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清涼解要 十一
出傢人,一概不談是非,一切稱贊。談是非,犯戒,下燒煮地獄。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談是非就是好為人師。
是非到智者耳朵,斷瞭,絕不會從他耳朵進去,嘴巴傳出來;到小人耳朵,即從嘴巴傳出來,聽進去一分,傳出去十分,世界大亂就這麼來的!
小人好揚己之善,好談人之過。君子以揚己之善為恥辱,以談人之過為恥辱。世間聖人都這麼教,何況佛呢!
總把自己看成君子、聖人。要感覺談是非是一種恥辱。
談是非,得果報,在傢人雖然沒受戒,佛沒說,我們不知道受什麼報,但一定受苦報。
如果落入畜生道,像那市場裡的豬,人傢拿著刀鋸牠脖子,就沒有權利辯爭,說,你為什麼殺我?
現在是人,可以修,你不修,落入畜生,教你念佛,你不懂瞭。所以說畜生千生萬劫難以出離,愚癡故。
現在好比在船上,還可以上旱地,為什麼要往海裡跳?
但念無常,慎勿放逸。念佛都來不及,那有時間談是非?
趁現在是人身,好好持戒念佛。人身一失,萬劫難復。
慎言
今天再和大傢講──慎言。
講話不可隨便亂講,最損功德。得意時莫太快口,失意時莫太快口。因為得意失意的時候,知不正、見不明,如果快口多話,容易發生過失。所以大傢記住,得意時莫太快口,失意時莫太快口。
話少說為妙。所謂多說不如多聽,多聽有益,多說有失。佛教比丘不多說話,道心自然增長。
佛在羅摩經說,比丘聚在一起坐的時候,當行二事,有兩種法可行,一者說法,二者默然。在中阿含羅摩經,大傢可去看。
說法可利己利人,不但現前令人得利,後世令人得利。默然,可離過絕非。利人利己、離過絕非,道業自然增進。
所以大傢記住,如果是你得意時快口、沖口而出,失意時快口,沖口而出,在你所得到的是一個「悔」字。如果是依照佛的話去作,一者說法,二者默然,心地會清凈,希望大傢各自修行。
*******
△說話:快意時不可說;失意時不可說;心清凈時,若可說可不說,不說,功德無量。要少說話!
△說話多瞭,有五項壞處:一、容易起誤會,二、起摩擦,三、搬弄是非,四、退 道心,五、失定力。
聖說法聖默然
大傢要知道,聖弟子依兩種法修行。一者聖說法,二者聖默然。
聖說法是利他,度化眾生,別的話不說,要說就說法。默然,要你的口和你的心一致,口默然,心也默然。
你如果口默然不說話,心亂打妄想,不能算是聖默然,那是你起獨頭意識,是生死流。大傢註意到,嘴不說話的時候,心也默然,那才是。所以聖默然叫禪定。
菩薩修此法,聖說法叫慧道,聖默然叫定道。如此久久修習,聖說法,可得無上菩提;聖默然,可得究竟涅槃。無上佛道,就是這麼成功的。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有很多人知道這句偈,不知道它的意思,今天和大傢講一講。
佛教三乘人也如此教。教三乘人的時候,諸惡不作,是聲聞乘;眾善奉行,是菩薩乘;自凈其意,是無上佛乘。
教一乘人的時候,諸惡不作,就是自覺;眾善奉行,覺他;自凈其意是覺行圓滿。這是從果上說。
如果從因上說,修三種功德可以達到諸惡不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就是戒定慧舍,戒定兩項,其功德可以作到諸惡不作,慧這一項,可以作到眾善奉行。舍,就是平等心、清凈心,稱之為舍。
戒為根本,無戒之定是外道,沒有佛戒的定是外道;無定之慧是狂慧,你們大傢僅僅註意到名言字句,著於文字相、言語相、心緣相,皆叫狂慧,狂慧說明白一點就是世智辯聰。定慧均等以後才能修舍,定慧不均等不可以修舍。
所以這幾項看起來,根本在戒,希望大傢能堅持凈戒。堅持凈戒自然得定,由定發慧,戒定慧具足,自然達到清凈心平等心的地步瞭,此之謂諸惡不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希望大傢認清這個路線,精進修行。
思善思說善說作善作
阿含經,佛告比丘,愚癡人有三相,思惡思、說惡說、作惡作。智慧人也有三相,思善思、說善說、作善作。
所謂思惡思,就是意業有貪瞋癡,思貪瞋癡。說惡說,口業說妄語惡口綺語兩舌。作惡作,身業犯殺盜淫。
所謂思善思,意業沒有貪瞋癡。說善說,口業沒有口四過。作善作,身業沒有殺盜淫。
佛這樣教比丘,不過讓比丘不造十惡業,十種惡業果報須受,大傢要懺悔,再不作。所謂「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過去的惡業,要至誠懇切懺悔,現在和未來的惡業再不造。而今而後,再不造惡業。
如果已經造瞭惡業,難免冤傢來討債,一方面廣修功德,贖其罪愆;一方面歡喜還債,不可再生煩惱,再造新的禍殃。
清凈身語意
娑婆世界無非是苦,不可貪戀。
苦,有其原因。其原因,就是惑和業。
所謂惑、業、苦。惑、業是因,苦是果。
惑,根本的是無明,粗淺的,分別說,有三種──貪瞋癡。
業,有七種──在身,是殺盜淫;在口,是妄語惡口綺語兩舌。
加上貪瞋癡,十惡業。十惡業就是苦因。
如果造十惡業,一定受苦果。所以大傢要謹謹慎慎,天天檢討,不可犯十種惡業。
怎麼能不犯十惡業呢?身要清凈,不犯殺盜淫;口要清凈,不犯妄語惡口綺語兩舌;意要清凈,不犯貪瞋癡。
怎麼能使十業清凈?持念阿彌陀佛聖號。一心念阿彌陀佛聖號,就沒有貪瞋癡,沒有殺盜淫,沒有妄語惡口綺語兩舌。
十惡業,說起來,是集諦。惑、業是集諦。一定受苦果,稱之為苦諦。苦集二諦,世間因果。所以娑婆世界無非是苦。因為娑婆世界眾生剛強難調,十惡業皆犯。
如果是清凈身語意,是道諦。身語意三業清凈,苦自然就滅瞭,稱為滅諦。
希望大傢時時刻刻檢討,不犯十種惡業。時時刻刻檢討,三業清凈。
意業犯貪瞋癡,有一名稱,叫思業。身口業稱為思已業。所以惑業苦,惑和業皆可稱為業,一個是思業,一個是思已業。
三業不掉散
你們註意到,三業不可掉散。身不可掉散、口不可掉散、意不可掉散。掉,掉動;散,散亂。身口意三業不可掉動散亂。
身掉動,好遊蕩;口掉動,好雜話;意掉動,好亂心,打妄想。如果三業掉散,損破你們的功德力。
身要讓他不掉散,要不好遊蕩,常習宴坐。宴坐,可對治身掉散。
口要使他不掉散,閑雜話不要說,隻行兩種法,一者語,二者默。語者,聖說法;默者,聖默然。聖說法、聖默然,口業不掉散瞭。
意業不掉散,不要打妄想,不要散亂心,常修止觀。止者,不妄想;觀者,有妄想就知道。
如果三業掉散,損破三種功德,戒功德被損破、定功德被損破、慧功德被損破。戒定慧的功德損破,不得解脫,修道不得成就。
雖然是宴坐,聖說法、聖默然,止觀,可以對治三業掉散。而我們修凈土法門最方便。身禮阿彌陀,身業清凈;口稱阿彌陀佛佛號,口業清凈;心觀想阿彌陀,意業清凈。這個須要大傢實際用功,隻懂得理論沒有用,要經常修行。
大傢註意到,身禮阿彌陀,稱佛名號,觀想阿彌陀,就是三業不掉散。三業不掉散,自具戒定慧功德。
三業清凈光明照物
大傢持戒要記住,我們是嚴持重戒善識開遮,但務實質不重形式。
持戒不可流於形式。什麼是實質呢?持戒須要三業清凈。身清凈,沒有殺盜淫;口清凈,沒有妄語惡口綺語兩舌;意清凈,沒有貪瞋癡。三業清凈,光明照物,這是持戒的功德。至於其它的形式,瞭不起是助緣。
大傢千萬不可僅重形式,小小規矩註意到瞭,三業不凈,不能廣度眾生,那是本末倒置。
你們有很多人把戒法實質放棄,徒有形式,學戒學得做做作作,扭扭捏捏,非道人之心。
經上又說,菩薩為憐愍利益一切有情,修習凈戒波羅蜜。我們要護持眾生的法身慧命,持戒才有實質功德。僅僅註重形式,沒有功德。
以後記住,要三業清凈,光明照物,這是持戒的功德、實質。千萬不可僅重形式,本末倒置,學得做做作作,扭扭捏捏的,不好的,大傢註意到。
護根不放逸
佛在阿含經中說,不放逸是一切善法之本。不放逸於善法中,最為第一。
什麼是放逸呢?六根貪著六塵,稱為放逸。
所以不放逸就是護諸根。護諸根經上說,名為持戒。所以你們大傢知道,持戒的根本精神──護根、不放逸。你們斤斤計較於小小形式,沒作到持戒的精神。
阿含經上說,持戒可以不悔。因為持戒,諸惡不作,不犯惡業,不受惡報,所以不悔。
不悔,則歡悅。因為持戒生好處,人天之報,所以起歡悅心。
歡悅則喜。對戒律、經法起歡喜心。
喜則無欲。
無欲則止,不落惡道。
止則知如實、見如實。知如實,則破思惑;見如實,則破見惑。見思惑破瞭,則得解脫。
得解脫以後,得解脫知見。
什麼是解脫知見呢?自己知道「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皆辦,不受後有。」稱為解脫知見。四果就作到瞭。
怎麼能得四果位呢?不放逸,持戒念佛。
希望大傢能夠瞭解。
發悲愍心三業清凈超度亡靈
和你們講過,七月度一切生靈,各人要註意三業清凈。
娑婆世界的眾生實在苦。既然出傢瞭,要想「利濟眾生」。譬如說,每天,當我們睡得正安寧的時候,各地的屠宰場,不曉得殺多少眾生。出傢人要起悲愍之心。
如果讓屠宰場不殺,辦不到。因為他們的殺業,是由貪瞋癡造成的。如果每個人都沒有貪瞋癡,殺業自然不會造成。勸大傢吃素很難。如果任何人沒有貪瞋癡,自然而然地就吃素瞭。
所以,不要犯貪瞋癡。三業清凈,根本在意業,意業清凈,身口二業就清凈。
所以大傢七月間發心,發悲愍心,超度亡靈,就要不生貪瞋癡。
如果不生貪瞋癡,有無量功德。讓任何人沒有貪瞋癡,娑婆世界就沒有罪惡,此地就是凈土。
如果你動貪瞋癡的時候,趕緊念阿彌陀佛。至誠心念阿彌陀佛,不會有貪瞋癡。
你自己沒有貪瞋癡,也勸其餘的眾生不生貪瞋癡。
自己無貪瞋癡,勸別人也不生貪瞋癡,稱為「莊嚴佛凈土」。因為這樣自然沒有殺盜淫、妄語惡口綺語兩舌,此地就是凈土,所以稱為莊嚴佛凈土。
諸佛沒有貪瞋癡,你要是沒有貪瞋癡,功德和佛齊等。
希望大傢發心,三業清凈,超度亡靈。
《三、作人天師》
作人天師
這次結夏,每天要想──自己要作一個人天師。
我的心、我的行,諸佛菩薩皆見:我的心、我的行,天地鬼神、一切眾生皆見。
我能否為人天師表?有無虧損為人天師表?
天天砥礪自己,每天夜晚檢討自己;我今天犯殺盜淫沒有?我今天犯惡口妄語綺語兩舌沒有?我今天犯貪瞋癡沒有?
天天檢討自己、砥礪自己、勉勵自己,使自己一天一天進步。三個月結夏以後,不再是過去的我,是一個新我、有道德的我。
希望大傢各自勉勵!各自勉勵!
*******
△大傢要慢慢深入法、律,領導大眾,當個大比丘、大比丘尼。時常想,要為人天師;時常想,作人的表率。若一有過錯,痛切懺悔。作人之師,一有過錯,痛切懺悔,要想愧為人師。大傢要慢慢將在傢之俗皮脫去,要作聖弟子。佛教中有一歪風,重解不重行,重智不重德。教他看經演教,他有興趣,教他拜佛念佛,他沒興趣。大傢要挽救此一歪風。我們以後佛法綱要,可以講高僧傳,蓮池會也可講。以高僧行誼來挽救歪風。鼓勵大傢以後多講高僧傳。
△大傢要當人天師,把在傢的俗氣脫掉。要有清勁,離俗故;有窮勁,樂道故;有傻勁,至誠懇切故。要當個頂天立地的大比丘、大比丘尼。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要和合、忍讓。嚴格管理自己,不要管別人,才不會鬥爭。
出傢真正的意義
今天講出傢真正的意義。你要是不知道的話,空白的出傢。新出傢的,應該學,叫學人。
根據佛在經上說,有四種法應該學。一、經──應該以正理去學。二、戒律──依佛言教去學。三、修行──我們修行凈土法門。四、作僧眾事──應該要學,在中國禪堂叢林特別註重這風氣。
這樣經法、戒律、修行凈土法門、作僧眾事,自己得道,叫自利。以此法告訴別人叫利人。自利利人叫菩薩行。
自己有所得、有所成就,要以此法利益眾生。如果自利得到,利人也辦到。自利謂之功,利人謂之德,那是功德稍微具足瞭,以此功德你可以養老。如果功沒有、德也沒有,老年來你如何養老?如果能得養老之法,可以瞭生死,往生西方。如果養老不知道,還是糊裡胡塗,你怎麼能夠瞭生死往生西方?那沒得出傢的真正意義,空白剃頭一場。
大傢註意到:少年應該認真學;自己得到成就,進入壯年,應該弘法利生、廣修功德;等老瞭,以此功德自修、自證、自瞭生死。所以我們要建立「少有所學,壯有所用,老有所安,往生有所安排。」的道場。
經法、戒律、修行、僧眾事有個共通的要點──他可解脫生老病死。我們既然是受業報身落入生死,生此業報身就應該想辦法解脫老病死。解脫老病死的辦法,就是少有所學,壯有所用,老有所安,往生有所安排。希望大傢共同努力建設這個道場。無論我在不在,要保持這個道風,那才是出傢一場真正的意義。要不然你混飯吃,很可憐!此身一失,要還債的。如果這幾項註意到瞭,叫瞭道,瞭道不必還債。
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要靠大眾僧同心合力才能完成。最後大傢要知道什麼是正法正理。我們要以正理印證一切的,此法很深。正法者,一切法無自性。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