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四諦品第二十四
「若一切皆空無生亦無滅
如是則無有四聖諦之法
以無四諦故見苦與斷集
證滅及修道如是事皆無
以是事無故則無四道果
無有四果故得向者亦無
若無八賢聖則無有僧寶
以無四諦故亦無有法寶
以無法僧寶亦無有佛寶
如是說空者是則破三寶」
大傢看︿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諦是苦集滅道,說起來,四諦是聲聞乘法。其實佛法不出四諦,略說為四諦,廣說為十二因緣,再廣說就是六度。
佛說實相法,聲聞乘人聽瞭是四諦。佛說實相法,緣覺乘人聽瞭是十二因緣。佛說實相法,菩薩聽瞭是六度。
外人就說瞭,眾生有顛倒,以無常為常,以無我為我,以苦為樂,以不凈為凈,所以佛說四諦法破他這個顛倒。這是外人說,龍樹菩薩你說一切法空無生無滅,不對。所以他申述理由就說瞭:「若一切皆空,無生亦無滅,如是則無有,四聖諦之法。」四聖諦,苦集是世間因果,造作集則生苦,生滅法。苦由集生,修道才證滅,滅由道生。苦由集生,叫生死,生死為苦嘛!滅稱之為涅槃,由道而生。這明明說不空啊!四諦裡邊有生有滅,所以龍樹菩薩你說,一切法空無生也無滅,不對。要是那麼說就沒有四聖諦瞭。
「以無四諦故,見苦與斷集,證滅及修道,如是事皆無。」要是一切法空,無生無滅,知苦、斷集、修道、證滅,皆沒有。要是有知苦、斷集、修道、證滅,就不空。
「以四事無故」,這個「以」當因為講,因為四諦沒有的緣故。「則無四道果」,四道果是聲聞乘的果。
「無有四果故,得向者亦無。」假使沒有初、二、三、四果,得和向就沒有瞭。四果裡有得、有向。得是果位;向是向於果位,也叫四行。初果向得初果,二果向得二果,三果向得三果,四果向得四果。向是修行階段。這個修行階段和得的果位,都從苦集滅道來,聲聞乘法。所謂聲是佛說法的音聲,聞是弟子聽佛說法。既然有聲聞乘,就知道法不空,四諦法都是生滅法。所以說:「以是事無故,則無四道果。無有四果故,得向者亦無。」
「若無八賢聖,則無有僧寶。以無四諦故,亦無有法寶。」八聖賢是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這八種人稱為賢聖。出傢人稱為賢聖僧。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四果向,稱為賢;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稱為聖。還有一個說法:小乘有三賢,五停心觀、總別相念,稱為三賢;證初果位、二果位、三果位、四果位,稱為四聖。大乘人講三賢十聖:住位菩薩、行位菩薩、向位菩薩,稱為三賢;初地到十地,稱為十聖。
我們看這個文就知道,說這個話的人是聲聞乘。他說:「若無八賢聖,則無有僧寶,以無四諦故,亦無有法寶。」苦集滅道是法寶。「以無法僧寶,亦無有佛寶。如是說空者,是則破三寶。」這是外人說的。說龍樹菩薩啊!你說一切法空,破三寶,佛法僧三寶皆破。
這我們知道,外人不會實相法。
實相無相,大傢都知道瞭,那就是空啊!實相無不相,就是生滅。生滅無性就是實相無相,實相隨緣就現生滅。性空宗由這兒出。實相無相,所以他說性空;實相無不相,現生滅,所以他說相假。
講到這裡,我們加深大傢的認識。你有本領提出來,有那一法不是性空相假?山是因緣生,花草樹木沙石的因緣生,因緣生無自性,無自性是性空。因緣所現的相,相假。地球,是山河大地的因緣生,因緣生無自性,性空。山河大地因緣所現的相,相假。天體,星球的因緣成功的,因緣生,因緣生無自性,性空。星球所現的相,相假。再往小的地方講,原子是電子因緣生,無自性,性空。電子因緣所現的相,相假。
你,是因緣生,細胞的因緣生,沒有自性,性空。細胞所現的相,相假。你想一想,還有那一法不是因緣生?
我曾遇到一個人,他說:「本體最小瞭,不是因緣生。」大傢想一想,本體雖然是最小,它有上下東西南北四維十方分,如果沒有上下東西南北四維,沒有這個東西。假使有這個東西,不管它小到什麼程度,一定有十方。既然有十方,就是十方的因緣生,無自性,性空。十方所現的相,相假。
大傢有沒有人不同意啊?沒問題,我們再進一步。
既然法是因緣生的,因緣生就是相假,因緣生無自性就性空。那麼說起來,相假就是性空,性空是因為它是因緣生。如果不是因緣生,那個性空是斷滅。既然性空就是因緣生,那就告訴我們,性空就是相假。性空是無,相假是有。這麼說起來,有就是無,無就是有。有誰不同意啊?這是真理嘛!你如果不相信,你就不信真理。如此說法,沒有一點含混之處,所以是究竟說。佛說法,究竟說,所以是如語者、實語者、不異語者、不誑語者。
這是我們把外人說的這段話講過以後,先點破,給大傢一個真正的認識。下面再看他最後一偈。
外人的意思,根據他所說的理由說,你說空:
「空法壞因果亦壞於罪福
亦復悉毀壞一切世俗法」
「空法壞因果,亦壞於罪福。」空,無因無果瞭,因果皆空瞭,所以壞瞭因果。罪福是講報。造惡,報有罪;行善,得福報。罪報、福報不空啊!要是空的話,沒有罪福報瞭。「亦復悉毀壞,一切世俗法。」世間一切法,不外乎因果法,你說法空,壞瞭一切世俗法。
因果,實在說起來,性空。因為因果是對待而立,全因成全果,全果都從因來,不可能有的因成果,有的因不成果,那它不叫因瞭。也不可能有的果從因來,有的果不從因來,那它不叫果啊!所以因果對待的。我們就知道瞭,全因是全果,那就沒有因,因空。全果是全因,那就沒有果,果空。你要是說有呢,沒有因可以成果,果不從因來,那不構成因果啊!所以因空、果空,性空,因果所現的相,相假。
罪福報也是一樣,罪報從行惡來,所以罪報空;福報從行善來,所以福報也空。如果不空,怎麼辦呢?要是不空的話,罪報實有,你不行惡也有罪,行惡也有罪,不合道理。福報實有的話,你行善得福報,不行善也得福報,不合道理。行惡才有罪報,罪報空;行善才有福報,福報空││性空。所現的罪報、福報,因緣所現的假相。一切世間法都是一樣。
所以,外人說空法壞因果,不空才壞因果呢!「亦壞於罪福」,不空才壞罪福報呢!要是不空的話,你殺人判死刑,不殺人也判死刑,沒有這個道理嘛!一切世間法,世俗法都是一樣。大傢會通這個道理瞭吧?
譬如說你本空,父母生瞭才有你,你不空的話,父母不生你也有你,沒這個道理啊!你現男相女相,假相!不相信,想一想,父母生瞭才有你,可是父親、母親沒出生以前,你在那裡?那時候假使有你的話,不必等到父母生你,已經有你瞭嘛!現在的你相是假的啊!眾生造罪惡,就是以假為真,更在假相上造很多罪業,所以佛說可憐愍眾生嘛!
所現的假相叫世俗諦,是因果法。譬如你行善才投生為人身,造惡,下地獄瞭,投生畜生瞭。所以你現的人相是假相,智慧者知道是假相,稱為差別智;智慧者知道一切法性空,叫根本智、無分別智。差別法叫智,無差別法叫慧,如此知者叫智慧。慧者無分別,稱為實智;智者分別一切法,叫權智。這個法分析起來,就有很多瞭。
好,我們今天講到此地。下次再講龍樹菩薩破他。
這就是佛法。權智、實智,怎麼說呢?實智無分別,是佛法身;權智有分別,是佛報化二身。一切法從這兒出,這個法叫實相法。實相無相是佛法身,實相無不相是佛報化二身。
現在下課!
大傢看《中論》,︿觀四諦品﹀。
「汝今實不能知空空因緣
及知於空義是故自生惱」
「汝今實不能,知空空因緣。」「知空空因緣」是說二諦。空,第一個空是真諦,空因緣是俗諦。我們一般的觀念,空因緣都說因緣空。空不是定空,空是因緣空。因緣空無自性,無自性就是有,空無自性就是有。性空宗的根本理論,第一個空是性空,第二個空因緣。空因緣無自性,就是假有。你把這個文和後面連起來看,就明白瞭。你如果單取那一句「空空因緣」,你就糊塗瞭。
「及知於空義」,空義就是雙說二諦。空是因緣空,因緣空就沒有自性;有是因緣有,因緣有就沒有自性,無自性故說空。大乘裡頭,無自性就是空義,換句話說,也就是無我義。「是故自生惱」,因為你不知道二諦,就不知道空義;不知道空義,所以自生惱。
往下看就明白瞭:
「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
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
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
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
「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現在說出來瞭,就指明瞭空空因緣是二諦。換句話說,也就是三論宗所說的,性空相假。我們時常說性空相假,那是二諦,性空是第一義諦,相假是世俗諦。諸佛依據二諦,第一義諦、世俗諦為眾生說法。
「一以世俗諦」,世俗諦就是空因緣;「二第一義諦」,第一義諦就是性空。大傢腦筋轉過來瞭沒有?不要迷於它的文下,要會通它的諦理,它的實義。他說諸佛給眾生說法,都是依於二諦。第一先依於世俗諦,依於世俗諦才能入第一義諦。這就是上面說的「汝今實不能,知空空因緣」。你如今實在不能知道二諦法,所以自生惱。
佛在大乘裡頭是以實相說法,你看經就知道瞭。世俗諦,實相無不相;第一義諦,實相無相。實相無不相,佛就說這個法是因緣起,叫緣起法;實相無相是第一義諦,就是緣起法無自性。
「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假使人不能分別二諦,「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就不知道佛法說什麼瞭。佛在經上說,有時候說有,有時說空,你搞不清二諦就糊塗瞭。說有,他是依世俗諦;說空,他依第一義諦。有時候說生死,有的時候說涅槃。生死,世俗諦;涅槃,第一義諦。世俗諦就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就是世俗諦。世俗諦無性就是第一義,第一義隨緣就是世俗諦。
所以佛說生死即涅槃。生死即涅槃是沒有生死,涅槃即生死是沒有涅槃啊!生死即涅槃,所以佛說也生死也涅槃,常六道常法身嘛!生死即涅槃,生死既然是涅槃瞭,就沒有生死瞭;涅槃即生死,涅槃是生死,就沒有涅槃瞭。所以他說一切法非生死非涅槃。你如果不知道二諦就糊塗瞭。
所以「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
這兩偈根據上面那一句話說出來的,「知空空因緣」,根據它引申涵義發揮出來的。
大傢誰有問題?所以大傢看經論不要依文解義。深入義理,你才搞清它的來龍去脈。他這有連貫性,先說,外人你不知空空因緣,根據這句話,發揮出下面兩偈。
根據下面這兩偈,再出來下面的一偈:
「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
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
為什麼不根據世俗諦不得第一義呢?誰知道?大傢要清楚,佛為瞭要說實相法,所以他說緣起法。佛說什麼法?實在說實相法,那是第一義。教你進入第一義,才說緣起。古德這麼分別說:儒傢宗五常,宗於五常,仁、義、禮、智、信,儒傢所宗;道傢宗自然;佛傢宗緣起。實在說,緣起法如敲門磚啊!為使你進入實相法,所以說緣起法。
怎麼說緣起法如敲門磚啊?它是假說。緣起法就是相假嘛!你如果根據世俗諦,知道一切相假,相假無自性,就入第一義瞭;入第一義,就可得涅槃。所以他說:「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
第一義是什麼呢?涅槃是什麼呢?大傢搞清,涅槃無生無滅。我們看一看,入第一義諦是不是得涅槃?第一義空,空則無生無滅,得涅槃。第一義無我,無我,誰生誰滅?所以得涅槃。第一義不可得,不可得那有生滅?所以得涅槃。第一義無相,無相那有生滅?所以得涅槃。第一義無為,無為那有生滅?所以得涅槃。
要入第一義,要依於世俗諦,世俗諦無性就是第一義嘛!得其無性,就得涅槃瞭,很明顯。無性不生不滅,大傢腦筋要活開,無性就是無所有,無所有不生不滅。無性就不可得,不可得不生不滅。無性則清凈,清凈則不生不滅。無性橫遍豎窮,橫遍豎窮不生不滅。
你們發現我說的話有兩邊:無性是空邊,橫遍豎窮是有邊。無性叫豎說,豎說叫三世平等,三世平等不生不滅,涅槃。橫遍豎窮叫橫說,橫說叫橫遍十方,橫遍十方不生不滅,是涅槃。
所以說,入二諦以後,這個道理,你橫說橫對,豎說豎對。不入這個道理,橫說橫錯,豎說豎錯。
以上講的,有問題沒有?我們繼續看。
「不能正觀空鈍根則自害
如不善咒術不善捉毒蛇」
「不能正觀空,鈍根則自害。」這半偈是法說。「如不善咒術,不善捉毒蛇。」這是譬喻說。什麼是正觀空?正觀空就是知空空因緣。所以龍樹菩薩作《中論》,思惟很細膩,都有系統下來的。你如果逐句去求,零零碎碎就求不到瞭。正觀空,就是知道二諦,根據經文就知道空空因緣。知二諦,叫正觀空。二諦從那兒出呢?一實相,知道實相就知道二諦。實相是佛所說,所以知道實相,就知道佛法。正觀空就知二諦,知道實相,知道空,因緣空。鈍根人不知道,不知道實相法,所以「自害」,自害就是自己錯誤。自己錯誤,好比你迷失方向走不到傢,那自己害自己,害在一個「迷」字上。
「如不善咒術,不善捉毒蛇。」我們這裡沒有,據說印度有這些。我曾經看見過蛇在籠子裡頭,他吹一個口哨,蛇就上來瞭,左擺右擺,他不吹瞭蛇就下去瞭,可能就是這類的東西。你不會咒術,不能捉蛇,叫蛇咬著瞭。
「世尊知是法甚深微妙相
非鈍根所及是故不欲說」
「甚深微妙相」是實相。實相現一切法相,可是都是無相,因為它所現的法相是假相,因緣所生,沒有自性,所以都是無相。根據這個道理,佛才說一切法無非實相。什麼是一切法呢?般若經佛說過,一切法唯是假名相,就是說一切法僅僅是假名相。
不相信,我們看一看。桌子是一切法吧!桌子,假名相。桌子是木頭板、鐵腿構成的,離開木頭板、鐵腿,那有桌子?假名相。如果桌子實在有,有自性,沒有木板,沒有鐵腿,應該還有桌子啊!你,是假名相,因為你是細胞構成的,你有自性的話,沒有細胞還有你,那何處是你?現在你說,你和桌子不同,那分別假名相嘛!
根據這個道理,大傢想一想,那一法不是假名相?你想出來你告訴我。為什麼假名相?緣起法。沒有一法不是緣起,所以是假名相。知道它是假名相,就知道它空;知道它是假名相,就知道它無所有;知道它是假名相,就知道無自性;知道它假名相,就知道它無我。所以佛說一切法無我。
如果有人如是知,叫得第一義。得第一義,則得涅槃。涅槃不是得到瞭才是涅槃,它根本涅槃。一切法根本無所有,一切法根本不可得,一切法根本空,一切法根本無我。
所以有人說,我得涅槃,那叫妄見。佛在經上說,叫增上慢人。
這是甚深微妙相,這個相是相即無相,無相而相,所以說甚深。這個法不是鈍根人所能辦到的,所以佛不想說。
今天時間到瞭,我們再搶著講一偈:
「汝謂我著空而為我生過
汝今所說過於空則無有」
「汝謂我著空,而為我生過。」說我有過錯。「汝今所說過」,你所說的過錯啊!「於空則無有」,於空怎麼無有過呢?一切法空,空怎麼有過?一切法無所有,無所有怎麼有過?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得怎麼有過?一切法無我,無我怎麼有過?所以他說「於空則無有」。
我們今天講到這裡!
大傢看《中論》。
「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
若無空義者一切則不成」
從此以後,龍樹菩薩要顯正義,所以這個文很深,大傢要深入思惟。
一切法是由空才成就的,沒有空,一切法不成。所以一切法是世俗諦,空是第一義諦。我們知道他是從二諦講起,因為上面他說過瞭嘛!「佛以二諦說法」。
這還是二諦。一切法是世俗諦,空是第一義諦。要講起來,世俗諦是依第一義諦成就,第一義諦是以世俗諦成就。因為空,緣起性空,因為緣起的原因才性空,那就是說,緣起成就性空。真諦成就俗諦,俗諦成就真諦。世俗諦是有,第一義諦是空。
這裡面道理很深。第一義諦成就世俗諦,那就是空成有,空成有的時候,有奪空;世俗諦緣起無性成就空,那就是有成空,有成空,就是空奪有。這裡面有互奪互成的意思。互成就是互入,互奪就是互攝。
大傢不要打妄想,要不然保定你聽不清。空成有的時候,雖有而常空;有成空的時候,雖空而常有。有奪空的時候,有顯而空隱;空奪有的時候,空顯而有隱。
大傢慢慢記下來,回去好好地思惟!這個都是中道。有無互顯是俗諦中道,有無互奪是真諦中道。有成空,那個空僅僅是個假名;空成有,那個有僅僅是個假名。這就是後文所說「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瞭。所以這個文義很深,大傢好好思惟!當時不知道,你回去慢慢善思惟。
我們不講太多瞭,講太多瞭大傢愈聽愈糊塗。
「以有空義故」,空義是什麼?空義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不空就是有,所以他就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這就是空義。以有第一義,世俗諦才成就,「一切法得成」。
「若無空義者,一切則不成。」如果你執著定有,那是遍計執,不是依他起。我們剛才說過,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那是依他起。依他起才顯出空義來。要是不空,法有自性,那一切不成功瞭。
以下各偈按照這個路線開展的。一開始龍樹菩薩先破邪,後來才顯正。
我恐怕大傢當時聽不清,你筆記記下來,記得確實,回去善思惟。因為現在的眾生,不是頓根,都是漸漸地學的。你要明白這個道理,先信,信才能解,信解以後才能行,行才能證。這個法,頓根人才能直下承當,我們差不多都是思惟來的。
現在看下面一偈:
「汝今自有過而以回向我
如人乘馬者自忘於所乘」
這是說過錯在你那一邊,空邊沒有,第一義沒有,你回向我,好比人騎馬一樣,忘瞭他所騎的東西瞭。這一偈是譬喻。現在不騎馬,坐車也是一樣,你坐車坐在上面,忘記在馬路上跑瞭,坐在車子裡頭,總感覺不動,就是「自忘於所乘」瞭。
下面一偈:
「若汝見諸法決定有性者
即為見諸法無因亦無緣」
如果你見到諸法,定有自性,那就壞瞭世俗諦瞭。因緣法是世俗諦,壞瞭世俗諦,壞有為法。壞瞭有為法,壞苦集滅道,壞十二因緣,壞六度萬行。可是外人不知道,自己不感覺,他認為自己很對。大傢想一想,壞瞭因緣法,壞有為法;壞瞭有為法,壞戒定慧,戒定慧都是有為法。戒定慧不自己成功,是由無為法成的,所以經上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一切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差不多是世俗諦,禪宗固然是直入第一義諦,可是他也要參啊!還是世俗諦。世俗諦成就第一義諦,第一義諦成就世俗諦。
大傢如果瞭解這個意思,你就知道他還是講上文「知空空因緣」,還是那一句話。
「即為破因果作作者作法
亦復壞一切萬物之生滅」
「即為破因果」,壞瞭因緣法,破因果。因果,世俗諦。「作作者作法」,也壞瞭作作者作法,第一個作是作業,第二個是作者,第三個是作法。
「亦復壞一切,萬物之生滅。」萬物生滅是什麼法,誰知道?世俗諦。生滅是有為法,經上不是說過嗎?有為法有三相,生住滅,簡單說就是生滅。原因,就因為它壞瞭因緣,壞瞭因緣就壞瞭空義,不過外人不知道。
所以看到後文我們才知道,外人鉆死牛角尖,後來他講得也很微細,可是是錯誤的。
下面再看: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
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眾因緣生法」,說出來瞭!「眾因緣生法」是世俗諦,「我說即是無」是第一義諦。無就是空啊!無具體說是無自性。
「亦為是假名」。有奪無的時候,無全是有,不過那個有是假名;無奪有的時候,有全是無,那個無也是假名。互成也是一樣,有成無的時候,那個無是假名;無成有的時候,那個有也是假名,所以它說「亦為是假名」。
天臺宗判它為別教。「眾因緣生法」,世俗諦,是在藏教;「我說即是無」,是通教;「亦為是假名」,是別教;「亦是中道義」,是圓教。
有奪無,這個時候無隱瞭,有顯瞭。無奪有,有隱瞭,無顯瞭。它是一個道理。要是互奪就是真諦中道,有無雙顯就是俗諦中道。真諦中道的時候,非有非無;俗諦中道的時候,而有而無。所以他說,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沒有法不從因緣生的。因為前文講過瞭,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那就是說是因緣生,一切法都是因緣生。因緣生無自性,無自性叫性空。既然都從因緣生瞭,「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都是空的。
你們筆記要記好。我保證,你不記筆記,我說而無說,你聽而無聽。
「若一切不空則無有生滅
如是則無有四聖諦之法」
這是《心經》說的,無苦集滅道。正因為無苦集滅道,才是苦集滅道。因為外人先批評龍樹菩薩,你說一切空,那一切空就沒有四諦法瞭。這是龍樹菩薩反破他。
以下龍樹菩薩說出理由來瞭:
「苦不從緣生雲何當有苦
無常是苦義定性無無常」
苦集滅道實在是一個「苦」字,圍繞著一個苦,應該說是苦諦、苦集諦、苦滅諦、苦滅道諦。沒有苦,其餘的就不要談瞭。假使苦不從緣生,因緣生是世俗諦,你壞瞭因緣生,壞世俗諦。世俗諦被壞,那有苦?苦是眾因緣生法嘛!我打你你才疼,因為我的因緣、打的因緣,你才疼,它如果不是因緣生,沒人打你你自己疼,不合道理。
「無常是苦義」,無常才是苦。苦有幾種?八種,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盛。你想一想,生是不是無常?要是常,它就不生。老是不是無常?病也是無常,死更不用說瞭。愛別離是無常,怨憎會是無常,求不得是無常,五陰盛是無常。這是從相的方面說。從性的方面說,苦苦、壞苦、行苦,苦苦是無常,壞苦是無常,行苦還是無常。
唉!講到這點,大傢念佛,生到西方,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所以無常是苦義。
「定性無無常」,如果法有定性,沒有無常瞭。那就壞瞭苦諦。苦諦被壞,不要問,集滅道都被壞。
我們再看最後一偈:
「若苦有定性何故從集生
是故無有集以破空義故」
假使苦有定性,它不必從集生瞭。集生苦,沒有集就沒有苦。既然集生苦,苦集二諦是無常的,因為無常才有苦。如果苦有定性瞭,不從集生,那就壞瞭集諦瞭。壞瞭集諦的因緣,就壞緣起法。
今天時間到瞭!下課。
大傢看《中論》,︿觀四諦品﹀。
「苦若有定性則不應有滅
汝著定性故即破於滅諦」
這是龍樹菩薩破外人。外人是理外凡夫,所以稱為外人。外人他先辯駁說,說龍樹啊!你說一切法空,空就破四諦。四諦是什麼呢?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苦集滅道。苦不空啊!怎麼有苦呢?因為造作集就有苦。那集就不空啊!集是什麼呢?集是煩惱和業。就是身口意三業,在意業裡頭有貪瞋癡,那是煩惱。身業有殺、盜、淫,口業有妄語、惡口、綺語、兩舌,這個是造業,這個不空啊!道諦─修道,修道不空啊!因為修道的原因就證滅,證滅不空啊!所以你說一切法空,不對。假使一切法空,就沒有因果瞭。因果不空啊!這是外人說的,這是反駁龍樹菩薩。譬如集為因,苦為果,它不空。道為因,滅為果,它不空。我們首先要知道,外人的立論是有,不是空。
今天我們就開始講,龍樹菩薩反破他。
因為外人執著定性有,所以龍樹菩薩就說瞭:
「苦若有定性」,苦假使有定性的話,「則不應有滅」。因為上面一偈他就說,苦若有定性,就不應有集,不必等集生瞭,你壞瞭空義就壞瞭集諦。今天是破他滅諦,他說苦要是有定性,不應滅。滅就是苦不定嘛!要是定性有,永遠是苦,怎麼會滅呢?所以「汝著定性故,即破於滅諦」。你著定性有,就破瞭滅諦瞭。
這一偈大傢懂不懂?有疑問的沒有?這一偈懂瞭,再看下面的。
「苦若有定性則無有修道
若道可修習即無有定性」
「苦若有定性,則無有修道」。沒有道諦。「若道可修習,即無有定性。」修道改變瞭,它沒有定性瞭。要是苦有定性的話,修道也不能改變。這是從他有論,外人執著有,執著有就壞瞭苦集滅道瞭。這一偈有問題沒有?我們再看下面。
「若無有苦諦及無集滅諦
所可滅苦道竟為何所至」
講起來,苦集滅道重點在苦,應該叫苦諦、苦集諦、苦滅諦、苦滅道諦。什麼原因呢?沒有苦何必斷集?沒有集諦。沒有苦瞭,那有滅諦?苦滅瞭才有滅諦嘛!沒有苦諦,沒有集諦,沒有滅諦,何必修道?所以苦集滅道重點在一個「苦」字上。你說法有決定性,既有決定性,就壞瞭苦集滅道瞭。譬如說,怎麼有決定性壞瞭苦集滅道?苦有決定性,不必等集生瞭,它已經有瞭嘛!苦有決定性,不必滅,滅不瞭嘛!苦有決定性,也不能修道,修道是改變它啊!
「所可滅苦道,竟為何所至?」我們知道「道」是通達義,從苦通達到苦滅,既然沒有苦,沒有集,沒有滅,那個道怎麼能從苦通達到滅呢?「竟為何所至?」到那裡去呢?這是龍樹菩薩破他。
以下他廣說,廣泛地論說。
「若苦定有性先來所不見
於今雲何見其性不異故」
你說苦有決定性的話,為什麼早不見,非等集才有苦,不集那個苦在那裡?它如果有決定性,「先來所不見」,不集沒有苦,那現在怎麼能見呢?因為它決定性嘛!「其性不異故」,決定瞭嘛!
再看下一偈:
「如見苦不然斷集及證滅
修道及四果是亦皆不然」
如果苦不可見,沒有苦。沒有苦,斷集及證滅、修道,也不可見,也是空的。那麼說起來,苦集滅道皆不然,皆是空的。這一偈是龍樹菩薩說理由,因為外人他的理由是,你說一切空,苦空、集空、滅空、道空,沒有四諦。龍樹菩薩現在破他,那你說有,決定有,決定有以後當然沒有苦,決定有以後當然沒有集、沒有滅、沒有道。
這個地方一正一反,大傢要搞清,你如果搞不清就糊塗瞭。有沒有不清楚的?清楚瞭,我們看下面的。
「是四道果性先來不可得
諸法性若定今雲何可得」
這個地方,我們先瞭解般若說不可得義。苦不可得,不造作集沒有苦,所以苦不可得。集也不可得,什麼原因呢?有苦才有集嘛!沒有苦,集什麼?滅也不可得,苦滅叫滅,既然沒有苦,怎麼會有苦滅呢?道也不可得,沒有苦滅,何必修道呢?修道就證滅嘛!這麼說起來,沒有苦集滅道。
四道果是什麼?就是苦集滅道四道果,四道果在因上講是苦集滅道,在果上講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既然因上沒有苦集滅道,果上也沒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如果初果決定有瞭,不必修。二果、三果、四果決定有瞭,你不修它也有,所以說一切法要是性定的話,今怎麼可得?
這個地方,我們需要依理推尋,龍樹菩薩講的什麼?講到空,不可得在佛法上叫第一義諦,有苦集滅道,有初二三四果,那叫世俗諦。這個都是不決定的。因為第一義諦空,才能容納世俗諦有。
講到這裡,我們先分別分別二諦。有個原則,凡是很多條件構成的,都是空的。你想一想,傢庭是父母、妻子、兒女構成的,很多條件構成的,傢庭空。假使它不空,沒有父母、妻子、兒女,你拿傢庭來給我看!公司是空的,很多職員構成的,假使它不空,沒有職員還有公司。國傢是空的,是土地、人民、主權構成旳,如果它不空,沒有土地、人民、主權還有國傢,拿國傢給我看!你們不想一想,誰叫國傢?有人說政府叫國傢,那不對。縣政府是國傢?省政府是國傢?沒有,抽象的。一切法,你想一想,都是這樣。那個空我們稱為第一義諦,很多條件現的相稱為世俗諦。譬如說,你是空的,你是很多細胞構成的,要是你不空,沒有那些細胞還有你。所以實在說,你的本身是什麼?第一義諦、世俗諦。
佛以第一義諦說沒有苦集滅道,譬如《心經》所說。佛以世俗諦說苦集滅道。不可偏執。偏於沒有,不對;偏於有,也不對。這個地方外人就偏於有瞭。這個法是什麼原因呢?有就是空,空就是有。所以他說:「是四道果性,先來不可得。」第一義諦嘛!諸法要有定性的話,「今雲何可得?」這是責備外人執著有所得。
「若無有四果則無得向者
以無八聖故則無有僧寶」
「若無有四果,則無得向者。」初二三四果有八種人,初果有初果向、初果,二果有二果向、二果,三果有三果向、三果,四果有四果向、四果。初二三四果叫得,得到結果瞭。那個「向」是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四果向。這八種人叫賢聖僧。我們是凡夫僧,粥飯僧─吃飯的。八賢聖叫賢聖僧,大乘是菩薩僧。譬如「大乘常住三寶」,佛是佛寶,般若是法寶,菩薩是僧寶。假使沒有四果,就沒有四得、四向。因為沒有八種賢聖的緣故,則無有僧。所以你說決定有,決定有─破僧。
「無四聖諦故亦無有法寶
無法寶僧寶雲何有佛寶」
在小乘,苦集滅道四聖諦是法寶;大乘法寶是般若。「無法寶僧寶」,你執著決定有,既然沒有法寶沒有僧寶,「雲何有佛寶?」沒有法寶、僧寶,沒有佛寶。什麼原因呢?佛以法為師,沒有法怎麼有佛?佛是僧成的,沒有僧怎麼有佛?所以沒有法寶、僧寶,那怎麼會有佛寶呢?
外人就說瞭,有無上菩提,得無上菩提叫成佛。他執著定有。龍樹菩薩就回答說:
「汝說則不因菩提而有佛
亦復不因佛而有於菩提」
你說法有決定性瞭。如果佛有決定性瞭,不必證菩提叫成佛,它決定有瞭嘛!菩提要是有決定性,不必等佛說嘛!這是對待空。證菩提才有佛,不證菩提沒有佛,佛空。對待才有,假有。能弘揚菩提才稱為佛,菩提是佛弘揚的,菩提空─第一義諦。所以經上說,瞭達於空義,是名為菩提。
下面一偈大傢要分清,是外人說的理由。他先說有佛有菩提,佛不空,菩提不空。龍樹菩薩以第一義諦破他。
下面外人說:「你說空,佛性不空。」這點我們註意到瞭,外人探討也很微細。假使沒有佛性,他說:
「雖復勤精進修行菩提道
若先非佛性不應得成佛」
沒有佛性怎麼能成佛?好比說礦石裡沒有金子,你怎麼能煉出金子來?這個地方就微細瞭。他錯在什麼地方?執著世俗諦。修證菩提成佛─世俗諦,非第一義諦。他這一執著,就成為遍計執瞭。
不錯,礦裡沒有金子,煉不出金子來,那隨緣成的金子。礦石裡不但隨緣成金,隨緣成銅,隨緣成鐵,隨緣成錫,隨緣成煤,隨緣成一切法,所以是世俗諦。既然一切法隨緣所成,沒有自己的性質─第一義諦。他不知道第一義諦。所以我們說,男女結婚生小孩子,非第一義諦,是世俗諦。
這要搞清!外人錯就錯在這個地方。第一義諦隨緣假有,假有無自性。凡隨緣假有的一切法,有個特性:很多條件構成。你時常運用思惟就知道瞭。
佛性是什麼呢?佛性以無性為性,在眾生稱為佛性,在一切法稱為法性。經上說過,佛性以無性為性,法性以無性為性,那個無性就是第一義諦。無性能隨緣,隨緣成一切法,就是世俗諦。
今天時間到瞭!大傢有問題的沒有?最後一偈要特別小心,這是講前面龍樹菩薩說的,佛以二諦演說法,一以世俗諦,二以第一義諦。如果執著世俗諦,不入第一義,叫遍計執,唯識宗說遍計執著一切法。如果從世俗諦入第一義諦,叫見性!
大傢有問題可以問,沒有問題我們下課。
今天講的,唯有最後兩偈最重要,一馬虎就錯掉瞭。
「若諸法不空無作罪福者
不空何所作以其性定故」
大傢看《中論》,︿觀四諦品﹀。
「若諸法不空,無作罪福者。」如果諸法不空,就沒有作罪福者瞭。這半偈先說主旨,主旨就是說如果諸法不空,就沒有作罪福者瞭。
下面講理由,「不空何所作?」不空怎麼能作呢?什麼原因呢?「以其性定故」。法如果不空,就有定性。若有定性的話,就沒有作罪福者瞭。因為諸法空,以因緣才能作罪,以因緣才能作福。
下面這偈接著上面那偈來的。
「汝於罪福中不生果報者
是則離罪福而有諸果報」
你執著諸法不空,就是定性有瞭,如果果報定性有的話,不由罪福而生。所以你那個思想,在罪福的因裡邊而不生果報,如果罪福不生果報,果報可以獨立。如果果報獨立的話,那就離罪福而有果報。
這兩偈你不要迷於它的文字,徹底把它搞清楚。大傢懂不懂?
第二偈的意思就是,你說諸法不空,那果報定性有。如果果報定性有,不由罪福而生,不由罪福而生,那離開罪福有果報,果報就成瞭無因之果瞭。有沒有不懂的?
下面那一偈:
「若謂從罪福而生果報者
果從罪福生雲何言不空」
這反復論證。如果罪福定性有,不從罪福生。如果你說果報從罪福生,那麼沒有罪就沒有苦報,苦報空。沒有福,沒有樂報,樂報空。所以果從罪福生,怎麼能說不空呢?
大傢進入情況瞭沒有?你如果不找出它文字的理路來,不知道他講什麼。你理路找對的話,迎刃而解。以上講,他有個原則,都是罪福定性有,你仔細看就知道瞭。他已經講過瞭,果報不從罪福生,不對;果報從罪福生,也不對。從罪福生,就空瞭。什麼原因呢?果報是因緣有,不是定性有。因緣有,無自性,無自性就空。空是因緣空,不是定性空。因緣空,無自性,無自性就是有。
這還是性空宗根據他原則說的,性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性空。他的立論基礎,性空正從因緣有而立,如果不從因緣有而立性空,那是斷滅。因緣有,從性空而立,不從性空而立的話,那是定性有。
他講這麼多,還是一個原則,就是般若說的,色即空,空即色。他的原因是因緣成一切法,所以他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就是空,亦為是假名,亦名中道義。
再看下面一偈:
「汝破一切法諸因緣空義
則破於世俗諸餘所有法」
你執定性有,就破一切法因緣有的空義瞭。一切法無非因緣生,沒有不是因緣生的。既然是因緣生的,就沒有自性,所以說一切法都是因緣生,我們定知一切法都是空。我們還知道,一切法因緣生,說空說有,都是假名。假名這個法,大傢想一想,一切法都是假名。既然知道一切法都是假名,一切法都是中道。在小乘宗裡有一部叫異說部,他就說一切法都是假名,所以這一部近乎大乘始教。「因緣所生法」,俗諦;「我說就是空」,真諦。俗諦不住,真諦不住,叫中道。中道也不住。所以說,我們應該無所住而生其心。
有人不知道,他說一切法無所住,你怎麼住著瞭?他糊塗瞭,他不知道他自己住著瞭。他住瞭那個無所住,還是住。告訴你一切法無所住嘛!仔細講起來,一切法無所住,是講一切法空。一切法空,就是講一切法因緣有。如果破瞭因緣空,那世俗諦一切法皆被破,其它的法也被破。
大傢看《中論》,不要管那個偈頌,要抓住綱領。你每一句每一句地解,解不通的。所謂綱舉目張,好象網一樣,提出綱,百目俱張。
以上講的,有問題沒有?
「若破於空義即應無所作
無作而有作不作名作者」
破瞭空義,是說破瞭因緣空義。「即應無所作」,我看看大傢的理解力怎麼樣?什麼叫無所作?誰知道?他的意思,所作是法,就是果報。所作對能作,能作為人,就是原因。法不過因緣生,所以稱為空義,可是你如果破瞭因緣空義的話,就沒有所作瞭。沒有所作的法,沒有能作的我人,人法都歸斷滅。法空,是因緣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人空,是因緣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這才會入中道。不空就是有,雖然是有,是因緣有。因緣有,有而非有,非有而有。雖講人法,沒有人法。所以佛說法四十九年,沒說一字。可是不空就是空,所以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佛雖然沒說一字,可是說法四十九年。這是綱要啊!你把它提起來,網就都提起來瞭。所以他說:「若破於空義,即應無所作。」
「無作而有作,不作名作者。」誰知道這一句的意思是什麼?簡單說,沒有作業而有作者,因為上面講的無所作嘛!所作就是法,就是作業。「即應無所作」,所以「無作而有作」,這個無作是講沒有作業,沒有作業而有作者。
下面講「不作名作者」,不作是沒有作業,沒有作業就叫作者,不對!很明顯的。
我再重復一遍。「無作而有作」,沒有作業而有作者,這不可能的。作者是以作業而立,有作業才有作者嘛!作業是對作者而立,有作者才有作業。
這偈講兩個意思,一個性空,一個假有。作者對作業而立,沒有作業就沒有作者,作者空。作業對作者而立,沒有作者就沒有作業,作業空。這個空是因緣空,因緣空就是妙有,就是因緣有。
譬如作者對作業而立,作者空。作業不是有嗎?可是作業是因緣有,有作者才有作業。那換句話說,又有作者瞭。這個有是假有,因緣有。你想通瞭,性空就是假有,假有就是性空。我們說緣起就是無性,無性就是緣起。緣起叫世俗諦,性空叫第一義諦。無性不動,緣起橫遍十方。無性就是緣起,不動道場橫遍十方。緣起就是無性,橫遍十方不動道場。無性就是緣起,沒有文字相說瞭四十九年;緣起就是無性,雖說四十九年,沒說一字。
所以你們在外面說法,要知道,有人說空,你說不錯!空是因緣空,因緣空就是無自性,空無自性就是有。有人說有,你也說不錯,有是因緣有,因緣有無自性,無自性就是空。不住邊,不住兩邊,也不住中,那才是中道義。所以經上說,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就是一心,一心不礙十方,十方不礙一心,就是不亂。
你們大傢,把你的智慧門打開,障智慧門的是我見。第七識障智慧門,我見、我愛、我癡、我慢。
我們再看下面:
「若有決定性世間種種相
則不生不滅常住而不壞」
如果法有定性的話,決定瞭。決定性它不變,既然不變,就不生不滅。可是世間種種法相都是生滅無常,沒有一法不是生滅的。這時你要悟到,法相是生滅的,法性是不動的。你如果從生滅的法相,悟到不生不滅的法性,稱為見性。見性就瞭生死,因為他瞭生死,所以說見性成佛。如果你執著法都有決定性,世間一切法相就變成不生不滅瞭,那偏於常邊,所以「常住而不壞」,這是常邊。你要會到,你如果執著一切法空,是偏於那一邊?偏於斷邊。離邊不住中,是中道義。
「若無有空者未得不應得
亦無斷煩惱亦無苦盡事」
如果說一切法不空,壞一切法,壞一切法相。「未得不應得」,是說苦集滅道四果。如果初果有定性,沒得初果的瞭,初果定性嘛!你本來初果嘛!二果有定性,不從初果來;三果有定性,不從二果來;四果有定性,不從三果來。所以《金剛經》講,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不也世尊。空,空才有所得嘛!斯陀洹能作是念,我得斯陀洹果不?不也世尊。乃至阿羅漢,皆沒有得法,它不是定性。得是因緣得,因緣得就是無得;無得是因緣無得,因緣無得就是得。這叫妙法,佛法就妙在這個地方。
「亦無斷煩惱」,斷煩惱是斷集,知苦斷集嘛!它定性瞭,集定性就不可斷。「亦無苦盡事」,苦要是定性,也不可斷,斷苦證滅嘛!所以要是沒有空義的話,就沒有苦集滅道瞭。沒有苦集滅道,就沒有一切世間法瞭。
我們把下面這一偈結束。
「是故經中說若見因緣法
則為能見佛見苦集滅道」
佛在經上說,見因緣法。因緣法是什麼呢?空是因緣空,有是因緣有,這個樣就能見佛瞭。空是因緣空,不歸斷滅;有是因緣有,不歸定性。不生不滅就是佛。
「見苦集滅道」,詳細會要會到,苦是因緣苦,因緣苦就是空;空是因緣空,因緣空就是苦。集是因緣集,因緣集就空;空是因緣空,因緣空就是集。滅是因緣滅,因緣滅就空;空是因緣空,因緣空就是滅。道是因緣道,因緣道就是空;空是因緣空,因緣空就是道。你反復論證,就瞭解它瞭。所以知道因緣法,就見佛見法瞭。見佛見法才稱為僧。
什麼是僧?《成實論》講過,何謂僧?僧是四行四得。四行,行須陀洹、行斯陀洹、行阿那含、行阿羅漢,四得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具戒定慧一切功德為僧。所以你們出傢眾應該檢討,那個樣才叫僧。
我們今天講到這裡!
〈問:剛才師父說,果報從罪福生,不對。為什麼不對?請師父再解釋一遍。〉
果報從因緣生,因緣生無自性,因緣生無自性就不生。果報空,是因緣空,因緣空無自性,無自性就是因緣生。你不要偏邊瞭,不是講過瞭,離邊不住中,你怎麼還住邊呢?
還有問題沒有?你們記住,出去說法記住,一偏於有所住,叫人抓住小辮子,問得沒話講。你不偏,離邊不住中,他怎麼問你怎麼答,總是圓融的。
好!現在下課瞭。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