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繼續來學習《地藏菩薩本願經》,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我們請看經文: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汝觀是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是今來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不。
爾時,就是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天龍鬼神雲集到忉利天宮的時候。十方無量世界諸佛菩薩親臨法座,天龍八部也皆來集會,大眾心中驚疑,為何來聞法的這麼多。佛悲心憫眾,慈眼觀機,以大眾心中的疑惑,來問文殊菩薩。
文殊師利,譯為妙德、妙吉祥,因為他瞭見三德佛性,所以稱為妙德。法王子,佛對一切世出世法,都能夠通達自在,所以稱為法王。菩薩從佛所說的正法而生,能夠紹繼佛種令不斷絕,所以稱一切菩薩為法王子。在經中,大多稱文殊菩薩為法王子,因為文殊師利菩薩,不但智慧殊勝,而且德行甚深難量,居菩薩眾之首,所以稱他為法王子。汝觀,因為文殊師利菩薩,在諸菩薩中智慧第一,所以這個汝觀二字,含有非你文殊菩薩智慧,莫能觀知的意思。來眾太多,非智眼不能得知,佛這裡告訴文殊菩薩,以你的智慧,觀現在這忉利天宮裡,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來的一切諸佛菩薩及天龍鬼神,究竟數目是多少呢。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
文殊菩薩就回答佛說,世尊,以我的智慧神通之力,就是用一千劫的時間來測度,也不能得知。文殊菩薩我們都知道,過去無量阿僧祇劫已經成佛,號龍種上尊王佛;現在在北方歡喜世界作佛,號歡喜藏摩尼寶積佛;未來作佛,號普現如來。既然文殊菩薩他是三世古佛,怎麼不知道這個法會來眾的數目呢?因為是法無定性,有時候說知,有時候說無知,不論說是知,還是不知,都是為瞭利益眾生。現在文殊菩薩說不知,意在請佛宣說地藏菩薩的大願,並且顯示出地藏大願所度眾生,有的已成佛,有的當成佛,有的未成就,反應地藏菩薩度眾生成佛的大願,真實不虛。我們前面講過,忉利天宮非常的廣大,周圍四萬十千由旬,但是來的大眾無量無數,天宮能容得下嗎?這是由於佛與地藏菩薩,有不可思議神力,以及諸天福業,他們的福業自然之力,那麼忉利天宮容納這樣多無量大眾,是不成問題的。比如我們在《維摩詰經》中看到,維摩詰居士的丈室,能容納三萬兩千個,四千由旬高的師子寶座而毫無妨礙。又比如夜摩天,一千人同坐在一個蓮花瓣上,一點也不狹窄。遍凈天六十人,坐在一個針頭上聽法,也互不妨礙。諸天的業力尚能如此,更何況佛菩薩不可思議的神力,所以我們對此不要有任何的疑惑。
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
佛五眼圓明,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具足。《大智度論》中說,佛眼無事不知,無事不聞,無事不見。一切法中,佛眼常照,佛怎麼能不知道所來眾生的數目呢。佛這樣說,是為瞭更加顯示地藏菩薩,所教化的眾生重重無盡,刻刻不停,表地藏菩薩的大願無盡無窮。
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這是講地藏菩薩累劫度眾生無量。地藏菩薩以出世的孝道,讓人人得度,人人出生死苦海,入涅槃道,轉凡成聖。已度,已成就,就是今天來忉利天宮的十方諸佛;當度,當成就,就是今天參加法會的,十方世界的不可說的諸菩薩眾;未度,未成就,就是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無量億的天龍鬼神,他們以鬼神之身來積功累德,行菩薩道,而功未圓,果未滿,所以未來必定成就。所謂種熟脫三,時時不廢,也就是說,化導眾生分三個階段:第一要先下種。對眾生播下成熟的種子,這是與佛法結緣的最初階段;第二就是熟。這是過去被播下的佛種,逐漸成長而根機齊全;第三就是脫。就是佛種已經長成,達到佛的境界。眾生機緣有遲速,度也有先後。《大智度論》中說:“譬如搖樹取果,熟者前墮,若未熟者,更復後搖,又如捕魚,前網不盡,後網乃得”,就是這個分三個階段。我們看下面的經文: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眾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經文分三段,先是文殊菩薩表明自己能夠信受;第二段是說下根之人未免興謗;第三是請說因地行願。
我們先看第一段。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文殊菩薩已於過去久遠劫,成等正覺,早已成佛,我們剛才講過,號龍種上尊王佛,現在他是現菩薩身,助釋迦牟尼佛來度化眾生。他瞭知這些小根機的眾生,疑惑難除,也為未來世眾生著想,於是代大傢來發問,請佛來釋疑,讓眾生能夠信受佛語,得到利益。這就好比大象搖樹,讓小象都能夠吃飽。所以佛曾經贊嘆文殊菩薩,汝真是三世佛母。就是一切如來,在因地修行的時候,都曾經被文殊菩薩引導,初發信心,以此因緣,在十方國土成正等正覺,所以都是以文殊菩薩為其母。文殊師利菩薩已於過去無量劫來,久修自利利他的善根,而證得無礙智。智分兩種,一種叫做無著智,就是見眾生界自性清凈,這是如理智相,也叫根本智;第二種是無礙智,能夠通達無邊世界之事,這是無量智相,也叫後得智。玄奘法師這樣解釋無礙智:觀有不住有,觀空不住空,聞名不惑於名,見相不隨於相,心不能動,境不能隨,動隨不亂其真,可謂無礙智慧。文殊菩薩已經證得瞭無礙智慧,對佛所說的地藏菩薩度化眾生之事,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之事,自然通達無礙,自然的信受。
第二段就是說: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眾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這裡舉出三類必懷疑惑的眾生。先是小果聲聞,他們證的是偏空之果,向來隻聞小法,不聞大法,對大法疑惑,智慧淺陋,那怎麼能知不思議之事呢;第二是天龍八部,這些是屬於雜類下機,對於大法不能深知;第三就是未來世諸眾生等,這個未來世諸眾生等,包括瞭佛滅度後的正法、像法、末法時期的眾生,這些眾生淺解者多,深解大乘的少,志性不堅,業障糾纏。自然也指我們,對佛所說的不思議事很難理解。大傢心裡可能有這樣那樣的疑惑,有的會認為,為什麼地藏菩薩度瞭那麼多眾生成佛,度瞭那麼多眾生,但是自己至今還沒有成佛呢?所以這三類眾生,雖然聽聞瞭佛的真實之語,但是心裡難免疑惑,認為雖然是這樣說,事實未必是這樣,誇大瞭,他們從表面上看,雖然是頂戴受持,難免會說一些不信之語,反而造成瞭誹謗,必墮惡道,墮阿鼻地獄的。因此必須要問明地藏菩薩因地之事,表明地藏菩薩因地所發的大願,才能讓這三類眾生,聽信以後,能夠決定無疑。
第三段就是說: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因地,就是從初發心開始,菩薩從初發心,中間所修的種種菩薩行,在未證妙覺之前,都是稱為因地。地藏菩薩從發菩提心以來,究竟立過什麼願,作過什麼行門,才能成就這些不可思議的境界的事呢?願和行就像人的兩足,鳥的雙翅,缺一不可。如果有願無行,願則成瞭虛願;如果有行無願,那這個行則成瞭孤行,沒有目標,沒有目的。所以文殊菩薩在這裡願行雙問,讓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的諸眾生們,聽聞地藏菩薩因地的勝妙之事,而生誠信之心,歡喜信受,以免墮落惡道。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
佛要說明地藏菩薩願行之前,先略贊功德。這裡先作瞭一個比喻,然後再列功德果位之名來對比,才能讓人明瞭地藏菩薩,證十地以來經歷時間的長遠,及所作的功德。這裡說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這是一尊佛的教化范圍。在我們這個世界海中,一個須彌山,一個四大部洲,一個四天王天,一個日月,一個六欲天,一個初禪天,這是一個小世界。我們今天說的銀河系,就是一個日月,一個須彌山,這麼個范圍稱為一個世界,今天稱為銀河系。這樣增加到一千個小世界,有一千個這麼范圍,那它覆蓋就是到瞭二禪天,其中日月就各為一千個,這是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它就又覆蓋瞭三禪天,其中這個日月,就增加到瞭百萬,一千個小千世界,就是一個中千世界,就是一個中千世界瞭。那一千個中千世界,它就覆蓋到瞭四禪天,其中日月增加到瞭萬億,到瞭四禪天,日月是萬億個瞭,這麼大的范圍稱為大千世界。我們常說三千大千世界,不是三千個大千世界,它是因為有三次千的名目,我們也叫三次千的進位,所以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其實它就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區,這是三千大千世界。
恒河是印度的四大河流之一,被印度人民尊稱為聖河,恒河兩岸的人民,至今還保留著,一生中至少要到恒河中,沐浴一次的古老習慣。這是讓恒河,來洗凈生生世世所有的罪業。恒河的沙非常的細而且多,像我們平時用的金光明沙,大傢都好拿金光明沙,金光明沙,就是用恒河的沙子,用金光明咒來加持的。恒河中的沙特別細,是其餘河流不能比的,佛的弟子們,因為都對恒河非常瞭解,所以佛經常在經中用恒河沙、用恒河來比喻。在這個三千大千世界裡,我們看經中的比喻,所有的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把其中任何一物,都算作一條恒河的話,那麼就有無量條的恒河。再把這無量恒河裡的每一沙,算作一個大千世界,那恒河裡的沙子,大千世界裡的恒河的沙子,又是無窮無盡,那就有無窮無盡個大千世界。再把一個大千世界內的,每一粒微塵算作一劫,那麼這個微塵難知其數,劫的數目也很難測量。再把這一劫之內所積的微塵,每一粒微塵再算作一劫,說真的,那怎麼算,就是很長的時間瞭。給大傢說,就不要算瞭,不可思議的,這是不可思議的。你們瞭解一下這種比喻,這個比喻也就跟我們說,無量的無量。然而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這是證十地果位到現在的時間,遠遠的超過上面比喻的千倍,證十地。何況還要經歷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更何況在聲聞辟支佛地的這個階段,無量瞭。這正顯示地藏菩薩廣修勝行,經歷這個時間的久遠,時間久遠那功行必定深厚,所以現出這種種不可思議的妙境來。
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
威,就是能令天魔外道畏懼。神,就是神妙難測,令人尊敬。誓,就是救拔一切受苦眾生。願,是令一切眾生得成佛道。這裡佛總結贊嘆地藏菩薩,降服天魔外道的威力神通,廣度一切眾生的願心,弘誓,實在是不可思議。在《地藏十輪經》中說,好疑問菩薩問佛:“世尊,此善男子從何而來,所居何國,去此遠近,成就何等功德善根,而蒙世尊種種稱嘆,復能贊佛不可思議功德法海,我等昔來未曾聞見,惟願為說”,佛回答好疑問菩薩說:“止,善男子,如是大士功德善根,一切世間天人大眾,皆不能測其量淺深,若聞如來為汝廣說,如是大士功德善根,一切世間天人大眾,皆生迷悶,或不信受”,不敢相信。佛在經中又說:“如是大士成就無量不可思議殊勝功德,已能安住首楞嚴勝三摩地,善能悟入如來境界,已得最勝無生法忍,於諸佛法,已得自在,為欲成熟,一切有情,所在佛國,悉皆止住”。由這兩段經文可見,地藏菩薩的威神誓願,確實不是我們可以能夠思量到的,不是我們能夠用語言可以說到的。我們看經文: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贊嘆。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未來世,就是指佛在忉利天宮,廣說地藏行門以後的無量無數劫。若,這是不定詞,若有,因為將來行惡者多,行善者少。善男子善女人,這是指有善根的男子女人。菩薩名字,菩薩都是以德來立名,名雖說是假名,和合而生,本性空寂,但是要隨世間立名,可以讓眾生聞菩薩名以後,而生敬仰之心。以名來召德,聞名成種,有感才能應。就像我們的洪鐘一樣,洪鐘雖說洪亮,有叩則鳴,不敲它怎麼會響。聞地藏菩薩名,而修敬仰之行,必得利益。就是說,如果在將來的世界中,有這些善男信女們,聽聞地藏聖號,或用語言來贊嘆,或者瞻仰禮拜,或者專稱菩薩的名號,或者以百味飲食,花香燈燭,來廣修供養,乃至用五彩繪畫,用各種木料來雕像,或者用油漆來裝飾地藏菩薩像,那這麼絲毫的微善,這種人就能應當感得,一百次往生於三十三天,永受天福,而且永遠不會墮落到三惡道當中去。
因為古來大德對《地藏經》註疏的很少,我們查的資料裡面,隻有清朝青蓮大師的《地藏本願經科註》,還有民國知性法師的《地藏本願經演孝疏》。這裡邊對《地藏經》的三十三天解釋,和我們現在人解釋的不同。我們現在的法師,把三十三天解釋為橫著的三十三天,橫著的,就是忉利天。師父講經講過忉利天,是三十三個橫面。近代的法師有的解釋為忉利天,還有一部分的法師解釋就是三十三天,不作更深的解釋。按照青蓮大師的《地藏本願經科註》,還有知性法師的註疏裡面來講呢,說這個三十三天,並不是指忉利天橫著的三十三天,而應當是灌頂咒經當中的,豎著的三十三天。這樣更能說明,供養造像功德之廣遠,顯示出地藏菩薩不思議的威神之力。
這三十三天是:近際天,普觀天,快見天,無結天,色究竟天,凈光天,普等天,愛勝天,福愛天,極妙天,廣妙天,微妙天,守妙天,凈明天,遍凈天,約凈天,水應梵天,水無量梵天,水微梵天,水行梵天,摩訶梵天,梵輔祿天,梵眾妙天,化自在天,化應聲天,不憍樂天,兜率陀天,鹽摩羅天,須焰摩天,忉利天,毗沙門天,惟睒聞天,毗樓勒天,提頭賴叉天。這些天我們知道也就行,這就是欲界天和色界天,隻不過翻譯的人不同,所以翻譯的名稱也各不相同。就像我們《無量壽經》翻譯的是阿惟越致,而《彌陀經》翻譯的是阿鞞跋致,其實都是一個意思,隻不過翻譯的人不同。這裡說的百返生於三十三天,這是青蓮大師的《地藏本願經科註》當中說的,是指從第一重天四天王天,往上到色界五凈居天;再從五凈居天往下,到四天王天。中間的每一層天,都按次第而生,各盡每一層天的壽命,這樣上下往返一百次,享受天上的妙樂。而且不但是享受天福,還能永離三惡道。像我們說欲界天,色界天,色界天裡面五凈居天以下,還都是凡夫居住,還是要六道輪回的。而這裡就跟我們說明,永離三惡道,沒有六道輪回的,這個更加顯示出地藏菩薩的大願瞭,沒有六道輪回,永在天上受勝妙樂。後面經文還會講到,然後承得天福,還能修行,最後成就佛果,是這麼一個大的功德利益。我們前面講過,要往生到天道,要修五戒十善,四禪八定,五凈居天是三果聖人居住的地方,很難修的。而現在聞地藏菩薩名,贊嘆、禮拜、供養地藏菩薩,隻做到其中一種、兩種,哪怕極微的一種,就能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可以說是修因少而受報多,歷時近而享福遠。這一段經文,主要是體現瞭地藏菩薩不可思議的威神誓願力,令一切剛強難化罪苦眾生,修絲毫的微善而得大利益,這都是地藏菩薩不可思議的威神妙力。我們剛才講過的威神誓願,他百千萬億劫,他老人傢無量劫,所發的誓願所修的威神,來成就我們的。就像阿彌陀佛,我們講四十八願的時候,阿彌陀佛,我們五逆十惡的眾生,隻要你具足信願,念佛不要有任何的功夫的,隻要你具足信願,這就是功夫,具足信願,念佛臨欲命終十聲皆得往生。而這裡給我們說明,地藏菩薩的大願,你絲毫的微善,地藏菩薩的威神誓願,承載著你往生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宋朝空觀寺的釋定法,每個月的齋日,十齋日的時候,他模寫地藏菩薩像,來禮拜供養,祈請地藏菩薩現身。這樣堅持瞭三年,就在年滿三年的這一天,外面來瞭一個小和尚掛單,這個釋定法聽說瞭,出來就向這位小沙門恭敬的問訊,說瞭一兩句話,這個小沙門突然就不見瞭,旁邊的人非常的驚訝,就問他這個小沙門說瞭什麼,定法說,他說妙願已滿,意氣何短。大傢就對定法說,一定是菩薩現身瞭,讓你發菩提心。當天夜裡,這個釋定法就夢到這個沙門,就給他說瞭,我是地藏菩薩,你雖求見我身,但是你不發菩提心,所以我來幫你覺悟,你模寫我身巨多,永不墮三惡道,舍壽之後,生兜率天,彌勒佛下生之日,當得授佛記,我隨順你,如影隨形,如水隨器。定法醒瞭之後,感動的淚如雨下,他把他自己的錢都拿出來,為地藏菩薩塑瞭一尊像,雕像身中放進去他自己曾經模寫的地藏菩薩像,他每天禮拜供養,佛放光明。由此我們應當相信,地藏菩薩的功德巍巍不可思議,禮拜、供養地藏菩薩,繪畫雕刻地藏菩薩像,功不唐捐。我們看下面經文: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
這是敘述地藏菩薩,在凡夫地初發心的緣起。大長者,是指年紀大德行高的人。《法華文句》中說,大長者必須具備十德。第一是姓貴。姓氏要尊貴,比如印度的四種姓氏中,婆羅門和剎帝利就是貴族的姓氏;第二要位高。在社會上有崇高的地位;第三是大富。資財超勝,富甲一方,廣行善事,樂善好施;第四是威猛。要有威嚴的氣質,用現在的話說舉手投足,都能透出正氣凜然的氣場;第五是智深。博學多聞,智慧超群;第六是年耆。年紀大;第七是行凈。言行一致,行為上沒有任何的污點。第八是禮備。禮節周到;第九是上嘆。上則一人所敬,受到國王的贊嘆;第十是下歸。下則四海所歸,受到人們發自內心的擁戴。要具備這十德,才能稱為大長者。大長者子並不是長者的兒子,不是大長者的兒子,大傢都認為是大長者的兒子,不是的。子是對有德人的尊稱,就像中國的孔子、孟子、老子等,這是一種尊稱。
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獅子是獸中之王,能伏百獸,佛是法王,能夠降服天魔外道。奮是指獅子奮動身毛,抖落塵土,比喻佛能奮除一切微細的煩惱。迅就是前進後退非常的快速,其他的獸類要想往後退的時候,它要轉身,而獅子不是這樣,要進就進,要退就退,不要轉身,這是比喻佛出定入定非常的迅速。我們要學入定很難,非常容易受到外境的幹擾,入瞭定再出定也很費勁的。當年廣欽老和尚,在泉州山洞入定的時候,一坐幾個月,坐瞭幾個月,山民上來敲鑼打鼓,也不能讓他出定,認為他圓寂瞭,就要把他給荼毗,我們今天說燒瞭,要火化瞭,正好這個時候弘一法師來瞭,弘一法師就三彈指,把這個廣欽老和尚,從定中給喚醒瞭。而佛不是這樣,他以慧力奮除微細障定之煩惱,迅速出入三昧,就能證得一心,具足萬行。一即一切名具,一切即一名足,以此三昧力而成正覺,所以因德立名號,叫做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佛在這裡呼喚當機者文殊師利菩薩說,地藏菩薩在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大長者子,當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住世教化眾生。
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
這是地藏菩薩初發心的動機,就是我們說的他初發心的因緣,是因為見這尊佛相好而起疑問。當時大長者子在途中,偶然遇到佛,見佛相好,千福莊嚴。相好是說佛的應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這每一百福成就一相,一百福成就一相,那這三十二相就要修三千二百福,所以稱之為千福莊嚴。那怎樣才能算一福呢,我們曾經講過,就好比天下人眼睛不好,你把所有天下人的眼睛,都給治好瞭,這算一福。又好比過去這個肺結核,癆病,這個肺結核治不好,是從最近才可以治好的,最近一百年吧,才可以治好的,如果你把這個肺結核你給治好瞭,讓天下人有這個病以後,都不能因這個病而離世瞭,以後再沒有這種病瞭,這樣算是一福,要修三千二百這樣的福。有相無好也不能圓滿,所以菩薩在三祇修福慧,還要百劫修相好,才能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現在大長者子見佛相好光明,心生仰慕,於是就問佛,要做怎樣的行願,才能得這麼莊嚴的相貌。
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
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就告訴長者子說,成就這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來由。要想證得相好莊嚴,必須要久遠的度脫一切受苦眾生,眾生的苦盡瞭,佛功德自成,這個相好自現。滅苦得好果,度苦是好因,要想得到相好莊嚴的佛身,就要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說我們今天的這種相好,叫大傢看瞭比較順眼,都是由我們的這種好心,來顯現出來的。
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
地藏菩薩聽瞭佛的開示,效仿先佛之行,於是發願說,我從現在開始,要在盡未來劫的世界中,廣設種種的善巧方便,度盡造惡受苦的眾生,這些受苦眾生都成佛瞭,然後我自己方成正覺。盡未來際,不可計劫。這是度眾生的時間,時間非常的久遠,難以知道確實的數字,所以說用不可計劫,不可計量瞭。罪苦六道眾生。這是所度之機,包括瞭天道、人道、阿修羅、畜生、惡鬼、地獄。我們現在有人誤認為,地藏王菩薩隻度地獄的眾生,他是幽冥教主,所以我們好多的居士,在讀《地藏經》的時候,晚上不敢讀,認為會把這些幽冥眾生招來,這都是誤會。我們看這裡面地藏王菩薩發願,要度罪苦六道眾生,當然也包括我們人道瞭,也包括天道瞭。隻不過六道中地獄最苦,所以地藏菩薩更加註重。經中說,地藏菩薩每天入定觀察,日巡地獄,度機緣成熟的眾生出苦,在度惡道眾生之餘,更要度人。因為人道是六道的樞紐,升沉,人道是樞紐,苦樂交參,有向道之心,更易得度。就好像有小病的時候趕緊治,何必等到病入膏肓的時候再去治呢。在人道的時候他有善心,求佛道的心還比較迫切,所以人道是更加先度的,何必等墮落到地獄裡面,再去度脫呢。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這個地藏王菩薩,是度盡六道眾生的,不隻是度盡幽冥眾生。
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於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
地藏菩薩在佛前立下大願,到現在已經過去瞭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那由他是我們現在的億,這麼一個數量,億,百千萬億的億,所以歷史非常久遠。那麼菩薩所修功德也必定很多,功德修的多,成佛也一定快速,而地藏菩薩現在仍然是以菩薩的身份,來忉利天宮參加法會,可見地藏大願廣大堅固。《華嚴經》中賢首菩薩說:“若有菩薩初發心,誓求當證佛菩提,彼之功德無邊際,不可稱量無與等”。這是說,初發心的功德,尚且無邊無際,而地藏菩薩自經歷瞭,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劫,仍為菩薩。所以十方一切佛,都來一起稱嘆地藏菩薩的功德,說不能盡。
好,今天時間到,謝謝大傢。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