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三相品第七
外人就問瞭。什麼叫外人?理外之人,不是外教、外道,不入諦理的,三乘也可說外人。外人問,經上說,有有為法無為法。好象是《大法鼓經》,我記得有說,法有兩種,有為與無為。有為法有三相,生、住、滅,有三相的是有為法。無為法對有為法而立,所以沒有三相的稱為無為法。
這個經上說得很多,廣說、略說都有。廣說他說生住異滅,略說他僅說生滅。一切生滅法皆是有為法,所以有為法有三相,生、住、滅,沒有生、住、滅的是無為法。其實佛說有為法是說其無常、無我,要大傢曉得涅槃寂靜。對於無常、無我,所以才說一切法空,一切法空就是無為法瞭。
因為世間人執著緣起為「有」,佛說那是有為,皆是生住滅法,無常的,無我的。其實無為法就是有為法,有為法就是無為法。有為法是隨緣,無為法是無性。隨緣無性,有為法就是無為法;無性隨緣,無為法就是有為法。
無性是正,隨緣是遍知,正遍知是佛的般若德。所以佛說,我不與世間諍,不和世間人諍論,世間與我諍,世間人和佛諍論。佛怎麼不和世間諍呢?世間人說有,佛也說有,佛說是因緣有。世間人說空,佛也說空,佛說是因緣空。因緣有,法以因緣有,沒有自性,有即空,法性是因緣空。因緣空沒有自性,空即有。佛以大智慧如此說,不入其理的就和佛諍論瞭。
我們看︿三相品﹀,首先我們有個概念,三相,生住滅是假,非第一義。
第一首偈他說:
「若生是有為則應有三相
若生是無為何名有為相」
論主的意思是說,你說有為法有三相,生住滅,那生是不是有為相?生假使是有為相,生應該也有生、住、滅,那生又有生,相續不斷瞭。大傢想,那麼不就無窮瞭嗎?所以執著生是有為相,落入無窮過。
「若生是無為,何名有為相?」生既然無為,無為法沒有生、住、滅三相,你怎麼說生是有為呢?有為就有生住滅。所以我們掌握到,沒有有為相是無性,有有為相是隨緣。因為生住滅三相,不可能同時俱有,它是矛盾的嘛!在一個概念裡頭,不能有矛盾的概念。生,生則不住,生是動的,住是靜的。生,生就不滅,生怎麼會滅呢?再看住,住就不生,住是停止的,就不生,住則不滅。再看滅,滅則不生,滅則不住。那麼說起來,三個矛盾的概念怎麼能成為一個命題呢?所以有為法有三相,生、住、滅,不可能的,那是假相,假有啊!
比如說生、住、滅無常,無常就沒有。如果有無常,那個無常不是常嗎?所以他說:「若生是有為,則應有三相。」落入無窮過。「若生是無為,何名有為相?」再看下面一偈。
「三相若聚散不能有所相
雲何於一處一時有三相」
「三相若聚散,不能有所相。」生、住、滅三相若聚,是一法,一法不成立,不能有所相。若散,個別存在,生歸生,住歸住,滅歸滅,還是不行。因為佛說過嘛!一切法皆是有為相。所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生,如果是有為法,就應該有生、住、滅三相。如果是無為法,就沒有所謂生,住、滅也如此。
「雲何於一處,一時有三相?」這個矛盾的概念不成立的,不能和合。所以他說:「雲何於一處,一時有三相?」
打鈴瞭是吧?
大傢要有個概念,不可執為定法。所以《金剛經》說過,無有定法,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執定法為覺,若執定法為迷。
今天時間到瞭,我們下課!
在講以前,先把以上所講的大略提示提示。論主說一切法空,外人就反駁瞭,說:佛在經上說有有為法、無為法,你怎麼說一切法空呢?譬如《大法鼓經》就說過,法有兩種,有為與無為。有為有三相,三相就是生、住、滅,沒有三相的就是無為。
其實佛說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虛妄的。對有為法立無為法,有為法既然是虛妄的,無為法也不立,那是佛的本意。外人不知道,執著有為法為實有。如果執著有為法是實有,是遍計執性。知道有為法虛妄如幻,是依他起性。
今天就接著上次講的。
「若謂生住滅更有有為相
是即為無窮無即非有為」
有為法有生、住、滅三相,假使我們說生住滅也是有為法,應該也有三相:生有生住滅,住有生住滅,滅也有生住滅,那是不可能的。因為生住滅三相是矛盾的,不能並存於一法。生即非住,因為住是靜相,生是動相,它不同;生即不滅。住就非生,住也非滅。滅則非生,滅則非住。怎麼能同時在一起呢?皆如夢幻泡影就是。
這一偈就說瞭,如果說生住滅,更有有為相,那就是無窮。生更有生,生更有生……落入無窮過。「無即非有為」,如果說生住滅,沒有有為相,那就不是有為。因為有為法有三相嘛!它要是沒有生住滅的話,就不是有為瞭。這是論主提出的結論。
外人又講理由瞭,說:你說生住滅更有有為相就無窮,那不對的。因為什麼原因呢?雖然是生住滅亦生住滅,它不是無窮。他的理由是:
「生生之所生生於彼本生
本生之所生還生於生生」
他這個生,在當時的思想,一個有為法生的話,它自體有七法共生,就是:第一個「法」是有為法,第二個就是「生」,第三個就是「住」,第四個就是「滅」。第五個法滅的時候,同時生出新法來,那個新生的果法,就稱為「生生」。第六個有生生就有「住住」,第七個就有「滅滅」。
滅滅以後又有新「法」生,生「生生」的法就是「本生」。
這裡頭有一個重點:他執持他的有為法實有。生住滅三相,住和滅不過根據生假立,實質上講呢?就是生和生生。
這麼講大傢不容易明白,我們舉個例子講。一粒稻谷是有為法,生。把這一粒稻谷種到地裡去,有太陽、空氣、水的因緣才可生。生芽,就是住。芽長苗,苗長桿,結新稻谷,結新稻谷就是生生。新結成的稻榖又作本生,又作種子瞭。種到地裡去又生,生又住,住又滅,又成新稻谷,循環無斷,這個不落無盡過。
大傢聽懂瞭沒有?稻谷種到田裡,它可以生長,生長新稻谷,新稻谷就是生生。這個生生又可作種子,又可以生,生生不絕,不是無窮。聽不懂舉手我看!好!這是外人支持他的有為法成立。
這個不成立的啊!譬如我們說稻谷,稻谷是分子組成的,如果沒有分子,稻谷就空瞭。如果稻谷不空,沒有分子,應該還有稻谷。稻谷既然是空,空怎麼會生?所以禪宗講:「吃瞭一輩子飯,沒咬破一粒米。」因為米是空的嘛!它是因緣生,無自性,怎麼會生呢?所以佛說無生法。
外人執著,錯誤就錯在有生法,他執著定有有為法。經上說,若有定法,即非什麼啊?〈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欸!若有定法,就不是無上菩提。這個理由比較微細一點,因為外人他執著法相,因為他執著法相的關系,不見法性,法性身就是如來。所以經上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所以他說「生生之所生」,生生它生於本生,所以「生於彼本生」。「本生之所生,還生於生生」。換句話說,他執著生生生本生,本生生生生,生生不斷,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以下我們看論主怎麼反駁他:
「若謂是生生能生於本生
生生從本生何能生本生」
如果你說生生就是新稻谷,還可以作種子,「能生於本生」,可是這個生生的新稻谷從本生而來的,那麼既然從本生而來,它怎麼生本生呢?
意思就是說,新稻谷沒有啊!它從本生來的。那麼如果沒有本生,怎麼會有生生?沒有生生怎麼生本生?大傢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你稍微旁騖一點,就不懂。
我再重復一遍,如果你說生生能生本生,可是生生從本生而來,怎麼能生本生呢?生生從本生而來,先有本生後有生生,是不是啊?生生既然是後有的,怎麼能生本生?沒有本生不能生生生,他怎麼有?那顛倒想嘛!思想顛倒!大傢聽懂瞭嗎?
下面一偈就容易懂瞭。同樣的道理,顛倒過來。
「若謂是本生能生於生生
本生從彼生何能生生生」
如果說本生能生生生,你的論點,生生生本生,本生生生生。可是,本生是從生生來的,生生沒有,怎麼能生本生?這一偈比較容易懂,如果你明白上一偈,就知道他的意思瞭。
他這品論得很細,你如果不細細推究,就迷惑瞭。
外人又提出意見瞭,他說:「這個生生生時,非前非後,能生本生。它不是未生而生本生,也不是已生以後生本生,生的時候就生本生。」換句話說,新稻谷生長的時候就生本生。
我們看論主怎麼破他:
「若生生生時能生於本生
生生尚未有何能生本生
若本生生時能生於生生
本生尚未有何能生生生」
「若生生生時,能生於本生。」如果照你的說法,「生生」生的時候,能生「本生」。「生生尚未有,何能生本生?」這個時候「生生」還沒有啊!什麼道理呢?「生生」生的時候,我們知道「本生」生「生生」,應該先有「本生」後有「生生」。它生的時候呢,先有「本生」,還沒有「生生」。既然沒有「生生」,它怎麼能生「本生」?所以他說:「若生生生時,能生於本生。」生生這時還沒有,沒有的法怎麼能生本生呢?所以說:「生生尚未有,何能生本生?」
大傢不要迷惑,記住!佛說無生法,因為什麼無生呢?一切法因緣生無自性,無自性所以無生;一切法空,空所以無生;一切法無所有,無所有所以無生;一切法清凈,清凈所以無生;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得所以無生。生法,僅僅是幻相,假有。假有非實,所以無生。譬如《心經》講:色即空,空即色。色怎麼空呢?色法,色受想行識是假有的,假有就空。空不是斷滅空,空就是假有。
這麼說起來,「假有」般若稱為妙有。什麼是妙有呢?色受想行識雖然有,是性空。所以有而非有,非有而有,叫妙有。空是真空,不是斷滅,因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稱為真空。真空就是妙有,空而不空嘛!不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有而非有嘛!非有就是真空。真空就是妙有,所以真空也空;妙有就是真空,所以妙有也空。有空、空空稱為畢竟空,畢竟空在經上有很多名字,又叫畢竟凈。
所以我們就知道,外人的思想錯誤。就是唯識傢講的遍計執,不會法性。如果會法性的話,就知道「有」是依他起,「空」是圓成實。所以:「若本生生時,能生於生生,本生尚未有,何能生生生?」
這兩首偈也是一對,明白一個就都明白瞭。
我們再看下一偈。以上講的大傢都懂嗎?有誰不懂?好,我們再講下面一偈。
這外人又舉譬喻,證明有為法實有。他說:「這個生生生本生,本生生生生。」好比燈一樣,燈能照暗。
「如燈能自照亦能照於彼
生法亦如是自生亦生彼」
其實這個譬喻不恰當,燈光和暗,不能並存。有明無暗,有暗無明,它不像顏色一樣,黑白分明。大傢的眼球,黑眼球、白眼球分明。它不可能的,它相克的,不能相生。我們知道,燈能照,及暗才能照。換句話說,有明有暗才可以照,隻有明不能成為照,隻有暗亦不能成為照。
所以論主說:
「燈中自無暗住處亦無暗
破暗乃名照無暗則無照」
你這個譬喻不對啊!燈裡頭自己沒有暗,燈照到的地方也沒有暗,它不及暗嘛!它能破暗才叫照,沒有暗怎麼叫照呢?
我們的觀念錯誤。因為事實上有明無暗,有暗無明嘛!不可能和顏色一樣,一半暗一半明,那不可能的。
照是什麼意思呢?照是對待空,所以外人舉的例子,就不對。
對待的,好比能所一樣。能和所,能對待所才叫能,沒有所怎麼稱為能?所對待能才叫所,沒有能怎麼稱為所?這個情形也是空的。對待能才有所,所空。如果不對待能,沒有所。對待所才有能,能空。沒有所就沒有能。這稱為法性。
法性我們再講一講。對待能才有所,都是能啊!所以這個法,說能一切能,說所一切所,這就是天臺發揮的一點,說空一切空,說假一切假,說中一切中,就是這個道理。這個是法性。
你如果一執著就有兩邊,執著有有,偏於常邊;執著有空,偏於斷邊。如果會到有而非有,非有而有,妙有;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真空。那就是法性瞭。這個法性是依他起,如果一落入遍計執,就是妄見。
這是很重要的,大傢要認清楚。如果你落入妄見,一切錯!外人舉燈的例子,就落入妄見瞭。所以論主說,燈中則無暗,住處亦無暗。破暗乃名照,無暗則無照,暗和明是對待空的。
我舉個例子。大海起浪,萬重浪是有法。可是浪都是水,水性濕,沒有起沒有落。既然沒有起沒有落,萬重浪起而無起,無起而起。無起隨緣就起,隨緣無性就無起。
再比如說,虛空無形無相,無形無相就是橫遍十方,橫遍十方就是無形無相。虛空是一個,十方是無量,怎麼十方無量呢?十方拿出一方又有十方,再拿一方又有十方……無量無邊。法性是一即無量,無量即一。一稱為正,無量稱為遍知。佛的正遍知就是一即無量,無量即一;於一知無量,於無量知一。
仔細研究起來,它有兩重道理,都是空的。空有兩重,《中論》都講過,一個對待空,一個因緣空。因緣空比較廣泛,對待空很少地方用到。所以明和暗是對待空,不是有法。
「雲何燈生時而能破於暗
此燈初生時不能及於暗」
這是外人又提出意見,他說:我的意思不是那麼說,燈未生的時候,它不能照暗,沒有明嘛!燈既成以後,有明無暗,也不能照暗。我是說燈生的時候,不是未生也不是已生,這個時候能自照,亦能照人。
這個觀念也是錯誤的。燈生時,怎麼能照暗呢?有兩種情形:一種情形,燈生的時候,一半明一半暗。不可能的。我們已經知道,明和暗相克的,不和顏色一樣,黑白分明。再一種情形,燈生的時候,沒有明也沒有暗。既然沒有明也沒有暗,怎麼能夠照呢?所以兩種情形,都不可能成照。
所以論主說:「雲何燈生時,而能破於暗?此燈初生時,不能及於暗。」就是它沒有明沒有暗嘛!燈沒有明,不能破暗。也沒有暗,不能稱為被破,不能成照法嘛!
這首偈從兩方面講,一方面燈生的時候,一半明一半暗,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沒有明也沒有暗,也不能成照,它沒有及暗嘛!
「燈若未及暗而能破暗者
燈在於此間則破一切暗」
如果燈沒及暗的時候,沒有到達暗的時候,就能破暗,那這兒有燈,全世界的暗都破瞭,那不可能的。所以這首偈就明白瞭,燈破暗必須及暗─到達暗。可是明和暗不能到達,事實上有明無暗,有暗無明。
還有一點點時間,我們再講一首偈。
「若燈能自照亦能照於彼
暗亦應自暗亦能暗於彼」
如果照你的說法,燈能夠自照,也能照於他的話,那麼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知道,暗也能自己暗自己,同時能暗別人。
打鈴瞭是吧?
這首偈容易懂,不多費時間。燈能自照照彼,暗當然也能自暗暗彼。外人錯誤執著,執著定有。若有定法,即非無上菩提。
我們今天講到此地,時間到瞭。
外人說:有為法能夠自生,也能生彼。好比燈一樣,自己能照,也能照人。這首偈龍樹菩薩先破自生。你說能夠自生,也能生彼。當然是先自生,才能夠生彼。可是自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說:
「此生若未生雲何能自生
若生已自生生已何用生」
這個生是說生法。生法要是沒生的話,怎麼能夠自生?我們知道,生的觀念是長,所以叫生長。如果不長,那是自我還等於自我,好比種子還是種子,不能說是生。種子生長芽,才稱為生,可是生長芽就不等於自我瞭。
所以在觀念上,我們應該知道,生是因緣生,不能自生。主要的是,自我還等於自我的話,沒生。所以他說「此生若未生,雲何能自生?」
「若生已自生,生已何用生?」這是有為法,此生就是生法。這是什麼呢?已經生瞭。它既然已經生瞭,何必再用生?
這是以未生、已生破自生。
下面總破。
「生非生已生亦非未生生
生時亦不生去來中已答」
「生非生已生,亦非未生生。」生法不是生瞭以後再生,也不是未生而生,這半偈重復上面那一首偈。「生時亦不生,去來中已答。」生時是什麼呢?未生已生和合相叫生時。︿去來品﹀中說「已去無有去」,已去是過去,已去之中,無有去法;「未去亦無去」,未去是未來,也沒有去法;「去時亦無去」,去時是現在,去時也沒有去法。
這個法是空的,因為過去沒有,過去是現在、未來形成,如果過去不空,沒有現在、沒有未來,也應該有過去。現在是空的,是過去、未來形成。未來也是空的,是過去、現在形成。
︿去來品﹀中已經說過,未去、已去也是這種情形,去時也是這種情形,所以他說︿去來品﹀中已答。
已生是過去,過去無生,有為法沒有生。「亦非未生生」,也非未來而生。「生時亦不生」,現在也不生。所以一切法無生。
怎麼一切法無生呢?一切法因緣生,因緣生無自性,無自性就無生。無自性是空,一切法空,所以無生。因緣生是假,一切法假,所以無生。無自性就無所有,無所有所以無生。無自性不可得,不可得所以無生。
外人又辯瞭,他說:我所說的生啊,也不是說已生生、未生生、生時生,我是說因緣生。
這時候論主就回答說瞭:
「若謂生時生是事已不成
雲何眾緣合爾時而得生
若法眾緣生即是寂滅性
是故生生時是二俱寂滅」
「若謂生時生,是事已不成。」你說生時有生,已經矛盾瞭,這個不成。你自己講的話,自己矛盾。什麼原因呢?他成立的觀念是「本生生生生,生生生本生。」假使有個「生時」生的話,不是本生也不是生生,自己矛盾瞭嘛!這已經不成瞭。
「雲何眾緣合,爾時而得生?」眾因緣和合生,無自性,無自性是空,它怎麼會生呢?所以他講:「若法眾緣生,即是寂滅性。」什麼是寂滅性呢?因緣是有,有法不生,稱為滅。因緣生無自性,無自性空,空也不生,稱為寂滅。有空稱為滅,空空稱為寂滅。
因緣生,眾因緣和合假有,般若稱為妙有。妙有無自性就空,不是有個空,如果有個空,空是有,不叫空,空也空稱為寂滅。
我們平時說,因緣有是有法。諸法因緣生,那是假的啊!無自性,空的。可是翻身講一句話,打轉身,因為假。怎麼叫假呢?它無自性。怎麼叫空呢?無自性就是那個空,不是另有個空啊!所以說生滅滅已,寂滅為樂,這是佛說的。
「是故生生時,是二俱寂滅。」第一個生是生法。這句話應該怎麼講?「是故生法和生時」,這兩種都是寂滅,都是無自性的。
外人又辯駁瞭,他說:事實上我看到,未來法到現在,稱為生嘛!
這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大傢說他的錯誤在什麼地方?誰知道?他落於有法。他說事實上看到未來法到現在叫生,落於有法。
所以龍樹菩薩說:
「若有未生法說言有生者
此法先已有更復何用生」
「若有未生法,說言有生者。」要是有個未生法,就說有生者。「此法先已有,更復何用生?」可是要是有未生法才有生者,既然有瞭未生法,這個法已經有瞭,何必再生?所以他落於有法。
論主繼續破他:
「若言生時生是能有所生
何得更有生而能生是生」
「若言生時生,是能有所生。」你的論點,本來是辯駁我而立的。我先說,生法要是有為的話,更有有為相。換句話說,生要是有為,有為有三相,生、住、滅,那這個生應該還有生住滅。生住滅是有為,應該還有三相生住滅。那麼說生住滅,生住滅,生住滅……無窮瞭。所以他說,你要說生時有生法,那它是無窮瞭。
「是能有所生」,要是照那麼說的話,你的立論是:「本生生生生,生生生本生。」自己先駁倒瞭,假使生時要是有生法,那一定是它可能生「本生」,也能生「生生」。
我們看起來,外人的思想不夠細膩,盡是漏洞。
所以他說:「若言生時生,是能有所生。何得更有生,而能生是生?」怎麼會更有生,生這個生法呢?那是無窮過。
所以他接著說:
「若謂更有生生生則無窮
離生生有生法皆能自生」
這是說外人自相矛盾瞭。假使說更有生,能生這個生法,能生生法的那個生法,當然也是有為的。既然有為的,它應該還有生住滅三相。那麼生住滅,生住滅,生住滅……就無窮瞭。所以他說「生生則無窮」。
如果生生無窮的話,你自己說的就駁倒瞭。你說生生生本生,本生生生生,不落無窮。可是「離生生有生」,離開生生有生法瞭,那當然無窮。「法皆能自生」,法能自生有什麼過呢?不必等本生生生生,生生生本生,它能夠自生嘛!
大傢靜靜心,你的思路要細膩。我講得快不快?他後面那首偈「離生生有生」,離開生生有生法,法皆能自生。意思是說,就不是生生生本生,本生生生生。法皆能夠自生。
所以他說:
「有法不應生無亦不應生
有無亦不生此義先已說」
「有法不應生」,因為已經有瞭,何必再生?「無亦不應生」,這個法沒有的話,不應生。無法,不假因緣不能生。「有無亦不生」,既然有不生,無不生,兩個不生加起來,還是不生。不可能加起來等於生,不可能的。
好比說你沒有錢,我沒有錢,我們兩個加起來,還是沒有錢啊!不能說你沒有錢,我沒有錢,我們兩個加起來,變成有錢,那不可能的。
或者有人抬杠,說事實上我見到嘛!男人沒有小孩子,女人也沒有小孩子,男女結婚以後加起來生小孩子。
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男女都是因緣生法,空的。男人是不是細胞?女人也是細胞。如果男人不空,沒有細胞還有男人。女人不空,沒有細胞還有女人。他都是因緣生的,無自性所以空。空怎麼生呢?生小孩子如幻如化啊!
我們再講,這個小孩子,也是因緣法,沒有。那個小孩子,有小孩子生小孩子嗎?還是無小孩子生小孩子?如果說有小孩子生小孩子,父母沒有生他以前,小孩子在那裡?你說在天邊。既然在天邊,有瞭,何必等到父母生呢?不生也有他嘛!你說沒有小孩子可以生小孩子,也不對!沒有小孩子的太多瞭,石頭沒有、樹木沒有、花草沒有,都能生小孩子,不合道理!
所以生法是幻相,假有,般若稱為妙有。所以「有法不應生」,已經有瞭嘛!「無亦不應生」,要是無可以生的話,雞蛋裡頭沒有小鴨的成分,也可生小鴨;石頭沒有小鴨的成分,也可生小鴨;太陽、空氣、水沒有小鴨的成分,也可生小鴨。所以說無法也不生。有小鴨的成分是什麼原因呢?因緣有。因緣有無自性,就是空的。無呢?因緣無,因緣無無自性,無也是空的。
我們大傢錯誤,錯誤在那裡呢?有是定性有,無是定性無,就錯瞭。要會到有是因緣有,無是因緣無。所以他說:「有無亦不生,此義已先說。」這番道理已經說過瞭,因為在︿觀因緣品﹀的時候說過瞭。︿因緣品﹀怎麼說過呢?他說,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所以一切法無生。
以下就總破瞭。因為有為法有三相,生、住、滅,不成立,那是幻相。生則不住,生則不滅;住則不生,住則不滅;滅則不生,滅則不住。不成立,它幻相嘛!一切法如幻如化嘛!
佛說有為法有三相生住滅,是說一切法如幻如化的。所以《金剛經》說過,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眾生誤執為定有,就錯瞭。
所以說:
「若諸法滅時是時不應生
法若不滅者終無有是事」
「若諸法滅時,是時不應生。」滅則不生,這是一定的。我們知道生就不滅,滅就不生。所以他說:「若諸法滅時,是時不應生。」
「法若不滅者,終無有是事。」大傢深深體會!法剎那剎那在滅,你不感覺。因為你不感覺,不知道重要性,所以佛說可憐愍眾生!
這一秒鐘過去瞭,再永遠不會有瞭,已經滅瞭,一剎那一剎那始終在滅。各位修行及早啊!我看見很多人,初見的時候年輕,再見老年瞭。再見呢,衰弱瞭。多久以後不見瞭人,死亡瞭。各位想一想,可怕啊!可是要知道,他老不是一下子老的,一秒鐘一秒鐘就老。自己不感覺,所以佛說是可憐愍眾生!
這一剎那又過去瞭,宇宙之間再永遠不會有。如果聰明人,抓住這一秒鐘一剎那,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有這功德留下來瞭。所以奉勸大傢,時時刻刻,心不離佛,佛不離心。
所以「若諸法滅時,是時不應生。法若不滅者,終無有是事」。沒有不成過去的。人生有一種錯誤的觀念。我們一生,就隻抓現在,得到現在。不知道現在剎那剎那過去瞭,有誰抓住的?沒有一個人抓住的。法一定要滅,道理唯有佛說出來。現在,按理講,是過去、未來形成。既然現在是過去、未來形成,你為什麼不叫現在叫過去呢?不稱未來呢?拿事講,轉眼之間就成過去。現在觀念剛一起,馬上就成過去。所以說古人有一句話,感嘆說:「往事不堪重回首!」可是很少有人覺悟!所以說:「法若不滅者,終無有是事。」
以上破生,以下破住。生住滅三相都破。
有沒有人有疑問啊?大傢聽的時候,心要清凈。不能打妄想,一打妄想就不懂瞭。
「不住法不住住法亦不住
住時亦不住無生雲何住」
為什麼「不住法不住」呢?不住法沒有嘛!沒有法怎麼住?法不住是沒有它,沒有它,它怎麼住?所以說「不住法不住」。
「住法亦不住」。或者有人說:「你說不住法不住,對的。可是住法它住吧!」它也不住啊!因為什麼原因呢?上面講過嘛!住法是有為的,有為法有三相,生住滅。假使生則不住,滅則不住,它怎麼會住呢?
你說生法住法,沒有有為。沒有有為,那是無為啊!無為是根據有為立的。沒有有為,憑空怎麼會有無為呢?所以他說住法也不住。
「住時亦不住」。因為住時沒有,住時是現在,現在是過去、未來形成,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就沒有現在。有過去就是已住,有未來就是未住。已住沒有住法,未住也沒有住法。他已經講過瞭嘛!已住怎麼沒有住法?已住就是那個住法也不住。已住法是有為法,生住滅,所以不住。未住法就是不住法。不住法沒有,也不住,所以說「住時亦不住」。
「無生雲何住?」有生才有住,可是「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一切法無生」。沒有生怎麼有住呢?
這首偈裡兩種破法。「不住法不住,住法亦不住,住時亦不住」,我們稱它為縱破。「無生雲何住?」稱它為奪破。這是古人立的縱破、奪破。
「若諸法滅時是則不應住
法若不滅者終無有是事」
「若諸法滅時,是則不應住。」滅即非住嘛!住就不是滅,滅就不是住。所以他說:「若諸法滅時,是則不應住。」
「法若不滅者,終無有是事。」法假使不滅,沒這回事!不相信,誰能有辦法把現在留住,把時間留住?所以「不滅」沒這回事的。
「所有一切法皆是老死相
終不見有法離老死有住」
這是破住。所有的法都是老死相,什麼老死呢?生滅。眾生不知,稱為可憐愍眾生!時間一剎那一剎那過去,時間一過去永不回頭。我們過一剎那,誤認為他生長一剎那,其實老死一剎那。
一般眾生都迷於現在,說我現在還年輕,現在還力壯。其實現在不停的,因為現在是過去、未來形成。剛一說現在的時候,就成過去,我們老死就這麼老死。眾生迷惑,非到老死的時候才知道老死的可怕,他不知道年輕的時候就老死瞭。
各位請想,不管你年輕、年老,這一秒鐘過去以後,再永遠沒有瞭,可怕得很。你到瞭認為老死之年,那是一秒鐘一秒鐘累積起來的。我們看見花紅的時候,其實它就開始褪色瞭,肉眼不能察覺。人就是這個樣,等到花謝的時候,才知道花老死瞭;不知道花盛開的時候,也是老死相。你們看山是綠的,它一秒鐘一秒鐘在變色,你不察覺。好象人不檢查不知道有病,一檢查他才知道病重瞭。所以佛說眾生是可憐愍眾生!
大傢想一想,可怕啊!現在大傢精神旺盛,體格健壯,你想不想到,死神正向你接近瞭!早看破這一點,早下手用功。佛說一切法,就為治這個病。佛說一切法,不外治老病死。如果眾生能夠察覺,現在你發現死神正在向你伸手。不可事到臨頭悔已遲!早下手用功。怎麼辦呢?諸惡不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不相信,我問大傢,宇宙之間有什麼法不經過老死?有誰知道?不知道的眾生太多瞭,所以佛說可憐愍眾生嘛!你臉上的皺紋,不是老瞭以後才有。現在你雖然天天擦粉,可是它天天長,在不知不覺之中,慢慢奪走你的生命。唉!所以佛為瞭救眾生老死這個病,才教眾生證涅槃之法,涅槃就沒有生死。怎麼證法呢?諸惡不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那個上面講呢?經、律、論。
所以說:「所有一切法,皆是老死相。終不見有法,離老死有住。」我們仔細想一想,沒有一件法,離老死有住的。世間好比大海浪,淘盡瞭多少英雄豪傑。所以大傢應該提早覺悟,早下手用功!
具體地說,下手用功,有幾方面呢?佛說過,出傢人有三種事業。誰知道?念佛、誦經、僧眾事。早下手用功!因為老死相你逃不過去,唯有這個方法可以使你逃過老死。
老死相由粗到細有四種:最粗的是業,莫造業,不要造惡業。再細是什麼呢?煩惱,不要起煩惱。再細的是妄想,最後是無明。破瞭無明就解決瞭。
「住不自相住亦不異相住
如生不自生亦不異相生」
有為法生住滅三相,住呢,不自相住。不自相住有兩種解釋,是一個道理。一種解釋,法是緣起,緣起法沒有自性,沒有自性,所以沒有自相。因為它因緣所生法,所以不自相住。異相,差異法,也是緣起,沒有自性,所以不異相住。好比生一樣,生不自相生。生要是自相生,應該自還生自,自生自是沒有增加,沒有生。「亦不異相生」,異相對異相也稱為自相。因為一切法緣起無性嘛!這是一種解釋法。
還有一種解釋法,和前面是一個道理。什麼道理?都是依他起,換句話說,都是緣起。法隻要是有,就有三相,生、住、滅。它不自相住,有住就有生,就有滅。生不是住,滅也不是住,所以自相不住。異相亦不住,住的異相是什麼呢?就是生滅嘛!還是生不住,滅不住。
這個道理比較微細,大傢能聽懂聽不懂?所以他說:「住不自相住,亦不異相住。」「如生不自生,亦不異相生。」生也是同一個道理。因為法有生住滅三相,生要是自相生,那麼就沒有住、沒有滅,不可能的。皆是老死相嘛!你想想什麼法沒有生,沒有滅?有人說,你說沒有生,明明現有生相;沒有住,明明現住相;沒有滅,明明現有滅相─那是緣起的,如幻如化。生住滅皆是一樣。
異相亦不生,異相生是什麼?有滅有住嘛!滅不生,住不生,所以他說:「如生不自生,亦不異相生。」
大傢瞭解這個道理,隻有一句話:「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眾生偏偏不這麼覺悟,他總以為現在是永在的。現在短得實在可憐,非常短暫。所以佛說,如小兒舔刀頭蜜一樣。
《中論》在信解,我們可以會到行證。所以佛傳十念法門,最後一項叫念死。如果想到死,還有什麼可貪戀的!你貪戀不過是一場空就是瞭。
我不知道大傢聽到這段論文有感觸沒有?如果你沒有感觸,實可憐愍!
現在破住破完瞭,再破滅。
「法已滅不滅未滅亦不滅
滅時亦不滅無生何有滅」
前三句是縱破,最後一句奪破。
「法已滅不滅」,按縱破的破法,已經滅瞭,怎麼還再有滅?「未滅亦不滅」,未滅就是住,住法未滅。那麼法住怎麼會滅?「滅時亦不滅」,已滅、未滅當中有滅時。已滅裡頭沒有滅,未滅也沒有滅,已滅、未滅加起來和合相,就是滅時,也沒有滅。
這是講對待空,已滅是過去,未滅是未來,滅時是現在。過去空,是現在、未來形成;現在也空,是過去、未來形成;未來也空,是過去、現在形成。你要是知道對待空,就奪破到底瞭。
「無生何有滅?」無生何有滅呢?法有生才有滅,沒有生,滅什麼?一切法無生,因為過去空、現在空、未來空。空則無生,空則不可得,空則無所有。這主要說生住滅三相,都是如幻如化的,般若稱為妙有。
下面一偈再看:
「法若有住者是則不應滅
法若不住者是亦不應滅」
這是什麼道理呢?法假使有住,住法怎麼滅?住則不滅,所以有住不應滅。有人或者說:「有住不滅,無住就滅瞭。」那是你取相,不會道理。要是法不住,是沒有那個法啊!沒有那個法,怎麼滅?要是有住呢?住和滅相違,它則不滅。無住,沒有東西,什麼東西滅?這裡是破滅。這個你要會到無性,無性就不滅。
「是法於是時不於是時滅
是法於異時不於異時滅」
這是他以各個角度破滅。這個法在這個時候,這個時候不滅。什麼原因呢?這個法在這個時候,還住嘛!住法怎麼滅?這裡頭他講三世。「是法於是時」,換句話說,這個法在現在,它不在現在滅,它住嘛!
「是法於異時,不於異時滅」,現在不滅,假使它在過去滅,這個法在過去,過去也不滅。好比說我昨天還看見他啊,他活著,今天怎麼死瞭?昨天你看見他沒死,所以在過去,過去不滅。
如果在未來,它也不滅。譬如說明天上午八點,我們在某處見面,到瞭明天,真的見面瞭,當然不滅瞭!
可是你要知道,在不滅的法當中,你認為不滅,要體會它的滅。怎麼體會呢?時間剎那剎那地過。所以古人講:「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古人沒有一個活到現在的。體會到這一點,你就沒有貪戀心瞭。沒有貪戀心,貪瞋癡不生。沒有貪瞋癡,妄語、惡口、綺語、兩舌、殺、盜、淫不生,三業清凈,就可脫離瞭。
所以在有為法當中,要體會它生滅;在生滅當中,求那個不生不滅。什麼不生不滅呢?諸法緣起,緣起無性,無性怎麼生滅?如果你能體會到生滅稱為智,體會到無性稱為慧。有智慧者,他這麼修的。
所以佛傳下來體會到不生不滅,叫上求佛道,念念生滅稱為下化眾生。可憐愍眾生,不知道這麼會,總認為現在是永存的。為瞭搶現在這一點甜頭,舔刀頭上的蜜,實可憐愍!
我這麼講,希望我們大傢都覺悟。怎麼覺悟法呢?諸惡不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在傢眾要註意到,出傢人更要體會到。念佛、誦經、做僧眾事。總歸說起來,就是上求下化,不論在傢、出傢都是上求下化。
你如果這麼做,是覺悟者;如果不這麼做,可憐愍者。我講一句不好聽的話,我們大傢都是不知死的鬼啊!禪宗有一句話:「你天大的本領─守屍鬼!」不覺悟嘛!大傢聽經、聽論,要求取覺,覺瞭以後要行。怎麼是覺?怎麼是行呢?覺者,諸惡不作;行者,眾善奉行。覺者可以自度,行者可以度人。
我們再講一首偈,時間已經差不多瞭。
「如一切諸法生相不可得
以無生相故即亦無滅相」
一切諸法,其相是假,眾生迷於假相。迷於假相,對假相之法產生六種欲,眼貪色、耳貪聲、鼻貪香、舌貪味、身貪觸、意貪法。
世間法講七種欲,世間法講七欲是三對半:喜怒一對。哀樂一對,哀是悲,樂是快樂。愛惡是一對,有的產生愛,有的產生惡,惡是可惡、厭惡。再還一個是欲,欲求。
佛法講六欲,世間法講七欲,七欲就是喜、怒、哀、樂、愛、惡、欲。知道一切法緣起無性,六欲也沒有瞭,七欲也沒有瞭。
無性法不生,所以佛說無生法。證到無生法,叫入大涅槃。一切法無生,無生則無住,無住則無滅。所以他說,以無生相故,即亦無滅相。
大傢聽經要覺悟,怎麼個覺悟法?放下!你不相信,你想一想,現在你心中正對一切放不下。一切法無性,什麼放不下?譬如我問你,你放不下什麼?你講不出來,這叫自騙自。所以大傢覺悟吧!覺悟吧!不早下手用功,你看我老成這個樣子吧!轉眼之間,你也老成這個樣子。
我們先提示一點點前面講的。龍樹菩薩講一切法空。外人就反駁瞭,明明佛說有有為法、無為法,既然是有有為法、無為法,怎麼說一切法空呢?
佛在經上說,有為法有三相,生、住、滅三相,沒有生、住、滅的是無為法。
其實佛說的意思,有為法是假,無為法是空。假的也空,空的也不可得,稱為畢竟空。外人不曉得佛的意思。他認為佛說有為法,有為法是有;對有為法說無為法,無為法也是有。落入有法。
龍樹菩薩先破有為法,有為法有三相,生相、住相、滅相。
現在破到滅相:
「若法是有者是即無有滅
不應於一法而有有無相」
「若法是有者,是即無有滅。」如果法是有的話,有自性,那就不應該滅。其實佛法的意思,一切法有是因緣有。法以因緣有就沒有自性,沒有自性就空。所以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稱為假有,也說是妙有。空也是因緣空,因緣空,空沒有自性,沒有自性,空也空。空空就是有,所以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為真空。
「若法是有者」,如果法是有的話,就沒有自性,就是因緣有,因緣有沒有自性就空。「是即無有滅」,空怎麼會滅?
「不應於一法,而有有無相。」有即非空,空即非有。滅就是沒有,一個法不可能又「有」、又「沒有」,所以「不應於一法,而有有無相」。
那麼法「有」不可滅,「無」可滅吧?所以下面一偈就說瞭:
「若法是無者是即無有滅
譬如第二頭無故不可斷」
法假使無,無怎麼會滅呢?這是說有也不滅,無也不滅。好比說,人隻有一個頭,第二個頭是假的─假名相,沒有實在的。沒有實在的怎麼可斷呢?所以他說:「若法是無者,是即無有滅。譬如第二頭,無故不可斷。」
接著他繼續講:
「法不自相滅他相亦不滅
如自相不生他相亦不生」
這個分遠近兩種解釋,先講遠的。
自相是緣於自性,諸法因緣生,沒有自性,沒有自性就沒有自相,沒有自相,所以自相不滅。為什麼法沒有自性?這一品他講對待空,法自性對待空。譬如說,能所對待,對待能才有所,對待所才有能。對待能才有所,那所全是能,所以所空;對待所才有能,能全是所,所以能空。
這麼講不容易懂,我舉個例子。大海起浪,浪不能自己成立,因水而成立;水性濕不可見,因浪而見。無水就沒有浪,所以水全是浪;無浪就沒有水,浪全是水。浪和水沒有自性,相待而成。我們不可說水自相滅,水滅浪不滅,沒有這個道理的。也不可說浪自相滅,浪滅水不滅。
「他相亦不滅」。對待水而說,浪就是他相;對待浪而說,水就是他相。水不滅,浪不滅,自相不滅,他相當然也不滅。這個好比自相不生,他相也不生。浪的自相不生,不成立;水的自相也不生,不可見。這是從遠的方面講。現在我們正在修學《四帖疏》,這就是那個「玄義」。
再從近的講,近的「法不自相滅,他相亦不滅」。要是有法就是有為,有為就有三相生住滅。同時有,不可能有生沒有住滅,有住沒有生滅,有滅沒有生住,不可能的。或者有人說,那麼有為法自相不成立,無為法可以吧?無為法沒有,法都沒有,怎麼有自相?沒有自相,怎麼有生住滅?所以自相不滅。
「他相亦不滅」。有為法滅的他相,就是生、住。大傢都知道,生則不滅,所以他相不滅。住則不滅,所以他相不滅。所以法不自相滅,他相亦不滅。如自相不生,他相亦不生。
拿生講,自相不生,因為生同時就有住、就有滅嘛!「他相亦不生」,生的他相是住相,住則不生;生的他相就是滅相,滅則不生。這都是如幻如化的。
拿水的那個例子講。水就是浪,浪就是水。不可能水生、浪不生,所以水不生。也不可能浪生、水不生,所以浪不生。這麼說起來,還是自不生、他不生。第一品就講過,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一切法無生。因為這個原因,佛說無生法。
這一首偈大傢從遠的、近的去會,如果你隻從文字上去解,解不到。為什麼從遠的、近的去會呢?無自性這種破法,古德說是奪破。生住滅順其情而破,叫縱破。所以你用兩種破法,就破瞭他瞭。奪破是從法性方面說,縱破是從法相方面說。
大傢要深深體會,如果你會不到這個地方,那就依文解字瞭。抓癢,抓皮膚;抓衣服,不解癢。
「生住滅不成故無有有為
有為法無故何得有無為」
「生住滅不成」,這是總說瞭。已經破過生,破過住,也破過滅,「生住滅不成,故無有有為」。有為法有三相,生、住、滅,生住滅都不成,所以沒有有為法。
大傢會,要會到怎麼沒有?誰知道怎麼沒有有為法?誰知道?有為法是假,假非實有,怎麼會有有為法呢?所以沒有有為法,不歸斷滅空。我說有有為法,沒有錯;我說沒有有為法,也沒有錯。我說有有為,無性隨緣就有;有是隨緣還歸無性,還歸空。這麼說法,叫「出沒兩邊」。所以我們要會到沒有有為法,是說有為法假。
「有為法無故,何得有無為?」根據有為法立無為法,有為法既然沒有瞭,怎麼能又有無為呢?大傢要會到,說無為不歸斷滅,說有為不歸定性。
諸法因緣生,因緣生就沒有自性,那個沒有自性就是無為。沒有自性就能容納因緣生,因緣生就是有為。所以你會,會到什麼地步呢?說有為是因緣有,因緣有沒有自性,所以有而非有,非有而有。這樣沒有錯瞭。
說無為沒有自性,沒有自性,「無」沒有自性就是有。所以,你說空就要是因緣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你如果能會到這一步,深得般若法味,得到這個法味,可以知道很多法。
色受想行識是有為,有為沒有自性,所以色受想行識就空。空沒有自性,就是色受想行識。所以《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個我們用演繹法,就知道很多瞭。六根六塵六識是有為法,所以六根六塵六識空。一打轉身,空就是根塵識。苦集滅道是有為法,苦集滅道空,空就是苦集滅道。不墮有邊,不墮空邊,出沒兩邊。十二因緣空,空就是十二因緣。六度萬行空,空就是六度萬行。佛的報身化身空,就是法身,法身就是報身化身。佛的實智空,空就是佛的實智。佛的四無所畏空,空就是四無所畏。佛的十八不共法空,空就是十八不共法。這個話不是我亂說,你看般若經,深深體會裡頭的意思。
我們念佛求生西方,阿彌陀佛空,空就是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空,空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十方佛土空,空就是十方佛土。什麼道理呢?法性如是。譬如十方,上、下、東、西、南、北、四維,是不是空的?空就是上、下、東、西、南、北、四維。空是其法性,假是其法相。
你如果知道假是空,自然知道空就是假,對瞭。你如果執著定有空,定有假,那就是遍計執,執著一切法。你知道一切法空,心不住一切法;知道空就是一切法,心不住空。心無所住。如果你執著有空、有假,心有所住,乖其法性。要是照我所說的會法叫圓融無礙,不如此會叫格格不入。
我記得有人問我,一切法無生,怎麼有生死呢?沒有生死啊!你虛妄執著,以虛妄造業,虛妄落入生死!你證涅槃,也是虛妄!你會到一切法不可得,就證法性瞭。一切法無所有,證法性。一切法空,一切法清凈,一切法假,一切法有,就達到圓融無礙的地步瞭。
這首偈大傢要瞭解清楚,它很容易使人發生疑問。他說:「生住滅不成,故無有有為。有為法無故,何得有無為?」我講瞭這麼多廢話,怕你落入斷滅。你說這首偈明明講一切法沒有嘛!落入斷滅。沒有也沒有,才圓融。
譬如六祖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你若落入斷滅,糟糕瞭!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不是把它寫在墻壁上嗎?既然寫在墻壁上,怎麼是本來無一物呢?所以本來無一物也無,寫在墻壁上是假。假即空,空就本來無一物。空即假,所以本來無一物也無。
大傢要註意到一點,千萬不要落入斷滅,落入斷滅就錯瞭。有人說:「唉!經上說心無所住嘛!你執著什麼?」他錯瞭,他說心無所住,他住於那個「心無所住」瞭。如果你會到一切法都是假,都是空,就到瞭一切法無非佛法的地步瞭!
這首偈大傢瞭解瞭嗎?有誰有疑問的可提出。
外人就問瞭:你說一切法空,我明明見的有法嘛!龍樹菩薩就說瞭:
「如幻亦如夢如幹闥婆城
所說生住滅其相亦如是」
你見的一切法,都是如幻如化的,都是假的。所以假有,般若叫妙有。如幹闥婆城,幹闥婆是帝釋天的樂神。據說印度演戲的都叫幹闥婆,他們幻化出城來,我們沒見到過,不過我們根據臺灣的例子可以知道。演話劇的,要演城的時候,他佈景要佈置城來。演京戲藝術境界高一點,演的城象征式的。他弄兩個竹竿,一塊佈,兩個人架著,一扯開,那就是城。我們怎麼說他境界高一點呢?他臺上臺下可以合作。譬如說演話劇,騎馬,你也不可能把馬騎上去吧?演京戲就解決瞭,一根馬鞭子,一抬腿,下面就想─哦!他上馬瞭。臺上臺下合作嘛!
還有人說幹闥婆城好比海市蜃樓,海市蜃樓我們隻聽說,沒有見到過,因為那個景象很少。在大海裡頭或沙漠裡頭時常出現,大海裡頭出現很多人,好象趕夜市的一樣,一窩蜂過去就沒有瞭。我小時候聽說大海裡頭出現一個老頭,一個小孩子趕一匹黑驢。大傢都跑過去一看,就沒有瞭─海市蜃樓,幻相。
所以一切法都是如幻如化,好比幹闥婆城一樣。所以說生住滅,它也是如幻如化。這就是說,有為法如幻如化,是假。既然是假,不能根據它再立無為法。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