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論講記 卷三 觀法品 第十八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中論講記 作者: 智諭法師2022-08-28

  觀法品第十八

  大傢看《中論》,︿觀法品﹀第十八。

  外人有問題,他問:你說一切法法性空,是為實相,空怎麼入呢?大傢都知道,空不能入啊!他的意思就是,你說能入的話,就有能有所。能入的是人,所入的是法。假使有能入、所入,人法不空,你說一切法空,不對!

  它的論文我們看出來,它前面還有對答。

  要知道入實相是以無我心契合無相法,稱為入。那就是般若嘛!般若空義,怎麼入般若呢?以無我心契合無相法。般若經上講的是無住心,無住就是無我。

  外人又問瞭:雲何諸法無我?怎麼樣是諸法無我呢?下面偈頌就作答瞭。

  「若我是五陰我即為生滅

  若我異五陰則非五陰相

  若無有我者何得有我所

  滅我我所故名得無我智

  得無我智者是則名實觀

  得無我智者是人為希有

  內外我我所盡滅無有故

  諸受即為滅受滅則身滅

  業煩惱滅故名之為解脫

  業煩惱非實入空戲論滅

  諸佛或說我或說於無我

  諸法實相中無我無非我

  諸法實相者心行言語斷

  無生亦無滅寂滅如涅槃

  一切實非實亦實亦非實

  非實非非實是名諸佛法

  自知不隨他寂滅無戲論

  無異無分別是則名實相

  若法從緣生不即不異因

  是故名實相不斷亦不常

  不一亦不異不常亦不斷

  是名諸世尊教化甘露味

  若佛不出世佛法已滅盡

  諸辟支佛智從於遠離生」

  「若我是五陰,我即為生滅。」我們知道五陰法,是生滅法。我要是五陰的話,那我就生滅,不對!身死還為土,五陰身死瞭以後又化為土。我們都知道,五陰身埋到山上去,假使我是五陰身的話,應該我也埋到山上去。可是五陰身埋在山上去,我投生六道、我成佛,證明我不是五陰。

  他的意思不是說我不是五陰,他是說五陰無我,即五陰無我。

  「若我異五陰,則非五陰相。」怎麼知道有我呢?是因為五陰身心知道有我。如果離開五陰有我,五陰所表現的就不是我。可是我們怎麼知道有我呢?以五陰知道有我。

  按道理講的話,如果我異五陰的話,那麼五陰造瞭罪,我不應該受報啊!五陰行瞭善,我不應該生天啊!應該叫五陰生天去。五陰念佛,我不應該往生,應該叫五陰往生啊!他這首偈的意思是說,即五陰無我,離五陰也無我。

  「若無有我者,何得有我所?」既然是即五陰無我,離五陰也無我,沒有我。無我就沒有我所,因我才立我所嘛!我是能,我所是法。沒有我,我法二空。

  「滅我我所故,名得無我智。」滅我我所,就是我們平時講的空二我,空人我、空法我。空瞭人我、法我,叫得無我智。

  「得無我智者,是則名實觀。」得無我智的人,叫作真實觀。真實觀是什麼呢?就是實相觀。一切法都不真實,唯有實相真實,才叫真實觀。實相是什麼呢?實相無相,就是隨緣無性;實相無不相,就是無性隨緣。這就是真如隨緣成萬法,萬法無性是真如,那就是實相觀。

  「得無我智者,是人為希有。」這是贊佛。希有,什麼最希有?我問你們,什麼是希有?希有是佛,希有世尊!得無我智者,就可以成佛。佛是實相嘛!親證實相叫成佛。

  「內外我我所,盡滅無有故。」內是我,這個我有兩個說法,一個說法就是心,一個說法就是識。既然這麼說,我問大傢,你說無我,心是不是我?識是不是我?誰能回答?有沒有知道的?我告訴大傢,心、識都不是我。因為心、識是依他起,無自性。無自性,所以無我。

  內是心識,外是六塵。一般人認為唯識宗說有法,不是!它說,識是依他起,是無自性的。內是我,外是我所。要是演說淺顯一點的就是根塵識都沒有我。

  內外無我我所,盡滅無有故,都沒有,都滅瞭。「諸受即為滅」,因為內我是受者,外面的我所,法是所受,都滅瞭,當然沒有受,所以諸受即為滅。

  受有六種,那六種?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嗅香,在舌嘗味,在身覺觸,在意知法,都是受。這六種,都沒有。這六種,眼沒有,虛妄法,眼的見,不在根,不在塵,不在識。如果在根,不必和塵識和合。假使在塵,應該塵見,也不必和眼根和合,和眼識和合。識,假使沒有和合,那有識?

  有人說,經上明明說:緣根塵生於識嘛!這個是方便說,不是瞭義說。大傢沒想一想,諸法若生,就是無常。諸法要是無常,定非實有。

  細細地說起來,見、聽、聞、嘗、覺、念,都是如幻如化的。你也不能偏於它沒有,它有是因緣有,因緣有稱為妙有。這種有法不可思議,所以稱為妙。妙有就是因緣空,因緣空稱為真空。

  我講的是不是深瞭?你們都能聽懂嗎?有沒有聽不懂的?

  六受也叫六觸身,所以他說「受滅則身滅」嘛!此地所說的身也有六種,就是六根。

  「業煩惱滅故,名之為解脫。」業煩惱滅瞭叫解脫。有誰想到它從那來的?〈答:十二因緣。〉也可以說。就是四諦法、十二因緣。業、煩惱,集諦嘛!身受是苦諦。所以業、煩惱滅瞭,稱為解脫。

  解脫有沒有啊?禪宗論見性,不論解脫。沒有解脫!有人說:「請禪師為我解脫!」說:「誰縛你啊?」無縛則無解嘛!所以他下面繼續說「業煩惱非實」。業、煩惱不是實在的,如幻如化的。都是有為法,因緣生。

  「入空戲論滅」,知道諸法性空,一切戲論就滅瞭。戲論,我們講過,大傢說什麼是戲論?戲論者,有名無實。我們大傢生活在戲論之中。比如桌子,有桌子沒有?僅僅是一個名字。大乘有一個假名宗,初學大乘就要學瞭。桌子是假名,它因緣生的,沒有自性。所以我們說桌子,說假名,沒有實義。房子是假名,山是假名,海是假名,地球是假名,天體是假名,沒有一法不是假名。所以般若經說過,世人分別一切法,唯是分別假名。

  這麼說起來,我們生活在戲論之中。鈔票是假名,大傢吃的飯是假名,沒有真實。所以禪宗說過,吃瞭一輩子飯,沒咬破一粒米。都是假名嘛!

  總說一句,你要是執著一切法有,是假名。執著一切法空,也是假名。無性隨緣,空即有;隨緣無性,有即空。

  我們改個樣子講一講,無性隨緣,實相無相就是無不相;隨緣無性,無不相就是無相。這個樣入空。入空是入真空。什麼是真空呢?空有是偏空,有法空為偏,空空是真空。

  龍樹菩薩講過,執著有空的話是邪見空。知道空空義,才是真空。庵提遮講過:嗚呼!真大德,不知真空義。就是這個道理。

  「諸佛或說我,或說於無我。」佛說我,說無我,是兩種語言。說我,世間語言;說無我,是真實語言。佛說我是俗諦說,說無我是真諦說。所以佛以二諦演說法嘛!佛說我,就是實相無不相;佛說無我,就是實相無相。

  「諸法實相中,無我無非我。」實相裡頭沒有我,沒有無我。實相無我,就是實相無相,真諦說。我們稱為真諦中道。實相無不相,分別一切法。禪宗有一句話,分別一切法,不作分別想,近乎這個道理。所以實相無相就無我,實相無不相就有我。所以「諸法實相中,無我無非我」。

  「諸法實相者,心行言語斷。」諸法實相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我這話說瞭一半,大傢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對不對啊?對瞭一半。要知道,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叫真諦中道,它不離俗諦中道。

  我們應該說什麼呢?言語道斷也斷,心行處滅也滅,這是深的。淺的怎麼說?言語道斷,不是不說話。你要是言語道斷,不說話瞭,偏瞭!說話隻管說話,離四口過。沒有妄語、惡口、綺語、兩舌,修的時候從這裡修。心行處滅,不是你不思想。你可以想一切法,沒有貪瞋癡。這麼說起來,十惡業沒有的話,你言語道、心行處皆是功德,這就是那個眾善奉行。

  所以,實相深的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淺處下手修,謹慎三業。身口意謹慎,就暗合於實相瞭。

  「無生亦無滅,寂滅如涅槃。」「無生亦無滅」,大傢要深深體會!我們先舉個例子說,然後說法,這個說法叫以法合譬。好比虛空,虛空無形無相,不生。是不是啊?虛空,橫遍十方,有上下東西南北四維,既然有十方,不滅。虛空無形無相,就是實相無相;有十方虛空,就是實相無不相。這是譬喻說。

  會到法上,你怎麼會呢?文殊師利菩薩問維摩詰居士:何法不生?何法不滅呢?維摩詰居士就回答說:不善不生,善法不滅。學佛就是這個樣,惡法不生,善法不滅。好比虛空,無形無相,不生;橫遍豎窮,不滅。這樣才能上成佛道嘛!

  「寂滅如涅槃」。假名稱為涅槃,涅槃沒有。因為什麼涅槃沒有?涅槃若有,是涅槃生,涅槃要是生就無常,要是無常就不是涅槃。所以大傢不要滅妄求真啊!你想想,妄不生真,如果說真從妄生,真則有始,有始就有終,無常。真也不生妄,如果妄法從真生,那麼真也是妄。那就不對瞭!

  今天我們時間到瞭。

  大傢看《中論》。

  「一切實非實,亦實亦非實。非實非非實,是名諸佛法。」這是顯正義。顯正義是即四句,還有離四句。因為經上說過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嘛!離四句就是離一切相,即四句就是即一切法。不過我們今天不講得太復雜,講太復雜恐怕大傢聽不懂。

  「一切實非實」,先講譬喻,然後以法來合。譬喻大海水,海水起萬重浪,萬重浪皆是水所起。水是濕,浪起伏,水不動。浪起伏是假,海水我們可以說一切都是水,那就是一切都是實。也可以說一切都是浪,浪是假的,非實。這就是「一切實非實」。

  「亦實亦非實」,海水也可說也是浪也是水,也是水就是也是實,也是浪就是也是非實。浪是假相,就不是水,非實。水不動,不是假相,就非非實,所以他說「非實非非實」。應該怎麼講呢?一切實,一切非實,一切亦實亦非實,一切非實非非實。我們首先以海水為譬喻,大傢能聽懂嗎?

  「是名諸佛法」,這是佛法,諸佛法是暗指實相法。我們現在以法來合,實相無相。譬如說,人沒有相,人的相是細胞現的。沒有細胞就沒有人的相,無相是實在相。實相無相好比水一樣,水性濕,沒有相。實相無相無不相,細胞可現手的相,現腳的相、頭的相,現一切相。這一切相都無相,所以現的相─假相。

  好比浪一樣,浪現萬重浪都是假相。人也是無相,也是假相,就是那個「亦實亦非實」。細胞現的相不是無相,非實。一切現相皆是假相,假相沒有,還是無相,所以說非非實。第一首偈我再念一遍:「一切實非實,亦實亦非實,非實非非實,是名諸佛法。」大傢仔細聽!

  現在我再講第二偈:「自知不隨他,寂滅無戲論,無異無分別,是則名實相。」「自知不隨他」,「自知」是心。一切法唯心所現,心外無法。「他」是塵,廣說無量,略說有六種,色聲香味觸法,叫六塵。六塵沒有,唯心所現,所以唯識宗講「唯識無境」。因為色聲香味觸法是因緣生,因緣所生法都沒有自性,都是空的。心現的,心生則法生,心滅則法滅,所以他說「自知不隨他」。

  修學佛法唯正其心,不尚餘學,不崇尚其餘的學問。修學佛道,悟心便得,悟知自己的心就得到佛道瞭。什麼是心呢?心是依他起,空的。法是實相,是無相的。那怎麼修學?空心則無所住,以無住心契無相法叫修學佛道。無住心就是「自知」,無相法就是「不隨他」。

  那麼我們要問瞭,怎麼是無住心呢?無住心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怎麼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呢?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怎麼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呢?一心清凈不被六塵緣影所亂。怎麼達到這個地步?大傢誰知道?持念佛名。持念佛名就可以一心不亂;持念佛名就可以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持念佛名就可以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那就是「自知不隨他」。

  「寂滅無戲論」,戲論是不實之論,有名無實,沒有實在的。什麼是戲論呢?取相叫戲論。一切六塵雖空有其名而無其實,如果執著它為實有叫遍計執。如果知道它是依他起無自性,就是那個實相無相。一切假相如果寂滅的話,就沒有戲論瞭。怎麼寂滅無戲論?不取於相,寂滅瞭;如如不動,無戲論;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沒有戲論瞭;一心不亂,就沒戲論瞭。

  「無異無分別」,實相無相,無相法無異無分別。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無異無分別。大傢要是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無異無分別。一心不亂,無異無分別。這是實相法,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實相。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實相。一心不亂,實相。所以他說:「無異無分別,是則名實相。」

  「若法從緣生,不即不異因,是故名實相,不斷亦不常。」「若法從緣生」,緣生無自性,法無自性就無相,就是實相。「不即不異因」,無性能隨緣,隨緣有差別。好比萬重浪一樣,有差別,是不即因。萬重浪無自性,皆是一水,還是無自性,不異因。所以他說:「若法從緣生,不即不異因,是故名實相。」這叫實相,實相無相,無相就是無不相。無不相有差別,不同於無相。差別皆是假相,假相無自性,就是不異因。所以他說「是故名實相」。

  「不斷亦不常」。無性「不斷」。無性能隨緣,隨緣生萬法,萬法起名無常,所以說也「不常」。

  「不一亦不異,不常亦不斷。是名諸世尊,教化甘露味。」這說的還是實相法。無性隨緣,隨緣有差別就「不一」。法要是隨緣就沒有自性,所以說隨緣無性,隨緣無性就「不異」,沒有差別。「不常亦不斷」。無性隨緣生萬法,萬法有生有滅,所以他說「不常」;萬法緣生無自性,無自性就「不斷」。所以說「不常亦不斷」。「是名諸世尊」,這就是諸佛,「教化甘露味」,教化眾生甘露法味。

  「若佛不出世,佛法已滅盡,諸辟支佛智,從於遠離生。」佛不出世,實相法滅盡瞭。辟支佛他的智有限,聲聞、辟支佛、菩薩,聲聞人上依於佛,依於佛教。菩薩下化眾生。辟支佛翻譯為獨覺,出現在無佛之世。辟支佛上不依佛,他獨覺嘛!下不化眾,不化眾生。這是他和聲聞、菩薩不同之處。他的智慧不見實相,辟支佛智不見實相。實相也稱為佛性,辟支佛不見佛性,成辟支佛道。

  他的智從那兒來的?從遠離生。遠離分兩方面說:內心和外境。辟支佛於外境,遠離憒鬧,獨居深山,不見世人。內心裡他遠離煩惱結使纏縛,他體會到生滅無常,他觀飛花落葉,體會無常。不見於常,所以他的智慧偏空。

  今天時間到瞭,大傢有問題沒有?沒問題我要休息瞭。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