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道場禪觀等法事禮懺文卷第七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 作者: 宗密大師2022-09-02

  圓覺道場禪觀等法事禮懺文卷第七

  終南山草堂寺沙門 宗密 述

  第九上

  (普眼章之[內]三十九唱。八十偈。述法界觀。供贊勸隨向願等。悉用華嚴普賢行願之文)。

  一切恭敬敬禮常住三寶。

  是諸眾等人各胡跪。嚴持香華。如法供養。願此香華雲。遍滿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供養彼剎。一一塵中有一切世界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燃種種燈酥燈油燈。一一燈炷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四大海水。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願諸如來。及諸菩薩。受此香華雲。以為光明臺。廣於無邊界。無邊無量作佛事。

  供養已一切恭敬。

  真言嘆佛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微塵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界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其佛清凈妙法身。一切三界無倫匹。以出間言語道。其性非有亦非無。雖無所依無不往。雖無不至而不去。譬如山林鳥獸等。無有依空而住者。大海摩尼無量色。佛身差別亦復然。如來非色非非色。隨應而現無所住。虛空真如及實際。涅槃法性寂滅等。唯有如是真實法。可以顯示於來。剎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虛空可量風可系。無能說盡佛功德。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各以出過辨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詞海。稱揚贊嘆一切如來諸功德海。虛空界眾生界業煩惱等無有盡故。我此贊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已下六禮

  南無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如對目前。悉以清凈身語意業。常修禮敬。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以虛空界及眾生業煩惱等無有盡期。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疲厭。我今稽有禮。

  南無大慈大悲娑婆世界隨機赴感應現千百億影像色身。我本師釋迦牟尼佛。運如幻智慧。出谷響音聲。說空中風畫言教。救攝夢想苦惱眾生。還令悟入法性。我今稽首禮。

  至心歸命禮大方廣圓覺經中入大光明藏現諸凈土毗盧遮那佛。

  第一 三 述即前二空觀顯後法界觀也。

  二空智品何功用  乃是圓通法界門  從此融心入法界  毗盧遍照聖中尊  光須展轉除前跡  泯絕令無垢凈痕  前段執情既已破  此科智慧亦何存  即前顯後標經意  得意尋經見法源  若恐此文乖佛說  至心聽取世尊言

  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凈。善男子。譬如清凈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善男子。圓覺凈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癡者。說凈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由此不能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二 四偈 述拂跡入玄

  (玄者。法界觀中重重無盡也。何以故。當知)。

  卻想前科情已破  對思後段法圓彰(釋當知之意)  即驗(正釋當知之言)身心皆幻垢(本文)  垢相滅(本文)時廓(廓即清凈)十方  如意寶珠明又凈  映於外物(隨方)現青黃(五色)  愚者執為真實色(諸愚下三句)  因茲爭短或爭長(釋隨方五色所以也。正釋文雲)  五道受生如五色  隨因即是各隨方  迷執身心苦樂相  為除此執說前章(磨鏡)  圓覺聖凡元絕待  圓珠垢凈本雙巳(此摩尼也)  對於離垢名菩薩(除於餘餘皆本文)  垢盡對除佛豈常(對機化佛亦非常住)

  次圓彰法界。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凈。無邊虛空覺所顯發。

  三 述初一真法界

  觀成跡絕玄玄妙  念盡之心凡聖齊  證得幻緣滅影像  廓然清凈(音役)無東西(無方)  無際虛空俱是覺  況於凈土及泥犁  空銷覺顯方名悟  覺處餘空尚日迷  無始情生虛豁相  虛中世界見高低  塵影既銷空已泯  圓明豈可藉階梯

  次三重法界中。今初真空絕相觀。文二。初色相空凈。後空色同如。初中初。

  覺圓明故。顯心清凈。心清凈故。見塵清凈。見清凈故。眼根清凈。根清凈故。眼識清凈。識清凈故。聞塵清凈。聞清凈故。耳根清凈。根清凈故。耳識清凈。識清凈故。覺塵清凈。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善男子。根清凈故。色塵清凈。色清凈故。聲塵清凈。香味觸法。亦復如是。善男子。六塵清凈故。地大清凈。地清凈故。水大清凈。火大風大亦復如是。善男子。四大清凈故。十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凈。

  四 中四偈 當第一世間諸法

  萬法本因心所變(釋心凈。即萬法凈之由)  心識元來在覺中(釋覺圓明。即心凈之由)  覺既圓明心已凈  即知萬法盡皆同  六根七識俱如是(見塵義推是第七識)  六塵四大亦相從  處(十二)界(十八)泥犁至非想(非想至阿鼻中間有二十五有)  二十五有悉籠通

  非存法體雲清凈  清凈之詞義是空  鏡裡青黃若有體  即於明相作塵蒙(反明無體而空)  鏡中隻為常無色  見色由來是凈容  萬法森羅皆影像  故能顯性有殊功

  彼清凈故。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凈。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凈。

  五 九 當第二述出世諸法

  八識(染緣起也)翻來成四智(凈緣起也)  從因至果類皆然(皆是翻染也。翻覆對待之法。即無自性。從緣而起故。亦皆同清凈也)  染心尚合圓明覺  無漏如何別有邊(無別邊際。即無異義)  融入覺心心不異  皆同清凈理何偏  力無所畏諸功德  四辨三心眾福田  一十八般不共法  一百四十悉周圓(上皆佛功德大數也。下釋三十七品雲)  四念四勤如意足(十二)  五根五力志唯堅(十也)  七種覺支資證入  八門正道斷隨眠(十五也。故成三十七矣)  乃至波羅諸度行  共成十聖與三賢(例出因地行位)  八萬四千無漏法  因翻煩惱數皆金(翻八萬四千塵勞)  一中自攝於無量  總持門者是斯言(二事法名皆總持一切諸法)  前雲清凈皆空義  諸佛如何亦類前  乍見此文如破佛(上四句問也。下答雲)  說來佛體轉精研(略答也。故下釋[何]以精研雲)  聖凡對待全優劣  優劣由來屬事緣  緣起即知無自性  融歸性海即無邊(法說而答)  猶如二鏡元平等  影像差殊有百千  一現塵泥諸雜穢  一呈珍寶眾新鮮  迷者乍看忻又厭  智人常見等無偏(上六句。喻說而答)  觀行已成同佛見  須知此語是真詮(都結)

  善男子。一切實相性清凈故一身清凈。一身清凈故多身清凈。多身清即故。如是乃至十方眾生圓覺清凈。善男子。一世界清凈故。多世界清凈。多世界清凈故。如是乃至盡於虛空。圓裡三世。一切平等。清凈不動。

  六 中二偈 當第三述自他依正

  已見聖凡歸實相  一身清凈至多身  一身正是修成者  多身即是例餘人  漸漸廓通一世界  無邊世界亦同真  圓裡十方徹三世  普同平等寂無塵

  善男子。虛空如是平等不動。當如覺性平等不動。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七 中二偈 述大文第二空色同如

  前章念盡皆清凈  從茲智泯至無餘  根識境塵皆不動  世間出世盡如如  至於八萬四千法  理例相從一似初  略卻中間名數者  文中不必更重書

  善男子。覺性遍滿。清凈不動。圓無際故。當知六根遍滿法界。根遍滿故。當知六塵遍滿法界。塵遍滿故。當知四大遍滿法界。如是乃至陀羅尼門。遍滿法界。

  八 中二偈 第二理事無礙觀

  初皆清凈彰空義  次雲不動寂之名  空寂而知為圓覺(空寂而知目之圓覺)  遍於法界絕機情  一切聖凡無別體  悉同遍滿不餘盈  初後中間諸法數  還如前段例於經

  次第二周遍含容觀。文二。

  善男子。由彼妙覺性遍滿故。根性塵性無壞無雜。根塵無壞故。如是乃至陀羅尼門無壞無雜。

  九 中五偈 法說

  自從入此圓通觀  即是華嚴法界宗  初顯一真法界體(滅影像故。乃至覺所顯發也)  後彰圓攝總三重(覺圓明清凈下。即華嚴法界觀文三重也)  第一真空絕相觀(本名)  即當清凈寂然空(一切清凈及一切不動也)  二名理事圓融觀(彼名理事無礙觀)  全在次文遍滿中(覺遍滿故下)  今此交參無壞雜(此一唱經)  彼三(彼法界觀第三)周遍互含容(本名唯加互字也)  攝盡華嚴根本義  即知此典義何窮  始覺冥於本覺體  名之妙覺世尊同  同佛故能融一切  若凡若聖悉圓通  由是根塵無壞雜  各皆全遍一真中  經文還略中間者  還緣義例亦相從

  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遍滿。無壞無雜。

  十 八 喻說通疑

  法性含容雖已說  疑情聞此似乖張  遍既是全非是分  如何此彼不相妨  眼體已全佛法界  耳根遍處在何方  混在其中即是雜  各爭全處即須傷  欲使免於雜壞失  但言分占即相當  全遍又稱無壞雜  此之道理稍難詳  知燈使就疑情照  嗟彼迷愚謾度量  為汝隨情令理翳  欲教理現待情忘  此非分別思惟境  真是虛通大道場  與汝強將世事喻  審思看看誰理長  若有點燈十方盞  佈列星羅在一堂  焰炷盞油不是喻  但將空想百千光  初安一盞光彌滿  第二盞辨亦是當  前盞光明元不隱  後燈光照亦彌彰  又不兩明相間雜  復非兩照互相偈  百千明照皆如是  思看何處有相妨

  次下第三頓同佛境。文三。

  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譬如眼光曉瞭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十一 三 述初用心同

  修習此心成就故  大光明藏朗然開  見境用心同善逝  冥真稱實等如來  且論心數雲何等  憎敬重輕似死灰  生死涅槃無厭愛  何關系縛及輪回  如眼睛光觀一切  光體無二豈歡哀  匪唯八念同三念  仍籍八般類萬垓

  次下二見境同。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偈次句)。圓覺菩照(第三句)。寂滅無二(第四句)。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第五六兩句)不即不離(第九句)。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第七句)。生死涅槃猶如昨夢(第八句)。

  十二 三 正釋經文

  次說如何見境同  修心成就絕修蹤  唯是圓明覺智照  一源寂滅蕩然空  佛剎於中成又壞  幻華起滅悉無從  眾生皆是無成佛  生死涅槃昨夢中  不即真源亦不離(上皆註之。以對經瞭。此下義。結成佛之相也)  不妨行佈本圓融  方是毗盧遍照境  盡於法界一時通

  十三 四 申問略答

  因說眾生成佛義  疑情從此又還生  如何無始明窟  忽道從來本覺明  觀行成時頓作佛  乍聞尚自愕然驚  八難三途稱十號  斯為邪說豈堪聽  智燈既覺疑情動  即依本覺照疑情  此處希疑難信順  亦須體悉礙形聲  今此引經兼舉喻  立宗開列佈門庭  權實教文相對辨  不思議理遣醒醒

  十四 中三偈 以理答

  一切眾生具性相  性為真佛相凡夫  相具依兼偏計  性含體用離精粗  緣起依他鏡影像  昏迷遍計夢形軀  二皆虛妄全無體  體唯真性即毗盧  何異摩尼現眾色  音黃好醜悉明珠  此是眾生成佛義  不須猶豫執迷愚

  十五 中八偈 引教答

  上來法義雖昭著  下根未曉以為非  須臾備顯諸佛語  屬佛之者始除疑(未信佛者。說引佛經無益屬佛人。若不信即是逆子)  佛說眾生成□義  六門頓漸具明之  小來有部全無分  大乘法相兩般機  無佛性者還無分  有佛性人須待時  始自三心發四願  終於六度滿三祇  性宗隻要除迷念  念盡即成無定期  或說覺心初顯發  即成阿耨不由師  頓宗迷即塵沙劫  悟即剎那豈假遲  圓教曰生本是佛  空華六道欲何為  如是六般遲疾義  諸佛教典說如斯  今且標宗明旨趣  疏中具引佛言詞  天親論釋開微蜜  亦言即佛故幽微  六義圓融方瞭義  若唯辨一涉邪癡  理雖歸一門須六  或權或實各隨宜  六教門門皆意別  但看疏鈔自應知

  十六 四 再申疑情

  智燈雖就疑情照  疑情快快未詞[糸*感]  聞是佛言雖信順  緣乖理量尚遲疑  佛說眾生皆是佛  身應相好性慈悲(疑身心不似佛)  今見世人多愛恚(疑心不慈忍。異於佛心)  理看禽畜惡形儀(疑身無相好。異於佛身)  西國聖賢論定義  皆圓三重是常規(一說理分明。名為比量。二引佛語。名聖言量。三親自見。名現量)  立教引經唯二量  現量還成有所虧  豈敢疑於諸佛語  自疑交下覺相違  佛說此言必有異  願重開示使無遺

  十七 三 再為通決

  智燈即向疑人道  根器未投更審聽  聖教稱機兼稱理  故言佛有六門成  摩尼喻處聞應悟  何得還微谷響聲  凡若定凡非佛體  夢形應有別人形  汝言人畜身心惡  是厭空華撩亂生  疑性在凡雲即佛  疑珠影黑便非明  智證瞭然名現量  汝今諦執理何呈  夢眼豈將看本體  覺心焉得對迷情  經雲無量已過量  又雲諸量悉難名  分別都忘方現量  如今且信莫虛爭  既道眾生不是佛  何名蠢動悉含靈  且此含靈何是體  如今推使到根萠(如何推之)  莫信我言及汝法(信誰語)  共憑佛語作規裎(佛已滅度。如何見佛)  佛雖滅度留經教  共汝齊頭勘眾經  眾經總有七般說  從粗至細轉研精  初道眾生是二執(人天教)  小乘即說是緣生(下六句。皆合有眾生字緣。結句故。但初一例之)  法相宗雲是藏識  破相宗說但空名  性宗都是如來藏  頓宗唯是一真靈  圓教直言本是佛  菩提樹至涅槃城  念念遍於一切處  微塵相好悉圓明  七般皆是世尊語  未審可聽不可聽  初二隨他妄計說(人天及小乘。初對邪見。次對我執)  三即依他幻化情(藏識)  四是破他顛倒執(境識俱無)  五即真忘一時呈(如來藏)  六始真依真瞭義(唯一真靈)  七方究竟統群經(本是佛也)  雖然總是如來說  應機深淺豈均平  欲識何門為決瞭  住情揀取不須爭。

  善男子。如昨夢故。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舍。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十八 四 述稱實同

  上來賓主征酬竟  總屬中間見境同  從此下文名稱實  直論實性本圓通  拂前修與無修實  亦袪成與不成宗  一切名言皆泯絕  心無寄托若虛空  生死涅槃無起滅  來無所至去無蹤  證時非得迷非失  豈舍邊邪取正中  能證都無曰種病  證無能所本虛融  諸法元來常寂滅  平平無始亦無終。

  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如是漸次。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開悟。求如是法。亦不迷悶。

  十九 三 述結牒問詞

  佛說此章都已畢  告於普眼汝當知  菩薩修行者是□  漸從破執至玄微  推察身心至覺發  即名修習正思惟  觀照身凈終同佛  永可安心當住持  未悟令依如是悟  自他二行豈相離  未世但能求此法  即無迷悶證無為

  南無大慈大悲(雲雲)(下七禮準常)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第一菩提道場初成正覺依正二報佛果會主普賢菩薩摩訶薩。

  願我普共諸眾生  往生光藏清凈國(自下例此知)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第十普光明殿十信會主。文殊師利菩薩。覺首菩薩。財首菩薩。寶首菩薩。德首菩薩。目首菩薩。精進首菩薩。法首菩薩。智首菩薩。賢首菩薩。

  願我普共(雲雲)。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第三忉利天宮十住會主法慧菩薩。一切慧菩薩。勝慧菩薩。功德慧菩薩。精進慧菩薩。善慧菩薩。智慧菩薩。真實慧菩薩。無上慧菩薩。堅固慧菩薩(準前雲雲)。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第四夜摩天宮十行會主功德林菩薩。慧林菩薩。勝林菩薩。無畏林菩薩。慚愧林菩薩。精進林菩薩。力林菩薩。行林菩薩。覺林菩薩(和雲雲)。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第五兜率天宮十回向菩薩會主。金剛幢菩薩。堅固幢菩薩。勇猛幢菩薩。光明幢菩薩。智幢菩薩。寶幢菩薩。精進幢菩薩。離垢幢菩薩。星宿幢菩薩。法幢菩薩(和如前雲雲)。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第六他化天宮十地問答會主解脫月菩薩。金剛藏菩薩(和雲雲)。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第七重會普光明數因圓杲滿會主。普賢菩薩。如來性起妙德菩薩。心王菩薩(和雲雲)。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第八三會普光明殿托法進修成行問答會主。普眼菩薩。普賢菩薩(和雲雲)。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第九逝多林中證入法界會主如來之前文殊普賢二大菩薩。末會之主十信法門妙首菩薩大善知識。十行法門善見比丘等十善知識。十回向法門青蓮華長者等十善知識。十地法門婆珊婆演底主夜神等十善知識。等覺法門摩耶聖者等十一人諸善知識。攝德成因法門彌勒菩薩大善知識。無二法門妙德菩薩大善知識。顯因廣大法門普賢菩薩大善知識(和雲雲)。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未會中。圓器上根百城求法一生之內。菩薩行圓為未世頓門修證軌范。善財菩薩(和雲雲)。  南無大慈大悲。千手千眼救苦眾生。觀世音菩薩(雲雲)。  南無大慈大悲。常處焰摩羅界。救拔冥途。地藏菩薩(雲雲)。  南無三世十方盡虛空界。微塵剎土中。有學無學四向三果。及阿羅漢辟支迦佛。一切賢聖僧(雲雲)。

  普為四恩三有。

  至心懺悔

  我今自念。已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嗔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凈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恒住凈戒一切功德。如是盡虛空界。盡眾生業煩惱界。無有窮盡。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懺悔已。至心歸命禮本尊毗盧遮那佛。

  至心勸請

  (請佛說法。及住世也)。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世界極微塵數塵大佛剎。一一塵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世界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輪又爾。所十世界中佛剎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及菩薩聲聞緣覺中。有覺無覺。乃至一切諸善知識。將欲滅度。我悉勸請。莫入涅槃。經於一切佛剎微塵劫。為欲利樂一切諸眾生故。如是盡虛空界。盡眾生業煩惱界。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勸請已。至心歸命禮本尊毗盧遮那佛。

  至心隨喜

  (隨喜一切善也)。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分佈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隨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如是盡虛空界。盡眾生業煩惱界。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隨喜已至心(雲雲)。

  至心隨學

  (學諸佛也)。

  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佈施。剝皮為紙。折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餘種種難行苦行及生。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現種種神通變化。處於種種眾會。以圓滿音。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眾生。乃至示現。入於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隨學。如今世尊毗盧遮那。如是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塵中一切如來。皆亦如是。於念念中。我皆隨學。如是盡虛空界。盡眾生煩惱界。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隨學已。至心歸命禮本尊毗盧遮那佛。

  至心隨順

  (順眾生也)。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中。所有眾生。種種差別。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或有依於地水火風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諸草本而生住者。種種生類。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於諸病共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起於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如是盡虛空界。盡眾生業煩惱界。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隨順已。至心(雲雲)。

  至心回向

  我等。從初供養贊佛禮佛懺悔。乃至隨順眾生。所有功德。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開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如是盡虛空界。盡眾生業煩惱界。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回向已。至心(雲雲)。

  至心發願

  顛我等。承此修習普賢十種無盡行願。所有功德。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銷除。一切魔運夜叉羅剎。若鳩槃荼。若毗舍阇。若部多等。飲血啖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一切人天。皆悉敬禮。一切眾生皆悉供養。令善得人身圓滿賢所有功德。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悉能破壞一切惡趣。離一切惡友。悉能制仗一切外道。悉皆解脫一切煩惱。如師子王摧伏群獸。堪受一切眾生供養。又願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眾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身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於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於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如是盡於虛空界。盡眾生業煩惱界。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發願已。至心歸命(雲雲)。

  ○白眾等聽說經中無常偈

  (出正法念處經第三)

  一切法皆虛  高者亦當墮  和合必有離  有命皆歸死  三界諸眾生  現在及未來  生者必有死  無有法常者  譬如日出沒  一切人皆見  一切生亦然  死法常現前  如是知諸法  一切皆生滅  莫行放逸心  放逸愚毒害  謹慎不放逸  是處名甘露  若行放逸心  是名為死句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