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道場修證禮懺廣文卷第十六
終南山草堂寺沙門 宗密 述
第二十四上
嘆佛
如來應正等覺。以心自在力。無起無轉。而轉法輪。知一切法無起故。乃至如來法輪。普入一切處。一切眾生。一切法。一切業。一切報中。而無所住。一切眾生種種語言。皆悉不離如來法輪。言音實相即法輪故。如來應正等覺。有三昧。名究竟無礙無畏。入此三昧已。於成正覺。一一身。一一口。各出一切眾生數等言音。一一音中。眾音具足。各各差別。而轉法輪。令一切眾生。皆悉歡喜。能如是知轉法輪者。當知此人。則為隨順一切佛法。不如是知。則非隨順。
至心歸命禮大方廣圓覺經中大光明藏問經教名義賢善首菩薩。
流通分
第一 五 敘問目
於是賢善首菩薩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及末世眾生。開悟如是不思議事。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雲何奉持。眾生修習。得何功德。雲何使我護持經人。流佈此教。至於何地。
大覺慈悲方便慧 巧將一法被三機 說此正宗法義畢 會中俱得入玄微 爾時賢善首菩薩 欲使流通末世時 即從座起咨陳佛 先贊如來具大悲 已悟覺心修習意 未明言教復何為 此之經教名何等 末世眾生何奉持 修習得何功德分 終久流通何所歸 有人持此經名句 使我如何衛護之 名句文三無記法(準小乘宗。名句文三是無記。無記屬有漏也) 豈於煩惱作能治 持法功能前已說 持經福分願除疑
第二 五 述能說能護
爾時世尊。告賢善首菩薩言。善男子。是經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所說。三世如來之所守護。十方菩薩之所歸依。十二部經清凈眼目。
佛告善男諸佛子 此經不是小因緣 百千萬億恒沙佛 法報融通之所傳(後佛無別法。皆是過去一切佛法。故雲傳也) 智身多一元相即 不可單局在一邊(有雲。報身一向有為。是一邊也) 即一之多諸佛□ 即多之一釋迦宣(準佛地論。受用身亦即釋迦也) 三世如來所守護 十方菩薩所依傳 十二部經清凈目 除卻華嚴難比肩 法華妙典傳菩薩 般若深經付釋天 唯有華嚴兼此教 世尊自護在心前(上四經皆本文述自) 良以推窮徹妄本 須因照瞭洞真源 故佛喻之為眼目 實由道理貫群證
第三 三 述經名字
是經名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瞭義。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來決定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汝當奉持(佛當時。但直隨問說法。不標題目。故說法瞭。菩薩問之。後結集人。方於此中取此名字。於卷首題之也)。
經號大方廣圓覺 圓明覺是陀羅尼 亦是修多羅瞭義 決瞭諸經根本疑(上二名。如題中釋) 亦名秘密王三昧(此雲正思。即真如三昧也。起信論雲。是一切三昧本故) 隨器異聞須正思 亦是如來決定境 妄除覺顯本圓知 如來藏性成差別(文中。具述真妄義故) 智全隨順(幻滅滅故。非幻不滅等)識令違(無始幻無明。皆生於圓覺妙心。乃至五道計我。起愛造業受報等也) 我令依義安名字 汝□即將顯義持
第四 二 明受持所至處
善男子。是經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修行。漸次增進至於佛地。
是經唯顯如來境(問文中。亦說無明及造業。何言唯顯佛境。下句答。照佛境方見無明本也) 故見無明似夢人 唯佛如來能盡說 三重法界洞圓真 依此修行漸進者 必歸佛地出沉淪 迷於本覺成諸幻 幻盡元來是法身
第五 三 述答奉持問
顯正唯大乘。兼小機亦益。稱此悟入為持。
善男子。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讓小流。乃至虻虻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
此大乘經名頓教 頓機遇此即心開 亦攝漸修諸品類 皆熏覺性遏輪回 或即六根皆凈妙 此生功德似如來 或降貪愛專求悟 日月資熏結聖胎 譬如大海無際□ 百川流註不曾洄 修羅乃至蚊虻等 飲者皆除渴乏災
第六 九 贊經功德
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佈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善男子。若復有人。聞此經名。信心不惑。當知是人非於一佛二佛種諸福慧。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教。
從此挍量功德分 或聞或信或能宣 聞之生福(故以施寶之福校量)說之智(故。以度人之智校量) 信之福智宿因緣(故以福慧校量) 假使有人以七寶 積滿三千之大千 施佛法僧貧病苦 思量此福數無邊 不如聞此經名字 及一句義在心田 生福還將福比校 等於流類事相連 有人教化凡夫類 百恒沙數具隨眠 皆令證得阿羅漢 斯人智德實難詮 不及僧人於此教 宣揚半偈揭人天 優劣利他俱屬智 小中圓頓(此經)勝多偏(百恒沙得阿羅漢也) 若有聞名能的信 即驗己於多佛前 種諸□慧聞斯義 凡地能超小聖賢 聞名信者聞圓覺 信我身□覺本圓(的信如斯。無分毫疑。始名凈信。非聞經題經句。便名為信若的信身中覺圓。即必無身無我一切法。的所見一切。念念是自妄情所變。則必欲息妄求說。故知非於一佛二佛修善也) 分別惠惟及句義 所思所說悉皆然 我相本空名半偈 佛身本具足為全 若實如斯的信解 因何肯受妄情牽 即知吞食金剛者([第]出華嚴經) 決定終須出蓋纏 想取此人功德分 豈將羅漢欲齊肩
第七 八 述所答護持之問
汝善男子。當護末世是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
已答經名勸受持 校量功德及終歸 雲何擁護持經者 此問如今欲指撝 護法因緣甚廣大 堅則長壽悉應知 外護功德齊內護 且論內護事何為 汝於末世修行者 守護無令行業虧 但得人心不被惱 豈須美食及鮮衣 惱身多是諸魔魅 須令神眾稍加威 外道惱心生異見 當令際會遇明師 若人惱亂持經者 頭破如阿梨樹枝 比丘破戒欺清眾 須白國王如法治 不治則斷如來種 國王獲罪國中衰
大集經第二十六。佛告摩揭國王。我法中有犯罪者。或令苦作一月二月。或擯出國。治如是等諸惡比丘。令善比丘安樂持法。大王。若未來世。有我弟子。饒財多最者。有大勢力。一切大眾不能擯治者。王及婆羅門。城主村主。那守宰官。應當擯治。若不治者。則斷佛種。能滅法炬。其罪過於奪一切人眼。其國當有谷貴兵革疾病不祥之事。善神舍離。暴風橫起。多惡風雨。若諸王大臣。城主村主。郡守宰官。勤心護法。治惡比丘。則為供養三世諸佛。亦得無量諸善功德。第二十八亦雲。護法功德。如人與十方眾生壽命眼目手足。又雲。王言。世尊。破戒比丘。可得受信施不。佛言。破戒比丘。十方諸佛。可不護念。雖名比丘。不在僧數。何以故。持佛禁戒即佛弟子。毀禁戒者即魔弟子。我不聽毀戒之人受人信施。如亭歷子。問。比丘持戒破戒。各自雲之。設有直犯粗重之戒。亦隻是當寺同處人知。除正犯王法送官司。王臣推勘。無由知之。今據經文。佛令國王大臣治破戒者。國王大臣如何並得。答。若私自破戒人不知者。但招乘道。卻不害傳法比丘。今說參預世事。貯畜錢物。不隨護法比丘教令。王臣治罰也。大集經次前之文。已自辨明此事也。文雲。王又白佛言。世尊。言破戒者。有何等相可得知不。佛言大王。有智能知。若有不恭敬三寶知上者耆老同學。樂在居傢。常修貪心。遠離法心。樂說世間無益之事。是名比初破戒相。養畜奴婢象馬牛羊驢騾豬。乃至八種不凈之物。是名具足毀禁戒也。名沙門中賊。沙門中旃陀羅也。是惡比丘。即是圊廁。如是比丘不應共住。如是比丘滅解脫燈。若有惡王。擁護如是諸惡比丘。是王便增三惡道種。前惡比丘呵罵責數。如比丘住。應先白王能持法不□[?*支]。王言。是中多有大眾。我當雲何驅遺多人。智者聞也。不應復住。便舍去至寂靜處。
治則名為供養佛 得無量福數難思
乃至前未來世。有信說已前婆羅門。治惡比丘。為法故舍身命。寧護如此比丘一人。不護無量諸惡比丘。是巳舍身生凈佛土。常值三寶。不久成佛。大王。我不聽一人受畜八不同物。唯聽大眾得受畜用已。前有人能護治法者。當知是人。乃至十方諸佛世尊大檀越也。問復有諸經。不許國王大臣治罰制勤比丘。此意如何。此遮防無道王臣。雖信佛教。不能毀廢。而於釋子常懷輕賤。或迎比丘犯他顏色。心王嗔怒(便加損故。有此說也)。
佛說護持正法者 不修五戒及威儀(涅槃經第三雲。迦葉問佛雲。雲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佛言迦葉。以能護持正法因處。故得成就是金剛身。常住不壞。善男子。護持正法者。不受五戒。不修威儀。應持刀劍弓箭矛槊。守護持戒清凈比丘。次下迦葉問佛真比丘。合至空閑。何以□遂主者行。佛答雲。若有比丘。雖能讀誦持戒坐禪說。不能降伏非法惡人。如是比丘。不能自利。及利眾生。當知是輩懈怠懶墮。無所能為。若比丘。護持所受禁戒。能師子吼。廣說妙法九部經典。為他廣說。[屬]益安樂諸眾生故。唱如是言。涅槃經中。制諸比丘。不應畜養奴婢牛羊非法物。若有比丘。畜如是等不凈之物應當治之。如來先於異部經中。說有比丘蓄如是等非法之物。某甲國王。如法治之。驅令還俗。若有比丘。能作如是師子吼時。有破戒者。聞是語已。咸共嗔恚。害是法師。是說法者。設復命終。故名持戒自利利他。以是[終]故。我聽國王群臣宰相。說優婆塞。護說此人。若有欲護正法者。應當如是迦葉。如是破戒。不護此者。名禿居士。非持戒者得如是名) 覺德比丘勤護法 不令徒眾畜違非 破戒者嗔刀杖逼 國王有德助降之 覺德因成迦葉佛。
國王即是釋迦牟尼。次前經不便說有一持戒比丘覺德。廣說經典。制諸比丘。不得畜非法之物。爾時多有破戒比丘。聞之皆生惡心。刀杖逼之。時有國王。名為有德。為護法故。與破戒比丘戰。國王身被刀箭。聞法歡喜。命終生阿闕佛國。為彼佛第一弟子。覺德卻復命終。亦生彼國。為第二弟子。爾時王者即我身是。說法比丘迦葉佛是。護正法者。得如是無量果報。故我今日成就法身。不可破壞。
此下天龍神鬼等稟命加護。
第八 四 述金剛眾
爾時會中。有火首金剛。摧碎金剛。尼藍婆金剛等八萬金剛。並其眷屬。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若復末世一切眾生。有能持此決定大乘。我當守護如護眼目。乃至道場所修行處。我等金剛自領徒眾。晨夕守護令不退轉。其傢乃至永無災鄣。疫病銷滅。財寶豐足。常不乏少。
八萬金剛從座起 禮於佛足自申情 當來末世眾生等 有能持此大乘經 我當晨夕兼徒眾 守護猶如護眼睛 不使其心生退轉 不令災鄣橫相縈 疫病消限不廢業 經行宴坐體輕消 修道因緣無乏少 資財衣食每豐盈 唯除假托斯經教 或求利養或求名 如此即為佛法賊 我當舍離住枯榮
第九 三 述天子眾
爾時大梵王二十八天王。並須彌山王。護國天王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者。當令安隱心不退轉。
於是梵王帝釋等 並其護國四天王 從坐起來而白佛 若首持經在道場 我當守護令安隱 不教分外遇災殃 或亦順違相試驗 令其志行轉堅剛 一切如來初發意 皆因帝釋道心鄣 唯除口是心非者 業報從他各自當
第十 三 述鬼眾
爾時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茶。與十萬鬼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人。朝夕侍衛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內。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
復有鬼王十萬眾 其中一號吉槃茶 亦白佛言我發願 若遇出傢或在傢 但有受持此教者 我皆守護制魔邪 晨夕衛令不退屈 神暢形安長道牙 所住一由旬境內 鬼神侵界輒[言*寅]嘩 我當使彼如塵碎 遮莫薄俱及夜叉
第十一 四 述機應交感時眾受持
佛說此經已。一切菩薩。天龍鬼神。八部眷屬。及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世尊說此經終竟 梵王帝釋及諸天 乃至龍神八部等 歡喜信受願流傳
此下通釋凈土不合有龍鬼等疑難。問。此經疏是凈土所說。如何列娑婆世界龍鬼等邪。答。準佛地論中所說。諸佛報身化身。本非二體。凈土穢土。亦無別性。但隨凡聖垢心凈心識。所見不同。凈土報身即娑婆釋迦也。釋迦牟尼說經時。地前見化身穢土。登地已上見報身凈土。所聞雖同。所見各異。傳法菩薩。隨勝者所見結集。即雲凈土。隨劣者所見結集。即雲穢土。佛地經。隨勝者結集。此經亦同故。初指大菩薩所見。今約地前所見。雲天龍。況金剛龍天等。多是大菩薩耶。
佛身報化元無隔 凈土虧盈各在緣 登地位居平等會 地前元隻見山川 會中釋梵諸神等 或化或聖亦難甄 或當傍報諸菩薩 或因世福作天仙 或從定起隨緣去 或貪法樂且安禪 若是凡夫雜類者 禮辭四散各蹁躚
疏文 第三度贊回向。
自惟無始迷心海 曠劫漂沉生死波 塵沙諸佛出人中 浮木盲龜難值遇 何幸此身逢瞭教 千重疑滯類冰銷 尋思累世積聞熏 慚愧多生善知識 上士慈悲哀末世 始終次第為咨詢 能仁應感稱心源 本末無遮頓演說 已采群詮扣真寂 隨應聖旨解斯文 普回[屍@(?/乙)]□向眾生 向入神通大光藏
第十二 四十六 釋贊偈中意義
比丘宗密情多感 今對道場欲自宣 無始已來不自覺 無明貪愛鎮相纏 曠劫漂沉生死海 長居三惡暫人天 每到人天如寄客 三途巡歷似傢園(佛如是說已在地獄章引文瞭) 塵沙諸佛相哀愍 次現(相次出世。或一劫中數出。或多劫一出)人間救倒懸 直為未修見佛行 彼時共佛沒因緣 佛出五天開法會 我生八難苦相牽 佛入涅槃末法後 我即人間八苦煎 或即佛生此世界 我即生於遠外蕃(蕃者國邑之異號。非定指吐蕃也。或閻浮中諸國。或東西北等三洲。或他方世界) 如是千千萬萬劫 或於佛後或於前 譬若盲龜墮海水 海中浮木孔而穿(木穿破處成孔。可以容身) 若入孔中漂至岸 功能一似遇舟船 龜木甚難相會者 直緣大海廣無邊 設使偶逢盲不見 一回失卻幾千年 眾生遇佛還如此 迷倒何曾識聖賢 即驗聖凡難際會 針鋒芥子喻昭然 既無善友無由覺 爭信無明是大怨 唯事無明貪愛賊 受他驅使甚輕便 痛恨多生冤枉苦 離傢逃遊幾周旋 乃至此身今在此(此道場中也) 人中且得六根全 逢遇釋迦像法末 又知三寶是良田 初時未向心頭悟 猶謂還隨業所遷 豈料忽逢真善友 頓開心地顯靈源 卻觀無始生來事 夢裡施為都是眠 根本始終雖已悟 枝苗差別尚鉤連 推行每逢違妨處 疑情結滯似冰堅 何幸又逢決瞭教 源流理事悉周圓 言近意深為朗鏡 義豐文約是真詮 菩薩慈悲裡末世 始終次第為咨研 如來應感當心地 本末無遮徹底鑴 發意欲修無上道 要知何法以為先 故說無明如夢事 圓彰凈覺作根元 妄既本無真本具 修行之理似徒煩 若總不修居幻化 自看憎愛現難悛 故說無明依本覺 以幻除幻直須專 幻盡覺圓非斷滅 自然心境入深玄 既悟必須除幻化 除之先要用何門 故須正念為方便 依奢摩行息諸緣 安處徒眾或靜室 常觀四大有多愆 身心塵境推成妄 我之與法悉無根 二空顯發如磨鏡 真如本體瞭然存 又泯悟修滅影像 覺心圓現廓無邊 因彰一切皆清凈 八萬數仍有四千 不動悉皆遍法界 此時比佛已齊肩 聞斯法爾須疑惑 現見貪嗔異世尊 若向佛心生妄想 如來早晚卻迷昏 故說輪回種種相 都盧總似幻人材 隻緣心轉覺隨轉 直為舟奔岸亦奔 已知過在輪回念 如燈焰焰水涓涓 任運潛流難遏絕 不如何法是其源 故標愛是輪回本 因恩成愛愛生恩 貪欲資熏生五道 兼令五性亦成痕 欲修正道先除愛 心心順覺莫令偏 依此修行漸斷鄣 鄣除果滿妙難言 又疑凡聖皆隨覺 覺性無殊凡聖懸 故說覺心元不異 差別階梯約妄論 修證一期法義畢 復憂末世有中根 從此別開三種觀 交羅二十五輪禪 若有多時修此觀 直難證入妄難蠲 即是我人等四相 潛浪藏識號隨眠 此相細微難辨別 須真知識為推研 故約明師離四病 方能決證免迍邅 中品機緣已說竟 復餘一類可哀憐 決定欲求亙證入 情中不覺雜喧闐 或覺從前業鄣重 恐因修證嬈神魂 故說道場加行法 藉其妙軌攝心猿 禮懺自然除業鄣 鄣除心凈若秋蓮 靜室拘身塵境絕 觀門攝念妄情捐 故此正宗十一段 始終意勢巧聯繇 契理契機既已備 經名德用固應宣 多佛所談佛自護 欲令末世永流傳 聖果恒沙皆不及 內待外護悉忻然 初覽卷時便踴躍 細尋義理轉虔虔 靜夜閑宵凡幾載 照於心地勘諸詮 疑念春天冰泮釋 慧心秋夜月嬋娟 起信華嚴唯識等 亦皆從此入重玄 友驗宿因關累世 累逢善友強句牽 若不多生熏藏識 如何悟一便知千 想得最初聞此法 必知不信漫遷延 騁辯誇能相抵拒 賴蒙方便用機權 如此數生方肯信 又經數世解方全 又歷數生發起行 此身方自耨情田 發行之師恩最重 藥非苦口病難痊 修行隻是除情念 逆著情時卻結怨 或道信他讒構我 或言於我不相憐 必蒙百計煩心力 始得今生解勉旃 數數反思累世事 亦曾私泣淚漣漣 恨不便逢斯善友 懇情禮謝悔斯愆 因茲念念祈心願 願得來生總現前 宿命智通皆醒得 身心供養報其恩 此時略述情中事 意欲分明勸後賢 我此前車翻已瞭 後車改轍莫還翻
至心懺悔
我於無始塵沙劫 輪回六趣遍無涯 誰知此世處娑婆 有幸得逢如是法 清凈本源寧易見 修行出要實難逢 慈光如幻不思議 罪福本空無取舍 覺性隨緣無不變 真如稱性悟迷同 摩尼雨寶十方中 天鼓騰聲一切處 縱我骨肉皆糜潰 三途累劫死還生 常持圓覺及華嚴 普共群迷同解脫
懺悔已。至心歸命禮本尊毗盧遮那佛。
至心發願
(依普賢行願經文發願也。初四偈取長行意義自法為偈。就中最後一句。還是本經中偈。後三偈全寫經偈也)。
願我臨欲命終盡 最後剎那舍此身 一切諸根散壞時 一切親屬相離處 象馬車乘諸僮仆 珍寶伏藏及宮城 一切威勢不相隨 一切鄣礙皆除盡 此時獨一誰為侶 此生所有已皆無 唯此普賢行願王 念念不曾相舍離 於一切時一切處 常為引導在其前 一剎那中識變時 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既往生彼國已 現前成就此願門 一切圓滿盡無餘 利樂一切眾生界 彼佛眾會咸清凈 我時於勝蓮華生 親睹如來無量光 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佛如來授記已 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慧廣大遍十方 普利一切眾生界
發願已。至心歸命禮本尊毗盧遮那佛。
○白眾等聽說經中無常偈
無上諸世尊 獨覺聲聞眾 尚舍無常身 何況諸凡夫 父母及妻子 兄弟並眷屬 目觀生死隔 雲何不愁嘆 是故勸諸人 諦聽真實法 共舍無常處 當行不死門 佛教如甘露 除熱得清涼 一心應善聽 能滅諸煩惱
(各說無常偈)
第二十五上
嘆佛
(道場已終故。嘆佛般涅槃真化究竟之德。初依華嚴經出現品。後故我於拘屍下。涅槃經最後阇維分。就中。初兩行結集之文。後普告大眾下。本經文)。
如來應正等覺般涅槃者。如真如。涅槃亦如是。又如實際涅槃。法界涅槃。虛空涅槃。法性離欲際無相際涅槃。我性際涅槃。一切法性際涅槃。如來涅槃。皆亦如是。涅槃無生無出。故無有滅。諸佛如來。為令眾生生忻樂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生戀慕故。示現涅槃。而實如來無有出世。亦無涅槃。如來常住清凈法界。隨眾生心。示現涅槃。譬如日出普照世間。於一切凈水器中。影無不現。或一器破。便不現影。但由器破。非日有咎。如來智日。亦復如是。普現法界。無前無後。一切眾生凈心器中。佛無不現。心器常凈。常見佛身。若心濁器破。則不得見。若有眾生。應以涅槃而得度者。如來即為示現涅槃。故於拘屍那城雙林樹下。說常住佛性已。殷勤遺教。三遍顯出紫磨黃金色身。普示大眾。三遍逆順入諸禪定。三遍普告大眾。我觀三界不生不滅。有情悉皆究竟清凈無垢。凡夫不知。名曰無明本際。性本解脫。根本無故。所因枝葉。行識名色乃至老死皆悉解脫。眾等應當觀此十二因緣。早求出離。勿受無明愛結役使驅馳。吾今最後付屬。汝當修行。如來在日。以佛為師。如來滅後。以戒為師。如來在日。依佛而住。如來去後。依四念處住。乃至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此生空過。後復難追。涅槃時至。亦教如是。說此語已。寂然無聲。而入涅槃。然今我等徒眾。禮懺道場將畢。聞此遺教。哀戀如來。故於此時。禮贊涅槃句偈。所生功德。回眾生。並願離鄣出纏。共成佛道。
南無大慈大悲入神通(雲雲八禮準上)。
至心歸命禮示現分身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
如來成道起生死 安住真如實相中 三界根本同虛空 本來平等無高下 無見無聞無系縛 不起不滅不涅槃 閑居解脫大道中 常不變易常安樂 願我從今修實相 蕩除罪垢斷無明 摩訶般若照心源 速沉如來寂滅海 願我普共諸眾生 往生光藏清凈國
至心歸命禮示現分身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
如來具足諸功德 四無所畏大慈悲 十八不共六神通 三十七品三解脫 福德智慧皆圓滿 難行共行伏魔軍 八十種好攝眾生 智水灌心成大覺 願我從今歸佛道 學佛智慧證佛身 還以悲誓度群生 永與世間為法王 如來為眾修共行 具足自在大威神 言何一旦舍眾生 安住涅槃寂滅海 眾生沒在三惡道 眾苦逼迫可悲憐 唯願大慈大法王 卻現世間為救護 願我從今無量劫 常請如來轉法輪 助佛教化濟群迷 眾生未盡無休息 如來臨滅垂慈教 微妙經典大涅槃 眾生佛性本圓明 三寶常在無變易 金剛寶藏無塵翳 義味深邃法中王 歷劫供養諸如來 始得信心聞句偈 願我從今聞法後 常將妙法照心源 受持盡寫廣流行 充足眾生渴仰者 如來三界慈悲父 無量億劫趣菩提 唯有眾生不為身 常欲眾生得安樂 我等凡夫多罪垢 不遇如來出世時 漂泊生死大海中 貧窮孤露無救護 願我從今乘佛力 永劫親近大醫王 除斷煩惱證無生 常飲如來大悲乳 如來歷劫備悲智 常在苦海度群生 大心廣運證菩提 還來穢盡無疲厭 我等眾生無福力 致使如來速涅槃 哀哉痛哉慧日沉 茫茫苦海長冥暗 願我從今修福慧 常作當來見佛因 為佛愛子法中生 憐愍世間紹三寶 如來尊重超三界 光明遍照性無邊 我等眾生垢鄣深 慕戀如來悲不見 香華飲食非精潔 輕黷如來降道場 唯願慈悲大法王 受我供養歸凈土
願我普共(雲雲)。
眾等至心端坐。聽說如來臨入涅槃最後殷勤遺教。世尊說法畢。顯出紫磨黃金色身。普示大眾已。即逆順入諸禪定。普告大眾。我以甚深般若。遍觀三界一切六道。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離。畢竟寂滅。聞虛空相。無名無識。永斷諸有。本來平等無等。無高下想。無見無聞。無覺無知。不可系縛。不可解脫。無眾生壽命。不生不起。不盡不滅。非世間。非非世間。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際平等。等諸法故。閑居靜住。無所施為。斷一切相。一無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眾。應斷無明。滅生死始。
願我普共諸眾生(雲雲)。
爾時世尊說是語已。復逆順入諸禪定。普告大眾。我以摩訶般若。遍觀三界有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無系縛者。無解脫者。無主無依。不可攝持。不出三界。不入諸有。本來清凈。無垢無惱。與虛空等。盡諸動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見此法。名為解脫。凡夫不知。名曰無明。惟其性空。即滅諸有。
願我(雲雲)。
作是語已。復逆順入諸禪已。普告大眾。我以佛眼。遍觀三界。一切諸法。無明本際。性本解脫。於十方求。瞭不能得。根本無故。所因枝葉。皆悉解脫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脫。以是因緣。我今安住常寂滅光。名大涅槃。眾等未脫三界世間。當早求出離。若欲出離。應當觀察十二因緣。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皆是無明憎愛業林。一切行苦。彌滿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無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凈。諦觀根本。即斷諸有。根本滅故無明滅。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乃至老死憂悲苦惱皆滅。眾等當知。皆因無明。增長三界生死大樹。沒愛河。眾苦長夜。黑闇崖下。繞生死樹。六識為杖。妄念為本。無明策使。遊戲六塵。種種苦惱。無能制者。自在如王。故我言。無明即生。念念傷害。眾生不覺。輪轉生死。一切眾生。為此無明起諸愛結。役使驅馳。身心破裂。無明若滅。三界都盡。以是因緣。名出世人。如來去後。屍波羅戒。是汝大師。依之修行。能得出世。如來在日。依佛而住。如來去後依四念處。嚴心而住。觀身性相。聞於虛空。名身念處。觀受不在內外。不在中間。名受念處。觀心但有名字。名字性離。名心念處。觀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處。一切行者應當依此而住。於此五濁愛欲之中。應生憂畏無救護想。一貴人身。難可追復。畢此一形。常須警察。無常大鬼。情求難脫。憐愍眾生。莫相殺害。乃至蠢動應施無畏。身業清凈。常生妙在。口業清凈。離諸過患。莫食肉。莫飲酒。調伏心地。令入道果。深思行業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此生空過。後悔難追。涅槃時至。示教如是。眾等至心依佛語。勤善法趣提。此生不動解脫因。歷劫沉淪誰救拔我。今頭面禮。
願我普共(雲雲)。
至心歸命禮示現分身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眾等至心。觀想如來紫磨黃金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如優曇華歷劫難遇。又觀此金色身。累劫勤修難行苦行。為眾生故。出現世間。又想。此身萬德周圓。金剛不壞。示同世法現入涅槃。又想。此身娑羅樹間。師子座上。臨涅槃時。其日即有。明日即無。涅槃會中。四眾八部。瞻仰充足。而我薄祐。當於彼時輪轉諸起。不睹慈光。願我從今修習禪慧。蒙佛慈悲冥加護念。令我早得見如來身。垢鄣都盡。證此常樂。我今頭面禮。
願我普共(雲雲)。
南無大慈大悲我本師釋迦牟尼佛。哀愍覆護。我今定慧慈悲增長。此世及後身。乃至成佛不舍慈悲。常相攝受。
願我普共(雲雲)(乃至次下十二禮悉[聞]前也)。
至心懺悔
夫懺悔者。非唯滅惡生善。而乃翻染為凈。迦妄歸真。故不但事懺。須兼理懺。事懺除罪。理懺除疑。然欲懺時。必先於事懺門中。披肝露膽。決見報應之義。如指掌中。悚懼恐惶。戰灼流行。口陳罪伏。心徹罪根(癡愛)。根拔苗枯。全成善性。然後理懺。以契真源。今大眾自入道場已來。重廟陳罪相。懇切至到。披露丹誠。又約經文。照真達妄。計其罪鄣。盡已消除。但恐因修時覆。想前愆往。憂疑未泯。是以更須理懺。用豁餘情。然理懺者。須深達我法皆空。性相本凈。從前雖已理懺。未盡根由。今道場將終。須窮源底(若三七日未滿。一卷經偈已終。即雲禮經一遍已終。須窮源底)。遂因贊禮。佛入涅槃因緣之次。便依涅槃經內。佛為阿阇世王。作決定之心。除逆罪根本。而為理懺(作決定心者。阇王欲到佛所。其心猶疑。佛遙見王來。告大眾言。阿阇世王。猶有疑心。我今當為作決定心)。良由彼王已自懇苦悔責。即事懺已。徹於心肝。故佛但約理門。為除疑念。是故經雲(第十九也。於中略取懺悔關節。不次第寫之。然皆是經文。但略之而不添也)。爾時王舍大城。阿阇世王。其性弊惡。喜行殺戮。具口四惡。貪恚愚癡。其心熾盛。唯見現在。不見未來。純以惡人而為眷屬。貪著現世五欲樂故。父王無辜(設有辜而害。亦是非逆。況於無辜。故下雲橫加也)。橫加逆害。因害父王。妄生悔熱。身諸瓔珞伎樂不禦。心悔熱故遍體生瘡。臭穢不可附近。尋自念言。我今此身已受華報。地獄果報將近不遠(害父貪王位者。西國古來不少。唯阇王現受瘡報者。一以父王慈念倍常。二以阇王往昔曾發菩提心。不合墮地獄。此二義皆在下文)。爾時其母字韋提希。以種種藥而為傅之。其瘡遂增。無有降損。王即白母。如是瘡者。從心而生。非四大起。若言眾生有能治者。無有是處。時六大臣。相次進問(一日月稱問雲。王何愁悴。為身痛邪。為心痛邪。二藏德問。大王何故面貌憔悴。[辰/日]口幹焦。音聲微細。三實德問。王何脫瓔珞。首發蓬亂。戰栗不安恚。四智惑問。如失國者。如泉枯涸。五吉德問。面無光澤。如日中燈。如[盡]時月。六無畏問何憂愁。如失侶客。其身痛。心痛之言。六皆[聞]也)。王皆自責。痛悔前愆。我之癡盲。無有慧目。近唇口幹焦。音聲微細。戰栗不安。雲何問言愁悴。為身痛心痛邪。王言信諸惡友提婆達多。正法父王橫加逆害。曾聞智者說五逆人必定墮於阿鼻地獄。經無量劫受大苦惱。我今已近地獄熾火。雲何身心而得不痛(王答一雲。我今身心豈得不痛。我父無辜。橫加逆害。我從智者。聞五逆人不脫地獄。雲何身心而得不痛。此中身心言。及無醫言。六皆[聞]也。答二。即上雲。我之癡盲乃至逆害也。次雲聞智人說。若於父母佛及弟子起於惡業。在阿鼻獄。故我心怖。答三雲。我父慈愛。特見矜念。往聞相師。相師答言。是兒生已。定當害父。雖聞是語。猶見瞻養。曾聞智言。奸母及尼。倫僧鬘物。殺發心人。害及其父。必墮阿鼻。答四雲父王慈念。常以安樂。安樂於我。而我背恩。反斷其樂。智[知]說害父。當於無量劫受大苦惱。答五雲。我如愚人。但貪其味不見利刀。如食雜毒。不見其過。如鹿見草。不見深[未]如鼠貪食。不見貓貍。我亦如是。見現在樂。不見未來苦。聞智人言。寧於一日受三百鉆。不於父母生一念惡。我今已近地獄熾火。答六雲。我近惡友。不觀口過而[樂]害。定知地獄而無救濟)此六大臣。是六師弟子。各贊其師。勸王歸向(六臣皆有[師]王莫愁苦等言。又皆說偈曰。若常愁苦。愁遂增長。如人喜眠。眠則滋多。貪淫嗜酒。亦復如是。其別者雲。言地獄誰往見之。王言無醫者。今有大醫。名富闌那。一切知見。說涅槃道。無業無報。二雲法有二種。一者出傢。二者王法。王法害父無罪。如迦羅蟲要壞母腹。乃至螺懷妊等法應如是。若出傢者。乃至蚊虻殺亦有罪。今有大師末伽梨。說一切眾生身有七分。地水火風苦樂壽不可毀害。七分空中無妨礙故。三雲若父王修解脫者。害則有罪。若治國者殺則無罪。如[何]少水亦名無水。非無水也。大王雖言小法名為無法。實非無法。一切眾生皆有餘業。故受生死。先王餘業。王殺何罪。今有大師毗羅胝子。說一切眾生。若是王者。自在隨意造作善惡。悉皆無罪。如火燒物。無凈水俱洗。地俱載。風俱[吹等。]如樹秋斫春生。人亦殺[三]還生。當有何罪。眾生苦樂不由現在。[俱]精進持戒。遮現惡果。眾苦盡故即得解脫。四雲昔者有王。名羅摩。害父繼位。雲雲。引十王害父無一人入地獄者。今今大師欽婆羅。說自害偷淫妄語飲酒等悉無罪。若恒河南施一切眾生。恒河北殺一切眾生。無福無罪。五雲誰來誑王言有地獄。如刺尖鳥色。水濕石坐。風動火熱。誰之所作者。有大師迦旃延。說殺眾生心無慚愧。即不墮惡。猶如虛空不受塵水。有慚愧者即入地獄。如水潤地。一切眾生皆是大自在天所作。天喜則樂。天嗔則苦。六雲先王雖恭敬沙門。不能承事諸婆羅門。心無平等。則非剎利。大王今者力欲供養諸婆羅門。殺害先王。當有何罪。夫殺害者。殺害壽命。命名風氣之性。不可殺害。當有何罪。有大師若提子。說無施善無父母。今世後世一切眾生。經八萬劫。生死自脫。其六臣各贊師知見慈悲平等解脫。及勸王歸依獲益。皆大同也)。王皆答言。審能如此。除滅我罪。我當歸依。
爾時大醫名曰耆婆。往白大王。得安眠否。王以偈答。豈得安眠(若斷煩惱。不染三界。得涅槃。說深義。身口離過。心無[疑熱]住寂懷慚。乃至破四魔等八偈。皆結雲乃得安隱眠。又說無明煩惱乃至盜未獲財等六偈。皆結不得安隱眠。下引魚在陸等是。次下長行。非偈文也)。如魚在陸。如鹿在弶。如王失國。我亦如是。當有何樂得安眠邪。耆婆答言。王雖作罪。心生重悔。而懷慚愧。佛說慚愧是二白法。能救眾生。猶如濁水置之明珠。水即為清。王若懺悔懷慚愧者。罪即除滅。清凈如本。善哉大王。能信因果。願莫愁怖。有佛世尊。一切知見。憐愍一切。如子羅睺。隨善眾生。如犢逐母。為大良醫。非六師等。大王能信。唯願速往。阇王答言。如來眷屬如旃檀林。吾極惡人。雲何當往。恐不顧念。爾時虛空尋出聲言。無上佛法將欲衰殄。佛日將沒。法山將頹。佛告去世。王之重罪更無治者。汝今已造阿鼻地獄極重之業。必受不疑。此獄間無暫樂。故名無間。不聞八熱地獄暫遭涼風。寒地獄中熱風暫至。各得少樂。餘諸地獄數死數活。亦得暫樂。阿鼻地獄都無此事。故名無間。假使一人。獨墮此獄。其身長大。八萬由旬。遍滿其中。間無空處。其身周遍。受種種苦。設有多人亦各遍滿。不相妨礙。故名無間。此獄四方有門。各有猛火。交過通徹。八萬由旬。周匝鐵墻。鐵網彌覆。其地亦鐵。上火徹下。下火徹上。其中罪人如冥在鐵。脂膏焦然。唯願大王速往佛所。除佛世尊。餘無能救。王聞是語。覺身戰栗。仰而答曰。汝為是誰。不現色像。空聲告曰。吾是汝父頻婆娑羅。汝今當隨耆婆所說。莫隨邪見六臣之言。時王聞已。悶絕僻地。身瘡增劇。臭穢倍前。雖以冷藥塗而治之。瘡蒸毒熱。但增無損(此下第二十卷)。
爾時世尊大悲導師。為阿阇世王。入月愛三昧。放大光明。其光清涼。往照王身。身瘡即愈。王覺瘡愈。身體清涼。不知其由。問耆婆。耆婆答言。是天中天所放光明。是光無根。非熱非冷。非色非無色。欲度眾生。故使可見。以王先言。世無良醫療治身心。故放此光。先治王身。然後及心。王言世尊亦見念邪。耆婆答言。如人七子。病者偏憂。非不平等。佛利眾生。不觀種姓貴賤。唯善心者則便慈念。此之瑞相。即月愛三昧所放之光(如月光令華開[路]人心喜。鬱蒸除滅。一切愛樂。此之三昧亦復如是。令善心發。行道者喜。貪嗔熱除。故名月愛三昧)。
爾時阇王。即命大臣。令辦供具。與其夫人。嚴駕車乘。國民隨從。拘屍大眾遙見王來。佛告大眾。阿耨菩提近因緣者。莫先善友。阇王若不順耆婆語。來月七日。必定命終。墮阿鼻獄。爾時大王。即至佛所。仰瞻相好。如真金山。世尊告言。阿阇世大王。王聞歡喜。即作是言。如來顧命。真知悲憐等無差別。即白佛言。世尊。假使我今得與梵王帝釋坐起飲食。猶不欣悅。得遇如來一言顧命。深以欣慶。
佛告大王。今當為汝說正法要。凡夫常當系念身有二十事。所謂(一句一事)空無無漏。無諸善本。生死未調。深[塚-豖+凡]未出。何以見性。雲何修定。無常無我。八難難離。怨傢常逐。無法遮有。三惡未脫。具惡邪見。未度五逆。生死無際(下二句一事)。不作善業不得果報。無有我作他人受果。不作樂因終無樂報。若有造業果終不失。因無明生亦因而死。去來現在常行放逸。作是觀已。不樂生死。即得正觀。爾時次第觀心生住滅相戒定慧相。若不作惡。無有死畏三惡道畏。若不系心觀察是二十事。心則放逸。無惡不造。阿阇世言。我從昔來。初未曾觀是二十事。故造眾惡。今有死畏三惡道畏。自我招殃。造慈重惡。是二十事設觀不觀。必定當墮阿鼻地獄。佛告大王。一切諸法性相無常。無有決定。大王雲何言有決定當墮。王白佛言。若爾我之殺罪亦應不定。佛言善哉。殺無定相。何者是父。但於五陰妄生父想。色若是父。四陰應非。界入亦爾。如是色不可害。陰亦不可害。其性不住。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念念滅。色既不定。殺亦不定。報亦不定。汝父昔於佛所修善。今得為王。諸佛若不受其供養。則不為王。若不為王。汝則不為王。汝若不為王。汝則不害。汝若有罪。諸佛亦罪。汝父先有惡心。殺五通仙。令失神通。自作自受。雲何汝言父王無辜。若無惡業。即無惡報。
眾生狂惑凡有四種。一貪狂。二藥狂。三咒狂。四業狂。狂人作惡終不犯戒。若還得心亦不名犯。王本貪國逆害父王。貪狂所作。王何得罪。如醉害母。醒已悔恨。亦無業報。王今貪醉。非本心作。既非本心。雲何得罪。幻作男女。山谷聲響。鏡中面像。夢五欲樂。愚癡謂實。智知虛妄。殺亦如是。凡夫謂實。佛知非真。大王。殺法殺業。殺因殺果。及以解脫。我皆知之。而無有罪。王雖知殺。雲何有罪。如人知酒不飲不醉。又如知火亦不燒然。王雖知殺。雲何有罪。又如人於日月出時作種種罪。雖因日月無罪。殺雖因王。王實無罪。如王宮中常敕屠羊。心初無懼。人畜雖殊。寶命無異。雲何於父獨生懼心。大王。世間之人是愛僮仆。不得自在。為愛驅使而行殺害。設有果報。乃是愛罪。王不自在。當有何咎。大王。夫眾生者名出入息。斷出入息故名為殺。諸佛隨俗亦說為殺。大王。色是無常。從無常因生色雲何常。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以無常故苦。以苦故空。以空故無常。苦空無我為何所殺。殺無常者得常樂涅槃。殺苦得樂。殺空得實。殺於無我而得真我。大王。若殺無常苦空無我。則與我同。我亦殺於無常苦空無我。不入地獄。汝雲何入。
爾時阇王如佛所說。觀色乃至觀識。作是觀已。即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色是無常。乃至識是無常。我本若能知者則不作。世尊。我昔曾聞。諸佛世尊常為眾生而作父母。雖聞是語。猶未定審。今則定知。又聞須彌山王四寶所成(金銀琉璃頗梨)。眾鳥集處即同其色。我今來至佛須彌山。則與同色。同色者。知諸法無常苦空無我。我若不遇世尊。當於無量阿僧祗劫在大地獄受無量苦。我今見佛所得功德。破壞眾生所有一切煩惱惡心。
佛言。若能如是則常在阿鼻。為眾生受苦。不以為苦。爾時摩伽國無量人。發阿耨三菩提心。以如是等發大心故。阇王重罪即得微薄。王及夫人彩女。悉皆同發三菩提心。王語耆婆。我今未死。已得天身。舍於短命而得長命。舍無常身而得常身。令諸眾生發菩提心。即是天身長命常身。即以種種香華瓔珞供養。說偈贊佛。
佛贊阇王。善哉善哉。能發此心。莊嚴大眾。常當勤修菩提之心。從是因緣。當得消滅無量惡故。王及國人辭佛還宮。
敬白現在道場實心懺悔之眾。阇王先自悔責。方見如來。語諸法皆空。達眾緣無性。尤悔迷倒妄造惡因故。發大菩提心。證真常樂我凈。我等從無量劫來。未免惡逆因緣。多日已自懺除。亦聞阇王先悔。今更聞涅槃妙典。佛自說懺根元。根元既本空無。豈可安然妄執。無妄無執。即不與貪愛為奴。既不事於貪嗔。即造罪因緣永絕。身心清凈。凈如琉璃。諸所作為皆是真性。斯為究竟真實懺悔。
懺悔已。歸命禮三寶。
至心發願
(依普賢行願發願偈。今道場已終。故最後發華嚴大部之未究竟。至於菩提樹下成正覺願)。
願常遠離惡知識 永離一切諸惡緣 速見如來無量光 具足普賢最勝願 此時善得勝壽命 自在善來人中生 菩薩不久當成就 如彼普賢菩提行 我昔由無智慧力 所造極惡無間因 今用普賢大願王 一念速疾皆消滅 族性種類及容色 相貌智□悉周圓 天魔外道不能摧 堪為三世所應供 速詣菩提樹王下 坐已降伏諸魔怨 成等正覺轉法輪 普利一切諸含識
發願已。至心歸命禮三寶。
○白眾等聽說經中無常偈
(涅槃經第五)
諸王得自在 勢力無等雙 一切皆遷變 壽命亦如是 眾苦輪無際 流轉無休時 三界皆無常 諸有悉無樂 有道本性相 一切皆空無 可壞法流轉 常有憂患等
(各說無常偈)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