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述義 第二十七講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述義 作者: 大安法師2022-08-24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述義(第二十七講)

  好,請看下面。“舍利弗,於汝意雲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好,這是真實經題。佛就問舍利弗:“於汝意雲何?”就是聽到上面這些經文,你意地當中是怎麼認為的?為什麼這部經稱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啊?實際上這個問題提出來,舍利弗也是莫名其妙,他解答不瞭。所以佛是自問自答:“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聞信這部經典而且依教受持者,以及聞信六方諸佛的名者,那麼這樣的善男子善女人就能為十方無量無邊的諸佛之所護念,都能於無上正等正覺得不退轉。是故舍利弗,你們就應當信受我的法語,以及十方諸佛所說的征信。”好,這部經非常獨特的詮釋十方諸佛無上心要。“獨詮”,就是其他的經典沒有的,唯有這部經獨具。這部經文是“能詮”瞭,那“所詮”的有三點。第一是諸佛的心要——“無上心要”,也就是一切眾生現前一念的心性;第二個獨詮呢,是諸佛的名字——名號的功德,也就是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它是法界實相;並且詮顯“無上圓滿究竟萬德”。能念和所念打成一片的時候,他的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圓滿證入,所以就令聞這部經典的人都能得到十方諸佛的護念。好,那麼這段經文還告訴我們:如果你執持名號就能夠得十方諸佛護念。因為阿彌陀佛的名號是十方諸佛“所護念故”。十方諸佛所護念,當然十方的菩薩也在護念。那麼經典也說,一個至誠念佛的人有二十五位菩薩隱形保護。《觀經》也講有觀音、勢至隱形保護。所以一個真正發出深信切願稱名的眾生,真的就有佛菩薩護念。你有佛菩薩護念就能逢兇化吉,遇難呈祥哦!這次我們到綿陽北川聽到地震災區的一些居士談到,確實有很多事例表明:真心念佛的人得到瞭保護,得到瞭護佑。本來應該要死的,結果有一個特殊因緣——或者夢中聽到什麼聲音、有些預告,哎,他們都幸存下來瞭。都是有名有姓的,很神奇的。所以真正念佛的人還真的會有佛菩薩的護佑。這一點,要有堅定的信心。

  好,那麼下面就問:“但聞諸佛名,沒有受持這個經典之義,是不是能得到護念呢?是不是能得到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呢?”對這個問題回答,蕅益大師說:“回答這個,有狹隘的一種回答,有圓通的一種回答。”如果從通途佛法來看,得佛護念是要有條件的:得佛護念,一般要得到“一行三昧”,得到相似的無生法忍,才能夠得佛護念。也就說,你至少要得到事一心不亂,乃至於得到理一心不亂——破無明,你才能夠得佛護念。這是通途佛法的局意。好,如果從凈土圓通的廣泛意義來說,十方諸佛無緣的大慈悲心——尤其是阿彌陀佛那種無緣的大悲心,它是大不可思議的,你執持的名號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所以你隻要一聞到阿彌陀佛名號,不管你是專心去念,還是散心去念,不管你是有甚深的信心,還是有一般的信心,都能成為諸佛護念的因緣。何況阿彌陀佛救度眾生是大平等的,不管你是冤親債主,還是什麼人物,視一切眾生等同一子,救度眾生無疲無厭。所以隻要聞信阿彌陀佛名號,十方諸佛必定會加以護念,不要有任何的懷疑。通途佛法講,你一定要得到圓教初住水平,或者別教的登地水平,入到瞭“同生性”,才能得十方諸佛護念。這是靠自力。所以得十方諸佛護念很不容易的。但是現在凈土法門是仰靠他力;仰靠他力,你是相似位就能蒙到護念。“相似位”就是斷見思惑,就能得佛護念,不一定非得破無明不可。進一步說,你相似位都沒有,你就是名字位,乃至“理即佛”位,你都能夠獲得十方諸佛護念。這就是非常大膽的而且非常契合凈土本宗義理的一種解釋。我們凡夫眾生稱念彌陀的名號,都能得十方諸佛的護念。乃至最低限度:你一聞到阿彌陀佛名號,就在我們同體的法性當中熏習一顆新的種子,滋養我們的法身起現行——起我們善根的現行。它的作用:可能今生你沒有深信切願,但也能夠作為未來生的往生的金剛種子——“遠因”,終於也可以得到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圓證三不退的意思,“一生成佛”的另外一個表稱。

  所以佛就在這裡勸勉舍利弗以及與會的大眾,都應當信受:聞彌陀名號,功德是這樣巨大。那釋迦牟尼佛所宣說的如是,十方諸佛也同樣宣說如是,我們還不能相信嗎?這就是叫“勸信流通”。

  好,請看下面。“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好,這是“勸願流通”。這個凈土法門非常重視願。這段經文甚至直接表達:你有願就能往生。佛告長老舍利弗,如果有緣,有人已經發往生凈土的願,有人現今發往生凈土的願,或者有人當來發往生凈土的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欲生”,欲就是好樂,希求。這個“願”是好樂、希求的意思,就是一門心思、一往情深欣慕阿彌陀佛的極樂剎土,有這個願。好,就這些發願的眾生,都能夠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為什麼會不退轉?因為他一發願,就匯入到阿彌陀佛的大悲願海當中,被阿彌陀佛的願力、光明緊緊攝受不舍。阿彌陀佛的願裡面,其中有一個住大乘正定聚願,讓他直接契入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被這個願攝受之後,他永遠不會退轉瞭,不會退到邪定聚,不會退到不定聚。就是這樣真誠發願的人,他的因——發願的因,馬上得到果報:就在西方極樂世界的國土。你已發願就已往生,今發願就今往生,當發願就當往生。它是這樣的對應,這裡直接就是這麼圓頓。所以佛就告舍利弗發願是這麼重要:你們這些善男子善女人,如果相信這部經典所詮釋的阿彌陀佛的功德——名號功德,就應當發願生到極樂凈土。這些都是非常圓頓的教理,圓頓到有時候我們都太不相信瞭。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往生凈土好像很難?“哪那麼容易,發願就能去啊?沒有什麼修行,哪能去啊?”輕視發願。但佛是很看重發願:你已發願就已往生,今發願就今往生,當發願就當往生。這是佛說的啊!

  這就是顯示:依照你產生的深信——深信前面講的三種不可思議,你在這個信心基礎上所發的願是功不唐捐的,是馬上能產生作用的。那這個願:你沒有信,是發不出這個願的;你沒有信願,你也往生不瞭的。所以往生特別的強調信願。所以這個經典才說:如果你有信心,就應當發願。你隻要有這個信願,你就可以往生。蕅益大師前面講的“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他是對《阿彌陀經》的義理掌握得非常深遂所說出來的,是有經典依據的。你隻要有信願就能往生!你說這是多麼不同的聲音!那為什麼發願就能往生?這個願是凝聚著信在裡面的,是“信”字的文劵。文劵就好像你跟誰簽瞭一個契約,一個人拿著一份,你拿著一份憑據那就是具有它的法律效應的,就有它的作用瞭。那這個願又能引導你的行持。像門樞一樣,你啟動這個門要門樞。所以這個願:你發願裡面包含信,含攝行。願裡面就含攝信、願、行三資糧。而且在這三種當中,發願更為急務。你的願裡面就有行在裡面,就有信在裡。所以釋迦牟尼佛在這個經典當中三次殷勤勸願——三番勸願。你看正宗分第二科,由於聞到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眾生生者都能得到不退轉,所以就初步勸他: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到瞭正宗分第三科又聞到念佛能夠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臨終見佛,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又重新勸: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者。那麼到瞭現在又勸願: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三次勸願,還有一次勸信。那個信——勸信,實際上也包含願。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師講於溫州太平寺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