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本願經講記》(二一)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藥師本願經講記 作者: 太虛大師2022-08-24

  己二 滅毀犯罪得持戒益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雖於如來受諸學處,而破屍羅;有雖不破屍羅而破軌則;有於屍羅、軌則,雖則不壞,然毀正見;有雖不毀正見而棄多聞,於佛所說契經深義不能解瞭;有雖多聞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謗正法,為魔伴黨。如是愚人,自行邪見,復令無量俱胝有情,墮大險坑。此諸有情,應於地獄、傍生、鬼趣流轉無窮。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便舍惡行,修諸善法,不墮惡趣;設有不能舍諸惡行、修行善法,墮惡趣者,以彼如來本願威力令其現前,暫聞名號,從彼命終還生人趣,得正見精進,善調意樂,便能舍傢趣於非傢,如來法中,受持學處無有毀犯,正見多聞,解甚深義,離增上慢,不謗正法,不為魔伴,漸次修行諸菩薩行,速得圓滿”。

  此明犯戒有情,由聞藥師名故,罪除福得;非仗藥師之願力,其得益不能如是神速。有情、乃眾生之異名,人人有命根與愛欲情見而成為人,故曰有情。諸有情通於六凡,今唯指人道而言。如來為比丘制二百餘戒,比丘尼三百餘戒,優婆塞、優婆夷等五戒。七眾弟子各有別解脫戒。凡受戒者,宜各依是為專精修學之處,故曰受諸學處。

  屍羅梵語,正譯清涼、安穩、安靜、寂滅、四義,傍翻為戒,今即指戒。若受戒而不持戒,即非完器,不能貯物,法身慧命盡為喪失。今諸有情,雖受七眾學處,而不如法受持,則破屍羅矣。

  復有有情不破屍羅而破軌則者,屍羅持戒,為個人道德之修養,破之猶輕;至於軌則,乃維持公共道德之律條,犯之則重。如國傢之有公法,可為懲戒,叢林之有清規,可為制裁。若佛律之有犍度,犯戒法者,須作羯磨以求懺悔。故破軌則,即是破壞公共道德。

  有雖不壞屍羅,軌則而毀正見,則其罪尤進一層。見、為分別,即是思想,毀壞正見,即思想犯罪,意業犯罪,較之行為犯罪尤過。正見、有世間正見、出世正見。世間正見,即信倫常道德,應行者行,不行即毀。如今歐風東漸,嗜於物欲者,謂將古代道德學說行之於今日人與人之間,即認為作道德之奴隸;若操諸政治,即認為愚民政策,高唱個性自由意志之發展。試問此個性思想即無錯謬耶?實則如任各人個性之所欲為,思想行為各趨歧途,國傢即紊亂難治矣。出世正見者,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即於蘊、界俗諦、處等諸法中,窺見諸法實性之真諦理,信有菩提可求,涅槃可證,乃是正見。故不信世間道德,即壞俗諦正見:不信出世真理,則壞真諦正見。破戒毀不正見,尚有慚愧,罪可懺悔;若毀正見,造闡提業,不可救藥。

  復有棄多聞者,拘於一曲知見,得少為足,不求知識開示,不聽明師說法,故於契經深義無由解瞭。契經者,佛所說法,契理、契機,妙義重重,深廣如海,若非多聞,何能領悟?又佛教重聞、思、修三慧,為如來之慧命,若不多聞,不能引發思、修,縱有思、修,盲修瞎練而已。如宗門流毒,往往執住一句話頭,即棄三藏不聞。試問此一句話頭,即攝三藏盡耶?若有未盡,即棄多聞,失聞慧命。

  又雖多聞而增上慢者,不識文字般若,原為方便法門,但依於文,不依於義,不知從心理上做體驗工夫,咬文嚼字,自蔽其明,居高凌下,目空乾坤.甚至呵佛罵祖,嫌惡誹謗於正法,非魔而何!吾人之心地本如琉璃,內外明徹,由此慢病,如烏雲覆蔽清空矣。是皆出聞而不起正思,故流於邪魔。

  此類有情,愚癡迷昧,不瞭真諦,由邪思維而起邪修行,自行教他,自害害人,不但自墮地獄險坑,亦使無量億數──俱胝──有情墮於三惡道,輾轉無窮,永無出期,苦不可言!

  若得聞此藥師下,正明滅毀犯罪得持戒益。唯有聞此藥師如來之名號,由此如來本願力故,使此罪大惡極之眾生,換面洗心,痛改前非,舍惡修善,不墮惡趣;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也。即使墮於惡趣,由如來本願力,暫聞名號,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惡趣命終,還生人間。或因佛力,憶念前生墮落因緣.於是正見多聞,正思正修世出世間之道德真理,勇猛精進,善調意樂。善調意樂者,即定慧均平,由定故心如古井之水,秋空之天,豪爽自在;由慧故,世出世法,明察秋毫,意樂自在。但有慧無定,流於掉舉,有定無慧,易入昏沉,故須定慧平均,方能善調意樂。由定慧均調故,即能舍傢趣於非傢。非傢、即出瞭傢。

  出傢有四種料簡:一、身出傢而心非出傢,阿難所謂“身雖出傢,心未入道”;二、心出傢而身非出傢,如凈名居士等;三、身心俱出傢,如大阿羅漢比丘僧,身具僧相,心修梵行。四、身心俱非出傢,如普通俗人。今此出傢,自理而言,亦可說出煩惱生死之傢,入如來法王之傢;蓋定慧均調必能斷諸煩惱生死之因,則煩惱生死果報之傢亡矣。受持學處,不毀正見,乃至行菩薩道,速得圓滿,是皆因藥師願力,舍惡修善,入三摩地,漸慚取證佛慧也。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