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1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 作者: 智海法師2022-08-28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智海法師宣講)1

  南無本師釋伽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白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

  普登法師:尊敬的智海大和尚,諸位法師;諸位居士

  今天是非常歡喜的日子,我們又一次有幸恭請到智海大和尚,在廣德寺來宣講《觀音三經》的《普門品》。昨天晚上,大概8點鐘的時候有個居士給我打電話,我就問他來不來聽經;他說誰講呀,我說智海大和尚。他說講什麼呀,我說講《普門品》。他說,哦;《普門品》我背都會背瞭,還聽什麼呢?我說;你會背;不一定理解到其中的意思,即使理解到其中的意思,但不一定做到瞭,能夠做到《普門品》上所講的那就那就是觀音菩薩。後來想一想,我跟觀音菩薩有緣。那就來聽一聽,所以他今天座到最後。

  這幾天講經的地點有點變化,因為大殿在維修;我們把講經地點零時點改在五觀堂。這就我們回想起,廣德寺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在五觀堂講《普門品》這不是第一次。80年代末,大概是89年省佛協會長,文殊院的方丈寬霖大和尚;也是在這個地方講的《普門品》。所以今天十多年,智海大和尚又一次在這裡講;我想這是緣分殊勝;這是大傢與兩代高僧有緣,與觀音菩薩有緣,我想這幾天;昨天智海大和尚來的時候,我跟他談到,他這期間,包括30天正月30晚上的傳燈,他都會與大傢一道。我想這一次因緣非常殊勝。天氣比較暖和,雖然觀堂比原來的大殿略小一些,但是;我想主持有序座兩三百人沒問題,即使做不到,後面有後觀堂也能夠聽聞到。另外大傢可能沒有《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個書,我記得去年跟前年;智海大和尚講這個經的時候,我們印制瞭一批《觀音三經》的註釋,既有經文又有註釋,很多些居士都拿到過,因為我們前後印過二三千冊。當然上午大和尚可能不會講到正文,

  下午2、30——4、30.上午9點——11點

  大傢回到傢中找找,把往年的經拿出來,實在沒有。我們今天下午會發一些圓英法師《觀音普門品》講記;但是不好懂;下面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恭請,智海大和尚給我們宣講妙音。阿彌陀佛!掌聲·······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傢請坐

  大眾;阿彌陀佛!

  多災多難的08年已經過去瞭;09年我們還在春節之中;今天是正月24,所以說春節還沒過去,現在給大傢拜年,說是過瞭15就是拜晚年瞭,既然早年沒趕上,就趕上晚年。給各位師父,給位居士菩薩拜個晚年。掌聲···(大眾)

  非常高興連續三年以來,廣德寺常住都很慈悲,要我在這兒跟大傢一起學習《觀音三經》,這對於我本人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一種鼓舞和鞭策;我相信對於大傢來說也是一樣的;因為佛教徒聞思佛法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可以說修廟、日常生活、如果缺少佛法的一種滋潤,我們就感覺到生活當中似乎少瞭一樣東西。有信仰和沒有信仰他是不一樣的,有聞思和沒有聞思他是不一樣的,有修持和沒有修持他也是不一樣的。那麼這些不一樣;從什麼地方開始發生轉變呢?也就是從佛法當中。所以說;我們今天都很幸運,能夠滋潤釋迦牟尼佛教化,我們今天還能夠坐在這裡聽聞佛法、思維佛法、修持佛法。由於這些殊勝的佛法使我們的生活變得不一樣,這是非常幸運的事情,我們現在能夠獲得人生,能夠聽聞佛法,何其幸運。放眼觀察一下,我們現在寺廟外面能夠聽聞佛法有多少,所以說,隨時隨地對於我們聽經聞法,要生起難遭難遇之想,那麼我們今天就以這種難遭難遇的心情,和大傢一起來學習《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一個方面呢;從前兩年的餘序,常住上既然佈置瞭《觀音三經》的學習任務,一年之後;那麼今年就挨著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二一個方面呢;我們大傢都知道,這幾年我們遂寧國傢和政府都很重視,在打造觀音故居;我們可以說每一年來看到;都有新的景象,包括城市的變化、寺廟的建設。這些都有大的改變。我們這些生活的環境,在於我們大傢的建設,傢庭環境、社會環境,包括我們自己寺廟的環境,我們自己修學的環境,特別是我們自己每一個人的內心環境,在於我們自己要去建設,如果不建設,不管是我們大傢都具有如來佛性,如果不好好的對質煩惱、對質毛病,發菩提心,好好的聞思修行,利於眾生,非常良好的一種德行,還是顯發不出來,所以說是非常可惜的。三個方面呢;大傢都經歷瞭2008年正在進入2009年,我們08年經歷瞭多少事情;雪災、冰凍的災乃至水災、汶川地震等等,所以說這個災難在最近是非常頻繁,我們生活在這個危脆的世界上沒有安全感,隨時隨地都是憂心交加,外在的災難、內在的煩惱,生存的競爭;還有我們內心的不安寧,這所有的東西;每個人隻要切實的註意我們生活的周圍;也就可以體察我們現在所處的一種環境,看看我們自己的心安嗎?看看外面的世界清純嗎?內憂外患啊,都充滿很多問題,每一天我們廣德寺、林泉寺;燒香拜佛的有多少,非常之多,他們所求的是什麼?也就是一個平安幸福,求智慧求佛報,為什麼要求這些?一個方面;就是我們自己非常缺乏智慧,二一個方面呢;面臨著內憂外患,外在的一切災難,內在的這些煩惱,各種無名、各種脾氣,我們內心都希望能夠改善一些,心理裡面更平和更祥和。更有智慧。我們自己人生也需要更順利,外面世界也需要那些災難要少一些,或者說把這些災難轉為祥和。我們在人生當中應該說是充滿許許多多的問題。我們一輩子的所求;不管眾生有那麼多,其實都差不多都是一樣的,就是要求離苦得樂。在這些苦難當中如何才能消除煩惱,面臨著我們內心的一種困惑和煩惱。我們怎麼樣才能求得智慧與安寧。

  《觀世音普門品》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是我們娑婆世間難苦難世界的救護主,我們不僅僅是自己要離苦得樂,拿我們現在苦難當中的許許多多的眾生,我們也像觀世音菩薩一樣的要大發慈悲心;要利益傢庭、利益社會,利益國傢、利益民族。這種慈悲心的一種顯發,通過學習《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也可以轉變。所以說一個方面視為苦難的一種救護;二個方面也能夠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之心;利益眾生。學習《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他有這麼樣殊勝的因緣。還有一層意思,《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代表瞭整個《妙法蓮華經》的一種精髓,雖然說《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隻是《法華經》當中的一品。他把《法華經》的精髓非常巧妙的揭示出來瞭,那麼我們平時大傢都聽說過,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就說你要開悟研修《楞嚴經》,對於我們自己明心見性很有幫助,那麼在《楞嚴經》當中七處真心、八還辯解。看一看我們這種心性究竟是什麼?看一看我們這種心性;究竟在那裡,如果學佛不明心見性的話,很多地方就不能夠真正修行,學佛明心見性是第一步。依我們自己的心性而起修,那就稱之為實心達本,認識我們的心就認識修行的根本。

  釋迦牟尼佛一代史教當中,左說右說、大說小說、乃至顯說密說,其實都是為我們要認識自傢寶藏,要認識自己的心,如果不認識自傢的心。很多時間我們就處在無明當中,處在虛妄分別當中,處在執著當中。有這些無明煩惱、有這些執著、有這些造業。將來那就是輪回世界,那就是苦海世界。面臨這些災難;要知道這些災難來源於什麼地方。他是來源於我們的自心,來源於我們自己的一種造作,來源於自己不如理、不如法的業。如果能認識到這種根本的話。我們一切外在的災難也好,一切內在的煩惱也好。不外乎自心的虛妄性的產物,雖然說看起來有這麼多的災難,看起來有這麼多的煩惱。我們認為是真正的,我們認為是實在的。但是佛經當中給我們宣講這些災難和煩惱,其實都是自心造作出來的,如果不明瞭這一點,要想離苦得樂沒有找到根本,那就很艱難。我們建設祥和的世界,和平的世界,如果說沒有找到這種根本的話,那也很艱難。祥和從什麼地方祥和,整個世界的和諧、和平從什麼地方得到實現呢?也是從我們自心開始。實心達本是一步,然後發菩提心、發善心、利益人類、利益眾生,這個才能修得來祥和的世界,修得來和平的世界。我們現在追求的和諧世界才能夠得以實現。大傢可以想一想,如果說我們起心動念都是去害人、整人、去損傷別人。你想一想;我們這個世界能不能夠求的和諧呢?我們現在整個世界都在談和諧。那怎麼樣才能和諧,大傢反思一下。你去整人,你去害人,你想你的人際關系能不能夠很和諧呢?你的環境是不是能夠很和善呢?這就很艱難。你要收拾別人、別人也要收拾你,你要罵他、他就要還罵於你,你要打他、他也要打回來,你要整他、他也不甘心,他也要給你整回來。這個是最淺顯的一種道理。你看兩給人相安無事的時候,甚至你想辦法去利於他的時候,兩個人是笑容可掬,你對我好、我對你好。自然而然就和諧瞭,但是兩個人之間你踩我一腳,我踩你一腳,你扇我一個耳光,我扇你一個耳光。完瞭,立馬就要起紛爭。是不是這樣,所以說要把這種和諧世界落實到我們實心達本上。落實到我們與人為善上。修行這個實心大本這是第一步。

  我們今天念佛的,我們說自心是佛,自心做佛,對不對,還是自心的產物。說西方極樂世界不在自心之外。也就是自性的彌陀,自性的極樂世界。是不是這樣,還是這樣。包括我們今天修學一切法門。顯宗、密宗,其實起源都在認識自心,如果不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心,修行幾乎就是不可能,那你認識自心瞭,要開始修行瞭,我們最終的圓滿目標在那裡呢?那就是在究竟成佛,《法華經》就開示這樣的一種道理,我們平時所說《法華經》是一部大經。我們佛教的天臺宗就是依這個《法華經》而立宗,他的宗旨我們平時最熟悉不過的就是;“開權顯實、開跡顯本、會三歸一。”這三句話大傢以前聽過嗎?有很多說;剛才普登法師在介紹;《普門品》都會背,《普門品》文字也不多,兩千多個字。要背也很容易,能背的有多少?舉手我們看看,能背的有多少?最好能背誦,背誦一遍也要不瞭幾分鐘。而且在這個多災多難的世界裡面,大傢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持《普門品》這個功德不可思議。所以說大傢有精力的話,每一天誦五遍、十遍、五十遍。然後力爭能夠把他背會,這功德很不可思議。你持誦一遍這個功德不可思議,還不要說我每天念十遍、二十遍、五十遍、多少遍。從這些持誦過程當中,可以加深我們對觀世音菩薩的信向之心,也可以加深我們對《普門品》的一種印象。平時我們所說;書讀百遍奇異之像。光會讀、光會背,不理解其中的意思,有的時間呢;就沒有多大的意思。雖然說有功德,但是功德還不圓滿。我們這幾天講《普門品》,大傢回去一早一晚的時候,你也盡量多誦一些《普門品》,能夠背誦的那就更好。要熟悉的話,你誦一遍《普門品》不要五分鐘就可以。那麼你要把《普門品》作為功課的話,每天多誦幾十遍,那有不可思議的一種妙用。那麼我們平時所說;“開權顯實、開跡顯本、會三歸一。”從這三句話當中,來總結《法華經》的這種宗旨。

  什麼叫開權顯實呢?比喻說釋迦牟尼他利益眾生,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坐度人舟,顯現的是一種隨類應化的這種功德。你該以男人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就現男人給你說法、講經、來幫助你、來度化你。該以出傢人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就現出傢人給你講經說法。釋迦牟尼佛是不是這樣呢?其實也是這樣的,就以觀世音菩薩為代表的;把諸佛這種隨類應化的功德顯現出來瞭,這就能從講經說法,能度化眾生,這些佛菩薩的功德上來講。他就是這樣,他不是說就是一個佛高高的坐在殿堂之上,不是這樣的。隨類應現,勸巧方便,非常善巧。你看一個小孩;佛也可以變成一個小孩來給你講經。你是一個當官的;佛也能夠變成一個當官的和你一起探討佛法。你是一農民,佛也是一個農民能夠跟你探討佛法,探討成佛。不管你是什麼樣的身份;什麼樣的地位;什麼樣的文化程度。佛都不嫌棄你,都能夠隨類應現。把這種最圓滿、最善巧的佛法,通過我們可以接納的方式,可以理解的方式宣講給我們,這個功德不得瞭。

  他說有一個人讀書出來瞭,當官發達瞭,然後他回到傢鄉裡面架子就拿上瞭,父母平窮、父母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父母年老瞭、長的不莊嚴瞭,自然而然的連自己的父母都要嫌棄。你說這樣的人我們看的貫嗎?看不貫,那你說鄉裡鄉親的,你要找他幫忙的時候,他有那麼樣大的一種架子,他能幫你嗎?很艱難。佛他就不是這樣,他一切功德圓滿瞭,一切智慧圓滿瞭。佛是沒有架子的,隨類應現,方便善巧,這個權巧方便是佛度化眾生的一大法寶。如果沒有這些權巧方便,要想度化眾生就很艱難。觀世音菩薩隨類應現是一種權巧方便,釋迦牟尼佛的千百億化身他也是一法;也是一種善巧方便。所以說在平時呢;佛菩薩化為大傢能夠接納的,就是在你身邊的各種各樣的這些方便善巧,來幫助我們、來度化我們。佛菩薩在哪裡呢?佛菩薩就在我們生活當中,這就從能說法的人,佛他就這樣的來,你非得執著佛他是在殿堂裡面,他一定隻講什麼法,其他的法他都不講,完瞭,沒有善巧嘛,沒有方便嘛,對不對。所以說你不知道;也許他在跟你說怎麼賺錢,也許他在跟你說怎麼當官,怎麼理財,也許他在跟你說怎麼管傢務,也許他在跟你說怎麼學習,乃至在寺廟裡面,他跟我們說怎麼樣當一個出傢人,他就顯現為這些權巧方便。但是我們一般的同修就沒有這種能力,不知道這就是佛菩薩來教化我們的。往往忽視瞭身邊的這些人,在傢裡不孝順父母親,成瞭傢夫妻不能夠恩愛和諧相處,有瞭小孩不能夠盡到大人的責任,在單位上我們做職工的;也不能夠很好的把自己的本職崗位做好,乃至我們當瞭居士或者出瞭傢以後,我們都能夠身心分離,沒有整合起來。所以說;佛法在哪裡呢?佛法實際上就在我們生活當中。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經說法,實際上不是離生活來教我們修行,而其就在生活當中幫助我們修行。你在生活當中起心動念、開言吐語、待人接物,你要做好瞭,這就是佛法,這就是修行。很多人說教我怎麼吃飯這也是佛法嗎?這是。教你怎麼穿衣這也是佛法,教你怎麼走路這也是佛法。行住坐臥、見聞覺知,無非都是佛法。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呢?甚至說世間上好多人都認為太世俗化瞭,你要說點稀奇的我就認為你有道行,你要說點稀奇古怪的,有神通的,我就認為你有道行。你要佛法,什麼三十二變呀、那個孫悟空的七十二變呀,等等。你能變化出來,哦;這是佛法,很多時間脫離於現實生活當中。我們現在所說的,佛法他有基礎的,圓滿的佛法如果說沒次第的話,開顯不出來。你今天要想究竟成佛,沒有次第的修行也是圓滿不瞭的,包括要發菩提心,你說發菩提心說發就發瞭,沒有那麼簡單。他還要次第。一個方面我們自己對於業因果能不能夠認知,沒有認識業因果的話,怨天尤人,隨時隨地都是一副憤憤不平的心,隨時隨地都是一副煩惱的心。你說你憤憤不平、煩煩惱惱、你是是非非。你念佛自心能清凈嗎?也很艱難。所以說要首先認識這些業因果,認識這些因果都是我們自己造作,自己享受,你要造作瞭這樣的因,你才能夠享受這樣的結果。沒有造作這樣的因,我們就受不瞭這樣的結果,包括我們今天所受的災難,表面上看起來是外在的,其實和我們內在是息息相關的。

  像我們這次汶川大地震,說是我們自己的共業,但是在這些共業當中,有些人哪怕是身在災區,他也是平安無事的。為什麼呢?還是依自己的善業而成就的。比喻說我們那有個居士,傢裡面他的母親、妻子都是信佛的,進瞭災區以後;受瞭種種的危險,人傢受災瞭,他還平安無事,哎呀。事後以後非常慶欣,反省就是信佛的一種功德所致。同樣的有些呆在寺廟裡面,你說應該很安全吧。所有那麼多念佛的,大傢都知道那天是四月初八。那麼多居士都平安無事,就那麼少數幾個人受災。最後我們到那個寺廟裡面去,那寺廟裡說那三個人為什麼受災;現在想起來真的還有點道理。我說什麼道理?平時就光占寺廟的企圖,光占便宜,你要批評他、教育他,他就是不改,結果遭災瞭。但我不是說興災樂活慶他遭災,而是說什麼?這個因果毫厘不爽。我們今天在看這些災難頻繁的世界裡面,如果說我們不知道災難來源於我們自己的業。我們就不會從自身上努力。那麼我對災難有什麼作用呢?我們的煩惱、我們的是非、我們一切的境遇。如果不從自身上去反省,我們能夠對這些有什麼幫助嗎?最初第一步就是要這個因果觀念要明瞭,要知道這一切一切的境遇,都和我們自己起心動念、開言吐語、造作那是息息相關的。明瞭這個以後就不在外面去這裡奔,哪裡跑。而是在內心裡面把自心安定下來,皈依三寶、修學佛法、思維因果、發菩提心、利益人群、改變惡業。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對這些災難有所作用。

  為什麼讓大傢好好去持誦觀世音菩薩名號;要去持誦《普門品》呢?原因就是這個,一個方面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之心,二一個方面力所能及的學習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救度眾生的精神。在救度眾生過程當中幫助眾生免除災難。這樣子我們自己的災難也就可以得到救度。幫助眾生免除煩惱、免除是非。那麼我們自己的煩惱才能夠得以轉變。幫助眾生免除是非,我們的是非才能夠得以解脫,這因果是平等。你喜歡別人受災難,那麼你的災難估計也少不瞭,你看別人煩惱;你在哪兒高興,完瞭。你的煩惱估計也少不瞭,你看人傢處在是非當中,認為和自己沒有關系。不發心幫助眾生、成就眾生。那麼我們自己的是非一旦來臨的時候,誰來幫助我們呢?怎麼轉化呢?轉化不瞭。我們需求什麼?我們要追求什麼?將心比己,因果是平等的。我們希望別人怎麼樣對待我們,我們就得怎麼樣去對待別人。所以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果是平等的。你要付出瞭這樣的因,你才能夠接近福,沒有付出這樣的因,接不瞭這些福。所以說從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當中,我們能夠學到這些力所能及的救度眾生,隨類應現。該以什麼方式去救度眾生,我們就盡其所能去幫助眾生,學習這種慈悲精神,成就這種慈悲心。以這種慈悲心把我們那種自私自利的這種心,煩煩惱惱的心,以自己為核心的這種心轉變過來,那你學佛才起作用,那你信觀世音菩薩,不是說每年三十、初一你要燒個大香;觀世音菩薩你要這樣救度我、那樣救度我。光是觀世音菩薩救度你,你不救度眾生。我想你是占觀世音菩薩的便宜哦,但觀世音菩薩樂意讓你占便宜,他是要救度你的,但是如果說你不學習觀世音菩薩的這種精神。你得到的救度就非常少,你要想轉變自心那種自私自利的這種觀念,你轉變不過來。如果轉變不過來你就還是一個凡夫。學佛我們就沒學好,學觀世音菩薩我們就沒學好。千經萬論都是為轉變這顆心,把你那些是非心轉為清凈心,把你的煩惱心轉為菩提心,把你那些愚蠢心轉為智慧心,把你那個顆暴力的心轉成祥和的心,把你那顆以自己為核心的;轉成專門利益眾生的心。佛法實際上就是轉變自己的身心相應,把這種身心世界轉變過來瞭,你就是真正的學佛。我們沒有轉變的時候;僅僅是在表面形式上做功夫,那是業餘的,啥時間能夠學的好呢?很艱難。我們大傢自己問一下自己,我做的怎麼樣,也許我在念佛、也許我在背經、也許《普門品》我也會背、也許頭頭是道我也能講,但是我們針對自己的心;自己問一下自己。我們這些不如理如法的心轉變過來沒有,能夠掌握這些正確的方法,轉變之心建立在因果基礎之上,要對於我們現在的問題有所認識,認識瞭這些問題他的原因都不是在外面,而是在我們自己內心裡面。所以說要有出離心,在因果心基礎之上你要有出離心。很多人說我出離什麼?我現在都很圓滿瞭,我現在沒有問題瞭。《普門品》我都懂瞭,三藏十二部我都知道瞭,我在傢裡有錢,也有別墅,我的兒子也當官,我孫女業考上大學,我這一輩子沒什麼所求瞭,很圓滿瞭。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哪怕是你今天在坐的每一個人都是國傢主席,對不對。要錢有錢、要車有車、要房子有房子、要糧有糧、要什麼有什麼。你都非常圓滿瞭。但是他還有無常的一天,還有死的一天,還有生老病死、還有煩惱。大傢說是不是?面對這些大問題,我們偏偏說自己沒有問題,你說有智慧嗎?這就是愚癡啊、這就是無明。我們自身的問題自己認識不到,這就是無明。哪怕認識到瞭沒有方法去改變他,沒有正確的方法,他用的都是社會上的方法。黑道、白道、打打殺殺呀、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啊,誰有權利誰就是老大。這種方法能解決什麼問題呢?也許你能夠解決暫時的問題。但是根本性的問題你解決不瞭。而且因為這種方法用錯瞭。你所做的一切都隻是造業,將來因為這種業我們還要遭受到很嚴重的果報。這就是因為沒有認識到我們自己的問題。自然而然他的出離心就發不起來,啥叫出離心呢?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想要解決自的問題,這就是出離心。

  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對於身心的執著,最大的問題是愚癡。本來沒一個我的,我們偏偏人人都執著於有一個我。一旦你執著這個我瞭以後啊。就是以自我為核心,如果說以自我為核心,自然而然又要貪、又要嗔恨、又要愚癡、又要貢高我慢。這所有的煩惱他都會因為一個我字而出來。就因為我們認識上的一種錯誤,引起現在是是非非、煩煩惱惱、造作種種惡業。我們想要離苦得樂偏偏最大的問題就這個根本。認識到沒有,沒有認識到。沒有認識到你怎麼出離,自己不出離你還能幫助別人出離,自己的問題解決不瞭你還能幫助別人解決嗎?不能夠。我們還能夠成佛嗎?很艱難。所以說成佛的法華。這個《法華經》,就是把三藏十二部經把所有的巧決完全貫穿起來,把成佛的密意完全給我們開顯出來瞭。從最初講《華嚴經》。三七之間說華嚴,然後說《阿含經》、說《般若經》、說《方等經》等等,最後法華涅槃。在佛臨涅槃的時候跟我們講這些《法華經》,就是要把一代的講經說法總結一下。然後依議貫之生怕大傢掌握不瞭這些經論的意趣。跟你說《十善業道經》,你認為他僅僅是說業報,僅僅是讓你在人天當中能夠過得好一點,不是這樣的。他講出離心、講聲聞緣覺、講四諦的修法、講這個緣覺的一種修法。也好像說我們成為一位阿羅漢也就不得瞭瞭,不是。最後跟你說六度四攝教你當一個菩薩就行瞭嗎?不是這樣的。《法華經》裡面就跟我們所說;諸佛出世為有一個大事因緣,什麼叫大事因緣?就是為開示眾生悟入佛見究竟成佛。佛講經說法沒有二意。專心一致的就是要幫助每一個眾生都要圓成佛道。雖說這裡面我們對於千經萬論的分別,有很多他就不能夠理會他的一種真實意趣。

  “開權顯實”就是要把所有經論的真實意趣開顯給大傢。佛為什麼說這些經呢?就是需要我們要成佛,對質方方面面的問題,要圓滿我們自己的功德。他說的每種一法,都是為瞭讓我們成佛。有的人不理解佛說法的真實意趣。你比如念佛念;念佛念不念?為什麼不念?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黃金為地,七寶琉璃寶地這些很好,享受西方極樂世界的福報。阿彌陀佛給你修好瞭,什麼福報都有瞭,想吃什麼就有什麼,想穿什麼就穿什麼,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欲舉欲予。阿彌陀佛那麼慈悲,這個好。到那個地方多占便宜,多拿黃金,是不是這樣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幹啥?你們說是幹啥?(問大眾)啊;是去享福嗎? 是去撈錢嗎? 還去當官嗎?還是幹啥?你說;是去做什麼?你們說;啊,成佛度眾生,對瞭!所以有的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發心不一樣,他把世間上的鈔票看淡瞭,你這個鈔票我不要,他要什麼,西方極樂世界的到處是黃金隨便拿塊金磚,他的貪心更大,他不要你這個人民幣他要美元,他不要美元要極樂世界的金磚。但是還沒有發心到成佛度眾生,這就是與念佛法門不相應。我們修凈土中的如果說沒有瞭悟到;釋迦牟尼佛說凈土法門;是為幫助大傢成佛。幫助大傢成佛度化眾生,他的根本目的就是這個,沒有二樣。我們一定要瞭解這個意趣,這叫“開權顯示。”假若說我現在成佛很艱難喲,那些六度四攝大乘經典我看都看不懂,那些修行佈施;修行忍辱,他說我一個法門都修不起來。怎麼修,很為難。阿彌陀佛給你開顯凈土法門,你說現在修不起來沒有關系,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幫你。幫你能夠把這些法修行起來,修行起來瞭你的福德圓滿瞭,你就能夠究竟成佛,圓成佛道瞭你就很好能夠地度化眾生,這叫開權顯實。他給你說的凈土法門。你不要以為隻是叫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是叫去你學習成佛度眾生,一樣的。很多不理解凈土法門與其他佛法就是不一樣,其實方便有多門,歸原無二路,到最後都是成佛度眾生。隻是用的方法不一樣,如果說你不瞭解這些真實意趣,往往就會把這些意思理解偏瞭。像我們說《地藏經》、說這些《十善業道經》。幫助我們理解因果,理解因果幹啥?到最後還是依因果而列式自己的問題,然後在因果上好好的修。就地成佛,圓成佛道。四諦法也好,十二緣覺法也好,都是為瞭讓我們成佛。大傢說那個小乘就不要求成佛瞭,也要求成佛。各宗各派都是一樣。包括我們現在的顯宗、密宗有什麼區分呢?到最後還是一樣,都是成佛度眾生。我們統一瞭這個認識瞭以後。開權顯實;因為眾生的根基千差萬別。佛說法他也是千差萬別,這是應機說法。你不能因為釋迦牟尼佛對這個人是這樣說;對那個人是這樣說。你就執著這些權巧方便當中,沒有認識到他這種真實意趣,這就是學習佛經的一大障礙。《法華經》就是要解除我們學習佛經的一種障礙。不管對誰怎麼說;目標隻有一個,就怎麼樣因病引藥;應機說法。讓我們能夠究竟成佛。每個人也許你的根基不一樣,你成佛的方法不一樣。釋迦牟尼佛用的善巧。現在就有些人他在想,我就用這個藥,我這個藥包治萬病,這就賣狗皮膏藥。光給自己做廣告,他啥都有,有病治病,無病強身,隨便抓根稻草他也是這樣。世間上的人也是這樣的,沒有他沒有的,他什麼他都有。但是往往就看起來缺少權巧方便,釋迦牟尼佛權巧方便,那是唯識舍權。就是為瞭讓大傢成佛,然後把這些權巧方便開顯出來。每一個人有不同方法,每種根基有每種不同的方法。你看看多麼善巧啊。他跟你講經說法就是專為你量身定做的,專門為一個人說法。你說你智海;他給別人說的你聽起來還不親切,是吧。但是專為你智海說,千經萬論專為你說的,不說為別人說的。那你要能夠找對這種方便權巧瞭,要能夠善巧的理會,這種方便權巧,你就最能夠迅速的歸到佛的真實意趣當中,這個叫“開權顯實。”沒有權巧方便能不能行啊,那就不行。我們這些眾生都是小孩,有病瞭給他吃藥,哎呀,苦,不吃。大人說不苦不苦,你看是甜的。他這一吃,哦,真的是甜的,吃進去瞭。這個病就治好瞭,這就是權巧方便,知道吧。沒有這些權巧方便,這個藥也吃不下去。藥吃不下去。病就解決不瞭。所以說開權顯實;一個方面要認識佛的權巧方便。二一個方面要認識這些權巧方便他的意趣是什麼。就是為瞭讓我們究竟成佛。我們平時所說的人天乘的佛法,聲聞乘的佛法,緣覺乘的佛法。都是為什麼?都是為我們究竟成佛而說的,沒有其他的目的,這是“開權顯實,”這是《法華經》的意趣。

  “開跡顯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釋迦牟尼佛,你認為他今天才成佛瞭,他不是今天才成佛的。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他現在示現為菩薩之身。在西方極樂世界輔助阿彌陀佛弘揚佛法。釋迦牟尼佛成佛瞭,他又到娑婆世界來示現菩薩之身,隨類應現,普門示現救度眾生。你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應該以什麼樣的人,他就顯現什麼樣的人。但是你以為他僅僅是一個菩薩嗎?他早就成佛瞭,今天是示現給你看的。釋迦牟尼佛也是這樣,你以為他才菩提樹下成正等正覺,才給你四十九年說法,不是這樣的。多生累劫他早已成佛瞭。為度化我們這些眾生。他不知道一次一次的來,百千萬劫當中不知道往返瞭多少。為什麼要開跡顯本呢,你沒有理解佛的苦心。所以你們不知道珍惜佛法,不知道珍惜人生,對不對?你認為現在釋迦牟尼佛圓寂瞭,好像見不到瞭。但是這些隻是一種示現。《法華經》當中,大傢誦過《法華經》沒有?你看那個(寶塔品),(諸佛壽量品)裡面講佛的壽量全是無量無邊的,常樂我凈,涅槃逝者。所以說你認為走瞭、見不到瞭。其實是示現一種法性。從他的根本上來說呢,佛是不去不來,你要認識到這種的話,而我們自己的信心那就加倍的增長。我們要認識到釋迦牟尼佛一次又來、一次又來救度我們。你看那個應化世界千百億化身,一次又一次的來為瞭什麼?為瞭我們這些眾生啊,苦口婆心。如果說你瞭解釋迦牟尼佛一次又一次來救度我們。而我們卻不知道珍惜。依然執著、依然無明、依然去造作煩惱惡業。你說你對得起諸佛嗎?對不起諸佛啊!開跡顯本呢;一個方面;要認識到佛他一次又一次百千萬億次、無量次地來救度我們,往失瞭多少次這種辛勞。但是我們這些眾生還沒有引起警覺。二一個方面;從這些跡象當中應化事跡過程當中,我們能看到釋迦牟尼佛的一種本來,他本來不去不來的。安住在法身理喜當中、安住在圓滿報身當中、不去不來。你看他涅槃瞭、沒有涅槃。還是在常寂樂光當中,時時刻刻講經說法,時時刻刻救度眾生。我們今天有緣的眾生你就能見到,有緣的眾生你就能接觸到。開跡顯本意思就是讓大傢理解這個意思,他是早就成佛瞭。多生累世都在給我們說法,就像我們今天;哎呀年青和尚,不管怎麼說,我們以習慣其他的話來看,哦、這個小娃娃給我們說法,於是你不尊重。釋迦牟尼佛不是小娃娃,釋迦牟尼佛早就成佛瞭,早就是佛,早就是大人,應該尊重。觀世音菩薩你看他;他也不是小娃娃,多生累劫早就成佛瞭,正法明如來,應化為菩薩給我們講經說法。他能夠起這種敬信之心。

  “會三歸一”,為什麼要會三歸一呀?會啥三呢?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聲聞乘的佛法、緣覺乘的佛法、菩薩乘的佛法,這三乘佛法。要會三乘為歸一乘。為什麼要會三乘為歸一乘呢?一下子叫你成佛把你嚇壞瞭,哎呀,這個成佛這麼艱難,怎麼能夠成佛啊,不艱難、不艱難。我們可以方便法,什麼叫方便法呢?今天說內江到遂寧150多。要是叫你走路就恐懼,他善巧的跟你說沒有關系,我們隻走50裡路。恩,50裡可以,走到50裡以後,跟你說:休息一會還有50裡,哈哈。你在走50裡。50裡、50裡走過來,一層一層的遂寧也就走到瞭。方便不方便呢?就是要有方便。你看那些懶惰的人,他就不喜歡走,包括你今天要叫你真實修行,你就懶惰,哎呀;好艱難哦,念佛這個嘴巴都念幹瞭,念的腰酸背痛那怎麼走。懶惰;我要睡覺,我要玩、我要怎麼樣。菩薩及其善巧,你這樣玩到最後沒有什麼好結果,修行哪怕是三大阿僧祇劫。但是那個是究竟的佛法。今天你隻要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哪怕你是一舉手一點頭,將來你都能究竟成佛。你看這樣一說瞭,我們自己很歡喜瞭。一舉手、一低頭、一合掌、一頂禮、都能成佛。好好,我合掌、我頂禮、我多做善事,對吧。鼓勵大傢把這些善法修行起來瞭,善法修行起來瞭,慢慢的你要歡喜瞭,我們在來跟你說。你說你解決不瞭別人的問題,總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吧。你說人傢的問題是人傢的,你管不瞭。但是你的問題你解決不?我們也要解決。所以說要發出離心。跟你講四諦、十二因緣、聲聞緣覺的修行。一定要把自己的問題解決瞭,你要把自己的問題解決瞭。就等於對整個國傢、整個社會、整個民族、都有非常大的貢獻。你隻要不給這個傢庭添瞭罪,你就是一個貢獻,你隻要不給這個是非人間造煩惱、造惡業、那就是一種貢獻。不要說你貢獻多少瞭,叫你出多少錢,不一定出錢,隻要不給這個人類擺攤子,隻要你不給傢庭、單位、社會、國傢擺攤子,那就是一種貢獻。你不起煩惱,不讓人傢來誇你、哄你、不讓人傢拿糖來哄你。我看這個國傢的任務也就輕的多瞭。結果呢,我們人人都不解決自己的問題,自己的問題要讓別人來解決,觀世音菩薩你要給我解決這樣問題呀。觀世音菩薩累的很,苦的很、忙的很,為什麼這麼多人求他。你想沒想過觀世音菩薩他還是很艱難。如果說他像我們這樣的話,那人還不累死呀。遂寧叫我;我跑到遂寧來瞭,瀘州叫我、我跑到瀘州去瞭,內江叫我、我跑到內江去,哎呀,那個車輪胎不知道磨運多少,哈哈。時間分別不過來呀,假如說菩薩像我們這樣的話,你說累不累死掉呀。所以說我們現在不能夠說光燒香,不能夠說光祈求別人來幫助我們。最基本的就是要自己救度自己,如果我們自己不救度自己的話。釋迦牟佛早已成佛,但是為度化眾生,百千萬反在這個娑婆世界救度眾生。但是救度瞭你,你是還不自救,內在裡沒有自救的心,糟糕瞭。釋迦牟尼佛不知道用瞭多少的經歷,但是還是沒有把你救度。你今天依然度我,我還是眾生。觀世音菩薩隨類應現,你變為畜生時候,觀世音菩薩就變為畜生去救你,你變為菩薩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就變為菩薩來救你,你成為人的時候,觀世音菩薩成為人來救你。諸佛菩薩都是這樣,隨時跟隨來救度你。但是你今天依然在生死,依然在輪回。而且到現在我們自己還不要求自度,還把自己所有的問題、所有的是非,所有的煩惱要消給傢庭。父母你生瞭我就得管我,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我就找你,學費你該交的,我要花多少錢你該拿的,絲毫沒一種感恩之心。我們在單位裡面也是依靠單位,我是你單位上的員工,生老病死你都要管,我就賴上你瞭,誰叫你遇上瞭。在國傢也是這樣,你是國傢,你是主席,你就該解決這問題。你是市委書記,就該為市民著想。那我的問題我解決不瞭,我解決不瞭的事情你來給我解決。小到我們寺廟裡面,進瞭寺廟瞭,居士也是這樣,出傢人也是這樣。當傢師你要解決所有的問題,方丈和尚你解決所有的問題。我煩惱我就解決不瞭,你跟我說怎麼解決。我嗔恨他,我就是要嗔恨他,但是你怎麼解決,叫別人去解決,完瞭。都把所有的問題消給社會、消給當傢師、消給方丈、消給法師、消給菩薩。那我們幹什麼呢?自己為自己的問題一點都不負責任。如果沒有這種自己解決自己問題的心,你說你學佛大多數學成一個懶人,學成一種依賴心非常重的人。誰攤上你誰都很艱難,為啥呢?你這個人不自力嘛,不自重、不自愛嘛,所以的問題你都是一個依賴。假如說你今天走在路上,有個攤子非得要挎上你的肩膀,你覺得艱難嗎?很艱難,一個人走路很輕松。但是一個攤子挎上你、兩個攤子挎上你,完瞭,這個路走不成瞭。每個人都能解決自己的問題,這個問題就顯得小瞭,他的分量就顯得輕瞭,要解決起來他就很容易。如果說你們體諒菩薩的難處,體諒諸佛的難處。我們就要自信、自尊、自愛,如果沒有自信、自尊、自愛。什麼問題都交給佛菩薩。那麼我們自己是懶人,自己不自信、不自度、不自救,什麼時間我們能夠解決自己的問題,什麼時間能夠出離生死,根本不行嘛。所以說聲聞緣覺乘,雖然說解決不瞭別人的問題,你要把自己的問題解決。大傢知道這個問題嗎?我們出傢人不要太過於依賴寺廟,也不要太過於依賴當傢師,也不要太過於依賴知師,依賴方丈。如果說我們自己能夠勤奮一點,在我們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解決自己的煩惱、解決自己的錯誤。這個道場那你就是奉獻。不要說你出幾千萬,幾百萬。隻要你能夠力所能及,每天把自己的問題收拾得規規矩矩,可以瞭,你就是最大的貢獻。你看看,是不是。要求不高嘛,但是就這點要求都很艱難。我們對自己不負責任,出離心沒有,你自己不想出離,我們面臨自己的問題都覺得很艱難時候,面臨別人的問題呢。哎呀,我的問題都沒解決,我都要求菩薩解決,你求我有什麼辦法。這個大乘菩薩的修法你根本修不起來,對不對。所以說針對這種現象,佛才講瞭權巧三乘佛法,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你在什麼地步,你能夠當菩薩的,你能幫助別人.我就給你講菩薩法。你僅僅解決自己的問題,也能夠幫助別人,給你講菩薩法。你不能幫助別人,好;我給你講聲聞緣覺乘法,至少你能夠把自己的問題解決。你說你聲聞緣覺乘徹底出離,你都辦不到,好好、就這人天乘的福報,我給你說怎麼做的更好一點,人天乘的佛法我也跟你講瞭。至少你能夠越來越好嘛。用這種種的方便善巧,都將就我們自己的根基,給我們說自己要承擔起這份責任,諸佛菩薩他利益眾生的方式,唯一是什麼?講經說法,把這些經法講給大傢,道理講給大傢。然後你懂瞭你要照著去做,照著去做這就可以瞭。你就能夠度化生死境界、能夠脫離煩惱境界,如果不然的話,你說佛那麼大的智慧、那麼大的福德。今天隨便給你念;嗡啊哄、嗡啊哄,好好,你成佛瞭,那麼簡單呀,加持以下,腦殼上摸一下,你就成佛瞭,你就往生瞭,那麼簡單呀。如果那麼簡單你就不用修瞭,你過來佛就給你摸摸頂就可以瞭。但是摸瞭那麼多的頂你還是那樣,也許我們頭發都摸光瞭,腦頂都摸鬱瞭,這光頭不是禿子也是禿子瞭;哈哈。但是你依然是凡夫,依然是煩惱,對不對。佛法要在什麼地方處呢?要在聞思修、自學、自度。這個地方好好來追求。如果說我們自己不盡自己的努力,今天所說的一切佛法你都得不到受用。很多人說;哎呀;西方極樂世界好像沒要求自度,都是要求阿彌陀佛的他力救度。如果說你對阿彌陀佛沒有信心,你不念佛,不對質自己的煩惱,信願行三資糧不具備,阿彌陀佛能不能救你呀,也不能夠。這麼好的一個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你就去不瞭,阿彌陀佛倒是想接你,但是你不去。你執著娑婆世界,執著這個五欲的一種快樂。不想出離,不想成佛,不想度眾生。你說能不能把你接去啊。很艱難。你不是一塊石頭,要是一塊石頭撿起來塄過去就行瞭。但是你是這樣。我們的心死死栓在生死輪回世界裡面,死死栓在五欲世界裡面,所以說我們出離不瞭。我們要想幫助眾生,首先一個問題就是要幫助自己。把這個問題解決,不要養成依賴性,不要養成那種好吃懶做,不要養成光伸手、光占便宜、光想被救濟,當貧苦農民、光想救濟。

  以前有個公案說,兩個人臨死瞭。閻王爺就問他;你願意做什麼樣的人呢?一種是能夠伸手,你伸手人傢就給你什麼東西。一種是給予。你到底是願意給予別人呢?還是願意獲取呢?兩個人心態就不一樣,有個人就說;能夠獲取東西的話當然更好瞭,是吧。他就跟閻王爺說;我願意獲取。行;那就去投生做人吧。結果做人,獲取是什麼?是討口要飯。為什麼討口要飯?你一伸手人傢就給你嘛,哈哈。這個就是獲取。因為你貧窮、因為你缺乏,所以說你才需要獲取。另外一個人,他想獲取不好吧,光是占別人的便宜不好吧,我願意給予別人。閻王爺說好,你也去投生做人吧,他去做人要啥有啥,任隨什麼眾生來要什麼,他就能夠給予出去,你要錢我有錢、拿去。你要權我後權、拿去。你要房子我這有房子、拿去。你看、要什麼有什麼,他怎麼才能給取,富裕瞭才能給取,是吧。你富裕、你有這些東西才能給予。但是富不富裕;關鍵是取決於這個心態,你能不能去佈施呀、能不能夠給予呀、能不能夠付出呀,對不對。能夠給予、能夠佈施、能夠付出。好瞭;你要什麼有什麼。你不能夠佈施、不能夠給予、不能夠付出。你剛想獲取,要人傢拿給你。好瞭,一輩子你都缺乏。你看這個人生就是這樣的。一個心態決定一種力量。

  所以說;我們現在看不出這種微妙的佛法。釋迦牟尼佛非常善巧,都是在我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來教我們。包括我們今天;居士說阿彌陀佛。師父;我這個智慧啊,非常不具足,我這個腦袋裡面好像生銹瞭轉不動,要講經說法我聽不進去,我隻有打哈欠、打瞌睡,你估計教我簡單又簡單的法門。於是行行;有簡單的念一句阿彌陀佛,可以瞭。念佛你就可以成佛,但是還是需要你的心,再簡單的法還是需要你的信心具足,修行具足。如果說我們自己的信心不具足、願心不具足、修行不具足。這個最簡單的法你也成就不瞭。我就看很多,隻要聽經他打瞌睡。行;叫你念佛,他一念佛也打瞌睡。哎喲,這個就很糟糕瞭。很簡單的法給你,你都用不上來,這就很糟糕嘛。所以說我們學佛,要養成這種心態。一個方面力所能及的,把自己能夠做到的一定要做起來。二一個方面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一定要解決自己的問題,不要貪懶、不要放意。三各方面能力稍微具足點,能夠給予別人多少幫助,我就能夠給別人多少幫助,這樣子讓我們自己這種心智不但的成長,不但的成熟。這才是我們成佛進步、升華到究竟圓滿的道路。如果說沒有這些方便、沒有這些智慧。我們想要成就何其難啊,是不是。所以說要認識這些方便善巧,諸佛的恩德太具備瞭。我們自己的身心、根基是什麼樣的,瞭解的清清楚楚,給予我們相應的佛法。但是要進一步要認識這些方便善巧的三乘佛法,他的原因究竟是什麼?還是要我們究竟成佛。就是為瞭成佛才宣說這些,要懂這些道理,要認識諸佛講這一切佛法的根本用心。把這些根本用心一認識瞭以後。那麼我們才能夠對所有的佛法,有一個精神上的貫通的認識。千經萬論都是相同的、不矛盾的。如果不然的話我們很容易造成毀謗佛法、舍棄佛法。啥原因呢?哎呀;這個小乘的佛法不好,要我們的大乘佛法才好。其實哪裡有什麼大乘、小乘嘛,法無大小之分。是我們的發心有大小之分,在我們運用的這個人他有大小之分。你說那些法,釋迦牟尼佛既然說瞭,真實的意趣都是佛法,都是為瞭讓我們成佛。你說還分大、分小。這裡面明顯的有一些認識上的不足。說大說小是我們自己發心上的大小,包括我們現在說顯、說密。說顯宗好、密宗好。顯宗、密宗都好,佛法哪有有什麼不好。我們在佛法裡面挑肥揀瘦,這個佛法可以,那個佛法不好,完瞭,這就造業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種最大的障礙,就是毀謗佛法。你要毀謗佛法的話,不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釋迦牟尼佛“會三歸一,”為什麼要會三歸一啊,就是要解決大傢不理解佛法的整體面貌。不能夠依義貫之。從而形成在佛法當中以分別心來對待佛法,挑肥揀瘦、甚至舍棄這樣、執著那樣、還是跟世間上的煩惱一樣,這樣的佛法沒有學成佛法。反而傷害瞭我們自己的身心世界,這個是非常可悲的事情。所以說要會三歸一,就讓大傢對佛法有一個依義貫之一種認知情態。大傢現在最起碼要認為佛法他是統一的。佛法他是圓融的,佛法沒有矛盾。如果說你認為佛法有矛盾,那是我們認識上的問題,你如果認為佛法;各種法門,顯宗、密宗、大乘、小乘、各種經典當中,你自己不圓融、你自己有矛盾,這個裡面那就是我們自己的障礙,而不是法上的障礙。我們現在學習佛法的,要瞭解會三歸一的精神,依義貫之,圓融總體的受持佛法、扶持佛法。不要在裡面忘起分別心,不要去毀謗各種各樣的法門。所以說這個時候呢;我們能夠平等一如的圓融的對待佛法,在今天來說特別重要。為什要最後要給你說《法華經》呢?他的意趣就在這個地方,開權顯實、開跡顯本、會三歸一,這些都是什麼?都是為幫助我們理解佛法的意趣,為啥呢,因為佛陀講的一切佛非常深奧、非常美妙不可思意、廣大甚深不可思意。就因為廣大甚深不可思意。我們一般人很難理會這種佛法的真意趣。如果沒有理會;由於認知上的一種障礙,造成我們自己行為上的一種偏差。於是我們今天來說;任何時候、任何同修,你修學佛法的時候關鍵的就是什麼?整體的扶持佛法、整體的受持佛法。然後在這些方便善巧當中,能夠知道諸佛的一種真實意趣,能夠知道佛的說法是圓融,圓滿的、和諧的。這樣子的話;我們就不至於佛教徒之間起內哄,是不是這樣。佛教徒起內哄矛盾是最大的。居士你見不得我,我見不得你,沒有慈悲之心,佛教徒;出傢人看不起在傢人、在傢人看瞧不起出傢人,完瞭。佛法興旺不起來,寺廟與寺廟之間,你要爭經濟第一,我要爭經濟第一。大傢不在法上會,就搞成擺地攤,做生意,拉客源,搞經濟。這搞成什麼?於是寺廟與寺廟之間你毀謗我、我毀謗你,是不是這樣的。大乘瞧不起小乘,說他是嬌芽敗種,小乘瞧不起大乘,說你在非佛說。顯宗瞧不起密宗,說你在邪魔外道。密宗說你顯宗不夠善巧。隻講道理不講實修,完瞭。你看我們現在毛病多不多,很多啊。但是這些,都是我們自己認識不足所造成的毛病。這個學《法華經》就可以對質這種種的毛病,學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就能夠對質這樣的毛病。你說學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好不好啊?好(大眾)!所以大傢要帶著這樣的問題,好好來聽,好好的來學。今天上午講呢;應該說講的問題有點深。《法華經》的根本意趣;三句話,開權顯實、開跡顯本、會三歸一。也許你們以前沒有聽過,但是對於整體佛法,對於今天的形式來說非常非常的重要。就利用今天上去的時間,把這個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一種甚深意趣回報給大傢。也希望大傢能夠針對我們現實當中所有的這些問題,好好來凈下心修學《普門品》。看看觀音菩薩是怎麼圓融對待不同根基的眾生,又是怎麼圓融善巧方便的去講經說法利用眾生。觀世音菩薩是這樣,三世諸佛都是這樣。所以說你才能夠體會;諸佛的慈悲是多麼的具足,諸佛的這種智慧善巧是多麼的具足。所以說對於我們這些眾生一種音音懇切之心,要理會。要理會這些根本以後。你才知道我們今天實實在在對不起觀世音菩薩,實實在在對不起諸佛菩薩。因為什麼?我們絲毫沒有發起這種精進修學的心。勞動釋迦牟尼佛、勞動觀世音菩薩,一次一次的來救我們。但是救瞭我們又反回去瞭,救瞭我們又反回去瞭。就像《地藏經》一樣,地藏菩薩在地獄裡面救度眾生,無時無刻勤辛苦。但是剛剛把這些眾生送出瞭,轉過頭他又跑進來瞭。說的不是別人,就是我們自己。正是我們在坐的這些,不覺悟、不發心、不修行、不聞思、不自救,始終是仰靠別人來救濟我們,我們始終到伸手派、放意派、懶惰派。那我們這種眾生什麼時間能夠得到解決,我們的心態什麼時間得到轉變呢?大傢希不希望這樣的狀態一直這樣的繼續下去呢?不希望(大眾)!如果不希望好好學《普門品》,好好體會諸佛菩薩那種慈悲、智慧、懇切、勞動。你看,要體會這些用心以後,你才能夠發起珍惜的心啊,是不是。好我們上午就到這裡吧,阿彌陀佛!

  2009年2月18日上午,遂寧廣德寺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