩完整的說法,叫『菩提薩埵』。『菩提』就是菩提道,『薩埵』是有情。用菩提道覺悟—切有情,要—切有情都走菩提道,登瞭地的普薩部叫『摩訶薩』,就是菩薩之中的大菩薩。堅凈信菩薩也是大菩薩。大菩薩和大菩薩的功德是否一樣?相差很多。初地不知二地事,歡喜地菩薩就不知道離垢地菩薩的事。八地以上的菩薩,是真正的大菩薩,十信、十行、十回向的菩薩不能稱大菩薩。稱大菩薩是指斷瞭無明,斷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叫大菩薩。堅凈信菩薩是大菩薩,但是輿地藏王菩薩的功德相較,就差瞭很多。所以他就同地藏菩薩說:『我們用占察輪不疑瞭。又要怎麼求向大乘呢?假使到末法的時候,有那麼一類善根深厚的眾生,他想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究竟成佛,該怎麼辨呢?』他又啟請地藏王菩薩說法瞭。

  地藏菩蘑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眾生欲向大乘者·應當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業·其最初所行根本業者·所謂依止一實境界以修信解·因修信解力增長故速疾得入菩薩種性·

  『最初所行根本』,即所謂依一實境界,來修信心和覺悟。另外,在佛教的修行次第當中,不出信、解、行、證,要想成佛走菩提道必須先修信解,怎樣修呢?依著一實境界來修信解,信解就是緣起。一實境界就是性空,就是就對於緣起性空而起的一切法產生瞭信之後,還要能解,解是指從理上解,信心增長,解力明白就叫解。解後才能起行,解行並進。以佛的八萬四千方便法門,勇往直前,才能速疾得入菩薩種性。凡是要想發心利益眾生,就必須知道根本的一實境界,是種生本具的真正性體。不隻《占察善惡業報經》這樣說,《華嚴經》、《法華經》、《楞伽經》、《大寶積經》,每一部經都是這樣式說。《華嚴經》講的進取方便,方便有多門。隻要進入真如,進入一真法界,即進人佛性。

  修行從真如門不容易進,隻有從生滅門入。心生滅門怎麼入呢?我們現在被業所系,業集苦,是因為造業而來,業就把你系住瞭。為什麼要造業呢?因為你要分別忌妒名字相起執取,執著好壞,好的就取,壞的就舍。這種執取又相續不斷。這就是自相分別而來,是依著現相而有。現相,轉相,業相這三相都屬於無明根本。八地以上的菩薩才斷現相,九地菩薩斷轉相,十地菩薩斷業相。這就是依照一切刀法門的九相次第。業相、轉相、現相、執相、相續相、執取相、計名字相、起業相、業集苦相,就是這些相把你給束縛瞭。你不造業就不起惑,就系不住你,要造業得業果。所以不要把假的當成真的,不要執名相,不執著取舍,不生分別心。像弘一大師出傢之後,他的名字有一百多個,有『弘』、『妙音』、『演音』、『二一』等名字。我特別註意他『二一』這個名字,兩個一就是『二一』。我就問老法師:『二一』是什麼意思?』他說:『一事無成人漸老』。一件事沒有做成,人已以老瞭。『一錢不值何消說』。這個肉體連一文都不值,兩個一加起來叫二一老人。所以這些名字都是假名,可以換的。我們人也是可以變化的,隨業變化,造何業受何報。若你不執著,根本業就逐漸消失瞭。根本的自然就顯現瞭。我們的根本業,就是一實境界。一實境界是沒有名字的,給它安個清凈心。清凈妙心,在性宗裡叫如來藏性,在相宗裡叫阿賴耶識,清凈分裡叫清凈覺識。

  所言一實境界者·謂眾生心體·從本以來不生不滅·自性清凈·無障無礙·猶如虛空·離分別故·平等普遍·無所不至·圓滿十方·究竟一相·無二無別·不變不異·無增無滅·以一切眾生心·一切聲聞辟支佛心·一切菩薩心·一切諸佛心·皆同不生不滅·無染無凈·真如相故·

  究竟什麼是一實境界呢?是眾生心體,即眾生現前的一念心,從本以來自性清凈,不生不滅,無障無礙,像虛空一樣離分別故,這是本具的妙明真心。離現前的一念,什麼都沒有,地藏王菩薩也就是這樣講的。眾生都在法界之內,十法界即是一念心。十法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人、阿修羅、地獄、惡鬼、畜生,都是一個體的,迷瞭叫眾生,悟瞭就叫佛。

  所以我們要信自己的一念心,具足一切法。信心有十種:第一信心,就是信自己的心,心輿理合,你的心跟一實境界合為一體,就能把你一切的妄想都滅掉,這就叫信心。

  第二念心:無始劫來舍身、受身,都是你現前這一念,一念心,不變不忘,不忘不變,這就叫念心。

  第三精進心:精就是不雜,純一,就是純凈的心。進,即是不退,就是達到瞭真正的清凈心,這叫精進心。

  第四慧心:心純行動。心裡純一,不雜不亂,精勤不懈,智慧自然就生出來瞭,這叫慧心。

  第五定心:隨便任何的紛擾,任何事物的牽扯,心裡永遠湛然不動,這叫定心。

  第六不退心:有瞭定就發定光,向前道修,深入自性,深入一實境界,這叫不退心。

  第七護法心:是你的道取心功夫純一瞭,保持你的道取心不失掉,念心不失掉,這個時候你輿十方如來相合,這叫護法心,護持你的心法。

  第八回向心:保持修道的心不退,輿佛光相交融。把你的心回向於佛,佛即是你的自心,互相交洽,這叫回向心。

  第九戒心:就是你的心光凝住一起,安住於凈戒。凈戒,廣說就是三聚凈戒:攝律義戒、攝善法戒、馀益有情戒。

  第十願心:成就信心,能夠遍遊十方,化導眾生,隨其所願悉得滿足。

  現前一念心具足這十種。信心,就是有信心的信位菩薩。登初住,初住菩薩相似見真理,當然沒斷無明證法身,但是相似住。初住包括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心即是一心。我們有道樣的信心嗎??是否能相信自己?求人不如求已,求佛菩薩的加持,不如求你這一念心的加持。能明白相信自己,就達到十方諸佛所要求一切眾生的目的,佛就是讓眾生要信自己,自己這樣信。那佛、法、僧還起什麼作用呢?假使沒有佛、法、僧引發我們內心的信仰,這十種心又怎能生起來呢?這就是真真假假,虛虛偽偽。假的是因真的而來的。真即是假,假即是真。因此,大傢懂得瞭一實境界的意思,就要修二種觀道。這十種信心就是一實境界的樣子,地藏菩薩說一實境界的相狀是平等的,普遍的,無所不至的,圓滿十方的。究竟一相無二無別,不變不具,無增無滅,就是實相,就是我們現前的一念心。這一念心包括三界,普遍十方。真心就在妄心裡,妄心就是現前這一念心。你所到過的地方全在妄心裡顯現瞭。如果你想到十方世界去,一念間就可以到瞭。因此在極樂世界,早上可以先到十方園土供養諸佛,然後再回到極樂世界吃早飯,這是心念到瞭,這就是理。是平等的,普遍的,無無所不至的,究竟一相無二無別的,也無有增滅。以前我們寺廟有一副對聯

  山色水色煙霞色 色色皆空

  風聲兩聲鍾聲聲 聲聲自在

  煙色或者煙霞色,太陽反照的霞光就是霞色,色色皆空,說明所有的色都是假的、空的、無障礙的。下一聊是說聲無自性,體是自在的,周遍的。這都是用來形容這顆心無染、無著、無墨、無礙。

  佛、菩薩、乃至大阿羅漢的心跟我們的心本來是平等的,但是現在染污的柬西取消瞭,才會恢愎本來的真心。

  眾生心輿佛心是平等的,不生不滅、無染的、寂靜的、真如的。一實境界的真如相就是不生不滅,不動不靜的。要想得到真如相,就得從生滅達到不生滅。那我們現前一念心就是寂靜無染,心本清凈無染。我們現在有罪業,罪業從何而來?妄心所造而來,妄心起惑就造業,所以說地獄、菩薩、諸佛都是我們妄心所造,所以要隨時觀照自己的念頭。覺林菩薩贊嘆佛的偈子:『若人欲瞭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法皆我現前前一念心所造的,這些法都是境界相,即一實境界,不生不滅、無垢無凈的。這是從理上講,真理隻有一個,就是真心,現前一念心。

  我們知道西安法門寺的地下宮殿,發現瞭唐朝歷代供養的寶貝,還有佛會利。這顆佛舍利,每個唐朝的帝王,到瞭年終三十晚上或者二十九那天,都要請到宮裡去供,過瞭初五,才送回法門寺。但這一請、一送、一供,勞民傷財,損失很大。所以當時有個大夫,叫韓愈,反對這事,就寫瞭一個奏章。皇上一看大怒,認為這是破壞三寶,就把他眨瞭。早晨寫的表,晚上就貶到廣柬潮州。到瞭潮州,他寫瞭一首詩給他的侄子:

  —對朝奏九重天 夕貶潮陽路八千

  本為聖朝除弊政 敢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橫傢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慮有意 好收餘骨葬江邊

  意思是嘆息國沒有好政策。後來他經常去寺廟,潮陽寺廟裡有位大頭和尚,文學非常好。他就去參拜,向老和尚請法,但這位和尚根本不理他。旁邊有位侍者,叫三平。這個侍者就拿禪仗扣瞭三下,韓愈明白瞭,就向大頭和尚說:『大師的門庭高峻,弟子在侍者身邊得個入處。』他怎麼入呢?大傢去參吧。就是說,韓愈過去那麼謗佛,到瞭晚年他也能明白過來,這就叫『先以定動,後以智拔。』

  所以者何·一切有心起分別者·猶如幻化·無有真實·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是因為一切諸法,都是由你心起的分別,但是它都是幻化的,沒有實體的。拿有情界的眾生來說,總是妄念分別。分別這個佛像是釋迦牟尼,那個是藥師佛,這是佛,那是眾生。就像空中雪彩似的,一會變這樣,一會變那樣,你知道這些都是假的。在你沒悟入一實境界時,心就像魔術師似的變幻,意思就是說,你想找個真實的是沒有的啦!

  有些入迷信,想不死,想找不死藥,能有這種嗎?這就是迷惑。肉體是幻化的,必定死,有生必有死。成神成仙也得死,就是入瞭非非想虛定,還是得死。

  《金剛經》最後的結論:『一切有為法,如蘿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常觀這個,就不會被虛幻不實的假相迷惑,而去執著。

  所謂識受想行·意念緣慮覺知等法·種種心數·非青非黃·非赤非白·亦非雜色·無有長短方圓大小·乃至盡於十方虛空一切世界·求心形狀·無一區分而可得者·但以眾生無明癡暗熏習因緣·現妄境界·令生念著·所謂此心不能自知·妄自謂有·起黨知想·計我我所·而實無有黨知之相·以此妄心畢竟無體不可見故·若無覺知能分別者·則無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別之相·

  這是地藏王菩薩對堅浮信菩薩說,眾生心非染非凈,一切兄聞覺知的心都幻化,隻有分別的妄念,沒有實在的心,這是在理上說。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冷暖、寒熱、肚子餓瞭、不舒服、疲勞過度想睡眠、高輿、不高輿、想發脾氣等種種,但這些感受的心輿感受的外境都是虛妄的。樂意的受,你想受,辨不到;不樂意的受,想排斥電辨不到,變就說明瞭苦就建立在這上頭。色就是外境,受就是境界,跟你接觸產生的感受。想就是想所受的苦。行就是不停的運動。識就是分別,指八識心王。色、受、想、行,這就是《心經》上所說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兄五蘊皆空。』五蘊,蘊藏多柬西。明白五蘊是假,就是置知,在五蘊裡找真心是找不到的,但離開瞭五蘊也不可以。《楞嚴經》上說:『有覺覺痛,無痛痛覺。』覺得痛,有一個知覺,但這個痛,痛不到你知道的那個覺,這就讓你觀照、思惟,靜慮一下。這個覺就是慧覺,當你明白這個道理時,就成瞭顯教;沒明白道理,就是含藏中密義。隻要用心去觀照,照瞭之後去覺察,經常這樣思惟。思惟就是在定中,定達到頂點,突然明白就開悟瞭。假如自己不用功夫,別人給你講,講完瞭你就忘瞭。要自己去修,去觀照,思惟、靜慮,從定中開悟,隻要是自己明白開悟的,搬到哪兒去你也同樣明白。也就是說無論幹哪一行得自己去創造,創造的意思就是你開悟瞭。

  心裡所起的數數的行為,觀察你一天,從早到晚心裡的變化,想全部記下來,沒辨法記,念頭一閃,究竟想瞭多少,你能記得嗎?青、黃、赤、白、黑、大、小、長、短、方、圓等,這就是你心裡數數所起的念頭。用思慮來覺知、觀照種種的心,不是青、黃、赤、白等顏色,也不是長、短、方、圓、大、小等形狀,乃至虛空界想求心的形狀是不可得的,即《金剛經》所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亦不可得。』它不是我們的肉團心,不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更不是我們的腦筋,它遍一切處,不但生理上找不到,就是一切的物質境相也沒有,心若亡時,境也沒有瞭。因一切境界都是從心起的,所以識罪要用心懺,『心亡罪滅兩具空,是則名為真懺悔。』你起心造的心滅瞭,罪也就沒有依靠瞭,心拿不出來,罪也就拿不出來瞭,兩具空,這才是真懺悔。如能照《金剛經》上所說去觀:『無人相、無我相、無人生相、無壽者相。』這就是觀自在。

  一切都是幻化的,那怎麼會起這麼多的現象呢?這是熏習而來的。用真熏妄時,漸漸的,妄也成真;妄要熏真時,漸漸的,真也成妄瞭,色、受、想、行、識,地獄五條根就是從熏習而來的。假使我們一天到晚念佛、念經、聞法,這就是以凈法熏染法,久而久之,染變成凈,逐漸就能返回你的真心。如果在社會上、在屠宰埸、娛樂埸,天天染熏凈瞭,久而久之起惡念,心行不正,這就是染熏凈,這是兩種熏習。高曼寺的來果老和尚說:『寧在業林裡睡覺,莫在小廟裡辨道。』這就是說,在業林裡天天隨大眾共修,自己不想修,但受別人的熏習,不修也得修,在小廟裡就隨著自己的習氣去瞭,這就是說的兩種種熏習。我們的心一天在不停的變化,這完全是在講心法瞭。

  一切法是心所造,都是假的,是妄。死是真的嗎?死天天跟著你,隨時都有死的可能,但要知道死也是假的、虛妄的。佛在世時,同他的弟子:『什麼是死?誰能見到?』有一位比丘說:『一天。』有的說:『幾個鐘頭。』最後一位比丘說:『死亡在呼吸間。』佛說:『子知道矣:』就是說你是真正明白瞭,你要隨時這樣觀覺知。覺知是沒有相的,佛菩薩也拿不出來。要覺知,凡是拿給我們的全是妄的。那你會講佛不是騙我們嗎?不是的。佛自己也說:『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舍合,何況非法。但有言說,即無實意。』大傢應常這樣觀想,我們無非是以妄止妄,妄盡才能真。我們心裡不知一天如何是好,就請地藏王菩薩幫助我們占察善惡,照這樣做做,就使我們明白瞭。但這也是假的,不要當成真的,占察出來也成不瞭道,什麼時候像地藏王菩薩那樣,你就成道瞭。有些不明白法的人,替地藏菩薩擔心『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他擔心地藏菩薩沒有成佛的那一天,因為地獄永遠空不瞭。我說不要擔心這個,哪有地獄?地藏菩薩早已成佛瞭,你擔心他成不瞭佛,成瞭佛又是什麼樣子?還不是假的。要學習般若真義,佛自己都是這樣說。說佛,是對眾生而言的,佛法界是對其它九法界說的,沒有眾生的機,佛又說什麼法呢?佛也就沒有瞭。凡是相對的法,失掉一方,對方就不成立瞭,即『以此妄心,必定無體,不可見故。』我們從前所有的見聞覺知都是妄心,沒有實體,是虛妄執著而有。假使沒有見聞覺知,沒有能分別者,那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別之相也都沒有瞭,這就是一切法空,一切相都是空的,這是性空。為什麼有一切相,一切法呢?緣起。如果你懂得瞭『性空緣起』、『緣起性空』的道理,那麼對於地藏王菩薩所說的這段道理就完全明白瞭。

  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別故有·所謂一切境界各各不自念為有·知此為自·知彼為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則無別異·唯依妄心·不知不瞭內自無故·謂有前外所知境界·妄生種種法想·謂有謂無·謂彼謂此·謂是謂非·謂好謂惡·乃至妄生無量無邊法想·當如是知·一切諸法皆從妄想生·依妄心為本然此妄心無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謂緣念覺知前境界故·說名為心·

  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依他緣而起,分別執著而有,一切世問法出世問法都離不開緣起性空,緣起則生,緣散則滅。所以一切法不能自體單獨成立,依靠著虛妄心分別成立而有的,有因有緣就和合生起,有些因緣是不能合的,例如人和木頭,木頭是無情,體不同故,不能合。一切法是因緣生,內有妄心,所以外成一切法,如果沒有妄心,那裡會有不同的境界相呢?有瞭分別,才有彼此的,所以世間萬法,都沒有自體,沒有自體,就沒有分別差異,出現種種不同的境界。故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為什麼《華嚴經》要講空是建立在妙有上呢?其實人的五臟六腑各各之間都是空的,不能連在一塊,必須要有空隙,否則就完瞭。人是由地、水、火、風、空、根、識組成,沒有根識是不行的,所以《華嚴經》講:空和識,一樣也不能少,若沒有,人就不存在瞭,我們必須懂得這些道理。因為妄心分別,能覺瞭一切法的本來面目,無有實體,妄忍四大為自身相,妄讓六塵緣境為自心相,執著眼前外面的一切境界,生出無量無邊的法。什麼是妄心呢?因心生境,因境生心。那妄心的相又是什麼呢?是說境界實有,緣念覺知眼前的境界。即心本無生,因境有。山就是說一切法皆依妄心為本,以妄心去思慮覺知現前境界的緣故,安名為心。

  又此妄心輿前境界·雖具相依·起無先後·而此妄心能為一切境界源主·所以者何·謂依妄心不瞭法界一相·故說心有無明·依無明力因故·現妄境界·亦依無明滅故·一切境界滅·非依一切境界自不瞭故·說境界有無明·亦非依境界故生於無明·以一切諸佛於一切境界不生無明故·又復不依境界滅故·無明心滅以一切境界從本已來·體性自滅·未曾有故·因如此義·是故但說一切諸法依心為本·

  上段講諸法皆由妄想生,無自相,以境界而有妄心,自己沒有自相。但妄心裡緣想緣念,有一切境界,所以叫心。心是給一切境界作根本的。這段重顯一切法為心之念,前境界依心,心依境界,彼引互相相依,但彼此的生起是沒有先後的,心與境並起,為什麼說妄心是一切境界的根本呢?這個道理難明白。因為妄心最初一念無明妄動,失去本有覺知,業相不知,真如法性不知,不瞭解法界本體原是一相的緣故,因此說心有無明。這個心有無明,是它想明,不是不明,因為想明,不但沒明,反而變成無明瞭。因無明的力因故,就一念不覺,心隨境轉,現種種境界相,即心系的業轉相。這都是互相熏習的,業越要轉相,就越要分別境界,以無明故。一切境界所成就是業轉相之相,無明滅則一切境界滅。境界自照明,無明是在內心,不在外境,是無明力因生境界,不是境界因產生無明。

  一切諸佛,對`於一切境界都能照瞭,故不生無明。無明生就有無明滅。非因境界先滅,無明心才滅,所以說無明生境界。一切境界,本來無體性,皆由於妄心幻化才有,故自本以來,一切境界不生不滅。就是體性本來自滅,根本未曾有故,所以一切法都是依心為根本。

  彼此互相依靠,為什麼呢?因人的讓識,有四種作用,即兄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相分屬境,其餘三分都是心裡作用。見分見於相分,同時生起,見分生境界,妄心就有,但這是心裡自證,自己覺得的,這樣產生的見相是增上因緣。所以認出為相有,而相是不生不滅的,依境界而生起瞭分別,妄心雖依境界有,但是,定以相分為所緣緣,其能緣緣仍在見分,見分輿相分都是依自證證生起。我們看一切事物,心裡就緣念這件事,分別這件事,然後去追求,就有瞭我見,因為有我就想得到,這是從粗淺的現象來解釋,不然意理深,難理解。本來物質是不自生的,它沒有想要人傢來瞭解,沒有希求願望,都是妄心分別,所以說妄心是它的根本,為瞭得到物品,生起這個妄心,所以說萬法唯心,三界唯識。就拿這個輪相盒來說,也得先用心來設計,設計好瞭,心裡有瞭輪廓,按照心想的輪廓去做,你說這是心生,還是物質生的?一切法因妄心而有,我們的心因一切法而有,互依的。聲聞、菩薩、佛都是依他的心識證得無為法來分他的地位,或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位次,以他空性證得最後,就達到一切無礙,華嚴境界就是事事無礙,一法具一切法,一切法具一法,非心非物。

  在道理給大傢講講心的生滅門和真如門。生滅門好講,真如門難講,因為不可說,言道斷故,要把不可說的說明白,你說是不是難講,要想講明白,那得借生滅門來講,以生滅門可說的來說,像佛有一回升座說法,文殊菩薩常維那師,把大磬一敲,說偈:『法筵龍象,常觀第一義,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佛當下就走瞭,大傢還在等著聽呢!怎麼走瞭不說,這是什麼意思?在會的諸大弟子應觀第一義,無事無相都不可言說,不可思義的法王法就是樣,佛法也是這樣的。又有一次佛上堂說法,佛拈一支花,在座的迦葉微笑瞭,這是什麼意思呢?隨拈法照非法界,佛兄迦葉笑,就知迦葉明白此意,便把法傅與他,這叫真傅。教外別傅,離開言語,離開心,即不可說,也不可思,拈花微笑,就是傅心法。所以說,一切法都是空的,是因緣所生的。

  輪相一擲就能判斷出事理,告訴你如何庭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時會過到許許多多的問題,自己沒辨法解決,像有的人得瞭精神病,自己不認識自己,很苦惱,這是宿業。除瞭佛認識自己之外,其它的人都不能認識自己,不曉得一切法從心起,一切法從心滅,認為一切法和自己沒關系,長時心外求法。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地藏菩薩不必等到地獄空瞭才成佛,他已經成佛瞭,是我們不明白一切法,從心起從心滅的理,所以還繼續度我們。自己證得空義,度眾生才不執著,證不瞭空義到處是障礙,那又怎樣去度他人呢?所說,地藏菩薩早已成佛。

  當知一切諸法悉名為心·以義體不具·為心所攝故·

  常知一切法,凡是有形有相的,能用言語表達出來的都叫『法』。佛給『法』下瞭個定義就是:『軌生物解,任持自性。』依著法就像走軌道似的。那我們要到達什麼境地呢?認識自性,即認得自己的體性,—切法皆自己所造,你也是一切法。若你沒達到這種境地,你是你,法是法,法把你迷惑瞭,認識不清境界相,就不得解脫。要知一切法都是假的,皆妄心而有,但萬法不離真,亦不離一心,世間一切森羅萬象都稱為心,為什麼都能稱為心呢?因為世間萬法,不論從義理上說,還是從本體上說,都是一相,沒有差別,以一切法同是緣生,即是因緣生,所以說,法不會自己生起,『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法就是心,心即是法,由境界而生心,把一切法轉瞭。如果心被一切法轉,就是求生。《楞嚴經》上重點內容就是:『心能轉物,即同如來,心被物轉,即是眾生。』心被境轉,就是被境所迷,不能明瞭,這樣就會墮落。例如《金剛經》上說,一切諸佛菩薩行瞭利益眾生的事業,像佈施或念佛,請問這功德的大小?佛說:『沒有功德。』須菩提已斷瞭見思惑,證得阿羅果的人,他聽瞭,生起疑惑,就問為什麼說沒有功德呢?沒有功德,是菩薩自己所修的功德不貪著而已。沒有想我做瞭這件事,我去利益瞭誰,已經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瞭。像我們道友,做瞭一點功德事,就執著不放,掛在口頭,我如何如何去利益他人,心裡總是想著所做的功德事,放不下,像這樣的功德就小瞭,隻有不執著,才有不可思義的功德,這就叫心轉法,不執著法的意思。這是從義理上講,都是空的,沒有差異。龍樹菩薩說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即中道義。』這首偈就是說的這個道理。隻要證得瞭空的義理,看一切就無罷礙,就能離一切顛倒蘿想。像我們不知因緣所生的法是假的,不知因緣所生的法是蘿幻泡影,所以心常被境轉,不瞭空義。

  千萬不要把空義理解為什麼都沒有瞭,若這樣認為就落入頑空。這個空義是指的真空,真空能生妙有,故空即假、即中、即體、即相,就是一法同以三德秘藏為體,因萬法皆有體、相、用,體本真空,具法身德;相是假有,具般若德;用離空有而即空即有,具解脫德。體、相、用就是一切眾生的體,一切佛法的體,在凡不滅,在聖不增,即佛輿眾生以三德為體,三德不離一心,同是因緣生法,因緣不離空、假、中,空、假、中也就是一心三觀,故不論從義理上講還是從體上講,都是唯心所收攝。

  我們不解空義,對一切事物,一切義理不能明白,對於所發生的事,不知怎麼辨,心生疑惑,這時該如何呢?前半卷學瞭用占察輪來占察,若達不到,就稱我地藏菩薩名號,能解決你的疑問。如果能以諸法唯心的觀點來念佛、拜佛的話,『地』就是我自己的心地,『藏』就是我的性藏,徙自性體中念,念的時候,句句是念自己,句句是念地藏菩薩,念佛、文殊、普聖、觀音等諸佛菩薩亦如是,這種所得的感應就和一般念所獲得的功德感應大不一樣。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不在內,不在外,這叫返妄歸真。真實就是空,從真隨緣示現,是自己心變的。要懂得以上所說的緣起性空理,必須自己經過這些熏修學習,深信佛法不虛,不懷疑,就具足瞭清凈信。

  我們凡夫,有信心但不堅固,就要修隨喜品,看見人傢讀誦兼受持,像我們現在都在誦《地藏經》、《普門品》、《普賢行願品》,雖然是一品,但包括瞭全經的要義,這也叫隨喜。讀誦再加上思惟,義理就容易深入,還有解脫品,解脫不但是自己能解脫,還要講解給他人,這叫法師位。講解脫法時,得有因緣,要具備法師十德,才能稱法師。其次兼行六度,這就漸漸入瞭內凡位。什麼是內凡位?就是雖在三界,但已經和菩薩一樣具足瞭對佛法的堅固信心,這就到瞭五品位。再進一步,才能見到離體無法,證得一切諸法唯心,萬法從心起。我現在在修學念佛法門,就應常知道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這樣就容易成就。

  又一切諸法從心所起·與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滅·同無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隨心所緣·念念相續故·而得住持·暫時為有·

  十二因緣就是緣起。這十二因緣法,說是大乘或中乘都可以。甚深緣起義,就是講一切法都是從心裡緣起的,心有分別,能想的是見,所想的是相,其宣心理的能想所想都是沒有的,虛妄的,這就是業相、轉相、現相,因為輿心作用,所以一切法從心起,要給心作相,相分和見分合在一起,就緣起瞭,無一剎那一念的前後之分,同時生起的業轉相是不離心的,以後再起智,智就是分別,要明嘹這個,就相續不斷的生起,心輿境剎那不停的共生滅,沒有先後,前念生後念,後念生前念,念念相續。

  如是所說心義者·有二種相·何等為二·一者心內相·二者心外相·心內相者復有二種·雲何為二·一者真·二者妄·

  因緣起的相分,分兩種:一個是心,一個是心的義,即心內相,心外相,心內相是真,心外相是假,真心妄心都是不可得的。因為心體是無量的,無法形容,就像風似的抓不到,系不住,海水不可量,比喻心不住,不可量。

  相分、見分同不住。因為—切法的境界是隨心所緣,心為能緣,非所緣緣,但卻不離自己的心,心理一念相續,不停的攀緣,心裡所緣念的叫暫時有法,這就是所說的有法,在返本還原時,也就是我們內心的自證分,諸佛菩薩就是證的這個自證分瞭,能把一切返妄歸真,業轉相愛成智慧。

  所言真者·謂心體本相·如如不異·清凈圓滿·無障無礙·微密難見·以遍一切處常恒不壞·建立生長一切法故·

  『如如』是指佛的清凈境界,即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增不滅,清凈圓滿,無障無礙。我們有罷有礙,是因為心裡垢,被障礙住瞭,使心不明瞭,心裡所緣念的,觀想的盡是貪、瞋、癡、愛,有瞭這些,看問題總是不正確、有偏差,所以說有罷有礙。又真心本體無相而相,人雖見其相,不有而有,人難見其有,所以說它是微密難見。既然是微密難見,為何說是真呢?要知道,一切法能見者皆非真,因為是因緣生法故,生滅變異,有范圍,有限制,不普遍,都不會常久,昕以說一切法皆非真實。而心內相則不然,一切法無增滅,無垢凈,不生滅,就是真如。一切法遍及一切處,一法一切法,這叫事事無礙,遍於有情叫性體,立一切法就名法性,這是名相的區別。一切法都是這樣的。真如相究竟是什麼樣呢?就是生滅,就是現在,一切諸法一切相,他的本體是清凈圓滿,微密難見,常恒不堪,建立生長一切法故,一切法即真如法,法法皆真,人也真。隨拈一法即是真,沒有妄的,遍一切處,這一切物相在轉換時體不動的,以佛眼觀之即是真如,也就是常樂我凈四德。

  所言妄者·謂起念分別覺知緣慮憶想等事·雖復相續能生一切種種境界·而內虛偽無有真實·不可見故·

  妄即不覺,不覺什麼呢?不覺一切法的真實相。那妄是徙何起的呢?是從本覺而起。本覺有覺和不覺。因為不覺,就背覺合塵,覺是最初開始的始覺。若達到最後成佛就叫究竟覺。信佛發心皈依三寶叫始覺,然而始覺是從不覺來的,不覺從本覺來。覺知的覺就是不明不白,明白即覺,不明白即不覺。妄輿真就像一隻手,手背為妄,手心為心,翻過來,即返妄歸真,從真起妄就是這個道理。

  能起念分別等妄心,雖然於念頭後生出—切現前境界,但它是依本覺而有,是虛偽的,沒有真實的自體,以不可見故,說名妄。

  所言心外相者·謂一切諸法種種境界等·隨有所念·境界現前·故知有內心及內心差別·如是當知內妄相者·為因為體·外妄相者為果為用·依如此等義是故我說·一切諸法悉名為心·

  心外相是妄心緣念真心所起的一個相分。能見和所見的都是妄心所造的假相,一個是心內相,一個是心外相,皆虛妄的執著而有,心內相,心外相隻是名詞而已,一個真一個妄,都在自己的心體上。由於心內相所想的一些差別,就叫心外相,心外相的一些差別就是心內相。但心是空的,見分所緣的外境,隻是形成瞭一個見分和相分,所念的現前境界,就是內心的差別,而且越遠越粗,粗到讓業把你給系縛住瞭,就是業系苦,不得脫離,六道輪迥就是這樣來的。是因為最初的一念無明起惑造業,即『一念不覺生三系,境界為緣長六處。』這都是內心的妄心而起的,離開心什麼也沒有。因此應該知道內妄相者,為因為體,外妄相者,為果為用。因果體用,惑業,凈業,染業,緣明,昏暗,一切合和起來,同是這一個心系的現相。地藏菩薩對堅凈信菩薩說,正因為這樣,我才說一切諸法悉名為心。地藏菩薩是你心所現的,萬法唯心,不止地藏菩薩,觀音菩薩、普腎、文殊、彌勒乃至十方一切諸佛都是你唯心所現的。對我們來說,很不容易理解,因為我們業障太深瞭。但要知道,業障也是唯心所現的,心也本空唯心造。業障跟功德沒什麼差別,業障不執著,業障沒有,功德不執著,功德也不會給你做障礙。聖人跟凡夫也沒有什麼差別,都是同一體性的。大海中水可欽盡,風可系,卻不能說出來眾生的妄想心,我們每個人的心,差別非常之大,同一念問想的各不同,大傢參去吧!

  又復當知心外相者·如蘿所見·種種境界唯心想作·無實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無明識蘿所見·妄想作故·復次·應知內心念念不住故·所見所緣一切境界·亦隨心念念不住·所謂心生故往往法生·心滅故種種法滅·是生滅相,但有名字,實不可得,以心不往至於境界,境界亦不農至於心·如鏡中像·無來無去·是故一切法·求生滅定相,瞭不可得·所謂一切法畢竟無體·本來常空·實不生滅故·

  更應該知道心外的境相,就像你在蘿中所現的種種境相,是虛幻不實的。但我們在蘿中時,卻以為是真實的,也生恐怖、煩悄、貪愛,其實蘿也是由你的心想生。一般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蘿。』但有時心裡從來沒想過的事,蘿中就蘿到瞭,是什麼原因呢?這是你過去生的事,是法塵憶念留下的影子,八識中的那個影相現在顯露出來瞭。例如,從來沒到過的地方,你蘿到瞭,以後到瞭,想起以前曾經作過這個蘿,這是自己心裡所作的,並不是外頭有這個境界相,實實在在的,不是外頭的事,非真實的。又如蘿遊,本來是做蘿,但他把事情作瞭,這是心內境界跟心外境結合起來瞭,這種蘿叫無明蘿。因無明識,這個識又去做蘿,這個蘿就是法塵,是虛妄不實的,不實就有生滅。知心外相是生滅法,念念不住,剎那不停,所以要註意你的念頭。隻要我們的念頭,念念在善念,隨順法性,自然會得到善果,千萬莫生惡念,前念起無明,後念生慚愧,因為你所見所緣的,一切境界相都是隨著你心轉的,由心念念不住故,則外邊所緣起的一切境界相,此起彼伏,相續不斷,故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一切都是空的,都是假名安立。例如我們拜懺,『一切恭敬,一心敬禮常住三寶。』常住三寶暨你心外相、內心的見分,緣你內心的相分,這些外相都有名字,是假名安立,不可得的,虛幻不實。心不住於境界,境界亦不住於心。如鏡中像、蘿中月、水中花,是無來無去的。是故一切法,在生滅中想找一個定相,瞭不可得。緣起性空的緣故,都無實體,一切本來是空的。就拿時間來說,年、月、時分,是沒有實體的。佛經上都說:『一時佛在某處。』『一時』是沒有具體的時間,指因緣契合的時候,是緣起的,心生則法生,法是隨心立,所以說一切法的生滅隻是假名,沒有一定真實的相。想找真實相,瞭不可得,由此可以悟出一切法由緣而起,性體本空的道理。能常作如是觀,即達一實境界,心境一如,不生不滅。

  如是一切法實不生滅者·則無一切境界差別之相·寂靜一味·名為真如第一義諦·自性清凈心·彼自信清凈心·湛然圓滿·以無分別相故·無分別相者·於一切處無所不在,無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

  一切法的體來是沒有的,不生不滅的,沒有生滅,自然就沒有瞭。境界差別相無來去相即寂靜,無差別相即一味,寂靜就是空義,一味就是真如實相,即我們自性清凈的妙明真心。在凡不滅、在聖不增,不生不滅、不垢不凈,自性永遠清凈,這個清凈心是湛然圓滿的,無分別的,於一切處無所不在,所以依這個清凈心,能建立起一切善法。

  復次·彼心名如來藏·所謂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清凈功德之業·

  自性清凈就叫如來藏。如來藏性,普遍一切法界。藏者是含藏義,具足瞭無量無邊不可思義的無漏清凈功德之業。佛造的是度眾生之業。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六波羅蜜等,都是佛所做的利生事業,成就無漏清凈功德。無漏是性空究竟義,緣起是如來所有的一切不可思議的功德,如果沒有空義這些功德建立不起來,依真空才能建立妙有,真空就是妙有。《華嚴經》講:依性空而建立妙有,即真空妙有。諸佛的妙用、功德是從空中而生有的,諸佛大菩薩神通作業就是妙有的作業。神者,指我們每個人自然的心;通者,慧,性體智慧是無障無礙,自然的心所產生的不可思議的慧,合起來就是諸佛修道所成就的法身。

  以諸佛法身·從無始本際來無障無礙自在不滅·一切現化種種功案·恒常熾然。未曾休息·所謂遍一切世界皆示作業種種化益故·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諸佛身·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所有作業亦皆共一·所謂無分別相·不念彼此·平等無二·以依一法性而有作業·同自然化·體無別異故·

  這是講佛的種種功德作業及功德的利益,也包括我們,我們都是未來的諸佛,相信自己是毗盧遮那,是阿彌陀佛,這就是未來諸佛。未來還有未來,過去還有過去,這是不可思議的。諸佛的法身是種種無盡的,這就是《華嚴經》裡說的,『在』一塵中轉大*輪,—佛即—切佛,—切佛即—佛,同—法身故。』觀眾生與佛體是一個,無彼此分別,無對待,平等無二,這是依法性講。性空是就諸佛的法身說的,妙用是就諸佛的報身、化身說的。我們所見到的釋迦牟尼是千百億化身之中的一尊,能回歸到他人的法身,毗盧遮那。『毗盧遮那』,即光明遍照。一切諸佛無障無礙,法身不可思議。眾生的現前一念心,同樣可以叫如來藏心。因眾生心含藏有如來種子,一切眾生都能成佛,從佛的法身所生起來的相和用。我們現在還沒有佛的體相用,簡單的說,還沒開光,還沒裝藏。法身空性,但這個法身永遠不同斷,永遠如是,從來也沒停止過,遍滿一切處。所差的就是一個迷,一個悟。法身就是證得法身,迷瞭法身就是失掉法身。

  有一位道友跟我說:『要念文殊心咒『嗡阿拉巴雜那地』,念一億聲,計算一下,一天念一萬五千,還得念二十年。』我說:『你能不能把這個數字變一下?』他說:『怎麼變呢?』我說:『念一聲『嗡阿拉巴雜那地』,把他觀想成遍滿整個娑婆世界,其它的世界你沒看到的無論石頭、大海,乃至一粒微塵都是『嗡阿拉巴雜那地』,這個數字就多瞭,以心力的關系。』

  時間並沒有過去、未來、現在、無始終,什麼時候開始的,你找不到。所以佛經講,就講無始,因此才能夠一毫端現實王剎。一個毫毛的尖,就能見三千大幹世界的佛國土,這個道理得具足信心,好好參。我們不能達到這種目的,沒有這種種通,沒有這種妙有,完全是心裡有妄、有染污,不真實,被這些障礙障住瞭。本來我們的本證跟佛一樣二無別,同在一個法性之內,眾生也是佛,同時佛也是跟眾生共具一法身。《普賢行願品》第九大願,『隨順眾生』。如果沒有眾生,又哪有諸佛,所以說我們要報佛恩。我向一個道友說過:『沒有眾生,佛就不能圓滿佛位,成不瞭佛,因為有眾生他才成佛,所以他不能不度眾生。』反覆地說,就讓我們明白法身的道理,不要認為諸佛與我們不相關,也不要認為一切眾生輿我們不相關,都是一體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假使第一能信這個道理,第二能解釋這種道理,第三能行這種道理,第四證得這種道理,那就具足瞭信、解、行、證。現在是地藏王菩薩對堅凈信菩薩說的,我們應該理解為地藏王菩薩就是對我們說的,假使三業不清凈,也沒有瓣法修這種法,雖然擁有佛性,等於空頭支票,到銀行取不到錢的。你相信瞭,而後有修證瞭,你存五百,可以取五百,一文沒存,那你取不到的,就是這個涵義。

  如是諸佛法身遍一切庭圓滿不動故·隨諸眾生死此生彼·恒為作依·

  因為法身是遍的,所以說如來諸佛的法身遍一切處,於十法界都具足圓滿不動,名叫如來。如者是如如不動,來者是來而不來。遍是不動義的遍。不動的遍,如用太陽的光能照一切處。它是不生不滅的,在諸佛而不增,在眾生而不滅。隨諸眾生,死此生彼。無論眾生流轉到哪裡,都與眾生不相離,恒常的為作依靠。我們大傢共同聞佛所說的法,有佛證明都是佛說的。在佛法中有三種弟子:一種是聞法的弟子、一種是護法的弟子、一種是歸依的弟子。例如說我們大傢彼此回向念經的時候,回向給一切老師、弟子、護法、聞法的乃至歸依的,我們都給回向,也給諸佛菩薩回向。我們回向諸佛,諸佛回向給我們,遍法界一切眾生,這涵義就是彼此頃緣的意思。看看文殊師利菩薩十大願、普賢菩薩十大願、觀世音菩薩十二大願、地藏菩薩的大願,同等接待,互相回向的,因為有緣才能度。

  壁如如虛空悉能容受一切色相·種種形類·以一切色相種種往形類·皆依虛空而有建立生長住虛空中·為虛空願所攝·以虛空為體·無有能出虛空界分者·當知色相之中·虛空之界不可毀滅·色相壞時·還歸虛空·而虛空本界無增無滅·不動不變·

  一切諸法建立在虛空性上,也就是建立在虛空之上,虛空就是一切事物的實體。為什麼不建立在大地上呢?因為地球在不停旋轉,最終會壞的。然而,虛空能容的一切色相,種種的形相,一切的事物全都建立在虛空常中。虛空有建立生長的能力,所以說一切諸法住在虛空中,以虛空為體,沒有一件事物能超出虛空之外的。要知道色相之中含有萬有的虛空界,色相變壞時,仍然還歸虛空,而虛空永遠不會滅。用虛空來比喻,諸佛的法身,一切形象都建立在虛空之中。一切形象就好比眾生,一切眾生都建立在法身上。善也依著法身,惡也依著法身。隻是惡性不順法體,它不能得到法身。善性是順的法體,它能成就法身。但是,惡、善是不可得的,所以《金剛經》上講:『於法實無所得。』所以說一切諸佛、一切眾生,都建立在法身當中。就像虛空,一切事物都建立在虛空常中是一樣的。

  諸佛法亦復如是·悉能容受一切眾生果報·以一切眾生種種果報,皆依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長·住法身中,為法身處所攝·以法身為體·無有能出法身界分者·當知一切眾生身中·諸佛法身亦不可毀滅·若煩惱斷壞時·還歸法身·而法身本界無增無滅·不動不變·

  眾生做瞭種種的造業,產生種種的果,所造的因不同故。但不管如何的差別,都是建立生長在諸佛的法身常中,諸佛生長在眾生的法身常中,為法身所攝,以法身為體。眾生就是諸佛的法身,諸佛的一切煩惱已經沒有,歸到法身,而眾生是有煩惱、有染污的。雖有法身,但不清凈,歸還不到法身。心生滅門中就有瞭染污。心真如門,就是法身清凈的本體。但是真如生滅不離開一心,一心既是法身,要把煩惱斷瞭,又歸成清凈的法身瞭,而法身本來的界限無增無滅,不動不變。用諸佛的法身來結合虛空的體,用虛空的形相體來顯示諸佛法身的種種形相,一切名色都依著法身而建立的,一切的法都是依著虛空而建立的,都是假的,一切法沒有真實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它依著法身而建立的,不是真正的法身,所以說它是假的。真的法身遍一切處故,一切皆真,真和假結合起來就是中道義。中道遍一切處,一切眾生都是中道,也就是諸佛的法身。

  一切眾生的身中有諸佛的法身,諸佛的法身又是眾生的法身,假使求眾的煩惱斷盡,就歸回法身的本體。而法身的本體,無增無滅,不因為眾生悟瞭,法身就增;以不因為眾生迷瞭,法身就減。此法身本身是無增無減,不動不壞的,就像虛空似的,什麼體都沒有。虛空是無障無礙的。

  但從無始世來·與無明心俱·癡暗因緣熏習力故·現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習因緣故·起妄相應心計我我所·造集諸業·受生死苦·說彼法身名為眾生。

  無始劫來,境界又依著外境界來薰習你的真心,跟妄想相應執著我,我所造作業感業果,這樣生死苦就把你拴住瞭,這時候法身換瞭一個名詞叫眾生。名字都是依法而起的執著,心一起妄設境界相,以妄心為主,你所修的法就是妄心法,十法界都是心想生的,想成什麼,就成什麼,想佛菩薩就是佛菩薩,由無始來的習氣跟無明相應薰習,你就生煩惱。現在我們每天都在妄境中度過,我們大傢部是虛妄相。這個是無明薰真如,以無明癡音的緣熏習,現些虛妄境界相,就起我執造生死業,受生死輪轉的苦,這個時候被生死所纏,法身就叫眾生。說法身名眾生,是因為以妄心相應故。

  若如是眾生中·法身熏習而有力者·煩惱漸薄·能厭世間·求涅槃道·信歸一實·修六波羅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名為菩薩·

  大傢都不願墮落生死成為眾生,都發願成佛。怎樣能成就佛果呢?就得用清凈無染的法身來熏無明。我們都有一個最根本的善根,想出離生死苦,斷煩惱證菩提,達到一實境界,求不生不滅的涅槃道。從生滅走到不生滅,以這種信心,修習佈施、持戒、禪定、忍辱、智慧,修三十七道品的菩提分法,這就叫菩薩。菩薩不懂自己覺悟瞭,又能覺悟一切眾生,自己覺悟究竟,把眾生也度到究竟的覺悟,這就叫佛。用善法熏習惡法,用法身的智慧熏習無明,就轉名為菩薩。

  若如是菩薩中·修行一切善法滿足·究竟得離無明睡者·轉名為佛·

  求菩薩道,發菩提心成就佛果,一定要記住三心:出離心、大悲心、般若心。自己想超脫生死苦,這是有瞭出離心;想到眾生,都是在苦難常中,我得度脫他們,這是大悲心;但必須得有智慧,沒智慧就落入愛見大悲中,為利眾生願成佛就是菩提心。修行善法具足,才算離開無明的瞌睡。為什麼加一個睡來形容無明呢?因為人在瞌睡時候是糊裡糊途的處於昏暗中,所以用睡來形容無明。照明就是處於黑暗中不知覺醒。若離開無明才能達到究竟的明白,恢愎自己的本覺,就是佛。佛菩薩都是修善法,行菩薩道,以凈熏染,法身熏無明。

  當知如是眾生菩薩佛等·但依世間假名言說故而有差別·而法身之體畢竟平等·無有異相·

  不論眾生也好,菩薩也好,都有是假名安立的,因此才有差別。法身的本體,是畢竟平等的,無有異相,同等一味的,這是在理上說。我們究竟清凈的法身諸佛菩薩無二別,說清楚一點是現前的一念,隻要心念轉就得到瞭,不必向外處求法。現在大傢明白瞭佛眾生的平等的。所以,佛菩薩六道輪回都有是假的,不是真實的。《華嚴經》講同相,是以法身說的;講異相是以緣起說的。法身不會因為眾生迷而失掉,也不會因為佛而得到,法身本具無失無得。就如水一樣,天冷下雪,雪又結成冰,冰又化成水,但冰的體沒變,冰還中水,當我們糊塗時候,感黨覺冰就是冰,怎麼會是水的呢?其實冰是水成的,它的體是不變的,隻是所遇的緣不同。我們現在遇到好的因緣,染衣、落發,漸漸就能恢復法身體。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