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第七集 第一期 第一天 禮敬三寶孝養父母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佛七講話 作者: 智諭法師2022-08-28

  佛七講話 第七集 八十年第一期

  第一天 禮敬三寶孝養父母

  念佛求往生,有幾項事情要註意到,就是要禮敬三寶,孝養父母。因為三寶、 父母對我們恩重。

  世間恩,父母恩最重;出世間恩,三寶恩最重。因為,父母給我色身,三寶給 我慧命。比較起來,三寶恩最重。所以,第一個要禮敬三寶。色身在生死,慧命脫 離生死,所以三寶恩最重。禮敬三寶、孝養父母,就得往生。

  那麼,雲何禮敬三寶?雲何孝養父母?禮敬三寶、孝養父母,就要諸惡不作、 眾善奉行、自凈其意。諸惡不作,身口七支不犯。所謂身口七支,就是殺、盜、淫 、妄語、惡口、綺語、兩舌。七項若犯,就是惡,所以稱為七支惡;如果不犯,就 是眾善奉行。所以不犯殺、盜、淫、妄語、惡口、綺語、兩舌,就是諸惡不作、眾 善奉行。至於意業的貪、瞋、癡,如果不生貪瞋癡,就是自凈其意。

  所以,諸惡不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實在就是身口意三業清凈。業,就是 七支惡;至於貪瞋癡,又稱為惑。如果起惑造業,一定受苦,身在苦中,不得往生 。所以想要往生,要三業清凈。

  比較起來,貪瞋癡意業最廣;殺盜淫比較最重;口業,妄語、惡口、綺語、兩 舌,僅僅次於身業。

  意業動的時候,叫「思業」,這時候,還沒現於身口。身口業要是動瞭,稱「 思已業」,思已業要受果報。果報有二種──善業、惡業,都在欲界。

  如果僅僅是思業,還沒現身口,沒有苦果報。不過有一點──續生死,生死不 得出離,在生死六道裡頭輪轉不停。所以,大傢要註意到,思業不犯。應註意一點 ,於意業不想是非;身口不犯,不作是非。

  在生的次第,是由貪瞋癡生七支惡業;斷的時候,先斷七支惡業,再斷貪瞋癡 。這個說法,不過是大略地說,因為七支惡裡頭,就有貪瞋癡。

  大傢平常日用,要十惡業不犯。有一點要註意到:身業不犯,就要禮佛,禮拜 阿彌陀佛,禮拜阿彌陀佛,自然不犯殺盜淫;口業不犯,稱念阿彌陀佛;意業不犯 ,觀想阿彌陀佛。這個樣子,就三業清凈、功德無量。

  七天念佛,大傢一直念阿彌陀佛名號、禮拜阿彌陀佛。可是有一點,心中要有 阿彌陀佛。如果,心中沒有阿彌陀佛,你念佛僅僅在舌根。所以主要的,要一心想 佛。不要嘴巴空念,心中沒有。如果心中有佛,是心是佛。

  心中怎麼有佛呢?要虔誠。念阿彌陀佛,好比思念自己父母一樣,聲聲呼喚, 不把阿彌陀佛呼喚出來,誓不罷休。七天念佛,就是這樣用功。

  大傢回去,平時心中不要亂打主意。如果想,就想功德,利益一切眾生,不犯 思業;如果,光為自己利益打算,犯思業。思業一犯,就續生死,續分段生死、變 易生死。

  分段生死,受六道果報。變易生死,最明顯一點,心裡有負累,負累就是感覺 很重。這種負累,有三種方向,就是貪、瞋、癡。你不相信,你有事情,愈想愈生 氣;如果不想,萬事皆休。這是思業很明顯的地方。

  如果這個負累,到重的時候,它就起身口瞭。譬如兩個人打架,不是一下子就 打起來;它是想,愈想愈生氣,到瞭最高峰的時候,就打架瞭。

  解除的辦法──釜底抽薪。怎麼釜底抽薪呢?要知道,我雖然沒動身口,這思 業續生死,既然續生死,不得往生。所以,大傢總想有利益眾生,總想功德。如果 你思業七天不犯,身口自然沒有;身口沒有,就不受苦報,就得往生。

  說來說去,往生與否,在你自己唯心造!所以,「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 貪瞋癡。」貪瞋癡是它的根;「從身語意之所生」,三業動瞭;七天當中,大傢要 「一切我今皆懺悔」。 現在開始念佛。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