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清涼解要 七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夏雨清涼解要 作者: 智諭法師2022-08-28

  夏雨清涼解要 七

  直心深心回向心

  為使大傢品德更進步,砥礪自己,我今天再講點有關實德方面的。

  一生如果沒有很大的虧心事,這是一件樂事。大傢少年入道,一生所作所為,過咎不多,應該時時刻刻謹慎,慎言慎行。事情要思考過以後就去做,不用心機。總要以直心、深心、回向心糾正自己,確定自己的方向。如果一步走錯,一生後悔。

  因為現在大傢正是血氣方剛、情欲熾盛的時候,更要留神,千萬不要把一生留下大污點。如果過去有不對的地方,應該至誠懺悔,再不做。唉!大傢知道,如果你一生沒有虧心事,對天、對地、對一切眾生,皆對得起,是一件極大的樂事!大傢深深體會,慎言慎行。

  大傢如果要改過,要發心,要發直心、深心、回向心,從內心發起來。千萬不要光做樣子,做樣子叫偽君子,偽君子不如真小人,最惡瞭。不做假,從內心真誠發,叫直心、深心、回向心。

  如果大傢從現在開始,天天砥礪自己,將來你是聖人,在佛門當中大放光明。

  慎獨

  修學佛道要踏實。大傢不要徒有其名而無其實。要腳踏實地去修學。

  怎麼踏實呢?要慎獨。慎獨,就是自己獨處的時候,不欺自己良心。雖然獨處暗室,不欺佛,不欺眾生,不欺自己良心。這樣,修學佛道,自然踏實。

  怎麼能夠慎獨?做到什麼事情呢?自己獨處的時候,不管有人知無人知,不管有人見無人見,不犯十項惡業。沒有殺盜淫,沒有妄語惡口綺語兩舌,沒有貪瞋癡,這樣修學佛道就踏實瞭。

  如果有人見的時候,表現得道貌岸然,自己獨處的時候,又是另一個面目,佛道不會成功的。

  如果能做到慎獨,功不唐捐,自然和佛菩薩起感應。

  希望大傢「表裡一致」。希望各自努力。

  *******

  △做事情,心要正正的,不要有一點偏私。時刻想:要有臉面見阿彌陀佛。我們的一行一動,佛菩薩都清楚。

  持戒不犯犯能懺悔

  佛門有二健兒,必解脫。一者持戒不犯,這種人一定解脫生死。二者犯能懺悔,雖犯戒能懺悔,也必解脫生死。

  佛說,過去有四比丘犯重戒,於空王佛前至誠懺悔,七天七夜,罪業得清凈。現在四比丘都已成佛。東方是阿?鞞佛,南方是寶相佛,西方是阿彌陀佛,北方是微妙聲佛。

  所以大傢要記住,如果犯戒,要懺悔。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能懺悔,那是大善,懺悔者發露,不再犯。

  你們有人在大眾僧前懺悔,很好,可是功效很小,因為你沒真心懺悔。如懺悔今天打破一個碗,這個有什麼用呢?你真犯殺盜淫妄,沒懺悔。律上說,如果犯殺盜淫妄等戒,在明相沒現前,在大眾僧面前懺悔,也可通懺悔。

  我們以後采取一種方便──對佛懺悔,這個戒律上沒說。有眾中懺,對首懺、心念懺,我們對佛懺悔,僅僅是給末法時期眾生設方便。至誠懇切對佛懺悔,這個也有根據,如阿?鞞佛、寶相佛、阿彌陀佛、微妙聲佛,都曾經對佛懺悔,至誠懇切。

  千萬不可隱瞞覆藏過錯,覆藏過錯,它會增長,累土終成高山,有一點小小罪過,覆藏,感覺人傢都不知道,那叫陰惡,最傷功德。它天天增長,小罪成瞭大罪。如果發露懺悔,心轉,自然「心若滅時罪亦亡」。

  大傢千萬不要有陰惡,有過則悔,悔則能改,世間聖人皆知不貳過、不遷怒,何況我們是出傢道人?希望大傢各自勉勵!

  千萬不要認為我有違心之處,別人不知道,我安然自在。不是那樣。你有違心之處,早種入八識田中,業鏡臺前完全現出來。

  常省己過不訟彼短

  今天講,如何和大眾、同參道友相處。引道宣律師說的一首偈──「應自謙下,如拭塵巾,推直於他,引曲向己,常省己過,不訟彼短。」給大傢參考。

  「如拭塵巾」,好比擦桌佈一樣,每個人都做個擦桌佈,把桌子擦幹凈瞭,佈自己臟瞭。

  「推直於他,引曲向己。」知一切對的、好的,推給別人;不對的、不好的、委屈的,自己接受。

  「常省己過,不訟彼短。」省察自己的過錯,趕緊改,不可說別人的過。別人好的地方,引以為師,我們跟著學;別人不好的地方,引以為師,自己不要犯。這樣,有好的事情,先讓給別人;壞的事情,自己搶著來,處大眾一定和合,這樣,道場一定興隆。

  你要知道,當你處眾,受三分委屈的時候,正是你種福之處。如果是你使別人受瞭委屈,自己滿意的時候,正是你招災之時。

  這樣時時刻刻省察自己,慢慢地可轉凡成聖。這是佛傳流下來的沙門實義。

  聞過則喜知過必改

  中國聖人聞過則喜,知過必改,希望大傢都要學習。

  不可以怙惡不悛,那樣會成種。所謂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要受報的,不可不相信。等時間到瞭,果報臨頭,你相信已經來不及瞭。

  種子,比種子還細的,是習氣。根據唯識宗說,習氣是種子別名,習氣就是種子。如果按照事相來說,不錯的。譬如說,世間好賭的人,秉性難移,難以改過;好嫖的人,秉性難移,難以改過;凡有所執著愛好的人,都是秉性難移。

  大傢要時常觀照,如果自己有這種種子習氣,趕緊改過來。不要叫他成報,業報臨頭,後悔已遲。

  如果依理推尋,種子和習氣,有一點點差別。什麼是習氣呢?風吹樹搖,風止以後,樹還搖,那是習氣。種子,斷見思惑,就沒有瞭,不受分段瞭;習氣,深在無明,所以佛說,有一個比丘,已經成阿羅漢,還有喜歡照鏡子的習慣,佛說,他前生的習氣不斷。可見習氣和種子,有一點點差別,粗細不同就是瞭。

  希望大傢不要秉性難移,有情下種,因地果生的時候,後悔已遲。所以,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千萬不要造因。

  知過認過改過

  人非聖賢,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修學佛道,第一要知過。有一輩人,自己有過錯不知道,可憐!

  知過以後,要承認過。有的人雖然知道自己過錯,不肯承認,更可憐!

  承認過以後,要改過。有的人知道過錯,也承認過錯,可是不肯改過,最可憐!

  如果知過、認過、改過,修學佛道,才有增進。知過、認過、改過,佛道之道在其中。

  這樣,才能知道如何修學佛道。修學佛道就是奉行眾善。如果修學佛道的人,能夠改過,能夠奉行眾善,定有成就。有一天諸過改盡,眾善圓滿,稱為成佛。

  *******

  △有兩種惡德,沒有功德。什麼是惡德?一為猶豫,一為因循。大傢遇到事情,要「果決」,言出必行,講出的話,要作到。猶豫心怎麼養成的?大傢遇到事情,今天作不瞭,等明天,明天還有時間,這樣養成。猶豫不果決,慢慢因循。世間法,總而言之,叫不負責任。大傢規定每天拜多少佛,今天佛拜不完、念不完,不可猶豫因循。拜佛、念佛不可定太多,要逐漸增高。如:一天要拜一千拜,一定會猶豫因循。大傢要量力而為,慢慢增加。記得,不可猶豫、因循。今天的事,要今天作好。很多人遇到事情等明天,一拖好幾年。猶豫、因循的心,一事無成白瞭頭,不能有大成就。千萬要戒除此二種惡德!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不可以生害人之心。佛教講大慈大悲,慈悲為本,害人之心,最傷佛法之根本。害人正好害己,因果不爽。防人之心,不是防眾生,是防止眾生造惡業。菩薩為度眾生故,嚴持凈戒。

  當勤精進慎勿放逸

  今天和大傢講,當勤精進,慎勿放逸。什麼叫放逸呢?六根貪六塵,名之為放逸。眼貪色、耳貪聲、鼻貪香、舌貪味、身貪觸、意貪法,總說不過凡情二字,大傢墮於凡情,就是放逸。

  楞嚴經說,純情無想,下墮風輪,純粹情念,沒有道念的話,下墮風火之間,是大地獄,眾生墮阿鼻地獄。

  分別說,在世間方面,名、利、親緣眷屬、仇傢,都屬於凡情,這都是地獄根。

  那麼,怎麼不種這個根呢?六根不放逸。怎麼能使六根不放逸呢?六根放逸的原因,不過貪著娑婆世界。要想使六根不貪著娑婆世界,應該觀一切無常。娑婆世界,好的無常,終歸壞苦,不好的,苦苦,唯有求念佛往生,脫離娑婆。最好的辦法是念死,如果人想到自己命終,要死瞭,萬緣放下,什麼名利、親緣眷屬、世間榮耀,皆可放下。

  所以大傢時常要觀無常,無常能發生無漏智慧。什麼是無漏智慧呢?眼不貪色,耳不貪聲,鼻不貪香,舌不貪味,身不貪觸,意不貪法,就是無漏智慧。希望大傢各自努力。

  如果久久觀無常,就會產生平等心,對一切人、一切事,產生平等觀。平等觀、平等心,就是清凈心,以此清凈心可以往生西方。如果心不平等,就感異熟果報,各各不同,萬種差別,等到那天就大苦臨頭,後悔莫及瞭。

  正己隨緣不生煩惱

  修道之人要註意自治自律之道。

  正己隨緣不生煩惱。不要求一切環境順我意,以戒定慧糾正自己。一切環境,隨緣而過,不生煩惱。不要求環境、一切人,皆順我意。那不是修道人的心境。

  正己之道在於一心,隨緣不生煩惱名之為不亂,這就是一心不亂。

  如果要一切環境皆順我意,那是隨緣轉,隨緣轉就是六道輪回

  這個皆出一心。一心正,則正己隨緣不起煩惱;一心邪,要求一切法、一切人、一切環境皆順我意。生死涅槃在一念之間。

  希望註意到。尤其不要為自己的名、自己的利去爭。爭者必失;唯不爭者,天下莫能與之爭。你要爭取,一定失掉。

  古人講,君子不爭,必也射乎。君子之人沒有爭,說起來爭的話,可能就是射箭比賽,因為射箭比賽他的禮節是這樣,揖讓而登上臺。如果射不中,下而飲,反求自己身不正,自己技術不夠高,不怪別人。唯小人,爭不來,才怪別人,才怪環境。大傢既是修道之人,應做修道之行。

  《二、惜福培德》

  少欲知足莫生貪求

  大眾僧須要少欲知足,莫生貪求。貪名、貪利,最要不得。名利最壞道人心。

  佛教比丘少欲知足。如果貪求,增長惑業苦。惑業苦又構成三種障:惑,構成煩惱障,起貪瞋癡等是;業,構成業障,五逆十惡等是;苦,構成報障,三塗惡報等是。三障,障住正道不得成就,皆由於貪求來的。所以,大眾要少欲知足。

  如果少欲知足,佛道才有成就。所以,平時要有一個想法:萬般隨緣好。不可生貪求之心。

  永明大師講過一句話很好,提供大傢參考。他說:「勸君學道莫貪求,萬事無心道合頭;無心始體無心道,體得無心道也休。」

  大傢出傢修道,就應該少欲知足。希望各自勉勵。

  節身儉口莫生奢泰

  出傢人有出傢人的道風。出傢人衣服飲食不要求精美。衣要求禦寒足矣,食要求果腹足矣。

  出傢人要求增上戒定慧、增上道德。

  在傢人走南到北做官,都不過為吃穿二字而已,有一句話,在傢人多部分是飲食男女。其實這句話是罵人的話。飲食男女等於說,禽獸有知而無義。

  出傢人論道德,道德增上。不要求衣食精美。穿禦寒足矣,吃果腹足矣。

  永嘉大師是得道高僧,他有一段話值得我們參考。「應自觀身,如毒蛇想,為治病故,受於四事,身著衣服,如裹癰瘡,口?滋味,如病服藥,節身儉口,莫生奢泰,聞說少欲,深樂修行。」

  應自觀身,如毒蛇想。觀察己身,好比毒蛇一樣。何止比毒蛇而已,比毒蛇還厲害,生老病死,百苦交煎,集於一身,都是這個身換來的,何止於毒蛇?

  身所著衣,作裹癰瘡想。這個身體遲早要敗壞,所以說癰瘡,你遲早要受這身一場大害。臨命終時,他叫你怎麼死?你不知道。他是你的大敵人,何必要求衣食精美?

  為治病故,受於四事。道人為治病,才受四事供養,衣服、飲食、臥具、湯藥。飲食滋味,如服藥想,吃飯好比是吃藥一樣,我有病不得不吃,吃為治饑餓病。

  節身儉口,莫生奢泰。身上穿的,口裡吃的,不可生奢侈,莫生安逸之想。

  聞說少欲,深樂修行。聽聖人說,少欲知足,佛說,少欲知足,我深樂修行。這才是道人心行。

  希望大傢不要隻求衣食精美,那是畜生有知而無義。

  *******

  △出傢,十方供養,要量彼來處,忖己德行。再用錢,要提心吊膽,不可大方用。

  △古人撿野菜吃,根不舍得丟掉。今天看到菜中有菜根很高興,知道仍是有惜福的人。

  △因為我們吃的、用的都是十方供養,施主辛辛苦苦換來的。我們要節省。

  △施主供養來的東西,不要嫌這個不好吃,這個不好用。如果供養,你不喜歡,就默默然,無過,不受報。如果你說不好吃,不好穿,不好用,相當損你福報。

  莫損福報

  我們接受的是十方供養,東西一定要好好處理,不要損福報,地藏經上說,舍一得萬報,你要知道你損一也得萬報,因果不爽!

  大傢用水要惜福,不可開水龍頭一直流水。古德洗臉的水用來澆花,若倒水溝,成殺水(殺生罪)。

  以前叢林洗臉兩把半就好瞭。我們現在用水方便,不知惜福,將來墮落血湖地獄、血池地獄。

  我為何如此節省?第一節省自己的福報,第二節省下來給你們用。

  以前有人偷鹽,入定以後看見一堆鹽。有人喝茶,喝一些就丟瞭,命終地獄有一堆茶山要他吃。我用洗衣粉,一粒不敢浪費,為的節省給你們用,你們用洗衣粉,不知惜福,不是讓雨淋,就是丟得滿地。

  我們慧又不足,福又沒有,如何安住徒眾?我們福慧不夠,如何安住徒眾?如此西蓮凈苑這一脈就滅在我們這裡。

  你修福慧,將來眷屬興隆。無福慧,將來沒有依靠。希望你們惜福。你所浪費的東西,一粒米,一滴水,都是損你的福慧。

  不要說浪費那麼多,出傢人不修行,滴水難消。希望你們修福修慧。

  吃點小虧正是賺大便宜

  出傢人要以慈悲為本,無論對任何人、任何事,要以利益眾生為懷。

  世間人總喜歡賺便宜,不吃虧。他不知道,賺便宜,正是吃大虧。吃點小虧,正是賺大便宜。什麼原因呢?吃點虧用不到還債,如果賺瞭便宜,一定還債。

  世間人處處喜歡賺便宜,結果討債的人跟在後邊,大債小債,都要還。肯吃虧的人,不需要還債,所以說,吃點小虧,正是賺大便宜。如果處處賺大便宜,正是吃大虧。

  所以大眾僧要以慈悲為懷,總以利益眾生為懷,不可賺眾生的便宜。貢獻自己,利益眾生,這是出傢人的本務。

  不相信,大傢想一想。眾生無邊誓願度,沒有賺眾生的便宜。煩惱無盡誓願斷,沒有賺便宜的想法。法門無量誓願學,沒有賺便宜的想法。佛道無上誓願成,佛是大慈大悲,沒有一點賺便宜的想法。

  希望大傢以四弘誓願為自己的標的,提醒自己。

  *******

  △得便宜處是吃大虧,吃大虧處是得便宜。你們要學吃大虧,不要占便宜;若占便宜,臨命終時會吃大虧。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