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第六期]一九七九年第四期-第一天
佛七講話[第六期] 作者:釋智諭
第一天心無所住放下一切
打佛七,須要放下一切,一心念佛。世間一切,沒有放不下的,你放不下,也得放下。世間帝王將相是昨天的事,今天與草木同朽;昔日榮華富貴,今朝時過境遷;昔日論是論非,今日方知,是耶、非耶,皆歸無常。仔細想一想,有什麼留得住的?你放不下,也留不住呀。
我們看見昔日很多高官貴爵,門前車水馬龍,今天時過境遷,門可羅雀。要知道,世間一切皆是無常,所以佛說:但念無常,慎勿放逸。來念佛正是大覺大悟,所以應該一心念佛。
究竟怎麼樣才能一心呢?使自己六根不得放逸,眼不貪色、耳不貪聲,鼻不貪香、舌不貪味不開雜語、身不貪覺觸,意不貪法,這樣收攝六根就可以一心。這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所以佛七期間,不可放縱自己眼睛,亂看光景;放縱自己耳朵,亂聽世間法;乃至於亂聞香,亂說話。身體、意皆應清凈。你如果能這樣念佛,漸漸可得一心不亂。
或者有人說:我有眼睛,不能不看啊!有耳朵,不能不聽呀!六根無過,過在誠心計度,誠心計度就是貪。你看色,不貪則無過;聽聲乃至香法,不貪則無過。
所以,佛七期間要註意到,用你的根,不可用你的誠心計度,這樣就沒有過瞭。
如果第六誠想一切法,百事思惟,可是不生計度心,這個時候,你第六誠轉為妙觀察智。知道一切法,不住著;想一切事,不住著。所以禪宗說:分別一切法,不作分別想,就是這樣。
前五誠接觸五麈,一定有一分意識。眼看色,可以看色,不能分別,分別紅、黃的,是意識心。耳聽聲,也不能分別,分別的是第六識。鼻舌身皆如此。
如果第六意識隨著前五識,分別一切法,沒有過;要是生計度心,就有過瞭。有的人說:前五識無過,第六識有過。第六識有過,是由於它貪;它如果不貪,也無過。
前五識接觸五麈,隨有一分意識,這一分意識瞭別於法。所謂瞭別是識相,雖然瞭別一切法,不作分別想,就是不生計度心。這個時候,你的前五識就是成所作智,第六意識起妙觀察。
前五識現量界成所作,都沒有過,是功德。要不然,第六意識不能瞭別,前五識不能知法,那就變白癡瞭。可是,它瞭別、分別,如果貪著,計度,便成愚癡人;如果雖然瞭別一切法,不貪著,不計度,是大智慧者。這個時候,耳聽聲,不貪著,不計度,稱為聽;眼見色,不貪著,不計度,稱為明,這就是所謂聰明。
佛七期間,我們知道這個要點,應該本此而修。眼看一切色,不貪著,不計度;耳聽一切聲,不貪著,不計度。不管法器快慢,我的心不動;不管外界什麼樣子,心不動。
或者有人說:我辦不到啊!我看見外面境界,就動心;我看見別人走路,我想笑;我聽到法器響,我就嫌它快,嫌它慢。
有一個辦法,你閉著眼不看,就是眼垂簾,隻看前方人的腳下,所謂眼不見,心不煩。耳朵聲聽佛號,可是千萬不要生計度心,佛號快,我心不動,佛號慢,我心不動,總教它意識心,計度心不起。
如果你動的話,叫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生死流,誠心不動是涅槃流。你想一想,見到色,生煩惱;聽到聲,生煩惱;甚至於聞到香,嘗到味、亂說話,生煩惱,皆是生死。你應該放下這一切,一心念佛求生西方。
現前一切境,怎麼放下呢?佛在金剛經說過,心無所住。不相信你想一想,當你生煩惱的時候,一定心有所住。心無所至,則住無上菩提,念佛求往生,是以這種心,所以說“無所住而生其心。”
實在說起來,這就是凈念相繼,也就是一心不亂。它的要點在什麼地方呢?金剛經說過,你沒有留神,七天之中,大傢記住: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是你念佛求往生的保證。
現在開始念佛。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