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宗教程-第六編 凈土資糧:信、願、行(九)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凈土宗教程 作者: 大安法師2022-08-24

  二、念佛方法

  念佛以往生凈土為旨歸,亦以對治煩惱,蕩滌妄想雜念為下手功夫。佛以六根為六賊,賊眾則難一網就擒。娑婆眾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故應在制服耳意二根上下功夫。先利用耳根聽佛聲,攝住意根作觀想,緊緊制服,其他諸根自然臣服。所謂一根既返源,六根咸解脫。古往今來諸多凈宗祖師大德在精修凈業中積累瞭諸多的方法,以作末法行人的軌范,茲擬采其重要且能令末法眾生依之獲益的十種方法,略作介紹。

  1.十念法

  每日清晨服飾已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唯長唯久,氣極為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此十氣,連續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為功故,名為十念者,顯是借氣束心。心自不散,但須隨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隻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如加早晚十念,或早午晚三次亦可。如傢有凈室或佛堂,仍須對佛像焚香禮拜,立念跪念均可。

  十念法是慈雲懺主依據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意趣,為忙碌事務者所立。實為無論僧俗閑忙均可奉持之法。楚石禪師晨朝十念,終身不缺;幽溪大師奉為日課,至老不休。古崑法師亦虔持此法。此法能令心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雖少,功德頗深。

  2.十念記數法

  印光大師為對治妄波沸湧而立。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久自當得之。

  此十念記數法與晨朝十念法,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瞭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十念記數,以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3.追頂念

  念佛要一心不亂,隻以一句佛號,一句頂一句,一聲追一聲,如猛將提刀捉賊,努力直前,無少憩息。不可高聲傷氣,不可逼氣動火,不可默努傷血,不可輕松養識,不可沉靜墮昏。坐、立、行各半枝小香,周而復始,均勻不斷。此法或在健時一日間一做,極力追頂,猛之又猛,情識不斷,物我同消,一法不立。此個光景,名為一心不亂。或於每坐念佛末後一用,或妄想洶湧時用,此法須善用否則,容易受病。

  4.高聲念

  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紛起時,振作精神,高聲念佛,聲聲快足,乃至高亢入雲,別具一番境界。高聲念佛能護耳根而啟心靈,滌蕩五陰之塵垢,觀音入心,則心易專而雜念少。《業報差別經》雲:高聲念佛誦經有十種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驚怖,三聲遍十方,四三途息若,五外聲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進,八諸佛歡喜,九三昧現前,十往生凈土。又經雲: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高聲念佛一法,願常行之。

  5.金剛念

  若心氣不適,或人地有礙,但動口唇,用金剛持法,不拘多少,總要字字從心裡過,心憶而動於舌,舌動而後返於心。舌既有聲,耳還自聽,綿綿密密,歷歷分明,口耳相傳,自他不隔,是為心念心聽。心念心聽,則目不妄視,鼻不妄嗅,身不妄動,一個主人翁被阿彌陀佛四字請將出來。

  6.隨息念佛

  或於氣靜心平時,先想己身,在圓光中,默想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聲(吸氣時念南無,呼氣時念阿彌陀佛),方便調息,不緩不急,心息相依,隨其出入,行住坐臥,皆可行之,勿令間斷,縱令昏寐,含佛而寢;覺即續之,常自密持,攝心既久,息念兩忘。即此身心,與虛空等,持至純熟。心眼開通,三昧忽爾現前,得大受用。

  7.系緣念

  行往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一切時一切處,皆系念佛號。雖事務忙碌,內心亦不忘於佛及憶凈土。譬如世人切事系心,雖經歷語言,去來坐臥,種種作務,而不妨密憶,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應如是。或若失念,數數攝還,久久成性,任運常憶。但於潔凈處,恭敬時,或出聲,或默念皆可。若至不潔凈處(如登廁等),或不恭敬時(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聲,非此時處不可念也。系緣念佛不妨礙世間法。例如,耕田、經商、造飯、洗衣、一切土木金石種種行業,悉皆可以隨著工作,或默持佛號,或出聲念佛,其功德相等。作工用的是手,念佛用的是心,心之於手,各司其事,日久純熟,制心一處,相得益彰,事無不辦。如黃打鐵念佛往生,葛濟之夫人織佈念佛見佛等,足資佐證。系緣念佛即塵勞而道場,在傢人尤宜著力。

  8.觀字念

  當徐徐稱念佛號時,隨每字音聲,內觀字形,或觀中文字形南無阿彌陀佛,或觀梵文字形Nano Amitabha,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意根觀照字形清清楚楚,聲與字相應不亂,耳根與意根並攝。攝心顯著,凈念易成。

  9.持名與觀想合修

  凡於行住坐臥時,則一心執持名號,凡於蒲團上跏趺靜坐時,則心心觀想佛像與凈土莊嚴。經行疲乏則趺坐以觀佛,坐久則經行以稱名。如能於行住坐臥四威儀中如是循環善巧修行,必定成就往生凈業。持名方法有上述諸種可資采用,趺坐觀想之方略舉數端。

  (1)自坐蓮花想

  在念佛心中默下觀想,想目前生一大蓮華,不拘青黃赤白,狀如車輪之大,觀想華狀分明,仍想自身坐在華中,須臺之上,端然不動。作蓮華合想,作蓮華開想。當華開時,有五百色光,來照我清虛之身,無極之體,蓮華化生,得未曾有。作眼目開想,見佛菩薩及國土想,即於佛前,坐聽妙法,及聞一切音聲,皆說所樂聞法,所聞悉與十二部經相合。

  (2)白毫觀

  觀想阿彌陀佛丈六金身,趺坐勝寶蓮臺,端正無比,兩眉之間,有白毫一顆,長丈五尺,周圍五寸,白如珂雪,外有八棱,右旋宛轉,中則虛空,放凈光明,瑩凈明徹,不可具說,顯映金顏,分齊分明,作此想時,停心住念,堅固勿移。心內憶念白毫相光四字,愈久愈妙。《觀經》雲:“見眉間白毫相者,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現。”

  (3)阿彌陀佛觀

  阿彌陀佛於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無不照見,如黃金山,出於海面。其中萬物,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有無數聲聞菩薩,恭敬圍繞。

  另外亦可對西方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若德風華雨,若妙香天樂,若泉池樓閣,若林樹寶網,一一憶念,一境一幕,神遊凈域。先送心歸極樂,臨終定得蓮華化生。

  10.臨睡觀念法

  修凈土人,凡欲入觀及臨睡時,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若立若跪,十聲念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凈海眾竟,發願雲:

  弟子某甲,現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輪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識,得聞彌陀名號,本願功德,一心稱念,求願往生,願佛慈悲不舍,哀憐攝受。弟子某甲,不識佛身相好光明,願佛示現,令我得見,及見觀音、勢至、諸菩薩眾,彼世界中清凈莊嚴,光明妙相等,令我瞭瞭得見。

  發願已,正念入觀,或臨睡正念而寢,不得雜語,不得雜想。或正發願時即得見之,或睡夢中得見,但辦專志,必如所願。

  此法系善導大師所立。蓮池大師雲:“善導大師古稱阿彌陀佛化身,今此願文,修凈土人所宜深信,慎勿以暫時無驗而輒廢惰,務必久遠行持,必於凈土,功不唐捐。”冀凈業學人於每日功課後,或臨睡時行之。

  上述十種念佛方法,隻是以對末法眾生契機實用的標準作采擷。眾生根機各異,方法亦眾多,如於上十種仍感不足,亦可於凈宗諸典中搜尋,續藏中,有《念佛百法》一篇,詳明指陳,茲不繁引。

  三、凈業修持儀軌

  初學佛者,功課繁簡,可依閑忙酌定,並無一定之規,茲擬通行早晚功課儀式,列舉簡易之一例,以作行人參考。

  1.朝暮簡課念法

  每天早晨及黃昏,須洗手漱口,到佛像前(如無佛像,面西恭敬亦可),虔誠焚香,頂禮三拜,先行十念法,接念:

  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一稱一拜)。

  念《阿彌陀經》一卷(或《無量壽經》),往生咒三遍,贊佛偈一遍(如無暇可酌量減少)。

  南無阿彌陀佛(百聲、千聲、萬聲,以個人閑忙而定)。

  南無觀世音菩薩(一稱一拜)。

  南無大勢至菩薩(一稱一拜)。

  南無清凈大海眾菩薩(一稱一拜)。

  回向文: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八、念三皈依,禮拜而退。課畢。

  晚課亦如之。

  2.專修儀規

  大抵修凈業人,行住坐臥,起居飲食,俱宜西向。則機感易成,根境易熟。室中止一佛、一經、一爐、一桌、一床、一椅,不得放一多餘物件。庭中亦宜掃除潔凈,使經行無礙,要使此心一絲不掛,萬慮俱忘,空空洞洞地,不知有身,不知有世,並不知我今日所作是修行之事,如是則與道日親,與世日隔,可以趨向凈業。

  晨起,即誦《阿彌陀經》一卷,持阿彌陀佛一千聲,向佛前回向,念一心歸命文(發願文),此為一時之課。若初起,或身心未寧,日止四時,稍寧,漸增至六時,又漸增至十二時,合經十二卷、佛名一萬二千聲。更於回向時,禮佛百拜,此為每日常課。餘工不必計數,或默或聲,但攝心諦念而已。又持名之法,必要字字句句,聲心相依,不雜分毫世念。久久成熟,決定得生極樂,坐寶蓮華,登不退地。①(此法為覺明妙行菩薩所立)

  3.克期取證

  末法眾生,修諸功德,信願不堅,廢馳恒易,尤應克期,方發勝心,以成就凈業。對克期念佛,凈宗諸經說法不一。《阿彌陀經》雲:“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無量壽經》開許十日,雲:“晝夜常念,願欲往生阿彌陀清凈佛國,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壽終皆得往生其國。”《鼓音王經》也定十日為期限,經雲:“若持彼佛名號,堅固其心,憶念不忘,十日十夜,除舍散亂,必得見彼阿彌陀佛。”《大集經》則以四十九日為期限,經雲:“若人專念一方佛,或行或坐,至七七日,現身見佛,即得往生。”《般舟三昧經》則定九十日為期限,經雲:“若人自誓,九十日中,常行常立,一心系念,於三昧中,得見阿彌陀佛。《文殊般若經》亦定九十日為期限。經雲:“九十日中,端坐西向,專念於佛,即成三昧。”諸經所示期限與方法雖有不同,然冀克期求讓(或證往生,或證三昧)的用意則同,茲節錄古德精進佛七規式,以便遵循,而期現證。

  (1)十二時念佛規制

  凡參與共修者,均分六班,晝夜班各二時,照香輪流出班禮念餘皆靜坐隨聞隨默念,此則靜多動少,不繁不亂,而佛聲不斷,則妄想不生,如相呼相喚,不昏不散,動靜如一,自他不二,寤寐恒常,是為第一如意妙行。飲食亦宜如法調之,務使內外一如,人我兩忘,是非俱泯,而道場之安恬寂靜,亦無如此之妙者。

  此法為憨山大師所立。若人少不能分為六班,或在傢一人精進、晝夜各念二時,餘時可放念佛機或磁帶以代之,隨聞隨默,亦得共修之效用。

  (2)結期持名法

  結七日之期。若獨自結期,可用幹糧、水果等食物。爐香、燈油、蒲團、坐椅、棉衣、風帽、草紙八種為用物。此外一概不留,便可七日中不與人來往,暢然念佛。當知念佛之境,孤寂最佳,高低隨宜,緩急隨分,打成一片,正在此時。若四五人偶然相聚,作念佛會,務先約束而後開口,單念四字,一字一魚,用小引磬專擊陀字,不得參差錯落,反致紛心。

  此法為妙空法師所立,真正打七,因緣難遇,利用休閑假日,或一人,或三五人,結期念佛,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經雲:如是“不斷絕者,壽終皆得往生其國。”①志欲往生的現代凈業行人,應在克期念佛上用功。

  閉關念佛可隨自意制訂章程,亦可仿照凈宗祖師大德的懿范而行。截流大師《起一心精進念佛七期規式》、王耕心居士《克期求證閉關專念十法》、印祖所訂《靈巖念誦儀規》、律航法師《百日閉關念佛方法》等文獻,均可作為有益的參考資料。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