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圓覺經講義(三四)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 作者: 圓瑛大師2022-08-25

  ‘雖現塵勞,心恒清凈;示有諸過贊嘆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薩現身世間,饒益眾生,雖現塵勞煩惱之中,心恒清凈,處染不染。如‘凈名’雲:‘雖有妻子,常修梵行’等。示有諸過,贊嘆梵行者:圭峰大師雲:欲度有過眾生,先以同事相攝,心既相親,方能受教。如‘凈名’雲:入諸淫舍,示欲之過等。或為利益,或為別緣,所作非儀,暫乖真教,祗得貶己承非,不得飾非說理,以誤凡下。不令眾生入不律儀者:示有諸過,即不律儀事:因贊嘆梵行,故不令入也。求如是人,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求如是善知識之人,引發大心,趣向正修行路,即得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之道矣!是知善知識,不可不擇也。一令識竟。

  子二 令事

  ‘末世眾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不惜身命。

  末世眾生既見如是順行、逆行之善知識,即知是得成菩提之正緣,應當四事供養。然諸供養中,法供養最。乃至拚身舍命,在所不惜。‘大乘四法經’雲:‘諸苾芻盡形壽,乃至逢遇喪命因緣,必定不得,舍善知識。’

  ‘彼善知識四威儀中常現清凈,乃至示現種種過患,心無憍慢,況復搏財、妻子、眷屬?

  彼善知識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常現順行,清凈無染,為作模范,令彼眾生,依而行之。乃至示現逆行,種種過患者:指淫、殺、盜、妄等,雖行是事,極為慚愧,即便贊嘆梵行,而作折伏,令彼眾生,心無憍慢;謂已知其所為,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故。憍者,矜我勝彼;慢者,輕彼劣我。況復搏財、妻子、眷屬者:以重況輕之意。言種種過患,其心尚無憍慢,況復貪著搏食,及與財寶,愛染妻子,及諸眷屬,豈得慢耶?圭峰大師雲:夫菩薩化身,權道難測,但依法門,莫疑其跡,不以順行,即效虔誠,或觀逆行,便生憍慢。故‘智論’雲:‘於諸師尊,如世尊想。若有能開釋深義,解散疑結,於我有益,則盡心敬之,不念餘惡。如弊囊盛寶,不得以囊惡故,不取其寶。又如夜行險道,弊人執炬,不得以人惡故,不取其減照。菩薩亦復如是,於師得智慧光明,不計其惡也。’二令事竟。

  子三 顯益

  ‘若善男子,於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華發明,照十方剎。

  此顯示利益。善男子!若修行者,於彼逆行善友,不起憍慢等諸惡之念。惡念若起,障礙便生,法何得入,即所謂依法不依人。以因地心情凈故,正念純熟。從此修行,因正果正,故曰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華發明,照十方剎者:覺心既明,即得心華開發,普照十方剎土,成佛度生矣。一指明師令事竟。

  癸二 示四病應除

  子一 總標征起

  ‘善男子!被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雲何四病?

  此答二問,依何等法也。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者:即指圓覺為妙法;包羅法界,涉入無礙,故稱妙法。此法應離四病,若有其一,即不堪為師。但聽所說法,心住相者,則為法病。若離法病,則知見自正,方可依故。究竟雲何是四病?

  子二 別明行相

  醜一 作病

  ‘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

  此釋四病行相。一者,作病,即生心造作。若復有人作如是言者:若復有一類修行者,作如是思惟計度之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此是錯解幻觀中,起種種行,欲求圓覺義也。實不達彼,先悟凈圓覺,然後依凈覺心,發起幻智,觀諸幻眾,而起幻行,乃至幻相永滅,方得圓滿菩薩,清凈妙行。今乃虛妄計度,欲契覺心,既是造作生心,豈合無為寂照。夫圓覺之性,天然本具,不假造作,今以有作之修,而求圓覺妙性,且此妙性,豈造作而可得耶?故說名為病。一作病竟。

  醜二 任病

  ‘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

  二者,任病,即任意浮沉。若復有人作如是言者:若復有一類修行者,作如是思惟計度之言:悠悠任性,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以生死本空,更何所斷?不求涅槃,以涅槃本寂,何假尋求?涅槃生死,不欣不厭,無起滅念者:無涅槃之念起,無生死之念滅,一味任彼一切,隨諸法性,如火性是熱,水性是濕,各各差別也。妄從他妄,真隨他真,任運而行,隨緣而住,饑來吃飯,睡來便臥,東西南北,無定去住。此是錯會‘普眼章’中,覺成就故,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等義。實不知彼,圓覺成就,頓同佛境,冥一如之無心,即萬物以恒寂,故得普照,寂滅無二。今乃虛妄計度,任運隨緣,以求圓覺。當知圓覺性,雖本無修習,不妨幻力修習,豈任意而得有耶?故說名為病,二任病竟。

  醜三 止病

  ‘三者,止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

  三者,止病,即止息妄念。若復有人作如是言:若復有一類修行者,作如是思惟計度之言:我今於自心中,永息妄念,得一切諸法之性,寂然平等。其念若起,分別自生,故見外境差殊,念若止息,分別不生,故見物我一如,自他平等,欲求圓覺。此是錯會靜觀中,取靜為行,及澄諸念之義。實不達彼,先悟凈圓覺,然後依凈覺心。雖悟即動即靜,而以靜境安心,漸修諸行,方得成就。今乃虛妄計度,止妄即真,何須別照。彼圓覺性妙性,大用無方,非止合故,說名為病。三止病竟。

  醜四 滅病

  ‘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

  四者,滅病,即滅除心境。若復有人作如是言者:若復有一類修行者,作如是思惟計度之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煩惱屬惑,依惑造業,依業必受身心苦樂之報。今永斷一切煩惱,煩惱斷盡,身心何有,故曰:身心畢竟空無所有。身心既空,根塵安在?何況,比況之辭。根塵互相倚托,故雲:虛妄境界。相既虛妄,則諸相既泯,寂相現前,欲將此心永證圓覺。此是錯會滅觀中,斷諸煩惱,隨順寂滅等義。實不達彼,先悟凈圓覺,以為本修因地心,並無妄計。今乃虛妄計度,一切永寂,欲求圓覺。不知圓覺之性,無礙圓融,非動非靜,不離動靜,住寂之心,何能契合?故曰:非寂相故,說名為病。二別明行相竟。

  子三 結明真偽

  ‘離四病者,則知清凈。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此結示正觀。以圓覺自然,本自天然,不假功用,故於前四種,說名為病。若離四病,則知圓覺自性圓明,無欠無缺,故雲清凈。古德雲:‘修證即不無,染污即不得。’若作如是之觀而修者,得入圓覺正性,名為正觀。若作他觀而修者,不得圓覺正性,名為邪觀。正觀為成佛之坦途,他觀是墮魔之險徑。今依離病之師,乃不住相人,是正知正見之者。二示四病應除竟。

  癸三 辨事師之心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憍慢;若復遠離,應斷嗔恨。

  此答第三問,修何等行也。末世眾生,去佛漸遠,欲修行者,不假善知識,以為模范,難免錯入邪徑。然菩薩行門無量,本無定跡,此不說六度萬行,但令善事明師,應斷憍、慢、嗔、恨之心,以為根本。如善財童子於文殊處,發菩提心,已問菩薩行,文殊亦不具說,但令親近善知識,一生圓曠劫之果。應當盡命供養善友者:盡命,即盡其形壽也。以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四事供養善友,並事善知識。尋常善友,即指善知識,不甚分別。今經雙用,自當分釋。既稱為友,自是同學,有勸善規過之益,故稱善友。恐彼四事不足,不能安心辦道,得久親近也。善知識者:應指師承,具正知見,善知法要,善識物情,能為眾生,解粘脫縛,能為眾生,抽釘拔楔,是以稱善。執侍巾瓶,供給所需,故名為事。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憍慢者:善知識度人,種種方便,俯就物機,欲來相親相近,應斷憍慢之心。憍,謂自高;慢,謂輕彼。如雲:知識尚來近我,我又何必往求。隻此二語,則是憍且慢矣!若復遠離,應斷嗔恨者:或為折伏憍慢,或為應赴機感,若復遠離,則應斷嗔恨之心,嗔,謂嗔恚;恨,謂懷恨。如雲:任去不復追隨,此後永不求彼。隻此二語,則是嗔且恨矣!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