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述義 第十五講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述義 作者: 大安法師2022-08-24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述義(第十五講)

  好,請看下面。“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好,先看這一段。正宗分的第二個結構段,特別勸勉眾生應當求往生極樂凈土——來發願。那麼這一段經文揭示瞭諸佛如來度化眾生的無上因緣,顯示這部經巨大的功能作用。為什麼要特別勸勉眾生往生?特別勸勉眾生往生的依據在什麼地方?到底能得到什麼利益?這裡蕅益大師非常概括的談到幾點——往生凈土的殊勝。“帶業往生”,你見思惑一品都沒有斷,但是你可以往生到阿彌陀佛的凈土去。一到那裡去就橫超——出瞭三界。如果你不能帶業往生,在這個三界輪回當中,你見思惑沒有斷——哪怕斷瞭多分,有一分沒有斷,你也出不去。“橫出三界”,到瞭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就能夠橫具上三土。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也就等於生到瞭方便有餘土,生到實報莊嚴土,生到常寂光土。你在這四土當中都能夠完全展開藏、通、別、圓四教的微妙法門。這個帶業往生的凡夫以信願稱名之因,感得極樂世界繼續修行,就能夠圓融的清凈四土,可以圓滿的見到阿彌陀佛法、報、化三身,就能圓融的證到三種不退。你帶業往生——乃至阿鼻地獄眾生往生,隻要一去,你一生就能成佛。那麼這些是跟通途教理完全不共的、勝異的、超絕的利益,都在這兩科的經文當中揭示出來,要認真的加以研究。

  那麼佛就告長老舍利弗,極樂世界眾生——就是十方無量無邊的眾生隻要生到彼土——這個“生者”,你隻要去,哪怕你剛剛到,“皆是”——沒有一個遺漏,平等的都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就是三種不退。這個阿鞞跋致的概念在大乘佛法修行當中:得阿鞞跋致——不退轉,是先決前提。如果你得不到阿鞞跋致,動經無量劫又無量劫的修行,可能最終都等於零。你要首先得到不退轉,在這個基礎上才會談三大阿僧祇劫的問題,或者多少多少劫的時間概念。要麼你都沒有得到一個底線,都沒有辦法去談成佛時間的久遠問題。得阿鞞跋致是大乘行人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好,阿鞞跋致就是入到大乘的正定聚。其不退有三種不退。不退的阿鞞跋致菩薩裡面,而且還有很多都是一生補處菩薩——就是等覺菩薩。數量之多也不是算數譬喻所能知道的,隻可以用無量無邊阿僧祇這麼一個巨大的數量概念來概述一下而已。

  好,這個經文,實際上我們要跟通途修因證果的位次相比較之後,才會發現這裡面無上的大事因緣體現在什麼地方。要麼我們看這個經文還是無動於衷。這段經文透顯瞭驚心動魄的信息:往生凈土對我們太重要瞭。首先我們看“阿鞞跋致”,它是“不退”的意思。不退呢,有三種。我們要知道這三種不退是什麼樣的一個證位。首先是“位不退”。位不退呢,就是得到聖賢的位次,再不退轉瞭。這就是“入聖流”,不墮凡夫地。怎麼樣才能夠入聖流?你至少要破我執。你的見思惑破瞭,你才入聖流。就是在聲聞教裡面作初果的須陀洹,你也得要破見惑,你才得初果。這時候你就不會退墮到凡夫地。凡夫地有內凡,有外凡。這是聲聞教,首先位不退。好,那麼“行不退”,從大乘菩薩角度來看:大乘菩薩行不會退轉,你會發起大菩提心,永恒地去度化眾生,去莊嚴凈土,你再不會墮到聲聞和辟支佛的地位。你不墮在二乘的地位,說明你不僅我執破瞭,你的法執也空瞭。法執空,你才不墮到二乘地位。那第三個不退是“念不退”,它的水平就更高瞭。“念”,我們當下的念頭很多很多,天人看我們的念頭:這種生、住、異、滅——這種“激流水”,都看不清楚。就因為我們的妄念太急瞭,我們都感覺不到自己的妄念瞭。就好像那個漩渦漩得很湍急,但是遠處看還像平靜的水面。這就是我們心裡的狀態。所以大乘菩薩在修行——特別是念頭方面,他的每一個念都跟一切種智相應。“薩婆若海”,菩薩的修行因地叫薩婆若,果地上就是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像大海般的深廣,就叫果海。那麼“心心流入薩婆若海”就是無作妙用,八地以上的菩薩才有的水平。離開心、意、識的作用,一切都是無作、無量、無邊,那是八地以上的菩薩。

  好,你看這三種不退,要從我們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給我們所講的證位來看,藏教的初果、通教的第四地、別教的初住、圓教的初信就叫位不退。圓教的初信位相當於初果。那麼行不退:藏教裡面都沒有行不退,因為它沒有菩薩行的問題;通教的第九菩薩地、別教的十行位、圓教的十信位才是行不退。圓教的十信位:你在七信位,相當於阿羅漢的水平,斷見思惑;進一步侵斷塵沙惑——他的八信、九信、十信。到十信滿信,能夠破一品無明成為法身大士——圓教初住。那麼到瞭別教的初地、圓教的初住,才叫“念不退”。剛才講,念不退也就是同生性菩薩,究竟的念不退是八地以上的菩薩。好,這樣看通途的三種不退是非常難的,這就叫豎出修行的法門。我們要瞭解:他的阿鞞跋致難以證到,才會有一個比較,比較凈土法門超絕殊勝在什麼地方。好,那修行凈土法門的人,你哪怕是“五逆十惡”,就像《觀經》講的下品下生要下阿鼻地獄的眾生——殺父、殺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殺聖人這樣的惡人,你隻要信願稱名,乃至念十聲——說明你的行持非常少,乃至一聲,都能感通佛力,帶業往生。一帶業往生,當然你就是下品下生瞭;但是你即便是下品下生,一去皆得阿鞞跋致。不是由於你犯瞭五逆十惡,就讓你在這做後補、預科生。它不是這樣的,你一去也是阿鞞跋致——三種不退。

  那這樣它傳達的信息就非常奇特。如果按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的大小乘經典——修因證果的教導——來做評判標準的話,那你就很說不過去喲!怎麼理解?我們受的教化告訴我們:如果你是凡夫,你就不能說你是初果聖人,因為你見惑沒有斷;如果你是聲聞、緣覺,你就不能說你是菩薩,因為你沒有發菩提心,沒有菩薩種性;如果你還沒有破無明,就是異生性——跟如來的心念、體質相異,你就不是“同生性”菩薩。這是從進和退兩方面加以比較。那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你是到瞭念不退——念不退是圓教初住以上水平,你就不是異生性的行人瞭;如果你得到瞭行不退,你就不僅僅是破見惑——得見道的初果;如果你是一個位不退行人,你就不能說你是凡夫。你在修行證位上的這些位次都是井井有條的。如果你超越瞭位次,這就成瞭大妄語。現在我們是業力凡夫,你敢說“我是初果聖人”嗎?你見惑沒有斷,就不是初果哦。你“躐等”,就成瞭大妄語。“大妄語”,是要下地獄的。那如果我們按通途佛法修行,“進步則舍故稱”。“進步”就是你通過修行從這種破我執的位不退,又破瞭法執,你就得到瞭行不退,得到行不退你就是菩薩瞭——三賢位的菩薩,你作為菩薩,這就進步瞭,你就要舍去你原來的稱呼。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師講於溫州太平寺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