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經》略說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短篇文集 作者: 聖一法師2022-09-28

  前言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善知識:

  今日地藏經法會,是香港同學會所請,此經乃佛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曾經有七佛如來成佛,說法度眾生,七佛者;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

  現在是釋迦牟尼佛,前一佛是迦葉佛,當來還有彌勒佛。

  這個世界很有福氣,還有九百九十五尊佛出現世間,每一佛說法,度有緣的眾生入三賢位,何謂三賢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是謂三賢位,所以稱為賢劫,娑婆世界,賢劫中有千佛出世。

  人的根機各各不同,如來對機說法,所以有三藏十二部經,三藏中分大小二乘,有權有實,所謂權實教典、大小二乘、五篇三聚、解脫本叉;十二部經,是如來一代時教,若無如來說法,我們會永遠受苦,永遠是凡夫,永遠受輪回,若有幸聞法,依如來所說的法修行,我們有機會轉凡入聖,離生死苦,得涅槃樂,乃至修因證果,究竟成佛,與佛看齊。

  佛教是平等的,佛成佛,亦想一切人成佛;佛又說無我,不說我乃高高在上,佛認為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之佛,未來佛與現在佛平等。法華經中,常不輕菩薩說:我不敢輕於爾等,爾等皆當作佛。常不輕菩薩,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

  你看,地藏菩薩,度一切眾生成佛,然後自己才成佛。佛教是不是偉大呢?是不是平等、無我、慈悲呢?又看佛教的無緣大慈──有緣無緣都度;同體大悲──你的苦即是我的苦,你離苦即我離苦。

  所以佛教是和平的宗教、平等的宗教,在這個地球上,起很大的作用,因此,我們對如來的教要認識,要整個明白,千萬不要支離破碎。

  大乘經典是佛所說,小乘經典,也是佛所說,假如我們認為大乘對,小乘不對,那小乘是不是佛說的?若說小乘不對,便是謗法,小乘人故然依小乘修行,但切莫說大乘不對,若說大乘不對,便是毀謗大乘法,謗法的罪,很大很大,會墮地獄,所以我們對如來所說的法,要整個明白,整個明白如來說法的緣起──從何而起說法?

  今日有緣,與各位研究,把我本人的微見,貢獻給大眾,同餐法味。

  釋迦牟尼佛覺得世間是苦,認為救世人之苦,非佛道不可,因此十九歲出傢,五年參學。六年苦行,三十歲悟道。

  道是什麼?不是神通,不是怪力,道能救世,一切眾生本來有,是故如來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執著,不能自證。’

  大菩薩證到如來智慧德相,是故世尊教他們從性起修,修一乘六度萬行之法,因中修萬行,果中證萬德,所以佛於三七日中,不離本座,上升諸天,講華嚴經,由諸大菩薩親說修因的法門: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世尊為其作證明。

  菩薩悟到瞭如來智慧德相,修因證果,因圓果滿,究竟成佛,是在華藏世界,娑婆的人間又有沒有分?

  華嚴經最後一品,名入法界品,講的就是由娑婆的人間證入華藏世界。世尊又說三藏十二部經,不外都是度娑婆世界眾生的妄想執著,妄想空、見如來德相,離執著、得如來智慧,一剎那間,證入華藏世界,成為華藏世界的菩薩。

  世尊欲令娑婆的眾生,於一剎那間證入華藏世界,是故在娑婆世界,說瞭一部妙法蓮華經,妙法蓮華經的宗旨是開佛知見。

  眾生隻有眾生知見,都是是非人我、諂曲嫉忌、貪名貪利。眾生人世間的知見可以關閉,眾生本來有如來的知見,是故可以開如來的知見,若眾生開佛知見,便見佛境界,見佛境界,就是華嚴經,開佛知見,就是法華經。

  欲想開佛知見,應受持圓教妙法蓮華經,開佛知見後,又見個什麼東西?佛知見開,即見佛境界,佛境界就是華嚴經,兩部經,都是一個法門,無兩個。

  佛的境界是華嚴經,是故法華經隻講開佛知見,不談佛的境界。法華經中,世尊如何令我們薄地凡夫能夠開佛知見呢?

  如來有巧妙智慧;開權顯實,授記作佛;開跡顯本,增道損生。

  什麼叫開權呢?眾生有生死,生死不是實有,眾生認為生死是實有,所以世尊惟有從實施權──從一乘之實,施三乘之權,度眾生離生死,生死滅,見涅槃。

  但是離瞭生死後,又著涅槃,生死既是空,那裡還有生死空的涅槃呢?是故涅槃亦是權。

  二乘人不知著瞭涅槃,是以世尊再開權顯實──令離生死、涅槃之權,見諸法的實,是為見諸法的實相,那時便是開佛知見,見佛境界,亦即是華嚴經。

  開佛知見,見到瞭佛的境界後,是故法華會上,世尊便為他們授記作佛。

  隻要你能夠開佛知見,見諸法的實相,如來即為你授記作佛。

  法華經前半部講開權顯實,後半部講開跡顯本── 釋迦佛到此世界度眾生,是跡,不要著瞭跡,要因跡而見本,本,就是我們的法身,見到自己的法身後,無明分分斷,法身分分證,名為增道損生,即增菩提之道,損無明之生,那時,我們可以從本垂跡,處處現身,說法度眾生。

  從實施權,度眾生離生死,開權顯實,度眾生授記作佛。從本垂跡,處處現身說法,開跡顯本,分分破無明,分分證法身,這是妙法蓮華經的宗旨。

  法華經明自瞭,楞嚴經亦要清楚,楞嚴經會四科、融七大、歸如來藏,如來藏,就是眾生的智慧德相,被妄想執著所迷,妄想就是五陰:

  色──也是妄想所成,個個色不同,夢有夢的色,人有人的色,鬼有鬼的色,都是妄想所成。

  受──也是妄想,有些受苦,有些受樂,有些受不苦不樂,有些受三苦、八苦、無量諸苦,所有苦,都是妄想所成。

  想──貪嗔癡諂曲嫉忌的煩惱,人我是非的煩惱,都是妄想。

  行──行善作惡,非善非惡,種種作業,都是打妄想。

  識──分別,也是妄想。

  楞嚴經會四科,(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融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四科是眾生,七大也是眾生,眾生即是妄想,無妄想即無眾生,度眾生就是度妄想。五陰空,見如來藏,六入空,見如來藏,十二處、十八界空,亦見如來藏,七大空,亦是見如來藏,所以謂會四科、融七大、歸如來藏。

  如來藏又分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三如來藏現前,就是如來智慧德相,證到如來藏,從如來藏起修,有五十五位菩提路,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此是楞嚴經的宗旨。

  楞嚴經明白瞭,般若經也要明白,現在這個世界,最好是般若,現在的人太執著,般若破執;現在的人太著相,著瞭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能見佛性,欲想見佛性,一定要離四相,般若蕩相。現在的人太住著,般若無住,一切法不住,即住般若,若有一法可住,便不見般若。所以我們要留意般若,般若的經典很多,世尊二十二年談般若,眾多般若經典中,以金剛經最風行。

  整部金剛經不離三事:破執、蕩相、無住。

  對於比丘修行來說,世尊有一部四十二章經,講得很好,出傢眾修行,最好看四十二章經。在傢居士未必想瞭生死,那麼請多多看十善業道經,可得人天的福。

  釋迦佛還有講阿彌陀經,這部經妙到瞭不得,有些人認為在這世上,世尊已滅度,不能見佛,又認為這世界太苦,不易修行,容易退轉,是故釋迦佛講出瞭異方便,是為阿彌陀經。

  經雲:‘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見不到釋迦佛,可以見阿彌陀佛。

  又雲:‘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極樂世界,純樂無苦,見佛聞法,修一生成佛之樂,是故眾生生到極樂國土,都是不退轉菩薩。

  但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一定要念佛至一心不亂,還要臨命終時,心不顛倒,然後才可得生極樂國土。

  維摩經教薄地凡夫,一超直入,講的是不二法門。無生無滅就是不二,有生才有滅,無生何來有滅,所謂不生不滅,直見本性,不垢不凈,就是佛性,一切眾生成佛,佛性不增,一切眾生不成佛,佛性亦不減。

  所以我們對佛所說的經,要整個來明白,乃至地藏經,世尊是在人天成佛,所以地藏菩薩發願,把三惡道的眾生,度到人天路上,使他們能見佛聞法,修行成佛。

  今天我所講的,就是地藏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

  立經題有七種,有依法立題、依人立題、依喻立題,如大方廣佛華嚴經,人、法、喻具足,大方廣屬法,佛屬人,華嚴是譬喻。妙法蓮華經,以法喻立題,地藏菩薩本願經,是人法立題。地藏菩薩是人,本願是法。

  地藏菩薩與南閻浮提的眾生特別有緣,因為墮地獄的,多是我們南閻浮提的眾生,若無地藏菩薩在地獄度眾生,恐怕我們現在,還在地獄裡受苦。

  地藏菩薩有宏願,要空地獄,是故一日三時(早、午、晚)在地獄中說法,眾生聞法,便種善根,善根萌芽,即自知己罪,知道要懺悔,一懺悔,地藏菩薩便送其出地獄,我們都是仗地藏菩薩的神力,能早日離地獄,生到人天路上,地藏菩薩對我們都是有恩德,我們應該要瞭解這部經。

  現在先解釋地藏二字。

  一切佛菩薩,都是以德立名,如阿彌陀佛,自性是彌陀,見自性時,自性光明照十方世界,無有障礙,便是無量光,自性不生不滅,便是無量壽。

  本師釋迦牟尼佛,也是以德立名,釋迦解作能仁──能作佛事,仁濟眾生;牟尼稱為寂默──寂然不動,默契真理。能仁屬悲,寂默屬智,釋迦佛以悲智之德而立名。

  地藏又如何?地即心地,心如大地,大地含藏寶物,心地含藏三寶:心之性是佛寶,心的智慧是法寶,心的無為妙行是僧寶。心地亦含戒定慧三寶,亦有慈悲喜舍之寶,是故名為地藏。

  地,能生萬物,能舍萬物,能生能舍,利益有情。心地能生萬法,所生之法,也是利益有情。從心地而佈施,佈施的功德,不是由心地享受,是由眾生享受,從心地而持戒,持戒的功德利益眾生,從心地生禪定,禪定的福,也是利益眾生,所以心地能生一切法,利益有情。

  心地含藏無量功德,所以名為地藏。

  寒山詩雲:‘一佛一切佛,心是如來地。’三世佛都是從心地而生。

  六十卷華嚴經,其中一首偈雲:‘若人欲瞭知,三世一切佛,應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一切如來,都是由心所造。

  地藏菩薩明白瞭心地,從心地中出生過去、現在、未來佛。心地出生三世佛,心地含如來藏。

  十六觀經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能作佛,心就是佛,若心不是佛,心不能作佛。例如饅頭是面粉,所以面粉可以作饅頭,饅頭不是泥土,所以泥土不能作饅頭。

  因此,地藏菩薩不簡單,地藏菩薩證窮心地,出生如來,所以名為地藏。

  菩薩,菩是菩提,薩是薩埵。菩提是覺,薩埵是有情,有情即是眾生。欲想度有情(眾生),一定要以菩提(覺),欲想得菩提(覺),一定要空眾生,眾生空,然後方能見菩提(覺)。

  自己也是眾生,度自己的眾生空,得菩提,是為聲聞緣覺的菩提,度一切眾生空,得菩提,是為諸佛菩薩的菩提,亦名為無上菩提。

  地藏度一切眾生空,得無上菩提,故稱為菩薩。

  地藏菩薩昔日所發的願,稱為本願,在經文中,有四處講明,都是要度空地獄眾生,然後證菩提,雖然地獄現在還未空,但功德已成就。

  願無古今,發願是一次,但數數成就,如今生發願出傢,生生世世也會出傢,願是一,行是多,願是埋(發願出傢是理),理隻有一個,出傢是事,事屬相,相則多。願從心發,心遍十方,願亦遍十方,心無古今,願亦無古今,願是一,從願起行,其行則多。

  如發願佈施貧窮,發願是一次,但佈施是無限次,若有一次不佈施,便是遺背本願。

  本經有三個名:1地藏本願,2地藏本行,3地藏本誓力經。

  地藏菩薩從願起行,有二,一是自利行,二是利他行。為自己求福而佈施是自利行,為一切人得福而佈施,是利他之行。

  從願起行,由行得力,如佈施一次,福力不大,佈施百千萬億次,福力則大,地藏菩薩的願是度生之願,行,是利生之行,度眾生多,神力則大,以無邊的神力,能度空地獄,能度三途的眾生,離三途苦,得人天樂,是故從願起行,由行得力,有力能滿本願。地藏菩薩發願度空地獄,不單在南閻浮提,他方世界的地獄,亦分身度空。

  經,即契經,佛說法,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根機。

  唐於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此乃人題,唐指武則天時代,三藏指經、律、論。經藏詮定學,定即心也,明心得定,律藏詮戒學,修行以戒為本,行住坐臥不可離開戒,參禪入定也不能離戒,戒是修行之根本;論藏辨別邪正,斷疑生信,論藏不是佛所說,是菩薩所造,如馬鳴菩薩造大乘起信論,龍樹菩薩造大智度論,永明壽禪師造宗鏡錄,彌勒菩薩造瑜伽師地論

  藏即藏也,經藏藏定學,律藏藏戒學,論藏藏慧學,修行不離戒定慧三無漏學,令我們不漏落生死。

  任何一位出傢人,都是持戒、修定、修慧,三學具足,即瞭生死。

  凡出傢人都稱為沙門,沙門是梵語,華語勤息。出傢人不可以懶惰,所謂睡不足、食不足、穿不足,稱為三不足,一年三百六十日都如救頭燃,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放逸即懶惰。

  勤息即‘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息心達本源,解無為法,故號為沙門。’沙門是修無為法,不是修有為法,無為法無生無滅,不落生死,有為法有生有滅,漏落生死。

  實叉稱為學,難陀稱為喜,此位尊者勤學三藏,法喜現前,故名學喜。曾先後翻譯華嚴經及地藏經。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忉利天是六欲天的第二層天,第一層是四天王天,與日月相齊,第二是忉利天,在須彌山頂,四邊各有八天,中有一天名善見天,為帝釋天王所居,合共三十三天,忉利即三十三之意,文中忉利天宮,即指帝釋天王宮殿。

  神通者,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照徹無礙,故名神通,在眼名天眼通,在耳名天耳通,在身名神足通,在意名他心通及宿命通,若煩惱盡,生死瞭,不漏落生死,名漏盡通。鬼神隻有前五通,羅漢及聖人有六通。

  佛在忉利天宮講地藏經,忉利天離人間八萬四千由旬,若無神通之眾生,不能見佛聞法,故雲忉利天宮神通品。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

  此段文是表六種成就:‘如是’表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一時’表時成就,‘佛’乃說法主,表主成就,‘在忉利天’是處所成就,‘為母說法’,大眾隨喜,是眾成就。

  ‘如是’除瞭表示信成就外,我認為另有所解,就是直指法體,不落言詮。法體乃語言所不能解說,思惟所不能及,亦不能以文字表達,所謂心行處滅,言語道斷。

  諸法的實體,無言語、文字、思惟亦不到,因此直指法體──如是──就是這樣!

  若上根利智,說‘如是’,已能直下承當,不勞多說,是故‘如是’,是指法之詞。

  母指摩耶夫人,摩耶夫人誕下太子,七日後便命終,生到忉利天。太子長大成佛後,先度父親,得三果阿那含,末後涅槃時到,往天上安居三月,為母說法,母聞法亦證阿那含果。

  在傢居士,最高隻可證到三果,若想證四果阿羅漢,惟有出傢一途。

  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

  ‘不可說不可說’即無量無數之意。

  世尊為母說法,十方諸佛及大菩薩,皆來隨喜。

  贊嘆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現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之力,調伏剛強眾生,知苦樂法。

  十方佛在凈土成佛,在凈土度眾生不難,釋迦佛在穢土的五濁惡世成佛度眾生,其困難之程度,猶如從火中求取紅蓮,是故十方諸佛都稱揚贊嘆,謂釋迦佛能於五濁惡世,以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調伏剛強眾生,令他們知生死苦,得涅槃樂。

  何謂五濁?我們現在是住在五濁惡世,應該要認識一下,若識得濁,便能離濁,若不識得濁,便永遠不能離濁。

  譬如一盆清水,可以由水面望到水底,心亦如是,若心清凈,從清凈心中,可以見到心的性,所謂明心見性,猶如從清水面見到水底。

  若水內有泥沙,水濁,不能由水面見到水底,心濁,心則不明,雲何能見心之性?

  現在心不明,性不見,皆由五濁過患,五濁者:

  劫濁── 劫即時助,又名時分,有瞭時分,便不能見性,有些人埋怨日長夜短,亦有一些人埋怨日短夜長,其實日夜何曾有長短,有瞭長短之心濁,便不能明心見性。見道者,時間空,空間亦空,是故在娑婆修行,第一條件要離時間性,用起功來,一念萬年,萬年一念,忘記早午晚,若有早午晚之時間性,便是劫濁。

  見濁── 共五見: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取見,有此五見,心濁不能見性,離此五見,心清可以見性。

  煩惱濁──眾生遇著逆境,起貪嗔癡慢疑等煩惱,煩惱覆心,不能見性,故要清除貪嗔癡等煩惱,心清,就可以明心,明心,就可以見佛道。

  眾生濁──極樂世界的眾生,同具三十二相,身黃金色,壽命無量,都是一生補處,但娑婆的眾生,有六道輪回,有瞭眾生濁,心亦濁,心濁不能見性,若能空眾生相,心即清凈。

  命濁── 從生至滅稱為命,命有長短,心有生滅,相續不斷,則必定有命,有生滅之命亦不能見性。

  在娑婆世界,要去除五濁,心才會清凈,從清凈心中見到瞭心的性,然後才知苦樂法──生死是苦諦,涅槃樂是滅諦,知苦然後斷煩惱集,慕滅則修戒定慧之道。所以娑婆的眾生,不是離五濁而成佛道,是即五濁而成佛。所謂病中有藥,藥能醫病,煩惱中有菩提,菩提終壞煩惱。

  ‘不可思議大智慧神通’者,此智慧神通,不是第六識可以思惟,更不是前五識可以議論。

  有智慧可說種種法,有神通能現種種身,以智慧神通,調伏剛強五濁惡世之眾生,舍生死苦,得涅槃樂,亦是如來出世的本懷。

  所以我們學佛,第一要瞭生死,第二要見涅槃,不要留戀生死。

  各遣侍者,問訊世尊。

  諸佛各遣侍者,問訊世尊:少病少惱否?眾生易度否?不令世尊生疲倦耶?

  是時如來含笑。

  如來微笑,笑一切眾生不是因如來而得度,眾生自性本有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能度一切苦厄,如來隻不過說法,以眾生的覺、覺眾生的迷,度眾生的迷、顯眾生的覺,令眾生自覺、自悟、自度而矣,不是如來度眾生。假若眾生自性本無功德,任如來怎樣說法,亦不能得度,所以如來含笑而不居功。

  究竟眾生自性,具有那些不可思議功德?佛當然清楚,是故如來含笑,放光表之,所謂‘眾生本具,具佛之修成,諸佛修成,成眾生之本其。’

  放百千萬億大光明雲。

  眾生自性內具有百千萬億大光明雲,不是佛獨有。

  所謂大圓滿光明雲。

  眾生功德,與佛同樣,圓滿具足戒定慧、六度萬行、法身、報身、應身,是故佛先放一切眾生圓滿具足如來智慧德相光明雲。

  大慈悲光明雲。

  即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眾生佛性內具有大慈悲功德,能與法界眾生之樂,能拔法界眾生之苦,若眾生佛性內不具有大慈悲,任如何修行,也不會有慈悲出現。猶如泥不能出火,因泥本身不具火性,石頭可以出火,因石頭有火性。

  眾生佛性內具大慈悲光明雲,不修則矣,一修行,慈悲光明顯露。

  大智慧光明雲。

  智慧對愚癡,眾生佛性內具智慧,智慧來,愚癡滅。

  大般若光明雲。

  般若能度一切法到彼岸,離般若,一切法不能到彼岸,離般若,佈施隻可得人天福,佈施不離般若──不見有能施的我相、所施的物相、受施的人相,是謂三輪體空,此佈施功德,不落人天生死,能到涅槃彼岸。又如禪定,離般若隻可得四禪八定,禪定不離般若,得首楞嚴大定。般若度一切法到彼岸,是為大般若光明雲。

  大三昧光明雲。

  三昧屬於心,修行到一心,便得三昧,所謂放光三昧、普現色身三昧、大悲三昧,都是從一心而生。例如念佛至一心,不被妄想所亂,得一心的時候,名念佛三昧;在一心之中,若修火觀,成就火三昧,修水觀,成就水三味,觀音菩薩普現色身三昧,都是從一心而有。眾生佛性內,亦其有大三昧光明雲。

  大吉祥光明雲。

  佛性不易見,見佛性最吉祥,逢兇化吉、遇災成祥、轉愚為智、聾者能聽、啞者能言、病者能愈,一切吉祥,故名大吉祥光明雲。

  大福德光明雲。

  眾生佛性內具一切福,人天的福、聲聞緣覺的福、乃至諸佛菩薩圓滿的福,眾生佛性內都具有,故名大福德光明雲。

  大功德光明雲。

  眾生佛性內具恒河沙功德,故名大功德光明雲。

  大歸依光明雲。

  眾生心性,具有一體三寶,自歸自依,所謂自歸依佛、自歸依法、自歸依僧。

  大贊嘆光明雲。

  眾生自性內,具有恒河沙稱性功德,贊莫能窮,故名大贊嘆光明雲。

  放如是等不可說光明雲已。

  世尊把眾生自性光明功德,和盤托出,以眾生自性的功德,度眾生自己的煩惱,令眾生證回自己本有功德,是為復本歸元,究竟清凈。

  又出種種微妙之音。

  眾生自性功德,在眼能見者,是百千萬億大光明雲,在耳能聽者,是種種微妙法音:

  所謂檀波羅蜜音。

  檀即佈施,有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都能度眾生由此岸,到涅槃彼岸。

  屍波羅蜜音。

  即戒波羅蜜,亦有三種: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

  羼提波羅蜜音。

  即忍辱波羅蜜,亦有三種;生忍、法忍、無生法忍(即生空,法空,空空)。

  毗離耶波羅蜜音。

  即精進波羅蜜,亦有三種;身精進、心精進(不打妄想) 、無功用道。

  禪波羅蜜音。

  分世間禪、出世間禪、出世間上上禪。

  般若波羅蜜音。

  分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三種。

  慈悲音。

  慈有三種;生緣慈、法緣慈、無緣慈。悲亦有三種;生緣悲、法緣悲、同體大悲。

  喜舍音。

  喜即隨喜他人一毫之善,舍即所修功德,全部回向法界眾生,自不享受。

  解脫音。

  解脫者,不是指沒有生死,名為解脫,而是生自在、死自在,生死來去,自由自在,是名真解脫,所謂坐微塵裡,轉大法 輪,於一毫端,現寶王剎。

  無漏音。

  所作不漏落生死,得涅槃。

  智慧音、大智慧音。

  前者是小乘智慧,後者是菩薩的智慧。

  獅子吼音、大獅子吼音。

  獅子吼指三乘佛法,大獅子吼即一乘佛法。

  雲雷音、大雲雷音。

  在娑婆世界現身說法,是為雲雷音,在華藏世界,現千丈盧舍那身,說華嚴大教,是為大雲雷音,所謂現身如雲,說法如雷。

  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

  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的天龍鬼神,見釋迦佛放光,又出種種微妙之音,知佛不久將入涅槃,故趕來見佛。

  所謂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此是欲界六天,有男女、飲食、睡眠之欲。

  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

  初禪三天,禪者,離男女、飲食、睡眠之欲,以禪悅為食。

  少光天、無朋量光天、光音天。

  二禪三天,內離覺觀,外離語言,以光明代表種種音聲。

  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

  三禪三天,禪定深入,遍身遍國土皆清凈。

  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

  四禪共有九天,此乃其中三天,三界的福以四禪天的福最廣,故名廣果天。

  無想天。

  是外道天,外道無處所可居,惟有在四禪天中,借居於無想天。

  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

  即阿那含五天,阿那含又名不來,不來人間受胞胎,在四禪天修行,直至證阿羅漢果。

  摩醯首羅天。

  又名大自在天,是四禪天王,以禪定得大自在,摩醯首羅天王,三眼八臂、騎白牛、執白拂,一念之間,能遊大千世界,能知大千世界雨滴之數。佛未出世時,自稱為眾生之父,佛出世後,把他降伏。

  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

  無色界天,此天隻有心識而無色身,故名無色界天,是三界中最高的一層天,入定八萬大劫,亦即壽命八萬劫,但一出定,即命終,隨業受報,依然輪回生死,可憐!

  一切天眾、龍眾、鬼神等眾,悉來集會。

  天眾龍眾鬼神等眾,都有神通,見佛放光,趕快來集會聞法。

  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樹神、山神、地神、川澤神、苗稼神、晝神、夜神、空神、天神、飲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來集會。

  此等神皆各有所職,如是等職事之神,皆來集會。

  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諸大鬼王。

  鬼王屬陰間,統治小鬼,令其不惱亂眾生。

  所謂惡目鬼王、啖血鬼王、啖精氣鬼王、啖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攝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愛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來集會。

  惡目鬼王,惡眼怒目對付頑皮小鬼;啖血鬼王,以血為食,專食屠房血、產婦血,有鬼王管治,隻可食血,不可傷人。

  啖精氣鬼啖食草木的精氣、人的精氣,又叫毗舍阇鬼,狀如小兒,人放逸時,小鬼乘虛食其精氣,所以有鬼王統領,不可隨便損害人。啖胎卵鬼於嬰兒十月胎出時,爭食其胞衣,亦有鬼王管治之,不可損害人。

  行病鬼王即瘟疫鬼王;攝毒鬼王者,心慈,能攝蛇毒、生金銀毒、蠱毒等一切毒。慈心鬼王常施人以樂,福利鬼王令人得福,大愛敬鬼王愛敬修行人。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不。

  文殊菩薩,帶果行因,過去已成佛,名龍種上尊王佛,現在成佛,號歡喜藏摩尼寶積佛,未來成佛,名普現如來,在娑婆世界,助釋迦佛弘化,隻現菩薩身。

  文殊,此雲妙古祥,又稱妙德,智慧第一。‘瞭瞭見佛性,猶如妙德等。’一切智慧,以見佛性的智慧最大,見佛性必定要先破無明,非大智慧不能破無明。文殊有大智慧,破眾生的無明,令眾生見佛性,故稱為一切菩薩之母。

  想見文殊菩薩,要到五臺山,文殊有言,無論誰人以至誠心朝五臺山,必定在八百裡路迎接,離去時,送行一千裡。

  佛問文殊,今日來天宮聚會者,汝知數否?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

  文殊師利智慧第一,以智慧神力,經千劫測度,也不能數盡當時到會者有多少。

  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

  佛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佛眼無一事而不知,無一事而不聞不見,五眼中,以佛眼第一,今以佛眼,猶不能盡其數。

  譬如湧泉,泉水不斷湧出,心地亦如是,念念有佛出世,念念有菩薩修行,念念有天龍鬼神發菩提心,是以數不能盡。

  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如是一切諸佛菩薩,皆是地藏菩薩度其成佛。

  地藏菩薩發願令一切眾生證入法性,見法性時,可以已成佛(不可說不可說諸佛是也),可以現在成佛(不可說不可說菩薩摩訶薩是也),亦可以當來成佛(天龍鬼神是也)。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

  修行最重要是善根,有善根得度,無善根不得度,善根成熟即悟道,所以我們要多拜佛、多誦經、要孝順父母師長,要憐愍貧苦,乃至豬狗牛羊,不打不殺不食,都是種善根。

  文殊菩薩久修善根,證到無礙智,知一切法事理性相始終本末無礙,又名如量智。

  以無礙智聽佛所說,當然會信受。

  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眾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

  小果聲聞以下,雖聞如來誠實之語,但不解為什麼地藏菩薩未成佛,可以度無量眾生已成佛、當成佛、將來成佛。縱許勉強頂受如來誠實之言,但不解其旨趣,久後未免生疑,因疑未免毀謗。

  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文殊菩薩,請世尊講說地藏菩薩,因地修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

  此乃地藏菩薩願久行長之文。

  譬如大千世界內的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每一物作一恒河,一一恒河之沙,一沙為一世界,一一世界內的塵,一塵為一劫,一一劫內所積的微塵,盡充為劫,如是無量無數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

  菩薩證到十地,便入等覺位,補處成佛,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有無量無數次之多,為眾生故,不入等覺位,所以未成佛。

  地藏菩薩一次證十地的功德已是無量,何況千倍次證十地果位的功德,可知其十地功德,比任何一位菩薩超勝。

  十地菩薩,分證佛德,佛有的功德,十地菩薩亦其有,不過如來稱為滿證,十地菩薩稱為分證,猶如十四夜的月與十五夜的月,相差不大,所謂見佛法身、得佛智慧、見同佛見、行同佛行、德同佛德;佛有慈悲喜舍,十地菩薩亦有慈悲喜舍,佛有三身四智,十地菩薩亦有三身四智,佛有五眼六通,十地菩薩亦有五眼六通,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十地菩薩亦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佛有十力、四無所畏,十地菩薩亦有十力、四無所畏。

  地藏菩薩千倍十地的功德,自不享用,隻求利益眾生,以功德來普度眾生,更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已開始度眾生,所以成就今日會眾之多。

  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

  地藏菩薩千倍十地的功德、以及普度眾生的功德,成就威神之力、誓願之力,不可思議。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贊嘆、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未來世的眾生,若有聞是菩薩的名字,無論歸依、稱名、贊嘆、瞻禮、供養,乃至塑漆形像,是人仗菩薩的功德神力,生忉利天,或為天王、或為天子、或為天女,忉利天壽盡,再生忉利天,如是一百次生忉利天,享天福,永不墮惡道。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這段文述地藏菩薩因地初發菩提心。

  佛以德立名,師子奮迅,是定。師子奮迅,全身泥塵脫離;譬如入定,卻除無知之塵,心則清凈,心清凈已,具足萬行,故名為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

  佛有三十二相,每一相有百福莊嚴,三十二相共有三千多福莊嚴,故名千福莊嚴。

  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

  有人念地獄苦,發菩提心,有念眾生苦,發菩提心,有護持正法,發菩提心,亦有見佛相好,發菩提心。此長者子,見佛相好,發菩提心,而請問佛,作何之行,修何之願,而得此相。

  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

  佛身相最好,欲得最好的身相,必須長久度脫極苦的眾生,度極苦的因,得最好的果,所謂苦因樂果。

  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

  長者子知道佛身相最好,更無有上,欲想得此相,相信度極苦的眾生,可以得最好的身相,因此發願。

  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盡即空也,有時劫,必有眾生,有眾生,必有罪苦,時劫空、則罪苦空、眾生亦空。菩薩要空時劫,度罪苦眾生。

  ‘方便’指三寶,以三寶之力,空去時劫、滅去罪苦、度盡眾生。

  ‘盡令解脫者’,時劫空、罪苦空、眾生空,名為解脫,然後菩薩才成佛道。

  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於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

  時劫未空,皆由罪苦未空,罪苦未空,皆因眾生未空,有眾生則有罪苦,有罪苦則有時劫,既然時劫、罪苦、眾生都未空,因此尚為菩薩。

  此是地藏菩薩,無始劫前第一次發宏願。

  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

  華指心華,心華有佛結跏趺坐,名為覺華,若不入定,不會知曉,若入定觀心,見心如蓮華,蓮華中有佛結跏趺坐,故雲覺華定;入瞭此定,於一切法得大自在,故雲自在王如來。

  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

  眾生壽命長,佛壽亦長,若眾生壽命短,佛壽亦短,如釋迦佛壽隻得八十歲。

  像法之中。

  有緣眾生度盡,佛便入涅槃,未度者作得度之因緣,因此,佛滅度後,有正法、像法,釋迦佛滅度後,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以小乘國傢來說,現在佛滅度後二千五百多年,以大乘法來說,佛滅度後三千餘年,是故現在是末法時候,佛法漸漸末。

  正法時代,人人修行都能證果,故名正法,像法時有修無證,末法時無修無證。

  其實法不會末,是人末,譬如福,不會無,隻是人無福而矣。我們要發心,人不末,佛法便在眼前,所以末法時代亦有人悟道,千萬不要以為現在是末法時代,便自暴自棄,應該要勇猛精進,如救頭燃,慎勿放逸,一念相應,便到彼岸,見到如來的法常住世間,所以法是不會末的。

  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衛護。其母信邪,常輕三寶,是時聖女,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全生信。

  福有三種:佈施、持戒、禪定。

  佈施享人間福,不及持戒之福,持戒生六欲天,但不及禪定福,禪定生四禪天。

  婆羅門女,宿世有佈施持戒禪定,三福具足,故雲深厚,因此人人欽仰恭敬。行住坐臥有威儀,威儀者,行如風(不左右望),住(立)如松(不左右搖擺),坐如鐘(如如不動),臥如一把弓。

  有戒則有威儀,是故諸天衛護。

  其母相信外道邪見,毀謗三寶,聖女廣設種種方法,以理勸以福引,希望母親能信仰三寶。但其母親時而相信,時而不信。

  不久命終。

  修行人最重要是今世,有一口氣存在,都要修,希望有一念心開,即可以悟道,到命終時,心已滅,再想修行要待來世,所以修行三大劫,悟在剎那間,心念念都有念,看那一念心開,便可以見性,所以未死以前,都有希望見性,都有希望修行,死瞭之後,今世的念便盡瞭。用功全靠一念,念盡,今世便沒有希望,念絕,便是來世,待來世有心念,然後才可以修行。

  魂神墮在無間地獄。

  其母命終,隨業受報,墮在地獄受苦,無有間斷,故名無間地獄;無間地獄不同阿鼻地獄。

  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必生惡趣,遂賣傢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

  婆羅門女,知道母親邪見,不信因果,一切罪之中,以不信因果的罪最大,所以死後隨業,一定墮落地獄。為瞭即時救度母親,遂賣產業,廣求香華,及種種供養之具:幢幡、寶蓋、衣服、飲食。

  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

  過去佛名為先佛。

  於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大興法界供。供養一切佛,名大興供養,以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為代表。

  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

  見佛形像在一寺中,有威德,有慈容,既端正,又莊嚴,是為端嚴畢備,聖女見瞭,倍生敬仰。

  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儻來問佛,必知處所。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

  聖女暗自思惟,佛的名叫大覺,什麼是大覺呢?

  無明夢覺,知一切法,無一法而不知,無一事而不曉,名為大覺。

  假如佛在世,便可以告知我母死後所到之處,但佛已滅度,不覺悲極而泣。

  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以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

  聖女忽聞空中有聲,願示其母之去處。

  空中無聲,能出一切聲,空即是色。

  佛雖色身滅度,但法身常住,色即是空;法身見聖女憶母,比常人加倍,故佛特來告示,空即是色。

  又眾生分內之事,即如來事,所以如來特來告示。

  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肢節皆損,左右扶持,良久方蘇,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時婆羅門女尋禮佛已,即歸其舍,以憶母故,端坐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經一日一夜。

  婆羅門女知是過去佛在空中發聲,即時作禮,舉身自撲於地,四肢及骨節皆損傷,左右侍婢扶起,良久方醒,向空中哀求,求如來速說其母去處。

  佛告聖女,供養畢後,返回舍宅,端身正坐,念佛之名號,仗佛神力,可以知道母親所生之處。

  聖女禮佛後,回傢念佛,經一日一夜,念至一心不亂,一心即定,不被妄想所亂。

  忽見自身,到一海邊,其水湧沸,多諸惡獸,盡復鐵身,飛走海上,東西馳逐,見諸男子女人,百千萬數,出沒海中,被諸惡獸,爭取食啖。

  在定中,見自己到一海邊,海水滾熱,海中有鐵身惡獸,在海上東西而飛走,見有百千萬男子女人,在海中頭出頭沒,被惡獸爭取食啖。

  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或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外出,利刃如劍,驅諸罪人,使近惡獸,復自搏攫,頭足相就,其形萬類,不敢久視。

  夜叉又名捷疾鬼,跑得很快。

  又見夜叉,其形各異,有的牛頭馬面,有的獅頭象鼻,有的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向外,利刃如劍,驅趕男女罪人,使近惡獸,又以手搏,以爪攫,把罪人頭足送入惡獸口內,其受苦之情狀,有千萬種,令人不忍久視。

  時婆羅門女,以念佛力故,自然無懼。

  聖女仗佛力而到地獄,見此情況,自然心內無有恐懼。

  有一鬼王,名目無毒。

  地獄內有一鬼王,名目無毒,無毒者,無貪嗔癡三毒;此鬼王不會貪愛一人,而減其罪,故無貪毒,不會嗔一人而故意加其罪,是為無嗔毒,不會胡亂治人以罪,是為無癡毒,故名無毒。

  稽首來迎,白聖女曰:善哉菩薩,何緣來此?

  以頭點地,稍留片刻,名曰稽首。

  時婆羅門女問鬼王曰:此是何處?無毒答曰:此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聖女問曰:我聞鐵圍之內,地獄在中,是事實不?無毒答曰:實有地獄。聖女問曰:我今雲何得到獄所?無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須業力,非此二事,終不能到。

  閻浮提南面有大小鐵圍山,兩山之中,就是地獄,鐵圍山遮瞭日月光明,所以日月光明照不到。今聖女所到之處,是大鐵圍山西面第一重海。

  聖女自憶今生未造罪,不知何緣而到此,鬼王告聖女,有威德神力的菩薩,能到地獄遊觀,或是眾生因果業力而墮地獄,非此二事,終不能到。

  聖女又問:此水何緣而乃湧沸,多諸罪人,及以惡獸?

  大傢要明白,罪人就是罪人,惡獸是我們的業,夜叉是我們的煩惱,沸水是無明火。

  無毒答曰:此是閻浮提造惡眾生,新死之者,經四十九日後,無人繼嗣,為作功德,救拔苦難,生時又無善因,當據本業所感地獄,自然先渡此海。

  無毒解釋,此等罪人,是閻浮提造罪眾生,新死亡者。

  人死未投生以前是中陰身,投生之時為後陰,現在我們的身是前陰身,來世是後陰身。中陰身壽命很短,七日一死,七七四十九日後就要投生,若在四十九日內,有人為其作功德,可以令亡者得救。功德者,無漏功德是也。供養三寶,仗三寶無漏功德,方可救拔亡者,不是拜鬼神。假如亡者四十九日內無人為其作功德,若生時有善因,如孝順父母,恭敬三寶,念佛等,可以將功減罪;若生時無善因,死後又無人作功德,當根據本業所感的地獄,先過此海。

  此海是身造罪者(殺盜淫)所到,故被惡獸食啖。

  海東十萬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

  此是口作業者所到之海,口業;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口業容易造多罪,所以其苦比前海,增加一倍。

  彼海之東,又有一海其苦復倍。

  此是意造罪者所到之海,意業起貪嗔癡,發無明,造罪更易、更多,所以其苦更重。

  三業惡因之所招感,共號業海,其處是也。

  身作業,業多猶如大海,口作業,業多猶如大海,意起業,業多猶如大海,身口意三業惡因,而感到三海之地獄,所以共名為業海。

  眾生有佛性,名為性海,迷瞭性海而有識海,從識海起煩惱,有煩惱海,煩惱作業有業海,業招苦為苦海,所謂‘苦海茫茫,無本可據。’不見瞭自己的根本,‘業海茫茫,無傢可據。’失瞭自己的老傢──涅槃;‘煩惱海茫茫,終日受苦。’

  從業海、苦海、煩惱海,會見到真如性海,從性海起修,智慧猶如大海,稱為智海,由智發願為願海,由願起行海,由行成就功德海,功德成佛,名為佛海。這是聖人向上一著的境界,凡夫不知,迷而受苦無瞭期。

  聖女又問鬼王無毒曰:地獄何在?無毒答曰:三海之內是大地獄,其數百千,各各差別,所謂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無量,次有千百,亦無量苦。

  聖女見到海,未見到地獄,故問地獄何在。

  在三海之外所見,是大海,入到海裡,是為地獄。地獄各各不同,有十八大地獄,是上品罪業所感,如殺生,上品殺罪是殺父母聖人。

  中等地獄有五百,中品罪所感,如殺罪中,以殺豬狗牛羊為中品殺罪。下等地獄有千百,由下品業所感,如殺罪中,以殺蛇蟲蟻為下品殺罪。

  聖女又問大鬼王曰:我母死來未久,不知魂神當至何趣?

  我母死後不久,不知魂神當到何處?

  鬼王問聖女曰:菩薩之母,在生習何行業?

  汝母在生,修惡行還是善行?

  聖女答曰:我母邪見,譏毀三寶,設或暫信,旋又不敬,死雖日淺,未知生處。

  我母學邪見,譏笑毀謗三寶,勸時暫信,過後又不信,今死不久,未知生到何處?

  無毒問曰:菩薩之母,姓氏何等?聖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羅門種,父號屍羅善現,母號悅帝利。

  無毒知道邪見譏毀三寶,必墮地獄,故問其父母姓氏稽查。

  無毒合掌啟菩薩曰:願聖者卻返本處,無至憂憶悲戀,悅帝利罪女,生天以來,經今三日,雲承孝順之子,為母設供修福,佈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非唯菩薩之母得脫地獄,應是無間罪人,此日悉得受樂,俱同生訖。鬼王言畢,合掌而退。

  無毒合掌歡喜,請菩薩卻回人間,不必再憂母憶母,悅帝利罪女,曾入地獄,但已生天三日,因為有孝順之女,為母設法界供,修無漏福,佈施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寺,仗三寶之力,令母罪滅福生,非但菩薩之母,此日無間罪人,同時仗佛力,一同生天。鬼王言畢,合掌而退。

  婆羅門女尋如夢歸,悟此事已,便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之前,立弘誓願。

  聖女如夢醒,悟到有漏的業故然漏落生死,有漏的福,亦漏落生死,而且有漏的福,救不瞭有漏的罪,惟有無漏的福,不漏落生死,方可救有漏的罪,無漏福不但可救一人有漏之罪,更可救大眾有漏之罪。

  今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無漏之福,不但可救其母,且普及當時地獄大眾,全體生天。

  聖女悟到,何不用三寶之福,永救地獄罪人之苦,故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塔像前,立弘誓願。

  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

  ‘盡’即空,有時劫則有罪苦,有罪苦則有眾生,時劫空,則罪苦空,眾生亦空。

  廣設方便,使令解脫。

  ‘方便’即三寶,以三寶無漏的福力,滅地獄有漏的罪,盡令地獄空、罪苦空、眾生空、時劫空、方便亦空。

  佛告文殊師利:時鬼王無毒者,當今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佛告文殊菩薩,昔日鬼王無毒者,今日忉利天宮,無量菩薩眾中,財首菩薩是,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

  佛法有七財;信、戒、多聞、舍、慧、慚、愧。以信為首,信心清凈,方能持戒,善由多聞,聞故能舍,舍則生慧,有慧才能知慚識愧,故信為財首。財首者,十信菩薩之位也。

  分身集會品第二

  人人都有身體,稱為色身,色身不可以分,法身可以分,法身清凈,猶如天上月,色身猶如水中月,天上的月映到水面,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萬江有水萬江月,是故天上的月可以分身,但水中月不可以分,

  色身是假,有生老病死,若是真的,不應有生老病死,法身無生老病死,色身有男女老幼,法身無男女老幼,是故法身是平等的,但色身不離法身。

  借色身的假,努力修行,可以見法身的真,例如色身持戒清凈,可以見自己的法身,色身入定,亦可以見自己的法身,色身念佛至一心不亂,亦可以見自己的法身,色身持咒至光明顯露,亦可以見自己的法身,見到法身後又如何?

  法身清凈,法身無相,能現一切相,法身清凈,能分無量身,如釋迦佛,能分百億身坐道場,成等正覺,所謂‘大千世界,同日出傢,百億國土,一時成佛。’

  地藏菩薩發願,以三寶之力度空地獄,令地獄的眾生,生人天路上,見佛聞法修行,受記作佛,故分無量身,到無量地獄度眾生。

  今日聞釋迦佛將入涅槃,故所有分身地藏菩薩,皆來集會,聽佛臨終咐囑,故名分身集會品。

  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

  一世界一地獄,無量世界有無量地獄,每一地獄都有分身地藏菩薩;現在所有分身地藏菩薩,從無量世界的無量地獄,俱來集到忉利天宮。

  以如來神力故。

  地藏菩薩在地獄教化眾生發菩提心,有些眾生仍留在地府,現鬼王身修行,稱為業道官。但鬼王不能上天宮,惟仗如來的神力,亦可到天宮。

  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共持香華,來供養佛。

  每一分身地藏菩薩,在各地獄中度眾生,令得解脫,每一地獄處得度的眾生,有千萬億那由他數,共持杳華,來供養佛。

  彼諸同來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地獄一日一夜,等於人間八千劫,地藏菩薩在地獄,一日三時說法,到底是否成功地把受苦的眾生,度瞭出地獄?

  我們要知道,誰造罪?是妄想、煩惱、我執造罪,佛性無妄想、煩惱、我執,所以罪是眾生造,苦亦是由眾生受,佛性無造罪,所以佛性無受苦。

  然佛性不舍眾生,眾生上天堂,佛性一同上天堂,眾生入地獄受苦,佛性亦同入地獄,但佛性不受苦,所以地獄的眾生,每一位都有佛性,地藏菩薩在地獄說法,罪業稍輕的,聞法開解,得見自己的佛性,罪滅,出地獄,業重的,因三時聽說法,種下瞭善種,種子起現行時,瞭達罪由妄想生,妄想無性,罪亦無性,一切法空,因而發菩提心。

  ‘永不退轉’者,有三不退轉:位不退轉、行不退轉、念不退轉。

  地藏菩薩說法,地獄眾生一念開解,見佛性,永遠發菩提心,菩提心不退,是為位不退轉。

  在地獄中現鬼王身,助地藏菩薩教化,是為行不退轉。

  度眾生有功德,有大力,可以破無明,撕裂無始無明,念念流入薩婆若海,是為念不退轉。

  是諸眾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願故,各獲果證。

  是諸眾生,無始劫來,流落生死,生死易入難出,生生死死,無有瞭期,在六道之中,念念受苦,暫無休息。地藏菩薩有慈悲心,發弘誓願,在地獄中每日三時說法,令一切罪苦眾生,心開意解,發菩提心,修菩提行,而各證聖果。

  既至忉利,心懷踴躍,瞻仰如來,目不暫舍。

  此等業道官來到忉利,初見如來,心懷歡喜,眼望如來,目不暫舍。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

  世尊伸金色母陀羅臂,以兜羅綿手,摩百千萬億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

  佛法不可思議,佛有聖如意通轉變自在力,能一手摩百千萬億分身地藏菩薩頂。

  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伏,舍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

  梵網經雲:‘吾今來此世界八千返。’釋迦佛在此世界往來瞭八千次,度剛強的眾生,令妄想心調伏,舍邪見,歸三寶正見,十分之中已度瞭八九分,還有一二分的眾生,雖然已種善根,但惡業習氣尚在,是以今次成佛,亦分身千百億,廣設善巧方便,度此餘下二分的惡習眾生。

  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

  有利根者,如舍利弗、目犍連等五百羅漢,一聞即悟。

  阿那律尊者,過去世曾供養辟支佛,感到九十億劫,天上人間享福的善果,世尊勤勸之下,得天眼通,是為或有善果,勤勸成就。

  又五百羅漢中,有一位周利槃達沙,性愚魯,五百羅漢教他念半句偈,他記得前半句,忘瞭後半句,或是記得瞭後半句,忘瞭前半句,後來世尊教他一面掃地,一面念‘掃帚、掃帚’,三年後,把心內的塵勞煩惱掃去,證阿羅漢果,是為或有暗鈍,久化方歸。

  ‘或有業重,不生敬仰’者,如提婆達多,想殺佛,因而生墮地獄。所以修行人最怕業重,業重之輩,欲潔反穢,欲升反墜,假若修行,諸多阻礙,魔障重重,唯要先行懺悔,懺悔清凈,方可用功,慎勿作業啊!

  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於人,悉皆度脫,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王身,或現居士身,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或現官屬身,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獨現其前。

  眾生各各根機不同,所以佛要分身度脫他們,或現男身、或現女身、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都是以同類身度同類眾。

  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於人,與人結緣。

  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王身,以十善之法 輪度眾生,或現居士身、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或現官屬身、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以度有緣眾生,世尊不是單現佛身度眾生的。

  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官殷勤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佛語地藏菩薩:‘我於多劫,修種種苦行,舍頭目髓腦、國城妻子,為眾生故,求無上道,乃至成佛,現種種身,說種種法,以無數方便,度脫如是剛強罪苦眾生,尚有未及調伏者,雖有善根,仍然起惑作業,倘其隨業受報,墮大惡處受大苦時,你當憶念今日,我在忉利天宮,殷殷勤勤,將如來所未度者,付囑於你,莫令墮惡趣,直至彌勒出世,遇佛受記。’

  世尊滅度後,經五十億七千六百萬年(兜率天壽四千歲),然後彌勒下生,彌勒成佛時,即作是念;是諸眾生,皆於佛法中種諸善根,釋迦牟尼佛,遣來付我,我今受之,善哉釋迦牟尼佛,能善教化如是等眾生,來至我所。如是三贊釋迦牟尼佛已,為眾說四諦,第一會說法,九十六億人(曾於釋迦佛法中受五戒者)得阿羅漢果,第二會說法,九十四億人(曾於釋迦佛法中受三皈依者)得阿羅漢果,第三會,九十二億人(曾於釋迦佛法中,一稱南無佛者)得阿羅漢果。

  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涕淚哀戀。

  地藏菩薩久證法身,法身是一,一能無量,無量分身從一身而生。今地藏菩薩蒙佛摩頂安慰之後,即合無量身而為一身,共復本來之形,涕淚哀戀,何故悲哀流淚呢?

  悲眾生難度、悲地獄難空、悲如來不久入滅,悲度生任重,是故流淚。

  白其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憶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

  地藏菩薩白佛言;我從久遠劫以來,蒙佛接引,把佛的功德傳給我,使我獲如來不可思議神力,及大智慧力,有神力,可化身百千萬億,到百千萬億世界,一世界一地藏,每一地藏,又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都有如來的智慧,以智慧說法,度百千萬億人,令舍邪見,歸於三寶,藉三寶的慈航,乘神通智慧風,破煩惱浪,出生死海,到涅槃彼岸。

  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發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如是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

  三寶無漏的功德,能滅有漏的煩惱業障,度有漏的眾生。隻要眾生在三寶中種善根,無論是念佛的善根、持戒的善根、或是禪定的善根,乃至一毛之輕、一渧之細、一沙之小、一塵之微、或小如七分之一條毛發,善根雖小,地藏菩薩亦會漸漸把眾生的善根栽培,使離生死苦,得涅槃大利。

  ‘唯願世尊滅度之後,不必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如是三白佛言:‘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

  爾時佛贊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地藏菩薩,一肩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