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講法第二十二講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安居講法 作者: 智海法師2022-08-28

  在娑婆世界我們的煩惱非常深重,沒有財追求財,因為這些欲望讓我們自己受苦受難。我們現在處在苦海無邊過程中,其原因也是我們的欲望太多。所以說今天修行要對治虛妄的貪欲,要認識我們自己為貪欲造瞭哪些業,受瞭什麼苦。

  我們要對治自己的嗔恨心,嗔恨心對我們的危害又是什麼要瞭解,當我們不瞭解的時候修行怎麼修呢?自己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不正確的,如果我們都沒有辦法分辨出來,你修什麼呢?所以說修行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要遠離嗔恨心。所以說世間人民,一切人際關系當中我們要提倡相互恭敬,相互慈愛,要對治彼此的憎惡忌妒。在財物上我們要有無相通,對於財物、能力、智慧我們要學會佈施,要把自己富足的部分回向給眾生,不要慳貪不舍。我們待人接物的過程當中,隨時隨地要學會和顏悅色。所以說佛教的弟子就在和合當中修學,大眾要和合。要建立起彼此的一種協調關系,良善關系,就要從我們每個人的和顏悅色當中做。不要相互違背彼此的心願,不要搞鬥爭。這個世間上如果說人人都拿出煩惱來,整個世間上就是苦海瞭。越說越心傷,紅塵世間也是這樣,你說一點,他說一點,好象世間就不得瞭。像這個道場裡一樣,大傢吃瞭飯沒事,聚在一起說功德,你說一點我說一點,那這個道場就好得不得瞭瞭。如果大傢都說是非,那這個道場就不是道場瞭。我們要學會和顏悅色,言語、態度常常要做到和氣高興、不煩惱,讓我們自己內心能調和下來。今天還有居士在說你今天想罵我?你在教別人要面色和合,這就在給我們講道理。特別是這些老居士,兒女都恭敬得不得瞭,在寺廟裡被你小和尚呼來呵去,心裡當然就不舒服瞭。所以世間上的人不知道這些人是因為信仰而到一起的。

  北傳佛教實際上都很開放。師父看到居士們來都要起立合掌。南傳佛教就不是這樣的,居士來給你頂禮你要是站起來,他認為你不接受他。南傳佛教的信眾給師父頂禮,師父用自己的心給他回向就行瞭(不用起來)。在北傳佛教這個師父就要遭誹謗瞭,他給你頂禮你不動,他會說這個師父架子好大哦。其他不信仰的人不知道佛教中哪個大,哪個小。他以世間上的觀點看,你們老年人這麼辛苦,他想不明白。今天你能想得清楚嗎?好多居士其實還是能想通。我在傢裡我是老太爺老太婆瞭,今天到你這個寺廟來給你師父頂禮,這個和尚這麼高貴,他在師父面前出言不遜,沒有恭敬,外面人一看沒有規矩瞭,是不是這樣?許多地方就是這樣,你在傢居士就要做一種在傢居士的相狀。你恭敬他,我們要以恭敬心來修行。我們和顏悅色不是說世間上要怎麼樣,而是自己的生活需要這樣,這是我們生活當中的一種素質。

  我們今天的修行人往往要看別人的臉色,你對我笑我就對你笑,現在是“講生意講條件”。他給師父們也講這樣的條件,現在的出傢人也講條件。師父叫他幹什麼,他說師父你給我什麼東西,沒有大小規矩,說話不知道謙讓,這往往就是修行不到位的。國傢有國法,傢裡有傢法,廟裡有廟法,大傢彼此之間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在自己失自己位置之時,對外在就有強求的欲望就很多,失望的地方就很多。一失望自己就會起嗔恨心,煩惱心,不高興的心。所以修行就是落實在人際關系中,我們人與人之間要相互恭敬,相互慈愛。大傢好不容易到一起,有緣在一起共修佛法,不要增長彼此之間的討厭、忌妒、憎惡,要常和顏悅色。為什麼要這樣呢?如果我們不能和顏悅色,就會結成將來的冤傢對頭,結起來之後對於我們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傷。所以說大傢看經書上,或時心諍,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後世轉劇,至成大怨。我們平時有沒有恚恨心呢,如果有,你違背我,我違反你,是違願,面臨這些違願瞭,世間上哪有一帆風順的事情呢?所以這些不如意的事常常顯現,這些違願常常顯現,而我們之間難免又有鬥爭。有很多說出傢人就不鬥爭瞭,可一跨進佛門的行業,他一看眼睛都睜大瞭,你三寶弟子怎麼比我們在傢的還厲害呢?什麼地方你不是一樣?在傢裡你夫妻之間是不是永遠不吵嘴,永遠都是和睦相處?很少,這是前世修得好,前世相互恭敬,修得好所以這一輩子夫妻到一起來沒有更多的嗔恨心。但是好多傢庭裡不會不打不吵不鬧,不打不吵感情相反的還不牢固。世間上人說夫妻之間很少達到這種,要修得好就有,要修得不好,兩個人鉆到一起難免還是有鬥爭。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的地方就有鬥爭,你在傢裡兩個人都是這樣。在佛門當中來自於五湖四海,不管是居士還是出傢人,文化背景不一樣,社會背景不一樣,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也不一樣,你在這裡面難免就會發生矛盾。你心裡想這樣的事情並不能出現,你追求這種事情,滿不瞭願,所以說那是歸因於我們以前福報不具足,人緣不具足,有這些矛盾鬥爭是很正常的。遇上違願之後我們就會興起鬥爭心,一時的嗔心能慢慢造成小恨。而這種小恨不可低估,冤冤相報沒有停的時候。八苦之間就有冤憎恨苦,冤傢路窄,遇到一起這些違願經常在身邊顯現。我們是一種苦,一種煩惱,到最後互相害,所以這樣的一些嗔恨心到瞭後面就是越長越厲害。所以說要越到後面來,小的嗔心要結成大的冤傢對頭,這是非常厲害瞭。

  佛教歷史上有一個故事,釋迦牟尼佛的種族當中,有個外孫是人傢國傢的。琉璃王的父親當初想要娶一個釋迦族的女子,他要跟釋迦族和親。以前國與國和親就是搞好關系的。可是釋迦族當時並不同意將釋迦族公主嫁給他,將一個奴婢裝份起來對他說是真公主。結果把假公主接回去瞭,生瞭一個小孩,就是以後的琉璃王。小的時候他走外婆傢,到釋迦佛他們那個國傢去玩兒。釋迦族的小孩都知道他是假公主的兒子,常常要罵他是下人生的。他受瞭氣心裡就發願將來要把釋迦種族殺光。等到釋迦牟尼佛成佛瞭講經說法,這個琉璃王也當瞭國王瞭。他就帶兵到他外婆傢,把以前毀謗過他的人全部殺光。釋迦牟尼佛在路上攔瞭他三次,佛就在這個路上打坐。他一看釋迦牟尼佛在這裡,打不成瞭。釋迦牟尼佛這樣攔瞭他三次,他的心都沒有去除。最後實在忍不住瞭,他去釋迦種族大開殺戒,血流成河。當時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弟子,想利用神通把釋迦種族的人裝到玻璃瓶送到天上去。他利用神通要裝幾百個人,裝到天上去他就殺不瞭瞭。釋迦佛說你救不瞭的,是以前的業造成的。這一輩子的冤傢對頭,是以前就結下的。琉璃王把釋迦種族殺得差不多瞭,再把送到天上去的這些人送下來一看,沒有一個活人,全部化成血水(鬥爭非常慘酷)。你看這個小孩小的時候,因為爭鬥起瞭這樣一個心念,長大瞭他就要攻打外公外婆傢。這些冤傢對頭從一點一點小的嗔恨心結下來的,所以不要忽視我們今天一時的嗔恨心,要是不註意要把彼此的嗔恨心惹起來瞭,將來的恨就大瞭。所以我們要和顏悅色,減少彼此的嗔恨心。因為我們的見解看法有差距,由這樣的差距難免形成鬥爭。

  所以或時心諍,有所恚怒。總的歸根結底一個嗔心就可以包含,所以貪嗔癡損傷我們內心,也損傷人際關系。所以這一點點的嗔恨心在我們內心裡,不要讓它形成種子。我們對別人的不高興之心不要留在內心裡面,長此以往嗔恨心增加起來瞭不得瞭。以前看瞭一個故事,兩個朋友他們一起去海灘,發生不愉快瞭,這個朋友批評他,話說得很惡毒。於是他就到沙灘,拿一根木棍寫在沙灘上寫,某年某月某人罵我。海水一沖上來,這個字沒有瞭,他也出瞭氣瞭。慢慢地這個人生病瞭,這個同修幫助他,他非常感動。於是他就找石頭刻上某年某月某人怎麼幫助我瞭。朋友就問他為什麼我讓你煩惱你寫在沙灘上,我對你的好處你要刻在石頭上。他說因為石頭上不輕易磨滅,我要在心裡永遠記住你的好處,這是教我們為人處事的方法。教你不起心動念很難,要叫你不起心動念,除非你是石頭。你那些不高興過瞭就算瞭,不要記在心裡面。當面情緒來的時候,彼此之間發發脾氣沒有關系,下來之後要懺悔。非要叫你不起心動念不可能,我們現在凡夫修行很不具足,難免就會產生這些不高興心。這些不高興心很快要讓它過去,要忘記。如果你把不高興牢記在心裡面,那就是讓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由於你有恚怒心就很難瞭。要把嗔恨心在少的時候就對治下去,發火正當在火頭上的時候,九牛二虎也拉不過來。不要讓嗔恨心發展到極限,發展到極限的時候很難對治。我們的心念就是這樣,因為起心動念都在起惑。我們學佛法是對治我執,時時刻刻都在對治自我的執著。我們吃飯的時候為什麼沒有朝別人的嘴裡塞呢?各人自己解決自己的事情。眾生有我的執著,但是佛法要對治這種執著,我們在平時是不是真的對治瞭呢?平時吃飯的時候朝自己嘴裡塞就是在助長我執。我們平時說吃飯為大眾而吃飯,人傢說你說假話,不求實際,你怎麼不朝別人嘴裡塞呢?從發心上來說是菩薩發心,但是從力量上來說呢,連自己都度不瞭,你還能度別人嗎?先把自己的問題解決,少給別人造一些煩惱,對別人是不是一種幫助呢?心態不一樣,這樣你吃飯每一口飯不會增長執著。

  常斷一切惡,當他內心有這種的時候,他念念之間不會增長自我的執著。念念之間在對治自我的執著,如果你沒有這樣的修行,念念都在增加自我的執著,念念增加。為什麼說我們今天明心見性這麼艱難呢?因為以前你這種執著增加得太長久瞭,你做這種事情太長久,太習慣瞭,而你今天明心見性的功夫僅是剛開始而已。你對佛法非常陌生,所以日常的生活過程當中,我們常是增加執著。吃飯的時候你不懂佛理,你就是在增加自己的執著。世間上你看著饅頭好吃一點的,你都會先去抓那個饅頭,那就是增長你的執著心。上大殿的時候,天熱啊,我要占最有利的地位,我要站在風扇面前,也在增加我執。所以在生活過程當中,如果你不懂佛法,哪裡不增加煩惱呢?佛法就是把這種道理學會之後,要在自己行動坐臥、起心動念來對治這種東西,隻要自己有一點差錯馬上糾正,要發菩提心成辦自己的道業。我能幫助別人就幫助,我說法他能聽,我就給他講,他不聽我就少講,要時時刻刻把這樣的功夫用起來。時時刻刻都在警惕自己,要對治嗔恨心,不如理心。每一天都不會增加貪嗔癡慢疑。每一天在長養善根,你能做到這樣嗎?當你修行要這樣辦的時候要有警惕心瞭

  不管是居士還是出傢人,看到在佛門當中怎麼這樣?他心裡很不平,不進入佛教的時候還有神秘感,一進入寺廟之後,跟自己想的怎麼是兩回事呢?道心就慢慢開始退瞭。他不知道瞭斷自心的煩惱,希望整個世界都能清凈,這樣修學就很好瞭,除非到西方極樂世界。在違緣當中當你方法對瞭,就能鍛煉出來。你越想鍛煉他,你吼他,罵他批評他,不行,你想幫助他不行。他不是法器,他的心老是在外面遊蕩。他總是在報怨外面,這種報怨心特別要警惕,小小的報怨心就拉開我們的距離瞭。你們兩個有報怨心瞭,沒有說,你們的距離就會逐漸增加,所以說世間上的事情就是這樣。

  世間之事,更相患害。你要說話稍微刻薄一點,他說話比你更厲害。心情感心情,不愉快的心。兩個人之間把不愉快心增加到很濃烈的時候,你想降一點很不容易。一旦嗔恨心起來,說話就不留餘地瞭,平時的關系放到一邊去瞭。我隻知道他在傷我的心讓我流血,心裡隻有眼前的一個。所以說他說一句話讓我不高興,我要說兩句,這種惡性循環當中越走越遠。如果你走下坡路,沒有大智慧你是很難扭轉這種局面的。當你掌握好市場,有經濟有智慧就走入良性循環,生意越做越好做。你進入惡性循環想跳出來不容易。一個和尚剛進入聖水寺就很懶惰,所有的人認為他是懶惰和尚瞭,他不懶惰都不行。當他稍微勤快一點,人傢說太陽從西邊出來瞭,這個懶鬼也勤快起來瞭。你要形成第一印象瞭你很難轉化過來,你再想跳出來很艱難。我們是生活在人與人之間,是社會性的動物,別人對你的看法對你有一種制約。你要是換一個地方,你要建立一個好的印象,對你的發展很有利。你連裝也不會裝,你以後想改正大傢對你的看法很艱難。所以世間上的事情是相互制約的。好的事情成就好事,好得就越來越厲害。惡的事情成就惡事,惡的事情也就越來越厲害。善因就有善果,惡因就有惡果。並不是所有的因果都會馬上顯現,因為世間上的人所接觸到的隻是一方面,所以你說善人有善報,世間上的人卻認為不是這樣。

  世間上的因果相互影響的非常多,事實上也在相互影響。要能夠知道,不要限制於現前。我們現在做瞭惡事,那種大的結果沒有立即顯現。當我們的善心開始起來,那種善的報應還沒有顯現。隨時隨地要從小處著眼,修行人要從小事著眼,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今天有一個不愉快的念頭很快要對治它,善惡報應是因果不虛,你造瞭惡因就會結惡果,從道理上來講一定要這樣的。所以佛法當中有一句話,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什麼意思?菩薩做瞭這種因,而沒顯現這種果他就知道是怎麼回事瞭,那些不好的念頭他不會起。眾生非要等到結果出來,他還不認帳,這就是眾生和菩薩的區別。當報應還沒來前,他就不會認知這種因果報應,不信因果。所以眾生隻有當這種結果顯現的時候他才知道害怕。因為你不知道就不墮地獄嗎?不會的。所以你這一輩子不學就會導致無知,無知會導致惡法重重,將來墮落惡道,不因為你不知道而不墮落,所以我們現在要加強學習。

  對於自己不知道的因果關系要好好地想一想,雖然說我們現在內心裡自然這種嗔恨心起來瞭,哪怕非常微小。雖不即時。應急相破。為什麼呢?因為因果。往往在世間上是冤傢路窄,時時刻刻都可能相遇。在唯識的因果就叫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以前起心動念的種子,我心裡突然起瞭一個念頭,不好的念頭起來瞭,你走出山門,剛好就因為你今天想這樣的事情,外面就給你顯現一個你喜歡的東西。能見所見,在世間上如影隨形一樣。今天你正在說他,他就顯現瞭。同樣我們心裡面不敢想的,當你正在想這種事情的時候,剛好來瞭。一般的老百姓僅以為是偶然,巧合,其實不是。而是你心裡怎麼樣想,外在就怎麼樣顯現,是自然的。你出去就喜歡這個人,那個人,他就來瞭,考驗你。這種事情太多瞭,那叫種子生現行。表面上看外來的東西,其實不是外來,而是從自己業當中自然顯現在的。現行又能熏習種子。你喜歡女人的時候,外面剛好出現你喜歡的這個人。你心裡一喜歡的時候,他就朝內心裡再給你把種子生長。所以你要進入善的循環,上道瞭得法瞭修行非常容易。你要修成習慣瞭,上道瞭,哪怕是睡覺吃喝拉撒他的道業都在增長,他習慣於修行不習慣於作惡。他修行得法瞭,修成習慣瞭,你想叫他做一件壞事,他都非常煩惱。他說我不習慣於整別人,他受不起良心的折磨。那些壞人,你叫他做一點善事也很難。我們從恨生恨,從怨生怨,這樣輾轉無盡。我們聽到這種道理之後,我們應該小心一點,想辦法要破除這些嗔恨心。否則,把這種怨恨心弄成非常強烈的恚怒心,鬥爭起來精力非常旺盛,要做善事他卻沒有精神瞭。當你恚怒心生起來瞭,他的精力好得很,他聲音大得很,叫他念經的時候他沒有聲音,講經說法的時候講不出來,他的聲音哪裡去瞭?然含毒畜怒結憤精神。自然克識不得相離。皆當對生更相報復。這個時候冤傢對頭就和我們從生至死,沒有一個時間離開過,現在你好象不覺得,當你起心動念不對瞭,以前的冤傢對頭就會乘虛而入,他時時刻刻都是和你在一起的。你有嗔恨心的業種之後,這種冤傢對頭就和你一起的,為什麼你結瞭怨瞭,冤傢對頭時時刻刻都在你的左右,時時刻刻因為嗔恨心,時時刻刻想害你。所以我們聽到之後,你沒有危機感嗎?我們還不謹慎自己的起心動念嗎?我們要謹慎,不要增加鬥爭心,彼此間的不高興心理要學會忘記,在將來我們自己受苦無窮。

  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善惡變化殃福異處。宿豫嚴待當獨趣入。遠到他所莫能見者。我們嗔恨心為因,將來要受許多的苦。這一段給我們說明假如我們這一輩子造惡,將來墮入惡道是沒人能替代的。人在世間愛欲,我們自己的情愛和貪欲,就是我們生死的根本,我們煩惱的根本,也是我們受苦受難的根本。所以你這一輩子想去掙錢當官想追求幸福的生活要從這裡來,要從根本的因果上來,明瞭我們受苦的原因何在。人在愛欲之中,我們的情愛和貪欲就是讓我們受苦的根本,就是讓我們煩惱的根本,是我們造業的根本,是我們在生死當中輪回不已的根本。我們這個世間上的人大多數都是沉於情愛和欲望當中,很難跳出。為什麼?為什麼我們渴望情愛?為什麼?我們怕孤獨,自己不會照顧自己,不會安慰自己。他要找一個人來管自己,陪自己說話。我們把自己的苦樂往往放到外面的人,把幸福的根本放在身外的錢財,沒有放在對治我們內心的貪愛和情欲。所以一般的眾生不能明心,不能達道,原因就是不明瞭這層因果。不管是痛苦還是幸福是不從外來的,所以說一個幸福的人他要成就一種幸福的心態,這很重要。

  所以我們今天學佛的人要成就這種學佛的心態。你起心動念都是用世間上的思維方式,那你修行就是表面,不能明心。內心不知道怎麼修行,所以我們沉溺於情愛,往往就是向外尋覓。由於這樣的錯誤我們把道路走錯瞭,所以在生死輪回的過程中,他生死無窮,輪回無窮。在生死流轉過程中,生是孤生來,死也是獨自而去。哪怕你世間上眷屬滿堂,有誰能代替你呢?沒有。所以說那叫獨生獨死獨去獨來。不管你現在交多少的好朋友,你還是獨自承擔,沒有人能幫你承擔的。

  當行至趣苦樂之地。你在生做瞭善事惡事,要顯現出一定的結果。你要不相信這種因果,可以馬上體驗。這種因果不是要等到將來多久之後才能知道。當你嗔恨心一起來,你還沒有把人傢傷害到,你自己心裡面就火燒火烤瞭。這種過程就是因果,起心動念,開言吐語是有結果的,沒有結果你怎麼能讓人傢不高興呢。在生的時候做瞭善事,就趣之於樂,善就是利益,顯現於我們身心世界非常高興。當我們自己做瞭惡事,煩惱事情,損傷瞭別人就有結果。因為我們在生的時候做善做惡,由於這種善惡的力量把我們運到苦樂之地。在這種過程當中,身自當之,無有代者。我們自己承受,所以說自己要好自為之。你看你做什麼因,得什麼果,沒有人能代替,隻有我們自己承擔,要知道這種道理。

  善惡變化。在我們這一輩子當中,一個人做善事,心念無常,可以有這種善惡變化。你現在做瞭善事,力量不具足,發心不猛烈,那這種結果還不一定馬上顯前。但是這種結果一定在等著你。殃福異處。將來你這一輩子行善積惡,對你將來有很大的影響。當你這一輩子守持五戒,那福報就等著你。你今天做瞭壞事情瞭,將來天災人禍,三惡道就等著你。雖然因果不在同一個時間顯現,但是一定在那裡等著你,所以宿豫嚴待當獨趣入。過去就給你準備好瞭,所以說你今天無窮盡地奔赴於將來。你現在做善事,人傢會預算的就知道,其實是騙你的。隻有你自己知道你這一輩子做善事惡事做得多少,你知道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在等著我。你修行怎麼樣不要問別人,問自己。你自己起心動念,你行為的結果你一點不知道,那你就沒有智慧,太粗心。不知道自己一句話說出去會有什麼結果,待人處事方式方法不對有什麼結果。所以我們說學習佛法要深信因果,要聽說因果的道理。要怎麼信?要學十善業,十惡業。沒學過你怎麼知道呢。你信因果信什麼呢?你這一輩子你做的善惡是有因果,看哪些先成熟,好像早就準備好瞭一樣,善惡業沒有放過你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沒有誰代替你,隻有你自己去償還報應。咱們學佛的,不要說你有高妙的思想。就是你現在所學的,你能平心靜氣就不錯瞭。能真實知道自己的以前有什麼因果,當你知道自己的行為,你就不會怪周圍的人這個要害你,那個要整你。現在大傢不配合隻能說明你沒有智慧,服不瞭眾。你這種因果不具足,所以在現實過程中,在寺廟中你當個方丈和尚,你廟裡的人不配合你,時常要調你的長短,從細的看有現在的具體理由,你可以指責他,但從過去的行為上來說是自我的不圓滿,顯現在世間,這是沒有道理可講的。所以一個道場當中每一個人要加強福報的一種修行。你今天不加強福報的修行將來你住寺廟照樣是這樣,怪自己的福報。今天我們受到的一切你不要躲避,要有警覺心,要認識到這些很不簡單,你現在所受到的一切早就給你準備好瞭。

  釋迦牟尼佛就可以給你授記,你將來什麼時間成佛能度化多少人。那些開瞭悟的善知識就可以給你說你的法緣在什麼地方。人傢知道你所做的業行瞭,人傢能看到,他們能給你指出來你的因緣在什麼地方。我們自己就不能看到,這種結果往往不是你今天做瞭今天就受報。三世因果往往因果有一種時間差,在時間差當中,眾生沒有看到,往往就會發生。我們將來的苦樂,是我們做的善惡決定的。善惡禍福都是自己獨自承擔,我們現在的人就看不到我們的父母死後在哪裡去瞭。世間上的人看不到這種情形。再孝順的兒女,你死後他也看不到你的父母在哪裡,所以說遠到他所莫能見者。生離死別是我們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情。在生的時候愛別離苦,自己死瞭以後呢,你這一輩子再也看不到瞭。這個時候他能照顧你嗎?看都看不到瞭。這些事情果報,如影隨形,可以避免得瞭嗎?所以不要我們沒見到就說沒有。我們要極早想方設法行善,所以這一段的道理非常深刻。

  善惡自然追行所生。窈窈冥冥別離久長。道路不同會見無期。甚難甚難復得相值。所以為業所追,由於業力的逼迫,我們自己做瞭什麼業,自然就隨業受報。在這個過程當中,那個時間空間很長遠黑暗。在深遠而昏暗的生死道上,當你一口氣不來的時候,很多時間你不明白。但在業力當中就會顯現一種業報。生死之道太危險瞭。在生離死別當中呢,我們現在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有一天我們能相聚在一起是非常難得的,千年修來見一面。今天能在一起安住三個月,聽經聞法,在一個寺廟裡呆在一起,這個因緣不是一天兩天修來的。我們相遇在一起的時間非常少,分開的時間非常多。一旦分別開瞭,他隨業受報,跑到哪裡去瞭。你再發心我下一輩子再找你,不容易找到。有一個老漢的老伴死掉瞭,他就跑到寺廟裡去掃地,掃瞭一年兩年,什麼佛法也沒學,就是掃地。有一天他夢見他的老伴來瞭,穿得非常莊嚴,她說她做瞭善事,到天上享福瞭。他說你掃地也很有功德,你將來也能生到天上和我在一起。他掃地就更加用心很歡喜,很用力。以前掃一點點,一聽瞭他老伴說的話,他把全寺廟的地都掃瞭。經過一年之後,他的老伴又給他說現在你的地位比我高瞭,你歡喜心清凈寺廟,你將來上生的天道比我的還要高。我現在隻能看到你,將來你的結果比我好,咱們兩個不能在一起瞭。人要講平等,照樣我們今天是這樣。今天我們在一起的,雖然長相各有美醜,說不定你的錢財多一點。他的少一點,大概都差不多,大傢才能集聚在這一個究竟當中,人以群分。所以道路不同,會見無期。因為你修的福報不一樣,善惡不一樣,道路不同。隨業受報,你怎麼見得到呢,見不到,大傢能相遇在一起實在不容易。說這一段的意思是什麼,大限到來,各自隨業受報。生死路上我們相遇的時間並不多,要珍惜我們在一起,要相互恭敬,不要整人害人,在一起的時候你打我我打你,這種短暫相遇,你將來結的冤傢對頭再聚集在一起就是矛盾鬥爭,相互傷害。所以說我們要珍惜今天相遇的時間,所有的人際關系要珍惜,要落實到當下,修行要修這個,這是貪心嗔恨心的相狀。

  何不棄眾事。各曼強健時。努力勤修善。精進願度世。可得極長生。如何不求道。安所須待欲何樂乎。把這些道理講過之後,這一段勸我們把嗔恨心虛妄心拋掉,把貪心拋掉。趁我們現在還健康,我們應該努力來修行善法,斷除惡法,在善法當中發願修行,度化自己的煩惱,幫助眾生共同進步,將來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起成佛,共成佛道。這種結果是佛勸導我們,後面反問你現在還有什麼心呢?為什麼不來修行不皈依三寶呢?為什麼還要彼此之間互相傷害呢,這中間有什麼快樂嗎?人與人之間有什麼快樂嗎?欲望生死道中非常危險,要及時發出離心,趁現在還年輕,能精進修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要找任何理由不修行。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