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十一講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作者: 大安法師2022-08-24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十一講

  諸位大德比丘!諸位居士同修!請掀開經本,請看經文【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好,這還是正宗分的最後一段,重勸發願,這是第二次勸說瞭,那麼我們體會這種勸勉都是非常殷重婆心切切。那麼釋迦牟尼佛又重新呼喚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佛說我見,佛是具有五眼圓明的,不僅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還有法眼、能夠徹知法界一切事理因果的這麼一個一切種智者,他說現量親見的一樁大事。【是利】就是前面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以及勸勉大傢發願求往生,以及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利益,這個大利。這跟《無量壽經》講的“惠以眾生真實之利”是遙相呼應,這種利益是站在給予眾生的層面去講的,佛講經說法沒有利益的事情不會去講,所以不是無利益而是有利益。不是一般的人天福報的利益,是出世間的法的利益;不是一般出世間的法的利益,是出世間上上之法的利益;就是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用這個話來,反而襯托如果不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就是有大的損害。

  那麼這個大利益我們常常是也不會有很真切地感覺,到底這部《阿彌陀經》講的利,利在什麼地方,我們有時候真的是無動於衷。如果是有大的利益,跟我們密切相關,那我們這種求往生的心,懇切念佛的心,那就“如決江河,沛然莫禦”,沒有達到這個程度,說明我們對於凈土之大利還是隔膜的。那麼我們有必要跟通途的教法加以比較,可能更能夠理解這個大利在什麼地方。通途教法一般講修行,首先要見道、才能修道、才能證道。那這個見道就是要開悟,在宗門要大徹大悟,在教下要大開圓解。就是認識路途知道怎麼修,要開悟。那麼這樁事情,開悟可不是簡單的事情,我們這個時代的眾生開悟都很難,就是見道都很難。那凈土一法首先在最難的這個見道的一關,就有一個巨大的轉換,就是以釋迦牟尼佛的開悟作為我們的開悟。這就是前面“佛告長老舍利弗”直接談到的【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彼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這段話談到是釋迦牟尼佛開悟的境界,是佛的知見。如果我們從信心下手直接就能接納佛的開悟的境界,佛的開悟的境界得到之後,就聽佛的話,信願持名;所以開始就省去瞭見道的悟門。

  如果在通途教法你不能見道,那都叫盲修瞎練。然而凈土法門你從信佛的二有,以及這部經的信願持名下手,它就是一條光明的正修的捷徑。那通途教法,它見道之後開始修,修戒定慧六度萬行,種種的行門。它最後一定要開發智慧,因為智慧才能殺煩惱賊,才能悟證他本有的佛性。那麼凈土一法能開智慧固然好,不能開智慧他也照樣可以瞭脫,因為它是帶業往生的法門。你一點戒定慧的能力都沒有,但是也可以到實報莊嚴土阿彌陀佛的剎土去,所以結果也不需要一定要開慧。再就是通途教法一定要懺悔業障,隻要有業障,它就會障道,就不得其門而入。所以為什麼大傢老是提問怎麼樣懺悔業障?怎麼冤親債主才會沒有?通途教法是講這個。但是凈土一法它就是一個特殊的法門,你業障很多不要緊,就好像這塊石頭,石頭放在水裡要沉下去,那是決定的;但你這塊大石頭要放在一條船上,它就不會沉下去。所以我們的業障就像這塊石頭,但是放在阿彌陀佛大願船上,它就沉不下去;它就可以從生死的此岸運載到解脫的彼岸,所以不要求懺悔業障。但是我們還是隨緣消舊業,能消多少就消多少,消不瞭的也沒有關系,阿彌陀佛大願船給我們做個保證。

  再就是通途教法一定要斷煩惱的,比如見惑的八十八使,思惑的八十一品,如果有一分還沒有斷,你都出不瞭分斷生死三界。但凈土法門,你就是一品煩惱都沒有斷,哪怕是五逆十惡的罪人,你隻要願持名,可以橫超過去,橫超三界,不需要斷煩惱。為什麼這是末法眾生的一條解脫的光明大道,就在這個凈土法門當中。把這個跟通途教法,通途教法完全不具備的,在凈土法門具備瞭。這樣我們這些斷不瞭煩惱,業障深重、也開不瞭悟、也開不瞭智慧的罪惡生死凡夫,就在這個法門當中得到瞭拯救。而且它下手特別簡單,隻要你執持名號,你執持名號,就等於執持瞭十方三世一切佛的名號。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等於往生到瞭十方無量無邊的剎土。所以帶業往生,一去就能夠在凡聖同居土跟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就圓融上三種凈土。生到凡聖同居土,就等於生到瞭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與這些等覺菩薩把手同行,圓證三種不退,就是阿鞞跋致,馬上得到一生補處,很快成佛;所以這就是凈土法門的真實大利。這個真實大利是我們凡夫不知道的,聲聞緣覺也不知道的,等覺菩薩也都不知道。隻有佛徹證於法界的真相,就是證到瞭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時候,他才有能 力,有資格說這四個字“我見是利”。一切的等覺菩薩,以還的聖賢是沒有能力說這句話的。所以釋迦牟尼佛把他親證現量的這種見到的凈土法門,阿彌陀佛大願給予眾生的真實大利就在這裡和盤托出,故說此言。那這個利益我們還要看到上次講的臨命終時的利益,在通途教理當中你靠自力在這個濁惡的穢土修行,別說一般修行功夫不得力的,就是大修行人在生死關頭都難以作主,這點是我們要高度重視的。

  你看我們中國的宗門教下的那些大修行人,往往就在這一點上耽擱瞭。這個禪宗裡面有一個公案,這個禪宗石霜禪師是尊宿大老瞭,他圓寂之後,大傢就推舉首座,叫泰首座繼位作住持。那麼石霜禪師他有一個侍者叫九峰虔禪師,這個侍者是很厲害的,是開悟瞭的,就開眼的。他在旁邊就說,如果你要繼位作住持,首先要明白先師意,就是他們共同拜石霜禪師為師,叫先師意。這個泰首座說,他都是很自信的,宗門下的人是參禪的,先師有什麼意我會不得呀!好,這就是要勘驗,九峰虔禪師就要勘驗他,他是不是會的瞭這個意。他說先師在生的時候常常教我們幾句話說,休去歇去、冷湫湫去、古廟香爐去、一條白練去、萬年一念去、我其餘的都不問,什麼是一條白練去,這一問,這泰首座,他就回答,隻是闡明,一色邊事,說明一色邊事,這一回答,九峰虔禪師就知道他的底細瞭。就馬上一針見血地說,原來未會先師意,你沒有會到先師的意思,也就說你還不夠資格作住持。作住持要開堂接眾,你自己都沒有開悟,你不是要誤導眾生,這樣對泰首座是一個很嚴峻的考驗瞭,當著大眾的面,被勘驗下不瞭臺。他就這時候說,裝香來,就是點香,點一枝香,說香煙燒完之處,我如果去不得,即不會先師意。這個左右的比丘趕緊點上香,這個泰首座就在一打坐香還沒點完,他真的就走瞭。走是走瞭,九峰虔禪師就撫摸著他的背說,坐脫立亡即不無,先師意未夢見在。雖然你有坐脫立亡的功夫,但是先師的意你夢都沒有夢到。所以他的功夫是瞭不起,連先師的意都沒有開悟,更何況斷見惑、思惑,那就更遙遙無期瞭,這個禪宗是這方面的例子太多瞭。

  這個《凈土十要》裡面它也登瞭一個這樣的例子,禪宗在江西一帶自古以來是非常興旺發達的,很多祖庭也在江西。當時江西有一個誠公,也是老禪師瞭,是開悟瞭的,他就住山從來不到世間上來。座下有七個弟子,跟他發誓,終身跟隨他,來習禪。其中有一個年紀最小的,但是他這個悟性很高。這個誠公就勘驗三關語,過三關勘驗三關,他回答非常敏捷,都是非常到位。不幸這個禪師年輕的禪師去世得比較早,他就生到什麼地方呢?出生到山下的一個老百姓傢裡投生,他去的時候父母都有夢,夢見他過來。真的是生下來五歲就是童年的時候悟性就很高,隻要看四書五經,隻要看一遍就能背得下來,非常聰明,所以他的父親就把這個小孩子帶到山上來見誠公。誠公就問他,因為他父母告訴他,這個小孩就是你山上的某個比丘下來投生的。所以誠公就問,說你前生曾經回答我三轉語,現在你還記得嗎?這個小孩子說那你說說看,這個誠公就把這個說出來瞭,這個小孩子點點頭,是我的語言。他都點頭是他的語言,所以這個誠公就知道是他的徒弟轉世的。轉世就告訴他的父親,你好好把他撫養,這是個人才。但是其他的寺院的僧人,聽說瞭這樁事情,這就挖人才,就給瞭他的父母一大筆錢,求這個小孩子要到他的寺院去做沙彌出傢。他父母也就得瞭一大筆錢也就同意瞭,他就到另外一個寺院做沙彌。這個寺院就讓他習梵唄,唱念,唱念他很快學得很好人也長得很莊嚴。然後就到處應赴趕經懺,這一趕經懺,錢就很多瞭。錢很多他就驕傲奢侈的心就起來瞭,所以行為上極為不檢點,世間上的什麼不法的事情他都做,變成瞭這樣的一個人。這個事情被誠公這個老禪師知道瞭,他就常常以這個作為例子告訴所有的學禪的人,說大凡學禪人於寂定處得個歡喜處,這隻是塵勞乍息,慧光少現,是慧光少現。但這不是究竟,為什麼呢?因為八識田中無明的業力種子還在,所以得點慧光顯現就好像如石頭壓草,就是這樣的。如果把這個石頭搬掉瞭,這個草又起來瞭,所以靠這個想瞭生脫死太難太難。如果這些人能夠相信念佛法門,以他那種刻苦精進修行的功夫,以及他這樣的悟性來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他們這些人都是上品上生。所以你看自古以來這些修凈土法門的人,就顯得比較自在瞭,往生的時候非常從容,瞭生脫死。

  清代有一位和尚,非常有意思,號稱冬瓜和尚,冬瓜和尚就是他喜歡吃冬瓜。在一個不大的寺院,華嚴庵那裡住。平時也不太講話,但他有一個特點,喜歡逛街,每天逛街,人傢都不知道他怎麼回事,是不是出傢,這個出傢是不是修行,都對他有一點譏嫌。他有一個同參道友就是他附近的寺院的同參道友,叫慧照,倆個人常常有來往。這個冬瓜和尚有一天告訴慧照比丘,說我正月初六要走瞭,你來送我一送吧!到瞭初六那一天,這個慧照比丘就到瞭華嚴庵,一看冬瓜和尚剛剛,一個居士請他赴齋,他剛剛回來,身體很好,剛剛回來。這個冬瓜和尚看到慧照道友在,他說,你怎麼來瞭,這個慧照比丘笑著說,你不是跟我有約定嗎?要我今天來送你。這個冬瓜和尚聽瞭,哎呀!不是你說我差不多都忘瞭,都忘瞭這個事瞭。他馬上就沐浴,沐浴好瞭就禮佛,就跟慧照比丘說我要走瞭,走之前不可沒有一個偈子,我給你寫下來吧!就寫瞭偈子,寫完偈子,放下筆,念佛就走瞭,念佛號走瞭。這個偈子是四句話,叫【終日走街坊,心中念佛忙。世人都不識,別有一天堂。】你看這個冬瓜和尚好像不怎麼修行,仰靠佛力,預知時至,我們說凈寺法門他修得精進是能預知時至。預知時至就是阿彌陀佛在夢中告訴,或者觀音勢至告訴日期的,所以他就是身體非常健康,很瀟灑地走。這比那個泰首座的那個走,那就是不止天壤之別瞭。因為泰道座雖然他坐著走瞭,他不知道到哪去瞭,還在輪回裡面。這個冬瓜和尚走,他是走到極樂世界裡去瞭。

  所以這個阿彌陀佛臨命終時來接引我們,這是自力法門沒有的,這就是大利呀!所以釋迦牟尼佛他見到瞭這個大利,他的悲心時時存在那些要隨時想著說出來,但是要等待機會,什麼機會呢?就是大傢的善根能夠相信這個時候,那就不失時機的,趕緊稱性來說,故說此言。這個故說此言釋迦牟尼佛等瞭多久,好不容易等來瞭,等來瞭這個千生萬劫難以成熟的這一時,所以佛趕緊說,無問自說。所以說出來,佛當然是希望若有眾生,若有善根福德深厚,有緣分的眾生,【聞是說者,】就聽聞到上面所說的這樣往生的利益,就應當發願。不能聽聽而已,一定要落在實處,應當從內心發出懇切地求生極樂世界的願,【生彼國土。】我們體會釋迦 牟尼佛,真是婆心切切。這第二重勸勉我們發願,這就說明我們的願很難發得起來。如果一聽見,就能發願,那就像良馬見到鞭子的影子,它就跑得很快。但是我們是鈍馬,所以一定要鞭子抽,一定要抽得很厲害,而且抽得出血,他才可能跑一跑。所以這一共有四重勸勉,這是第二重。

  所以這樁事情真的隻有那些,這些上上根利智一聽才能當下擔荷。所以為什麼自古以來像馬鳴、龍樹、天親、我們中國的像慧遠、智者、永明、這些蓮池、澫益,這些大根機人一聽瞭之後,擔荷瞭去。還有徹悟大師,徹悟大師為什麼最後徹悟?【世出世間思惟遍,不念彌陀更念誰。】大徹大悟,就體現他這個兩句話,他才能夠信得及當下承擔。其餘的有世智辯聰,心意識很發達,邏輯思維是很發達,包括通宗通教的,對儒傢學說很懂的,他用他的邏輯思維去思量這樁凈土的大利,他就越思考,越覺得難以相信。曾經有一個法師他勸一個居士,他也是一個很有文化的,叫他趕緊對凈法門瞭解一下讀凈土經典。讀瞭過瞭一段時間就問他,你讀瞭怎麼樣呀!這個文化人,我讀瞭以後覺得這個太……我讀瞭一頭霧水,我隻相信經典當中的四個字,這確實是“難信之法”。我想過,我信不及,所以知識分子有時候是很難相信的。他習慣運用邏輯思維,這邏輯思維考慮,你怎麼有考慮的餘地,沒有你思維的餘地。越思維越覺得哪有這個事,沒有這個道理的事情,他會想沒有這個道理。所以你越考慮就離得越遠,還真的不如愚婦愚夫,他就不考慮那麼多,他就從仰信開始,覺得人生很苦,佛很慈悲,佛不騙我,佛說這個有大的利益,我就老實去念,這就專門念佛。承認自己智慧不行,承認自己不理解,但是我從信心下手,他就老實去念。

  所以老實念就能夠潛通佛智,暗合道妙,這個名號裡面就有阿彌陀佛的智慧。你在至心懇切地念當中,你就跟阿彌陀佛無量光的智慧溝通瞭。這句名號就是實相,就是實相的大道,你每天都住在實相當中,都住在無上正真之道當中,你就暗合瞭,離一切語言相,離一切心緣相,跟阿彌陀佛的名號的大道溝通。所以你看那些愚婦愚夫那真的實際是善根深厚的人,大智若愚,愚不可及,我們大傢都應該以愚婦愚夫自居比較好一點。做不瞭像馬鳴、龍樹、天親、智者、這樣的大智慧的人,我們至少可以做下愚之人,唯上智與下愚不疑,從這裡下手。

  好,請看下面【舍利弗,如我今者,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好,請看這個,這是第三部分流通分。流通分分三個層面:勸信流通、勸願流通、勸行流通;那麼這段文句就開始瞭勸信流通。前面說過,這個凈土一法它的性相事理因果法門的建立,都是阿彌陀佛的果覺所流現出來的,全體都是實相的展開。在前面佛知道眾生問不出來,問不到,所以無問自說。無問自說的這個法門,在流通上也不是什麼都能夠有資格流通的,唯佛與佛方能究竟,於是這個法門也唯有唯與佛堪可流通。那麼下面講的六方諸佛這樣的流通也是來自於阿彌陀佛的一個第十七願,諸佛稱嘆願。阿彌陀佛他深知這個法門要流通開去,一定要找到一個很好的傳播人,他就找十方諸佛來傳播。所以他這個願就發起來,【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這法藏菩薩在因地就把他的這個功能作用給它預先設定好瞭,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無量無邊的諸佛都會稱揚贊嘆我名號的功德,如果這一願不能兌現,我就不成佛。那真的當法藏菩薩圓滿大願自致而成阿彌陀佛的時候,那十七願就在果地上展開瞭,於是十方諸佛都稱揚贊嘆凈土法門,彌陀的功德。所以《阿彌陀經》的每一段文句都跟四十八大願息息相關,這裡看到果上的現象,實際上都有因,不是空穴來風的。

  那麼首先是闡明十方諸佛共同贊嘆,這十方諸佛,玄奘大師翻譯的是十方,鳩摩羅什翻譯的是六方。鳩摩羅什大師他是知道我們中國的眾生好簡,所以用簡單六方的方式來涵蓋十方。我們中國人的國民心境還真的被他看得很準,所以我們都喜歡念六方諸佛。首先是東方佛贊,釋迦牟尼佛又呼舍利弗,“如我今者,”就是像我現在在這個祇園法會上,來稱揚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前面已經介紹瞭很多,比如橫超三界,不需要斷煩惱就能去,再念不退當中頓然超越四十一個階位,快速成佛。隻要專持名號,不需要其它的參禪觀想等等,其它的方法,直接就能夠直入如來地,極樂世界的涅槃的境界。而且時間不需要多生多劫這樣的時間,或若一日、或若七日、時間也很短。你看就若一日到若七日,隻要往生都成為阿鞞跋致。在這個通途教理當中他是怎麼樣也想不通的,我們說一個初發心到成佛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它是怎麼分的呢?在這個天臺的別教的判分裡面,藏通別圓,別教判分,以前面的這個,理即佛、名字即佛、哪怕你在名字即佛開悟瞭,他都沒有進入三大阿僧祇劫的底限。一定要在十信位,就是進到初信們,才開始你作為阿鞞跋致的一個起點。那麼從十信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這個幾個賢位是要經過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然而到瞭初地菩薩到七地菩薩以,這是兩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能夠到達七地菩薩;從八地到等覺,妙覺,再經過一大阿僧祇劫;是這樣來算三大阿僧祇劫的。那麼如果你沒有到一個底線的這樣的位置上,那修行可以說就不是三大阿僧祇劫,那就是動經無量劫又無量劫的修行,因為你沒有,你會退轉。

  所以在凈土法門當中它的時間是這麼短,若一日或若七日,實際上在十八願當中就是十念,十聲乃至一聲,這都是不可思議的。不能用一般的思維去思考,不能用一般的語言去討論的。那麼,再就是你念一個佛名,不僅得到兩土世尊釋迦和彌陀的護念加持,而且也能得到十方諸佛的護念加持。那麼這樣的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完全都是阿彌陀佛的發的大願,以及由願起的大行,所成就的;所以他全體的利益就稱為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從這句話我們也要體會到一個道理,凈土法門全體的一個特點,就是不可思議,或者稱為大不可思議。所以很多經典講極樂世界的國土不可思議、神通妙用不可思議、講經說法不可思議、然而能相信這個法門的人也是不可思議、所得的果報更是不可思議、所以它全體都是一個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告訴我們什麼呢?我們完全不要用心意識去考量它,不能用通途的那種因果法則去考量它,它完全超越瞭一般的因果律的。它是以阿彌陀佛的果地覺作我們眾生的修行因,是在因心果覺這樣互動當中去體現大不可思議的,這樣的出世間的功德之利。

  那麼釋迦牟尼佛是由於親證到這種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以他的悲心來宣說。那在這裡依佛來說,還怕與會的大眾信不及,所以釋迦牟尼佛還來轉引他方世界也有無量的諸佛,也在說在贊嘆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利。那麼這段話,在註經傢裡面是到底這個六方佛是在釋迦牟尼佛講這個經的時候在贊嘆,證明呢?還是這些諸佛在自己的剎土來自己在宣說這個《阿彌陀經》呢?那通過這個“東方亦有”,亦有這個字來推斷,還是這些佛在自己的剎土來講《阿彌陀經》。當然你把它又理解為釋迦牟尼佛在講《阿彌陀經》的時候,這些六方諸佛也在伸出廣長舌相來勸,來證明,也未嘗不可,但主要還是這些諸佛在自己的剎土宣說《阿彌陀經》。這裡六方佛贊,在樂方就提出瞭五尊佛。五尊佛,我們看這些名號,舉出方位的時候,一般會首先先舉東方,東南西北。東方是在季節當中表明春天,萬物生長之處,在方位是表東面。周易看東面的東屬於震卦,震卦是下面一個陽爻,上面兩陰爻,這個震說明它是動的,是群動之首。群動之首是代表智慧,有生長的功能,智慧有生長的功能。你看東方動的地方首先舉出阿閦鞞佛,阿閦鞞佛正好意思就是不動。這個意思大傢體會,一個群動之首的地方安瞭一個不動的佛在那裡,阿閦鞞佛。那麼這個不動,是不法身不動,沒有遷變。在事相上這尊佛也不為世間的八風所動,所謂的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所動;也不為有無二見所動。那在動的地方他不動,這就是極動極靜,在萬變當中他不離本尊常寂的自性,所以稱為不動。

  我們看到這些佛名要體會,佛有無量德,他當然也有無量的名稱。這個名稱不是佛要有一個名稱,佛是離開這些語言相,名相概念。但念這些名相他是為瞭度化眾生的方便,所以佛或者是他因地的因行特點來立佛號,或者以他果德的特點來立佛號,或者是由他的願的特點來立佛號,或者應眾生的這種教化的宗旨方法來立佛的名號,所以這個佛的名號也是一切唯心造,是我們心識變現出來的。我們體會佛的名號對我們是有一個很好的啟示的,比如我們的本尊,本師釋迦牟尼,他為什麼會叫釋迦牟尼?他就是代表著一種教學的方法,通過這個教學方法知道我們這個世間眾生的特點。釋迦是能仁的意思,仁愛、能仁;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靜的意思;好,就用這個能仁和寂默來作為教化的方式。通過這個教化的方式我們知道,我們這個世間的眾生是缺少仁愛心的,慈悲心很薄的,所以要釋迦。我們這個世間心非常散亂的,心猿意馬的,所以一定要寂默,修定,制心一處,引發他的善德,所以用釋迦牟尼這樣的一個教學的手法展開他的教化。

  那麼我們看東方這五尊佛在動的地方竟然不動,動的太厲害是無明之相。我們從阿閦鞞佛,我們要回光返照,我們現在這個世間是一個動蕩的世界,這個工業化以來,科技、市場、都是動得很快,節奏感非常快。科技發明,每幾秒鐘就有一個發明,又制造一個新的產品。所以你到這個商場當中去看各種產品,搞得是眼花繚亂,實際上這些東西也是我們一般生活不一定需要的。但是現在這個時代他要創造種種的東西來引發人的欲望,讓你覺得是很有必要的,於是都掏腰包。掏口袋,可能口袋很不多的話,就琢磨著趕緊賺錢吧!這就是以消費促進生產,促進經濟,以消費就是鼓動你消費的欲望。所以我們心就很動,動得很厲害,所以這個世間修行就很困難。但是修行一定要不動,一定要不動。你這個水太渾濁瞭,你動得很厲害,你就是濁水;濁水就一輪月亮在那裡,永遠在水裡顯現不出來。你的心動得太厲害,你念這個佛號是體會不到法喜的。因為佛號當中有無量壽,無量壽就是不動。但是你老是動來動去,你就沒有辦法跟無量壽進行溝通瞭,所以這就是阿閦鞞佛。

  須彌相佛,須彌相佛是從佛的相貌來說,佛的相好莊嚴就像須彌山一樣,是一切人天二乘菩薩的相所不能比擬的,就像須彌山那樣的妙高。大須彌佛這是比喻佛的德性,像須彌山那樣的高廣。須彌光佛表明佛的光明,就像須彌山可以遍照一切眾生的心田。妙音佛表明這尊佛所宣說的法音,非常圓融微妙,能夠稱合眾生的根機,或者“如來一音而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就是妙音佛。所以這個東方諸佛是代表自性的智慧不可窮盡,這就是東方恒河沙佛的意思。那麼這些恒河沙是表明這個沙非常像面一樣的細,一般用恒河沙數表明數量之多,比喻數量之多。那麼這些諸佛以這五尊佛作為代表的,但是恒河沙的諸佛,各於其國,就是各個在自己的所住持的那個剎土出廣長舌相。註意這個廣長舌相,廣長舌相是三十二相之一,廣是說明這個舌頭的寬度;長是說明這個舌頭的高度。那麼我們一般凡夫的舌頭稱為三寸之舌,為什麼三寸呢?一天到晚播弄事非,所以有時候舌頭還伸不到口腔裡面,所以我們是講瞭很多假話,就是三寸不爛。如果有三世沒有說一句假話,他的舌頭可以舔到鼻尖。大傢可以試試,如果舔不到鼻尖,說明我們一天到晚說假話。如果三大阿僧祇劫沒有講假話,就是也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他的口業清凈,他的舌頭可以伸到發際,覆蓋面部。

  所以佛陀在世的時候當他說瞭一些佛經,一些外道不相信的時候表示懷疑的時候,佛就把舌頭覆蓋面部,這一覆蓋,這些外道婆羅門,他們經典當中都是知道有這種面相的人是不會說假話的,他們就相信瞭。證一件小事,可以伸到鼻尖,或者伸到發際。那如果要證一件大事因緣,那可要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在《法華經》裡面為瞭讓大傢相信,開權顯實,會三歸一,這個摩訶衍之法,釋迦牟尼佛也首先現出這個舌相,他是以長來顯現,舌頭伸出來,伸到瞭大梵天宮殿那裡去瞭,是垂直伸去的。那麼凈土法門他也是要表達一個圓頓的大法,他是大事因緣,所以要證明這個大事舌頭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個佛所住持的剎土,萬億個日月須彌山,是這樣廣的程度。那你看當十方的眾生看到這樣瑞相的時候,他馬上相信這個佛來證明的事情那絕對不會有假的,他不僅僅是三大阿僧祇劫沒有講假話,那就是微塵劫又微塵劫沒有講過一句假話的人來證明這樁事情是真實的。所以凈土一法,他的因緣不是小可的瞭,所以這些諸佛都說誠實以誠真誠不虛假的語言,來勸勉他座下的這些弟子。汝等眾生,當信,應當相信;是就是指示代詞,那麼下面這十六個字就是代表這部經典的經名,【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十六個字是經名。玄奘大師把這十六個字翻譯成《稱贊凈土佛攝受經》;鳩摩羅什大師就直接翻譯《佛說阿彌陀經》。所以東方諸佛勸他的這個以這樣的瑞相來勸勉大傢,與眾的弟子相信這部經所展示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信願持名求生凈土得到的阿鞞跋致,一生補處的殊勝的利益,這些都是千真萬確的。

  好,請看下面【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好,這是南方諸佛,又表列出瞭五尊佛。日月燈佛表明這尊佛具有三種智慧,三種智慧,日光可以破暗,有般若的意思,就叫一切智;月亮可以清涼照亮夜晚,有解脫的含義,名道種智。這個燈,又可以繼日月照不到的地方,通一晝夜來照,不住兩邊,是中道第一義,有法身義,稱為一切種智,所以這尊佛具有這樣的智慧就叫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就這尊佛以他的名號來度眾生,也是名稱普聞,如光明遠照,這叫名聞光佛。大焰肩佛,肩是代表權實二智;焰是表明他的光明有熾盛照耀的功能;所以雙照事理兩邊,如兩肩發焰,這就叫大焰肩佛。須彌燈佛這是說明這尊佛的大圓鏡智照亮眾生的無明的黑暗,就像須彌山上的那盞明燈一樣,頂上那盞就叫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這是從他的行為來命名,他為瞭渡化眾生無量劫以來都不疲不厭不休息,就叫無量精進佛。這麼南方一般是叫離卦,離卦是兩個陽爻在外面,中間一個陰爻,寂而常照,表明自性光明不可窮盡,這就是南方恒河沙佛的意思。

  好,請看下面【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凈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好,如果我們以自己作為方位,觀想在西方又有無量無邊的剎土,具有無量無邊的諸佛,這些諸佛當中其中列出瞭七尊佛作為代表。首先列出無量壽佛,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到底他就有兩種說法瞭,元照靈芝說西方有無量無邊的佛,這尊佛絕對不是法藏菩薩成佛的那尊佛,他有一個觀點,如果是那個,他怎麼能稱贊自己呢?那麼這個窺基大師他是一個很渾厚一點的,他說就是阿彌陀佛也無妨啊!他為瞭度眾生轉贊自己的功德,這有什麼不可以啊!釋迦牟尼佛也常常贊嘆自己,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個不能以凡夫說,自己誇贊來發善,佛度眾生,轉贊自己也沒關系。無量相佛說明這尊佛以相好來度眾生,相好無盡,一個佛有相好說明他的福德無邊。這個我們現在長相越來越醜陋,我們是沒有修到福。說這個佛斷瞭一切無明之後,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斷盡,還要用一百小劫來修相好。修相好以百福莊嚴,就是你修到一百種福才能莊嚴一個相好,才能出現一個相好。

  一福等於什麼呢?你比如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瞎子都治好瞭,這說明你修到瞭一福。這個修一福都不容易,所以我們這個三十二相一相都沒有。當然這個世是除非那些聖賢應化的,當時梁武帝時期有一個志公禪師,志公禪師稱為國師瞭。當時宮廷有一個很有名的畫師,繪畫的叫張僧繇。這梁武帝很恭敬志公禪師,就讓這個畫師來畫這個志公禪師的像。那麼志公禪師坐在那裡,忽然把那個面好像用兩手一撒開的樣子,顯現的是什麼相?是十一面觀音像,或慈或威、或定或慧、這個張僧繇這麼一個很厲害的畫師沒有辦法下手。當然這是偶爾現現神通,這是志公禪師。無量幢佛,幢是表明這尊佛的功德像幢一樣高顯,這個幢也有祛邪顯正的意思。無量幢佛說明那個時代可能是外道比較多,他要用顯示這樣的威德,無量幢佛。大光佛,大光佛表明他的智慧光明極其廣大。大明佛,表明他的三種智慧光明能破眾生三惑的黑暗。寶相佛這尊佛的相好殊特,如珍寶一樣珍貴。凈光佛,這尊佛的這種光明非常清凈。這七尊佛表明自己性清凈不可窮盡,是西方恒河沙佛的意思。這些佛都是出廣長舌相遍覆,遍就是普遍,覆就是遮蓋。這個舌頭就把這個所有的世界都遮蓋住瞭,來發出這樣誠實的語言,汝等眾生,當信是,這部經典的真實不虛。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