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圓覺經講義(二九)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 作者: 圓瑛大師2022-08-25

  醜十三 商那示相觀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奢摩他,後修禪那。

  此商那示相觀。商那和修,即優婆掬多之師也。乃以神力示相,降伏掬多弟子慢心,資助至靜,後斷煩惱。若諸菩薩悟靜圓覺,以凈覺心起諸幻化,外以變化之力,發生種種作用,度如幻之眾生,而內則資於至靜,動中能靜,名為至靜。後斷除煩惱,而證菩提。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奢摩他,後修禪那。十三商那示相觀竟。

  醜十四 大通宴默觀

  ‘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於寂滅,後住清凈,無作靜慮。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禪那,後修奢摩他。

  此大通宴默觀。大通如來,先化用利物,資於寂滅,後歸心寂靜。若諸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起諸幻化,以變化力變如幻之世界,度如幻之眾生,資於寂滅。以種種變化,悉同幻境,當體無實,唯一寂滅。後住清凈不動,無作靜慮。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禪那,後修奢摩他。十四大通宴默觀竟。

  醜十五 寶明空海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取至靜,住於清凈。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

  此七輪,一一標寂為首,次兼餘二。今寶明空海觀。‘楞嚴經’雲:同入如來,寶明空海。今靈心觀,即本覺妙明,如寶明也,後靜觀,如空海也。若諸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先以寂滅力,而斷煩惱,後起至靜,住於清凈,如如不動也。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十五寶明空海觀竟。

  醜十六 虛空妙用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

  此虛空妙用觀。靈心之體如虛空;起化,即妙用。若諸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以寂滅力,不以證果為急,退修三摩,大開度生方便,故雲: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者:即指眾生,為菩薩所度之境,以寂滅而起作用,故雲:寂用隨順。度脫眾生,滅諸度相。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十六虛空妙用觀竟。

  醜十七 舜若呈神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慮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此舜若呈神觀。舜若,即虛空神,日光映之暫現。如此先寂、次靜、後幻。若諸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不先取幻化及諸靜相,以禪那功成,寂滅力用。種種自性,安於靜慮者:見眾生有種種自性,在所應度,必先以奢摩安定自心,然後依三摩而起變化作用,隨順自性,而度脫之。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十七舜若呈神觀竟。

  醜十八 飲光歸定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無作自性,起於作用,清凈境界,歸於靜慮。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此飲光歸定觀。飲光即大迦葉,先證寂體,次起神通,後乃歸定。若諸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不先取幻化,及諸靜相。以禪那功成,寂滅力用。無作自性,起於作用者:謂自性本具,不假造作,故為無作。依三摩自性,起於變化作用,化彼塵勞,而成清凈境界。由此頓息一切妄念,歸於靜慮。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十八飲光歸定觀竟。

  醜十九 多寶呈通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清凈而住靜慮,起於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

  此多寶呈通觀。多寶佛,先成道,證寂滅體,後於法華會上,寶塔湧現,乃見靜幻無礙。若諸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不先取幻化及諸靜相。以寂滅有力觀諸境界,唯是一心,平等無二,種種清凈。不以趣果為急,唯思度脫眾生,而齊修奢摩他、三摩;內則安住靜慮,如如不動,外則起諸變化,種種作用。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十九多寶呈通觀竟。

  醜二十 下方騰化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此下方騰化觀。即法華六萬恒沙菩薩,先以寂滅力資於至靜,後從下方騰化而現。若諸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不先取幻化及諸靜相。乃先以寂滅力,資發至靜,此自修之力也。然後起於變化,化作種種世界,度脫無量眾生,此利他之力也。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二十下方騰化觀竟。

  醜二十一 帝青含變觀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此帝青含變觀。此寶含諸佛像,對即變應,應而還空。如靈心觀成,包含德用,應緣起幻,而復安靜。若諸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不先取幻化,及諸靜相。以寂滅之力,斷諸煩惱,資助變化,以度眾生。雖度眾生,遠離度生之相,即動而靜,其心如如。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二交絡三觀竟。

  子三 圓修三觀

  ‘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凈隨順。

  此一輪,名如意圓修觀。如意寶珠,四方俱照,大智頓覺,三觀齊修。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者:謂依圓覺所發之慧,為圓覺慧。此約圓頓大根菩薩,圓解大開,即依圓覺慧,圓合一切;即指二十四輪,而修習之:是為一修一切修也。於諸性相,無離覺性者:皆以悟凈圓覺,以凈覺心,而為其性。或單修、復修、齊修等,而為其相,相雖不一,究竟不離圓覺自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凈隨順者:即指大根菩薩,圓修、即一修一切修也。三種自性清凈,如修奢摩他時,即具三摩、禪那;修三摩時,即具奢摩他、禪那;修禪那時,具二亦然。如是則圓覺自性,清凈無礙,而二十四輪,皆隨順而具成矣。‘直解’雲:三觀一心,一念具足。即初雲:圓照清凈覺相,圓覺圓合,即圓照。一切、則該十法界。於諸性相,無離覺性,即清凈覺相。諸佛本起因地,唯一心圓照法界,以為妙行故,二十五輪,究竟歸極於此。意顯此一觀,以為圓修,其二十四,皆隨根耳。二觀網交羅竟。

  癸三 結成正因

  ‘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

  善男子!是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為本修因,即是修行正因。二十五輪者,前舉意標數雲:依於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凈定輪。今觀網交羅中,單修三觀,交絡三觀,圓修三觀,一一別明已竟。故結雲: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隨其自具根性,修行如是。三結成正因竟。

  癸四 總示修習

  ‘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懺梅,經三七日,

  此總示修習之法。諸新學菩薩及末世初心眾生,設欲依此輪而修者,自當嚴持禁戒而修清凈梵行,以戒為無上菩提本也。屍羅不清凈,禪定不現前。寂靜,即定也;收攝身心,寂然不動。思惟,即正思惟,慧也;正慧觀察,思惟修習,具戒定慧,心在觀門。如是修行,必定成佛,然恐多生業障,障蔽凈心,必須禮敬三寶,求哀懺悔,發露先罪,洗滌瑕疵,經三七日,以求感應道交也。

  ‘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隨手取結。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於二十五種輪觀,各安標記,書寫名字,做成鬮,供佛前,禮念虔誠,至心求哀,隨手取結,以卜應修。依結開示,便知頓漸者:即依所捻結,即鬮也。開取指示,何觀應修,便知自根是頓是漸,依示而修,自然可入。頓漸者,單修一觀名頓,以觀觀皆究竟故。漸乃頓中之漸,謂頓中略分前後,少時俱成也。一念疑悔,即不成就者:或起一念,疑而不修,或既修而復悔,則於圓覺,皆不成就,痛宜戒之。一長行竟。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