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論講記 卷二 觀本住品 第九

常林居士「常林居士」發佈 中論講記 作者: 智諭法師2022-08-28

  觀本住品第九

  外人他認為法應該有本住。首先,很直接的一個觀念,我們可以認識到,他落於有法。

  我們先站在他的立場講:怎麼說有本住呢?無量劫以來,我們生死不斷,往無量劫以後,還是生死不斷。外人這個思想就產生瞭,他認為有不斷才有生死,沒有不斷,怎麼會有生死呢?這個不斷就是本住,他們假立一個名字叫神我。

  他不知道,不斷是無性,生死是隨緣。我們不可說有無性才有隨緣,你要是執著有法,就錯瞭。無性沒有嘛!正因為沒有才生死,正因為生死才是沒有。《心經》講明瞭,色即空,空即色嘛!

  所以他說:

  「眼耳等諸根苦樂等諸法

  誰有如是事是則名本住

  若無有本住誰有眼等法

  以是故當知先已有本住」

  「眼耳等諸根,苦樂等諸法,誰有如是事?是則名本住。」本住,外道就叫神我。他說神我先有,才有眼耳諸根、苦樂諸受。如果沒有神我的話,誰有這諸根、苦樂諸受呢?所以他說:「若無有本住,誰有眼等法?以是故當知,先已有本住。」先有神我瞭,才有這個法。

  我們要認清,這是他錯誤的觀念。你看《中論》要分清,要不然,分不清的話,就糊塗瞭。

  「眼耳等諸根」,這是外人說的。「苦樂等諸法」,「苦樂」實在說就是後文講的受。「誰有如是事?是則名本住」,這個叫神我。

  雖然佛經上說:「眼緣色生眼識,三事和合觸。」這是說它空啊!換句話說,緣根塵有識,根塵識三事和合叫觸,觸空啊!不可執為定有。

  比如緣根塵生於識,不對的!不入空法,就會不到佛的意思。

  那我們問,根中有識沒有?假使你認為根中有識,那不必等到再和六塵相緣瞭,根中已經有瞭嘛!所以根中沒有。

  塵中有識沒有識?塵中假使有識,不必和根相緣,它自己有瞭,所以塵中也沒有。塵中有識,不對。

  那根沒有、塵沒有,兩個沒有,加起來怎麼會變成有?

  佛的意思是說無生法,不可執著定有。

  譬如我們舉個例子說,識是見。我們可以說,緣於眼色生於見,這是假立的,無生法。就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

  你說眼和色和合生見,不合道理!這個見,在眼中有沒有?如果說有,那不必和色和合瞭。所以眼中沒有見。眼中有見的話,有你我也見你,沒有你我也見你,因為我的見,在我眼中就有瞭嘛!見也不在色中,如果見在色中,應該色見我,怎麼我見色呢?眼中沒有見,色中沒有見,和合瞭還是沒有見。

  「眼耳等諸根,苦樂等諸法。」苦樂等諸法就是受,後文有說出來的。如果眼耳諸根都有瞭,「誰有如是事?是則名本住。」本住就是神我。「若無有本住,誰有眼等法?以是故當知,先已有本住。」

  我們今天講到這兒。

  上次講瞭兩頌,為瞭大傢明白,我再從頭講。這兩頌是外人問的,他說的理由,他說:「眼耳等諸根,苦樂等諸法,誰有如是事?是則名本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誰有的呢?我有啊!苦樂等諸法,誰受呢?我受啊!他這個我是神我,是先有神我,後有眼耳鼻舌身意。苦樂呢?有我在以前,有我以後才有苦樂之受。這個我既然先於六根,先於苦樂,所以他是神我,︿本住品﹀就是講神我。

  上次和大傢講,是以生滅、不生不滅講。生滅不斷,這個生滅跟著誰有呢?不斷才有啊!有不斷才有苦樂之受啊!今天講的,他講兩個角度,大傢思惟。

  下面一頌說:「若無有本住,誰有眼等法?」若沒有我,誰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法呢?「以是故當知,先已有本住。」這一頌他說出來,神我是先有。我們大傢瞭解,本住他就是說神我。

  各位想一想,是不是有這個道理?沒有我,誰有眼耳鼻舌身意?沒有我,誰受苦受樂?應該有神我吧!這是外人的觀念。

  以下論主就破他瞭,我們看論主怎麼破法。論主先以第一個角度破他:

  「若離眼等根及苦樂等法

  先有本住者以何而可知」

  我們知道,我們知道一切事情有見、聞、覺、知。見是眼根,聞是耳根,覺是鼻舌身根,知是意根。你說神我先於六根而有,那誰知道呢?那受苦受樂也不知道,因為他還沒有見聞覺知嘛!

  以下他繼續破他,下面他說:

  「若離眼耳等而有本住者

  亦應離本住而有眼耳等」

  這個破法是叫「以其人之法,還治其人之身」啊!如果離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有本住,有神我。那麼應該離開本住,離開神我有六根、苦樂等受。

  如果說離開本住有六根,這個當然不是因為六根有神我的,也不是因為神我有六根的,以下兩頌都是一個角度破他。總說起來,就是以其人之法,還治其人之身。

  你不是那麼說嗎?如果照你那麼說,不合理啊!你離開六根、苦樂等法有本住。換句話說,反過來離開本住,也有苦樂等法、六根啊!

  下面一頌就很明顯瞭:

  「以法知有人以人知有法

  離法何有人離人何有法」

  你本來說:「以法知有人,以人知有法。」事實上也是這個樣的。你怎麼可以說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和苦樂等法,離開它有本住呢?那不合道理啊!

  因為什麼原因呢?他前面第一頌,外人就說:「眼耳等諸根,苦樂等諸法。誰有如是事?是則名本住。」這是因為法才知道有人啊,因為六根和苦樂才知道有神我啊!

  你如果離開的話,那怎麼對呢?所以他講:「離法何有人?離人何有法?」你說過嘛!「若無有本住,誰有眼等法?以是故當知,先已有本住。」你這是說,以人知有法啊!你說先有本住,那是離本住有六根,離六根有本住,那不是自相矛盾嗎?

  我們知道,這個法是對待生的。因為六根才有我,因為有我才有六根。六根是法,「我」就是外人所執著的神我。換句話說,離開六根就沒有我,離開我也沒有六根。

  大傢體會,這是對待的,因待而生。既然是對待的,不對待六根,我空;不對待我,六根也空。叫對待空。對待我有六根,六根假立;對待六根有我,我也是假立。假立之法,不是實有,無自性,無自性還是空。空不是絕對空,空就是因緣假立。因緣假立是假有,空是真空。真空就是假有,假有就是真空。

  假有,經上有些地方說幻有,般若經說它妙有。什麼是真空?什麼是妙有呢?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而不空,不空就是妙有,所以真空就是妙有。不空而空,空就是真空,所以妙有就是真空。

  站在假邊說也是一樣,有是假有,假有不是實在有。假有非有,非有就是真空,所以妙有就是真空。非有而有,非有是真空,有是妙有,所以真空就是妙有。所以六祖說,出沒兩邊,才會法性。

  你們在外面要是與人說法,記住!他說空,我將有來對;他說有,我將空來對。雖將有對不住於有,雖以空對不住於空,這叫無所住而生其心。

  為什麼這樣子說呢?為什麼人傢說有,你將空來對,人說空將有來對?法無定法嘛!如果你執著有就是有,空就是空,唯識宗稱為遍計執性,遍計執是妄見。如果出沒空、有兩邊,空、有不住,那就是中道,那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不可得,就是圓成實。我講的名相太多瞭,恐怕你們不懂。

  他說空,你不取空相,所以不礙於有。他說有,你不取有相,所以不礙於空。實在說起來,你所說的還是不動、如如。空有不二不一嘛!所以叫如如。所以《金剛經》講,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這個法,大傢註意到,它是一貫的,可是有深淺。看你的見地,你見地到什麼程度,它就是什麼法。見地有深有淺,如果你僅憑文字,得不到。如果你僅憑文字,古德說「死於文下」。

  所以他說:「以法知有人,以人知有法。離法何有人?離人何有法?」這一頌,一方面破斥,以外人所說的法,還治其身;一方面正顯,正顯法性。

  誰有疑問的可以問,都聽明白瞭吧?好!我們再看下面的。

  「一切眼等根實無有本住

  眼耳等諸根異相而分別」

  本住是一個,眼等根沒有本住,什麼道理呢?因為眼耳等根,異相而分別,差異相而有分別性。眼能見、耳能聽、鼻能聞、舌能嘗、身能觸、意能知,有差異相。

  本住呢?是一個,沒有差異相。如果有本住的話,那不對瞭,本住是一個,那麼眼能夠見,也能夠聽,也能夠聞,也能夠說,也能夠覺觸,也能夠知,不合道理!

  耳根要是有一個本住呢,你用耳朵也可聽,用耳朵也可看,可是誰的耳朵能夠看到啊?事實不合嘛!所以他說:「眼耳等諸根,異相而分別。」

  講完瞭下面一頌,我提一個問題,大傢說說。

  「若眼等諸根無有本住者

  眼等一一根雲何能知塵」

  「若眼等諸根,無有本住者。」這是外人問的。

  我提出一個問題,大傢想一想。龍樹菩薩說:「一切眼等根,實無有本住。眼耳等諸根,異相而分別。」眼不能聞,不能說,不能想;耳能聽,不能夠見。可是我們換一個角度就糾正過來瞭,我說眼能夠聽,也能夠聞,也能夠說,誰知道什麼道理?誰知道?《法華經》說六根互用嘛!

  眼耳鼻舌身意沒有自性,都是因緣起,沒有自性。那個無自性,出於眼的因緣就能見,無自性出於耳的因緣就能夠聽,出於鼻的因緣就能夠聞,出於舌的因緣就能夠說,出於身的因緣就能夠觸,出於意的因緣就能夠知,所以《法華經》說六根互用。

  可是因為無自性,才如此。外人所說的神我,是不是無自性啊?他偏於執有。錯就錯在執有上面,這就叫「失之毫厘,差之千裡」。

  我講的是不是快瞭一點瞭?因為我感覺累瞭嘛!

  現在我們再看外人怎麼反問。外人就說瞭:「若眼等諸根,無有本住者,眼等一一根,雲何能知塵?」眼知色塵,耳知聲塵,鼻知香塵,舌知味塵,身知道觸塵,意知道法塵。它怎麼知道呢?都因為有本住,這是外人說的。

  如果沒有本住,它怎麼知道呢?六根怎麼知道六塵呢?我們要知道,這裡差一點點,外人錯誤僅僅毫厘之差。失之毫厘,差之千裡。

  我們佛教徒說六根知六塵,有很多名詞:無自性、佛性、中道、無上菩提,都是一個法。再還有般若,都是一個法。六根知六塵,佛性是一,一不是定性有。佛性就是無自性,所以經上說「一切法以無性為性」,那就是佛性。

  佛性無性,以眼的因緣而出就是見。佛性無性,以耳的因緣而出就是聽。佛性無性,以鼻的因緣而出就是聞香。佛性無性,以舌的因緣而出就是說話,以身的因緣而出就是覺觸,以意的因緣而出就是想法。經上所說的佛性是無為法,它無自性嘛!

  這我們就知道瞭,般若也是無為法,無為即有為,六根出即有為。中道是無為,六根出就是有為。它沒有定法,你知道六根以佛性而出,叫見性。

  《中論》也說,有為法知道以後,可以入無為,入瞭無為法,可以得涅槃。什麼叫涅槃呢?不生不滅。無自性它有生滅嗎?所以可得涅槃。

  這是我們事先,先說一點廢話。以下看龍樹菩薩怎麼破他。

  外人說,如果眼等諸根沒有本住,「眼等一一根,雲何能知塵?」知六塵,隨緣而知。這就是無性隨緣知諸法,知諸法緣生還歸無自性。

  我們看論主怎麼破。龍樹菩薩就說瞭:

  「見者即聞者聞者即受者

  如是等諸根則應有本住」

  這順他意思說,如果說見者就是聞者,見者是什麼?見者是眼睛啊!聞者是什麼?耳朵啊!聞者即受者,受是我啊!都是一個的話,那眼睛也可看,也可以聽,那是照你說的啦!有本住。

  不過我們要瞭解一點,外人所說的本住,執著定有我,有定法,所以他落於有法。我們要會呢?從依他起會,依他起無自性,就歸於圓成實瞭。

  這一頌先申述一點他所說的意思,如果照你那麼說,眼能夠聽,耳也能夠受,那是有本住。

  破在下一頌,下一頌龍樹菩薩解釋說:

  「若見聞各異受者亦各異

  見時亦應聞如是則神多」

  「見聞各異」,見能夠見色,聞可以聽聲,見聞各異就是各受。因為見能夠見色是受,耳能夠聽聲也是受,鼻能聞香也是受,那麼見聞各異瞭,當然受者也各異。

  要是那麼說的話,見時亦應聞,如是則神多。眼睛見的時候,也能夠聽,也能夠聞,也能夠說,不合道理!那神就多瞭,你不是說神隻有一個嗎?要是照你的道理這麼一推演,那有很多個神瞭,「如是則神多」,有很多神我瞭。

  這個我們要會到法,會到法性。你會到法性,就會到一個道理:多而不多,不多而多;異而不異,不異而異。因為華嚴講清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嘛!一即一切,初會叫理事無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還有一句,一切即一切,那會到事事無礙。它的根源出在什麼地方?無性隨緣生萬法,萬法無性是真如。

  打鈴瞭,我們舉個例子結束這段文。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為什麼又說一切即一切呢?好比大海的萬重浪,是不是都是一水所起啊?一水成萬重浪,一即一切;萬重浪都是一水,一切即一。既然都是一水瞭,第一重浪、第二重浪沒有分別,都是水啊!所以一切即一切。

  我這麼說,有不明白的可以問我。好!都明白瞭,見好就收。

  我們今天休息!

  在講以前,我們先把前面的復習復習。這一品一開始,是外人發問。他說:「眼耳等諸根,苦樂等諸法,誰有如是事,是則名本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和苦樂等諸法,誰有這個事情呢?是本住,本住有的。

  本住是什麼呢?第二偈他就說出來瞭:「若無有本住,誰有眼等法?以是故當知,先已有本住。」眼耳鼻舌身意和苦樂,誰有呢?我有啊!我有眼耳鼻舌身意啊!我受苦受樂啊!這個我叫本住。

  這個我,他一定比眼耳鼻舌身意在先,比苦樂在先,才能有眼耳鼻舌身意受苦受樂。在眼耳鼻舌身意之先,所以外人說神我。就因為這個問題,龍樹菩薩就破瞭,以上作出各方面的破。

  今天我們再看:

  「眼耳等諸根苦樂等諸法

  所從生諸大彼大亦無神」

  這時外人又問瞭,你說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苦樂諸法沒有神我,可以說。可是六根它從諸大所生,諸大是地、水、火、風、空、識六大,這個六大應該有神我啊!沒有神我,它怎麼有根呢?這外人他主張諸大有神我。

  「所從生諸大,彼大亦無神。」這是龍樹菩薩破的。怎麼說諸大也無神我呢?神我是一,不會有二。可是諸大呢?分別。前面他破的時候,他曾經講「異相而分別」嘛!諸大異相而分別,不可能有神我。

  因為地大質礙,空大通達,互相抵觸。神我是一個,你不可能說諸大,地大也可通達,空大也可以質礙,不可能的,所以他不可能有一個神我。

  再譬如說,識大是知,地水火風沒有知,互相抵觸,不可能一個神我造成。因為異相而分別,不可能有神我。如果要有神我的話,那應該稱多個神我瞭,不是一個神我,「神我」就多瞭,不合道理!

  這是龍樹菩薩破他。我講這段話,大傢聽懂瞭嗎?沒聽明白的舉手給我看。所以說:「眼耳等諸根,苦樂等諸法,所從生諸大,彼大亦無神。」

  再看下面一偈,這一偈還是根據外人問產生的。外人就說瞭:你說本住沒有,神我沒有,可以的。可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實有,苦樂諸法實有啊!你說一切法空,不對!如果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苦樂等法實有,它就是本住。這是外人辯駁,龍樹菩薩下面破他:

  「若眼耳等根苦樂等諸法

  無有本住者眼等亦應無」

  如果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苦樂諸法沒有本住,那六根和苦樂諸法也沒有,什麼原因?你自己說的嘛!你說過:「眼耳等諸根,苦樂等諸法,誰有如是事?是則名本住。」你自己說的,你自己矛盾嘛!誰有如是事?本住有。沒有本住,那六根、苦樂也沒有啊!這個要點在什麼地方呢?外道執有,落於有法,他認為有六根、有我。

  龍樹菩薩知道一切法畢竟空,這一品還是用對待空破。因為空才能容納緣起,緣起有六根,緣起法有苦樂。既然六根、苦樂都是緣起,緣起無自性,無自性還是空。這是如實知佛法。你落於有法,就不對瞭!所以說:「若眼耳等根,苦樂等諸法,無有本住者,眼等亦應無。」六根、苦樂也應該沒有。

  這個地方,如果我們瞭解因緣空,就容易瞭解瞭。眼因緣有,六根因緣有,苦樂因緣有。其實法是因緣而有,沒有自性,沒有自性就空。因為它空不是斷滅空,它空其實是因緣有才空。

  所以空是因緣有,既然空是因緣有,因緣有就是六根,因緣有就是苦樂。所以有是假有,空是真空。

  大傢要搞清楚,有誰不明白的?這是要領啊!切實掌握住。

  最後一頌:

  「眼等無本住今後亦復無

  以三世無故無有無分別」

  眼等沒有本住,這是針對他所說的破。他說先有本住嘛!眼等,眼耳鼻舌身意、苦樂等諸法,不是先有本住。「先有」是過去,過去空,沒有本住。「今」是現在,現在也沒有本住。「後」是未來,未來也沒有本住。這是根據他所說的來講的。如果我們不根據他所說的,也可說後是過去,今是現在。那也可以講,和他的原文就不大相符瞭。

  「以三世無故」。三世怎麼無呢?過去空,因為過去是現在、未來形成;如果過去不空,沒有現在、沒有未來,也有過去。那過去給誰當過去呢?這個落入有法,就糟糕瞭。所以有過去不對。有現在、未來也不對。因為現在也空,現在是過去、未來形成;如果它不空,沒有過去、沒有未來,還有現在。未來也空,未來是過去、現在形成;如果它不空,沒有過去、沒有現在,還有未來。這不合道理的。

  所以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沒有,都是假成立。過去是現在、未來假立,現在是過去、未來假立,未來是過去、現在假立。你如果知道它假立,假立是依他起,就知道無性瞭。無性就入圓成實,圓滿成就一切法。怎麼圓滿成就一切法呢?諸法性相都是無性緣成的,所以稱為圓成實。

  既然三世空,神我也空,六根、六塵、六識皆空。無有,不可落於有法。沒有我,沒有六根,沒有苦樂。無分別,沒有六根的分別,沒有苦樂的分別,因為一切法畢竟空。怎麼叫畢竟空呢?一切法無性就是性空,隨緣而假有;既然是假有瞭,非為真實,亦空。緣起也空,性空也空叫畢竟空。

  既然是一切法畢竟空,一切法沒有我,那有神我呢?所以佛說無生法,說一切法無我。

  這個我,無我,在大乘、小乘都通達。不過小乘他認為人無我,大乘知道法無我。因為人無我,所以小乘破煩惱障;知道法無我,大乘破所知障。

  (本住品),我們講到此地。有誰對這品有問題的?

  沒問題,我們看下一品。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喜歡發佈評論

發表評論