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語匯解 二、佛陀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2022-09-13

  巴利語匯解 二、佛陀

  佛陀:巴利(梵)語buddha的古音譯。意為覺者,覺悟者。

  “佛陀”有兩種含義:

  1.以解脫究竟智覺悟瞭一切應瞭知者,稱為佛陀。

  2.自己無需老師的指導而覺悟瞭四聖諦,也能教導其它有情覺悟者,稱為佛陀。

  義註中解釋說:“凡有任何應瞭知者,皆以解脫究竟智覺悟瞭那一切,故為佛陀。或因為自己覺悟瞭四聖諦,也能令其它有情覺悟,以這些理由故為佛陀。”(Pr.A.1 / Vm.1.141)

  世尊:巴利(梵)語bhagavant的意譯。bhaga,意為祥瑞,吉祥,幸運;vant,意為具有,擁有。bhagavant直譯為“具祥瑞者”。

  諸經律的義註采用語源學的方法解釋瞭bhagavà的六種含義:

  1.以具諸祥瑞(bhàgyavà'ti)故為bhagavà;

  2.以已破壞(bhaggavà'ti)一切危險故為bhagavà;

  3.以有諸福德(bhagà assa sant?'ti)故為bhagavà;

  4.以分別(vibhattavà'ti)一切法故為bhagavà;

  5.以親近(bhattavà'ti)諸上人法故為bhagavà;

  6.以已除去諸有(bhavesu vantagamano'ti)故為bhagavà。(Pr.A.1 / Vm.1.142-4)

  在巴利聖典中,通常用Bhagavà來尊稱佛陀。

  阿拉漢:巴利語arahant的音譯。意為應當的,值得的,有資格者。

  “阿拉漢”有五種含義:

  1.以已遠離(àrakattà)一切煩惱故為arahaü;

  2.以已殺煩惱敵故(ar?naü hatattà)為arahaü;

  3.以已破輪回之輻故(arànaü hatattà)為arahaü;

  4.以有資格(arahattà)受資具等供養故為arahaü;

  5.以對惡行已無隱秘故(pàpakara?e rahàbhàvato)為arahaü。(Pr.A.1 / Vm.1.125-130)

  “阿拉漢”是對佛陀的尊稱,也可以指一切的漏盡者 (kh??àsava,斷盡煩惱者),包括諸佛、獨覺佛及阿拉漢弟子。

  漢傳佛教依梵語arhant音譯為“阿羅漢”,謂為小乘極果。其音、用法皆與上座部佛教有所不同。

  全自覺者:對佛陀的尊稱,為巴利語sammàsam- buddha的直譯。sammà,意為完全地,徹底地,圓滿地,正確地;sam,於此作sàmaü解,意為自己,親自;buddha,即佛陀,意為覺悟者。全自覺者即自己完全地覺悟瞭一切法的人。

  諸義註中說:“完全地、自己覺悟瞭一切諸法,故為‘全自覺者’。”(Sammà sàma¤ca sabbadhammànaü buddhattà pana sammàsambuddho'ti.) (Pr.A.1 / M.A.1.12 / A.A.1.170 / Vm.1.132)

  漢傳佛教依梵語samyak-sambuddha音譯為三藐三佛陀;意譯作正等覺者,正等正覺者,正遍知。

  茍答馬:巴利語Gotama的音譯。我們現在佛陀的傢姓,通常用來指稱佛陀。我們現在的教法時期是茍答馬佛陀的教法時期。

  漢傳佛教依梵語Gautama音譯為喬答摩、瞿曇等。也常依佛陀的族姓稱為釋迦牟尼(?akyamuni)。

  獨覺佛:巴利語paccekabuddha。在沒有佛法的時期,能無師而通達四聖諦,但卻不能教導其它眾生的阿拉漢聖者。

  漢傳佛教依梵語pratyekabuddha譯作辟支佛、貝支迦、緣覺佛等。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