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濟宗太白頂源流訣
臨濟正宗四十一世華光端德禪師乾隆四十九年弘法於太白頂
雲臺寺續演本派名號各三十二字:
端圓常寂 瞭極融通 直傳海印 妙演心空
性觀普照 道顯祖風 直智本覺 達法明宗
華慧海雲 德法普浩 真如性體 清凈妙道
心含寶月 朗然潔皎 靈山一脈 古今光耀
《前言》
禪者,法門之秘要,諸佛之心髓,佛以心為宗,無門為法門,禪即是心,以心為宗,故曰禪宗。佛者,覺也,覺之唯在一心,心外更無別佛,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是心是佛,是心做佛。《金剛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拈花一笑,妙契斯旨,達摩西來,唯傳此心,不假階梯,單刀直入,令人當下識取自心,心外更無餘法,但離妄緣,即如如佛,故曰直指人心。人心本是佛心,心性還同佛性,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見此心者即見佛性,證此性者即成正覺,故曰見性成佛。此心非色非空,離名離相,言超四句,體絕百非,言詮所不及,文字亦徒設,從上以來,唯是以心印心,以心傳心,故曰教外別傳。此法唯接最上根機,單傳佛祖心印,掃相歸宗,泯空絕有,直示心性,不設教相,是為不立文字。自從大法西來,東傳震旦,千八百年,象鳴獅吼,龍吟虎嘯,江河蕩漾,湖海翻騰,法門之盛,無過此宗。
近代以來,天禍中華,一場太平天國運動,將江南半壁叢林夷為瓦礫,稍後軍閥割據、北伐戰爭、抗日戰爭、國共戰爭,百餘年來,兵連禍結,佛法日衰一日,迨至解放,運動頻繁,十年浩劫,舉國塗炭,禪門碩德,至此隕落殆盡,劫後餘生者,實屬鳳毛麟角,體光老和尚,真其人也!
老和尚俗姓袁,河南項城人,其傢祖上出瞭一位叱吒風雲、執掌乾坤的人物,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洋軍閥締造者、民國首任大總統、結束滿清、開創共和的洪憲皇帝袁世凱。老和尚生於一九二四年,自幼聽聞韓湘子、呂洞賓八仙故事,便萌入山修道之念,自此,眼不見女色,手不觸女身,亦不共女人言語,所穿衣襪,除瞭母親手縫之外,經她手者,概不沾身。每逢夏季炎熱,自己或到路邊,或至樹下,過上一晚,從來不在屋內睡覺,傢中來瞭女客,便趕快躲開,也不與村莊其他人員來往,村中每有娶媳婦、鬧洞房者,其他小孩興高采烈,奔走嬉戲,老和尚避之惟恐不及,遠近村莊都知道有這麼一個怪人。常私自攢滿銅錢,藏於墻內,以備離傢路上買饅頭吃,老和尚當時心想:我現在還小,我走不瞭,等我長大一點,我一定要離開這個傢,這不是我住的地方,我要到山裡去!等到將近十四歲,老和尚偷偷離開傢鄉,一路行訪,來到距桐柏山不遠的發山普法禪寺,於海山和尚座下落發出傢,法名印玄,字體光。隨後常年參學於桐柏山太白頂。
桐柏山處於河南、湖北交界之處,山勢雄偉,氣脈龐大,著名的淮河水系發源於此。太白頂自乾隆四十九年開宗創派以來,法脈繁衍,高僧輩出,蔚為中原佛教一大勝地。太白頂子孫遍佈天下,名滿叢林,素以刻苦耐勞、堅忍不拔著稱於世,老和尚自幼秉承太白頂傢風,一生刻苦自勵,勤奮修習,寧向山中凍餓死,不做人間應酬僧!具戒之後,轉參白馬寺德老和尚,學習禪門儀規,後至靈巖山念佛堂參學多年,又往高旻寺、天童寺習定數載。當老和尚一進天童寺禪堂邁步行香時,首座和尚就說:“大傢看,今天我們這裡又來瞭一位老參師傅!”當時老和尚不過二十多歲,氣象已不同凡響。
隨後,老和尚前往鼓山、南華寺、雲門寺,一直到雲居山,常年追隨虛雲老和尚習定參禪,功夫日見純熟,每逢禪七結束,虛老和尚總是向人說:“體光坐香坐的好。”雲門事變之後,老和尚離開雲門,到丈室辭別,虛雲老和尚題偈一首,密付師曰:
這個阿師迥不同,灰頭土臉遍剎塵,
鑊湯爐炭常遊戲,披毛帶角隨轉輪,
臭氣熏天人難近,三界內外覓無蹤,
若問行年經何許,非色非空非古今。
如此驚人之語,超凡之句,足以印證老和尚是再來之人,是開悟之人!貌似凡夫,實為菩薩,灰頭土臉,分身剎塵國土,披毛帶角,遊戲六道三途,三界內外,瞭無蹤跡可尋,來去行由,絕諸古今對待,其境界行持,高深莫測,深得老人嘉許,足堪以心印心,若非大悲濟物,乘願再來,又何得老人如此贊嘆?時年老和尚二十七歲。
文化大革命,雲居山經像焚毀一空,僧人被驅逐下山,工作組逼迫老和尚更換衣服,老和尚誓死不從,擲地有聲地說道:“你就是把我骨頭砸碎!我還是要穿這身衣服進棺材!我也絕不會說佛法不靈!”他正氣凜然,無所畏懼,有人建議造反派頭頭,說:“別的和尚都鬥瞭,體光這個傢夥你留著幹什麼?”頭頭說:“他可是有神通啊,要鬥你去鬥,我可不敢鬥,我鬥瞭他,他要是報復我,我可吃不消。”不但沒鬥,反而送給老和尚一床新被子下山,老和尚山下一住十幾年,韜光養晦,禪修自得。
老和尚早年開悟,秘而不宣,所以不宣者,待時而已。文革後,各地興辦佛學院,恢復叢林,佛教事業蒸蒸日上,惟獨持戒坐禪,少人問津,禪宗一法,幾於絕響,中國之大,當時僅有雲居、高旻、臥龍三處禪堂,其中多是晚學後輩,無據可依,老參之中,能夠通曉禪堂規矩者難得一二。老和尚自幼久住禪堂,功底深厚,規矩嫻熟,閱歷豐富,眾望所歸,允為泰山北鬥。晚年主持青原道場,身體力行,領眾熏修,持戒坐禪,日無虛度,每日講授禪堂規矩,開示修行要領,接迎初機,提攜後進,不遺餘力,使得青原山在數年之間,名聲鵲起,宗風遠播,四方衲子禪僧,前來親近依附者,紛紛不絕於途,青原山逐日成為禪門重鎮,後來居上,與雲居、高旻、臥龍並列當今四大禪林。老和尚門風高峻,規矩甚嚴,歷來不事經懺,不務外緣,唯以持戒念佛、實踐禪定為要務,每年禪七,少則七七,多則十七,甚至連年舉辦般舟七,以高齡之軀率眾百日行道,凡此種種,皆不事宣傳,不圖虛名,師徒老少,潛修密證,以道自娛,儼然一派禪林古風,再現於世。
老和尚主持青原一十五載,光復祖師道場,樹立僧人榜樣,承前啟後,續絕存亡,衲子傢風,本色依舊,苦心孤詣,矢志不移。勸導僧俗,以身作則,開示講說,諄諄不倦,受其感召教化者,遍及大江南北,經其親手栽培者,不下數十百位,禪門後繼有人,宗風可望不墜,薪火相傳,化緣已畢,老人於八十高齡,跏趺入滅,端居七日,面貌鮮澤,弟子將其裝缸供奉於七祖塔旁。
“若問行年經幾許?非色非空非古今!”色空都不可得,老人又何曾有生滅去來?惟其日常開示,發人深省,針砭時弊,痛下犍槌,足為禪門發一棒喝。即聽即聞者,視如珍寶,未見未睹者,引為憾事,今輯錄成冊,流通出版,謹應四眾之請,以彰先師遺德,片言隻語,盡顯少室宗風,連篇累牘,難窺曹溪之旨,學者勿以言辭淺近而泛泛視之。伏願:***恒轉,慧炬常明,宗風遠播於三千裡界外,法雨普施於萬億國中。
弟子妙吉和南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