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影(三)法教篇 一四、第六識的功用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菩提心影 作者: 慈航法師2022-09-02

  一四、第六識的功用

  第六識,一般人都叫它做意識。它同前五識一樣,也是依根識。不過前五識,依的是色根——物質的;而第六識,依的是心根——精神的,就是依的第七末那識。因為梵語叫做末那,華譯就是意,就是說第六識是第七識意根的識。因為眼識依眼根,而得眼識的名,耳識依耳根,而得耳識的名……那麼,意識依意根,而得意識的名,那是一樣。至於有一類小乘人,說是依肉團心,那大乘是不共許的。

  第六意識的功用有兩種:一是“五俱意識”,二是“獨頭意識”。今何為“五俱意識”呢?就是說這意識,和前五識同時而起的,所以叫做“五俱意識”。例如眼識去緣色的時候,而意識就和眼識同在這一剎那去緣色,這就叫做“眼俱意識”;若是耳識去緣音聲的時候,意識也和耳識一同去緣音聲,那就叫做“耳俱意識”。眼俱、耳俱是這樣,那鼻俱、舌俱、身俱,可推類而知。或一俱、二俱、三俱、四俱、五俱不一定,所以經名叫做“五俱意識”。

  雲何為“獨頭意識”呢?獨頭的“獨”字,就是對“五俱”說的。因為意識有時候和前五識合作生起,也有時候離開瞭前五識,可以單獨的生起。例如一個人跑到深山或靜室裡面,把腿子一盤,眼睛一閉,這時候“色聲香味觸”五種境界都不現前,那“眼耳鼻舌身”前五識當然不起。然而第六意識,還是照常的在那裡:回憶過去,計畫未來,這不是“孤獨”而起的是甚麼?所以叫他是“獨頭意識”。

  而獨頭意識又有四種分別:(1)夢中獨頭意識,(2)定中獨頭意識,(3)狂亂獨頭意識,(4)散位獨頭意識。雲何為“夢中獨頭意識”呢?就是人在熟睡中,五塵的境界既不現前,而前五識當然不起,為甚麼在夢中又可以見到種種的人物,也有音聲,有氣味,有味道,有冷熱,這就是意識的作用,和前五識沒有一點關系,所以叫做“夢中獨頭意識”。雲何為“定中獨頭意識”呢?就是一個修禪觀的人,大傢同坐在一處,別人都沒有看見甚麼東西,而他卻看見蓮華,看見阿彌陀佛站在面前垂手接引,這也是意識的作用,所以叫做“定中獨頭意識”。雲何為“狂亂獨頭意識”呢?我親眼就看見過一個女人,自己一個人說話,有時候哭,有時候笑,有時候又大叫大喊弄得別人統統都不安,人傢說她是瘋癲,是害神經病,其實也是意識的作用,所以叫它是“狂亂獨頭意識”。雲何為“散位獨頭意識呢”?就是雖在未曾睡眠,未曾修觀,未曾發狂,而我們平常自早到晚,心為形役,想入非非,連自己也莫明其妙,這就叫做“散位獨頭意識”。江蘇揚州靠近高旻寺有一條三汊河,有一個賣豆腐的要求方丈和尚給他在禪堂裡面坐一支香,開瞭靜出來,他說:“我四十年來所有過去的事,統統都想起瞭!怪不得這許多和尚食過瞭飯沒有事,都在那裡想,真好真好!”這雖然是一個笑話,也可以知道這個意識的功用,它的范圍實在太大瞭。

  不但此也。因為在唯識學上說,識是心王,有心王,一定有心所;心王好像君,心所好像臣,有君一定有臣。心王雖有八個——八識,然而權力最大的就是第六意識,因為它的屬員最多,一共有“五十一個心所”,又叫心所有法,意思就是說這五十一個臣佐,都是心王所有的屬員。有好的——十一個“善”心所,有壞的——二十六個“惡”心所,也有好壞都要經過它們的許可——“遍行”和“別境”各五個心所,還有兩邊倒的騎墻派——四個“不定心所”。所以做好做壞,不一定要心王自己去動手動腳,完全是這五十一個臣佐去代勞分憂,所以八個識裡面,總攬一切善惡的功用,就是第六意識啊!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