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第一期] 一九八一年第一期 -第五天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佛七講話 作者: 智諭法師2022-08-28

  佛七講話[第一期] 一九八一年第一期 -第五天

  第五天決定心求往生

  前幾天和大傢講的,都是除煩惱求往生,因為煩惱不除,便不能一心念佛,若不一心念佛,便不得往生。

  你如果問:“不除煩惱能往生嗎?我說:”隻要一心念頭佛,縱然不斷煩惱,不修禪定,不舍傢緣,也得往生;隻要你不起現行造業,發決定心,決定願求生西方,就可往生。經上說,念佛法門,便是為救末法時期被煩惱所賊害的眾生而設的。

  假使說,一心念佛決定求生,但煩惱不斷的人不得往生,那麼凈土法門便不可貴瞭。真正伏煩惱斷煩惱的,那是證果的聖人。聖人可以豎出三界,而我們凡夫往生,全憑佛力加被、橫超三界。

  所以四十八願說:“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當然,能斷煩惱更好,不然的話,隻要不造五逆,不謗正法,至心信樂,以決定心求生,也得成就。

  《無量壽經》說,五逆罪和誹謗大乘的,不得往生,其他不論。而《觀無量壽佛經》,隻說誹謗大乘不得往生,連五逆罪都不論。因為五逆罪不得生,是指不知懺悔的人。《觀經》說得五逆罪不得生,是指懺悔的人而言的。因為五逆罪第一地獄報,第二生報,第三不通懺悔。所謂生報,是說命終後,就生地獄中,所以不得往生。

  既然五逆罪不通懺悔,為什麼又說,《觀經》不論五逆罪,是指懺悔人說的,這裡不通懺悔是說雖經懺悔,罪業不得凈盡,不受地獄報,也得受其他報;不受重報也得受輕報。總之不能懺悔凈盡,就算頭痛一陣,也是嘗還罪報。例如,阿世王犯瞭五逆罪,經過至誠懺悔,也可重報改輕報,遠報改近報。所以《十六觀經〉說,也得往生。不過,要發決心求生西方才行,因為決定心,必現決定境。你罪雖重,但蒙佛力加被垂手接引,也可離苦得樂。這是彌陀慈悲願力攝受,也是凈土法門可貴之處,方便之處。

  凈土法門稱為二力法門,就是說,你被業力所纏,但憑自力不得解脫,隻要發決定心求生西方,必蒙彌陀垂手接引。所以不斷煩惱,也可往生。要不然便不算是橫超法門瞭。

  發決定心求往生,便是始終如一,絕不為外道所騙,也不為其他法門所留。有些佛弟子,見到扶乩、跳神、眩耀神通,乃至卜卦算命,於是心向往之。不知道,這都是神童巫婆者流,江湖術士之輩,怎能登大雅之堂,怎可與堂堂正正的佛教相比呢?還有些人心不專一,見人念佛,也想持念珠;見人學密,也想持咒;見人持戒,也想搭衣。猶如墻頭上的草,隨風倒來倒去。他們的一顆心暮四朝三,對任何法門都沒有決定信心,都沒有忠實心。不知八萬四千法門,貴在一門深入。似這等心無決定,日日投機。若能得度,除非等到驢年。

  現在我們把凈土法門和其他法門作一番比較。

  大傢都知道,凈土法門往生三資糧是信願持名。所謂資糧,便是指資糧位言。修行過程,有所謂資糧位、加行位、通達位、修習位、究竟位,而究竟位便是佛位。今天單講資糧位,不談別的。

  凈土法門以信、願、持名便是資糧位。資糧是修行進程中資助你的糧食。沒有糧食就不能到達目的地。一切愚癡凡夫,不論是五逆十惡的罪人,隻要至心信樂,真信、切願、持名求往生,便得往生。生到極樂,便得不退轉,獲得究竟解脫。

  小乘的資糧位,在五停心觀,總相念,別相念(外凡位)。再上進就是加行位的暖、頂、忍、世第一(內凡)。這些位次,都沒有得到解脫,就算證到初果二果,也隻得到戒解脫,沒有究竟解脫。證到三果,得到定解脫,還沒有得究竟解脫。就算證到四果,成瞭阿羅漢,得到俱解脫,但僅瞭“分段生死”,也沒有得究竟解脫,不能成佛果,不如大乘果。但是他們是三賢四聖,已不是末法凡夫所能企及的瞭。

  若是說到大乘的修行過程,十住、十行、十回向都是資糧位。向上修四善根,是加行位……。十住、十行、十向是三賢,凡夫怎能辦到?

  就天臺而論,臺宗有所謂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究竟即佛。理即佛且不論,因為理是佛與眾生平等的,不論位次的。觀行、相似二位是資糧位,相似後心才是加行位。修行過程,步步升進,這樣不易,我們愚癡凡夫,罪業深重,還是老實念佛求往生吧!

  再談唯識,資糧位須順解脫分,而對唯識性相生信解分,而對唯識性相生信解,廣修菩提資糧。這須先通過無間道、解脫道,才能順解脫分,抉擇分。抉擇分便是加行位瞭。唯識解脫分,相當於住、行、向位,就算你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修到順解脫分,還沒出三界,還不如往生西方。

  再就是禪言,初二三四禪,沒有出三界。空定、識定、無所有定、非想定,也沒有出三界,證到滅盡定如若不斷煩惱,不預聖流,還是不出三界。有人說,我們修祖師禪,見性成佛,不是很好嗎?好固然好,但要看你夠不夠資格。所謂見性,是破無明見法性。破見思惑的沒有見性;破塵沙惑的沒有見性,阿羅漢沒有見性,辟支佛也沒有見性。必須破瞭無明惑,破一分無明,見一分法性。見性大約在圓教初住位,別教的初地位。有一殿頓根人參禪、不經過資糧位,加行位等漸次,直捷便可分證成佛。請問諸位,誰有這種資格?

  再拿通教來說,通教的資糧位在幹慧地,加行位在性地、八人地。幹慧、性地、八人、見地、溥地、離欲,這六地都未出三界,不如往生。我雖這樣和大傢講,大傢恐怕連名相都不知道,怎談得到修正呢?奉勸各位,還是老實念佛吧。

  律宗主要是持戒,戒是無上菩提本。但是大傢不要錯會瞭意,那不是說單單持戒就能證無上菩提,而是說無上菩提,是以戒為本的。戒能生定慧等一切功德,不管修任何法門,一定要持戒,假使沒有戒的功德,修任何法門都不能證菩提的。持戒圓滿,可得戒解脫,可證戒法身,初二果便是得戒示身的修行人。戒解脫隻能離諸惡道,仍是人間戒善。所以初果人還有七番生死,二果人還得一往來。欲修天上的戒善,必須修定,所謂戒能生定。三果人得定解脫(又名心解脫)證定法身,得不還果,不來欲界,永留天上。四果人才由定生慧,得慧解脫、俱解脫,證慧法身、解脫法身、解脫知見法身。凡夫要想證到五分法身,談何容易。

  所以必須以戒功德斷三結身見結、戒取結、疑結,這樣便可證得到初果。但是隻知持戒,而不斷三結,隻能算人間戒善,不瞭生死。仗戒功德減輕貪慎癡,方能證到二果,才可漸漸瞭生死。現在持戒的人,隻知死守戒文,而忽於行修,不斷結使,不修定慧,不修功德,怎麼能得解脫呢?僅憑一紙戒文,要想破生死關,是通不過的。

  我們念佛法門,仗佛功德,憑信願行直入法界門。不斷煩惱,不修禪定,不舍傢園就可往生。

  所以凈土法門,以信願持名為資糧,真是方便中的大方便,圓頓中的最圓頓。有這種便宜不撿,真是自失善利。希望大傢一句佛號念到底,決不更換題目,千萬別存見異思遷的心。

  盡形壽念佛,乃至十念,三念,一念,都得往生。所謂一念往生,是指臨終一念。臨終時一念求往生,第二念尚未起時,即便命終,憑此最後一念,便得往生。如果第一念求生,第二念便起散亂,那就會隨第二念走,便不得往生瞭。所謂一念者,是說再沒有後念,再沒有別的念頭。我們平時念佛,總是異念紛起,所以不得受用。

  十念、三念、一念就得往生,這是阿彌陀佛願力加倍,這種業報,一定先熟。因為一念往生,其中沒有間隔,不比其他的業報,都有時節因緣,須要慢慢成熟的。即然往生的業報先熟,那麼,其他的業報可以擱到以後再說,所以能帶業往生。雖然帶業往生,而往生以後,其他的業即得消盡,因為彼國眾生壽命無量,彼國沒有惡道和惡因緣。我們在娑婆不要說無量壽,假使沒有惡因緣。我們在娑婆不要說無量壽,假使沒有惡因緣,不造惡業,不受惡報,修到瞭三阿僧祗也便成佛瞭。

  有人說:“業不盡不得往生,業盡瞭才得往生。”須知業盡瞭,就可以豎出三界,何必借彌陀力橫出三界呢?

  再說,西方有凡聖同居凈土,凡夫必然有業,沒有業的,便是聖人。假如說,不成帶業往生,凡夫怎得生西方呢?要是必須業盡才能往生,那麼西方應該說沒有凡聖同居土瞭,隻能有方便聖居土才對呢。

  大傢要明白,往生西方,不是成佛,而是要你作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不過那裡的眾生,仗佛力加被不受眾苦,但受諸樂,能夠見佛聞法繼續修行,直至得無法忍永不退轉罷瞭。

  不要說極樂世界的眾生是帶往生業,甚至十方世界的眾生,沒有不是帶業的。例如我們生在娑婆世界,無量劫的業,還不是帶在身上?就算生到天上,也是帶業去的。除非漏盡的聖人,便沒有業纏瞭。帶業去西方世界並不稀奇,因為彌陀功德的助力,倒是於念念中能消八十億劫生死的罪,才是殊勝奇特呢。

  為什麼往生西方能消業呢?因為彼國眾生壽命無量,沒有惡因緣,沒有惡果報,能常見佛,常聞法,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以彼國眾生多有業消而一生補處的。

  彼國還有一種殊勝,就是四土圓融。凡聖同居土,方便聖居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四土圓融無礙。即使下品下生,也可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善人是指等覺菩薩。等覺菩薩是居常寂光土的。我們雖下品生,也可和他們俱會一處,這真是太好瞭。為什麼能得到這樣殊勝呢?原因是西方四土圓融。

  因此,大傢應發決定心念佛,不生西方,不見彌陀,決不罷休。決定心一發,即使不能現前見佛,命終時必然見佛;縱然命終時不見佛,命終後定生佛前。因為決定心必現決定境。希望大傢不要自生疑心,要真信切願持名念佛。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