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二 明機益
丙一 藥師加被益
丁一 聞名利益
戊一 滅罪益
己一 滅貪吝罪得能施益
爾時、世尊,復告曼殊室刊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諸眾生,不識善惡,惟懷貪吝,不知佈施及施果報,愚癡無智,闕於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復有無量堅貪有情,積集資財,於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傍生趣。由昔人間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今在惡趣,暫得憶念彼如來名,即於念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惡趣苦,不樂欲樂,好行惠施,贊嘆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貪惜,漸次尚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施來求者,況餘財物?”
此乃正說分中第二明機益,說明當機眾生所獲之利益,為藥師如來因果功德體上所起之妙用;故明機益之文,亦為此經最要之義。
此明滅貪吝得能施益:善之與惡,原本一心,眾生之不識善惡,即不識自心。以不識自心,迷心為境,逐物流轉,惟懷貪吝,正顯迷境逐物也。例如資生財務,不過為維持此五蘊假聚身心一期之生活而已,通此即為無用。況資生財物經濟之來源,非少數人力所構成,乃全社會共業所給予者;於維持個己或傢庭之生活外,而起無厭追求聚斂積貨,而自傲為豪富者,其為無智愚人可知。第一、不知佈施及施果報之社會經濟的構成,社會經濟原為維持全社會人群生活之幸福,倘被少數人聚斂集中,則多數人必失其生活維持之能力,引起勞資之鬥爭,毀滅人生之幸福,此為不佈施及不佈施必然之果報。究其致此原因,由於第二愚癡無智,闕於信根,於人生價值未有認識之故。蓋吾人之五蘊假聚之身,及維持此生活之資生財物,無非由眾緣所成,決不能離開一切而獨生活於天地間。我既如是,他人亦然,緣緣相涉,無少偏倚,何處有我?何處有人?何處有物?故能瞭知一切諸法自性皆空。而人生之最有價值者,是在此眾緣中,參透此人生之真相,方得卓立在人生最高峰之上,而為隨流把得定之人也。闕無信根之人,於人生真諦,無尊崇信仰之心,無超絕之智慧以瞭達人生之真相,起我相、人相、物相,於己所無者起貪求業,多聚財寶;於己所有者起鄙吝業,勤加守護,所謂“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也”。設處於強有力者之下,非行施不可時,亦唯有忍痛割與而已。然財物原為資持生活而產生,世亦有人貌似乞兒,富堪敵國,刻薄寡恩,涓滴不漏者,不唯失其資生為財之意義,實亦失其人之所以為人之真意義!此愚癡貪吝之人,生既有害於社會,死固當墮於餓鬼、傍生之道矣!
由昔人間下,正明滅罪得益。由藥師如來本願功德之力,雖此人貪吝業重,但能暫聞彼佛名號,播入阿賴耶識田中,以佛之願力加持故,賴耶識中之佛種子,得起現行,脫惡趣苦,還生人中,得宿命念。此宿命念,即能引發智慧,瞭達人生之真相──事物緣起之原理──故能一反前生貪吝之業,好行惠施,乃至不惜身命佈施。佈施之境造詣乎此,必已達五蘊、十八界、十二處、乃至一切諸法無實我無實法,緣生性空之我法二空智,故能舍國城如敝屣,施頭目如棄唾,饒益眾生,凈佛國土。是謂知佈施及施果報之得益者。究其發心之動機,及中間維扶之力,皆由藥師如來本願功德威神加被而致也。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