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宗十講 捌、因明入門講話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相宗十講 作者: 慈航法師2022-09-02

  捌、因明入門講話

  人類生存之維護厥賴知識之聯系,知識門類繁多,“論理學”為其中之一。其應用如律師,如法官,如演說傢,如傳教師,尤以外交傢為甚;如領事、大使、特使,一言興邦辱國,其關於國傢大計何其重而且大?學校中更用此為治學辯論之工具。

  論理學規式,法分二流,即希臘之“邏輯”與印度之“因明”,而應用於社會中者,多采取“邏輯”。然“因明”之法式多應用於佛典,尤於《成唯識論》中常見;故凡研究“唯識”,必兼研究“因明”,如鳥之雙翼、車之二輪,有不可相離之勢。

  唯因明法式文簡義深,註疏亦不易閱,蓋其舉例,多引印度當時之人物,時移地異,誠有捍格之憾。航不揣固陋,隨事援征,設問作答,聊助研究因明者,作一入門,亦無不可。

  【何謂因明學?】

  “因”就是“因由”。

  “明”就是“明瞭”。

  “學”就是“學問”。

  “因明學”就是一種明瞭因由的學問。

  測驗一

  甚麼叫做因?

  甚麼叫做明?

  甚麼叫做學?

  甚麼叫做因明學?

  【何謂宗、因、喻三支?】

  “宗”就是“宗旨”,也就是“主義”。

  “因”就是“原因”,也就是“理由”。

  “喻”就是“譬喻”,也就是“事實”。

  “三支”就是因明學上三個基本條件——“宗、因、喻”。

  測驗一

  甚麼叫做宗?

  甚麼叫做因?

  甚麼叫做喻?

  甚麼叫做三支?

  【何謂“八名詞”? 】

  (1)“前陳” (2)“後陳” (3)“有法” (4)“法”

  (5)“所別” (6)“能別” (7)“自性” (8)“差別”

  【何謂“前陳”與“後陳”?】

  “陳”是“陳白”或“陳設”。

  “前陳”就是安在句子前面。

  “後陳”就是安在句子後面。

  例如:“這花很美麗。”

  “這花”就是“前陳”,也就是“主語”,叫做“前名詞”。

  “美麗”就是“後陳”,也就是“述語”,叫做“後名詞”。

  測驗

  因明學上八種詞類,是那八種?

  甚麼叫做陳?

  甚麼叫做前陳?

  甚麼叫做後陳?

  前陳有幾個名詞?

  後陳有幾個名詞?

  【“法”有二義,是什麼?】

  (1)“能持自性”,堪能保持法的自體。

  (2)“軌生他解”,又能執范生他瞭解。

  “前陳”但具一義,僅表自體,即是“能持自性”。

  “後陳”具足二義,更助瞭解,即是“軌生他解”。

  前例:“這花很美麗。”

  “這花”是“能持自性”。

  “美麗”是“軌生他解”。

  【何謂“有法”與“法”?】

  “有法”是“前陳”,“法”是“後陳”。就是說,前陳的名詞但有作後陳述語法上的主語而已;換句話說,“前陳”可作“後陳”的“主語”,“後陳”可作“前陳”的“述語”。

  測驗

  法有幾種意義?

  怎樣叫做能持自性?

  怎樣叫做軌生他解?

  前陳為甚麼要叫做有法?

  後陳為甚麼要叫做法?

  【何謂“所別”與“能別”?】

  “別”就是分別。“前陳”的“主語”是“所分別”,是給“後陳”分別的。“後陳”的“述語”是“能分別”,是能分別“前陳”的。

  【何謂“自性”與“差別”?】

  “所別”又名“自性”,就是“前陳”的“主語”。

  “能別”又名“差別”,就是“後陳”的“意義”。

  前例:“這花很美麗。”

  “這花”是“前陳”的主體。

  “美麗”是“後陳”的意義。

  測驗

  甚麼叫做別?

  甚麼叫做所別?

  甚麼叫做能別?

  甚麼叫做自性?

  甚麼叫做差別?

  前陳是主語,還是述語?

  後陳是述語,還是主語?

  【何謂“宗依”與“宗體”?】

  “依”是“依托”。

  “體”是“全體”。

  前例:“這花很美麗。”

  “這花”是“前陳”的“宗依”。

  “美麗”是“後陳”的“宗依”。

  “這花”和“美麗”連起來,方叫“宗體”。

  測驗

  甚麼叫做依?甚麼叫做體?

  前陳是宗依,還是宗體?

  後陳是宗依,還是宗體?

  前後陳連起來是宗依,還是宗體?

  【何謂“立者”與“敵者”?】

  “立者”是說話的人。

  “敵者”是對話的人。

  規則:

  前後兩個“宗依”是要立敵共許的。

  “宗依”連成“宗體”,是要敵者反對的。

  【何謂“差別性故”?】

  例如“聲是無常”:

  是說“聲”是“無常”,不是說“色”是“無常”。

  是說“無常”之“聲”,不是說“苦等”之“聲”。

  又例:

  是說張二同李四,不是說同李大等。

  是說李四同張二,不是說同張大等。

  以上兩例就叫做“差別性故”。

  測驗

  甚麼叫做立者?

  甚麼叫做敵者?

  前後兩宗依是要敵者反對嗎?

  宗依連成之宗體是要敵者共許嗎?

  怎樣叫做差別性故?

  試舉差別性故之例。

  【何謂“不相離性”?】

  (1)“前陳宗依”,例如“頭”。

  (2)“後陳宗依”,例如“足”。

  (3)“中間連詞”,例如“腹”。

  (4)頭、腹、足三部分“相連”起來,方成“宗體”。

  (5)頭、腹、足三部分“缺一”或“相離”,都不成“宗體”。

  數例:

  (1)“龜毛很美麗”,這是缺“前陳”的“宗依”。

  (2)“這梳篦是兔角”,這是缺“後陳”的“宗依”。

  (3)“兔角上生龜毛”,這是缺“前、後陳”的“宗依”。

  (4)“牛田”,這是缺“中間”的“連詞”。

  (5)“地球似方石”,地球和方石雖然是許有,然不許地球似方石,故成諍論瞭。

  測驗

  前陳譬如甚麼?

  後陳譬如甚麼?

  連詞譬如甚麼?

  前後宗依可以缺嗎?

  要怎樣方成宗體的條件?

  【何謂“隨自樂為所成立性”?】

  “隨”是“隨從”,“自”是“自己”,“樂”是“歡喜”,“為”是“作為”,“所成立”是“宗體”,“能成立”是“因喻”。總起來說,就是“隨從自己歡喜作為所立的宗旨”。要明白這個道理,先要知道“宗”有四種:

  (1)遍所許宗——這是大傢所共承認的。

  (2)先承稟宗——這是立敵共一個師承。

  (3)傍準義宗——這是饃糊曖昧含混語。

  (4)不顧論宗——這是依據正理諍論的。

  “前三種”是不可立宗的,“後一種”是隨自樂為的。

  測驗

  怎樣叫做不相離性?

  怎樣叫做隨自樂為?

  所成立是甚麼?

  能成立是甚麼?

  怎樣叫做遍所許宗?

  怎樣叫做先承稟宗?

  怎樣叫做傍準義宗?

  怎樣叫做不顧論宗?

  前三種能夠立宗嗎?

  第四種可以立宗嗎?

  【“因”有“三相”,是什麼?】

  (1)遍是宗法性。

  (2)同品定有性。

  (3)異品遍無性。

  “三相”之“相”,作“向”字解。就是說,“因”的性質要向三方向合乎規則:

  (1)“遍是宗法性”:“遍”是“普遍”、“周遍”、“遍滿”的意思。“宗法”就是宗上前陳有法的性質。意思就是說,“因”的性質要和“宗”上“前陳有法”上的“主語”及“後陳法”上的“述語”都要有聯絡的關系。

  例如:

  宗——聲是無常,

  因——所作性故。

  這所作性故的“因”和宗上前陳的“聲”有關系。

  (2)“同品定有性”:“同”是“相同”,“品”是“品類”,就是“同類”。“定”是“決定”。意思就是說,“因”的性質決定要和“同類”的東西有相同性。

  例如:

  宗——聲是無常,

  因——所作性故。

  這所作性的“因”要和“無常”的同類有關系。

  (3)“異品遍無性”:“異品”就是“異類”的東西,要完全脫離“無常”的關系。

  例如:

  宗——聲是無常,

  因——所作性故。

  所作性的“因”要和“常”的性質完全沒有。

  測驗

  因有三相,相字是甚麼意思?

  遍是宗法性,遍字是甚麼意思?

  宗法是甚麼?

  怎樣叫做遍是宗法性?

  品字是怎樣解釋?

  同品是甚麼?

  定有性是甚麼性?

  異品是甚麼?

  遍無性是甚麼性?

  同品為甚麼要定有?

  異品為甚麼要遍無?

  【“前陳”和“後陳”的范圍如何?】

  “前陳”的范圍要比“後陳”的范圍小。

  例如:

  宗——“上海”在“中國”。

  因——屬“中國”故。

  表——前陳。——○後陳。

  因為“前陳”的“上海”比“後陳”的“中國”范圍小得多。

  後例:如果說

  宗——“中國”在“上海”。這樣“後陳”的“上海”不能包括“前陳”的“中國”,在事理上是說不能的啊。

  【“因”和“前陳”的范圍如何?】

  “因”的范圍要大過“前陳”才對。

  例如:

  宗——“上海”在“中國”。

  因——屬“江蘇省”故。

  因為“江蘇省”的“因”比“上海”的“前陳”范圍大得多。

  反例:如果說

  宗——“江蘇”在“中國”。

  因——屬“上海”故。

  這樣,“上海”的“因”,就不能包括“江蘇”瞭!

  【“因”和“後陳”的范圍如何?】

  “因”的范圍,要比“後陳”的范圍小。

  前例:

  宗——“上海”在“中國”。

  因——屬“江蘇省”故。

  因為“江蘇省”的“因”,比“中國”的“後陳”,范圍小得多。(P248)

  後例:如果說

  宗——“上海”在“江蘇”。

  因——屬“中國”故。

  宗——“上海”在“中國”。

  因——屬“中國”故。

  這樣,“江蘇省”的范圍就不能包括“中國”瞭。

  測驗

  前陳比後陳那一個范圍要大?

  因的范圍比前陳那一個要大?

  因的范圍比後陳那一個要大?

  【“前陳”和“後陳”要有聯絡,是如何?】

  例如:

  宗——聲是無常。

  “前陳”的“聲”和“後陳”的“無常”是有聯絡的。

  表——前陳——後陳(——符號,代表聯絡語字及意義)

  反例:如果說(P249)

  宗——“虛空”是“無常”。

  那“前陳”的“虛空”就和“後陳”的“無常”是沒有聯絡瞭。

  【“因”和“前陳”要有聯絡,是如何?】

  前例:

  宗——“上海”在“中國”

  因——屬“江蘇省”故。

  “江蘇省”的“因”和“上海”的“前陳”是有聯絡的。

  表——前陳——因

  反例:如果說

  宗——“上海”在“中國”。

  因——屬“福建省”故。

  這樣,福建省的“因”和上海的“前陳”就沒有聯絡瞭。

  【“因”和“後陳”要有聯絡,是如何?】

  例如:

  宗——聲是無常,

  因——所作性故。

  這“所作性”的“因”和“後陳”的“無常”是有聯絡的。

  表——因——後陳

  反例:如果說

  宗——聲是常,

  因——所作性故。

  那“所作性”的“因”對於“後陳”的“常”就沒有聯絡瞭。

  測驗

  前陳和後陳要有聯絡嗎?

  因和前陳要有聯絡嗎?

  因和後陳要有聯絡嗎?

  【“同喻”和“宗”要有關系,是如何?】

  例如:

  宗——聲是無常。

  同喻——如瓶。

  “瓶”的“同喻”和“無常”的“宗體”是有關系的。

  表——同喻——宗

  若說如“空”,那就和“無常”,沒有關系瞭。

  【“同喻”和“因”要有關系,是如何?】

  例如:

  因——所作性故,

  同喻——如瓶。

  瓶的“同喻”和“所作性”的“因”是有關系的。

  表——同喻——因

  若說如“空”,那就和“所作性”沒有關系瞭。

  【“異喻”和“宗”要無關系,是如何?】

  例如:

  宗——聲是無常,

  異喻——如虛空。

  “虛空”的“異喻”和“無常”的“宗體”是沒有關系的。

  表——異喻……宗

  “異喻”若說“如瓶”,那就和“無常”的“宗”有關系,即是不對瞭。

  【“異喻”和“因”要無關系,是如何?】

  例如:

  因——所作性故,

  異喻——如虛空。

  “虛空”的“異喻”和“所作性”的“因”是沒有關系的。

  表——異喻……因

  “異喻”若說“如瓶”,那就和“所作性”的“因”有關系,即是不對瞭。

  測驗

  同喻要和宗有關系嗎?

  同喻要和因有關系嗎?

  異喻要和宗有關系嗎?

  異喻要和因有關系嗎?

  【“因明”有“三十三過”,是什麼?】

  (1)“宗”有“九過”。

  (2)“因”有“十四過”。

  (3)“喻”有“十過”。

  “宗”有“九過”,是如何?

  (1)“現量相違”

  例:

  宗——人有兩翼。

  人本來沒有兩翼,現在說有兩翼,是違背“現見的事實”,故名“現量相違”。

  (2)“比量相違”

  例:

  宗——人永不死。

  人本來是會死,現在說不死,是違背“比較的推理”,故名“比量相違”。

  (3)“自教相違”

  例:

  宗——善因會招惡果。

  善因招善果,惡因招惡果,這是佛教的宗旨。現在佛教徒自己說“善因會招惡果”,豈不是違背“佛教自己的宗旨”?所以叫做“自教相違”。

  測驗

  因明共有多少過?

  宗有幾過?

  因有幾過?

  喻有幾過?

  怎樣叫做現量相違?

  怎樣叫做比量相違?

  怎樣叫做自教相違?

  (4)“世間相違”

  例:

  宗——人用不著飲食。

  人決定要有飲食,現在說“人用不著飲食”,這豈不是違背“世間上一切人的事實”?故名“世間相違”。

  (5)“自語相違”

  例:

  宗——君子就是小人。

  君子當然不是小人,小人也當然不是君子。現在“前陳”說“君子”,而“後陳”又說“小人”,這豈不是“前後自語相違”嗎?

  (6)“能別不極成”

  例:

  宗——世界上有一個烏托邦。

  “前陳”的“世界”是大傢公認的,而“後陳”的“烏托邦”是不共許的,所以叫做“能別不極成”——“能別”是指“後陳”的“能分別”。

  測驗

  怎樣叫做世間相違?

  怎樣叫做自語相違?

  怎樣叫做能別不極成?

  能別是指甚麼?

  (7)“所別不極成”

  例:

  宗——空花能結果。

  “後陳”的“果子”大傢是公認有的,而“前陳”的“空花”是決不會贊成,所以叫做“所別不極成”——“所別”是指“前陳”的“所分別”。

  (8)“俱不極成”

  例:

  宗——水月現空花。

  “前陳”的“水月”固然是沒有,就是“後陳”的“空花”,又何嘗是有呢?前後兩個“宗依”都是沒有,所以叫做“俱不極成”。

  (9)“相符極成”

  例:

  宗——食飯可以充饑。

  “宗依”要立、敵共許,“宗體”是要敵者反對,這在前面講瞭許多。

  現在說“食飯可以充饑”,這是人人共許的,用不著“立宗”,所以叫做立和敵“相符極成”。

  上面宗上九過是“宗”上犯過,不過前面五過是遣除一切法的“自相”,及障礙他人的“智慧”;中間三過是沒有“宗依”,而不容許成立“宗體”;後面一過是人人已知,徒勞無“果”。這九種都叫做“似立宗”。

  測驗

  怎樣叫做所別不極成?

  怎樣叫做俱不極成?

  怎樣叫做相符極成?

  怎樣叫做遣諸法自相門?

  怎樣叫做不容成?

  怎樣叫做立無果?

  【“因”有“十四過”,是如何?】

  現在來說“因”的過,共有三種:

  (1)“不成”有四過。

  (2)“不定”有六過。

  (3)“相違”有四過。

  “不成”有“四過”,是如何?

  (1)“兩俱不成”

  例:

  宗——人頭有作用,

  因——可以行路故。

  前面“宗”過隻要舉一支,現在“因”過就要舉兩支瞭。宗的“前陳”既然是“人頭”,舉的“因”是“行路”,人頭會行路,立同敵兩傢,俱不共許,所以叫做“兩俱不成”。

  (2)“隨一不成”

  例:

  宗——女子不必讀書,

  因——無才便是德故。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已成過去的廢話,現代新青年女子就不會贊成的,所以叫做“隨一不成”。

  (3)“猶豫不成”

  例:

  宗——草中有人,

  因——有人行故。

  你說草中有人行,是不是的確?假定是蛇行或是風動,難道也是人行嗎?這是“因”上自己先犯瞭狐疑不定的過失,所以叫做“猶豫不成”。

  (4)“所依不成”

  例:

  宗——龜毛有作用,

  因——可做筆故。

  筆依毛做,筆是“能依”,毛是“所依”。龜毛既是沒有,怎樣可以做筆?

  所以叫做“所依不成”。

  測驗

  因中十四過分為幾類?

  不成有幾?

  不定有幾?

  相違有幾?

  怎樣叫做兩俱不成?

  怎樣叫做隨一不成?

  怎樣叫做猶豫不成?

  怎樣叫做所依不成?

  “不定”有“六過”,是如何?

  (1)“共不定”

  例:

  宗——我是人,

  因——有眼故。

  人有眼,畜生也有眼;有眼的“因”可以成立你是“人”,亦可以成立你是“非人”,故名“共不定”。

  (2)“不共不定”

  例:

  宗——我是人,

  因——有四目故。

  無論是人或不是人,都沒有四個眼,所以叫做“不共不定”,人與非人都不共此“因”故。

  (3)“同品一分轉,異品遍轉”

  例:

  宗——我是在傢人,

  因——剃光頭故。

  在傢人是“同品”,有一部分人“剃光頭”;出傢人是“異品”,完全“剃光頭”。因明上的規則,“異品”要“遍無性”;現在異品倒遍有瞭,剃光瞭頭,豈不是犯瞭“異品遍有”的過嗎?所以叫做“異品遍轉”。即是應當“無”,而現在反轉成“有”瞭。

  (4)“異品一分轉,同品遍轉”

  例:

  宗——我不是學佛的人,

  因——住在傢人的房屋故。

  不學佛的人是“同品”,固然是住在傢人的屋;學佛的人是“異品”,也有一部分住在傢人的屋。因為學佛的人有出傢學佛和在傢學佛,所以“異品”也有“一分”。

  (5)“俱品一分轉”

  例:

  宗——我是男人,

  因——穿長衫故。

  男人的“同品”固然有一部分的人穿長衫,而女人的“異品”也有一部分的人穿長衫,所以叫做“俱品一分轉”。同品異品各有一分,也是犯瞭“異品遍有”之過。

  (6)“相違決定”

  這個例要立兩個。

  ①立者例

  宗——和尚無工作,

  因——無農工商職業故,

  喻——如遊手好閑之人。

  對方的人若承認其“因”,沒有農工商之職業,則無工作之“宗”,便已成立。

  ②敵者例

  宗——和尚有工作,

  因——傳教佈道故,

  喻——如牧師神父。

  立者若承認其“因”——傳教佈道,則有工作之“宗”亦能成立。彼此互相決定,互相違背,雙方都不能成立。但立者是“立”,敵者是“破”,

  故立者失敗,不能成立其“宗”,所以叫做“相違決定”。

  測驗

  怎樣叫做共不定?

  怎樣叫做不共不定?

  怎樣叫做轉?

  怎樣叫做同品一分轉,異品遍轉?

  怎樣叫做異品一分轉,同品遍轉?

  怎樣叫做俱品一分轉?

  怎樣叫做相違決定?

  【“相違”有“四過”,是如何?】

  (1)“法自相相違”

  例:

  宗——強盜也是慈悲,

  因——害人故。

  強盜固然是害人,但害人的不可稱他是“慈悲”,實是違背“後陳”的“自相”——“言上表陳”,所以叫做“法自相相違”。

  (2)“法差別相違”

  例:

  宗——賢君是前王,

  因——利益民眾故。

  利益民眾的前王如“堯舜”固然是“賢君”,若指前王如“桀紂”,恐怕不是“賢君”吧?這舉出來的“因”,同“後陳”的“前王”內容有沖突啊。因為“桀紂”是沒有利益民眾的,並且違背“後陳”的“差別”——“意中含許”,所以叫做“法差別相違”。

  (3)“有法自相相違”

  例:

  宗——君子不是好人,

  因——害人故。

  “害人”的固然不是“好人”,但害人的怎樣可稱為“君子”呢?這害人的“因”,豈不是違背“前陳有法”的“君子”嗎?所以叫做“有法自相相違”。

  (4)“有法差別相違”

  例:

  宗——古人是好人,

  因——有道德故。

  “有道德”的固然是“好人”,但古人如顏回固然有道德,若古人如盜蹠也算有道德嗎?這有道德的“因”,指古之顏回則可,若指古之盜蹠則不可。此因對於宗上前陳的“古人”帶瞭“差別相違”——“意中含許”——盜蹠故,所以叫做“有法差別相違”。

  測驗

  怎樣叫做相違?

  有法是甚麼?

  法是甚麼?

  怎樣叫做自相?

  怎樣叫做差別?

  怎樣叫做法自相相違因?

  怎樣叫做法差別相違因?

  怎樣叫做有法自相相違因?

  怎樣叫做有法差別相違因?

  【“喻”有“十過”,是如何?】

  現在來說“喻”過,共有二種:

  (1)“同法喻”有“五過”。

  (2)“異法喻”有“五過”。

  【“同法喻”有“五過”,是如何?】

  (1)“能立法下成”

  例:

  宗——桌子有四隻腳,

  因——是木料做的,

  喻——同喻如藤椅。

  “藤椅”固然有“四隻腳”,與“宗”相同,然而“藤椅”不是“木料”做的,與“因”相反。“宗”為“所立”,“因”為“能立”這藤椅的“同喻”與“宗”同,與“因”不同,所以叫做“能立法不成”。

  (2)“所立法不成”

  例:

  宗——這是銅香爐,

  因——有三隻腳故,

  喻——同喻如鐵香爐。

  “鐵香爐”固然有“三隻腳”,但不是“銅”做的。這“喻”有違背“宗”,所以叫做“所立法不成”。

  (3)“俱不成”

  例:

  宗——這筆可以寫字,

  因——羊毛做成故,

  喻——同喻如香爐。

  “香爐”固然不是“羊毛”做的,但也不能“寫字”,這“喻”對於“宗”和“因”都沒有關系,所以叫做“俱不成”。

  (4)“無合”

  例:

  宗——某某有讀書,

  因——當教員故,

  喻——見當教員,見有讀書,如某某。

  “合”是要把“因”和“宗”兩樣連合起來,應說“凡當教員者,皆能讀書,如某某”,這樣才叫做有“合”。現在不說“凡”和“皆”字,隻由兩個“見”字,是不能把“因”和“宗”連合起來的,所以叫做“無合”。

  (5)“倒臺”

  例:

  宗——某人有讀書,

  因——當教員故,

  喻——凡有讀書者,皆當教員,如某某。

  同喻要先說“因”,後說“宗”,應說“凡當教員者,皆有讀書”,方合正理。若說“凡有讀書的,皆當教員”,是不合正理的,因為讀書的也有不當教員,所以叫做“倒臺”。

  測驗

  喻有幾過?

  甚麼叫做同法喻?

  甚麼叫做異法喻?

  所立是甚麼?

  能立是甚麼?

  甚麼叫做能立法不成?

  甚麼叫做所立法不成?

  甚麼叫做俱不成?

  甚麼叫做無合?

  甚麼叫做倒臺?

  【“異法喻”有“五過”,是如何?】

  (1)“前立不遣”

  例:

  宗——毛筆有用,

  因——可寫字故,

  喻——異喻如香爐。

  “香爐”固然不可“寫字”,但是也有用,可以“插香”。“遣”是“遠離”義,現在“異喻”既不能遠離“宗”,故名“所立不遣”。

  (2)“能立不遣”

  例:

  宗——碗是磁器做的,

  因——食飯有用故,

  喻——異喻如筷子。

  筷子固然不是“磁器”做的,但是食飯也有用,對於“能立”之“因”,不能遠離,故名“能立不遣”。

  (3)“俱不遣”

  例:

  宗——火車上可坐人,

  因——鋼鐵做成故,

  喻——異喻如飛機。

  “異喻”的“飛機”固然可以坐人,並且也是鋼鐵做成的,對於“宗”和“因”都不能遠離,所以叫做“俱不遣”。

  (4)“不離”

  例:

  宗——和尚會念經,

  因——出傢故,

  喻——見不會念經,見不出傢者,異喻如某人。

  同喻固然要用“凡”“皆”二字,才有連合,但“異喻”也要用“凡”及“皆”二字,才能遠離。現在也是用兩個“見”字,故名“不離”。“凡”不會念經者“皆”未出傢,異喻如某人,這樣才叫做“有離”。

  (5)“倒離”

  例:

  宗——和尚會念經,

  因——出傢故,

  喻——凡不出傢者,皆不會念經,異喻如某人。

  不出傢者會念經的也很多,但可說“凡不會念經者,皆未出傢”,不可說“凡不出傢者,皆不會念經”,這是叫做“倒離”。

  測驗

  甚麼叫做所立不遣?

  甚麼叫做能立不遣?

  甚麼叫做俱不遣?

  甚麼叫做不離?

  甚麼叫做倒離?

  以上宗、因、喻三十三過講完瞭,現在再總說如後。

  (1)真能立:怎樣叫做“真能立”呢?宗因喻三支無缺,三十三過,一過都不犯,這叫做“真能立”。

  (2)似能立:怎樣叫做“似能立”呢?宗因喻互缺一支,三十三過,隨生一過,這叫做“似能立”。

  (3)真能破:怎樣叫做“真能破”呢?立者,宗因喻三支或有缺,或有過,破者能顯示其謬,或立量破,或顯過破,這叫做“真能破”。

  (4)似能破:怎樣叫做“似能破”呢?立者無過,虛妄指摘,反自陷過,這叫做“似能破”。

  (5)真現量:怎樣叫做“真現量”呢?現量照境,不假推度,如燈照物,直取其境,不起名言種類,這叫做“真現量”。

  (6)似現量:怎樣叫做“似現量”呢?不是直覺照境,要假第六意識去思量卜度,計較種種名言,這叫做“似現量”。

  (7)真比量:怎樣叫做“真比量”呢?照前面的宗因喻,三支無缺,不犯一過,這叫做“真比量”。

  (8)似比量:怎樣叫做“似比量”呢?反過來說,就是宗因喻三支互缺,並且帶過,出言有過,這叫做“似比量”。

  測驗

  真能立要甚麼條件?

  似能立要甚麼條件?

  真能破要甚麼條件?

  似能破要甚麼條件?

  怎樣叫做真現量?

  怎樣叫做似現量?

  怎樣叫做真比量?

  怎樣叫做似比量?

  以上把因明上“正”和“反”兩方面的“真能立”和“似能立”道理簡單講完瞭,其餘的理論可參考《因明入正理論講話》,以及窺基《大疏》並其他各種著述方可。

  即說偈曰:

  【希望世界人 個個學因明

  破邪及顯正 人類享和平】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