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果法師

正果法師

正果法師(1913~1987年)四川省自貢市人,太虛大師的弟子。俗姓張。十九歲,從中江縣壽寧寺廣渠和尚剃度。二十一歲,受戒於成都文殊院。先後就學於重慶華巖寺天臺教理院和重慶北碚漢藏教理院。在漢藏教理院曾從太虛習佛六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54年,任三時學會研究室主任。又應中國佛學院之聘,主講佛學。 ... [ >>點擊展開 ]

個人簡介

正果法師 是太虛大師的弟子,他是一位「學問僧」,一生從事培育僧 材的教育工作,曾擔任中國佛教協會第一副會長、北京市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副院長、北京廣濟寺住持。
自幼體弱多病,經常纏綿病榻,以致不能正常讀書,斷斷續續讀了幾年私塾。年齡漸長,深感人世多苦,生起出家的念頭。十九歲時,投入四川省中江縣的壽寧寺,禮廣渠和尚為師剃度出家,在寺中隨著師父禮佛誦經,學習佛門儀軌。

人物生平

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正果二十二歲,於成都文殊院受具足戒,之後到重慶華嚴寺,進入該寺所設的「天臺教理院」受學,學習《天臺教觀》。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考入重慶北碚的「漢藏教理院」。初入本科,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〇年)畢業,繼而升入研究班受學兩年,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畢業。在校六年,先後受學於法尊、法舫、印順、雪松等名師。他曾依法尊法師學《菩提道次第廣論》、 聽法舫法師講《俱舍論》,以及聽雪松法師講《阿含經》,於佛學紮下堅實的根基。他以在院時成績優良,戒行端正,畢業後為院長法尊法師所留,聘他在學院任教。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外省籍教師都復員還鄉,漢藏教理院的重擔,就落在法尊與正果兩個人身上。法尊對正果十分倚重,請他擔任教務主任,主持教務工作。
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年),太虛大師離開重慶復員返都,在南京負起整理中國佛教的責任。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年)三月,在上海玉佛寺以腦溢血逝世,使重慶的漢藏教理院受到極大的震撼。因為太虛大師的示寂,教理院失去了支持,全院責任落在法尊法師和正果身上。他二人除了維持教學外,當時以內戰期間,局勢混亂,物價飛漲,維持一個上百人的僧侶學院,真是艱難萬分。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蔓延到西南,院內有些人主張把學院遷到海外,正果與法尊法師力排眾議,把學院留下來。

一九四九年十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翌年法尊法師應邀到北京,主持設在北海公園內的 「菩提學會」。年餘後正果也應邀到京,與法尊法師同在菩提學會,主持藏文經典的翻譯工作。而重慶的漢藏教理院,則交給西南軍政委員會管理。一九五四年,中國佛教協會秘書長趙樸初居士,推薦正果法師到北京「三時學會」,擔在研究室主任。北京的三時學會,成立於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年),他的前身是「法相研究會」,創立人是韓清凈、朱芾煌、陳善勝(後來出家法名凈嚴)、徐森玉、饒風璜、韓哲武等居士。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年),在法相研究會的基礎上,改組為「三時學會」。成立之初,有會員百餘人,由韓清凈當選為會長,朱芾煌當選為副會長。三時學會的內部組織,分為總務、研講、修持、刻印四部。分工合作,推動會務。特別是在刻印經典這一方面,以在《金藏》中影印出的《宋藏遺珍》,線裝本一百二十冊,最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