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第七集 第三期 第六天 具三資糧攝心念佛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佛七講話 作者: 智諭法師2022-08-28

  佛七講話 第七集 八十年第三期

  第六天 具三資糧攝心念佛

  往生有三資糧,就是信願行。彌陀經說,若有信者,應當發願,往生彼國。又 說,若人持念阿彌陀佛名號,若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即得蒙佛 接引往生。大傢要想詳細知道,可以看彌陀要解,上面講得很清楚。

  信,就是信有阿彌陀佛,信有西方極樂世界;信念佛為因,信往生為果。願, 就是願見阿彌陀佛,願生西方。重點在行。所以經上說,持佛名號,一心不亂,即 得往生。

  我們念佛七天,就是持佛名號。一心不亂,我們探討起來,可以從行上得;信 和願就比較困難。不過信願行這三項,願最重要。所以善導和尚說,西方樂,願往 生!願往生!

  雖然願很重要,不能沒有信,沒有行。信是啟發這個願的,無信則無願。不信 阿彌陀佛,不信西方極樂,能願往生的,無有是處。行是完成這個願,行和願相輔 相成。如果有行無願,必然落入空法,毫無目標,所以有行無願是盲目的;如果有 願無行,其願必虛。所以說行是完成這個願的。如果說,光有願不去行,能得成就 的,也無有是處。譬如說你孝父母,願孝父母,可是不去行孝,那不能算你孝。

  所以三資糧不可缺一。信為始,行為終,願在其中。

  阿彌陀經就說,持佛名號,一天到七天,一心不亂,即得往生。我們就知道行 是非常重要的。所謂行,就是念佛名號。持佛名號是正行,其它的都是助行。因為 ,般舟三昧經說過,阿彌陀佛親自說「欲生我國,持念我名」嘛!阿彌陀經也說, 持佛名號,要持到一心不亂。

  三資糧都有一心不亂;可是欲得一心不亂,持佛名號最方便。

  修凈土法門,也有助行。譬如說拜懺也可幫助。拜懺,就是懺悔發願。有兩部 懺可以拜,就是大悲懺、凈土懺。這兩部懺分別是四明尊者、慈雲懺主作的。他們 就是以懺願得往生的。可是拜懺,不離持佛名號。

  持佛名號,重點在一心不亂,所以大傢不要圖輕松。如果你念佛輕松,就不能 攝心瞭,那就沒有好多用處。念佛貴在攝心,經上說一切唯心造嘛!先有往生的心 ,才有往生的果;不可能沒有往生的心,就得往生的果。所以持佛名號,也有很多 方便。

  第一個要計數。如果不計數很輕松,就害在輕松上,效果就很小瞭。計數,或 者可以心不亂想;如果不計數,一定是一邊念佛一邊亂想。計數的方便有三三四─ ─三聲、三聲、四聲,十聲。十聲過一粒珠。這個要是念到純熟的時候,可以念佛 念得快,比你一聲佛號,過一粒珠快得多。可是要註意「精確」,不可念得馬馬虎 虎。

  攝心也有方便:自己念,自己聽;別人念,自己聽;口念耳聽;心念心聽。這 個因為什麼原因呢?因為六根裡邊就是意根、耳根最容易攝六根瞭。所以古德講, 一聲佛號,發之於心,出之於口,入之於耳,還之於心。目的就是攝耳根、攝意根 。這樣可得一心不亂。

  再還有方便,也可以攝心,就是高聲念佛,高聲念佛很好。大傢不相信,你到 野外去,高聲念佛,自然心不亂。不過它有不方便之處,影響別人,吵鬧人傢。如 果在郊外無人,可以,在房間那就不方便瞭。

  其它的像追頂念法,也可以攝心。就是佛號一聲連一聲,一字連一字,使煩惱 沒有空隙進來。譬如說,大傢在念佛堂,轉四字洪名的時候,愈念愈快,就是追頂 念瞭。

  其餘的還有十口氣念佛。就是念阿彌陀佛,或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盡這一口氣。大傢試一試,也自然沒有亂心。不過也有不方便之處:隻能念十口 氣,如果多念的話,傷氣。

  大傢念佛,要貴在攝心。心不亂想,這樣,可以和阿彌陀佛相應;如果心亂想 ,你和胡思亂想相應。怎麼不胡思亂想呢?時時刻刻檢討自己,單提一聲佛號。

  一聲佛號裡頭,沒有五欲、五蓋、十不善。或是有人說:「這太多瞭,我檢討 不瞭那麼多。」找它的根源,五欲、五蓋、十不善,它的根源在貪、瞋、癡;如果 你一句佛號,沒貪、瞋、癡,就和阿彌陀佛相應瞭。或者有人說:「貪、瞋、癡三 樣,我還是顧慮不到。」貪、瞋、癡當中,根本在貪。貪就是貪淫、貪欲。貪淫、 貪欲最粗,所以你念佛,一聲佛號沒有貪,就可以沒有五欲、五蓋、十不善,這就 容易把握瞭。

  貪有兩方面,一個是愛著,一個是討厭。你念佛的時候,心中沒有愛著心,沒 有討厭心,就和阿彌陀佛相應瞭。這個功夫要漸漸地修,所以有一句話,事須用功 ,久修方成。

  今天,大略地和大傢講點念佛的要領。要領還有很多,一時之間講不完。大傢 可以去看書,隻要是這個要領可以攝心,就對瞭;如果不能攝心,就須要考慮瞭。

  怎麼攝心法呢?一心不亂。怎麼樣一心不亂呢?就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凡 是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擾亂心的,不采取它。

  凈念相繼,就是單提一聲佛號。這樣修行,可以念佛念得很高。都攝六根,就 沒有雜念瞭。單提一聲佛號,就是也不落於無念。所以,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就是 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這樣就念對瞭。如果它是聲塵、香塵、味塵,凡是六塵的, 不著它。

  知道它不住它,般若經上講,知法不住法。知法,如果不知是愚癡,不對;如 果住法,也是愚癡,不對。說瞭千萬句還是一句話,知法不住法,就是念而無念、 無念而念。因為知法就是念,不住法就是無念,這不還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嗎? 念到這個程度,就叫一心不亂。如果一心不亂,就可往生。

  現在開始念佛。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