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圓覺經講義(三)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 作者: 圓瑛大師2022-08-25

  七、為示輪觀隨修故。圓覺清凈,本無所修習,及能修習者。依於未覺,幻力修習,便有二十五輪。以能修之機不一,致所修之門亦多,故答辯音所問,或單修,或雙修,或圓修,或先單後雙,或先雙後單,各隨根器。常持此輪,隨順修習,不久得證涅槃。佛為示輪觀隨修,故說此經。

  八、為示窮盡四相故。一切眾生,未除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成菩提。四相有二:(一)、迷識四相,依第六識,枝末無明所起,能障小乘涅槃,不出分段生死。(二)、迷智四相,依第八識,根本無明所起,能障無上菩提,不盡變易生死。佛告凈諸業障: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由此不能入清凈覺。此示迷識四相,又明修行所證,便生證、悟、瞭、覺,四種法執,此示迷智四相。二種四相顛倒窮盡,乃入如來清凈覺海。佛為示窮盡四相,故說此經。

  九、為示四病應離故。四病者:作、任、止、滅是也。此四本來是藥,執藥又復成病矣!以此四者,藥病雙通,執之,能為入道障緣,即是病;不住,則為進修方便,可為藥。又四者互為藥病,以作則止治;止則作治;任則滅治;滅則任治。故告普覺當知:欲求善知識,應當求正見,心遠二乘者,法中除四病。佛為示四病應離,故說此經。

  十、為示真修實證故。此經文殊創問:如來本起因地發心之後。如來答以圓照清凈覺相,結以知是空華,即無輪轉。自下正宗十位菩薩,相繼發問,不出信、解、修、證四字。此上八種因緣,而於生信、開解、教修諸義,已經極力發揮,更無隱覆。惟是聞說良藥,不能濟病,見陳嘉饌,未克除饑,故於圓覺章中,示以真修,方得實證。欲求無上道,先當結三期(上期一百二十日,中期一百日,下期八十日),克期取證,踞菩薩乘,修寂滅行,即是真修。同入(證入也)清凈實相住持,以大圓覺,為我伽藍,即是實證。佛為示真修實證,故說此經。以上十種別因緣,已盡一經之要義,故賢善首,請問經名流通。二教起因緣竟。

  甲三 藏乘攝屬

  已知此經,教起因緣,未知藏乘,何所攝屬?藏有三藏,如來一代時教,不出經律論三。經,為定學之藏;律,為戒學之藏;論,為慧學之藏。此皆從正不從兼(如經正詮定學,亦有兼詮戒慧),從多分不從少分(如律多分說戒學,亦有少分說定慧),此經是經藏攝,其中所詮,正屬定學,雖有少分之戒(如普眼章中雲,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等),及少分辯論之慧(如普賢,金剛藏各申三問,皆含辯之義),此皆兼帶而已。乘有二乘:一、聲聞乘(去聲,是喻車乘也),二、菩薩乘。聲聞乘:聞佛說法之聲教,而得道果,故名聲聞。以其機小,談理狹隘,凡三藏中,有談小乘教、理、行、果,俱屬聲聞乘。菩薩乘:以菩薩有大根大智,佛為說大乘,談理深遠。凡三藏中,有談大乘教、理、行、果、俱屬菩薩乘。此經佛與十二菩薩,說圓頓教,從因至果,遠離二乘,皆依圓覺。踞菩薩乘,修寂滅行,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乃屬菩薩乘。三藏乘攝屬竟。

  甲四 體性深遠

  已知此經,屬經藏,菩薩乘攝,但未知以何為體?然諸大乘經,皆以實相(即真心之別名)為體。此經以一真法界,如來藏心為體。佛依法性土(音度),現受用身,與諸菩薩,皆入三昧,凡聖一源,身土不二,即是一真法界。此經始終,皆明圓覺,圓覺在纏,即是眾生如來藏心。經雲:‘入於神通大光明藏。’即如來藏清凈心體,平等不二,故為一真。文殊請問:如來因地法行。世尊首告之曰:‘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梵語陀羅尼,此雲總持。能總一切法,能持無量義,即是圓覺。如來藏心,有此功能,此心‘流出一切,清凈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密,教授菩薩。’此經亦從如來藏心之所流出,故以如來藏為體。其體性深遠,非大乘智慧,不能解悟。四體性深遠竟。

  甲五 能詮教體

  已知此經,體性甚深,未審何為教體?‘楞嚴經’雲:‘此方真教體,清凈在音聞。’釋迦牟尼佛在世,以音聲語言,而作佛事,則聲為教體。如來滅後,紙墨之教,則以名、句、文為教體,此但略說。而聲、名、句、文,但是能詮,若無詮之義,不成教體,故必通攝所詮,文義相隨,而為教體。圭峰大師,以能詮教體,略作四門。第一、隨相門:以聲、名、句、文,通攝所詮。第二、唯識門:以若文若義,皆是識心所現。第三、歸性門:性是真如妙性,以識心無體,體即真如。第四、無礙門:以隨相屬境,唯識屬心,合之則成心境無礙。前二門屬事,第三屬理,合之則成理事無礙,故以無礙為教體。此經圓覺,即如來藏妙真如性,應屬歸性門。又‘普眼章’,根、塵、識等,一一清凈不動,遍滿法界,無壞無雜,則成事事無礙法界,應屬無礙門。此經應以歸性無礙為教體。五能詮教體竟。

  甲六 所被機宜

  已知此經,能詮教體,未審所被何機?蓋眾生根機不一,教不對機,不能成益,機不對教,亦不得益,務必機教相當,方成法益。但此經收機最廣,有正有兼。經雲: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此正當被之機也。又雲:亦攝漸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讓小流,乃至蚊蟲,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如是則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被此圓頓教法一薰,但得聽聞,無不獲益。謂宿根深者悟入,淺者信解,都無宿種者,亦得聞熏,而成圓頓種性,如華嚴食金剛之喻。此經一歷耳根,永為道種。甲六所被機宜竟。

  甲七 宗趣分別

  已知此經,所被機宜,未審何為宗趣?當部所崇曰宗,宗之所歸曰趣。當部者,即此部之經,崇者、崇尚,即重要之謂也。此經重要之點,即在圓照清凈凈覺相。此一句,為十方如來,成佛之因地心。諸佛因地,皆依圓覺自性之光明,還照寂滅清凈之覺相。圓照光明,是自心之智;清凈覺相,是自心之理。以智照理,照到惑凈智滿,永斷無明,法身理顯,方成佛道。則此經以圓照覺相為宗,成就佛道為趣。七宗趣分別竟。

  甲八 力用殊勝

  已知此經,以圓覺真因,菩提極果,為宗趣,未審何為力用?此經以離妄證真為用。承前圓照清凈覺相而來,既能照到,本來清凈之覺相,則知世界身心,皆如空華;空原無華,病目妄見,本無所有。故曰:知是空華,即無輪轉。又無明妄惑,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瞭不可得。故曰: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即離,是離妄;即覺,是證真。‘彌勒章’中,勤斷諸愛見,離妄也;便歸大圓覺,證真也。乃至‘圓覺章’中,諸障若消滅,離妄也,佛境便現前,證真也,故以離妄證真為用。八力用殊勝竟。

  甲九 傳譯流通

  已知此經,力用殊勝,未審譯自何時誰人所譯?

  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

  唐,紀時代。在我國唐朝,長壽二年。罽賓,此雲賤種。以此國開基,由末田底迦立五百伽藍於此,買異國賤人,以充役使,後生育繁盛,自立君長,鄰國鄙之,故以賤種名焉。此國在北印度。沙門,印度出傢修道之通稱,譯為勤息。謂勤修戒定慧三學,息滅貪嗔癡三毒。又有四種沙門:一、勝道沙門:斷惑證真,已得道果者;二、說道沙門:宏法利生,代佛宣揚者;三、活道沙門:持戒修身,以道自活者;四、污道沙門:破齋犯戒,既壞佛門者。佛陀多羅,此雲覺救,以自覺覺他,救人救世也。罽賓國人,於東都白馬寺,翻譯此經。按‘開元釋教目錄’及‘古今譯經圖記’,皆同此說,不載年月。據道詮法師疏雲:羯濕彌羅,三藏法師,佛陀多羅,於長壽二年,龍集癸己,持梵本(印度經本)至神都白馬寺翻譯,分為上下兩卷。譯者,易梵語為華言也。‘周禮’掌四方之語,各有其官,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彼時北方譯官,兼善西語,梵本西來,請其翻譯,遂以名焉。有翻字不翻音,如各種神咒;有翻音不翻字,如卍字△(上萬下伊),有音字俱不翻,如貝葉經;有音字俱翻,如各種經律論。此經音字俱翻之一。以其文法雅善,義理明顯,可與‘楞嚴經’聯芳並彩,流通特盛。九傳譯流通竟。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