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繼續來學習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大傢請看第十五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一願是人民壽命無量願。
我們在第十三願中,看到阿彌陀佛發願是自己壽命無量,這是為瞭給極樂世界的眾生做依靠。這一願,是國中天人壽命無量,是給往生的眾生一生成佛的基本保證。
我們常說,壽者,福之基也。一個人福報再大,社會地位再高,他的能力再強,傢庭再幸福、再美滿,但是身體不健康,突然去世,壽命盡瞭,那這所有的福報都是沒有基礎的瞭,無法再受用。所以,壽命是所有福報的基礎,就像一棟高樓大廈,裝修的再富麗堂皇,地基一壞,整個的高樓就會塌下來。極樂世界也是這樣,他有種種殊勝的功德。我們在經中看,它的依正莊嚴,宮殿、樓閣、七寶池、八功德水,種種美妙的勝境,但是如果人到瞭那裡之後,不久壽命盡瞭,那就像玉杯無底。就好比一個珍美的玉杯,但是沒有底,再好的杯子也不能使用。也就是說,極樂世界再美好,但是還是要死,死是退緣的根本,一旦死魔降臨,就無法增上菩提,隻能退失道心,退失佛道。所以,阿彌陀佛發此國中天人壽命無量願,那極樂世界的人,就可以安心地在那裡聽經聞法,想聽什麼法就可以聽什麼法。在沐浴的時候,水在說法,風吹七寶行樹,寶網羅網等等的一切都在說法,都在幫助眾生來做增上緣,做成佛的因緣,一切時、一切處,極樂世界都是在為眾生做成佛的增上緣,而且壽命又是無量,我們想想,成佛怎麼沒有保障?怎麼不快速的呢?
我們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修行,壽命就是一個很大的障礙。我們剛剛修行有瞭成績,找到一點感覺瞭,壽命到瞭,然後隔陰之迷,再回來的時候,因為我們前世修行,修的福報,這樣會使我們去安逸的享福,而不能去延續我們前一世修行的基礎,接著往上繼續修行。而且,由於這一世學佛,來世的福報會非常大,我們說這個福報能障慧,如果來世沒有好的因緣聞到佛法,反而倚福去造業,倚仗這個福報反而要墮落。要想在這一生,瞭生死、出輪回,隻有生到極樂世界去,到瞭極樂世界瞭就不退轉瞭,而且壽命無量,決定能夠當生成佛。所以《大集經》中說:“末法億萬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國中天人,壽命無量。”
阿彌陀佛在願文中還說,除其本願,修短自在。阿彌陀佛考慮到有的眾生,在往生極樂世界之前就發願,到瞭極樂世界,馬上回去去度脫有緣的眾生。就像我們今天,有好多的居士發願,看到師父弘法的工作這麼莊嚴,又看到師父這麼辛苦,也就發願往生以後,一定要跟著師父再來娑婆度化眾生。我們也有好多學佛的眾生也發願,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再回娑婆巧把塵勞做佛事。所以阿彌陀佛考慮到有的眾生這些願望,所以他發願,讓往生之人,隨自己的本願修短自在。有的人想成佛以後再去度眾生,那麼在極樂世界,他的壽命就長一些,在極樂世界一生成佛,成佛以後再回來度化眾生;有的人發願,證瞭阿羅漢果就回來度眾生,那他的壽命就短一些,證瞭阿羅漢果這麼長的時間;還有像十一祖省庵大師,在臨終的時候,他的弟子們流著眼淚說,願師住世度人,省庵大師睜開眼睛對他們說,“我去瞭就來,生死事大,你們各自凈心念佛”,那麼他在極樂世界的壽命就會更短,去瞭馬上就回來;也有一些人,在往生之前,沒有發回來度眾生的大願,我們有些居士跟師父說,師父娑婆世界太苦瞭,我一定往生極樂世界,我再也不來瞭,像這種他隻是一心求生凈土,但是他到瞭極樂世界以後,受阿彌陀佛和諸上善人們的提攜,他的大悲心就會生起來。想起這個娑婆世界,還有這麼多有緣的眾生,還有這麼多的傢親眷屬還在受苦,所以他也發大悲願,回到娑婆來度眾生。所以無論是怎麼樣的本願,都能隨自己的心意,隨心所意修短自在。
那這裡大傢肯定會生起疑惑,極樂世界的眾生舍自己的壽命回入娑婆,那他會不會有死苦呢?唐朝的懷感法師在《釋凈土群疑論》中回答瞭這個問題。他說:“舍彼命,願生穢土,救苦眾生,雖死非苦也,以心欣樂,願舍報,修慈悲故。”是因為他們由佛願力加持,已經得瞭無量壽,都是分破無明,分證法身的大菩薩們的境界,他們是以欣樂心,自願舍壽去修菩薩行,其實,並不是真的這種死,隻是在極樂世界來示現壽終。等他到瞭我們娑婆世界,或者到瞭他方世界,自己的度化眾生的因緣盡瞭,本願完成瞭,再回到極樂世界繼續修行,直至成佛。那我們可以怎麼理解呢?無論他們到他方任何的世界,其實他們還是極樂世界的菩薩,隻不過是為瞭慈悲本願,來示現度化我們罷瞭。這個我們一定要明白。好多老菩薩們,一到年齡大瞭,一談到生死的問題,特別回避的,特別回避這個問題,總覺得還想再活幾年,還想再好好的享受人間的這種福報,我們常說好死不如賴活著。就不知道極樂世界的這種自在,這種壽命是永恒的,直至成佛。其實沒有一個盡的,到瞭極樂世界,它是一真法界,到瞭那裡沒有盡,你就成佛瞭,所以沒有一個死的,沒有一個壽終的,直至成佛。阿彌陀佛的大願,不但能夠幫助極樂世界的人,隨自己的本願修菩薩行,得無量壽,一生成佛。也對我們這些在六道輪回的凡夫,有非常殊勝的利益。要知道這些已經往生的這些眾生們,回入娑婆度眾生,他們智慧高明,神通無礙,能夠知道我們這些業障凡夫的無量劫,這些所做、所行,就是說能夠隨機隨緣度化我們。包括我們的起心動念,他們都瞭瞭清楚,能夠觀機逗教,善巧方便的幫助我們放下內心的執著,對往生凈土生起信心,而且能夠護佑我們精進念佛,不受邪魔外道的幹擾。到我們臨欲命終的時候,已經往生的傢親眷屬,還可以隨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好多居士說,師父你一定要走在我們後面,好給我們助念,這樣我往生會有把握。我就跟他們說,其實錯瞭,師父走在你們前面,到極樂世界做菩薩瞭,來給你們助念更有力量的。我們眾生就是不明白這個理,大傢好好想想,師父到瞭極樂世界,那是菩薩的境界,然後再幫助你們助念,再幫助你們降服一切的幹擾,降服一切的魔力,在這種阿彌陀佛的加持下,護佑你們,讓你們臨終無障礙,這樣往生就更方便的,大傢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的。
像慧遠大師在臨終的時候,他在廬山蓮社中,先往生的像佛陀耶舍,慧持、慧永這些出傢人,還有劉遺民居士,都跟在阿彌陀佛身邊一起來接引慧遠大師。他們見到慧遠大師,都上前來作揖問訊,並且說,師早發心,何來之晚?當時蓮社是慧遠大師發起的,召集大傢一起精進念佛,精進求生極樂世界,他發心最早,所以他們問他,為什麼這麼晚才到極樂世界去,都來迎接他瞭。所以大傢不要在乎往生的早晚對你們的幫助,大傢隻要知道,我們隻要往生瞭,到瞭極樂世界以後,我們肯定忘不瞭,因為我們阿彌陀佛的加持,同參道友的這種護持,我們忘失不瞭我們的菩提心的,一定會來迎接,會來幫助我們的這些有緣的眾生的。我們念佛的時候,他能幫助我們心清凈,幫助我們放下欲望;我們往生的時候,他能幫助我們降服欲望的魔力,能夠幫助我們得清凈心,求生極樂世界。從已經往生的人來看,去極樂世界比在娑婆世界要好的多。師父非常向往極樂世界的,隻不過可能化緣未盡,還要在娑婆多待一段時間,化緣盡瞭以後,師父也是盡此一報身,我再來時,必腳踏蓮花。所以我們不要貪戀傢人親友,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不但能回來度脫他們,而且還能更好的給他們做示現,來幫助我們無量劫以來的這些有緣眾生,脫離苦海,修成佛果。
我們現在想弘法,想度眾生,但是與極樂世界的人比較起來,所能做的,跟大傢說,真的是微乎其微。所以師父經常跟大傢說,身教勝於言教。你每天念佛,每天放下,讓大傢看到你的灑脫,看到你的自在,而不是說,你每天去給別人說教什麼,每天都是用佛法去約束別人,而不是管好自己。佛法是心法,管好我們自己,為大眾做模范、做楷模,為大眾做示現,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度化眾生。蕅益大師就說:“自未能度,雲何度人,如被漂者,如拯岸行”。這話非常的深刻,你自己還沒得度,你自己一身的習氣還沒改,老給別人做說教,你有什麼能力去把別人教化過來?就像我們自己還在河裡掙紮,就像我們自己一身的淤泥,老跟別人說,要幹凈、你要清凈,度脫不瞭別人的,我們隻有往生極樂世界,這樣才是度化眾生,才是最好的選擇。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