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怎樣做人
我們學佛的人,不僅拜拜佛像,念念佛號就夠瞭;要知道佛的真義,並不是木雕泥塑的偶像就能表詮出來的。佛者是“有大智慧,有大覺悟”的人,好像孔子、老子是大聖人一樣。但是佛並不是生下來就是一位大聖人,他在未覺悟以前,還是和我們一樣的;既覺悟以後,就不同我們這般癡迷瞭。所以我們要學佛,就是學佛的智慧,學佛偉大的人格。泥塑木雕的佛像不過是一種象征,為後人的敬仰、贊嘆、紀念的一種表示與印象的寄托而(P231)已
可是,我們要學佛的智慧人格,卻是不易,常常會有種種逆緣障礙阻止我們的。這種逆緣大概說起來,計有八種,也可說是八難。那八難呢?
第一,人身難得;第二,中國難生;第三,六根難具;第四,佛法難聞;第五,明師難遇;第六,道場難逢;第七,良友難集;第八,信心難生。有此八種難,如是使我們長流輪回,無有出期。現在把這八難次第解說如左:
甲、人身難得
我們今生做一個人,自己看做是很容易的,覺得沒有什麼瞭不得;這種錯誤的觀念,恐怕大多數的人都不能免。殊不知人的壽命有限得很,有生以俊,未死之前,忽忽數十年的光陰,一瞬就過去瞭;白白的在世間空跑一回,死後茫茫歸程,不知所之,真是可憐得很啊!但是覺悟的人就不然,他感覺到“人生如朝露”,不肯把光陰輕松地讓他放過去,非要覓得一個永久安樂的結果不可的,那就是二千年前印度凈飯王的悉達太子瞭。當他出遊四門的時候,看見老病死苦,回去就思念應如何才能瞭脫;如是就思念“人身(P232)難得”這句話,刻刻不忘。永遠的思念著。然而這句話在他固然是容易明瞭,在我們就很難很難,因為我們“醉生夢死”,沒有“克念作聖”的志願,終日盡做些起惑造業的事;一旦把人身舍卻後,或墮地獄,或墮餓鬼,或墮畜生,輾轉無間,所謂“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又曰:“善善之報,如影隨形。”若是我們知道“人身難得”,就該時時存著駭怕的心,不敢造作惡業,而致精進的求修凈業瞭。要知求修凈業,在佛教裡講起來,最淺的就要嚴持五戒。五戒者,一曰不殺,二曰不盜,三曰不邪淫,四曰不妄語,五曰不飲酒。這五戒即與儒傢所說的仁、義、禮、智、信五常一樣,是做人必守的基本條件。如此嚴持五戒,奉行佛教,凈業具足,庶不致辜負難得的人身瞭。
乙、中國難生
人若是生到一個寒苦邊境的地方,那真是淒苦極瞭;目不睹中原的文物,耳不聞凈妙的法音,善知識難逢,善友不遇,饑寒交迫,蒙昧無知,遑論修行凈業,恐善名亦不得聞,所以說中國是不易生。換句話說,中國是法(P233)幢建樹,知識如林的地方,現在我們雖說是生在末法,然猶得親近善友,獲睹佛法,這是何等值得慶幸啊!
丙、六根難具
我們既得瞭人身,要完具六根,亦是不容易的事。有些人不是眼睛無光,便是耳患重聽,要眼明耳聰,也是很難的。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是也。六根不具,即普通人所謂“五官不全”。
丁、佛法難聞
人處在生死之中,如墮羅網,如沉苦海。佛法就是剪破羅網的利刃,安度苦海的慈航,何等值得貴重啊!但是我們苦惱眾生,終朝癡迷,把大好光陰,盡作無謂消遣,真是可惜;不信佛,也不拜佛,不聽法,也不研究,把大好的佛法,看做一種兒戲,這樣的人生,又有甚麼意義呢?譬如貧人不識自身有寶,盡向外求,佛法在他面前,不見不聞,那真冤枉。即使見聞,或認為無足輕重,瞥爾錯過,那真是可憐憫者!千百年而一遇者,旦暮遇之,而旦暮棄之,傷心之事,孰有逾於此者!?孔老夫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P234)真不誣也。
戊、明師難遇
我們在這個社會上是很危險的,倘若遇一旁門外道,受他的薰陶,染受邪見,遂永縛苦惱中,無有出期。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就是這個道理;可見選擇明師,是應當如何的慎重!現在我和各位介紹一位明師,就是二千餘年的釋迦牟尼。這位明師是已久棄我們而去瞭,而其遺教卻是長留至今。凡能循其遺教而行的,為人宣說的,這就是我們所應覓的明師。然社會上邪師是很多的,我們選擇時,就不可不獨具慧眼。
己、道場難逢
道是辦道,場是場所;就是說辦道的場所難得難遇。什麼是道場呢?如講經,參禪,打七,講佛學開示的地方,都是道場。我們試想想,若不聽講佛學,怎能明白佛理?若不明白佛理,怎樣會修行?若不修行,怎麼會成佛呢?所以我們要學佛,第一就是道場不容易遇著;試看今日各地,講經和講開示的地方,真如鳳毛麟角。你們現在得遇道場,得聞佛法,這真是千生萬(P235)劫難遭之事,應當要生萬二千分的希有慶幸之想呀!
庚、良友難集
就中國四萬萬同胞細察起來,誰不是奔波勞碌,求衣覓食,爭名奪利;有幾人能忙裡偷閑,兼修道業?就衣食稍裕的人說來,又有幾人不迷於邪教而能崇信正道呢?如我們這樣在一個嚴凈的道場裡結合,同堂學法,探討真理,恐不可多得吧!
辛、信心難生
我們見佛聞法,能感覺到佛法的好處,發起一種不可搖動的真實信心,實在是不容易的。甚至見佛聞法以後,信心也不易生起,這是智淺障重的原故,也是期求凈業的一種大障礙。
我們看瞭上面這八種難,就知道學佛是不易瞭。雖然這些難題,是有很多困難不易解決的,祇要我們心力堅,志願切,也是不難克服的,所謂“一切唯心造”。一息尚存,此志不懈,希望各位學佛同志倍加努力!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