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圓覺修多羅瞭義經修學記 辯音章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作者: 智諭法師2022-08-28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瞭義經修學記

  ■第四十三次修學

  師父:佛法,大傢要知道,不可思議的,確實有聞思修證四個階段,你假實際修行 ,就知道瞭。真心起修行以後,在平常日用,做工、辦事,都可得到益處。 有人在大陸上,聽老和尚講道理,聽過以後,不明白。思惟多久都不明白, 等到要挑水瞭,挑水要從山下挑到山頂上,一步一步地挑上去。他想這個道 理,很用心啊!挑水也想,想不通。挑水要上坡,用力一登,上去瞭,欸! 想通瞭這個道理。所以說要是在聞思修證上,這是不思議法。你如果真心起 修行,有些不思議的事情出現,有時候你懂的道理,會比古德深,這是不思 議的,要起真心修行。現在大傢繼續發揮!不可死於文字相。

  辯音章

  「於是辯音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 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門甚為希有。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於圓覺 門有幾修習。願為大眾及末世眾生。方便開示令悟實相。」

  師父:現在我們知道瞭,奢摩他、三摩?提、禪那,不過是悟入實相的方便。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爾時世尊。告辯音菩薩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修習。汝 今諦聽。當為汝說。時辯音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師父:下面可以修學瞭。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凈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 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凈定輪。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 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於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修學到這裡。有二十五種方便,這論修行,不論解。大傢可以采取這二十五 種方便,那一種都可以的,都是入實相的方便。這方便先單後復,先單說, 後復說。單的可以修,復的也可以修,看你的根機,入瞭都是實相。

  策師:「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凈。」圓覺妙性它本自清凈,本自具足一切功德 ,本自光明。像六祖講的,本自具足一切功德,橫遍豎窮,所以它本來是無 有修習及修習者,它本來非有非無。也就是說,它本來沒有能所,離能所, 能所雙亡。為什麼一切眾生要修行?因為一切眾生迷惑。

  「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妙圓覺本來是有佛無佛性相 常住,可是眾生不知道,迷惑造業,所以有種種習氣。隻要把這些習氣除去 ,自性就顯現一切功德智慧。「依於未覺幻力修習」,這個幻力就是方便, 方便說有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凈定輪」,就是二十五種方便,能夠 契入實相,能夠契入圓覺妙性。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於座便入涅槃。此 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這種菩薩他是從無相入,無相就是一切法本來是無 所有不可得。

  「不起於座便入涅槃」,這是單修奢摩他,是從無相入,成就的話,就入涅 盤。

  師父:「如來圓覺清凈」,這個清凈,你想它是什麼東西?這個東西,修治它不凈 ,染污它不穢,增一毫則多,減一毫則少。這個圓覺清凈體,不生不滅,不 來不去,不一不異,不常不斷。誰講?你們看這段文的時候,考慮自己,和 自己的根機、性情合不合?合的話,就取極靜修學。極靜怎麼取呢?很多方 面可以取,念佛法門也可以取,一心不亂就是清凈。誰還講?

  翰師:「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於圓覺門有幾修習。願為大眾及末世眾生。方便 開示令悟實相。」這段是辯音菩薩為末世眾生請轉*輪。法門有奢摩他、三 摩?提、禪那。「此諸方便一切菩薩於圓覺門有幾修習」,是講令眾生能悟 入諸法實相。在法華經方便品有講,令眾生悟入佛知見。我們知道實相無相 ,無不相。實相無相是空邊,實相無不相是有邊,佛說法不離空有兩邊,所 以講「方便開示」。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這裡講身口意三業清凈, 我們禮佛時,身禮佛,口稱佛,心想佛,這是請轉*輪的儀式。

  「一切如來圓覺清凈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如來法身本來是不生不滅、 不增不減,也可以說是我們的一切種智。佛智有權智和實智,權智慧於空知 無量,實智慧於無量知空,所以本無修習及修習者,因為有修習和修習者是 有能、有所,佛既然證得一切種智,就是無能無所。

  「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未覺幻力修習」,未覺幻力才能成就眾生的根性 ,因為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所以「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凈定 輪」,二十五種清凈定輪就是二十五種修行方便法門。

  師父:你沒講完啊!坐下吧!修習圓覺經不準看註疏,看註疏講瞭等於白講。「本 無修習及修習者」,這是文字相,大傢要瞭解。「本無修習」,是能修習的 人,修習者是所修習的法。接著往下看。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凈妙行。於 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提。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 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禪那。」

  師父:單修奢摩他,單修三摩?提,單修禪那,三項一起來講。這個單修不能和大 傢要求太深瞭,你把意思講瞭就可以瞭,並不一定修習,你還不到那個程度 嘛!不要說我們凡夫,註疏經的古來大德,他也是在講,是否他能修習到這 個程度,也不一定。

  「未覺幻力」,已覺是什麼?已覺是實相,未證入實相,未達到究竟地步, 都是未覺幻力。

  悅師:*

  師父:*

  聞師:「若諸菩薩唯滅諸幻」,這諸幻就是假名,你要會到諸幻,幻化就是依他起 ,一心之中的妙用而已,一心是約它的體。所以「唯滅諸幻」,就是「不取 作用」,因為用常不離體。「獨斷煩惱」,你會入它的體就是斷盡一切煩惱 ,假名斷盡一切煩惱。斷盡一切煩惱,一切煩惱不生的時候就是般若生,如 果約究竟來講,「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禪那。」我們剛才講的是會入 實相的一個方便。

  師父:慧聞講過,大傢可能慢慢地就上路瞭。這個奢摩他和性空有什麼關系?三摩 ?提和緣起有什麼關系?禪那和緣起即性空、性空即緣起有什麼關系?大傢 想一想。這麼講起來,好象還是不離隨緣無性奢摩他,無性隨緣三摩?提, 隨緣就是無性,無性就是隨緣,就是禪那。你再想一想,這奢摩他和入空觀 有什麼關系?三摩?提和入假觀有什麼關系?禪那和入中觀有什麼關系?直 入實相,是不是說空一切空?說假一切假?說中一切中?大傢慢慢入。雖然 沒有實在修行,可是多少瞭解它的意思瞭。隨緣無性,無性隨緣,古德講過 很多,可是用的人很少,一般都用空假中。空假中就是實相無相,實相無不 相。誰講?這段文我知道很難講,二十五清凈定輪,它從修行上面講,我們 所說的,不過從解上去瞭解。古德註疏,大部份也是從解上瞭解,是不是他 們真有修行,我們凡夫不敢說。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是不是都是假啊?如果不是如幻,是真實的。「以 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以佛力故」,什麼原因呢?佛是不是不生 不滅?佛是不是不來不去?是不是實相?世界一切萬法,是不是都是實相? 實相無相,無相隨緣現一切相,所以說是以佛力。「種種作用」,這不要問 ,都從實相出啊!誰有發現新大陸的,可以講。

  生師:*

  師父:「本無修習及修習者」,這是告訴你沒有能所,沒有能修習的人,沒有所修 習的法。我已經告訴大傢,無能無所,要是有能有所,有修習的話,有修有 證,那還是「未覺幻力」。

  「圓覺清凈」怎麼樣?實相無文字,可是文字有用,顯實相的。圓覺清凈已 經到這個地步(指黑板)。修習及修習者它在這個地步(指黑板),不要混 為一談。這個時候,沒有修習及修習者,已經離能離所,圓顯實相。記住! 實相無文字,文字顯實相。這句話有很多說法,總持陀羅尼無文字,文字顯 總持;般若無文字,文字顯般若;一心無文字,文字顯一心;中道無文字, 文字顯中道,都是一個法。

  沒講的,我們查註疏好不好?大略地我們認識,你們已經講過,奢摩他,拿 天臺講,就是空觀,可是它比它深。顯實相,應該說一空一切空,三摩?提 按天臺講是假,它顯實相的關系,應該是一假一切假。禪那是中,可是這個 經文,應該說一中一切中。如果按天臺三觀,應該是不思議三觀、一心三觀 、絕待三觀。現在查註疏吧!對這段二十五清凈定輪,沒有實際修行講不出 來。圓覺清凈是沒有可說的,你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雖然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言語道斷也斷,心行處滅也滅。你說它是方而不方,長而不長, 說它不是方的嘛!它就是方,說它不是長的,它就是長,所以它不生不滅, 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離一切言語文字,一切言語文字顯它。

  如果按照般若講起來,它是實相般若。文字顯般若是文字般若,所以二十五 種清凈定輪都是講修習,它都是方便,沒到那地方,到瞭那地方,有一句話 ──歸傢罷問程。沒到傢的時候,我到那裡去,我往那裡走啊?問路瞭,一 旦到瞭傢,就不必問瞭。誰查到註疏,快上來寫。修學圓覺經,不準看註疏 啊!修學過以後,才可以翻。

  「無能修習及修習者」,就是沒有能沒有所。沒有能沒有所是什麼呢?佛講 瞭這麼多經,其實都是一個道理。入流亡所,「亡所」以後沒有能,是不是 反聞聞自性也是這個道理,也是這個法門?修念佛,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往生即無生,無生是往生。

  二十五種清凈定輪都是在沒證圓覺,沒證實相以前,等覺以前。「一切菩薩 」是從信位、住位、行位、向位、地位,到等覺,「末世眾生」包括那些呢 ?五道,可是這兒好象不包括地獄、餓鬼、畜生,地獄、餓鬼、畜生他們要 修習這個法,還要等到投生人道去,才能修行。不像凈土法門,它隻要念佛 ,都得往生。其它法門不是,先投生人道、天道才能成就。其它法門,你在 地獄、餓鬼、畜生裡面,先投生人,再出傢修道得成就。凈土法門不是,大 傢看,很多畜生書上都有記載,它跟著繞佛、念佛,也得往生。你看鸚鵡、 鵝,往生的很多吧!地獄眾生苦得太厲害,不能念佛,如果他能念佛,也得 往生。

  凈土法門太殊勝瞭,希望大傢盡此一報身,往生極樂國。努力修行,世間一 切恩怨,放下!放下!放下!唯求往生,念阿彌陀佛。大傢莫造惡業障,能 夠得這一生往生西方,哎呀!天大歡喜!我們一身業障,不蒙佛加被,難得 超生啊!希望大傢千萬不要留一條尾巴,留一條尾巴就走不瞭瞭。各自精進 !各自精進!

  「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 修禪那。」這和器中鍠有什麼關系?器中鍠是不是唯滅諸幻?器中鍠是不是 不取作用?是不是獨斷煩惱?它一貫下來的。三摩?提也叫如幻三摩地,如 幻三摩地也叫如幻三昧。

  (卍續一六?圓覺經要解卷下?二四八上?四)「前說三觀。……」他這按 天臺講,三止三觀。文字已經看出來瞭,雖然三止三觀,修空的時候,一空 一切空;修假的時候,一假一切假;修中的時候,一中一切中。雖然一空一 切空,還有修空吧?雖然一假一切假,還有修假啊!雖然一中一切中,還是 不離修中啊!事不礙理,理不礙事,所以這是天臺的不思議三觀、絕待三觀 、一心三觀。

  「圓覺無修明所依本」,「圓覺無修」,沒有修沒有證,它本來如此嘛!圓 覺,你添一毫則增,減一毫則少。「明所依本」,所依的根本,就是實相。 「依未覺者明諸輪意」,依未覺,二十五清凈定輪就是未覺之間,走在路上 ,還問路,還沒到傢呢!「輪者摧輾之義。能摧惑障令正智轉。」正智就是 真智,正智有很多名字,般若智叫正智,妙智慧叫正智。「是以依於未覺幻 力修習者」,所以這還有轉啊!轉識成智。「故有悟凈圓覺智德之行也。初 三輪單修。初靜行。……菩薩離塵修定。而運慧舟以化物兼之。先取至靜而 為標首。以運慧舟。兼修靜幻也。」他也是說空觀。

  「二湛海澄空觀。湛海則波瀾不動。澄空而水性清明。先以靜慧為標。次後 而修至寂。見思二惑止也。三摩醯三目觀。三觀次第。如摩醯首羅三目應之 。」有人說摩醯首羅天就是色究竟天,有人說色究竟天以外另有摩醯首羅天 。摩醯首羅天天主,三千大千世界隻有一個,他是三個眼,八臂三眼騎白牛 ,聲量很大,所以說「三目應之」。「以靜幻寂為標。故先靜。次幻。後寂 也。四三點齊修觀。」三點齊修,我們不知道梵文,三點齊修有個來歷。據 說梵說的「伊」字,翻譯過來叫「伊」,它怎麼寫?就是這樣「∴」三點。 那麼根據這三點,又出一個例子,交蘆,三根蘆葦交叉起來,才站得住,少 一根就站不住,所以叫伊字三點。他叫三點齊修觀,也是說出來一空一切空 ,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有這個意思。今天修學到此地!

  ……你看看你解的對不對?要是真正的解,一解千從。圓教的解是一解一切 解,你看看!如果你僅僅解一點,別處說出來,不對頭,那不是真正解。如 果一解一切解,那是圓教、圓乘。各人自己觀察。

  ■第四十四次修學

  「若諸菩薩先取至靜。以靜慧心照諸幻者。便於是中起菩薩行。此菩薩者名 先修奢摩他後修三摩?提。若諸菩薩以靜慧故證至靜性。便斷煩惱永出生死 。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禪那。若諸菩薩以寂靜慧復現幻力種種變化度 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斷煩惱已後起菩薩清凈妙行度諸眾生。此菩薩者名先修 奢摩他中修禪那後修三摩?提。」

  師父:我們先修學到這裡。我們的能力不夠,這其中的奧妙我們不必瞭解,你把它 的形式瞭解就行,什麼是修奢摩他?什麼是修禪那?什麼是修三摩?提?這 就好講瞭。因為我們沒有實際修行。

  悅師:前面是指頓悟,這邊是講漸修的方便,為什麼是方便?前文有提到圓覺清凈 本無修習及修習者,因為圓覺清凈不是修習才有,由於未覺幻力的緣故,才 有這二十五種的修習方便。上個禮拜我們修學過三種,就是空假中,這邊我 試著講講看。

  我們知道一切法皆是無自性,無自性是總原則,一向都是以二諦來開,可是 在這個地方以二諦不如以三諦來得圓滿。「若諸菩薩先取至靜。以靜慧心照 諸幻者。」從第一段到第十段,除瞭二、三以外,它第一句都是說「先取至 靜。以靜慧故。……」這裡復修的部份,第一項先修奢摩,它可分七部分。 「若諸菩薩先取至靜。以靜慧心照諸幻者。便於是中起菩薩行。此菩薩者名 先修奢摩他後修三摩?提。」是講從空出假。第二「先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是講從空到中。第三「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提後修禪那」,是講空假中 。第四「先修奢摩他中修禪那後修三摩?提」,是講空中假。第五「先修奢 摩他齊修三摩?提及修禪那」,是先講空,然後中假齊修。第六「齊修奢摩 他三摩?提後修禪那」,是講從假齊修,後修中。第七「齊修奢摩他禪那後 修三摩?提」,是講空中齊修,後修假。所以我們講三諦,從這裡會通到第 一義諦,以下都是先講假,再變化,最後再講中,再變化,總共二十五個, 都是從三諦貫通的。

  我們先講第一段。「若諸菩薩先取至靜。以靜慧心照諸幻者。」靜慧心是性 空。「照諸幻者。便於是中起菩薩行。」是出假,所以後面講到「此菩薩者 名先修奢摩他後修三摩?提」,就是先入空後出假。「若諸菩薩以靜慧故」 ,「以靜慧」一樣是空,「證至靜性。便斷煩惱永出生死。」這是中,就是 入空後入中道。

  「若諸菩薩以寂靜慧」,「寂靜慧」是空,「現幻力種種變化度諸眾生」是 假,「後斷煩惱而入寂滅」是中,就是空假中。以下到第十段都一樣,從第 十一個到第十七個,都是先入緣起再變化,最後第十八個到二十五,是先入 中道再變化。

  師父:慧悅發揮到,這比前面的單修法門怎麼樣?全體比較起來怎麼樣?是後面的 好還是前面?後面的比較淺顯一點,前面的修奢摩他,一空一切空,所以比 較高瞭;修三摩?提,一假一切假;修禪那,一中一切中。這兒有次第,先 修奢摩他,再修三摩?提,這有次第。如果修奢摩他,這一輩人不出奢摩他 呢?不出奢摩他,是墮於二乘。大傢對這段文還有沒有發揮的?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心斷煩惱後度眾生建立世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齊 修三摩?提及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資發變化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三摩?提後修 禪那。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用資寂滅。後起作用變化境界。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禪 那後修三摩?提。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隨順而取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提後修奢摩他 。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境界而取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提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而作佛事安在寂靜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提中 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斷煩惱故安住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提 中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提齊 修奢摩他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提奢 摩他後修禪那。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於寂滅後住清凈無作靜慮。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提禪 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至靜住於清凈。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 三摩?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慮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 摩他後修三摩?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無作自性起於作用。清凈境界歸於靜慮。此菩薩者名先修 禪那中修三摩?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清凈而住靜慮起於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齊修奢 摩他三摩?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修三 摩?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 ?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 性清凈隨順。」

  師父:沒講的,我們看下面。「若諸菩薩以至靜力」,這是修那一方便?至靜力是 先修什麼?奢摩他。斷煩惱無所礙嘛!就是禪那。「後度眾生建立世界」, 這是修什麼?三摩?提。「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齊修三摩?提及修禪那」 。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資發變化後斷煩惱」,這是什麼?資是資助,這好象是 奢摩他和三摩?提齊修吧?「後斷煩惱」是禪那。看後面解釋「此菩薩者名 齊修奢摩他三摩?提後修禪那」,猜對瞭。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用資寂滅」,這是什麼?奢摩他和禪那齊修,是不是? 禪那是寂滅嘛!「後起作用變化境界」,這是三摩?提,我們猜一猜,這菩 薩好象齊修奢摩他和禪那,後修三摩?提,對不對?「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 他禪那後修三摩?提」。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隨順而取至靜」,這是先修什麼?好象先修三摩? 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境界而取寂滅」,不看下面,誰講一講?慧經講一 講。

  經師:先修三摩?提,再入奢摩他。(講錯瞭!)

  師父:你看看下面。

  經師:師父!你是講那一個?

  師父:慧經猜一猜!「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而作佛事安在寂靜而斷煩惱」,這是什麼 修法?誰知道?(三摩?提)「安在寂靜而斷煩惱」,禪那是不是?看看下 面,「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提中修奢摩他後修禪那」。

  慧襄你猜猜看,「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斷煩惱故安住至靜。」這是 什麼修法?

  襄師:「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是修習三摩?提,「斷煩惱」是修習禪那,「安住至 靜」是修習奢摩他。

  師父:好!看下面的,「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提中修禪那後修奢摩他」,答對瞭 。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至靜寂滅二俱隨順」,這是什麼修法?慧翔!

  翔師:「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是先修三摩?提,「至靜寂滅二俱隨順」, 是齊修奢摩他禪那。

  師父:看下面,「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提齊修奢摩他禪那」,猜對瞭。

  慧觀!「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後斷煩惱」,這是什麼修法?

  觀師:「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是齊修三摩?提奢摩他,「後斷 煩惱」是修禪那。

  師父:慧洵!「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於寂滅後住清凈無作靜慮」,這是什麼修法?

  洵師:「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於寂滅」,這是齊修三摩?提禪那,「後住清凈無作 靜慮」,是修奢摩他。

  師父:看它的解釋,「此菩薩名齊修三摩?提禪那後修奢摩他」,對瞭。慧彰!你 猜看看。「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至靜住於清凈」,此菩薩是怎麼樣?

  彰師:寂靜力是緣起性空,性空的境界是定力。

  師父:寂滅力不是寂靜力,「寂滅力」是什麼?禪那是不是?「住於清凈」是奢摩 他對不對?看下面「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慧策!「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這是什麼修法 ?

  策師:寂滅力是禪那,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是三摩?提,先修禪那,後修三 摩?提。

  師父:「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三摩?提」,答對瞭。

  慧聞!「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慮而起變化」,這是什麼修法?

  聞師:寂滅力是禪那,靜慮是奢摩他,變化是三摩?提,所以這位菩薩應該是先修 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提。

  師父:「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提」,猜對瞭。

  慧陌!「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無作自性起於作用。清凈境界歸於靜慮。」這是 什麼修法?

  陌師:寂滅力是禪那,無作自性起於作用是奢摩他,清凈境界歸於靜慮是三摩?提 。(答錯瞭!)

  師父:「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三摩?提後修奢摩他」。

  不準看下面。惠安!「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清凈而住靜慮起於變化」,這 是什麼修法?

  安師:寂滅力是禪那,種種清凈而作靜慮起於變化是齊修奢摩他三摩?提。

  師父:「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齊修奢摩他三摩?提」。

  惠濟你猜一猜。「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而起變化。」這是什麼修法 ?

  濟師:「以寂滅力資於至靜」,是齊修禪那奢摩他。「而起變化」是後修三摩?提 。

  師父:大傢不準看下文。「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聖 超!

  超師:以寂滅力資於變化是齊修禪那三摩?提,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是奢摩他。

  師父:「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 自性清凈隨順。」

  誰能把它會入我們修的念佛法門?有人覺得念一句阿彌陀佛太簡單瞭!不是 的,阿彌陀佛最深瞭。

  聞師:我們知道一句佛號起,就是三摩?提,因為它是緣起的法。當這緣起的法從 心起的時候,一句佛號當下沒有煩惱,沒有煩惱叫做奢摩他。這句佛號都是 自性心而有的,所以歸入禪那。

  這邊我們會入,緣起就是三摩?提,性空就是奢摩他,緣起性空皆歸無性, 會歸一心。

  師父:對瞭!念佛法門是圓修三觀。念阿彌陀佛,三摩?提,對不對?有事相可依 。一心清凈,那就叫奢摩他,對境不起煩惱最究竟處還是一心不亂,那就是 禪那。所以阿彌陀佛是最圓滿的法門,我們念佛法門是圓修三觀。把這段文 結束。

  「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 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懺悔。經三七日。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 心求哀。隨手結取。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觀師:「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就是斷淫欲。「至心求哀。 隨手結取。」就是至誠懇切地求佛哀佑。於二十五輪隨手結取,依結開示的 ,就知道我們應該要怎樣頓漸來修行。「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假如一 念疑悔,沒有真信切願,就不能成就。

  剛才講到念佛法門,念佛法門是最圓頓的修行。生病的時候,想看什麼都看 不下去,隻能念佛。我們修念佛法門,很難過的時候,還有阿彌陀佛可以依 靠。

  師父:「當持梵行」,這梵行大傢可能知道,梵行就是色界天以上,沒有淫欲。淫 欲心不論年齡,你八十歲要是不假修行,還是有。不假修行,淫欲心不斷, 還在生死當中。

  所以世間法有句話:「百善孝為先」,孝最善,「論心不論行」,什麼是行 ?事。如果論事,買東西給父母吃,買東西給父母用;不論事,論你的心。 要是論事,那好瞭!窮人傢的孩子沒錢給他父母買東西,那沒有孝子瞭?「 萬惡淫為首」,淫欲心最惡,大傢千萬要註意。「論行不論心」,就是論事 不論心,你犯為惡,不犯不論。如果論心的話,世上沒好人瞭。我們要是不 假修行,八十歲看到美女,他也動心。如果當中有人斷瞭,那你馬上是聖人 。你如果淫欲伏下,不久你就要得定開慧瞭。所以修梵行斷淫欲最要緊,不 論內外道皆是戒這一條,不然不出欲界。

  「寂靜思惟」,不是不叫你思惟,叫你善思惟,這個思惟怎麼叫寂靜?沒有 貪瞋癡,雖沒有貪瞋癡還有思惟,思惟是思惟,而沒有貪瞋癡,好比房間裡 點蠟燭一樣,光明照耀,蠟燭光一點都不動,一點不動的時候,還是光明照 耀,那才叫寂靜。

  「求哀」,哀是大悲,求佛慈悲、懺悔,叫求哀懺悔。「經三七日。於二十 五輪。」這樣經過二十一天,天天持梵行,天天寂靜思惟,天天求哀懺悔, 經過二十一日。其實我們修念佛法門,圓修三觀,修念佛法門就是圓修空假 中,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所以大傢千萬不要把念佛當作 最淺顯的,好象念佛是沒用的人才念佛。不是的,念佛法門最高深。現在我 們看這段文。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辯音汝當知 一切諸菩薩 無礙清凈慧 皆依禪定生 所謂奢摩他 三摩提禪那 三法頓漸修 有二十五種 十方諸如來 三世修行者 無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唯除頓覺人 並法不隨順 一切諸菩薩 及末世眾生 常當持此輪 隨順勤修習 依佛大悲力 不久證涅槃」

  師父:誰講?「並法不隨順」,什麼意思?不準看註疏。

  悅師:「唯除頓覺人」,唯有佛一人才是頓覺人,因為它下文講到「一切諸菩薩。 及末世眾生。常當持此輪。」就是菩薩以下都要持此輪。

  師父:誰是法不隨順?

  悅師:圓覺清凈那有隨順不隨順?所以佛是頓覺人,若有隨順就是 漸法人。

  師父:「唯除頓覺人。並法不隨順。」不信佛法的人,不隨順入佛法的人也不隨順 ,頓覺人他成就菩提已經不需要這個方便瞭。不隨順佛法的人,他怎麼會成 佛呢?所以這兩種人除外。

  悅師:什麼是頓覺人?

  師父:頓覺人是一覺一切覺,他不假方便次第。

  經師:我想要問一個問題。剛才講到二十五輪,後面有講到頓漸修,可見當中單修 、齊修、圓修有高低。剛剛師父有開示單修比齊修高一點,我不知道是不是 圓修比單修高一點?請師父開示。

  師父:我們看看文就知道瞭。「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這比單修奢摩他, 單修三摩?提,單修禪那,還要高吧?單修奢摩他,從奢摩他修入,慢慢才 一空一切空,單修三摩?提,從三摩?提修入瞭以後,才一假一切假,這個 圓修一切瞭。「於諸性相無離覺性」,好象這個比較高。好!現在查註疏。

  悅師:它講到「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梵行是不是指中道?……

  師父:梵行是修梵行,佛法修梵行,其它外道也修梵行,它和禪那不同,不犯淫欲 行叫梵行。怎麼叫梵行?梵是色界十八天,色界天的人沒有淫欲心,如果有 淫欲心是在欲界。你假使斷淫欲的話,在佛法中得一半。如果你淫欲心重的 話,趕緊求阿彌陀佛接引你。

  「求哀懺悔」,什麼叫懺悔?懺悔過以後不再犯的話叫懺悔,如果再犯的話 ,犯妄語,罪加一等。

  後面有講到,修行要看根機,上根人修圓覺一百二十天,中根人一百天,下 根人八十天。念佛法門也是這樣,上根人一百天,好比修般舟三昧;中根人 四十九天;現在打佛七是七天,下根人修的。

  (太虛大師全書?二一六八?一○)「此中唯除頓覺人,並法不隨順二語, 為長行所無。」長行裡面沒有這段文,偈頌有。「頓覺人不假修行」,不假 方便漸修,「直成佛道,故不須依輪修習。」不需假漸次。「法不隨順之人 ,如外道種性」,外道之人不信佛法,不隨順佛法之人。「及無性闡提」, 這是一闡提,無善根,這是在那裡說呢?佛在大般涅槃經說過,佛說一闡提 不斷佛性,斷善根。大傢都知道吧!斷善根就是一闡提。怎麼不斷佛性?一 切法以無性為性,那無性怎麼可斷呢?所以大傢註意到,一闡提斷善根,不 斷佛性。所以佛在大般涅槃經說過,你不要把佛性當善根,善根有增有減, 有斷不斷,佛性無增無減,無斷不斷。

  「闡提無佛種性」,佛在大般涅槃經說過,一切眾生皆當成佛,一切眾生皆 具佛性,這是佛所說的。「故不隨順;外道雖有修習而非正法,故亦不隨順 ,故皆無依輪修習之事。」講到一闡提,大傢看大般涅槃經,一是斷,闡提 叫盡,斷盡叫一闡提。一是斷,闡提叫善根,斷善根叫一闡提。很多解釋, 無善根、無盡都是一闡提。一闡提就是不成佛的,一種一闡提是凡夫種性墮 三塗的,墮地獄、餓鬼、畜生叫一闡提。這個一闡提可以成佛,怎麼知道呢 ?從地獄出,投生做人,出傢修行皆可成佛嘛!第二種一闡提是定性二乘─ ─阿羅漢,他不修無上菩提,入涅槃不動瞭,如果他再回小向大,還可成佛 ;菩薩也有一闡提,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他怎麼能成佛呢?所以 也叫一闡提。

  你想二乘,不但佛性沒斷,還有善根。地藏菩薩有大善根,唯有凡夫、地獄 、餓鬼、畜生,斷瞭善根!可是佛性不斷。如果他回心向善,還是可以成佛 。

  (卍續一六?圓覺經直解卷下?一二三下?八)「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 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圓覺經一開頭就講過瞭。「圓覺圓合。即圓照一 切。則該十法界。」「該」是包含的意思。「於諸性相。無離覺性。即清凈 覺相。諸佛本起因地。唯一心圓照法界。以為妙行故。」於諸性相,都不離 性相,一切法不離性相,這是講臺,有顏色,有堅硬性,要是沒有性相,你 不能分別一切世間法瞭。這是分別一切法,不作分別想,就是於諸性相,無 離覺性。

  「二十五輪。究竟歸極於此。意顯此一觀以為圓修。其二十四。皆隨根耳。 ……」

  所以我們這就看出來瞭,最後的圓修,比前面單修奢摩他、三摩?提、禪那 還要深,圓嘛!

  「頓覺人。則不須漸次法。不隨順者。乃闡提不信之人。則漸亦不能入矣。 」不隨順者,他也看出是不信之人。我們今天到此地!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