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與醫學 第一講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拜佛與醫學 作者: 道證法師2022-08-28

各‘分解動作’之佛法涵義及醫學原理

  前面說明瞭禮佛方法及觀想,此部份將進一步說明其所以然的道理,各別解釋拜佛的每一個分解動作,在佛法修心方面的意義,以及依人體構造及醫學原理說明在生理和物理方面的意義。此部份是以提問方式編寫,共提出二十三項以‘為什麼’為首的問題,再就每一問題加以解說。最後,第二十四說明拜佛的深呼吸對身心的利益。

  (*有人問:古德言拜佛如‘樹倒山崩’,何以此書言宜依合理原則?

  ·古德之言是形容‘一心信靠’,猶如樹倒山崩全任憑地心引力,靠倒大地懷抱,中無懷疑、隔閡、僵執....。並非教人拜佛要砰然猛力摔落地。且樹倒山崩必然依‘物理’重心法則,正是‘合理’之意。)

[一]為什麼要合掌?

  一、意義:

  ·佛傢常以無言的手勢、動作,代表極深奧的道理,故雖是極常見的姿態,也不宜輕忽而過,‘合掌’亦然。自古印度人認為右手為‘神聖之手’,左手為‘不凈之手’,故日常生活中有分別使用兩手之習慣—比如:持食物專以右手,而拭污穢以左手。

  然若兩手合而為一,就代表‘神聖面’與‘不凈面’合一,(代表種種‘對立’雙方的融合為一,恢復本來一體的真實面目)也代表宇宙的真相道理(實相無二,亦無不二)。般若心經中的‘不垢不凈’,亦如此意。故藉合掌來表現人類最真實的本來面目。

  ·禮佛,或平時見面合掌,即代表‘以真誠面目相見’——消除內心種種‘隔閡’、‘對立’,彼此之心融通、一如;也啟示我們應返本還原,悟入真理,恢復本來面目,契入宇宙實相。

  ·亦有以左、右手,分別代表‘理’與‘智’,‘定’與‘慧’,故合掌代表理智一如,定慧等持;並將十指,配於五大(地、水、火、風、空)或配‘十波羅蜜’。

  ·另有一說:以手十指,代表十法界。手指散亂,代表心往十法界亂跑,合掌象征收攝亂心,而專註一心向佛(向一真法界)。一心向佛,心光就一時遍照十方。亦即提醒修行應‘事’與‘理’相應、契合。(當下,回‘事’向‘理’)。

  ·合掌所表的敬意,不是一般‘有差別性’的尊敬,而是由‘佛性本源’流露的恭敬。‘恭’—共心,共一佛心是體會‘彼此本來佛性平等’,由衷的平等恭敬。是體會—‘對立觀念未建立之前,本來一體’的自然恭敬。

  二、方式:

  ·大日經疏,舉出十二種合掌方式,乃是諸‘印契’之基礎。與六種‘拳印’,同稱為‘印母’。此十二種合掌,各有深奧佛法含義。(下圖敘述中,由‘小指→大指’),分別以‘地、水、火、風、空’代表。)

  *一般在道場中,比較常用是1、堅實心合掌和2、歸命合掌(亦稱金剛合掌)兩種。以下簡單介紹:

  1、堅實心合掌

  要領:

  (1)雙肩要放松,而端正,端正中又柔軟輕松,不僵硬。

  (2)雙手相貼密合,猶如左貼右休息,右貼左休息。(氣流不受阻)。

  (3)合掌當胸,腋下空松(勿夾腋緊張),血流才通暢。大拇指指根,對膻中穴(兩乳尖中點),但勿壓胸。

  圖1

  (4)[1]眼睛觀照‘兩手合縫’,檢查自己是否合得端正輕松,平日散漫之人,合掌很不容易作好,五指在散心時就散亂,尤其小指很不易密合,一不專註,小指就散開。(圖2、3)必須用心觀照,提起高度覺性,五指才會並攏合好。

  圖2

  圖3

  2、金剛合掌(歸命合掌)

  經典中亦有稱為‘合掌叉手’(如無量壽經),恩師懺公上人(上懺下雲法師)在大專學生齋戒學會,教導拜佛提倡用金剛合掌,好拜好合,輕松不易上火。

  方法:右手在上,各手指以第一指節相叉合。

  表法:以左手表‘眾生界’,右手表‘佛界’。意即:眾生歸命於諸佛。二手合之:代表‘能所不二’,‘生佛一如’。密教行者,以此代表對本尊恭敬供養,信心堅固之印。

  *(註)懺公上人慈囑,到各道場共修,應遵守團體規則,合掌方式,亦應隨順領導者教示,隨順大眾,方是禮敬諸佛之表現。

  ·合掌應觀照,高低平胸得所,整齊端正。

  符合無量壽經所言—第一善—當自端心,當自端身。

  *不恰當之合掌。

  為什麼合掌不宜壓在胸口?

  ·這並不隻是因為手壓胸部,呈現懶散懈怠之相,而且會有生理上之障礙。

  ·一般人或許不知道我們胸口內有一‘胸腺’之構造,是重要的免疫‘淋巴器官’,(部位約如下圖示,有時可大至伸入頸之基部)。我們的身體,有警衛般的系統,體內‘T淋巴球’就是重要的警官,它們會打退入侵的外物,也會吞掉(或感化)體內的‘太保流氓’(分裂錯誤的細胞—如癌細胞等)。‘T淋巴球’就是在‘胸腺’制造。胸腺,可以分泌出‘胸腺素’,使T淋巴球分化好、發育好(武功高強)。若精神壓力大,胸腺會萎縮,功能差,手若壓在胸口,也會使胸部受壓大,氣血不通。

  (註:有關‘淋巴’的來龍去脈和功能,請參考後面章節說明)

  把‘右肺’橫切,顯示出‘橫斷面’(約在支氣管高度),綠色如細樹枝之線條,表示密密麻麻‘小淋巴管’,收集淋巴液,(參考後面章節)進入較大的淋巴管(圍繞氣管小分枝),再匯入‘淋巴結’(綠色球),註意淋巴結在中央氣管二旁,且‘胸骨’二旁亦有之,(‘胸骨’—見後面章節)若壓迫胸部,易阻淋巴回流,淋巴最後送回靜脈(鎖骨下方)。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