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宗教程-第四編 阿彌陀佛之本願(七)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凈土宗教程 作者: 大安法師2022-08-24

  第十二章 阿彌陀佛本願的文化一宗教意蘊

  四十八大願是法藏菩薩得世自在王佛的加持,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的精粹,對應自己“超勝諸佛,速度眾生”的願力而肇建的。所以,阿彌陀佛本願內涵無限深廣,其道德、文化、宗教諸方面的意蘊,具有超時空、遍法界的永恒價值,探究阿彌陀佛本願意蘊,不僅對凈業行人的修持不可或缺,而且對當代社會道德文化的重建,現代人的精神歸宿,乃至經邦濟世,均不無啟迪,茲分述如次。

  第一節 阿彌陀佛本願的道德價值

  法藏菩薩考察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首先註重諸佛國善惡之因,由因及果,其國土粗妙穢凈之情狀,一一探究其因果對應關系。從“心凈則土凈,心穢則土穢”的基本原理出發,一個嚴凈殊勝的凈土,首先須具有高度道德化的特點,由此,阿彌陀佛的本願就註入瞭深切的道德關懷。直接或間接展示道德內涵的願目甚多,考察這些願文,可將阿彌陀佛本願的道德理念概括為三種,即:平等一相、和合無諍、自利利他。

  一、平等一相

  阿彌陀佛針對十方剎土由於不平等而導致的紛爭與邪惡,發願自己所住持的凈土,實施平等一相的道德原則。從深層理念來看,一切眾生,乃至十方諸佛的心源自性,平等一相,無有差別。由於心行與業力的不同,現出差別不平等的跡象,引發無窮的煩惱。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令十方眾生回歸無分別的自性心源,從深層次恢復平等一相,令生到西方凈土的眾生,皆同一心,心裡狀況與價值觀點高度一致,然後,在形貌與生活享用上,實現平等原則。西方凈土的眾生,容貌形色,悉皆端正潔凈,沒有差別與好醜之分,等同一相。阿彌陀佛的形色相同願有效地預防瞭是非高下驕卑之心。

  阿彌陀佛平等攝受九法界眾生往生凈土,並平等地予以加持,令往生者悉皆具有六通,恢復自性功德,衣食住行諸般享受待遇也一律平等,隨其意樂,應念而至,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特權階層,沒有私有財產,沒有貧賤尊卑。國中天人菩薩聖眾如兄弟、如師友,把手同行,同享次於泥洹之樂,同證無上菩提。這種高平等的社會道德生活,乃是眾生性德的彰顯。阿彌陀佛的別稱是無量清凈平等覺,表明西方極樂世界的平等原則亦是阿彌陀佛果德的體現,給予十方佛剎純粹道德的垂范。

  二、和合無諍

  阿彌陀佛本源內具和合無凈的價值內涵。諸往生者六根寂靜,遠離熱惱,雖然具有三十二種大丈夫相,而不起念戀執著之心念,因為不起我見我相,故不生愛欲貪恚之煩惱,與他人與外境的同體感,引發出相互敬重之心。人我是非,嫉妒諍鬥不僅沒有事實,甚至連名詞都聽不到(不聞惡名願)。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無須法律,沒有訟獄,乃至沒有道德法庭的世界,十分世界諸往生者依循性德凈心相處,水乳交融,和合無間。道業上相互切磋,先覺者幫助後覺者,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在彼土充分彰顯。“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在西方凈土成為事實。一個真正大同的社會模式成為十方佛國雖不能至然而卻應追求的理想藍本。

  三、自利利他

  阿彌陀佛本願攝護十方眾生往生凈土,令其首先著眼於自利(上求佛道),然後廣行利他(普救眾生),為瞭實現利他的目標,首須福慧雙修,自證菩提。阿彌陀佛願力加持,令往生者所得之六種神通(宿命通、天眼道、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道、漏盡通),識因慎果,策進道業,專樂求法,滅三垢障,遊諸神通,於諸眾生得大慈悲饒益之心,為諸眾生作大導師,以正道對治眾生之煩惱,在利他的過程,圓成自利功德,究竟成佛。

  平等一相,和合無諍,自利利他三種道德理念貫徹在西方凈土,作為天人聖眾的共識。諸往生者任運進止,行為總在純潔道德之內,所謂“從心所欲不愈矩”(孔子語)總不致有非道德行為,乃至邪念產生,這是阿彌陀佛大願加持,諸往生者性德彰顯所致。西力極樂世界的道德文化具有永恒的價值,值得我們效法。

  第二節 阿彌陀佛本願的文化價值

  阿彌陀佛本願內具深厚的文化底蘊,涵蓋面甚廣,包括政治文化、經濟文化、科技文化、娛樂文化、人文環境等諸方面。阿彌陀佛本願文化特點是:既有實用性又有審美性,既有規則性,又具高自由度,其文化模式乃法界最高文化形態,茲分述如次。

  一、政治一經濟文化

  西方極樂世界的政治管理模式是法王一元化管理,觀世音與大勢至二位大菩薩協助阿彌陀佛襄理一應法事。其政治目標很明確:幫助十方世界眾生生到凈土,幫助凈土諸往生者速成佛道,所以,其政治內容不越出講經說法之外。其政治管理模式簡單而高效率。

  西方極樂世界的經濟文化沒有像他方佛國那樣的生產與交換的過程,唯有自在消費的內涵。飲食、衣服、住宅這些基本的消費品,不假制作,念頭一動,即現出這些生活必需品,其形狀、顏色、款式、大小、百味等,均隨心所欲,無不如意。沒有生存壓力,供養十方諸佛的種種供品,諸如香華、幢幡、寶蓋等,悉皆隨念而至。

  證知西方極樂世界法王(阿彌陀佛)的管理,堪稱佛政、仁政。真正實現“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無為而治的政治理想,政清國泰、太平盛世,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又稱清泰國。西方極樂世界種種資生用品,不須辛勤勞作,無有商品貨幣的負擔,一應用具隨念而至,長養身心,滋培慧命,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又稱安養國。清泰與安養正是西方凈土政治-經濟文化的本質內涵。

  二、科技-娛樂文化

  西方凈土是高科技的世界,凡諸娑婆本土一應高科技形態,在西方極樂世界無不具足,且表現得更為精致,更為神妙。試舉數端可證。

  愛因斯坦的質能互變公式E=mc2昭示:物質與能量可以相互轉換。核武器的制造已使物質(基本粒子裂變)釋放能量成為事實,而將能量轉化為物質,地球人目前尚辦不到。在西方極樂世界,質能雙向互變已成為凈土聖眾日常生活的基本內容。譬如,極樂聖眾動瞭飲食的念頭,應時七寶缽器自然現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意念食畢,缽器自然消失,無須擦洗之勞。質能互變,應念而成。

  全球電腦網絡化成為當代社會資訊的尖端技術。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能攝取世界各地信息,能在網絡上對話,傳遞電子郵件等。這些功能,確實給現代人類的通訊帶來一場深刻的革命。然而,靠電腦作媒介的聯網,畢竟存在諸多的限制與不便,諸如病毒、機器故障、區域限制等。而西方極樂世界聖眾以心力彰顯的資訊網絡,便捷高效,而無任何負面效應。西方凈土諸往生者天眼普見(類似本土的望遠鏡),天耳普聞(類似本土的無線電話),他心悉知,無須語言音聲,雙方動念,即可交流。極樂世界聖眾的天眼、天耳、他心智通可以遍及十方無量世界,所以,其神奇心力的資訊網絡亦覆蓋十方無量世界,這是他方國土由外建立的科技設施所不能比擬的。

  本土的電視能接受世界各地的圖像,成為現代人瞭解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然而,其功能尚低。本土的電視隻能顯現由電視發射臺發射的信號,電視臺未發射的地域之情景,電視便不能顯現,顯現在屏幕上的亦是經過采訪、制作等程序“加工”瞭的信息,原初素材無從展示。且隻能顯現地球本土,不能顯示他方佛國。西方極樂世界的彩電,功能之神奇不可思議。“樹現佛剎願”昭示:西方凈土諸往生者,欲觀賞十方諸佛國土的清凈莊嚴,應時寶樹猶如大屏幕彩電,就在寶樹之間分明得見,猶如從潔凈明鏡看見自己的面像一樣,清晰度高。可知,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樹(彩電),可以接收到法界任一區域的景相,亦不需對方的發射臺的電波,凈土諸人亦不勞按鈕,隻由心念操作。西方凈土之高信息世界,於此可見一端。

  本土的旅行有汽車、火車、飛機乃至太空探測器,給現代人帶來極大的便利,然而,這些設備的速度有限,尚不能達到迅速往返徭遠星球的水平。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具多功能的用途。蓮花住止時(或平地,或虛空)即是凈土聖眾的住宅;飛行時,蓮花即是聖眾的飛行器(閉合時,狀似飛蝶),時速極快,能飛至十方佛剎禮供聽法,中飯以前,返回極樂本土,其蓮華飛行器,亦由心念操作,無須器械。

  總之,西方極樂世界聖眾的吃穿住行等日常生活,均是高科技的自由快樂狀況,所以,西方極樂世界亦稱極樂,其娛樂文化亦呈高級形態,修道娛樂化,娛樂修道化,娛樂與修道相即無二。娛樂不是消極地打發時間,不是放縱感官欲望,而是娛樂中內蘊著進德修業的內涵,欣賞宮商妙樂,即是聆聽法音,斷惑開慧;在七寶池沐浴八功德水,即能長養善根,增進菩提……等等。反之,修道也不像他方國土那樣修苦行,一絲不茍,幾近刻板(這在穢土甚有必要),而是逍遙自在,任運修道。或坐在蓮華上乘涼,或躺著聽靈禽珍鳥說法,或聆聽風吹樹葉鈴鐸發出的音聲,或欣賞空中樂器不奏自鳴的交響樂,或品味菩提樹上的果實……概言之,六根接觸六塵均能獲得豁破無明、開顯自性的法益。可見,西方極樂世界修道方式具有自在、自由、灑脫、不拘一格的特質,令人仰慕。

  西方極樂世界將高科技、娛樂化與修道證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西方凈土的一大特質,這種文化模式由阿彌陀佛的願力而成,對他方世界的文化建設,深有啟迪。

  三、人文-精神文化

  西方極樂世界近似靈性世界(次於泥洹),其森羅萬象的物質形態可以隨心回轉,故而,西方凈土的人文-精神文化居主導地位。其文化內具審美、自由、純潔、快樂四大特性。

  西方極樂世界正報(諸佛聖眾)與依報(國土萬物)都能發光,是一個璀璨光明世界,均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生活環境純潔,國無女人,沒有愛欲引發的諸多煩惱與社會問題,甚至連惡名(不善的名稱)都不入耳根,所以,心地純凈,不起邪思,專心務道。由於諸往生者自己的純凈念力與自性功德力,加上阿彌陀佛的大願加持,即永離熱惱,身心清涼,所受的快樂猶如斷盡煩惱的阿羅漢,諸往生者的樂是無有染著的真樂,是大乘法樂法喜。

  西方極樂世界的高人文-精神文化是西方凈土諸聖眾精神純凈的外顯。心凈則土凈,西方極樂世界環境純凈,沒有污染,心地潔白,猶如雪山;安詳充實,無有空虛、迷茫、抑鬱、焦慮等心理病態,信受奉持佛法,不欣世語不染俗情,沒有文化垃圾,沒有異端邪說,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每首音樂、每幅圖畫(飄華在地,自然形成圖案)、每篇經文,都是登峰造極的藝術精品,都具有跨法界、超時空的永恒價值。

  以上從三方面略示阿彌陀佛本願的文化意蘊,證知阿彌陀佛本願的文化內涵無限深廣,圓收十方佛國的一切文化精華,圓超十方佛國的一切文化形態,乃十方佛國文化模式的升華。予以眾生以究竟圓滿的幸福。

  第三節 阿彌陀佛本願的宗教價值

  阿彌陀佛本願的宗教目的最為顯著,阿彌陀佛見到十方眾生在六道生死輪轉中,苦不堪言,所以,稱性而發的大願核心,指向常沒眾生的拯救,欲令十方眾生往生凈土,速成無上正等正覺,即住定證滅願的建立。此願昭示:阿彌陀佛惠以十方眾生的利益究竟圓滿,不是給予眾生些許人天福報,甚至不是聲聞緣覺的化城暫棲,而是直指眾生妙明自性,令其速疾成就無上菩提,徹底圓滿解決瞭生死、出輪回、成佛道的大事,阿彌陀佛的終極關懷乃是十方眾生大安心、大安樂的最終歸宿。

  阿彌陀佛本願的終極目標,給十方眾生傳遞瞭一個驚心動魄的信息,給有緣眾生以回光自省人生目的的契機:人的一生應該如何度過?石火電光的短暫生涯應追求何種人生目標?生從何來?死向何去?這從古以來困擾人類理智的大問題,阿彌陀佛本願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圓滿的答案: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應以有限的人生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橫截生死急流,圓成無上正等正覺。有緣眾生信受阿彌陀佛為我們提供的答案,沿著阿彌陀佛指出的妙莊嚴路而行,那麼,當下就是慧命的誕生,當下覓到人生的安心立命之所,當下西方七寶池便有一朵標上其名的蓮蕊,此人“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勝人也。”①此人信願持名,雖然現是娑婆穢土的凡惑眾生,卻已是極樂世界之嘉賓。人生有如此圓滿的歸宿,吾人應義無返顧地趨之。

  綜上所述:阿彌陀佛本願的文化-宗教底蘊無限深邃浩博,從本願可以直探性海真源,可以反饋十方佛國與眾生的特性,因為阿彌陀佛本願針對十方眾生(包括娑婆眾生)所發,故而,彌陀本願的價值對我們更為親切而實用,從中可以吸納從終極層面到現實操作層面的種種養料,俾使世間出世間法相得益彰,無論從政、經商、治軍、求學,均能從本願中獲得消業去習、增福開慧的利益。阿彌陀佛本願乃一乘之瞭義,萬善之總門,各類根性的眾生均能從這無盡寶藏中獲得相應的受用,阿彌陀佛本願價值輻射全法界,傳之久遠,與法界眾生同在。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