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十疑論講記之二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凈土十疑論講記 作者: 智海法師2022-08-28

  問:諸法體空,本來無生,平等寂滅。今乃舍此,求彼生西方彌陀凈土,豈不乖理哉?又經雲:“若求凈土,先凈其心,心凈故即佛土凈。”此雲何通?

  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追求無生,一個是追求生。在智慧上呢,是要追求無生的智慧。在西方凈土法門呢,追求這種往生的效果。這兩種究竟是否矛盾呢?所以這個道理大傢要知道,這個問題的核心也就是這樣。西方極樂世界要求往生,但般若法門稱為無生。這兩者怎麼來溝通?怎麼來圓融?所以說諸法體空,本來無生,平等寂滅。世間上一些世間法,出世間法,萬法的本體是沒有自性的,那叫空。本來無生,一切的生滅現象都是透過這種生相的本身。他的本身是從現象,透過這些現象來回歸到諸法無生無滅的真實狀況上來,世間上萬相生滅都是假相。生非真生,滅非真滅,生滅都是假相。本體是不生不滅的涅槃妙理,這是平等的。在於我們每一個眾生,我們的真心都是平等的,沒有煩惱的,這是平等的。所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就是建立在這樣的涅槃本利上,人我共有的真心上。這是平等沒有煩惱的,平等就是沒有差別。在這些中建立,諸法的共性當中來建立平等相。

  寂滅呢,平等是平等相,滅是沒有煩惱相。心法,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這種平等的,沒有差別。你要從差別當中要透過差別來看這種無差別,那就是智慧。世出世間法,都是沒有自體的,沒有自性的。煩惱是假的,虛妄煩惱相。本來沒有煩惱,本來三明六通十八神變一切具足。佛法的功德不從外來,這是講理性上。般若智慧上就要講這層道理。我們今天把無生法理舍棄瞭,要求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和無生法理的道理不是違背瞭嗎?“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事實和我們般若無生的法理有矛盾,不融通。”這是一個懷疑。下面進一步又從經上所說,“若求凈土,先凈其心,心凈故即佛土凈。”隨其心凈則佛土凈,是從我們真心當中的功德,顯現的程度不同,有差別。心凈則國土凈,在娑婆世界我們心凈瞭就行瞭,為什麼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疑問就在這裡。

  答:釋有二義,一者總答,二者別答。總答者,汝若言求生西方彌陀凈土,則是舍此求彼,不中理者。汝執住此,不求西方,則是舍彼著此,此還成病,不中理也。又轉計雲,我亦不求生彼,亦不求生此者,則斷滅見。

  解釋起來有兩個方面的道理。一個是總答,一個是別答。這是總的回答。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從這裡求生到那裡,這不符合中道實相道理。中道是不生不滅你認為不符合這種道理,反過來問你自己,你執著於這裡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同樣犯一種過錯。所以說這也是舍棄這裡而執著那裡,這也是一種執著,它的毛病是一樣的,就像你指責別人求生西方不合道理一樣。你本身不求生西方,你執著於這裡而舍棄那裡,你照樣不合道理,所以用反問這種方法把對方的問題解決瞭。我們現在有很多眾生有很多問題,而他問的本身就是有毛病的。世間上這些人,說你長一米七五,你為什麼不長一米八五呢?如果你真的長到一米八五瞭,他說你為什麼長這麼高呢。不管你怎麼表現他都有話說,你說這個問題是不是問題,就不是問題。所以問的人沒有智慧,不管你怎麼樣,他都有話說,世間上就是這樣。

  你要關起門來修行,別人有恭敬心,有修行心態,人傢能贊嘆。但是在他來說,他不修行他就有話說瞭,他說這個人整天不和大眾接近,關起門來怎麼度眾生。等你真正打開門出來瞭,他說這個和尚整天在外面,不在屋裡修行。這個人其實沒有道理,要防備這樣的人,怎麼防備呢,我們現在不要上當。他今天跑來說,師父,別人說我瞭。別人說就說嘛,他有嘴巴他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你還能管得著嗎?我們隻能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管別人的嘴巴,他說就讓他說嘛,你自己不聽嘛。學習佛法的人要掌握這一點,要不然張三說一句你煩惱三年,你傢裡人批評你一下,你煩惱十年。那你一生在煩惱過程中就上當瞭,世間上人你叫他怎麼不說呢?做好做壞都有人說。所以不要上當,隻要問他就行瞭。他問你為什麼要出傢?你反過來問他,你為什麼要學佛呢?讓他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智者大師就有這樣的智慧。反過來一問,這是總答。你責備人傢,你責備的本身就是有問題的。你說人傢執著於西方極樂世界而舍離於娑婆世界,你照樣有執著。你執著於娑婆世界而舍棄西方極樂世界照樣是有毛病嘛。你要說不執著,你也不執著於這裡。如果人傢批評瞭他,他知道自己的毛病瞭,他自己進一步作這樣的分辯。他給自己辯解,我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不求生娑婆世界。他這樣說。這樣說是犯一種什麼過錯呢?是斷滅見,你信的道理在哪兒嘛。菩薩法心不要做這種斷滅見。下面舉金剛經的道理。

  故金剛般若經雲:“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菩提者,說諸法斷滅相。莫作是念,何以故?發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這裡引用的不是原文,現在流通《金剛經》的原文是這樣的:“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說諸法斷滅相。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須菩提就回答佛有三十二相,佛就進一步問他:“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轉輪聖王也有三十二相。你看見轉輪聖王就是看見諸佛瞭嗎?轉輪聖王和佛還有差別。須菩提經過釋迦佛這樣一問知道自己回答錯瞭。假如我理解,從我理解佛所說的道理來說不應該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世人信邪道,不能見如來。”金剛經上非常出名的話,不應該以三十二相觀如來。釋迦佛又從反面來問,要得到究竟的無上正等正覺,如果做這樣的念頭好不好呢?你不要做這樣的念頭。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菩提者,說諸法斷滅相。如果你做這樣的念頭,如來不以具足相,這是墮於斷滅相當中。哪一個佛不具備無量無邊的相好功德莊嚴呢?所以三劫修佛慧,百劫種相好,每一尊佛都是相貌莊嚴,智慧圓滿。如果他不具足無量無邊的相好莊嚴,他得到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要說諸法斷滅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不說斷滅相,對於諸法是不說斷滅相的。眾生就開始發生疑問瞭,到底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還是不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呢?如果不懂,你的心難免陷入兩端。我們眾生的毛病反正有所執著,不執著惡就執著善,不執著善就執著其他的,反正手裡要拿一樣東西。你叫他把惡的習氣毛病丟掉,照樣以執著心來行善,那就沒有智慧。要有智慧,連行善的心也要空掉。什麼叫空呢?“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通過這些相狀你才能見到如來的本身,法身如來才能見到,能見空。所以這裡是說的兩個層面的問題。一個是真諦,要空,一空一切空,一個屬地,一有一切有。當你得瞭道之後,說有說空都不對,一出口就錯。但是得瞭道的人,隨便你左說右說都是理,說一說空都可以,而這僅僅一種方便,是一種方法。要讓人慧見自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說空說有都是語言上的方便之道。真理本身是無言的,隻能默而視之,以無言來說不二。但這種無言好多人就不知道,那還是要說,所以從無說當中起說就是方便說,這層意思有點深奧。你從兩個方面去領會它。不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要即相離相。要知道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自性主宰,要領悟這種空慧。空與世俗一體兩面。而世俗諦上呢,要建立一切相狀,所有的相都要建立起來。如果不建立起來,眾生從什麼地方得到真諦呢?所以這兩個方面一空一有,一真一俗要圓融具備。不要說斷滅相,你要完全住於空,就是斷滅空,是頑空。你要完全住於這些相而沒有空慧,那就是執著。所以說不要住於執著當中,也不要住於頑空當中。

  這一段的道理說真俗諦要圓融,指出上面問的問題就隻得瞭一面。得瞭道理,真空這一面,而脫離瞭世俗諦,俗諦沒有,實際上就住於頑空當中。道理上得到瞭,但實相上呢,就欠缺瞭——得理而失事,事相上的功夫沒有得到。這是從總的來回答這一個問題的過失所在。得瞭空住於頑空,而不有世俗諦的建立,落於頑空當中不圓融。下面是別答。

  二別答者,夫不生不滅者,於生緣中,諸法和合,不守自性。求於生體,亦不可得此生。生時無所從來,故名不生。不滅者,諸法散時,不守自性,言我散滅。此散滅時,去無所至,故言不滅。非謂因緣生外,別有不生不滅。亦非不求生凈土,喚作無生。

  所以說這種別答呢,就是把前面中道實相的道理,不住於頑空,這種無生的道理,涅槃妙理該怎麼樣領會呢?你要不把不生不滅的道理領會,無生的道理你就不明瞭。進一步剖析什麼叫不生不滅。

  夫不生不滅者就是在解釋不生不滅瞭。專講不生,所有說的這種不生是指生從因緣條件而有,諸多因緣條件和在一起就好像有生的現象。本來沒有這個房子,但我們把一柱頭一個瓦片,一個空間如是組合起來就是一間房子瞭。本來沒有這種東西,由這些條件聚合在一起,就顯現出這個房子的假相。僅是名言上的,概念上的房子,其實這個房子沒有實體。石頭還是石頭,木頭還是木頭。還剩什麼?沒有瞭。世間上任何現象都是這樣的,現象是一種假相而不是真相,從諸多因緣條件當中和合而成的,僅是名言上的一種有,在真實層面上是不存在的。是我們分別計較來的,沒有分別計較就沒有這種東西。我們要透過這些現象來認識到現象當中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自體,沒有堅守的自性,沒有自性可得,沒有主宰體可得,沒有永遠不變的主體存在。我們要找到從本體上找到有現象上的本體,找不到的,都是一些因緣條件湊和到一起的。因緣條件不具備瞭,這種現象照樣又不存在瞭。就像你傢裡有一個男人,有一個女人,鉆到一起叫婚姻,叫傢庭。當男人女人分離後就沒有傢庭瞭,沒有一個不變的自體。所以無所從來,從哪裡來呢?不即不離。你執著哪一端都不對,當你有執著就完瞭,你就栽進去瞭,難免就不圓滿。所以諸多條件的組合,如要有琴要有手,還要有手的拔動,才有音樂。這種種的條件滿足瞭才行,它究竟是從哪兒來呢?離不開這些相,是諸緣和合而來,無所從來,不明不生。

  所以這個生,這個現象生生滅滅,無從來,無所從去,叫不生。有沒有堅守一個自性呢?沒有。沒有一個我體變幻,本來就沒有我,當他幻滅的時候,不知道他到瞭何處。你到哪裡呢?所以說不知道他到瞭什麼地方。來無從來,去無所去——這叫不滅。這裡面給我們指出瞭兩個道理,不生不滅就在生滅當中,不離開這些生滅現象。生滅是指現象,是從道理上來說的,事理要圓融結合在一起。我們凈土法門的宗旨以往生來證無生,以有念達於無念,這是凈土法門的殊勝。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無生。當如是念佛的時候,自心念佛,自心是佛。佛心就是佛土,心土不二,成就西方極樂世界。你說往生瞭呢?我們這種生死大事就在過程當中解決瞭,是“以往生契證無生,有念契於無念”。這是凈土法門的殊勝。

  你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不能達到無生法忍。我們現在的眾生智慧不具足,往生是一種方便,以往生作為增上的條件,我們要開悟無生法忍就容易多瞭。事相上有一個往生,道理上說沒有往生的本體。《凈土生無生論》,講得非常好,也是修學凈土宗很有必要修學的論典。《往生論》和《十疑論》,這些論典都是學習凈土宗必不可少的,應該去學。《凈土生無生論》把事相和道理說得非常圓滿,就像心經上所說的色不空,空不色。事理要圓融,不圓融這個道理就講得不圓滿瞭。我們今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生達到無生,這樣一個善巧。

  為此中論偈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

  因緣所生法,就是由各種條件組合起來的。這個講法是真實的存在,他的存在沒有自性。我說即是空,他沒有這種自性本體存在。不要墮於這種斷滅見,雖說是空,確實有這種現象產生,沒有這種現象就落於斷滅空。不要爭議這種自性,本來沒有一個我,你計較有一個我,你的計較就是多餘的東西。沒有我,你偏要計較有一個我,那是多出來的東西,不能多一點點。同樣也不能少一點點,雖然說沒有我,但是因緣條件合攏就有這種現象。你不能把這種現象吹滅瞭,這叫損減世俗諦。不該減的你減掉瞭,不能少一點點。執著不能多一點點,事相法理不能少一點點。要不多不少,剛好如此,那叫中道。這個道理非常深,也許你聽不懂,你隻要聽一遍就是一種薰修。在世俗上一定有這種現象,不要把現象滅掉瞭。苦沒有真真實實存在,就像你做夢一樣,你知道夢不是真實的,但在夢中你照樣有苦樂生起來。你要不醒過來,在夢中火一燒,身體真的會痛。世間上夢中的快樂,你夢見你在喝酒,那就好像真真實實的歡樂境相出現。這種世俗假相我們不能斷滅掉瞭,不離於空也不離於假這就是中道。

  又雲:“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

  這是開悟無生法忍的思維方法,修行方法。簡單說,自己不能把自己生出來,要從因緣當中生。連自己都沒有這種體,萬法都是因緣,都沒有自體,還有他體嗎?他體和自體是相對應的。連自生都不可能,我們怎麼能從他生呢?也不從他生。這所有的東西,這些因緣條件組合起來,每一個因緣條件都沒有自性,都不是真實的。沒有共因,你說沒有共因是不是無因生呢?把世間上種種的執著無明斷掉,你要把這些執著斷掉瞭之後,是故知無生。這種方法在禪宗就演變為那些祖師禪,要把你的分別心全部斷掉。言語文字不是真理本身,一切分別都不離於言語概念。但言語不是真理本身,所以禪宗就是不給你答案,當你把所有的執著全部除掉瞭,那種境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世間上的一切執著怎麼說都不行,怎麼去分別都不行,就是要把你的分別心給你斷掉,那就是禪宗的修行方法,說什麼都不對。六祖就說:“我有一物,無形無相。不能喚作一種東西,你說是什麼?”這就把人難住瞭,又不能叫一種東西,但有這樣一種東西,你怎麼叫他呢?神慧就給他說:“佛性。”六祖就呵斥他,“剛給你說無形無相,沒有名字。你馬上叫佛性,就打你。你不能去分別。”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那不是語言能到達的境界,離開一切語言概念,離開一切心相分別。所教給你的是這種方法,你依這種方法去修,修到那個境界當然你就知道瞭,現在隻能給你指一條道路,這種境界是無法言傳的。這種佛法非常奧妙,這是講這種無生。

  又維摩經雲:“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凈土教化諸群生。”

  所以《維摩詰經》要給我們講,西方極樂世界也是空,乃至藥師佛琉璃凈土也空,所以佛空,佛土空,眾生也空。都是沒有自性的,都是沒有自體的,所以這叫空。而常修凈土,雖然說空,但我們還不住於頑空當中。諸佛從空大做夢中佛事,大建夢幻道場,來度化如夢如幻的眾生。還要做噢,你不做就墮於頑空當中。阿彌陀佛在因地當中能覺悟諸法空相,來建立世俗諦,來建立四十八大願。所以他這種有,“有非自有,有從空來,空有不二”。整個西方極樂世界是清凈微妙的法性世界,是非空非有。這種世界是事理圓融結合起來的,教化於這些眾生。雖然自己常修凈土,常教化眾生,但是他自己一點執著都沒有。現在宛然有一個西方極樂世界,度化瞭無量無邊的眾生,但阿彌陀佛不這樣想。《金剛經》上所說的,我們說諸佛度眾生,誰說諸佛度眾生者即是謗佛,他度不度呢?他度而不度,他自身沒有執著,隨時隨地都有空慧現前,一點自性都沒有。不增加一點東西。雖然不增加這些執著,但常常修凈土,常常度化眾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見瞭就做,做瞭就放下”,這句話非常明白清晰。你要怎麼講太高深,但這句話見瞭就做,做瞭就放下你一聽就明白。你不要做瞭之後,你老是執著你看我今天做瞭多少瞭,我今天做瞭什麼。當你一執著你與真修行就背道而馳瞭,做就要放下。放下瞭不是什麼都不做,還比別人更勤快地去做,就是這麼一種圓融。《四十二章經》上說的:“言無言言,修無修修,證無證證”,說的就是這種境界。所以要用心去體會。

  又雲:“譬如有人,造立宮室。若依空地,隨意無礙。若依虛空,終不能成。”

  假如有人想造房子,如果在地上的空曠之處,他來蓋這個房子,他就可以沒有其他的障礙,隨自己的意思把房子蓋起來,他這樣可以蓋。但如果說蓋房子的人不在地上蓋,在虛空當中你看你能不能蓋起來?為什麼?他沒有基礎,空中你能建立樓閣嗎?很艱難,地上空曠處有生根的地方。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要勤修戒定慧,度化一切眾生。世界上是萬善齊修,但自己一點都不執著,就像地上的虛空沒有障礙。當你一執著就有障礙,他能把功德法建立起來嗎?所以我們要能學習這種智慧。給我們說諸佛講法的時候就有這種訣竅。天臺宗以前有行步說和圓融說,行步說是一個一個的分開解釋,圓融說呢,是把分開來的這些完全統一起來,總結起來說。所以行步說法和圓融說法要結合起來,也就是這種真諦和俗諦要結合起來。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世間上的這些善惡你說“不可說不可說,無有善無有惡。”眾生沒有這些善惡的名相,你叫他啥?他抓不到。什麼都空,西方極樂世界也空,根本沒有西方極樂世界,那抓什麼?眾生抓不到,自己又不能契證無生的智慧,當他沒有這種智慧,你總要有方便來接迎他。當他想抓一樣東西而徹底抓不到,長此以往,這個人就喪失信心瞭。面對這些有執著的眾生,一時半會兒他還去除不瞭執著,怎麼辦?要執著可以,你執著善比你執著惡好,一步一步叫你放下。

  諸佛說法,常依二諦,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

  世間上的善人君子先行善法,他把不好的執著去除瞭,現在智慧的執著生起來瞭,善法的執著生起來瞭,我們再用智慧來除去行善的執著,一步一步這種執著減少,最後無執著,這就有方便,慢慢地引導他。你要沒有引導的次序,你要他一步登天,他辦不到。所以要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拿我們現在來說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諸法實相,不壞阿彌陀佛的萬德名號,不壞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安養國土的名號來救度眾生,整個西方極樂世界,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想開悟諸法實相那是很平常的事情,是一定能達到開悟的事情。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等於給你成佛下瞭保險,是沒有疑問的。這叫不壞諸法假名,而說諸法實相。我們說要持戒,戒就是諸法實相。如果不持戒,你這種諸法實相從哪裡產生呢?戒律是諸法實相的一種表現,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諸法實相的一種體現。所以不壞假名而說諸法實相。阿彌陀佛就是這樣的來建立功德名號,用這樣的功德名號把眾生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來成就諸法實相的智慧。

  智者熾然求生凈土,智者熾然求生凈土,達生體不可得,即是真無生。此謂心凈故,即佛土凈。

  就說有智慧的人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求生凈土心要發得非常猛烈。以這樣的勇猛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有這種清凈的環境,聽經聞法。我們想達到這種無生法忍,達生體不可得,即是真無生,見佛聞法,這個時候就能知道諸法無生的道理。這才是真正的心凈則佛土凈,我們以佛的清凈功德名號,而亂心不得。是心念佛,是心做佛,他就是這樣的。我們今天念佛成佛,一成佛瞭心就清凈下來瞭,隨其心凈則國土凈。真正的常寂光凈土我們都能圓正無疑,就是這樣的道理,這個才是真正的精進故佛土凈,事理結合得非常圓融。

  愚者為生所縛,聞生即作生解,聞無生即作無生解。

  一聽諸佛說身,他執著是真身,不知道諸佛是方便安立。所以我們現在我們要不離於經句,不依於經句,非即非離才能達到這樣。要不你就死於句下,執著於佛的這句話,拿這句經句來批駁其他的佛法,往往說什麼你執著什麼,不是去除執著心,而是增長執著心。當你有這種執著心瞭就與佛法背道而馳。佛法的方法是什麼?知法如筏者,就是所說的一切佛法,像過河的船,是方便渡我們過河。諸佛所說的文字上所安立的僅僅是工具而已,去除我們的執著心。連佛法都不能執著,要以無執著心來修行佛法。而無執著怎麼修行呢?用這個法來對治,對治掉瞭不執著。你說你眼睛裡面,進去一個石頭,固然眼睛裡不舒服。假如眼睛裡要進瞭金子,照樣不舒服。佛法你都不要執著,僅是為度化我們的煩惱心。你不執著的當下就是,我們修行的過程中,勤修一切法,不執自己所得的功德。回向於大圓滿的菩提覺心,回向於一切眾生。以念念不執著心而勤修萬善,念念沒有一點執著,這樣的當下修行就是佛陀的一種智慧。你不要說什麼你就抱著什麼。以前有一個善知識,禪宗的一個大德,他的徒弟問他什麼是佛法,他就教他,即心即佛。最後他的師父想考驗他,就派瞭他一個師弟去考驗他。他說師兄,現在師父不說即心即佛的道理瞭,現在師父說非心非佛的道理瞭。他聽瞭說:“這個老漢盡搞這些來騙人。”他這個師弟回去告訴老師,師父說這個人成熟瞭,不管老師怎麼說,他知道都是一種方便說,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沒什麼區別。

  你不要在言語上去執著。學佛的人要知道要跳出來。不是不依經句,要依經而修,時時刻刻要知道跳出來。要不知道跳出來就死在言句之下,佛法非常微妙,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一切語言又可以作為一種工具,隻要你懂瞭就是妙說。如果左說右說你都不通,那不如不說。所以愚癡者就把生的道理執著起來。聽聞無生的道理就執著無生的道理,不能把生與無生圓融起來。無生者即是生。把這兩個要圓融起來。當你不能圓融的時候就如下面所說的:

  不知生者即是無生,無生即是生,不達此理,橫相是非。瞠他求生凈土,幾許誤哉。此則是謗法罪人,邪見外道也。

  執著這一邊來誹謗那一邊,就會造成謗法之罪。今天修密宗也好,修天臺華嚴也好,都是圓融的。你不要以這個批駁那個,不要執著這個,放棄那個。這個時間要能圓融這些道理,如果不達此理,你批評我,我批評你,還怪人傢求生凈土。你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不知道無生的道理他還去批評人傢。你已經錯誤多少瞭,這是謗法罪,邪見外道。這就是批評事理不圓融。諸佛所說的法,經常是用世間上的語言文字來講說真諦和俗諦的道理。語言文字本身不是真俗諦的本身,還有距離。語言文字僅是一種符號,一種工具。我們要契證於內心,要把語言上的意思得到瞭,言語上不要太執著。你要執著往往自己智慧生不起來,那就不是真實的智慧瞭。從真諦和俗諦的道理中,來圓融,透露出諸法實相的道理。有智慧的人呢,精進,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從而能迅速地達到生與無生的道理,能瞭諸法無生的這種智慧,叫無生法忍。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迅速地聽經聞法能開悟。無生法忍他能迅速地證得,這是最快最真實的無生法忍的道理,真正的無生,也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心清凈則佛土凈。愚蠢的人往往被這些語言概念束縛住瞭,把生活和學習佛法分開瞭,不知道整個西方極樂世界就諸法實相的清凈體現瞭,要明白這種道理。專門解釋諸法自性本空無生的道理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圓融的,不矛盾的。

  問:十方諸佛,一切凈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凈土。今乃偏求一佛凈土,與平等性乖。雲何生凈土?

  這是從理性上來懷疑,不懂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清凈智慧來建立這樣的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說道理上明白不瞭,諸法的智慧明白不瞭,有這樣的懷疑。說什麼呢?他問十方諸佛和一切凈土的法性是平等的。功德呢,也是一樣的。就像我們平時所說諸佛是大覺悟心,清凈心,由他們的清凈心而成就凈土,是圓融不二的。法性呢,是平等的。功德也是一樣的,不即不離的。修行人呢,應該念一切功德,往生一切凈土。平時所說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法門無量誓願學。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諸法,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賢聖僧。這是從理性上來說,應該是這樣,修行人就應該有這樣的胸襟。今天從實相上來說,現在呢,專門念阿彌陀佛,專門修凈土法門,專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好象很偏激,與這種平等法性好象是相違背的,怎麼樣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呢?其心不圓融,所以這個道理的疑問在這裡,也是在理性上沒有通透。得瞭理瞭,又得事。從第一個疑問和第二個都是這個道理。由於在一個方面通透不過,其他方便相應就會出現這些疑問瞭。我們現在所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兩者是圓融的,的確一切諸佛和一切凈土他們是平等的。

  答:一切諸佛土,實皆平等。但眾生根鈍,濁亂者多,若不專系一心一境,三昧難成。專念阿彌陀佛,即是一相三昧。以心專至,得生彼國。

  你要他所有的法門都修起來是沒有功效的。我們都學,學過去學過來,你一輩子有多少光陰呢,什麼都沒學成的時候,一口氣不來的時候死掉瞭,這是一種遺憾。就像進入寶庫中不知道拿哪一種,這樣也好,地樣也好,沒有一樣不好的。佛法當中就是沒有一樣不好的,都好,我都想拿到,但你怎麼拿呢?你究竟拿不完。怎麼辦?所以這裡要講智慧,你不要把心看花瞭。到最後進入寶山空手而回,問你為什麼沒拿上呢。我不知道拿哪一樣好,這就是愚癡者。經上專門打一種比方,一個口渴的人,口渴瞭他跑到江邊上去,一看那麼多水他嚇壞瞭。他說:“我怎麼把這一江水都喝進去呢?”你能止渴就行瞭,你還想把一江水都喝進去,你的肚子能裝得下嗎?隻要能把自己的生死煩惱對治,就解決問題瞭嘛。你還貪什麼呢?都是這一個道理,為瞭對治自己的執著,你有什麼執著你就選擇什麼方法來對治。你沒有病你還吃藥做什麼?沒有病的人他也要來吃藥,他覺得吃藥好玩。沒有這種愚癡的人,所以我們不要學這種愚癡的人,眾生的根基非常愚鈍。由於執著,由於煩惱而引起我們自己內心渾濁,內心散亂。所以說處於煩惱渾濁當中的眾生還有很多。我們修行呢,如果我們專門一一修行難成就。所以修行過程當中,要置心一處,無事不辦。

  我們凈土法門當中講的都是要專心一意,系念於一心。我們一心一意地念阿彌陀佛,以阿彌陀佛萬德名號為修行的法緣,自心一處。當我們精進地念佛的進修,定力就形成瞭。長此以往我們就形成瞭習慣,那種就具備高能量,你才能斷除煩惱。所以打敵人你要讓敵人到處亂跑,你就抓不到。所以戒定慧三學,經律論三藏十二部經典,好象把賊抓住瞭。定呢,就好象我們把抓住的賊捆起來瞭。慧相當於智慧的刀把賊的性命瞭結瞭,說的就是修行的過程。我們守戒,在守戒的過程當中,我們就把犯戒的煩惱,導致我們流落生死的敵人抓住瞭。在守戒的過程當中,你就能抓住這些煩惱,要用繩把它捆起來。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知道自己問題出現在什麼地方,當你把錯誤見解,虛妄的分別,堅固的執著你弄懂瞭,你要把根本的問題解決瞭。把錯誤的知見一對治瞭,煩惱自然對治。虛妄分別自然對治,生死境界自然解決,就是這種境界。你要把它捆起來,要不沒有辦法把敵人消滅,這種比喻非常現實。

  如果我們不能專心念阿彌陀佛,沒有這種三昧能力,沒有這種定力,臨終你其心不定,往生就非常艱難,乃至是不可能的。你怎麼往生呢,我們今天所說的信心能往生,願心能往生,生瞭這樣的信念之心你才能往生。你的心不能置心於一處,你想往生是很艱難的。平時最低限度都要求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你一心一意修行瞭,定力就很容易成就。現實一個煩惱起來瞭,就用阿彌陀佛的名號去對治他。當阿彌陀佛的萬德名號一念,煩惱起來都被對治瞭。當其他的煩惱都不再生起來,這種三昧自然成就瞭,專念阿彌陀佛是一相三昧。在自我的修行過程當中,選擇好自己的法門,一旦選擇好後就一門深入。這是修行的決巧。世間上沒有定心的人,沒有一樣能搞成功的。所以修行要選擇好法門,要選擇好這種法門來對治自己的執著,一門深入。一門通就門門通。根本的地方一開悟瞭,其他的地方就開悟瞭,用這種心專心致志得生西方極樂世界。

  如隨願往生經雲,普廣菩薩問佛:“十方悉有凈土,世尊何故偏贊西方彌陀凈土,專遣往生?”

  隨願往生經上說的,普廣菩薩問佛,十方世界的凈土很多,為什麼世尊你老人傢隻稱贊西方極樂世界呢?釋迦牟尼佛回答普廣菩薩,

  佛告普廣:“閻浮提眾生,心多濁亂,為此偏贊西方一佛凈土。使諸眾生,專心一境,即易得往生。若總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寬,則心散慢,三昧難成,故不得往生。

  所以說釋迦牟尼佛特別稱贊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尊佛,以及安養國土,是為瞭讓這些渾濁雜亂心的眾生能專心在一個境界上。這樣修行比較容易能成就。這樣往生之後就能究竟成辦瞭。如果要讓眾生念所有一切佛,這個境界太寬,眾生心一分散之後定力很難形成,三昧很難成就。如果三昧不成就就很難往生瞭,體現無量壽經,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所以今天念佛的人三心二意的念就不能成功。勇猛心你要專心在一個地方,如果你的心分散到很多地方,你的心一分散力量就不具足瞭。

  “又求一佛功德,與一切佛功德無異,以同一佛法性故。為此念阿彌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凈土,即生一切凈土。”

  到底一切佛和一尊佛有什麼區別?沒有什麼區別。成佛瞭都能覺悟自己的真心,而真心是沒有界線的。三世諸佛同一法身體,這是一樣的。三世諸佛同一法身立體,我們求一個佛和求一切佛的功德是沒有差別的。諸佛是同一法身,平等不二不別,沒有人我可分的。一個真理,沒有二理,真理就是這樣的。為此念阿彌陀佛,即念一切佛。阿彌陀佛是什麼?無邊光佛,無量光佛……十二個名號就把阿彌陀佛那種名號的功德內涵給我們揭示出來瞭。他就是無量佛,一佛即是無量佛,專念阿彌陀佛就相當於念一切佛。生西方極樂世界就相當於生一切凈土,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念念之間能往生諸佛十方國土境界。供養諸佛沒有障礙,就能得到一切諸佛的境界。我們今天道理上你在事情上你要圓融,事情上不圓融的時候,你想什麼都得到。

  以前講一個公案故事,一個女人想嫁張傢郎,張傢郎生得漂亮,李傢郎有錢,也想嫁。你很願意但是不行。怎麼選擇呢?我們修行開始就從有分別到無分別。用正分別來對治邪分別,選擇一個法門,一門深入。所以說這是經上告訴我們的,在《華嚴經》上又告訴我們。

  故華嚴經雲:“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一佛的心和一切佛的心是不二不別的,一個佛的智慧和十方諸佛的智慧是平等的,十方諸佛他們都是平等的。所以法身立體上來說諸佛都是平等的。所以你隨便親近哪一尊佛,諸佛都很歡喜。要有這樣的心。眾生是沒有分別的,我們的真心是一體的。我們現在是背離於真心,以虛妄分別心來開始產生人我分別。所以說要有這種人我是非,有自私觀念。一旦有自私觀念就有忌妒之心,見不得別人有好處。希望天下的好處都集於我自身,由於這些我們才起煩惱,由煩惱我們才造業。

  又雲:“譬如凈滿月,普應一切水。影像雖無量,本月未曾二。如是無礙智,成就等正覺。應現一切剎,佛身無有二。”

  千江有水千江月,有多少月亮?有水的地方都能顯現月亮的本相。天上隻有一個月亮,諸佛的法身也是這樣。每個人的願力不一樣,眾生的因緣不一樣,但是他的法身立體是平等無二,沒有障礙的。是平等的,由於這樣的平等心,所以說他才能應顯於一切法,所以從平等當中來顯現這些應化身。諸佛分身無數,但真身法身同一,要知道這種道理,我們念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相當於往生一切佛的境界,華藏世界,全體都能得到。

  智者以譬喻得解,智者若能達一切月影即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月影無二,故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法身無二,故熾然念一佛時,即是念一切佛也。

  有智慧的人呢,從我們上面所舉的所有比喻來得到智慧的開悟,有智慧的人就能通達。這一個月亮所顯現的月亮的影子,一個月亮就是一切月影的源頭,是無二無別。我們就能明白一尊佛就是一切的佛。一切的佛就是一尊佛。所以我們平時說彌陀就是釋迦,因為法身無二無別的道理,我們精進專心念阿彌陀佛就是念一切佛。所以這第三個疑問也是說不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道理。為什麼不懂呢?這是執著,有我貪我礙,我執我慢。一旦能專心一意,對治瞭,隨便你用什麼法門,用念佛法門也好,用持戒的法門也好,你能一心一意斷除人我執著,一旦把執著一對治瞭,一切佛的境界就顯現於我們內心裡。所以我們禮佛的時候常在觀想,我心清凈下來瞭,三世諸佛的影像都顯現於我的內心當中。隻要成就瞭清凈的心,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和十方諸佛的內心是相通的。最重要的是你怎麼樣才能達到這種真心。要契入這種真心的時候,自己要專心一意地修行。你沒有力量達不到,世上的功夫達不到,執著就去除不掉。十方諸佛理性本具,實際上根本顯現不出來。你道理上談得很好,但事情上一點都沒有辦法,不是吹牛的,所以要講實際功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說不離微塵而建立十方法界,我現在的心就像微塵一樣微少,我的心是我自己實際可以把握的。你不要像傻瓜一樣,我渴瞭我把整個江水都要喝進去,我喝一瓢就解瞭渴瞭嘛。所以這種法門要好好去想。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