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圓覺經講義(二十)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 作者: 圓瑛大師2022-08-25

  惟願如來,不舍救世大悲心,使斷愛欲之因,得出輪回之苦。令諸修行,一切新學菩薩,以及末世初心眾生,慧目肅清,照耀心鏡者:慧目,即能照之慧眼,不向外出流,攀緣塵境,乃向內返觀,照耀心鏡,以心凈如鏡,而能映現萬法,瞭知法法惟心,故曰:圓悟如來,無上知見。是謂正知,無所不知,正見、無所不見也。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二正陳請詞境。

  庚三 如來贊許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深奧秘密微妙之義,令諸菩薩潔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眾生永斷輪回,心悟實相,具無生忍。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當爾之時,彌勒請問已竟,即告之曰善哉善哉者:贊其所問,近益現會,遠被末世,故重言之。汝等,指彌勒等,乃能為諸新學菩薩及末世初心眾生,請問如來深奧秘密微妙之義者:謂一乘如來知見,此是甚深幽奧秘密之義,微妙難思。佛於漸教門中,久默斯要,不常演說。今既廣為菩薩開秘密藏,能令諸新學菩薩,潔清正慧之目。愛欲不萌於心,無有翳病,及令一切,末世初心眾生,永斷輪回。如下文雲: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愛欲既已不萌則翳病既除,空華自滅,故曰:永斷輪回。心悟實相,具無生忍者:實相無相。如‘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若見諸相,離相而見,即見清凈法身如來。眾生未悟,翳眼妄見空華,實則空華本不生,畢竟亦無滅。今心悟無生,實相妙理,於三界內外,不見有少法生,不見有少法滅。如是忍可於心,名具無生忍。汝今諦實而聽,吾當為汝宣說。三如來贊許竟。

  庚四 承教靜聽

  時,彌勒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四承教靜聽竟。

  庚五 正答所問

  辛一 長行

  壬一 雲何當斷輪回根本

  癸一 略明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

  善男子!一切眾生:指分段生死,變易生死之眾生。因界外法愛不亡,故下文雲: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從無始際者:自從最初一念不覺,妄起無明之時。心無初相可得,故謂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者:由發業根本無明,引起潤生枝末無明。如,‘楞嚴經’雲:‘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以是因緣,故有生死。’由於欲境,引動愛心,能令眾生,生死不絕,故有輪回。一略明竟。

  癸二 詳示

  ‘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

  此詳示,指依報諸世界,及正報一切種類之性。卵、胎、濕、化,四類受生。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皆因淫欲而為受性稟命之正也。情、想、合、離四生,更相變易,當知皆在輪回;輪回之事,貪愛以為根本。二詳示竟。

  癸三 結成

  ‘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

  由有諸欲者,境也。不獨色欲,而六塵皆在其中。助發愛性者,心也。由有塵欲之境,助發能愛之心,貪愛於境,則屬惑。心境和合,則造業。依業故受報,無邊生死,從此相續。故‘肇論’雲:眾生所以久流轉者,皆由著欲故也。一雲何當斷輪回根本竟。

  壬二 於諸輪回有幾種性

  癸一 顯愛相續

  ‘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

  欲,即淫欲;命,為身命。淫欲,原因貪愛而生,不愛則無欲。身命,隻因淫欲而有,無欲則無身,身尚不有,命將安寄?然眾生既已受生,莫不愛命,既已愛命,還依欲本。欲本,即身,以身為行欲之本故。是知愛欲,為將來受生之因;愛命,為將來成身之果。此愛心所以不斷,而生死所以相續也。一顯愛相續竟。

  癸二 依輪分性

  子一 惡種性

  ‘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憎嫉,造種種業,是故復生地獄、餓鬼。

  此由於可以行欲之境,如男,以女為境;女,以男為境。起諸違順者:言境有相背愛心,名違;相合愛心,名順。若順境、則恣情縱意,著樂無厭,必至為惡,姑置不論;若境違背愛心,便生熱惱憎嫉。由憎嫉、故生嗔恨,殺害逼惱,打罵凌辱等,造種種業,極重則墮地獄。謂地下有獄,拘系罪人,受諸苦報。次墮餓鬼,饑火交然,五百生不聞漿水之名,千萬劫常受饑虛之苦。次墮畜牲,亦雲旁生,旁身橫行故,愚癡成性,合為三惡道。文中不言者,取其文潤成句,以二例知故。一惡種性竟。

  子二 善種性

  ‘知欲可厭,愛厭業道,舍惡樂善,復現天人。

  知淫欲一事,實屬可厭,近則損身敗名,遠則招愆致墮。或閱經教明言,或聞善友開導,淫欲為惡業道之因,深生厭離。設有離淫之行,深生愛慕。舍惡樂(去聲)善者:由於舍十惡業,樂修十善道,便生六欲中天,復現天人勝報。二善種性竟。

  子三 上善性

  ‘又知諸愛可厭惡故,棄愛樂舍,還滋愛本,便現有為增上善果。

  又知諸愛可厭惡者:諸愛,指上品十善,為生六天之因。天上五衰卒至,甚可厭惡(去聲),由是棄彼愛心,樂(去聲)修舍定。舍定,即四禪、四空、八定。樂,是好樂。還同彼愛,故雲還滋愛本。愛本,指上界身心。謂修色界定時,漸次舍下下粗身,受上上細身。修空界定時,漸次舍下下粗心,受上上細心。既有身心,還能生愛,故以愛本稱之。便現有為,增上善果者:以修舍定為因之。便現有為,漸次增上善果。雖修舍定,終是有漏有為,非是無漏無為,故不得解脫。二依輪分性竟。

  癸三 結斷應先

  ‘皆輪回故,不成聖道。是故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回,先斷貪欲及除愛渴。

  首二句結上文,以愛舍愛,生死不斷。所謂:‘饒君修到非非想,也落禪傢第二籌。’報盡還來,散人諸趣,況其下者,故曰:皆輪回故。所以不成聖道,常隨生死流轉也。是故眾生,有心脫離生死,免諸輪回,先斷除貪欲之心,則下界之生因迥脫。及除愛渴者:愛心臨境,如渴思飲之狀,及其斷除,則上界之生因絕分,故結斷應先也。

  ‘善男子,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

  此防難。恐難雲:菩薩涉世利生,示有父母妻子,其於欲愛何?故防之曰:言菩薩,多皆變化,示現世間,不因父母所生,非是欲愛,以為根本,設有妻子,心恒清凈。但以大慈大悲,愍念欲愛眾生,令彼舍愛,欲行教化,須現受生,示同凡夫,同事利物,假諸貪欲,而入世間生死,故菩薩常不離世間。現示者、悲深也;非愛者、智深也。二於諸輪回有幾種性竟。

  壬三 修佛菩提幾等差別

  癸一 斷迷成悟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舍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回,勤求如來圓覺境界,於清凈心便得開悟。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欲修佛果菩提之道,能舍種種貪欲,及除憎愛。此言愛而兼憎者,何也?憎、愛是對待之法,境違於心,故生憎,是知憎亦由於愛,故雖兼憎,意但在愛。欲愛是迷,且是輪回根本。今永斷輪回根本,勤求如來圓覺境界,舍欲除愛,令心清凈。心既清凈,便得開悟,圓覺境界,清凈本然,由來無有染污故;不悟圓覺,終滯有為,不能修佛菩提也。一斷迷成悟竟。

  癸二 因修顯別

  子一 總標

  ‘善男子!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無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依二種障而現深淺。

  善男子!一切眾生:指厭凡愛聖,已發心修菩提之眾生。平時隻知六道眾生,而說輪回,何以發心修菩提者,亦在其中?然厭凡愛聖,未離取舍,由厭舍凡夫,取證聖位也。前雲:種種取舍,皆是輪回,因此本所貪愛,以為根本、發揮無明:助發揮揚,欲斷無明。是以又顯出五性差別,或凡夫性,或聞緣性,或菩薩性,或不定性、或外道性,種種差別不等。凡、聖、大、小,不得齊等也。依二種障,而現深淺者:若依凡夫性,我法二執,極為堅固,名之為深。若依二乘人,已證我空,法執尚在,對前為淺。若依菩薩及佛,深淺相望可知。一總標竟。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