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宗教程-第四編 阿彌陀佛之本願(五)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凈土宗教程 作者: 大安法師2022-08-24

  三、諸佛稱嘆願

  願文: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魏譯本第十七願)

  願文大意是:設使我成佛時,十方世界無量諸佛,悉皆稱揚我的名號功德,如果此願不兌現,我終不成佛。

  此願亦是阿彌陀佛攝法身願之一,是阿彌陀佛在操作層面的重大舉措。阿彌陀佛因地以五劫思惟肇起大願,以無量劫的功德滿願,西方極樂世界躍然而出。至極莊嚴,超勝一切諸佛剎。然而,凈土建成瞭,如何吸引十方眾生往生,確是一件煞費周章的事情,正如某企業生產出優質產品,如果營銷策劃不配套,無人知道這個產品,因而,這個產品再精良,市場占有率也不會高。西方凈土就像優質產品,如果缺乏營銷手段,十方眾生未聞不知,那麼,凈土再莊嚴殊勝,法門再究竟方便,也同於虛設。阿彌陀佛深知廣而告之的重要性,在因地便啟結此願。發動十方諸佛來為自己的凈土與自己的名號功德作廣告,名揚法界,普令十方眾生知道有西方板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信願持名,往生彼剎,究竟成佛。故知,阿彌陀佛高知名度的願求,不是為瞭一己虛榮心,而是為瞭普攝濟度十方一切眾生的需要。

  阿彌陀佛因地之願,在果地充分實現,凈土經典中記載十方諸佛都伸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稱揚贊嘆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勸令一切眾生往生。吾輩凈業學人得聞阿彌陀佛名號,稍知西方凈土依正莊嚴,全賴釋迦本師多次慈悲宣說,殷勤勸勉往生。釋尊對凈宗法門的宣演贊嘆,亦是阿彌陀佛“諸佛稱嘆願”所致。

  由於十方諸佛過去已稱嘆,現在正稱嘆,盡未來際還繼續稱嘆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所以阿彌陀佛在法界的知名度最高,彌陀名號在十方眾生內心的積淀也最深厚。這在日常生活中均能找到印證。生活中富貴貧賤,男女老幼,無論信佛與否,在歡喜時、憂悲時、恐怖時,常會不由自主地沖口而出阿彌陀佛名號。這個現象我們習焉不察,細究起來頗不尋常。阿羅漢不知他方佛的名字,吾輩凡夫何能知道阿彌陀佛?況且十方無量世界有微塵數佛,諸如:阿閦佛、藥師佛、日月燈佛、無量相佛、焰肩佛、師子佛、梵音佛等,鮮為人知。尤其令人驚詫的是:娑婆本土的釋迦牟尼佛,地球人知道的也不多,而遠在十萬億佛剎之外的阿彌陀佛,卻盡人皆知。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正是阿彌陀佛“諸佛稱嘆願”的不可思議的願力所致。

  由此可見阿彌陀佛真俗二諦圓融,權實二智並運“諸佛稱嘆願”善巧方便,具有極佳的廣告效應,發動十方諸佛作“廣告宣傳員”,增大瞭廣告的覆蓋面,十方三世整體的時空,無一方遺漏,十方三世眾生得聞凈宗法門的機緣亦無一遺漏;另一方面,讓十方諸佛稱嘆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勸令往生,避免瞭“自我推銷”所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增強瞭“產品”的信譽度與崇高性,給十方眾生一種安全可靠的印象。

  吾輩凈業學人得聞凈宗法門,實賴阿彌陀佛此願之恩德。吾人應不辜負阿彌陀佛啟結此願之悲智,不辜負十方諸佛恒常稱嘆之劬勞,念佛求生凈土,早證菩提,方慰阿彌陀佛與十方諸佛之聖心。

  四、十念必生願

  願文: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魏譯本第十八願)

  願文大意是:設使我成佛時,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聽到我的陀名號,就生起至誠至信之心,踴躍歡喜,願生我國,所念佛號乃至少到隻有十念(含臨終與平日),此願若不成就,我終不成佛。本願所要開除的唯獨是犯瞭五逆重罪而又誹謗正法的人。

  此願是阿彌陀佛攝眾生願的核心,古今凈宗祖師大德歷來將此願視為本願之王。阿彌陀佛建構瞭無上殊勝莊嚴凈土,希望十方眾生悉得往生。如果眾生不生彼土,則種種殊勝,萬般嚴凈,又有何用,因而,阿彌陀佛從妙明悲智心中流現這個“十念必生願”提供往生易行方法。總令十方眾生隻要信願持名,乃至十念念佛,即得彌陀願力攝受,成就往生凈土。這是阿彌陀佛無上悲智所流現的究竟方便,是凈宗聖教之眼,誠如曇鸞大師所雲:“滿足往生凈土一願,即一切志願悉滿足。”①善導大師指出:“一一願言,引第十八。”認為阿彌陀佛大願的每一條願,都是第十八願的引申,四十八願雖廣,悉歸第十八願。

  此願開示成就往生的條件,即信願行三資糧。至心信樂欲生即深信切願,乃至十念即行門。又至心信樂欲生即《觀經》的三心,至心是至誠心,信樂是深心,欲生我國是回向發願心。乃至十念是由多向少之意。上是一生相續念佛,下是十念一念念佛。以三心具足之名號,成就往生之行。

  證知:十念必生的前提是深信切願,即以至心信樂欲生之心態,執持名號,乃至十念,即得往生。《觀經》亦雲:“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然而,“至心”與“十念”的尺度如何把握,這是關涉能否往生的大問題,宜應作深入的剖辨。鳩摩羅什大師曾以譬喻闡釋雲:“譬如有人,於曠野中,值遇惡賊,揮戈拔劍,直來欲殺。其人勤走,視渡一河。若不渡河,首領難全。爾時但念渡河方便:‘我至江岸,為著衣渡?為脫衣渡?若著衣衲,恐不得過;若脫衣衲,恐不得暇。’但有此念,更無他意。當念渡河,即是一念。此等十念,不雜餘念,行者亦爾。若念佛名,若念佛相好,無間念佛,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為十念。”如是至心十念,對馳騁六塵、心識散亂的凡夫來說,殊不容易達到,所以,真為生死,以深信心,平素預為訓練,使佛念熏習成性,伏住雜念妄想,甚為必要。臨終之際,方得阿彌陀佛名號聲聲相次,使成十念,印壞文成,成辦往生大事。

  此願末尾,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之文,即十方眾生具造五逆罪與誹謗正法之人,不能按佛的本願預為攝取。《觀經》中五逆十惡,臨終懺悔可以往生。此願表明:造五逆罪加上誹謗正法之復罪,即不能往生。

  有人設問:犯五逆不謗正法可以往生(如《觀經》所示),隻謗正法而不犯五逆,能否往生呢?曇鸞大師對此曾有過精確的答覆:“但令誹謗正法,雖更無餘罪,必不得生。何以言之?經雲:五逆罪人墮阿鼻大地獄中,具受一劫重罪。誹謗正法人,墮阿鼻大地獄中,此劫若盡,復轉至他方阿鼻大地獄中,如是展轉百千阿鼻大地獄,佛不記得出時節。以誹謗正法罪極重故。又正法者,即是佛法,此愚癡人既生誹謗,安有願生佛土之理?”又雲:“汝但知五逆罪為重,而不知五逆罪從無正法生,是故謗正法人其罪最重。”①

  而在誹謗正法罪中,以誹謗凈宗念佛法門之罪最重。蓮池大師曾以譬喻明示:於此有人,日出萬言,以謗萬佛,積滿千歲,是人罪業無量無邊;而復有人出一惡言,撥無凈土,阻人念佛,是人罪業,過於前人百千萬倍,乃至無算。何以故?微塵諸佛,贊嘆西方惟欲人人成佛,汝獨生謗,即是遍謗微塵如來,陷害眾生,常沉苦海,不得成佛。故謗法之罪,可不慎哉!②

  凈宗念佛法門乃無上甚深的菩薩大法,經雲:“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③成就念佛往生者,乃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所致,非少善根福德因緣所能成辦。若有眾生具犯五逆罪,即無福德,且罪業深廣;若誹謗正法,即無善根,且愚暗淵深,此類眾生的煩惱障所知障厚重,阿彌陀佛雖然慈悲,亦難救度。故十念必生的善巧方便之大願,這類眾生無緣納受。對此,吾輩凈業行人應深加警覺。

  綜上所述,十念必生願凝聚著阿彌陀佛普度眾生的悲願,乃無上智慧所流現的究竟方便。一乘願海,六字洪名,普令十方一切眾生往生凈土,親證無量光壽法身,疾速圓成佛道。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