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義理的探究 分別解說 一諦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般若義理的探究 作者: 智諭法師2022-08-28

  分別解說|一諦

  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即是一諦義。說二諦、三諦名者,欲令眾生因名悟無名。無名者,即一諦義。佛言,法性外更無有法,即一諦義。

  細閱《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無非在闡釋一實諦義。雖說四諦、二諦、三諦,皆方便說一實諦。一實諦即是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故一實諦即是無諦。一實諦者「即」一切也,無諦者「離」一切也。

  四諦、二諦、三諦、一諦、無諦,不過一理應萬法,舒之則遍一切,萬法歸一理,卷之則不二。不二而二,故於一諦說四諦、二諦、三諦。二而不二,雖說四諦、二諦、三諦,還歸一諦。

  所以《法華文句》卷第七雲:「有解大乘四諦,次轉二諦,次轉一諦,次轉無諦,皆是卷舒之意。」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八十五,具壽善現問佛,菩薩摩訶薩雲何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佛答,菩薩摩訶薩如實知一切法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八十五〈諸法平等品〉經文雲: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如實知佈施波羅蜜多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如實知凈戒乃至智波羅蜜多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善現。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學佈施乃至智波羅蜜多。」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如實知極喜地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如實知離垢地乃至法雲地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善現。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學極喜地乃至法雲地。」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如實知四念住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如實知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善現。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學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如實知四靜慮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如實知四無量四無色定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善現。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學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如實知八解脫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如實知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善現。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學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如實知一切陀羅尼門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如實知一切三摩地門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善現。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學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如實知五眼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如實知六神通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善現。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學五眼六神通。」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如實知如來十力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如實知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善現。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學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如實知大慈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如實知大悲大喜大舍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善現。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學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如實知無忘失法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如實知恒住舍性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善現。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學無忘失法恒住舍性。」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如實知一切智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如實知道相智一切相智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善現。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學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如實知嚴凈佛土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如實知成熟有情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善現。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學嚴凈佛土成熟有情。」

  「佛告善現。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如實知諸餘無量無邊佛法無增無減無染無凈無自性不可得而能修習。善現。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學諸餘無量無邊佛法。」

  睹此經文,則知諸法平等是一諦義。諸法平等者,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無自性不可得也。故知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無自性不可得,即一諦義也。

  一諦之理,譬如虛空。虛空無有分別,而分別十方無量;雖分別十方無量,而實無分別。虛空無生無滅,無增無減。虛空無染無凈。雖五濁惡世,虛空無染;雖清凈國土,虛空無凈。火燒不著,雨打不濕,風吹不動。虛空隨緣非一,其性寂然不二。虛空無自性,然隨緣能成一切法性;虛空不可得,然橫遍豎窮無處不是。一諦之理,亦復如是。

  一諦者,諸法實相也。實相無相,體本不二;實相無不相,用應萬方。實相本不生不滅,諸法隨眾生心現有生滅。實相本不增不減,諸法隨眾生心現有增減。實相本無染凈,諸法隨眾生心現有染凈。實相本無自性,諸法隨眾生心,各各現有自性。實相無相本不可得,無相隨緣現有諸法。

  故實相無相,一法不立;實相無不相,一法不舍。一法不立者,諸法實相也;一法不舍者,實相諸法也。諸法實相者體也,實相諸法者用也。依體起用,萬法雲興;用全歸體,一性寂然。法爾如是,無分別而分別,分別而無分別。

  一諦之理,亦復如是。由體起用,一諦而有四諦、二諦、三諦;用全歸體,四諦、二諦、三諦全是一諦。約性言,理原無二;約相言,事有千差。順之者是謂佛道,違之者便稱外道。其實大道無方,焉有內外可得?不過覺之者得之,迷之者失之而已。

  一諦者,法界無界也。無界隨緣,現有十法界。何故法界無界?以諸法緣生無性,故法界無界也。法界無界,名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即一諦義。

  一真法界,隨緣而有四法界。四法界者,理法界,事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由四種法界,復有十種法界。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羅法界,鬼法界,畜生法界,地獄法界。此十法界,一皆隨緣而有。

  十法界不出四種法界,四法界不出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不生不滅,十法界現有生滅,然雖現生滅,而實無生滅。一真法界不增不減,十法界現有增減,雖現增減,而實無增減。一真法界不染不凈,十法界現有染凈,雖現染凈,而實無染凈。一真法界無有自性,隨緣現一切法自性,雖現一切法自性,而一切法皆以無性為性。一真法界無所有不可得,隨緣現十法界相,雖現十法界相,而十法界相無所有不可得。一真法界平等無有高下,隨緣現十法界高下,雖現十法界高下,而虛妄不實猶如空華。

  一實諦在明一乘教法。一乘教法者,乃一佛乘也。說一乘者,一切諸乘皆是一乘也。經雲,一切眾生皆具佛性,皆當成佛。一切眾生,未成佛時本是佛,已成佛後還是佛,斯即一佛乘義也。

  《涅槃經》雲,如來所說無有顛倒,故名一實諦。如來智慧不可思議,凡有所說,無有顛倒,故名「正」;於一切顛倒法,無不通達,故名「遍知」。如來正遍知海,以無分別智,知一切分別法也。

  何故如來得無分別智,即能分別一切法?以佛智無礙故。

  茲舉例說明其理。

  例如面前虛空,與十方無量無邊虛空原是一個。眾生為色受想行識所障,自生障隔,是故不知。佛證五陰皆空,智慧無礙,是故見面前虛空,即見十方無量無邊虛空。一切法無非等同虛空。何以故?一切法緣生無性故。是以佛得無分別智,即能分別一切法。故稱佛為等正覺、正遍知也。

  佛於《大般若經》中說,若法無自性,是法無性為性。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六十四,佛告善現雲:

  「佛言善現。非但一切相智無性為性。」

  「色受想行識亦無性為性。」

  「眼處耳鼻舌身意處亦無性為性。」

  「色處聲香味觸法處亦無性為性。」

  「眼界耳鼻舌身意界亦無性為性。」

  「色界聲香味觸法界亦無性為性。」

  「眼識界耳鼻舌身意識界亦無性為性。」

  「眼觸耳鼻舌身意觸亦無性為性。」

  「眼觸為緣所生諸受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亦無性為性。」

  「地界水火風空識界亦無性為性。」

  「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亦無性為性。」

  「內法外法亦無性為性。」

  「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亦無性為性。」

  「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亦無性為性。」

  「空解脫門無相無願解脫門亦無性為性。」

  「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亦無性為性。」

  「佈施波羅蜜多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亦無性為性。」

  「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亦無性為性。」

  「苦聖諦集滅道聖諦亦無性為性。」

  「一切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亦無性為性。」

  「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亦無性為性。」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亦無性為性。」

  「無忘失法恒住舍性亦無性為性。」

  「一切智道相智亦無性為性。」

  「初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眼亦無性為性。」

  「初神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神通亦無性為性。」

  「有為界無為界亦無性為性。」

  初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眼者,肉、天、慧、法、佛五眼也。初神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神通者,六種神通也。

  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何緣一切法無性為性?佛答如下:

  「佛言善現。一切相智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色受想行識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眼處耳鼻舌身意處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色處聲香味觸法處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眼界耳鼻舌身意界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色界聲香味觸法界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眼識界耳鼻舌身意識界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眼觸耳鼻舌身意觸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眼觸為緣所生諸受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地界水火風空識界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內法外法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空解脫門無相無願解脫門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佈施波羅蜜多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苦聖諦集滅道聖諦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一切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無忘失法恒住舍性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一切智道相智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初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眼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初神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神通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有為界無為界自性無故。若法自性無。是法無性為性。」

  具壽善現復分別請問於佛,何緣一切相智自性無?何緣色受想行識自性無?……

  佛分別回答如下:

  「佛言善現。一切相智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諸法既是因緣和合,故無自性。若法已有自性,何待因緣和合?故一切法無和合自性。

  「善現。色受想行識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眼處耳鼻舌身意處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色處聲香味觸法處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眼界耳鼻舌身意界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色界聲香味觸法界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眼識界耳鼻舌身意識界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眼觸耳鼻舌身意觸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眼觸為緣所生諸受耳鼻舌身意觸為緣所生諸受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地界水火風空識界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無明乃至老死愁嘆苦憂惱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內法外法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空解脫門無相無願解脫門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八解脫乃至十遍處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佈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苦聖諦集滅道聖諦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一切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無忘失法恒住舍性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一切智道相智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初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眼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初神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神通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有為界無為界無和合自性故。若法無和合自性。是法則以無性為性。」

  「善現。由是因緣。諸菩薩摩訶薩應知一切法皆以無性為其自性。」

  是知無性之理能融萬法,令萬法差而無差,無差而差。語其精微莫能測,語其博大莫能知。猶一水之成千波而攝千波,千波之入一水而現一水。以無分別體而起差別用,無量差別而歸無分別。故證得無分別智,即能分別一切法也。

  此法不可思議,以過思議境界故。一切世間法,皆是思議法。思議法者,不離三相,三相者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故一切世間法皆有名而無實義。

  佛功德智慧不可思議,佛法不可思議,眾生心性不可思議,理事無礙不可思議,諸法實相不可思議,空即無量無量即空不可思議。故學佛人應對佛絕對信仰,應對法絕對信受奉行。不可妄起我慢,以思議心測度佛法。

  諸法因緣起故,諸法性空故,是以菩薩如實知諸法以無性為性。此無性之法,亦名真如,亦名法界,亦名法性,亦名不虛妄性,亦名不變異性,亦名平等性,亦名離生性,亦名法定,亦名法住,亦名實際,亦名虛空界,亦名不思議界。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六十五雲:

  「復次善現。一切法皆以空為自性。一切法皆以無相為自性。一切法皆以無願為自性。善現。由是因緣。諸菩薩摩訶薩應知一切法皆以無性為其自性。」

  「復次善現。一切法皆以真如為自性。一切法皆以法界為自性。一切法皆以法性為自性。一切法皆以不虛妄性為自性。一切法皆以不變異性為自性。一切法皆以平等性為自性。一切法皆以離生性為自性。一切法皆以法定為自性。一切法皆以法住為自性。一切法皆以實際為自性。一切法皆以虛空界為自性。一切法皆以不思議界為自性。善現。由是因緣。諸菩薩摩訶薩應知一切法皆以無性為其自性。」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八十五並雲,無性法中,不可施設有異法。是知諸法無性,即是一諦即是無諦。綜觀《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旨在闡明諦理。縱言事相,亦是借事明理。在法曰諦,在心曰智,法智又曰境智,由智明法又曰智境。智不孤起,由境而發;境不獨立,由智而名。是故境智一對,不二而二,二而不二。不二是空,二是無量,故不二而二便是空即無量,二而不二便是無量即空。知法緣起無量曰智,知法性空無生曰慧。知法空即無量曰智,知法無量即空曰慧。空是無而無量是有,空即無量則非有而有,有而非有。無量即空則不無而無,無而不無。空則性空寂滅不動,無量則緣起橫遍豎窮。緣起常有而常空,性空常空而常有。性空則法身不動,當處隨緣則報化應現十方。如是則常不動常十方,常十方常不動。是故諸佛常現十方普度一切,無有休息。如是智慧,無上無匹,曰妙智慧。

  緣起諸法,體皆虛妄,如幻如化。世間人不如實知,執為實有,成遍計執。並於遍計執上,下定義自成學問,如是則墮於常邊尚不自知。般若妙智慧則不如此。《大般若經》卷第八十一雲,一切法皆如幻化,於般若中,說者聽者解者,皆不可得。

  於般若會上,善現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已,諸天子不解。茲引該段經文於下:

  「爾時會中有諸天子竊作是念。諸藥叉等言詞咒句。雖復隱密而尚可知。尊者善現。於此般若波羅蜜多雖以種種言詞顯示。而我等輩竟不能解。善現。知彼心之所念。便告之言。汝等天子。於我所說不能解耶。諸天子言。如是如是。」

  「具壽善現復告彼言。我曾於此不說一字。汝等不聞。當何所解。何以故。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文字言說皆遠離故。由此於中說者聽者及能解者皆不可得。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所證無上正等菩提。其相甚深亦復如是。」

  「天子當知。如佛化身。化作無量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俱來集會。復化作一能說法人。於此眾中宣揚妙法。於意雲何。是中有實能說能聽能解者不。諸天子言。不也大德。善現告言。如是天子。一切法皆如化故。般若中說者聽者及能解者都不可得。」

  「天子當知。如在夢中夢見有佛教誡教授菩薩聲聞。於意雲何。是中有實能說能聽能解者不。諸天子言。不也大德。善現告言。如是天子。一切法皆如夢故。般若中說者聽者及能解者都不可得。」

  「天子當知。如有二人處一山谷。各住一面贊佛法僧俱時發響。於意雲何。此二響聲能互相聞互相解不。諸天子言。不也大德。善現告言。如是天子一切法皆如響故。般若中說者聽者及能解者都不可得。」

  「天子當知。如巧幻師或彼弟子。於四衢道幻作四眾及一佛身。處中說法於意雲何。是中有實能說能聖(聽)能解者不。諸天子言。不也大德。善現告言。如是天子。一切法皆如幻故。般若中說者聽者及能解者都不可得。」

  何故一切法皆如化?一切法皆如夢?一切法皆如響?一切法皆如幻?因為一切法皆緣生無性,虛妄無實,故如化如夢如響如幻。此法唯有如來智慧知之,如來知一切法緣生無性,即此無性,便是圓成實。凡夫眾生不知一切法緣生無性,體皆虛妄如化如夢如響如幻,竟執一切法為實有,落入遍計執。虛妄取相、立名,成一切妄想,以其妄想立種種世間法,以致乖乎真智、如如。

  故一切法皆無所有不可得,以緣生無性故。一切法因緣有,實是幻有假有,當體即空。既是幻有假有,故一切法本來寂滅,本不可得。既然本不可得,故不可謂一切法有性,亦不可謂一切法無性。《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三百八十雲,一切法有性無性,皆不可得。

  所謂一切法者,包括有為法無為法、有漏法無漏法、生滅法涅槃法、世間法出世間法等。如是等法,有性無性皆不可得也。以不可得故,名之曰空。般若所謂空者,既空乎有,復空乎空。於有不可得,於空復不可得。如此空性,是名無上菩提。故曰瞭達於空性,即名曰菩提。

  無上菩提,一法有無量名。如圓成實性、真如、法性、畢竟空、第一義、中道義、不虛妄性、不變異性、佛性、般若波羅蜜多,乃至涅槃。

  即此無上菩提,復名緣起、眾生、煩惱、生死……等。何以故?以緣起、眾生、煩惱、生死等,一皆有性無性不可得。既然有性無性皆不可得,故當體即是無上菩提。故經雲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也。

  以一切法皆不可得,故理不礙事,事不礙理,且復事事無礙。是故經雲,一切法無非佛法。諸佛菩薩如實知曰覺,凡夫不如實知曰迷。是知一切法本無分別,隻是覺迷不同而有分別罷瞭。無奈諸佛菩薩苦口宣教,而眾生隻是執迷不悟。

  一切法有性無性皆不可得,卻非斷滅,而是橫遍豎窮,故名一真法界。法爾如是,一真法界即具理法界、事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等四種法界。於四種法界,以眾生迷悟深淺不同,故有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羅法界、鬼法界、畜生法界、地獄法界等十法界。以十法界迷悟不同,佛為度生方便,於是於一實諦,分別說二諦、三諦、四諦。

  佛於一實諦說四諦時,小乘智劣不識,竟作有所得會。《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一百四十六雲,修小乘法者,不識無所得義,皆觀法空苦無常。菩薩摩訶薩修般若波羅蜜多,則觀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

  吾人不得謂佛說小乘法,大乘非佛說。亦不得謂佛先說小乘法,後說大乘法。更不得說於佛法中,先是小乘思想,後來轉為大乘思想。當知佛說小乘法時,即是密說大乘。佛無異說,佛說是一法,二法是魔說。《維摩詰經》雲,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各各隨所解。故知佛說法無有異說,隻是眾生機有高下而已。

  當知佛成無上覺,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即是前後所說,乃至無量劫來所說,無二無異也。

  若謂佛僅能說小乘法,不能說大乘法,然則何得為成無上覺者?若謂佛先說小乘,後說大乘,前後異說,然則何得謂佛是成無上覺者、佛是不異語者?若謂於佛法中,先是小乘思想,後轉為大乘思想,那便說明佛前後異說。前後異說,即是異語者。既是異語者,便非成無上覺者。

  當知無量劫來,無量諸佛所說,無有異語,一道清凈。法本無二,眾生機二而已。過在眾生,非是佛過。以己之非,非佛之是,誠顛倒見也。

  於一切法究竟中,即無一切法,即無一切法之分別。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一十五雲: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善現。色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色。受想行識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受想行識。」

  「善現。眼處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眼處。耳鼻舌身意處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耳鼻舌身意處。」

  「善現。色處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色處。聲香味觸法處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聲香味觸法處。」

  「善現。眼界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眼界。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色界乃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

  「善現。耳界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耳界。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聲界乃至耳觸為緣所生諸受。」

  「善現。鼻界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鼻界。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香界乃至鼻觸為緣所生諸受。」

  「善現。舌界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舌界。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味界乃至舌觸為緣所生諸受。」

  「善現。身界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身界。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觸界乃至身觸為緣所生諸受。」

  「善現。意界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意界。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法界乃至意觸為緣所生諸受。」

  「善現。地界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地界。水火風空識界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水火風空識界。」

  「善現。無明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行乃至老死愁嘆苦憂惱。」

  「善現。佈施波羅蜜多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佈施波羅蜜多。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凈戒乃至般若波羅蜜多。」

  「善現。內空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

  「善現。真如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法界乃至不思議界。」

  「善現。苦聖諦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苦聖諦。集滅道聖諦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集滅道聖諦。」

  「善現。四靜慮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四無量四無色定。」

  「善現。八解脫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善現。四念住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

  「善現。空解脫門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空解脫門。無相無願解脫門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無相無願解脫門。」

  「善現。菩薩十地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菩薩十地。」

  「善現。五眼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五眼。六神通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六神通。」

  「善現。佛十力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

  「善現。無忘失法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無忘失法。恒住舍性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恒住舍性。」

  「善現。一切智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道相智一切相智。」

  「善現。一切陀羅尼門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一切三摩地門。」

  「善現。預流果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預流果。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究竟中亦無如是分別謂此是一來不還阿羅漢果。」

  「善現。獨覺菩提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獨覺菩提。」

  「善現。一切菩薩摩訶薩行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一切菩薩摩訶薩行。」

  「善現。諸佛無上正等菩提究竟中無如是分別謂此是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雲何一切法究竟中,即無一切法即無一切分別?因為因緣和合乃有一切法,無一法不是因緣和合而有。一切法究竟,即是一切法性。一切法以無性為性,無性故無一切法,無一切法故無一切分別。色受想行識,乃至諸佛無上正等菩提,皆因緣和合而有,究竟皆以無性為性,無性故無一切法分別。無性乃能隨緣,隨緣乃有一切法,雖有一切法,而於究竟中,實無一切分別也。

  是故無性隨緣即是諸法,諸法任緣即是無性。故曰空即無量,無量即空,是中無所有不可得。如是之法,名無上菩提,名究竟涅槃,名為實相,名為法界,名為中道,名為般若波羅蜜多。

  《大般若經》卷第三百六十一雲:「非由有所得故無所得,亦非由無所得故無所得。然有所得、無所得平等性,是名無所得。」

  若謂由有所得故無所得,則無所得便是相待假,是虛妄法。若謂由無所得故無所得,則無所得便是斷滅空。所以有所得、無所得平等性,是名無所得也。何謂有所得、無所得平等性?平等性者,色即空、空即色也。何以故?色即空則色不可得,空即色則空不可得,是名無所得也。

  是知色與非色,受想行識與非受想行識,六根與非六根,十二入與非十二入,十八界與非十八界,四諦與非四諦,十二因緣與非十二因緣,六度與非六度,乃至無上菩提與非無上菩提……總之一切法與非法,皆無自性,不可分別,都不可得也。甚至此無所得,亦無所得,方是一切法根本實性。一切法根本實性,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佛得無上菩提,依世俗諦說名為得,不依勝義諦。若依勝義諦,能得、所得俱不可得。

  凡一切世間、出世間等法,無非緣起者,所謂法不孤起,因緣而起。緣起如幻,故一切世間、出世間等法,無不是化。於其中有聲聞化、獨覺化、菩薩化、如來化、煩惱化、善惡業報化、生死輪回化。由此因緣,一切世間、出世間等法,皆如幻化。

  幻化諸法無有實性,無性之法,即是無上道。故如是見者,即是見道。凡吾人六根所接觸之法,無非緣起,無非無性,無非是道。故古德言,觸目皆道。

  此如幻無性之法,法爾如是。非聲聞乘作,非獨覺乘作,非菩薩作,非如來作,亦非餘人所作。幻有無性,作而無作;無性幻成,無作而作。作而無作,遍十方而非有;無作而作,畢竟空而非無。遍十方而非有者,千江隻一月也;畢竟空而非無者,一月印千江也。如此妙法,有佛無佛,性相常住。住而無住,無住而住。豈一切世間法說有道無者,可以倫比哉?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