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圓覺經講義(二六)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 作者: 圓瑛大師2022-08-25

  醜二 示觀行之相

  ‘以凈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

  發覺初心,以靜為首。以未悟以前,一向妄想動亂,今既悟此心,即依所悟,真凈覺心,發起觀照,返觀不動之心體,以靜境安心,漸漸修行,故雲:取靜為行。由以靜澄心,諸念不起,覺得識心,煩勞動擾。此覺非識,若自是識,則不能見識,如眼有見,不能自見其眼。‘直解’雲:‘由此妄想消歇,則見阿賴耶中,習氣生滅之相。’二示觀行之相竟。

  醜三 示入觀之效

  ‘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

  此示入觀之效。由前念澄覺識,慧性開明,因靜生慧,故雲:靜慧。迷時則隱,悟時乃顯,故雲:發生。以心光發現,則頓見身心幻妄,本來不有,如客如塵。以客,喻身,往來不定;以塵,喻心,生滅不停。由身心所起之客塵,乃法喻並稱也。從此永滅者:如此則內脫身心,故雲:永滅。此是最初工夫,一念頓契無生也。便能內發,寂靜輕安者:謂身心既脫,則無明重擔歇滅,便能於凈圓覺心內,任運發起,寂靜清虛,輕安調適之相。

  ‘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

  由身心相盡,妄念不生,而得寂靜輕安之故。文不言輕安者:以寂靜自得輕安。工夫到此,則十方廓然,聖凡交徹,心佛一如,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我心中顯現。我心如鏡,佛心如像。此約行人入觀,諸佛心、入行人觀心,如影像也。‘直解’雲:所謂‘諸佛法身入我性,我心還共如來合。’乃妙契法身。此正‘楞嚴’‘返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國土,皎然清凈。譬如琉璃,內懸明月,乃至一切如來,密圓凈妙,皆現其中。’當圓教頓破無明之相。三示入觀生效竟。

  醜四 結觀行之名

  ‘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此菩薩依奢摩他觀力修行,行乃無過,故以方便稱之。名奢摩他者:依圭峰密祖泯相澄神觀,謂於染凈諸法,心不妄緣,而恒寂靜也。一泯相澄神觀竟。

  子二 起幻銷塵觀

  醜一 示立行之本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凈圓覺,

  若諸菩薩發心修行,必以悟解為先。先要悟解本有真凈圓覺妙心,以為觀行之本,即是成佛之因。依此不生不滅為因地心,然後躡解起行,是為稱性而修耳。一示立行之本竟。

  醜二 示觀行之相

  ‘以凈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

  以者,依也。依本悟真凈圓覺妙心,發起智照。知覺,即智照也。照彼心識及與根塵,皆是無明,迷真而起。雖有而性常自空,故雲:皆因幻化。然既已覺照識與根塵皆如幻化,則例觀一切諸法,無非如幻。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諸幻,指幻智;幻者,謂根本無明,彼是能幻之者。除幻者,依如幻始覺智力,頓破根本無明。以四相無明,既已除滅,自然而有三輪不思議業用現前,故雲:變化諸幻而開幻眾。隨機應化,說法開示如幻眾生,廣作利生佛事,普現十界身雲。二示觀行之相竟。

  醜三 示漸次增進

  ‘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

  由起諸幻以除幻者,及變化諸幻而開幻眾之故,已證真如自體,從體便能起用,故雲:內發大悲輕安。此同體大悲心,觀一切眾生,與我本來同體。我今已悟、已修,而眾生仍然不覺,廣設方便,普度眾生。終日度生,無問勞慮,當度眾生,不取度生之相,故雲: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正示觀行漸次增進之相。一切菩薩,指信、住、行、向、地等。從此起修觀行,漸次增進者:約歷位,從淺至深:約斷惑,從粗至細。今依‘起信論’,逆次發明。初、信位,寄息於滅相;二、賢位,寄息與異相;三、聖位,寄息於住相;四、果位,寄息於生相。文雲:如菩薩地盡,滿足方便,一念相應,覺心初起,心無初相,以遠離微細念故,得見心性。

  ‘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

  修行至此,返觀從前。觀幻者:觀,即能觀真智;幻者,即所觀之境。真智獨存,故不同彼幻之無實故。非同幻觀者:謂幻觀之智,對幻法而立,幻法既無,幻智何有,若存幻智,猶未離幻,故雲:皆是幻故。自此能所雙亡,境智俱泯,唯一真心,故雲:幻相永離。

  ‘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

  謂菩薩所修圓妙之行,再以喻明:如世間種谷相似,依土長苗,至結實收成之時,則苗土俱棄。種子,喻覺心;土,喻幻法;苗,喻幻智。謂依幻法而起幻智,從幻智而亡心入覺。入覺則能所不立,前二皆袪矣。三示漸次增進竟。

  醜四 結觀行之名

  ‘此方便者,名三摩缽提。

  此菩薩依三摩缽提觀力修行,即起諸幻以除幻者,故以方便稱之。名三摩缽提者:依圭峰密祖起幻銷塵觀,謂彼觀幻者,觀即能觀之智:幻者即所觀之境。所觀既亡,能觀亦泯。二起幻銷塵觀竟。

  子三 絕待靈心觀

  醜一 標立行之本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凈圓覺,

  若諸菩薩發心修行,必以悟解為先。要悟解本有真凈圓覺妙心,以為觀行之本,即是成佛之因。依此不生不滅為因地心,然後躡解起行,是為稱性而修耳。一示觀行之本竟。

  醜二 示觀行之相

  ‘以凈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瞭知身心皆為掛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

  以者,依也。依本悟真凈圓覺妙心,建立觀行,直觀中道一心,雙離二邊。離有邊,故不取幻化;離空邊,亦不取靜相,此顯雙離前二觀,直觀寂滅無二之真心。瞭知身心皆為掛礙者:瞭知,是能;身心,是所,托所起能,故二皆為掛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者:真知無知,此乃本覺妙明之真知。境智俱空,故雲: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者:謂對待既亡,能所不立,無明凈盡,得以離境,故雲:超礙離智。故雲:超過無礙,畢竟寂滅,是為永得超過也。

  ‘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

  於此返觀自己,外之所受用世界,內之能受用身心,雖然相在塵勞區域,而不被塵勞之所局礙。喻如器之鍠,即洪鐘之聲,鍠鍠然聲出於外,以明礙處能達無礙之意。喻世界身心,不能局礙,靈明觀智,超出有為無為也。世界身心,喻器;靈明觀智,喻聲。器局本處,聲聞四達,以喻觀智,依身心修得,身心不能拘,觀智廓爾無邊,身心不離舊處。煩惱涅槃,不相留礙者:超出有為,則煩惱不能留,又超出無為,則涅槃不能礙也。煩惱涅槃,法合喻器;不相留礙,法合鍠鍠鐘聲。二示觀行之相竟。

  醜三 示成就利益

  ‘便能內發寂滅輕妄。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

  菩薩修觀至此,便能於此妙觀心內,發起寂滅輕安。前超出有為,煩惱不能留,故寂;超出無為,涅槃不能礙,故滅。輕安者不用更加修為,自覺身心寂滅,輕快安適,雖終日說法,不見有法可說;終日度生,不見有生可度,故雲:寂滅。乃至種種難行之行,不見有系累之相。故雲:輕安。至此,方乃契合妙圓覺性,寂滅真境。自他身心所不能及者:在觀之時,用心同佛,唯獨自明瞭,餘人所不知,故他不及。自己心識之量,亦不能造,故自不及。現前自他虛妄身心,即是我相、人相,尚不能及。何況一切眾生及與壽命;又從我、人相上,虛浮妄想所立者哉!此正顯四相不空,不能契此。三示成就利益竟。

  醜四 結觀行之名

  ‘此方便者,名為禪那。

  此菩薩依禪那觀力修行。不取幻化及諸靜相,故以方便稱之。名為禪那者:依圭峰密祖絕待靈心觀,謂不依身心能所,直造靈明覺心。三絕待靈心觀竟,並前二科正示三觀竟。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